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Y销量腰斩,猜猜长城甩锅表情包给谁

长城汽车品牌冲高再遇难关 油耗偏高戳中WEY技术软肋|长城汽车|油耗|自主品牌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油耗偏高戳中WEY技术软肋? 品牌冲高再遇难关
  每经记者 赵成 每经编辑 杨翼
  自长城汽车高端车型H8因“变速器异响”出师不利后,长城汽车高端品牌WEY旗下首款车型VV7近日又陷入了“油耗造假门”。
  VV7“油耗造假”事件源于一段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关于该车型油耗“爆表”的视频。该视频显示,VV7车型在评测过程中,仪表盘显示的油耗数值为12.5L/100KM,而实际测试的油耗数值为15.0L/100KM,期间怠速40分钟,行车电脑却停止油耗计数,最终实际油耗与电脑显示油耗相比相差了2.5L,与工信部标定的综合工况8.0L/100KM的油耗相差近一倍。由此,VV7车型被质疑是车辆电脑系统故意屏蔽真实油耗数值,引来“油耗造假”猜测。
  “VV7车型确实没有将怠速状况下的燃油消耗量计入油耗数值内。”北京一家WEY品牌4S店的销售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种做法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国内很多汽车厂商,包括合资车企也都是这样做的。”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宋健认为,工信部标定的油耗数值是车辆在实验室里测试出来的,实验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存在差异,而怠速状态是指发动机空转时的一种工作状况,实际怠速状态油耗与实验室里的测试同样有差距,所以网上对VV7的油耗测试,难以简单用“油耗造假”来下结论。
  虽然VV7车型的标定油耗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或有一定合理性,但作为长城旗下高端品牌,WEY抢占的是15万~20万元级别市场,该细分市场的消费人群对性价比也很关注,若油耗偏高等技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WEY品牌未来之路难言平坦。
  技术硬实力仍是短板?
  “一辆汽车的油耗高低主要由行驶阻力、比油耗(燃油消耗率)和传动效率等三方面决定。而发动机与变速箱等传动系统的匹配程度对传动效率有很大影响,也就成为影响车辆油耗的关键所在。”宋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阅长城汽车官方公布的油耗数据时发现,VV7车型市郊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为6.6L,综合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为8.0L,市区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为10.4L,与上述测评的数值确实存在较大差距。
  据了解,VV7车型搭载的是一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之相匹配的是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DCT 7速双离合变速器,而此前,长城汽车采用的变速器多来自德国变速器企业格特拉克。
  此外,记者还发现,尽管与哈弗H7车型来自同一平台,但VV7车型无论是车身长度、宽度还是轴距,都比哈弗H7车型的数值高出不少,加之VV7车型主打轻奢路线,在隔音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因此VV7车型的整车重量比H7要重。
  所以有分析认为,动力系统匹配不佳、自重增大,或许是VV7车型油耗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对自主品牌而言,产品设计水平已经上来了,高端产品的‘化妆术’已无大问题,但底盘、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体现技术硬实力的关键部件还有欠缺。”汽车行业知名分析师钟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这或许是造成VV7油耗偏高的主要因素。
  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也认为:“豪华品牌对车辆的要求较高,内饰、动力系统提升后会使车辆整备质量增大,所以轻量化也是判定不同豪华汽车品牌水平高下的因素之一,毕竟它符合汽车行业未来的低碳化发展要求。”
  技术人员流动突出
  事实上,与哈弗H8此前的“爽约”不同,长城汽车此次借WEY品牌向高端突围算是有备而来,从品牌发布、魏建军亲自站台为品牌代言到第一家WEY品牌4S店高调亮相、首款车型接受预定,WEY品牌的发展节奏似乎都在长城汽车的掌控之中。
  但“油耗造假”视频的流出还是让长城汽车有些措手不及,至少它为长城汽车的“友商”提供了新的攻击策略。这个突发事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长城汽车的冲高之路仍不平坦。
  “冲击高端市场,需要充足的人才支持,更高的成本付出,以及零部件和技术设备的重新匹配测试,而长城汽车仅凭现有技术‘向上突破’或有难度。”有行业分析师认为。
  事实上,长城汽车的技术人员流动情况较突出,也不利于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保持。长城汽车2016年年报显示,长城汽车母公司及子公司合计有员工71617人,同比增加2618人;生产人员38373人,同比增加5249人;销售人员1474人,同比增加404人;而技术人员10236人,同比减少4985人。
