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滴滴快车注册条件流程

来源:运营研究社(ID:U_quan)

“老子这三个月不跑滴滴了!”

这是今天我坐上美团专车后,司机蹦出的第一句话。他面带喜悦,感觉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我是前 2 万个入驻美团的司机,连续 3 个月免抽成,不像滴滴要抽 20%。而且最近美团补贴高啊,你这一单我差不多可以拿到 30 块,如果搁滴滴的话,我只能拿到 10 块,你说我还开啥滴滴?”

其实不光是司机,作为乘客,我盼美团打车也盼了很久了。

就说滴滴的快车吧,去年 8 月平时打车只需要 80 元,滴滴在无任何告知的情况下收了 120 元,电话客服后才知道原来乘客也需要付将近 20% 的服务费——双向抽成,滴滴你的商业模式真牛逼!(打这行字的时候,我心中的怒火又起来了)

即便是不坑钱的时候,它也不比直接叫出租车便宜,何况在滴滴上还经常碰到路况不熟的师傅。

据笔者观察,现在凡是提到滴滴的文章,评论区里都是骂声一片。

据笔者观察,现在凡是提到滴滴的文章,评论区里都是骂声一片。

美团也很聪明,在 APP 上征集用户投票:哪个城市投票超过 20 万人,美团打车就进入哪个城市,投票过程中还安慰用户说“久等了”,营造出一股“天下苦秦久矣”、“全国人民喜迎美团打车”的舆论氛围。

美团打车在各城逐步开始扩张,在笔者看来,不仅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今天我打车上班只花了 1 分钱),同时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笔者认为,美团打车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打破滴滴的“垄断”,在这看似坚不可破的网约车市场中撕开一道缺口。

下面, 我将分三个部分,分析美团为什么要、以及为什么能进军打车市场和滴滴厮杀。

你和朋友在美团上看见一家新开的餐厅,想去尝尝味道。知道具体位置后,就要考虑怎么去那里。距离不近、路况好的话,可能会选择打车。

实际上,这个场景并非笔者的凭空猜想,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美团点评的 2.5 亿日活用户中,30% 有出行需求。

在这里,用户需求的逻辑顺序是「吃/玩什么——怎么去」。增加打车功能后,就为用户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因此,打车是美团在整体生活服务业务上的价值延伸。就像美团 CEO 在去年提出的公司使命所说:

用行话说,这是美团的“交叉营销”(cross selling)策略,即发现顾客的多种相互关联的需求,借此销售多种相互关联的商品或服务。

携程就做过类似的逻辑尝试——在用户订机票时推(kǔn)广(bǎng)接送机券、酒店代金券,这就在出差或旅行的大场景下,满足了相互关联的出行、住宿的需求。不过,众所周知,由于韩雪事件,携程忍痛放弃了这种商业模式。

引导用户高频需求,丰富自身业务,此为美团进军网约车领域的第一个理由:使其本地生活服务更加完善。

表面看起来,占据了 95% 以上市场份额的滴滴已经获得垄断地位,其他玩家已经没有机会了。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赢家通吃早已是“公认”的结论。

但是,这个结论可能是错的。

前华为蓝军参谋部高级专家孟庆祥撰文称:

“互联网那么多领域,到底哪个领域容易垄断封闭,哪个行当会经久不息的竞争?我敢说,这个问题没有被深入的琢磨过。”

在孟庆祥看来,垄断业务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具有这个特征的 QQ、微信能够垄断,被阿里寄予厚望的来往、钉钉想后来居上成效都不大。

只要收费,竞争者就可以用更低的收费吸引顾客;而如果免费,竞争者就只能贴钱吸引顾客。但贴钱这东西一来不可持续,二来不一定就真的有效果(我每在趣头条 App 上读一篇文章,它就赏我几分钱,于是我就把它卸载了)。

3)重资产,长流程,复杂业务

就像汽车行业,投资太大,资产太重,把水烧开需要的能量太多。

孟庆祥说,移动打车这个应用是被严重高估的,因为它不是天然垄断的行业。而不是天然垄断的行业是最适合进入的:

