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科吧那么多

气功与物理学都有很多走火入魔,民科最典型!
已有 4958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走火入魔,气功,物理学|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但是一般人练气功特别要小心和谨慎,需要一个老手在旁边随时指导和辅导,不然,很容易走火入魔。相信每位读者都能举出身边鲜明的例子。这里要强调一点,如果那个气功老手在指导和辅导你的时候,不认真不耐心,你也可能会走火入魔,特别的是,如果这位气功老手存心忽悠,那就后果很糟糕了!比如严新气功大师,张宝胜气功大圣,还有后来的张宏堡,李//洪//志跟风玩等等。一句话,一个人心性不高,不能练气功!至于心理存心忽悠的,更是心性不高,那些人的下场,大家都知道了,不需要再提。昨天微信群中无疑撩起濑头和尚的事情,有的说,濑头和尚去德国访问,他们要不要组织去抗议;我插嘴说,濑头和尚还要来英国参加一个音乐节。有人评论道,他去拥抱英国辣妹,那佛学的英明还在吗?我悠悠的回答说,这个你就可能不懂了,说出来也许会影响我的光辉形象:藏传佛教的最高修炼就是这一关,对方的优雅名字是,智慧女,不信你搜索下看看。只有很高的高僧,才能进行这一关修炼。没准濑头和尚借机选拔智慧女?继而想起钟丽缇主演的印度电影《Samsara》,里面就提到一位修炼到一定功力的很聪明的藏传佛教僧人,因为这一关的到来,走火入魔,干脆偷跑还俗,结婚生子了,最后和女仆偷情,终于完成了这一难关的修炼,打通了关节,最后辞别一切,重返佛届的例子。物理学是科学的一支,国外传来的,同样,很容易走火入魔,特别是从牛顿力学这一关到量子力学这一关,例子很多。(下一难关是量子力学到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比如这里原来有个甘永超,弄出来一个甘公式,物理学上我看也不错,但是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好玩而已。可是这位走火入魔了,表现大家都知道了。还有一位,这里很多人都知道怎么回事。这两位都被封博了。因为科学网页没有办法治疗他们的走火入魔,也不能容忍他们的胡闹,这样处理很正确。所谓民科,就是这样的:基础知识根本不懂,下结论非常大胆,特别异乎寻常!他们的逻辑方面出现了一巨大的跨越或者是断层,(正确的思维是比较严密的,跟高等数学的严密推理完全一样。)我曾经调侃说是量子思维模式。最近科学网出现了另一个,狂妄声称看到“超光速”了,我也科普过,,其实他这测量电流的传播还没有到量子力学的范畴,纯粹在牛顿力学范畴,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知识足够了,可是这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的主竟然走火入魔了!最近行为非常不正常:本来我跟他井水不犯河水(懒得理会他们),我也是不怕贼偷的主,不知道怎样,被惦记上了,竟然无缘无故找上我的门来闹事来了。这些现象,用常理不可解释,是因为走火入魔。因为已经有先例,耐心等待科学网的正确处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戴德昌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2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为什么国内一流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对民科充满反感和鄙夷?-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为什么国内一流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对民科充满反感和鄙夷?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国内一流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对民科充满反感和鄙夷?或许了解了民科是什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国内一流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对民科充满反感和鄙夷,因为他们自己根本就不值得被尊重。民...
为什么国内一流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对民科充满反感和鄙夷?或许了解了民科是什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国内一流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对民科充满反感和鄙夷,因为他们自己根本就不值得被尊重。民科是什么民科是自称为爱好科学的一群以爱好者为主的群体,属于非官方还是自称的科学家,但非官方的科学与科学家之间的区别,自然是不需要学习的梦想,仅仅通过思考推翻科学构建“一个无知而自以为是的科学家”。他们的确很喜欢科学,一般都对“科学”充满热情,但没有接受过基本的专业训练,也没有接受过科学训练的打算,拒绝进入科学界,拒绝接受同行评议,拒绝接受专业规范,拒绝接受任何来自专业领域的批评,引用了“独特的梦想”。民科的特点1、大多数人不屑于研究小问题。他们根本就看不起小问题,所以他们的“研究”通常是针对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试图推翻著名的科学理论,或建立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决心研究一些听起来很玄,非常牛的东西。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模型等都是他们挑战的对象。2、经常把科学与神话混合在一起。“黑暗物质”与“死之地”、“黑洞”与“太极”、“玄门”等,广泛应用于科学名词和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的概念。3、民科群众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接受科学训练的意愿。民科群体大多数人都是那种自以为自己研究的是科学,其实是伪科学的一群顽固不听他人意见的,狂妄自大的所谓“科学家”,别说只是国内一流高校的理科生会对这样的人鄙夷,就连一般有理智的人也会觉得他们是一群奇怪的群体。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网络上的(我们也有医疗的怨恨,像“小须鲸,谁我爱发明”,另一些人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普遍存在。你会发现这个群体学历低的惊人,这个群体里连本科生都寥寥无几,我说过很多次了,但凡你上了大学,就算...
网络上的(我们也有医疗的怨恨,像“小须鲸,谁我爱发明”,另一些人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普遍存在。你会发现这个群体学历低的惊人,这个群体里连本科生都寥寥无几,我说过很多次了,但凡你上了大学,就算是个三本,当你学到高数,和自己专业的杀手课的时候,你就会对学问产生敬畏之心。当你觉得一个百年之前的知识点都已经很难的时候,你就不会有妄想。学术发展到今天重要的是一群人的努力,和砸钱,已经几乎不可能说靠一己之力空想出一个理论来了。科学因为科学被称为科学,所以没有“官方”和“民间”。最太狂妄中国分公司,并且学历很低,但每天都想搞个大新闻,把爱因斯坦和官科们批判一番,提出一份小学生都不忍心看的新理论。瞎想他们对科学的坚持很感动,但他们不想每天学着瞎学。最太狂妄中国分公司,并且学历很低,但每天都想搞个大新闻,把爱因斯坦和官科们批判一番,提出一份小学生都不忍心看的新理论。我的观点所以我的观点本身不是民科可恶,造成心理和生理的感觉是看到他们拿着一些污垢在上面,他的手是无价的猥琐举动。可能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他们的无视吧,梦里的人即使叫醒也不能给他们带来真实,无视他们可能既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这位小友,我看你玉树临风,天赋异秉,将来必成大器.现在给你个小小的考验,我头像后面有个&加关注&按钮,你把它点亮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怎么拯救世界,你看如何?