  尽管长城汽车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没有走。但其近年来在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也并不突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去年,营业收入不及长城汽车的一些车企,研发投入占比却远高于前者。
  例如,去年,研发投入21.58亿元,占营业收入4.11%;累计研发投入23.89亿元,较2015年增加4.70亿元,占营业收入4.83%。而当前外资车企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一般占企业年营业额的5%左右。
  “尽管有哈弗品牌做‘背书’,但要让消费者真正认识WEY,最终使WEY品牌打出去,还应注重消费者体验,通过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升级,最终转化成消费者口碑,这对自主高端品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对此次VV7油耗事件,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如是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也指出,“自主品牌在品牌培育及产品一致性方面还应努力,而自主品牌向上突围并非一蹴而就,遇到挫折和困难不仅是车企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消费者也要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
  让长城汽车略感欣慰的是,此次油耗事件似乎并没有对VV7的销售带来致命打击。“每天进店看车和下订单的客户很多,我们店刚开业1个多月,VV7C和VV7S两款车型已累计销售近400辆,交付量也有100多辆,而这是在提车周期约为两个月的情况下。”上述WEY品牌4S店销售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了解,今年4月上市以来,WEY品牌首款车型VV7的订单量已突破2万辆,而其全年销量目标为10万辆。VV7能否顺利渡过“油耗危机”,朝着长城汽车制定的目标全速前进,魏建军也在期待市场给出的答案。
责任编辑:周宇航销量成了最大的问题?长城汽车WEY的迷之“油耗”被刷屏!销量成了最大的问题?长城汽车WEY的迷之“油耗”被刷屏!汽车界爆炸事件百家号对于SUV巨头长城汽车来说,WEY现在就是“一号任务”。国内SUV的“教父级”人物老魏亲自站台,请来老外做WEY品牌的CEO,集中长城汽车最顶尖的资源,早早宣布今年要完成200家专属4S店、完成10万辆的销量目标——所以事情似乎都很顺利。直到某个车评机构忽然PO出一条视频,说WEY品牌首款车型VV7C的行车电脑,并没有将怠速油耗计入实际油耗,导致表显油耗与实际油耗出现偏差,有“造假”嫌疑。这个消息瞬间别刷屏,爆了。这里先抛开这个评测本身,单独聊下国产车的“油耗”难题。国产车油耗高,尤其是实际油耗比表显油耗高,可能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问题在哪?可能跟“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大功率、高水平的发动机困局很像。比如现在我们在机械设计、材料冶炼、加工精度、电子工艺等各个分系统,可以说都实现了突破,有的技术甚至还超过某北方邻国不止一个级别,但就是距离高效、稳定、经济的大功率发动机还有一些距离,为什么?整体设计、系统集成的火候可能还不是太够,还做不到从高瞻远瞩的角度去安排和优化各个分系统,以便发挥出最大合力。具体到汽车的油耗,问题就在于自主品牌可能还是把油耗的控制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度上,但合资品牌却在新车处于规划阶段时,就从车架、车身钢材、风阻系数、轮胎配置、动力总成、车内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目标为降低油耗的优化,在车身性能和经济环保之间找到了相对较好的平衡。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合资车企一般都是一个超强的供应链,能够按照车企的油耗等技术要求搞定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而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的号召力远远落后于那些跨国巨头。意思很明白,国产车的油耗问题,不是一两个因素造成的,完全有空间去改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事情就是这样,没人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就这么简单。对于VV7C这款车身轴距达到2950mm、自重超过1.9吨、搭载了无数高科技装备的大家伙来说,苛求油耗就是在吹毛求疵,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就是在死不要脸刷存在!长城WEY如果真的存在怠速油耗不计的毛病,改了就是,没必要遮遮掩掩。既然敢喊出产品力不输宝马X3的豪言壮语,难道油耗问题就不能正大光明的完善一下?而对于一些所谓的二杆子汽车测评,其中很多都是冲着“找毛病”去的,从而完成“出位”——这些傻逼评测如果能找出来十个指头一样长的人,那就请继续去黑WEY,以及国产车。一个能把市值做到接近2000亿的车企,练出来的本事难道都是充话费送的?每日一笑:上学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喜欢转笔,某日,来了个新男老师,岁数挺大,上着上着课,突然停下来,指着正在转笔的一位同学说:“去,你去后面转拖把棍去……”此后,他的课经常会看到有同学在教室后面耍杂技——转拖把……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汽车界爆炸事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汽车实时资讯,路上奇葩新闻相关文章长城汽车的VV7销量暴涨 这到底是打了谁的脸?
