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应无脉搏无法正常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的患者需要高质量cpr吗

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
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代替自主呼吸,快速转复,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目前社会上有用于练习心肺复苏的上海博友BOU/CPR580心肺复苏模拟人,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训练是普及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术有效的方法。
心肺复苏 = 胸外心脏按压(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近年统计,每年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DRABC进行。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D(dangerous)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R:检查伤员情况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D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在发现伤员后应先检查现场是否安全。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R 检查伤员情况在安全的场地,应先检查伤员是否丧失意识、、心跳。检查意识的方法:轻拍重呼,轻拍伤员肩膀,大声呼喊伤员。检查呼吸方法:一听二看三感觉,将一只耳朵放在伤员口鼻附近,听伤员是否有呼吸声音,看伤员胸廓有无起伏,感觉脸颊附近是否有空气流动。检查心跳方法:检查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在下两公分处。A 保持呼吸顺畅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B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呼吸膜防止患者体内细菌传播,在没有呼吸膜保护的情况下急救员可以不进行人工呼吸。若伤员口中有异物,应使伤员面朝一侧(左右皆可),将异物取出。若异物过多,可进行口对鼻人工呼吸。即用口包住伤员鼻子,进行人工呼吸。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按压伤员胸骨下1/3处。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急救员应跪在伤员躯干的一侧,两腿稍微分开,重心前移,之后选择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掌跟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右手上,十指交错,握紧右手。按压时不可屈肘。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下1/3处,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心肺复苏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时,应是每做30次胸,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此外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应先将伤员恢复仰卧姿势,恢复时应注意保护伤员的脊柱。先将伤员的两腿按仰卧姿势放好,再用一手托住伤员颈部,另一只手翻动伤员躯干。若伤员患有心脏疾病(非心血管疾病),不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CPR 操作顺序的变化:A-B-C → C-A-B★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
1、首先要将患者摆放在正确的体位,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若要在床上进行抢救,应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两腿与肩同宽,跪贴于(或站立于)其肩、胸部旁。2、解开患者衣物暴露前胸。3、打开口腔,若有异物,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钩出,有义齿松动也应取出。4、开放气道,可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实施抢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抬起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一至八岁儿童头后仰程度为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成60度角,婴儿则成30度角。5、判断是否有呼吸,将脸颊靠近患者口鼻约3厘米,用眼观察胸部是否起伏,耳听是否有呼吸声,面颊感觉有无呼吸气流,判断时间5~10秒钟,无呼吸准备人工呼吸。6、人工呼吸,对成人与儿童患者常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对口不能张开、口部受伤者可用口对鼻呼吸法;婴儿因口鼻小,吹气时用口对口鼻法。7、检查脉搏,成人与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用5~10秒钟判断有无脉搏,无脉搏立即胸外心脏按压。8、胸外心脏按压
①部位:成人与儿童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2处,婴儿为胸部正中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处;②方式:成人儿童可以双手掌根重叠方式按压,掌根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儿童也可用单手掌根按压,婴儿则用中指与无名指的指尖按压;③方法及深度:按压时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于胸骨,以髋关节为支点,用上身重量用掌根将胸骨下压4~5厘米(儿童为3~4厘米,婴儿为2~3厘米,均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按压后放松,但掌根不要离开胸部,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等。④按压频率与吹气比例: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按压,节律要均匀,每按压30次后吹气2次为一个循环。⑤按压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面色,约2分钟完成5个循环的按压与吹气,然后用5~10秒钟检查脉搏及观察循环征象,期后每2分钟检查1次。若患者仅有而无呼吸,应以每分钟12次的频率进行人工呼吸。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引起 ;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损伤。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2)若,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暴发)以及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学会心肺复苏对于每个人都会很有用,生活中有很多意外,很难保证我们是时时安全的。为了能够有危急时刻挽救生命,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初步的心肺复苏方法!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BIX/CPR580功能介绍