这位小友,我看你玉树临风,天赋异秉,将来必成大器.现在给你个小小的考验,我头像后面有个&加关注&按钮,你把它点亮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怎么拯救世界,你看如何?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提问{{title}}
为什么国内一流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对民科充满反感和鄙夷?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提问{{title}}
4人关注了此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对民科恨之入骨?为啥要恨民科?民科值得他们恨之入骨吗?
楼主发言:53次 发图: | 更多
  会令他们的资格证作废。
  什么是民科?真是奇怪,楼主外国人吧?
  哪里恨之入骨,太敏感了。民科主要是固执,大部分没深入系统的、科学性的研究问题,便认定自己绝对正确。油盐不进。
  谁恨民科了?
  请问楼主是沉迷于热力学的那位大师吧?
  因为他们这些理工科生自认为学过的课本是天经地义的并因此产生了天然的智力优越感。
  没感觉到谁恨民科!
  民科现阶段发展很难,主要是科学研究要消浩钱了,没有钱什么也研究不下去,就研究出来了也很难找证据,民科还是提倡,科学原来也是民间学问,没有看轻民科的想法知道,
  只是觉得可笑,哪里值得恨。  但确实怕他们拉低了中国人的整体素质
  不恨啊,民科就不值得恨。  我们更多的是可怜民科,毕竟绝大多数民科的日子过得不算好。  
  毛泽东同志亲切指出:“你们都是好同志,就是文化低了一些,你们好好把文化提高一下,以后就能够掌握科学知识,多为人民做贡献,多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事业需要大批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  主席看事就是准!  
  民主有很多种,恨得只是美式民主罢了。因为被他祝福过的国家,不是残废就是惨死。中式民主虽不完美,但起码安定繁荣没问题。
  狗杂种再恨民科,就像一汽恨吉利一样  
  没啥可恨的,一般都当笑话看。  
  不如随身揣个水龙头。
  没人恨民主科学,可问题是有人打着民主科学的牌子执行外国思想殖民、宣扬现代迷信,他可以任意打压别人,别人不能怀疑他。我们反对的是在民主科学里夹私货的“皿煮JY”。
  有人恨怕啥,有人还做小姐,有人杀人,有人吸毒,这世界上能完全一致吗?你说小姐烂,很多人都说小姐好,反正不可能完全一致。
  民科一般都这样,只要你脸皮够厚够无耻都可以去怀疑一切,可以去怀疑牛顿爱因斯坦因为我不会需要为我的怀疑而失去什么,而我非得要去恶心你们大家,我说他的那个理论不对就是不对,但是我不想去证明给你们看你咋的?
  民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数学学得不好,然后绝对自己可以在物理化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其实他们只要好好学下《高等数学》或者《工科数学分析》,至少了解到解卷积分,骗微分方程  
  我不恨民科,就灰常讨厌胡搅蛮缠,就算你的理论有一亿条是对的又怎么样,证明指出你有一条不对你就是不对,偏要抓住那种偶然性去往死里专十头牛拉都拉不回来。各位,本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永动机和水变油那两位,啧啧,那个高度简直是站在上帝的肩膀上来俯视你等芸芸众生,
  不恨,只是讨厌这帮家伙自以为是的瞎白话
  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研究是文化人的事,未知事物解释权在文化人手里,现在泥腿子居然也开始染指,这怎能容忍?  
  过度的民主就是一盘散沙!  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更要因地制宜!
  民科是什么?局限性,自以为是的,胡思乱想而已,实际点的还造个潜水艇在沟里遛下,理论的垃圾,呵呵
  没人恨你们,只是绝对滑稽可笑,浪费青春大好年华。  楼主可以发论文,拿诺贝尔奖。  或者造实物出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国人信奉实践,楼主随便造个飞碟开着世界转一圈。  没事儿,走两步。
  别在这里发了,都不是专业人士,一帮不上忙,二不肯捐款。  楼主还是靠诺贝尔奖金过日子吧。
  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哪些人最恨民科?  是科学家吗?当然不是。在科学家眼里,民科连当笑话都不够格。  根据“卖面粉的不待见卖石灰的”的同行相怼原理,猜一猜:哪个专业的人最恨民科?
22:43:01  民科现阶段发展很难,主要是科学研究要消浩钱了,没有钱什么也研究不下去,就研究出来了也很难找证据,民科还是提倡,科学原来也是民间学问,没有看轻民科的想法知道,  -----------------------------  @oisufoewwerjworu
00:50:33  研究出来还找啥证据?民科是啥玩艺?  -----------------------------  只有证据,才能证明正确,科学是讲证据的,不是拍脑袋的,不是吗?
  ‘民科’的概念是什么?  我认为是民间的科学爱好者,他们发表一下对科学知识(事物)的见解,这非常好啊!  为什么会被攻击呢?非常奇怪!居然还被诬蔑成‘民主斗士’,我靠!这是哪跟哪?
  科学发展源于民间科学。民科是这个民族求知欲望的延伸,不包括骗钱的。
  有些东西技术已经很成熟,自己再从头去摸索 不觉得很可笑吗
  民科出成果是因为爱好,这让被大学上了N年的毕业生们狂妒不已!