12:06 来源:车文驿
昨天,长城汽车公布销售数据,7月销售新车6.9万辆,1-7月累计销售52.98万辆。哈弗H6依然是中流砥柱,7月销量为3.73万辆,哈弗H9连续三个月销量破千;VV7销售6075辆,同比增长91.9%,成为7月最大看点。相对于VV7销量几近翻番以及哈弗H6创下近四个月以来销量新高而言,我开始关注长城汽车主销车型的“售价”。对于一向不玩价格战以及成本控制了得的长城汽车来说,较高售价车型销售占比的提升,则预示着利润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较高售价车型销量的提升,是品牌力向上的最直接表现。粗略统计,7月长城汽车售价1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超过4.66万辆,占总销量的67.5%——这一占比是吉利汽车一倍多,吉利汽车7月1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占比,乐观预估约为33%左右。当然,这和吉利在销售车型上以帝豪、远景以及帝豪GL等轿车产品居多有关。从某个角度上说,品牌力的提升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牺牲短期销量数字的增长是必须的代价,就像上汽通用停产凯越一样,凯越不是没有销量,但之所以上汽通用停产凯越,目的在于拉升产品与品牌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一直的观点是,自主品牌的向上发展,并不是拼销量数字,或者说推出多少车型,而是敢不敢逐步砍掉冗繁的低端车型。好了,接下来我们就长城汽车部分车型销量做一个简单的点评。WEY VV7点评:VV7用销量证明着WEY品牌的价值。VV7从饱受争议到主流认可,再到如今的大众赞美,可谓苦尽甘来。这也正如2011年人称“范爷”的范冰冰为诺基亚代言广告中说的“我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WEY品牌的价值不在于销量数字的多寡,而在于它为中国品牌向上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样本。与其说WEY品牌是长城汽车的高调野心,倒不如是说WEY是长城汽车主动防御的隐忍。15万以下市场的竞争已经刀刀见红,合资品牌盘踞的15-20万元市场竞争并不充分,要想“长治久安”势必要隐忍以行,“结束合资暴利时代”听起来充满火药味,但市场如战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VV7现在核心的问题是产能与渠道,但长城汽车聪明之处在于,VV7核心部件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发生像传祺GS8被爱信在变速箱上“卡脖子”的事情。也正因如此,WEY品牌推出新车的速度才如此迅速,4月中旬上市VV7,本月内VV5又将上市销售。两天前,长城汽车在保定召开了WEY品牌“决胜WEY来”的经销商会议,可以预见的是,WEY的销量会在下半年驶入“快车道”。哈弗H6点评:哈弗H6创下近4个月以来销量的新高,3.73万辆的销量与去年最高8万辆的销量相比相去甚远,但在今年车市进入下行通道以及全新哈弗H6起售价11万元+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依然可圈可点。尽管部分厂商没有公布销售数据,但以目前哈弗H6销量数字来看,摘得7月SUV销量冠军依然是没有悬念。哈弗H6已经不单单是一款车型,它已经成为SUV市场的一个大IP,或者说是SUV市场的晴雨表——从哈弗H6销量波动上就能把握整个市场的波动,而这也是长城汽车最大的优势所在。
(参考成交价)2月份长城WEY销量遭遇腰斩 SUV宝座被宝骏530获得2月份长城WEY销量遭遇腰斩 SUV宝座被宝骏530获得超级宇论百家号受累于春节假期的影响,2月全国下一乘用车销量实现144.2万辆,同比下滑0.5%。作为热销的SUV细分市场销售领域,依旧保持上扬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6%,这样的增长率也遥遥领先于各车型细分市场。不过这其中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向上发起冲击的典型代表长城WEY以及吉利领克2月销量却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长城WEY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首个发起品牌向上的独立品牌,自去年4月份首款车型宣布上市以来,销量一路攀升,并且凭借两款车型在2017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收获了10万+的销量业绩。然而受累于春节假期而导致的工作日缩短以及1-2月份本就是传统销售淡季,VV7以及VV5本已突破月销万辆大关的销售成绩在这个月却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态势,并且连续几十个月的SUV销量第一宝座被宝骏530获得。