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驾校,电力部门,煤炭矿山,社区领域急救技能培训.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液晶彩显: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模拟心脏搏动显示、模拟心电图显示.  ■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BIX/CPR580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时:  1、动态条码指示灯显示按压深度:按压深度正确(5-6cm区域) 由条码绿灯显示、按压深度不够(小于5cm)由条码黄色、按压深度过深(大于6cm)由条码红色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CPR按压深度。  2、液晶计数显示;详细记录按压错误的具体原因(按压力量过大、按压力量过小、按压位置不对及正确的次数)。  3、语言提示:中文语音提示,详细提示按压错误的具体原因,以便训练者及时改正。  ■ 人工口对口呼吸(吹气)时:  1、动态条码指示灯显示:吹入的潮气量正确(500ml~600ml-1000ml)由条码绿灯显示、吹入的潮气量过小或过大分别由条码黄色或条码红色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潮气量度;  2、液晶计数显示:详细记录吹气错误的具体原因(按吹气量过大、吹气力量过小、及吹气正确的次数)  3、语言提示:中文语音提示,详细提示吹气错误的具体原因,以便训练者及时改正。  ■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单人或双人)  ■ 操作周期:有效30次按压及2次人工吹气, 30:2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  ■ 操作频率:最新国际标准:至少100次/分。  ■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考核操作(专业考核、普及考核)。  ■ 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计时。  ■ 语言设定:可进行语言提示设定及提示音量调节设定;或关闭语言提示设定。  ■成绩打印:操作结果可热敏打印长条和短条成绩单  ■ 检查瞳孔反应:考核操作前和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模拟由散大、缩小的自动动态变化过程的真实体现。  ■ 检查颈动脉反应:用手触摸检查,模拟按压操作过程中的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以及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的真实体现。■ 电源状态:采用220V电源,经过稳压器稳压输出电源24V。
BIX/CPR580材料特点
面皮肤、颈皮肤、胸皮肤、头发,采用进口热塑弹性体材料,由不锈钢摸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具有解剖标志准确、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消毒清洗不变形、拆装更换方便等特点,其材料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BIX/CPR580配置
■ 高级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 高级电脑液晶显示器一台。■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一只。■ 复苏操作垫一条。■ 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 可换肺囊装置四套。■ 可换面皮一只。■ 热敏打印纸二卷。■ 2010国际最新操作指南光盘1盘。■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 1 本。■ 使用说明书一本。■ 保修卡、合格证。
1.儿童心肺复苏法开始同成人一样先判定意识是否消失。然后判定呼吸是否停止,抢救者看不见患孩胸腹抬起,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呼气时的气流声,,应立即打开气道,马上进行。抢救者的嘴必须将婴儿的口及鼻一起盖严;如病人为儿童就像对成人一样,捏住鼻子,套住嘴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先迅速连续的呼气两口,以便打开阻塞的气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脏回缩。吹气的力量以胸郭上升为度,的频率,婴儿为每分钟20次;儿童为每分钟15次。2.一旦打开了气道和进行了两次吹气后,就必须检查脉搏。对婴儿,一般检查肱动脉,它位于上臂内侧,肘与肩的中点。婴儿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儿童的按摩部位较婴儿为低,成人则更低。3.婴儿用中、食两个指头进行按摩,胸骨下陷深度为1.5-2.5厘米;每分钟100次。对儿童用一只手掌根,下陷深度为2.5-4.0厘米;每分钟80次。
1.不管婴儿或儿童,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经率均为5:1。2.经抢救后呼吸恢复,立即去医院继续诊治。
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病情尚未稳定,需继续严密监测处理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妥当处理。否则,仍有心跳、呼吸再度停止的危险。
(一)呼吸系统的监护
l、保持呼吸道通
心肺复苏后应对呼吸系统进行详细检查并摄全胸片,“判断有无、气胸、肺水肿等异常情况。对于自主呼吸未恢复、有通气或氧合功能障碍者,应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有条件应使用人工呼吸机),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器。加强呼吸通管理,经常注意呼吸道的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有气管切开,应注意更换敷料,预防感染。此外,还应注意观察有无导管堵塞、衔接松脱、气管黏膜溃疡、皮下气肿、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等现象。
2、肺部并发症的监护
因心脏骤停后呼吸停止、肺循环中断、咳嗽反射停止机体抵抗力低下再加上各种对有侵袭性急救治疗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肺部感染是复苏后期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必须严密观察并及早防治,应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如定时翻身拍背、湿化气道,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
1、心电监护
复苏后病人的心脏功能尚未完全稳定,应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规察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血压应维持在l58.~176.9mmHg/105.7~124.lmmHg,测量时,要注意其频率、节律和强弱变化。如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以及血压脉搏的异常现象时,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2末稍循环的观察
病人皮肤色泽温度、湿度能反应血液的灌注情况。如肢体湿冷,指(趾)甲苍白发绀,末稍血管充盈不佳即使血压仍正常,也应认为循环血量不足;如肢体温暖,指(趾)甲色泽红润、充盈良好,则提示循环功能良好。
3中心静脉压(CVP)的测定
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和(或)胸腔内上下腔静肿的压力。测定中心静脉压并准确地反映循环灌注及心脏功能对于输液和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CVP正常值为0.49-0.89kPa(5~10cmH2O)。CVP低、血压低表示血溶量不足,应加快补液速度;CVP正常、血压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者心功能不全,可作液试验(于5-1O分钟内静脉输入2Oml的生理盐水,若血压升高CVP不变为血容量不足若CVP升高、不变为心功能不全)CVP高血压低表示心功能不全应减慢补液速度并给予强心剂;CVP&1.47kPa(15cmH20)表示右心功能不全或外周血管阻力增加;CVP&1.96(20cmH20)则表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三)肾功能的监护 心肺复苏 (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务必慎重,尽量避免应用使肾血管收缩的药物。