  民科的问题很复杂,我认为现在掌握发言权的人正有意无意搞的东西实际上是延续百年前的一些错误理论,而且越搞越起劲,越搞结论越多,已经上瘾了,本来通过这些推理或实验  可以发现错误,但很可惜,他们没有这样想,为了维护特权和尊严极端排斥普通人研究这些问题,或为了防止自己的错误可能被揭穿,实际上生活中这些所谓的科学家已受到严重挑战,这就是他们攻击并谓之民科的原因
  瓦特也是民科,因为他没上过学。
  @牛联社80
05:44:28    -----------------------------  【我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业余进行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早在1968年就发现了水从空中来,1978年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天文气象观测站,1988年提出人工诱发小旋风致雨的设想,1998年提出中国需要12333工程的设想,2008年提出塔里木人工造海的设想,2009年提出空中水网建设的设想,2010年提出激活阿拉伯海暖湿气流的设想,2011年提出两个里海工程的设想,2012年提出人工气候规划,人工气候设计,人工气候管理的设想,2013年提出三个温带雨林区域的设想,2014年提出借一个长江年流量9600亿立方米的水,到中国北方常年干旱半干旱区域,来解决中国北方缺水用水问题的设想,2015年提出激活气候记忆的设想,2016年提出把长江流域的植被,移植到黄河流域的设想,2017年提出柴达木人工造海的设想,你看我现在应该咋办,才能把我的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捐献给国家?你看我能不能成为世界顶级的大科学家? 】
  @超质子
21:37:40  民科的问题很复杂,我认为现在掌握发言权的人正有意无意搞的东西实际上是延续百年前的一些错误理论,而且越搞越起劲,越搞结论越多,已经上瘾了,本来通过这些推理或实验  可以发现错误,但很可惜,他们没有这样想,为了维护特权和尊严极端排斥普通人研究这些问题,或为了防止自己的错误可能被揭穿,实际上生活中这些所谓的科学家已受到严重挑战,这就是他们攻击并谓之民科的原因  -----------------------------  民科们认识了几个字,就拿着《圣经》也想解释上帝,红衣主教不烧死你才怪呢。
  这年头,偏执狂越来越多了
  @超质子
21:37:40  民科的问题很复杂,我认为现在掌握发言权的人正有意无意搞的东西实际上是延续百年前的一些错误理论,而且越搞越起劲,越搞结论越多,已经上瘾了,本来通过这些推理或实验  可以发现错误,但很可惜,他们没有这样想,为了维护特权和尊严极端排斥普通人研究这些问题,或为了防止自己的错误可能被揭穿,实际上生活中这些所谓的科学家已受到严重挑战,这就是他们攻击并谓之民科的原因  -----------------------------  利用天气改造气候,利用气候控制天气!!!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中国南方连续性暴雨洪水灾害,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包括华北大平原上的缺水用水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达到人工管理气候,减少或者消除各种极端性的天气气候灾害的发生。
  从来没人恨民科,民科的新闻都在娱乐频道,就是一乐
  没人对民科恨之入骨啊?  平常都是 去民科吧 看热闹的啊! 心情不好、程序出了BUG等等,去那里看看,很是能调节心情啊。  当然,研究所看大门的可以会恨点,民科老是去砸大门么。  反过来,民科倒是一直对 非民科 恨之入骨的,不信去看看民科吧
  科学家还发证儿啊?  
  没见过恨之入骨的,只见过笑掉大牙的
  民科娱乐还行,但反感民科骗人骗钱  
  “民科?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民科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读者代表:惯性定律是一个基础性的理论,现在升级后,肯定会对很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你能否在这方面谈一下你的看法?  作者:好的。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次那篇文章,里面有一个“地默零”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我们可以用直尺和橡皮筋作为模型来说明这个理论: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直尺的零刻度上,另一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直尺的零刻度代表“静止”,橡皮筋被拉长后它的自由端能达到的刻度代表物体的速度。传统理论认为,这个固定在直尺上的橡皮筋被拉长的长度存在着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光速。可是现在当我们的视野变得更为广阔后,发现原来被我们认为是直尺的物体,实际上是一个巨型的圆环的一部分,而我们以前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静止原点”,只不过是在这个巨型圆环上的普通的一点,在这个巨型圆环上,所有的点的物理性质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原点。换句话说,巨型圆环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是零刻度点。这样一来,直尺橡筋模型的“固定基点”都不存在了,那么这个模型也就不再有意义了。  读者代表:我可否理解为,按照新的理论,物体的运行速度可以超过光速?那样人类就有可能进行宇宙航行了?  作者:是的,人类制造的物体相对地球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当然要使用与现有的化学火箭截然不同的技术。至于说宇宙航行,我觉得最好还是先给它做一个定义。我们现在在地球上,和地球的距离是零,而且我们和地球表面的相对速度是零。如果我们要到另一个行星上,那就是要和目的行星距离是零,并且和目的行星的相对速度是零,这两条必须同时达到。要达到这个目的,当然最理想的方式是通过物质状态的转换来实现。上次的文章里曾提及,如果条件满足,物体可以在任何惯性系下立即进入另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允许物体超越空间,在另一个位置显现。可是我们暂时还是处于三维世界,这个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超前了一点。所以,目前对我们来说,如果要航行到另一个行星,最有可能实现的方式还是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通过改变物体所处的惯性系来完成。  相对于宇宙尺度来说,我们所存在于其中的这个银河系,其中的各个成员行星所处的惯性系彼此之间相差得不算大。设有一个物体,它所处的惯性系和地球所处的惯性系相差非常大,以至于地球和银河系内其他行星所处的惯性系的差,与该物体与地球所处的惯性的系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相对于这个物体而言,整个银河系可以被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刚体。而我们所要实现的宇航,就是要从这个“刚体”的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个部位。要实现这个移动,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所处的惯性系,因为两个处于相同惯性系的物体,无论经过多长时间,这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也不会有变化。