“现在世界第一市值苹果的业务就不是天然垄断的,在手机行业,他的占有率只有13%左右,还是赚很多钱啊,苹果想谋求垄断就做不到。”

从美团在南京一年的经营状况来看,滴滴的护城河确实不太坚固。

因此,滴滴现在估值 565 亿美元,“要是能拿出 100 亿美元,把市场干到 20% 就是值得的”。

已知滴滴的估值是 565 亿美元,请读者猜猜,美团的估值是多少。

答案是 300 亿美元,只是对手的一半多一点。

笔者再提供一个数据:滴滴每天的订单量是 2500 万单,美团每天的订单量是 2200 万单。订单量差不多,估值却少了一半,这说明什么?

说明美团现在干的业务不值钱。

有趣的是,美团 300 亿美元的估值中,美团外卖贡献了 200 亿,而体量差不多的饿了么,阿里给出的收购价仅为 95 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团 300 亿美元的估值可能都水分很大。

而创始人王兴给美团定下的估值目标是多少呢?1000 亿美元。

知名财经作家 keso 在《美团为什么要做打车》一文中分析道:

恐怕问题的核心在于,做打车服务可以帮助美团提升公司的整体估值,这对美团未来一两年内上市很有帮助,这一点王兴大约不会没想过,只是不能说。

进入打车市场,美团终于能够做一块比较值钱的业务。据 keso 提供的数据,如果美团能如期抢下 20% 甚至更多的打车市场,至少能帮美团多支撑 100 亿美元的估值。

大佬考虑问题,果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的。

总结一下,美团为什么要、以及为什么能进军打车市场和滴滴厮杀?

首先,这个市场现在确实有头部,但是未必有垄断,打车业务天然缺乏坚固的护城河。

其次,从美团自身业务链条的角度来看,打车和美团现有的餐饮、酒店等业务完美互补, 能够实现交叉营销。

最后,打车业务比美团现有的其他业务都更值钱, 有助于拉升美团的估值。 按照大佬们“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这点恐怕才是最核心的原因。

据悉,滴滴已斥 100 亿人民币巨资入局外卖领域。无论对于滴滴,还是美团,一场关乎用户生活服务的持久战,才刚刚打响。

关注互联网分析沙龙 让你学会深度思考

本文来自互联网分析沙龙,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

上个月的一个饭局上,正好有一个人来自滴滴,一个人来自美团,话题自然也就围绕两家近来的竞对展开。

滴滴的哥们说,我们本来做的就是路线调配,人是分散运动的,外卖点是固定的,我们能送人肯定也能送外卖。

美团的哥们说,我们本来做的就是路线调配,外卖最讲究时效性,多一分钟都不能等,我们能送外卖肯定也能送人。

再后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美团打车正式在上海上线,据说几天就攻下了三成市场份额。

在规模效应有限的出行领域,滴滴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壁垒?有壁垒就能阻止对手攻击,那目前从美团这件事看来,滴滴的壁垒似乎是不高。

反过头看,滴滴也确实不全是靠自己的壁垒起来的,有两次打到关键时刻,都是同一个结果——合并,结果滴滴就变成了现在的滴滴。而美团却确实是千团大战里剩下的,中间似乎只合并过一次大众点评?应该更多还是为了沉淀的数据。

所以,都是打硬仗的伟大公司,但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滴滴手里一直多了一只叫做“资本”的拐杖。也所以,后来大家就说滴滴是有规模优势,天底下所谓的规模,说穿了不都是钱堆起来的么。

所以,滴滴这个模式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别来看下。

首先,滴滴当初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一个个的教司机安装和使用打车 APP,结果让司机学会了多部手机,多家接单,哪里赚钱去哪里。

这样,在市场竞争初期看起来特别难的壁垒和优势,在后期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这真的是这个市场最残酷的地方,先发优势变成了教育市场,为他人做嫁衣。

滴滴是一个典型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的产品,天下的车大多也就是分成快车和专车,司机是谁,车长啥样,都不重要。这让滴滴能迅速规模化并且用相对比较轻的模式来运营。但这同时,也让美团有机会直接替代供给端。所以,滴滴的供给端相对来说是没有壁垒的。