(2)留置导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监测每小时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此外,还应定时检查尿比重、、肌酐及血、尿电解质浓度等,并分析尿量碱少的原因,以便及早发现肾功能的改变并予以正确处理。
(四)脑缺氧监护
脑缺氧在复苏后仍然存在,是造成复苏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复苏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听觉、瞳孔及肢体活动等情况的变化。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继续保证低温正确有效的执行,降温时以头部为主,并注意这时降温幅度不宜低于30℃。体温保持在适当水平,避免过高过低,更不宜大幅度波动,否则,有导致等并发症的可能,使整个复苏失败。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颅内压增高的征象,保证脱水疗法的药物准确、按时、无误执行并严格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变化等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酸碱平衡的监护
心跳吸骤停后自于组织严重缺氧,复苏后各组织缺氧状态并不能在很短时间内完全纠正,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同时,二氧化碳在体内大量潴留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形成。这类混合性酸中毒必须迅速得到纠正,否则会进一步加重颅内循环障碍,并加重对心肌的损害从而严重影响复苏后心肺功能的稳定。这也是造成复苏失败的又一关键原因。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呼吸急促、皮肤、烦躁不安、多汗,呼出的气体有无烂苹果气味(酮味)以及有无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定时并根据病情随时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为临床疗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料。
(2)对于代谢性酸中毒,以呼吸支持和碱性药物予以迅速纠正。通过增加换气功能。加速二氧化碳排出,可用中等换气法使二氧化碳分压降至3.3-46kPa。碱性药物应首选,并遵循碱性物的使用原则执行。同时,还可以通过容、增加尿量的措施保护肾脏功能,从而充分发挥肾脏的代谢功能。
(3)对于呼吸性酸中毒,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机械通气加强通气。利用过度通气加速二氧化碳的排出,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即可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六)并发症的监护
心跳呼吸骤停后,机体的防御功能同时也受到损害。在急救操作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无菌操作不够严格,加上一侵袭性的医护措施及激素的应用等,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感染是复苏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l)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伤口及侵袭性的医护措(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动静。 脉插管等),应及时更换敷料,严格执行原则并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及时拔管。
(2)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注意病人及室内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勤翻身拍背,防止及压疮的发生和继发感染。
(4)对于降温疗法的病人,冰袋应注意包裹好和及时更换,并随时按摩肢体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局部皮肤冻伤。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床褥的平整和干燥。
(5)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及传染。注意五官护理,保持五官的清洁卫生。对于角膜暴露者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溶液滴眼和(或)抗生素眼膏封眼,也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以防角膜干燥或溃疡及的发生。心肺复苏,CPR
我的图书馆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术(CPR)
对成人进行的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救助病患的急救措施,通过人工保持脑功能直到自然呼吸和血液循环恢复。心肺复苏术并非单一的技术,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评估及行动。另外,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心跳停止之病因而有所变通。
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的内容制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Compressions),再实行开放气道(Airway),接着是人工呼吸(Breathing)。 即"C-A-B"。
心搏骤停与生命之链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患者心搏骤停时提供基本生命支持的链条:
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一般大众对心肺复苏术的熟稔
患者一般可得到较高的救活率。
评估和求助
在施行心肺复苏前,急救者应对环境和患者进行评估,并向外界求助。
评估和现场安全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启动对无脉搏、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者的急救反应系统并进行心肺复苏。(当一个人呼吸停止但有脉搏时,急救员应施予急救换气(不做压胸),建议速率在成年患者为每分钟10至12次,婴儿及儿童患者为每分钟12至20次。)
启动(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如只有一名急救者在场,急救者应立即启动EMS体系(拨打急救电话),取来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如需要时,立即进行除颤。
如有多名急救者在场,其中一名急救者应按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另一名启动EMS体系,取来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如需要时,立即进行除颤。
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时,急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2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启动EMS系统。
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不强调脉搏检查,只要发现无反应,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对于医务人员,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检查脉搏(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内)。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在检查一个无反应成年人的呼吸时,所该判断的是正常的呼吸;在检查婴儿或儿童的呼吸时,应该判断的是呼吸的有无,因婴儿及孩童常会有与成人不同却是正常的呼吸。