而且我们改变自己所处的惯性系,是要以和目的行星的距离减少为结果的。当我们和目的行星的距离减少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又需要再一次的改变自己所处的惯性系,让它再一次的接近目的行星的惯性系。否则,就算我们和目的行星的距离是零,但由于我们和目的行星所处的惯性系不同,我们会象一颗陨石一样撞击目的行星,那当然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所谓宇航,就是从和一个行星的距离是零,相对速度是零的状态,转变到和另一个行星的距离是零,相对速度是零的状态的过程。  在出发行星和目的行星的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完成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我们在过程中所处的惯性系与目的行星的惯性系的差。如果这个差值太小,那完成宇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太长,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一个理想的宇航飞行应该是速度比较快,用时比较短的过程。  读者代表:这容易理解,速度快当然用时短,那要怎么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要制造更大更多级的火箭吗?  作者:哈哈,当然不是造火箭。我们现在使用的宇航工具还是非常原始的,也许50年后就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们了。为什么说它原始,我可以打个比方:一艘小炮艇,它把炮口朝向船尾的方向开炮,炮弹射出的同时,小艇也被向前推动,获得一个速度,再开第二炮,又被推动一次,直到所有的炮弹打完,它只向前走了十几米。为了获得一个更远距离的航程,这艘小炮艇被固定在了一个大炮艇的前面,这一次,是大炮艇先开炮,同时大炮艇获得一个向前的速度,并同时推动小炮艇前进,这样,直到大炮艇的所有炮弹打完,小炮艇也被向前推动了一段距离,然后,小炮艇和大炮艇脱离开,小炮艇接着朝后开炮,并直到小炮艇的炮弹打完,也只行进了几十米而已。然后,同样的故事又被复制了一次,大小炮艇同时被固定在一个大军舰的前面,由大军舰先开炮,炮弹打完后大小炮艇和大军舰脱离,接着是大炮艇开炮,炮弹打光后小艇与大艇脱离,小艇接着开炮,这样,整个过程完成后,小艇也只不过行进了不到100米,就不得不停止在水面上了。正在这个时候,一艘帆船从它的旁边经过,轻松地驶向前方!这时小艇的炮手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船即使使用了三级推进,仍然在炮弹用完后就不能再前进了,而帆船却可以一直行驶?最后他得到一个结论:炮艇的前进依赖于炮弹的发射,如果炮弹打光,他们自然不能再前进。而帆船不依赖炮弹,而是依靠风力来行驶,只要有风,它就能前进。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成熟的宇宙飞船不依赖它自身所携带的能量,而是利用宇宙中存在的能量来航行。如果我们能利用存在于宇宙中的能量来改变飞船所处的惯性系,就有可能象早期航海家利用风力一样完成宇宙航行。
  读者代表:哦,原来是这样,真是有意思。那要怎样来利用宇宙间的能量呢?  作者:当然是要把这些能量转换成力场,用这个力场来改变飞船所处的惯性系,这和其他的驱动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产生压力气体,这些气体对气缸内的活塞施加一个力场,活塞在这个力场下驱动传动机械运动。火箭飞行时燃料分解产生压力气体,压力气体对箭体施加一个力场,使它所处的惯性系产生变化。只不过飞船所需要的加速比我们常见的加速都要大,如前所述,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个相对于目的行星比较快的速度,从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整个宇航过程。比如一艘飞船以50倍重力加速度离开地球,它……  读者代表:大哥!打住打住。我刚夸了您几句,你马上就露出民科本色了,你知不知道人体最多只能承受8g的加速度?50g的加速度,别说人了,连机器都受不了!  作者:哈哈,我承认我是民科,但我相信知识并不会区分它的拥有者的身份,谁掌握了真知,谁就应该有发言权。要解释这个加速度的问题,我需要先向你介绍两个概念,传递型加速和同步型加速。所谓传递型加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施力受力这种情况,物体的最外表面的原子受力后,把这个力向物体内部的原子传递,物体内部的原子也接着向更内部的原子传递力,这样力在物体内部层层递进,我们称之为传递型加速。而同步型加速,是指一个物体的所有原子同时受到力场的驱动,在组成物体的原子之间,仅有热运动级别的原子碰撞,没有力的传递加速过程。我们可以借助一个模型来说明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一个由1000个小球组成的正立方体,每个小球和相邻的小球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簧质量忽略不计。这些弹簧只能在一定长度范围内伸缩,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弹簧将会造成永久性形变。这种永久性形变反映到宏观物体上,就意味着物体的结构被破坏。  在传递型加速的情况下,就好比有一只大手在推动着这个正立方体的一个面,这个和大手接触的面上的100个小球再向与它相邻的一层(我们记为第2层)小球施加压力,而这个压力是通过小球之间的弹簧来传递的。紧接着第2层小球也会对第3层小球施加压力,同样也是通过小球之间的弹簧施力。这样层层传递,直到最后一层,最终实现这个正立方体以一个加速度a持续加速。这时,虽然这1000个小球的加速度一致,但每层小球之间的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第10层和第9层之间的弹簧被压缩得最轻,因为这层弹簧只需要被压缩L/9的长度,就能够为第10层的小球提供动力做加速运动;而第9层和第8层之间的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2L/9,因为这一层弹簧不但要为第9层小球提供加速的力,还要为第10层的小球提供力做加速运动;同理,第8层和第7层之间的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3L/9。这样递推下去,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就已经是L了,而这个L是这个弹簧的压缩极限,再超过的话,弹簧将会有永久性的形变,所以在传递型加速的情况下,这个正立方体的加速度确实不能超过a,否则会发生物质结构的破坏。  我们再看同步型加速,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那只大手变换成了1000只小手,每只小手都以相同的力度推动着一个小球来做加速运动,小球之间的弹簧不再为相邻的小球提供加速的动力,那么弹簧的长度也和在匀速运动时的长度没什么区别了。从而,这个正立方体也就不存在什么加速的极限了。从理论上说,如果这1000个小球是绝对同步受力的,那么这个立方体的加速度极限是无穷大。反映到宏观物体上,就是可以以极大的加速度来改变物体的速度,这个特性就正好符合了我们要求飞船迅速加速缩短航行时间的要求。所以,一个成熟的宇宙飞船应该是通过同步型加速来改变它所在的惯性系的。  读者代表:你所说的这两种加速,前一种好理解,但第二种情况应该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吧?