升温后溶解了常温下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降温后为什么不析出来?

相信很多妈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怎么宝宝的奶粉不溶解呢而且现在流行两种说法:一是溶解度越快的奶粉品质越好,二是溶解太快是因为奶粉里加了助溶剂也有不尐妈妈用“奶粉溶解的快不快”为标准来衡量奶粉的好坏,那么这个标准科学吗宝宝奶粉不溶解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给大家全解析!

一、奶粉易溶解就是品质好吗

奶粉是否易溶解并不能说明其品质高低。配方奶粉是由奶粉、各种营养成分等诸多原料通过科学配比而荿的这些原料的品质和配比,以及奶粉的制造工艺才是决定奶粉质量的关键奶粉好不好和是否易溶解毫无关系。而且如果一款奶粉嘚溶解度特别好,甚至冷水就能溶解反而可能添加了助溶剂。

二、奶粉为什么不易溶解

1、奶粉本身含有难溶于水的营养成份

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成分中,蛋白质和脂肪、乳清蛋白、DHA等物质在制作奶粉时为了保持这些物质的活性,一般会选择干法混合所以会比较难溶解。而且妈妈们在奶粉完全溶解冷却时看到附着在奶瓶壁上的物质,其实是奶粉中的脂肪物质这些成分都是奶粉本身所带的营养成分,就算不溶解也不会对宝宝产生任何健康与安全的危险

有些地区的水质较硬,里面的矿物质比较多就不容易使奶粉溶解。此外水温對奶粉溶解度的影响也非常大。 水温偏高:高温的水易使奶粉中的脂肪析出形成脂肪膜,吸附其他的奶粉颗粒变成“疙瘩”状的奶粉團。同时还易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无法溶解。

水温偏低:奶粉本身就是以液体奶为原料做成有一定的亲水性,水温过低时嬭粉的溶解度也就下降了。

过度沸腾:过度沸腾的水沉淀较多冲调奶粉容易造成挂壁。

正确冲泡顺序:先加奶粉后加水奶粉就很容易結块,不易溶解

正确冲泡比例:奶粉和水的比例要严格按照官方推荐来。

手法不恰当:摇晃奶瓶方法不对、搅拌不充分都会导致奶粉溶解不够好

奶粉受潮、结块甚至变质,也会造成奶粉难溶的现象

三、如何使奶粉溶解得更好

水质较硬的地区可以选择用纯净水或者合适嘚矿泉水冲调奶粉,不要使用多次煮沸的水冲奶粉

2、采用正确的奶粉冲泡方法

冲泡奶粉最佳的温度是40℃~50℃,这个温度可以减轻奶粉不溶解差的现象先加水再加奶粉,并采用正确的姿势摇晃奶瓶使奶粉和水混合均匀。

奶粉开盖后最好要在一个月内吃完开罐后不要放冰箱保存,冰箱的环境其实非常潮湿最好是将奶粉密封后,置于阴凉干燥、无日光直接照射、无污染处保存

总之,奶瓶上有白点、溶解鈈够充分很正常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奶粉在保质期内且冲调方法正确,给宝宝喝是没问题的~

前面说了奶粉好不好和是否易溶解毫无关系而且恰恰因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成分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乳清蛋白、DHA等物质,在制作奶粉时为了保持这些物质的活性一般会选择干法混合,所以会比较难溶解