心肺复苏的重点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胸部按压[]
针对婴儿及儿童,不管是非专业性急救员或医护人员,按压部位:一手掌根部压于上5CM左右,另一手按于此手,例如,直接按压胸骨如为右手,请将左手按压于右上背上,令右手各手指离开受压人,双臂不可弯曲,应当绷直双臂,以肩部或上半身力量下压,目前建议按压幅度要到达5CM以上。小儿下压幅度约4-5CM。针对所有的患者,施救者应用力且快速地按压,并在每一下按压间,让胸部回复至原本的形状,并且将压胸的中断减到最小的程度;急救员应在施予两次急救换气后试着去感觉,此动作不能超过十秒钟。若急救员无法在十秒钟内判定眼前的病患有脉搏,应当立即继续心肺复苏; 按压时可能会导致的并发症有: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血心包、心包积液、张力性气胸、胸腔积血等,急救者应在复苏后关注复苏过程中有否导致并发症状出现。
按压与通气的比例[]
对于成人的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一般为30:2;对于婴儿、儿童,或进行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例。双人或多人施救时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
非专业与专业施救者之心肺复苏术之不同[]
心肺复苏术的技术,会根据施救者是否具有医疗专业背景,而有不同的建议:
非专业性施救者给予无反应之患者两次急救换气后,应立即施行压胸及换气。意即:当一般民众遇到无反应的患者时,他们不需要去学习评估或。
非专业性施救者不再学习单独施予急救换气而无压胸的相关技巧。
对小儿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及去颤术
在医院外,当一个儿童被发现时已经呈现心跳停止的状态,不管是非专业性施救者或医护人员,都应先给予五轮的(约两分钟)的心肺复苏术,之后再接上自动体外去颤器,因为大部份发生在儿童的心跳停止,病因并非,若是立即接上并执行自动体外去颤器(需要停止一切动作以分析心律),将延迟急救换气及压胸的时机;而如果医护人员目睹儿童突然倒下,则该医护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
面对一岁到八岁的儿童,若可行的话,急救员应使用儿科专用减轻电流量的去颤装置,这类针对儿科病人设计的减少电流量之装置,其适用年龄最大可至八岁(约25公斤重或约127厘米高),传统的自动体外去颤器则适用于八岁以上的小孩(重25公斤以上或高127厘米以上)及成年人。而儿科专用的去颤装置则不该使用在八岁以上的患者,因这类装置所提供的电流量,对较大的孩童、青少年或成年人来说,是不足的。
针对小于一岁的婴儿能否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的议题,目前没有明确赞成或反对的建议。
在实施医院里的急救时,急救员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并在第一时间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或手动去颤器。使用手动去颤器时,首次电击使用每千克体重两焦耳的能量,而接续的电击使用每千克体重四焦耳的能量。
核发心肺复苏术认证卡单位(台湾)
…………………………………心肺复苏(CPR)…………………………………
豆瓣网 大熊饼干&
  心肺复苏术顾名思义,即在呼吸或心跳停止情况下所作之急救术。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四分钟以上开始造成脑损伤,十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害),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心肺复苏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之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  1.轻拍患者肩膀或按压人中,检查伤患有无意识, 须注意病患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病患。  2.大声呼救 如确定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求救;求救时指示必需明确, 例如:请帮我叫120(院外)、大声叫喊值班医师(院内)。  3.施救位置 跪于患者肩部,施救者与患者肩部垂直。  4.打开病患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  5.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 如口香糖、假牙等  6.压额抬颚法,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舌头因重力下垂阻塞气道。  7.脸颊靠近病人口鼻,眼睛注视病人胸部,观察3-5秒。  8.如无呼吸,打开患者口腔,并将患者鼻子捏着, 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  9.密罩患者口部, 深吹两口气,每次吹气约1.5-2秒,须注意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气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10.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在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 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  11.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在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 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如有脉搏,继续反复施行人工呼吸, 直到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为止,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小孩约15-20次。  12.如无脉搏,准备实施胸外心脏按摩术。  13.沿肋骨下缘向上滑找到剑突头端起向上两指幅处, 以另一手之掌根放至按摩位置,注意不可按压剑突。  14.两手交插互扣,指尖翘起,避免接触肋骨。  15.施救者两臂伸直,与患者身体呈垂直, 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压4-5公分(1.5-2寸)。  16.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100次,年幼患者速率应加快, 婴幼儿患者每分钟约100-120次,口诀:“一下、二下、……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  17.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对於幼童应酌情施压,1-8岁左右患者, 可改用单掌施压,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8.对于婴幼儿应酌情施压,一岁以下患者, 可改用两指施压,使用中指及无名指,按摩位置为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幅,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 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9.单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2:15, 双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20.在做完四个循环後吹完两口气,需检查脉搏3-5秒;若无脉搏则继续心脏按摩, 以後每四次循环或3-5分钟检查一次。  21.若有脉搏则检查呼吸3-5秒,若有呼吸及将病人置于复苏姿势,以避免呕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无呼吸则继续实施人工呼吸。  22.最后~ 各安天命。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的程序
