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只能挨打就只能哭泣吗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再哭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

从小到大,我都听着这些恐吓的语句长大,每次听到,心里都很无助,一而再再而三的恐吓,让自己只能小心地讨好爸妈,因为非常害怕爸爸妈妈就真的再也不要我,,长大后,我才知道爸妈只是恐吓我,希望我听话的一种“手段”而已;

面对着哄不来、管不住的娃,“吓唬式教育”这一着似乎很“灵”,多少爸妈都屡试不爽。就连一向作风前卫的“辣妈”小S,也曾自曝:自己在管教孩子时,经常采用的是“骗子攻略”,例如不乖就会被车碾过,或者被电死,不然就是被火烧之类的。

然而,这种教育手法,对孩子真的好吗?

昨天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上大哭。

因为哭声很大,经过的路人全部都看向了他。

小男孩可能两岁左右,蹲在地上用两只小手抱着膝盖,一边哭一边看向前方。

当时已经天黑,路灯挺昏暗,我担心小男孩是不是和爸妈走丢了。

顺着小男孩目光,我看见大概二十来步远有一个女子站在路边,嘴里似乎还在骂着什么。

慢慢走进我才听清,她说:

快点!每次都慢吞吞的,什么都要看,你信不信我就把你丢这儿了!

这个女士三十岁左右,我想应该是小男孩的妈妈。

快走到小男孩旁边的时候,小男孩慢慢站了起来,伸出手想去握她的手。

她并没去握小男孩伸出的手,而是提着他领子把他抓起来,然后啪地一掌拍在男孩后背。

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丢这儿!你信不信?

我看男孩可怜巴巴地望着她,又开始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被推着往前走了……

我常常能够在路上听见爸妈焦急地对孩子吼叫:我不要你了!

老一辈父母给年轻父母的「经验」也是:

再不听话就不要他了……

我想: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听到父母对自己讲这样的话。

家长们可能觉得这样的话只是为了吓唬孩子,让孩子停止哭闹。

可是家长们大概根本无法体会,孩子幼小的世界里,这样的恐惧带来的心理伤害究竟有多么严重。

特别是被最亲的人丢下的恐惧。

我大学有个同学,他曾经跟我说过一件事。

他说他不敢一个人在宿舍呆着,可是这个人平时看着也不像是胆小的人。

直到一次聊天,他和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小的时候,他有点淘气,他的爸爸妈妈总是吓唬他。

“你要是再闹,我们就不要你了”。

父母一说这句话,他就害怕地不敢再闹了。

有一天晚上,他不想睡觉,爸爸妈妈依旧使用那一招。

“你再不睡,我们就不要你了”。

这一招果然奏效,他去睡觉了。

可是他睡着之后,他的父母突然有事要出去一下,却没有告诉他。

半夜他醒了,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

他开始慌了,开始大哭,认为爸妈真的不要自己了。

后来,他很长一段时间每次睡觉都会半夜醒来,去看看父母在不在卧室。

直到上大学,如果宿舍一个人都没有。

他宁愿在网吧,也不愿回到没有人的宿舍。

被丢下的恐惧,会成为孩子永远的内心伤痕。

很多父母认为,我吓唬他只是想让他变得更好,我不会害他,毕竟我是最爱他的。

可是,孩子不会懂家长语言的“潜规则”。

你说警察会把他抓走,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警察是坏人。

你说不要他了,那么孩子就会认为你真的不要他了。

很多中国的孩子都有过「被丢下」的经验。

但父母并不知道,那个被「丢弃」在黑暗中的孩子正在经历怎样的恐惧,当然也更不会知道,这样的恐惧情绪,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现在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发现,3岁前人类大脑就会建立一个独一无二只属于这个人的脑结构,若一个孩子常有被丢下的「恐惧」,也会成为这个结构中的一部分。

恐惧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自己生存的唯一指望。

一旦被「抛弃」,也就意味着死亡。

越弱小的生物,对于死亡的恐惧就越剧烈。

对于一个婴儿或者幼儿来说,「未知」就和「死亡」相关,这是本能的反应。

在所有的恐惧中,对孩子来说最可怕的是「被抛弃」。

绝大多数成人没有关于自己幼儿时的记忆,所以早也忘记自己曾经「被丢弃」时是多么痛苦和恐惧。

但本能知道这是一个快捷、好用、省力的办法,所以在养育孩子时,不知不觉就用上了。

早期的体验,会影响一个人未来和别人如何建立关系。

「被丢下」的感受,会广泛地延伸至各种形式的关系中——亲子、手足、伴侣关系。

在关系里,因为害怕被丢下,处处让步与讨好,很可能就是幼年有过深切「被丢弃」的感觉,而不知不觉发展出的性格。

还好,朋友即便发现了自己「怕黑」的原因,也不太责怪父母,他知道最根本的原因,只是父母对儿童心理「无知」。

不过有些「伤害」是没必要一代代传递下去的。

当孩子慢了一点,就等等他;

当孩子哭闹,也别威胁「不要他」,只需要对他说:你要哭可以哭一会儿,我会陪你。

把孩子留在黑暗中独自哭泣,这样的养育方式,在我们这一代就终止了吧。

其实,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与爱,不用恐吓,孩子照样听话

你不能说:再不好好吃饭就叫警察把你带走。

你可以说:好好吃饭,吃完妈妈给你讲故事。

你不能说:你再不走我们就走了,不要你了!

你可以说:我们赶快回家,这样回家后还可以再玩一会。

用正面的承诺来代替负面的威胁,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接受你的建议。

另外,在孩子的表现超过你能忍耐的极限时,你可以直接去把他带走,这样的行为至少要比用负面语言去恐吓他要好得多。

2、道理讲不通,方法来变通

有妈妈吐槽,说孩子晚上睡觉前总要哭闹,有时哭一个小时也不停,最后自己就失去耐性了,只能用恐吓的方式让孩子乖乖听话睡觉。

让孩子带着恐惧入睡,多么可怜!其实,也许变通一下换个方式,效果就会好很多。

比如讲个故事、放点音乐、翻翻书、做个小游戏、来个按摩等,都可以让孩子慢慢放松下来,自然就愿意好好睡觉了。

被听话这个表象掩盖的真相是:恐惧

当一个孩子因为恐惧而选择听话

那么伤害的只是孩子的安全感

做一个有耐心有爱的父母吧

多一点耐心,蹲下来和孩子聊一聊

不用恐吓,也可以事半功倍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过:“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希望我们的家长们,不再在小孩不听话时用警察来吓唬他。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警察是正义的、会保护我们安全的,让孩子对警察医生等职业有正确的认知。

我们做父母是一场修行。我们经由孩子的生命,修行自己,成长为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收敛起自己的坏脾气,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

其实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太想让他按照你的意愿做事了育儿路上虽然有各种困难、问题,但是希望我们都能做到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大人的附属品,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把孩子变成你期待中的乖小孩。

}
  • 该剧讲述了出生底层的平凡少女扶摇,为解救同伴奋而下山踏上五洲历险征途,在此过程中意外结识长孙无极,并与其相知相爱并肩而立;两人坚守“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念,历经磨难披荆斩棘,最终成功对抗不公的命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弱小只能挨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