2月份,长城WEY VV7销量为4188两,环比上月跌幅高达58.33%,VV5销量为4341辆,环比上月销量下滑57.6%。自去年11月两款车型月销纷纷破万以来,长城汽车WEY的两款车型也是首次如此大幅下滑。对此长城汽车内部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原因有春节长假的影响,另外长城汽车并没有向经销商压库存,此外1-2月份本就是传统销售淡季,因此这个月的销售数据不具有多大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代表吉利品牌向上的领克品牌自品牌发布开始就通过一系列的营销举措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其首款车型领克01也于去年的11月底宣布上市。其前两个月的月销售成绩维持在6000多台,不过这一销售成绩在2月份也同样出现了下滑,2月共销售4012辆,环比下降35%。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超级宇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超级宇论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汽车新媒体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半年利润遭腰斩 长城125万销量目标成笑柄?_网易新闻
半年利润遭腰斩 长城125万销量目标成笑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半年利润遭腰斩 长城125万销量目标成笑柄?)
销量未达预期,利润跌幅几近一半。今年正值多事之秋的长城汽车,在半年业绩公布后,惹来众多业界人士“看衰”之声。想起魏建军在上海车展的125万销量豪言,不少人已经准备看长城汽车的笑话了。产品结构及品牌极速扩张下的思路并没有理清,或是症结所在。接下来,认真面对被SU&V多年“销冠”掩盖住的种种差距,将是比考量能否完成今年销量目标,更具积极意义的事情。投入过大致利润缩水?日前,长城汽车发布2017年中期业绩快报,上半年营收为412.56亿元,同比下降1%;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92亿元,同比下降49.42%。今年1-6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46&.1万辆,同比增长2&.3%。在销量有所上升的情况下,长城汽车盈利大幅下降。对此,长城汽车以“投入加大”解释这一现象。首先,让利太狠。通过购车摇红包等活动进行促销,明显影响到收入及毛利率水平。其次,品牌推广的宣传投入大大高于往年。还有,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推出全新独立豪华子品牌W&EY,导致上半年净利润骤降。对于这些官方说法,南都记者认为有其合理性,但并非全部。南都记者了解到,为清库存及优化产品结构,今年3月,长城汽车启动10亿大红包促销。可惜,这一号称长城汽车史上最大的促销活动,并没有带来较好效果。在宣传推广方面,2016年长城利润达到105.51亿元,营销费用却只有区区2亿元。然而,从今年开始,长城在网络、电视、户外类媒体全网的推广力度开始加大。特别是在推出高端品牌WEY时,一改以往的口碑营销,大打广告牌,随之而来的是营销费用大幅增加。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长城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一直备受争议。以往长城汽车长期采用逆向开发的流程,减少开发的费用和时间,但也导致存在一定的匹配问题。例如,采用高规格配件的哈弗H&8反复调校却仍问题不断,主要原因就在于研发实力的欠缺。有长城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将很大的研发力量都投入在成本控制上,而对于研发不了的技术通常都采用购买或者联合开发的方式。但时至今日,市场竞争升级,现有产品力优势已逐渐减弱,长城只能加大研发投入。尽管让利、营销、研发等方面投入加大,但长城今年上半年销量与预期相差甚远,折射出利润下滑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抗风险能力和产品力现短板由于去年年末批售量增加,加上销量低迷,今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经销商压库状态严重。根据长城汽车公布的产销快报,4月销量为7.3万辆,同比跌8&.1%,这也是该品牌20个月以来首次下跌。而在5月,长城共计销售新车68,942辆,同比减少3.76%。其中,5月哈弗H6销量为35,262辆,同比下滑5.80%。而在上月长城单月共计销量为64471辆,比起5月进一步减少。整个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460743辆,销售主力哈弗SUV共销售39.5万辆,同比增长4%。