(简称A、B、C)与操作如下:
A.(assessment+airway) 从判断意识是否存在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即以下第(一)~(五)项。
B.(breathing) 口对口吹气,即以下第(六)项。
C.(circulation) 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即以下第(七)、(八)两项。
(一)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与反应 轻拍患者,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
(二)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患者如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启动EMS系统。如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同时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如发现患者无反应,应立即打电话,启动EMS;但对于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及8岁以下儿童,先进行徒手CPR一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
(三)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 如患者是俯卧或侧卧位,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颈后部,另一手固体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CPR的效果。
(四)开放气道 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如下:
1、压额提颏法 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双手拉颌法 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五)判断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口吹气 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空气中含氧气21%,呼出气体中仍含氧气约16%,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
1、确定患者无呼吸后,立即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缓慢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
2、每次吹气量700~1000ml(或10ml/kg), 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出现起伏即可。
3、如果只进行人工通气,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钟。吹气过程中,应始终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应考虑到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
4、专业人员也可选择其他通气方式,如球囊-面罩、气管插管等。
(七)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 非专业人员在进行CPR时,不再要求通过检查颈动脉是否搏动,但对于专业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检查脉搏应用食、中指触摸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而绝不可选择桡动脉。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如不能确定循环是否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八)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1、按压原理 通过按压胸骨,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心脏排血。放松时,胸腔内压力降低,且低于静脉压,从而使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胸泵原理”;另外,心脏直接受到直接挤压也产生排血。放松时,心腔自然回弹舒张,使得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心泵原理”。多数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能导致人工循环是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
(2)按压部位 按压部位原则上是胸骨下半部,常用以下定位方法:
①用触摸颈动脉的食、中指并拢,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
②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线上,并触到定位的食指。
③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
④手掌与手指离开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3)按压姿势 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100次/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30,双人操作为1:15。
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4)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的损伤。
(5)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
(6)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7)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8)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双人徒手操作
双人徒手CPR时,对患者的评估及基本操作与单人CPR相同。一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保持气道通畅及人工通气,并检查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通气比为15:2。CPR操作开始的第1分钟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儿童心肺复苏操作&
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及发育等与成人不同,儿童与成人CPR的徒手操作有较大差异。可将儿童分为出生28天内为新生儿、0~1岁为婴儿、1~8岁为儿童三个组。8岁以上儿童与成人徒手CPR基本相同。婴儿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1~2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心脏由于某些临时发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动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以致不能维持血液循环,尤其是中枢神经的血液供应,应该立即进行正确、积极的复苏抢救,不然病人将在短期内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心肺复苏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后,必须立即开始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最简单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有节律的吹气。吹气时,可用手捏鼻孔,如有条件,在维持口对口吹气的同时,赶紧准备气管内插管,接上麻醉机或呼吸机,使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心脏按压分胸外按压和开胸按压两种。过去多作开胸心脏按压,近年来则大多首先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只有在胸外按压不见好转时才改用开胸心脏按压。在胸部严重外伤,发生心脏停搏时,宜作胸内心脏按压,以便同时解除可能存在的胸内损伤。在开胸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时,可立即进行胸内按压。在开腹手术过程中发生停搏时,则立即切开横膈作胸内心脏按压。
