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的儿子叫什么对儿子演出的成功进行怎样的评价

第2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转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由于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由于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用:第1封信,写于儿子精神低沉时,安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2封信,写在儿子获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鼓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第1封信里,他说人生一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唯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材不会浮沉;第2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英勇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善”。作为1位伟大的学者,也是1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地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1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平常生活动身,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地。傅雷和傅聪,已超越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

原标题:上海人傅雷的“倔”

今年暑期青岛尤其雾大。“雾失楼台”,在秦观笔下诚然是绝妙好词,而在青岛语境中却首先意味着潮湿。潮湿,热,还有蚊子。索性逃回东北乡下。东北再热也早晚凉爽。而且没有蚊子。近日有网友关心我的乡下生活,问有没有蚊子。我说蚊子在我们这儿是四级保护动物,叮在鼻尖或眼珠上都不许打――蚊子太少了,回乡十天,一只都没见到。惟见蜻蜓与蜜蜂齐飞,鲜花共蝴蝶一色。晨昏漫步,但觉山风送爽,玉露生凉。或朝霞飞溅,或夕晖缠绵。及至入夜,或山头吐月红盘乍涌,或星汉灿烂四野悄然。

于是正好读书。读了上海作家叶永烈的新作《傅雷与傅聪》。读罢意犹未尽,捧起《傅雷家书》再次翻阅。每次翻阅,都有不同的感受,都会读出不同的傅雷。这次读,我忽然觉得傅雷不像上海人,或者莫如说傅雷是个伟大的上海人。不像也好,伟大也好,都因了一个字:倔!人所共知,山东人倔,上海人一般是不倔的。而傅雷作为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卒于上海的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却又那么倔。

请让我从《傅雷与傅聪》中举一个生活上的细节为例。1961年困难时期,母亲朱梅馥写信给傅聪:

爸爸从来不肯有求于人。这两年来营养之缺乏,非你所能想像,因此百病丛生,神经衰弱、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各种慢性病接踵而来。……我看着心里干着急。有几个知己朋友也为之担心,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大家都一样。人家提议:“为什么不上饭店吃几顿呢?”“为什么不叫儿子寄些食物来呢?”他却始终硬挺,既不愿出门,也不肯向你开口;始终抱着置生命于度外的态度。(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到爸爸这几年的心情?他不愿,我也不愿与你提,怕影响你的情绪。)后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便在去年11月26日的信末向你表示。……你来信对此不提及。今年1月5日你从Malta(马耳他)来信还是只字不提……

这时的傅聪早已出名,常在外国巡回演出,有了不错的收入。结了婚,房子也有了。然而,身体都这个样了,傅雷还是不愿意向自己的儿子开口求助(每次要求寄食品的单子都是母亲朱梅馥做主拟定)。你说,傅雷有多么“倔”?按夫人朱梅馥信上的说法,“他觉得有求于人,即使在骨肉之间也有屈辱之感。”

与此同时,傅雷又有温柔和细腻的一面。据《傅雷家书》,当傅雷得知儿媳弥拉不在家时,马上问傅聪一日三餐如何解决。还有,1965年傅聪来香港演奏时给家里打了三次电话。美中不足的是,傅雷在信中说,“5月4日、6月5日早上两次电话中你没有叫我,大概你太紧张,当然不是争规矩,而是少听见一声‘爸爸’好像大有损失。妈妈听你每次叫她,才高兴呢!”简单说来,傅聪打三次电话有两次没叫“爸爸”,这让傅雷心里相当纠结。可见傅雷是多么心细如发。在这方面,他一点儿都不倔!

作为我们,当然不是想据此指责傅聪作为儿子做得多么不好,事实上傅聪也是后来给了父母经济帮助的好儿子。但有一点恐怕是众所公认的:同父母对子女之爱的细腻相比,子女对父母的爱有时是相当粗心的。至少我这个儿子是这样。就此而言,《傅雷家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做父亲,而且还让我们思考如何做儿子。

2003年叶永烈在上海图书馆讲《傅雷家书》,听众中有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说他买了三本《傅雷家书》,两本分别送给出国的儿子和女儿,一本留给自己,建议“作为家长,作为子女都要好好看这本书”。

看吧,的确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

(责编:郭扬、翁迪凯)

}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感受深沉父爱,有许多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做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傅雷的儿子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