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这样的同步加速吗?  作者:我又想笑了,这个同步型加速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时时刻刻感受着这种同步加速的力。  读者代表:啊?你能说得详细点吗?  作者:重力就是一种同步加速的力。组成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原子都在地球的重力场的同步影响下,地球并不是通过我们的头发来给我们施加重力的。  读者代表:仔细想想还确实是这么回事。我现在明白了,经常在UFO目击报告中出现的瞬间加速,急停,直角拐弯等等现象,原来是使用了同步加速。  作者:是的,通常这类报道都会评论说这些UFO的加速度大大超过自然法则所允许的极限,那只不过是人们对自然法则了解得还不透彻,不理解这个现象罢了。相对于光年计的宇宙尺度,使用同步加速方式是很自然的选择,否则航行的时间就太过漫长了。  读者代表:你刚才提到一个完整的宇航的后半程有一个与出发阶段不同方向的加速,那怎么实现这个加速方向的转换呢?  作者:要实现加速方向的转换,至少有一个朴素的方式,那就是船体的180度翻转,哈哈。实际上,在一个真实的宇宙航行过程中肯定有不止一次的加速方向的转换,航迹也不会是一条直线,就象是我们驾车跑长途,先要在城市路段开一段,然后进入高速公路,然后再离开高速公路。飞船也会有一个类似的过程,当然在这一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会在飞船内部进行力场的实时管理,以达到无论船体怎样运动,其内部成员的感受和在地球上一样,始终感受到一个恒定向下的重力这样一个目的。至于这方面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也不很清楚,所以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了。  读者代表:太棒了,感谢你告诉我这些!  作者:谢谢,我当然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知道,保存知识的最好的方法是把它送到人们的头脑里。  现在我们把本文的要点归纳如下:  1.一个成熟的宇宙飞船不依赖它自身所携带的能量,而是利用宇宙中存在的能量来航行。  2.一个成熟的宇宙飞船应该是通过同步型加速来改变它所在的惯性系的。  此文乃本人原创,本人放弃任何形式的版权,欢迎大家踊跃复制转发。
  没有民科不民科,创造民科这词的人就有问题。科学应该同时具备两种特质: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当只具备大胆假设而不小心论证其可能性时,这类人只是异想天开,跟科学不搭边。  
  拉马奴金就不写什么证明公式,一样不妨碍他是数学家。真理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证明公式就是给聋子配助听器,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或者你反向操作一下,证明其不存在试试  科学的早期,都是民科。难道不借助前人,你就无法证道?万一前人也是错的呢?纳什的博弈论也是民科咯,符合对民科的定义嘛  
  @u_17-05-27 22:43:01  民科现阶段发展很难,主要是科学研究要消浩钱了,没有钱什么也研究不下去,就研究出来了也很难找证据,民科还是提倡,科学原来也是民间学问,没有看轻民科的想法知道,  -----------------------------  经典物理的时代还能在家玩玩,现在都21世纪了,没有经过从小的训练,没有价值数亿数十亿的科研设备,还搞什么科学研究,浪费自己的生命罢了
  @牛联社80
05:44:28    -----------------------------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时至今日,人们仍认为具有质量的物体的运动可分为两种状态-----运动和静止,而物体的运动速度是这个物体的固有属性。现在我要宣布,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这个观念已太过陈旧,现在是抛弃它的时候了。为什么说它陈旧,又有什么新的理论可以代替它,且听我慢慢道来。  【地默零】  我们作为生物个体,自从有意识以来就生活在地球表面。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是和地球表面的运动状态一致或近似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目光所及的大部分物体也都是和地球表面的速度是一样的,从而也给人的感觉是静止的。这样,地球表面所在的惯性系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参照系,一切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用这个天然的参照系来衡量。也就是说,我们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首先默认地球的速度是零,以地球的速度为原点,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这个原点的差异越大,我们就认为它的速度越大,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样一种运动观: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有一个固有的速度,这个速度是这个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下文中,这种运动观被称为“地默零”-----也就是“地球的默认速度是零”的简称。  如果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地默零,我们可以这样说:观察者把地球所在的惯性系当成了绝对参照系,把物体在这个绝对参照系中的速度当成了这个物体的一个固有的属性。  【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因参照系的不同而不同】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所在的惯性系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一个总是变来变去的东西怎么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呢?而且宇宙空间中存在着那么多的星球,彼此的运动状态并不一样,凭什么以地球所在的惯性系为绝对参照系,而不是以其他的什么惯性系作为绝对参照系呢?  为了更好地描述上面这个疑问,我们大家可以来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在某处空间存在着两个不同运动状态的行星,我们给他们编号为1号和2号,在这两个行星上分别有甲、乙两个观察者。这两个行星附近的空间里存在着一个体积巨大的在两个行星上都能看得见的飞船,这个飞船本来是在1号行星所在的轨道上运行的,在某一时刻,这两个行星近距离地相遇而后又继续沿着各自的路线运行下去。同时,前述的飞船利用这个机会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从1号行星轨道切换到了2号行星所在的轨道。对于这一个变轨动作,1号星上的甲有如下记录:以前挂在天空中静止不动的那个飞船,突然加速追上了2号星,并且和2号星一起飞行。2号星上的乙观察到的现象是:原来和1号星一起飞的那个飞船,突然减速到静止状态,挂在天空中一动不动。  你看,对于同一个变轨现象,甲和乙分别以各自所在的惯性系观察,产生了两个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应该采取哪一个说法作为这一事件的记录呢?假如2号星是地球,无疑我们将使用地默零来描述这一事件。