一、胸外心脏按压术
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头部不要高于心脏水平面,以利按压时增加脑部血流,双下肢抬高15°,利于下肢静脉回流,以增加心脏排血量。急救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示、中指并拢沿右侧肋缘触及与胸骨交界处,左手掌纵轴与胸骨体方向平行压在胸骨体下半部,右手压在左手上。急救者伸直手臂,借上半身力量,将胸骨下半部向脊柱方向有节奏地冲击性按压。这种动作可使胸骨向下塌陷3.8~5.0cm,使心脏间接受压,排空心内血液。在放松压迫时,胸骨又借两侧肋骨和肋软骨的弹性而恢复原位,心脏同时被解除压迫,加之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即可回流至心房,以充盈心室。挤压次数应维持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5∶1。挤压太快时,静脉血来不及充盈心脏又被挤了出来,反而达不到维持循环的效果[图1]。小儿胸壁软,活动度更大,应适当减轻挤压力量,仅用一只手掌,甚至几个手指即可,但每分钟挤压次数可增至100次。按压有效时,颈动脉或股动脉应能触及挤压时的搏动,病人面色好转,瞳孔缩小,血压重新听到,甚至恢复自主呼吸。只要按压有效,即应继续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心内药物注射(见开胸按压术)。
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可用胸外去颤器去除(简称去颤)。即将两个电极板涂上导电膏(或盐水纱布包裹)后,分别紧压在心前区和后胸左肩胛下区,以100~360瓦秒(焦耳)直流电电击去颤。后胸电极板有时也可放在胸骨上部[图2]。
(2)电极置于心尖部及胸骨上部
如能摸到心脏跳动,说明心脏已经复跳,即可停止按压;如果不见效果,应及时改用开胸心脏按压术。
二、开胸心脏按压术
病人仰卧。为了争取时间,皮肤可只作简单消毒或先不消毒,待心脏复跳后再补作消毒和铺单。自胸骨左缘至腋前线沿第5肋间切开胸壁进胸(因心脏已经停跳,切断血管并不出血,也不需止血),立即将手伸入切口,进行心脏按压;同时安置胸腔自动拉钩,扩开切口。如显露不佳,可将第5肋软骨切断,扩大切口。
31将手伸入左胸进行心脏按压
32单手按压法
34双手按压法
图3开胸心脏按压术
图4心室纤维性颤动胸内电击去颤术
按压的操作方法有3种[图3]:
1.单手按压法术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握住心脏,拇指和大鱼际放在右室前侧,另4指平放在左室后侧。注意应使手指与心脏的接触面尽可能大,避免用指尖抓挤,以减少对心肌的损伤,甚至穿孔。挤压时应避免心脏扭曲,用力要均匀、有节奏,频率是每分钟60~80次。挤压动作宜稍慢,放松时应快,以利血液充盈。右手疲劳时可改用左手。
2.单手压向胸骨法术者右手拇指牢牢固定于切口前方,即胸骨上,其余4指放在左心室后方,将心脏压向胸骨纵隔面,有节奏地推挤。按压时,力的传导为右手掌指→左心室壁→室间隔→右心室壁→胸骨。相当于两个面的力量均匀压在室间隔。按压频率,成人每分钟60~80次。注意在按压时不要压心房,不要使心脏扭转移位,手指力量不要作用在心脏的一点上。每次按压完,要迅速放松,使腔静脉血充分回流入心房、心室。
3.双手按压法右手放在心脏后面,左手放在心脏前面,两手有节奏地按压和放松。这种方法适宜于按压较大的心脏。
心脏按压时不要切开心包,既有利于争取时间,又可减少心肌的损伤;但可在心脏前侧分开纵隔胸膜,使按压更为有效。如果心包外按压不能使心脏复跳,或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作心包外去颤失败时,应在膈神经前方切开心包,直接按压心脏。
如果按压有效,可见心肌张力逐渐增强,柔软、扩大的心脏变硬、变小、心肌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时,肌纤维细小的颤动可渐变粗,最后甚至自动恢复心跳。此外,和胸外按压一样,可见面色好转,瞳孔缩小,呼吸恢复,并触及大动脉搏动,听到血压。
如果心室纤维性颤动不能自行复跳,则应作电击去颤。去颤前应先作按压,改善心肌缺氧,加强心肌张力,使颤动波由细颤变成粗颤。必要时,应用药物去颤。首先选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法,使颤动波由细变粗,再用2%利多卡因1~2mg/kg静脉推注去颤。如利多卡因药效不佳,可用溴苄胺和适量5%碳酸氢钠。目前认为主要给药途径以静脉最安全、可靠,为首选药,且以膈肌以上的静脉为好,气管内给药为次选。气管内给药后要立即正压通气,使药物弥散到两侧支气管,经支气管粘膜的毛细血管吸收入左心。心内注射途径易造成心肌、心内膜损伤。近年来实验研究认为心脏复苏中肾上腺素最佳剂量为2.1~14.0mg,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血流量。但应注意如此大剂量也是肾上腺素毒性反应的剂量,可能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带坏死,损害心肌和血管,复苏后产生胸腹痛、一过性高血压和肺水肿。还可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3~5%氯化钙10ml,使心肌张力增强。然后将两片用盐水蘸湿的(或用盐水纱布包裹的)电极板分别紧贴在左右心室壁,用5~90瓦秒(焦耳)直流电电击去颤[图4]。一次电击无效时,可继续按压,并重复注射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再次电击去颤。必要时可提高电压。去颤成功后常自动恢复心跳,或经过心脏按压后复跳。反复电击无效时,应加用5%碳酸氢钠200~300ml,或11.2%乳酸钠100~200ml,以纠正缺氧后的酸中毒,必要时可反复注射。同时,可在心室内注射1%普鲁卡因5ml,或利多卡因100mg,或普鲁卡因酰胺100~200mg,以减低心肌的应激性。此外,应注意循环量是否充足,考虑加快输血,甚至动脉输血,并可直接经主动脉加压注射血液,以灌注冠状动脉。只要心肌对各种治疗有所反应,即应坚持抢救,不可轻易放弃。
在心跳恢复,血压逐渐稳定后,胸壁和心包切口即开始出血,应予仔细结扎止血,并冲洗心包腔和胸腔。在膈神经后侧作心包引流切口,缝合心包。在第8肋间腋后线作胸腔插管引流后,分层缝合胸壁。
术中注意事项&
1.在发现病人神志昏迷,呼吸停止,脉搏和心音消失,以及听不到血压等症状后,即应当机立断,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切不可因为反复测听血压,更换血压计,另请别人检查,等候其他医师确诊,或等候心电图检查等而错过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2.进行抢救要沉着、冷静,随时观察病人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决定输液、输血的量和速度,心内注射药物的时机、种类和剂量,判断是否应改作开胸按压,选择合适的时机电击去颤等等)。每一项措施及病人情况的变化,必须由专人及时按顺序详细记录,以便随时设计,修改抢救计划,并供事后总结经验。
3.进行胸外按压时应细致,忌暴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在作心内注射时,针尖应刺在第4肋间胸骨左缘以外1.5cm处,以免损伤胸廓内动、静脉或刺破肺组织而造成胸腔内出血、气胸,或张力性气胸。
4.如在开胸切开皮肤时见有活动性出血,说明心搏并未停止,应即中止手术,严密观察。
5.心跳恢复后,有可能再度停搏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抢救人员应留在现场,严密观察。在心脏输出量减少之前就应加作心脏按压,维持血液循环,以免再次停搏。