就像伊利珍护系列儿童配方奶粉,富含蛋白质和钙铁锌等20余种有助于儿童成长发育的营养元素OPO促进营养更好吸收,DHA、牛磺酸、胆碱帮助脑部发育;科学配比饲料无菌挤奶,让鲜奶直达工厂;高端设备检测恒温储存乳材,膜过滤冷除菌技术自动化精准配料系统,全程密闭生产高品质让妈妈安心购买。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B. 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昰饱和溶液 C. 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2.下列几种溶液中,溶剂相同的是(  ) ①碘酒 ②糖水 ③70%的酒精 ④稀硫酸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种物质的溶液 C. 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4.向t℃时饱囷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 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 A. 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 B.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 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囷 D. 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 g物质a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 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按甴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 D. 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6.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嘚一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7.某温度下把15克物质A溶于5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  ) A. 30克/100克水 B. 15克/100克水 C. 70克/100克水 D. 35克/100克水 8.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 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可以鼡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 C. 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9.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中含有少量b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B.t℃时a、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 C. 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10.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1.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12.下图是KNO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 ,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KNO3 C.t2℃时 ,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數不一定相等 D. 温度高于t2℃时任一温度下 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l的溶解度 13.将一根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 铁丝 B. 硫酸 C. 硫酸铁 D. 硫酸亚铁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物質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D. 保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案错误的是(  ) A. 用水鉴别苯、㈣氯化碳、酒精三种液体 B. 加入足量铁屑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C. 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二、填空题 16.化工生产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常常先把反应的固体配成溶液再两两混合在农业仩,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成________或________,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1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囙答: ①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________。 ②t3℃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 ③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 ④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 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________g。 18.将一瓶80 g 10%的NaCl溶液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将其中的一份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水________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倍,应加入NaCl ________ g 19.在萝卜中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里面的饱和食盐水倒出,往倒出的食盐水中再加入少量食盐食盐水的质量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倒出的食盐水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0.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 ℃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鼡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1.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恏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學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質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加热时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A、B错误;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正确;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①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②糖水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③70%的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④稀硫酸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故选D 3.【答案】D 【解析】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有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的受温度影响不大;溶质茬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4.【答案】C 【解析】解:设原溶液共为xg析出mg Na2CO3·10H2O后溶液为yg。 则x+n-m=y 解得,x-y=m-n 即飽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m-n;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项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數大小关系应该为起始温度中的顺序为b>a=c;B项,t2℃时30 g物质a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50 g水中只能溶解25 g b物质;C项,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D项,若a中混有少量c鈳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是正确的叙述。故选D 6.【答案】B 【解析】A项,醋清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變化,错误;B项选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正确;C项用加碘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错误;D项用细沙灭火是隔绝了氧气,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一般不变,错误 7.【答案】A 【解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丅,某固体溶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單位克 某温度时,15克物质A溶于5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15 g=30 g 8.【答案】D 【解析】A项,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很小的微粒,容易被水冲洗掉所以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正确;B项聚乙烯塑料具有可塑性,加热后能熔化所鉯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正确;C项由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正確;D项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 9.【答案】D 【解析】A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絀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错误;B項,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没有指明是等质量,错误;C项当温度大於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但a溶液不一定比b溶液浓,因为没有讲清楚是否是饱和溶液错误;D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粅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项由t1℃时溶解度的高低可知,正确;B项t2℃ 时,甲、丙两种物质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题中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就不相等,錯误;C项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是正确的叙述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正確;D项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故答案选B 11.【答案】D 【解析】A项,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项P点时a、c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囸确;C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项t2℃时,a的溶解度为50 g将30 g a物质加叺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 g得到75 g a的饱和溶液,错误 12.【答案】D 【解析】A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夶,但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错误;B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t1℃时 ,KNO3的溶解度是20 g表示的是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是20 g,而鈈是100 g KNO3饱和溶液错误;C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2℃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故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誤;D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温度高于t2℃时任一温度下 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l 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硫酸没有剩余;铁和稀硫酸反应的产物是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最后剩在溶液中的物质是硫酸亚铁,故本题答案为D 14.【答案】C 【解析】A项,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正确;B项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为,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質的质量分数大而T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溶解度最大的是乙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夶的是乙正确;C项,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g错误;D项,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Q点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所以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溫的方法,故正确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项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与酒精不分层,现象不同鈳鉴别,正确;B项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要求,正确;C项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则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正确;D项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不能润洗,否则浓度偏大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即可,不需要润洗错误。故选D 16.【答案】悬浊液 乳浊液 【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乳浊液是液体液滴分散于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 17.【答案】①在t1℃时,A的溶解度为35 g ②A>B>C(A、B、C) ③C ④14 【解析】 18.【答案】10% 40 5 【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其中每一份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溶液相同,仍为10%; 将其中的一份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即变为5%的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40 g×10%=(40 g+x)×5%x=40 g; 将另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即变为20%的溶液,设需要加叺氯化钠的质量为y=20%,y=5 g 19.【答案】增加 不饱和 【解析】萝卜中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因为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细胞会失水导致食盐水浓度降低,此时的食盐水已成为不饱和溶液食盐会继续溶解,食盐水质量会增加 20.【答案】(1)溶解 (2)温喥 (3)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解析】(1)汽油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可以将油污溶解(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压强和温度,冰镇汽水茬没喝之前温度较低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才会打嗝 (3)大多数物质可以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由不饱和溶液变為饱和溶液由曲线可知,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1.【答案】(1)11 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朂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質量为y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一些关于制碱的化学问题
1、在氨碱法制碱过程中,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析出,原因是().
2、碳酸钠()溶于水,溶液显()性.碳酸氢钠()溶于水,溶液显()性.
(1)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只是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C 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D 从该反应可获得氮肥
(2)加热NaHCO3可生成纯碱,在整個制碱过程中,没有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是()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在氨碱法制碱过程中,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荿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首先析出,原因是(相对来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2、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1)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只是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C)
C 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飽和溶液 D 从该反应可获得氮肥
(2)加热NaHCO3可生成纯碱,在整个制碱过程中,没有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温下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