服务本身并不是壁垒,无法垄断。就好像海底捞的服务再好,也没有人每次吃饭都必须吃海底捞的。所以其实用户就是认补贴,哪里省钱去哪里,哪怕之前滴滴的服务再好也是一样。

那是否有什么解决办法呢?从需求端来说,滴滴之前的会员制、积分制、拼车顺风车社交元素等都没有做好,而从用户需求的完成上来说,滴滴确实本身也不像 Amazon 能用自建物流差异化,也不像一些视频平台能用 IP 留住人,所以还真的不好办。

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短期能从会员和积分上努努力,但长期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供给侧的变化。

最后,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端,都还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这个业务太地域化了。

线下服务本身就是个地域化的市场,打车因为车牌的限制,尤其如此。所以美团可以在南京先撩拨一下,再在上海猛攻一阵,说不定下次又跑去某个三线城市占个据点。真跟打仗一样,还是游击战,滴滴应付起来估计要疲于奔命。

那讲完滴滴的问题,我们再说为什么美团天生适合做这件事呢?

而我相信这里的目的地绝大部分占比是“公司”、“餐厅”、“Shopping Mall” 或 “亲戚朋友家”。而这里有一半本来就是属于美团的,这部分用户心智和流量也在美团。所以美团是天然适合做打车业务的。

所以美团现在做打车,就和当初从点评到外卖的逻辑一样,一个是把吃的带到人旁边,一个是把人带到吃的地方。

而场景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微信支付为什么能把支付宝市场份额侵蚀的那么厉害,就是两个字,场景。于是,逼得支付宝线下大布局,到某些地方只能使用支付宝。但滴滴真的挺难的,总不能说你要到天安门,必须用滴滴打车才放行。

这样长久下去,美团打车也许真的会一点点侵蚀滴滴的场景和用户习惯了。

然后我们再讲,为什么美团可以低价做这件事。

美团做的是人和服务的连接,而滴滴做的是出行。对于美团来讲,出行是其中服务的一环,是顺手做掉的,而对于滴滴来讲,出行是主营业务,是拿来赚钱的。

所以,美团可以用平台的思路来做,而滴滴就要在其中努力牟利。

试想,对于行车 1 公里的一单,和行车 100 公里的一单,滴滴在背后所做的事情有任何区别吗?那为何滴滴对司机端要用总费用提成来收费呢?那美团就可以都以成单的基础价格收费,也就可以把利返给供需两端。

这样,到头来美团打滴滴变成了一种合情合理的降维打击,而不只是补贴大战。

那滴滴该怎么办呢?目前看来滴滴的一个回应是,做外卖,颇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

第一个问题,单从商业模式的组成单元来说。

美团是:商户→外卖团队→用户

所以,美团自己手中有用户和用户场景,翘掉了司机端,这事情就成了。而滴滴虽然可以翘美团的外卖团队,却还缺少商户资源和用户场景这两件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滴滴要做美团的事情,更难。

第二个问题,美团做的是人和服务的连接,是横切市场,做出行是自然而然,滴滴做的是出行市场,是纵切,做外卖的意义是什么呢?

再进一步说,哪怕美团和滴滴最终和解了,这并不能解决我们最开始提到的滴滴本身的问题。滴滴仍然是一家以规模/资本勉强支撑起壁垒的公司,所以你看市场这一乱起来,高德也做顺风车了,嘀嗒拼车也又出来了,更别说一直有的神州、首汽或莫名冒出来的曹操专车等。

所以,滴滴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们已经讲过,在出行的整条服务流程里,司机控不住,乘客控不住,但还有一个东西是有可能控的,这也是孙正义敢大手笔全球投资出行公司的核心原因。

不论是短期的融资租赁,还是长期的无人驾驶,我相信只有控车一条路可以真正让滴滴的市值落地为安。

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看到滴滴做了一些布局,我相信美团的进来会让滴滴加速转型成为一家汽车产业链公司与无人驾驶技术公司,我也相信这对于滴滴来讲是件大好事,因为如果今天没有美团,可能未来滴滴直接面对的就是一些汽车厂商,到那个时候会更难应对。

但控车毕竟是一个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这个时间窗口内,就要看美团做出行的心有多坚决了。