1.注意纠正低血压心脏复跳后,常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心肌收缩无力、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或微循环衰竭等原因,出现低血压。应及时查明原因,针对各种情况进行治疗,以便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升压药可以提高血压,但长期应用后会因增加脑、心、肾血管的阻力而加重安们的缺氧,应在血压回升稳定后及时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如脉压小、心音低、心率快而弱、末梢循环逐渐恶化和升压药的浓度要加大才能维持血压平稳时,可加用冬眠药物、硝普钠或苄胺唑啉(regitine)等血管舒张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内脏灌注,减轻心脏负担。有心力衰竭时,可用毛花强心丙(西地兰)等强心药物。
2.作好人工呼吸心跳恢复后,应作好人工呼吸,及早纠正缺氧,排除二氧化碳。如呼吸迟迟不恢复,即应考虑有脑水肿影响呼吸中枢。
3.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关系到心脏复跳后能否恢复神志,抢救最后能否成功的问题,须加重视。
⑴降温:在开始抢救时,应及早用冰块降温,最好用冰袋或冰帽作头部选择性降温,使体温降至30℃~33℃,头部温度降至28℃。降温后脑组织代谢降低,耗氧减少,对缺氧状态较能耐受,脑水肿的发生也可减慢。心跳恢复后,脑组织缺氧还不能立即纠正,应继续降温,直至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听觉恢复并稳定后为止。
⑵人工冬眠:冬眠药物亦可降温,并使小动脉括约肌松弛,降低末梢阻力,增加内脏血液循环。常用的冬眠药有:冬眠灵50mg、非乃根50mg、杜冷丁100mg合为一剂;或海特琴0.6mg、非乃根50mg、杜冷丁100mg合为一剂。一次可用一剂、半剂或更小量。小儿按体重计算,冬眠灵、非乃根、杜冷丁(1岁以内不用)各1mg/kg,海特琴0.01mg/kg。
⑶脱水疗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或50%葡萄糖100ml快速静脉点滴,或肌肉或静脉注射速尿等脱水剂,以消除脑水肿。即使正常复苏后,输液量也应限制在1,500~2,000ml/d,以保持脱水状态,但应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
⑷控制抽搐:脑缺氧将引起功能障碍,出现昏迷、抽搐;而抽搐可增加身体耗氧,增加缺氧,加重心、脑的功能障碍,应积极控制。静脉或肌肉注射安定5~10mg或苯巴比妥钠0.1~0.2g可控制抽搐,但须注意避免呼吸抑制。
⑸高压氧治疗:3个大气压环境下吸氧,可增加血氧张力15~20倍,减轻脑缺氧。但应避免氧中毒,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反而减少脑血流量。
⑹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利多氟嗪(lidoflazine)较硝苯吡啶、尼莫地平更少引起低血压和产生心脏阻滞,临床用于脑保护,剂量为1mg/kg。
⑺游离基清除剂:维生素c、维生素e、硒酸盐、l蛋氨酸、氯丙嗪、异丙嗪等。
⑻大剂量皮质激素:抑制血管内凝血、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完整、减轻脑水肿、稳定溶酶体膜。常用地塞米松,首次剂量1mg/kg,维持量0.2mg/kg·h。
4.纠正电解质紊乱缺氧将造成酸中毒、细胞外液低钠、低钙和高钾,必须纠正。常用的碱性缓冲药为5%碳酸氢钠,亦可用11.2%乳酸钠。
所需5%碳酸氢钠量(ml)=[正常co2结合力(60容积%)-测得co2结合力/2.24]×0.5×体重(kg)
先补充半量,然后按情况增减。
所需11.2%乳酸钠量(ml)=[正常co2结合力-测得co2结合力/2.24]×0.3×体重(kg)
用法同碳酸氢钠。
5.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⑴少尿期:限制进液量为500ml/d,热量2,000cal,限制蛋白,只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有高钾,可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和葡萄糖及胰岛素促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并用氯化钙对抗钾离子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严重少尿或无尿时,应作腹膜或血液透析。
⑵多尿期:及时按尿量补充丢失的大量水和电解质。
心肺复苏法:&
●任何急救开始的同时,均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抢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确定病人呼吸、脉搏确实停止,然后再施行救助。
●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卧于坚实的平面上,然后自己的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病人肩与腰之间的一侧。
●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等方法。采取口对口施救时,如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先清除,开放气道,再以一只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将其下颏托起,使其头部后仰;压额手的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口唇,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当看到病人的胸廓扩张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捏紧病人鼻翼的拇指和食指,同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再施二次吹气。每次吹气时间:成人为2秒钟,儿童为1至1.5秒钟。
●胸外心脏按压法:施救者以靠近病人的下肢手 (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缘自下而上移动至肋缘交会处 (剑突),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排,另一手掌根置于此两指旁,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贴腕跷指,手指跷起勿压胸肋,以髋关节为轴用力,肘关节伸直向下压 (垂直用力),手掌下压深度为3.5至4.5厘米,每分钟约做100次。
●胸外心脏按压法与人工呼吸法应交替进行,比例为: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双人操作按5:1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
●心跳骤停时间不长时 (3至4分钟内)可进行心肺复苏法。
●实施心肺复苏法时,应将病人仰卧在平地或硬板上。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只用掌根部,手指不要压病人胸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有条件时,最好请专业人员操作。
●施救者在体力允许条件下,应连续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法,尽量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恢复呼吸、脉搏,或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心肺复苏术2005版国际指南
2005 年国际复苏联盟(ILCOR)重新修订了心肺复苏术(CPR)的推荐方案,2005 版“CPR”国际指南与我国以前临床实施的“CPR”步骤的有一定差异。
一、复苏指南2005 中的主要变化
1 有效的心脏按压 进行CPR 时,要有效的胸外按压才可能产生适当的血流。要求急救人员应“用力和快速地按压”,按压频率100 次/分钟。
2 CPR 按压/通气比 建议对成人患者实施CPR 时,按压/通气率均应为30:2。而婴儿和儿童CPR 时,建议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3 人工呼吸 每次人工呼吸应在1 秒钟以上,急救员应见到胸部起伏,应该避免过度吹气(超过建议的时间)或吹气过用力。
4 现场电除颤需电除颤时,应给予1 次电击,而后立即进行CPR,应该在给了5 组30:2的CPR(约2 分钟)后再检查患者的心律。如无效可重复,每次除颤电击能量建议成人室颤(VF)、无脉搏室性早搏(VT)使用单相波首次和系列电击的能量为360 焦尔(J)。
基础生命支持(BLS)&
1 单人急救应采用的院前程序确定成人患者无反应,应该首先打电话,目的是急救人员带来自动除颤仪(AED)。对无反应婴儿或儿童,应该“首先行CPR”,约5 个循环CPR 后再求救。