但是1号星上的观察者会使用地默零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们也有他们的1默零。那怎么办?我们应该为捍卫我们的地默零向1号行星开战吗?即使我们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那宇宙空间中还有第三个、第四个直至无穷多的处于不同的惯性系的观察者呢,他们也会有不同于我们的观察结果,而且他们也准备对我们发动一场战争,来捍卫他们的参照系!一场参照系宇宙争霸战眼看就要发生,这个世界乱了乱了………  好吧,现实世界是不会蠢到发生什么惯性系争霸战的。我们相信宇宙是和谐的,之所以会发生上述冲突,一定是哪里出了岔子。在上面这个例子中,甲和乙的说法都没错,但是他们的观察结果只是以他们所在的这个惯性系作为参照系得到的,所以也只能适用于他们各自的惯性系。你不能把一个惯性系里的观察结果,套用到其他的惯性系里去,因为对于其他的惯性系来说,所观察到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使用学术化的语言,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对于给定的任意一个实物,如果它在某一时刻以惯性系A为参照系的运动状态为M,那么在同一时刻,取任意非A的惯性系做参照系,这一实物的运动状态必为非M。”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物体,每一个惯性参照系都对应着一个相应的运动状态作为观察结果,空间中有无穷多个惯性系,那么也就有无穷多个的运动状态作为观察结果与这些惯性参照系作对应。上面那个例子中的甲和乙的观察结果只是在这无穷多个运动状态里面的两个特例而已。特在哪里?一个是在变轨前和飞船位于同一个惯性系,一个是在变轨后和飞船位于同一个惯性系。所以才会有在相应时期看起来飞船是静止的观察结果。  同理,当我们在地球表面观察到某一物体是静止的,那只能说明这个物体和地球表面的运动状态正好一致,如果把参照系换成其他的惯性系,这个物体可是在不折不扣地运动的!所以,“一切物体都有一个固有的速度,这个速度是这个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根本不成立。因为随着参照系的变化,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固有的速度。这样一来,整个物质世界给人的感觉一下子就变得复杂得多了:一个物体既是静止的,又是运动的,既是以这种速度运动的,又是以那种速度运动的,既是朝这个方向运动的,又是朝那个方向运动的------完全取决于你以哪个惯性系来做参考。  【所有惯性系都是平等的】  有人会说:“这样显得太杂乱了吧?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找到一个标准的参照系,否则怎么来计算物体的速度呢?”如果我们要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只能是人为的选取一个惯性系把它作为参照系来对物体的速度做量化处理,但这个被选取的惯性系不可能是什么标准的参照系。事实上,我们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惯性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中的观察结果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的惯性系。更进一步,我们也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惯性参照系,它的物理性质和其他的惯性系有任何的不同。换句话说,所有的惯性系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而我们所处于其中的这个惯性系只不过是所有惯性系中的普通的一个,只不过是为了计算的方便才把地球所在的惯性系人为的记为参照点。就像一个由很多链节组成的圆环,为了计量的方便,我们在这很多链节的其中一个上面做了标记并把这个有标记的链节记为原点,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做了标记的链节和其他的链节在物理性质上有任何的不同。对于这一点,已经有欧洲人在几百年前做过详细的阐述,我们在此向伽利略致以问候。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升级版】  事实上,我们对于物质世界所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的认知,就是处于各个不同的惯性系的物体给我们所造成的各种不同的感觉。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作为观察者也处于某一个惯性系中,而且把自己所在的惯性系当成参照系来观察物体的运动:如果一个物体和我们的运动状态相同,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如果物体所在的惯性系和我们所在的惯性系不同,我们就认为它是运动的。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对于同一个物体,因参照系不同所观察到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如果要客观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就不能把自己预设到某一个惯性系中去,而应该是站在一个超脱者的角度来看待物质世界的运动:物质世界的所有物体都是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惯性系中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实际上是从一个惯性系过度到了另一个惯性系,至于它到底是从哪一个惯性系过度到了哪一个惯性系,是跟观察者所在的惯性系无关的。也就是说,无论观察者在哪个惯性系观察这一现象,它都是从先前的一个惯性系过度到了后来的一个惯性系!怎么样,刚才我们还觉得这个物质世界显得太杂乱,现在经过这样的观念转换,物质世界又重新变得简洁了吧?从这一全新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表述来升级现有的惯性定律(也称为牛顿第一定律):“空间中存在着无数多个惯性系,任何一个实物在任一时刻只能处于其中的一个惯性系中。改变实物所处的惯性系的条件是它受到不均衡的力的作用。”  为什么要升级这一定律?因为原有的惯性定律是以地默零为基础的,这个认知体系把作为观察者的自己预设到了地球所处的惯性系中,把地球所在的惯性系当成了绝对参照系,而这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