}

现在来看,二者之间的战争可能一触即发。

3月1日,AI财经社从滴滴外卖客服处了解到,滴滴外卖业务已于近日在无锡上线。同时,滴滴外卖骑手也正在招募当中。

据滴滴外卖客服表示,目前滴滴外卖商家端尚不对外开放,采取定向邀请制。如果对入驻滴滴外卖感兴趣,可留下联系方式,在审核通过后即可入驻。由于无锡是首个开通城市,因此会有不少的优惠政策。

这位客服人员还表示,无锡城市的外卖业务已经开通,其他城市也将逐步上线。

腾讯科技也报道称,滴滴外卖也正在招募骑手。其分为忠诚骑手和自由骑手两类,忠诚骑手要求每周在线大于48小时,月保底1万元;自由骑手可自由上线随时接单,订单收入翻倍。

滴滴外卖业务部于2017年12月被曝光,当时业内分析称,美团打车业务的上线给滴滴造成了一定的危机感,因此,滴滴选择外卖业务作为反击。

现在来看,二者之间的战争可能一触即发。

据腾讯科技报道,被一纸证书拦住的美团打车,将于3月16日在全国上线。AI财经社就此向美团方面求证,截止发稿前,对方尚未回复。

美团打车最早于2017年2月份在南京上线。同年12月,美团点评还专门进行了公司架构调整,成立出行事业部。

去年12月28日,南京试运营10个月后,该公司对外宣布,美团打车开始向全国扩张,将正式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全国7个城市上线。与此同时,美团APP的“打车”页面,北京和上海两地开始接受司机和乘客报名。

但美团打车还未来得及扩张,便被北京、南京、上海交通部门先后约谈。1月9月,北京市交通委发文指出,美团打车尚未依法在北京市申请开展网约车业务,尚不具备在北京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资质。原计划三天后上线的打车业务,被一纸证书拦在了市场之外。

上海是美团计划开通的7城中较早拿到运营资质的,北京上线计划搁浅后,上海便成为了被司机和用户们寄予重望的城市。

根据南京和美团方面已公开的信息,司机方面,前2万报名的司机(北京是前5万)将享受3个月0抽成的优惠,此外,其正常抽成比例仅有8%,相比起滴滴25%的抽成来说,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除了低抽成比例之外,获取奖励的门槛更低,奖励收入更丰厚也是司机们踊跃注册美团的原因之一。根据此前腾讯科技的报道,美团打车在南京的每单补贴约在20元左右,按照南京日订单量10万单计算,其日补贴约在200万。

补贴的另一端是乘客,南京市民刘先生能明显感觉到滴滴和美团竞争时乘客端的补贴力度。

滴滴APP中不时的七折优惠和美团打车APP中的大额优惠券,让他恍然回到了2016年滴滴和Uber抢夺战场的时刻。

或许是怕网约车市场补贴大战再起,1月中旬,上海政府约谈美团打车并对其提了四点工作要求,一是依法合规,所有注册车辆和人员必须获得本市网约车相关经营许可证;二是美团打车在本市营运,必须将注册车辆及人员相关数据接入行业监管平台;三是美团打车不得以低价竞争的方式扰乱本市网约车市场;最后要求美团打车确保稳定,尤其是行业稳定。

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补贴大战对于如今的网约车市场来说,已经很难再打起来。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对AI财经社表示,“你们想象的剑拨弩张都是老大还没有出来时的样子,我觉得程度上不会像以前一样激烈,补贴也不会那么的疯狂,因为市场上滴滴之外的盘子也足够大”。

首汽约车CEO魏东也认为,市场已经足够理性,2016年滴滴和Uber之间的那场补贴恶战不太可能再上演。

对于美团入侵,滴滴创始人程维表态,“尔要战,便战”。一位滴滴快车部门的员工告诉AI财经社,快车订单的收入占据了滴滴总收入的70%,但他们内部也并把美团打车不放在眼里。“美团做打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美团的餐饮数据和打车数据可以结合,它的用户出行目标更加清晰,商家优惠券的发放、补贴会更有目的性,这是滴滴没有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滴滴快车注册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