2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急救人员应给2 次人工呼吸,并应立即开始30 次胸外接压与2 次人工呼吸周而复始的CPR。在启动急救系统(EMS)专业人员携AED 抵达前,急救人员应不间断地CPR。
3 每2 分钟急救人员应相互轮换按压。
4 高级气道支持的CPR 一旦放置了高级气道,急救人员不用再中断按压进行人工通气。
取而代之,以连续100 次/分钟频率进行按压,不再需暂停按压行人工通气。
5 室颤致心脏骤停时按压或电击当急救人员目击成人心脏骤停,且现场有立即行AED 条件,应尽快使用AED。此建议适用于在医院工作或现场有AED 机构中的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现场有1 位急救人员以上者,在用AED 前,1 位应行CPR。另1 位打开AED 开关和贴附AED 电极,并在仪器分析患者心律前,另一位急救人员应继续行CPR。
心肺复苏术快速指南&
1.轻拍患者肩膀或按压人中,检查伤患有无意识, 须注意病患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病患。
2.大声呼救 如确定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求救;求救时指示必需明确, 例如:请帮我叫120(院外)、大声叫喊值班医师(院内)。
3.施救位置 跪于患者肩部,施救者与患者肩部垂直。
4.打开病患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
5.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 如口香糖、假牙等
6.压额抬颚法,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舌头因重力下垂阻塞气道。
7.脸颊靠近病人口鼻,眼睛注视病人胸部,观察3-5秒。
8.如无呼吸,打开患者口腔,并将患者鼻子捏着, 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
9.密罩患者口部, 深吹两口气,每次吹气约1.5-2秒,须注意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气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10.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在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 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
11.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在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 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如有脉搏,继续反复施行人工呼吸, 直到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为止,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小孩约15-20次。
12.如无脉搏,准备实施胸外心脏按摩术。
13.沿肋骨下缘向上滑找到剑突头端起向上两指幅处, 以另一手之掌根放至按摩位置,注意不可按压剑突。
14.两手交插互扣,指尖翘起,避免接触肋骨。
15.施救者两臂伸直,与患者身体呈垂直, 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压4-5公分(1.5-2寸)。
16.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100次,年幼患者速率应加快, 婴幼儿患者每分钟约100-120次,口诀:"一下、二下、......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
17.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对於幼童应酌情施压,1-8岁左右患者, 可改用单掌施压,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8.对于婴幼儿应酌情施压,一岁以下患者, 可改用两指施压,使用中指及无名指,按摩位置为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幅,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 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9.成人单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2:30, 双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2:15。
20.在做完四个循环後吹完两口气,需检查脉搏3-5秒;若无脉搏则继续心脏按摩, 以後每四次循环或3-5分钟检查一次。
21.若有脉搏则检查呼吸3-5秒,若有呼吸及将病人置于复苏姿势,以避免呕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无呼吸则继续实施人工呼吸。
22.辛苦了!恭喜您完成急救。
心肺复苏模拟人&
为使大家能更好更快掌握心肺复苏术,以及如何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实际应用,介绍一下目前市面上常用的CPR10480心肺复苏模拟人,此模型是用来训练心肺复苏术操作,具有操作简单、语言提示、数字记数、经久耐用,手感真实等特点,是学习、普及和推广心肺复苏术必备的训练操作模型。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上海益联KAS/CPR780功能介绍
■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 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时:1、条码指示灯显示按压强度;2、数码计数显示;3、语言提示;
■ 人工口对口呼吸(吹气)时:1、条码指示灯显示潮气量;2、数码计数显示;3、语言提示:
■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单人或双人)
■ 操作周期:2次有效人工吹气,再按压与人工吹气30:2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
■ 操作频率:最新国际标准:100次/分。
■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专业考核、普及考核。
■ 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计时。
■ 语言设定:可进行语言提示设定及提示音量调节设定;或关闭语言提示设定。
■ 成绩打印:操作结果可热敏打印成绩单。
■ 检查瞳孔反应:模拟瞳孔由散大、缩小的自动变化过程。
■ 检查颈动脉反应:用手触摸检查,模拟按压操作过程中的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以及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的真实体现。
面皮肤、颈皮肤、胸皮肤、头发,采用进口热塑弹性体混合胶材料,由上海博友经过专业不锈钢摸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具有解剖标志准确、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消毒清洗不变形、拆装更换方便等特点,其材料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标准套配置&
■ KAS/CPR780高级心肺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
■ 高级电脑数码显示器一台;
■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一只;
■ 复苏操作垫一条;
■ 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 ;
■ 可换肺囊装置四套;
■ 可换面皮一只;
■ 热敏打印纸二卷;
■ 保修卡、合格证;
■ 使用手册一本。
■ 2010国际最新操作指南光盘1盘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吸道感染患者应佩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