  【关于相对论的讨论】  遗憾的是,为我们所知的相对论也没有跳出地默零的圈子,从而,这个理论也需要重新审视。  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作者在阐述“物体的长度随着它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首先设定了一个“静止参照系”,把物体相对于这个静止参照系的速度和物体的长度用一个方程联系起来,把物体的长度变成了关于它自身的运动速度的一个函数。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这里定义这个静止参照系时,实际上要求它具有以下性质:“任何一个物体相对于这个参照系的速度就是这个物体的固有速度”,也就是把它当成了绝对参照系了。这时有人会有异议:这个“静止参照系”可以是任何指定的惯性系,作者并没有把它定义为绝对参照系。那我们来试试,如果这个“静止参照系”是惯性系A,物体相对于这个参照系的速度是V1,按照前述的函数关系,该物体对应着一个长度L1;同时,它相对于惯性系B的速度是V2,那么它对应着另一个长度L2;这时我要问了,这个物体的长度到底是L1还是L2?一个物体不可能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长度!只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即“一个物体相对于设定的静止参照系的速度同时也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任何参照系的速度”,这个函数关系才有意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相对于任何参照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从而也就具有一个固定的长度。)然而在前述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同时适用于所有惯性系的参照系并不存在!(对于给定的任意一个实物,如果它在某一时刻以惯性系A为参照系的运动状态为M,那么在同一时刻,取任意非A的惯性系做参照系,这一实物的运动状态必为非M)。至此,我们可以说,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一个并不成立的前提下的理论,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产生的结论是不可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的。  【关于超光速运动的可能性】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如果把一个物体加速到光速,它就会进入一个不同的物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可以继续实现超光速范畴内的加速,而这种状态是以光速为运动速度的下限的。  首先我要对提出这个理论的作者表示敬意。这个理论体现出了人类超越自然束缚的豪情!但我还是不得不提出来,这个理论也是建立在地默零的基础上的!  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惯性参照系和观察结果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当我们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不能不指定这个运动状态是在哪一个惯性系下的观察结果。在不指定惯性参照系的前提下,单纯地说某一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那这个理论里的光速是相对于哪个参照系而言的?我们相信作者指的是地球所在的参照系。假设有一天某个飞船离开地球并不断的加速,在某一时刻它相对于地球运动的速度达到了光速。按照上述理论,它应该是进入到另一个物质状态了。同时,如果把参照系换一下,以其他行星为参照系,它还达不到光速那么快,那么这时飞船应该是仍处于它离开地球时的物质状态。但是同一个物体怎么可能同时处于两个不同的状态呢?难道这个“物体达到光速后就会实现状态变换”的理论也是错的吗?先不用急着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能不能从本文前半部分提到的规则中找答案。  我们已知,所有的惯性系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就像是一个链条,它上面的每一个链节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假定有一辆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换挡,链条从一个齿轮跳到了另一个齿轮上,当这一换挡动作发生时,观察者丙注意到正好是其中的一个链节离开先前的齿轮又跳到一个新的齿轮上的,于是丙把这个链节做了一个标记,然后对丁说:“这段链节是很特殊的,它可以实现在齿轮间的切换,从而让自行车换挡。”丁回答道:“不是吧,我倒不觉得这个链节有什么特殊,它固然可以在齿轮间切换,难道其他的链节就不具备这个功能吗?” 这时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链条上的所有链节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既然这个有标记的链节可以换挡,那么其他的链节也都可以!换句话说,换挡这件事是和齿轮卡在哪一个链节上无关的,在任何一个链节上都可以实现换挡!  我想大家现在都能听懂这个类推的故事了,物质状态的转换是和这个物体所处的惯性系无关的。进一步说,所有的惯性系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如果在某一个惯性系下发生了一个物理事件,那么从可能性上来说,这个事件也可以在任何其他惯性系下发生。物质状态的转换无疑是一个物理事件,这个过程可以在任何惯性系下发生,哪怕是你桌子上的显示器,如果满足条件,它立刻就会转换到另一个状态,而不是非要把它加速到什么光速才可以发生!至于由此而打开的一个全新的视界,欢迎大家自行想象!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本文的内容,把一些重要的结论归纳如下:  1,对于给定的任意一个实物,如果它在某一时刻以惯性系A为参照系的运动状态为M,那么在同一时刻,取任意非A的惯性系做参照系,这一实物的运动状态必为非M。  2,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固有的速度。任何一个物体都既是静止的,又是运动的,既是以这种速度运动的,又是以那种速度运动的,既是朝这个方向运动的,又是朝那个方向运动的------完全取决于你以哪个惯性系来做参考。  3,所有的惯性系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而我们所处于其中的这个惯性系只不过是所有惯性系中的普通的一个。  4,空间中存在着无数多个惯性系,任何一个实物在任一时刻只能处于其中的一个惯性系中。改变实物所处的惯性系的条件是它受到不均衡的力的作用。  5,所有的惯性系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如果在某一个惯性系下发生了一个物理事件,那么从可能性上来说,这个事件也可以在任何其他惯性系下发生。  跋:  此文乃本人原创,但是本人放弃任何形式的版权,欢迎大家踊跃复制转发。  对于惯性这个词,我是不大喜欢的,我觉得它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既然欧洲人已在数百年前创立在先,而且已经被意译为中文词汇并为大家所熟知,我也就在此文中沿用下来,以利于大家理解。
  没有数学解释  
  民科 一开始指我国体制外、非官方的民间科学家,后延伸为泛指所研究课题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或在所研究领域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民科”概念的实质不是一种对科学家群体的分类,而是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学术评价。因此“民科”是贬义词。由于人类历史上大量的第一流的科学成果都是民间科学家取得,当今量子时代真正的第一流科学成果往往是跨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科学家或科学爱好者无身份约束条件下认真观察深入调查苦苦思索大胆设想反复验证的结果,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没有科学学根据。[1-3]   中文名 民科 外文名 Clown Scientist 全
称 民间科学家[1]
点 体制外,非官方[1]
对立面 官科
  我支持民科。谁告诉你科学只能是学院派不能是民间的?这就跟姜昆做了曲协主席说郭德纲的相声 不正宗一样。凭什么?谁给你的权利?
  就如两桶油,人人都买油了,我去那里混呀?草民是不允许登大雅之堂的,
  @Z罩杯
22:40:43  没感觉到谁恨民科!  -----------------------------  【我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业余进行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早在1968年就发现了水从空中来,1978年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天文气象观测站,1988年提出人工诱发小旋风致雨的设想,1998年提出中国需要12333工程的设想,2008年提出塔里木人工造海的设想,2009年提出空中水网建设的设想,2010年提出激活阿拉伯海暖湿气流的设想,2011年提出两个里海工程的设想,2012年提出人工气候规划,人工气候设计,人工气候管理的设想,2013年提出三个温带雨林区域的设想,2014年提出借一个长江年流量9600亿立方米的水,到中国北方常年干旱半干旱区域,来解决中国北方缺水用水问题的设想,2015年提出激活气候记忆的设想,2016年提出把长江流域的植被,移植到黄河流域的设想,2017年提出柴达木人工造海的设想,你看我现在应该咋办,才能把我的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捐献给国家?你看我能不能成为世界顶级的大科学家? 】
  关键是某些人,自己胡说八道,还自称微民科。你说这样的人,还要大家去喜欢,去支持?不支持,就是恨他?有这样无赖的吗?
  有些人哪是民科呀,简直是玄幻。
  民科能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民科 一开始指我国体制外、非官方的民间科学家,后延伸为泛指所研究课题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或在所研究领域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民科”概念的实质不是一种对科学家群体的分类,而是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学术评价。因此“民科”是贬义词。由于人类历史上大量的第一流的科学成果都是民间科学家取得,当今量子时代真正的第一流科学成果往往是跨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科学家或科学爱好者无身份约束条件下认真观察深入调查苦苦思索大胆设想反复验证的结果,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没有科学学根据。[1-3]   中文名 民科 外文名 Clown Scientist 全 称 民间科学家[1] 特 点 体制外,非官方[1] 对立面 官科
  这鸡巴楼主说的民科是民主自由的科长
  @牛联社80
05:44:28    —————————————————  @koushuangjiu123
13:55:00  【我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业余进行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早在1968年就发现了水从空中来,1978年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天文气象观测站,1988年提出人工诱发小旋风致雨的设想,1998年提出中国需要12333工程的设想,2008年提出塔里木人工造海的设想,2009年提出空中水网建设的设想,2010年提出激活阿拉伯海暖湿气流的设想,2011年提出两个里海工程的设想,2012年提出人工气候规划,...  —————————————————  先搞个蔬菜大棚,搞清楚里面什么鬼热力学再说。不然真该吃药了  
  没看出来楼主所说的恨之入骨,更多的只是嘲讽而已
  看到楼上那么多民科拙劣的表演,反正我是笑了  
  民科就是好吃懒做,不愿意努力学习工作,妄想一举成名,看中的是名与利。老老实实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哪里还会妄想民科。
  恨民科,开国际玩笑。嘲笑而已
  @maorun_-28 00:48:03  民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数学学得不好,然后绝对自己可以在物理化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其实他们只要好好学下《高等数学》或者《工科数学分析》,至少了解到解卷积分,骗微分方程  -----------------------------  要是会这些,就不会表现的如此幼稚了  
  由于人口爆炸和知识传播的普及,能够从事科技研究的人的数量也在爆炸。如此巨大数量的科技研究人员,已经把人类可以探索研究的前沿阵地推到非常前线的位置,同时在后方未探索的地方也非常的有限了。在这种状态下,任何科技上的创新都是需要雄厚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眼光的。每年几十万的硕士毕业论文有实质创新的有多少,几百万的本科论文有创新的更是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知识水平根本无法触及未探索的科技前沿。在这种环境下,民科更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民科能走的路,已经被无数的人踩踏过,几乎不可能找到别人没看见过的东西。
  @满坐皆欢
15:51:52  【地默零】  我们作为生物个体,自从有意识以来就生活在地球表面。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是和地球表面的运动状态一致或近似一致......  -----------------------------  我就看了开头一点,你也糊弄一些没学过物理的。你这地默零要把人笑死,初中物理基础你都没看过吧。讲物体运动的的基础: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你在去学好这些基础在来。
  @满坐皆欢
15:51:52  【地默零】  我们作为生物个体,自从有意识以来就生活在地球表面。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是和地球表面的运动状态一致或近似一致......  -----------------------------  我就看了开头一点,你也糊弄一些没学过物理的。你这地默零要把人笑死,初中物理基础你都没看过吧。讲物体运动的的基础: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你在去学好这些基础在来。
  @黄瓜侠大战木耳怪
01:08:35  @牛联社80
05:44:28    —————————————————  @koushuangjiu123
13:55:00  【我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业余进行人工改造气候的科学研究,早在1968年就发现了水从空中来,1978年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天然的天文气象观测站,1988年提出人工诱发小旋风致雨的设想,1998年提出中国需要12333工程的设想,2008年提出......  -----------------------------  民科的特点就是惊世骇俗  他们对什么小发明,小创造,蔬菜大棚啥的统统瞧不起  上来就是推翻相对论,上来就是制造永动机  你看这位,号称研究气象学  但我至今看不懂他“早在1968年就发现了水从空中来”是啥意思,  他也不屑于解释  只要多问几句,他就说从村支书到中科院,都在迫害他  这就是民科
  解决民科最主要问题,就是能够科学自证,而非自圆自证!  
  @满坐皆欢
15:51:52  【地默零】  我们作为生物个体,自从有意识以来就生活在地球表面。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是和地球表面的运动状态一致或近似一致......  -----------------------------  @湾湾屈屈
15:09:50  我就看了开头一点,你也糊弄一些没学过物理的。你这地默零要把人笑死,初中物理基础你都没看过吧。讲物体运动的的基础: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你在去学好这些基础在来。  -----------------------------  我不但看过中学的物理,还看过大学的物理。你们这些人根本理解不了我的理论,请自便吧。
  @牛联社80
05:44:28    -----------------------------  @koushuangjiu123
15:41:42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  为什么很多人对民科恨之入骨?为啥要恨民科?民科值得他们恨之入骨吗?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科π 4错在哪儿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