相对于年初长城定下的125万年销量目标而言,半年仅完成任务量的36.86%。至于WEY,首款车型VV7在6月销售3166辆,达不到预期。今年一季度销量低迷,很多企业都归咎于2016年购置税政策调整,长城汽车也不例外。加上哈弗H&6迎来了产品换代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城汽车的销量。客观利空因素的确存在,但在上半年的逆境中,与其他上升势头凶猛的自主品牌对比,长城哈弗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产品力都显示出短板。今年上半年国内SUV市场销量为452.67万辆,比起前两年高达45%左右的增幅,增幅下降至16&.83%。在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全靠SUV产品系列的哈弗,开始走向被动。反观同级别其他品牌车型,广汽传祺GS4第二季度销量逐步回升,吉利博越表现则一直很稳定,虽然单月最高销量比H&6还有距离,但基本上维持在2万辆以上。更何况,上半年风头正劲的吉利汽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100%,与长城的大幅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手业绩增长,恰恰缘于整体销量大幅增加及产品组合改善。长城汽车今年是否将银子花在了实处,仍需仔细思量。如果不系统化地制定研发、生产、营销等各方面计划,不建立合理的产品体系,砸再多的钱也会收效甚微。半年回首,年初目标定得实在有些不切实际,以目前仅完成销售任务的36.9%来看,除非下半年哈弗实现销量井喷,否则,125万的销量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让人担心的是,哈弗H&6在最近两个月同比分别下降了5.8%、6.3%。至于被寄予厚望的高端品牌WE&Y,上市不到两个月,又受到“油耗门”事件影响,虽然也有业界人士把该事件视为自黑炒作,但表现不佳是不争的事实。前瞻“下半场”能否扭转乾坤?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股价下跌幅度之大,也是近年来较为严重。对于近年股价下跌原因,一是长城汽车缺少一个清晰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只是在机遇带来的叠加效应下粗放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跻身SU&V市场并逐级下压价格,长城汽车的优势已经大不如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弊病逐渐显现。二是长城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也饱受诟病,主要原因就在于研发实力的欠缺。不过,综合券商近期对长城汽车的评价,主流观点依然偏看好。他们认为,随着新车上量,公司销售压力最大时期已过,今年下半年还有多款全新车型上市,魏派销量逐步爬坡,高端化突破获看好。因此,券商观点基本上以“增持”和“推荐”评级居多。这并不奇怪。毕竟,长城汽车依然手握自己的一系列优势。虽然销量未达到预期,但长城汽车在SU&V领域的根基还比较牢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SU&V汽车销量为452.7万辆,其中长城汽车约销售39.8万辆,占据8.8%的市场份额。其中,长城哈弗H&6累计销售达22.7万辆,依然夺取了上半年SU&V车型销量排行榜冠军。被人们忽略了的盈利能力,也值得一提。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能够真正具备盈利能力的并不多。长城汽车算是一个,之所以能够盈利,一方面是旗下车型都是逆向开发,节省了很多成本,发动机、变速器等利润较高的零部件由自己提供。另一方面长城汽车对市场定位比较准确。因此,保持了近年来连续赚钱。在上市车企中,营收和利润居于前列的五大中国车企,上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在“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指标上,长城排在第3位。而上汽集团等国企都有众多外资合资企业,联营与合营企业在报表中对利润提供的贡献不容忽视,只有长城和吉利没有联营与合营的利润贡献。即使将2016年利润“腰斩”,长城依然在自主车企中处于前列。全新哈弗H6、新品牌“WEY”首款车型VV7及VV5等新产品陆续加入之后,长城汽车的“下半场”值得期待。链接薪酬缺乏吸引力三成技术人员跳槽
从财报来看,长城汽车内部薪酬差距相当大。据了解,该公司2016年前三名董事薪酬分别为1190.16万元,在整车行业中排名第一;而前三名高管报酬总和为1360.43万元,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另一方面,公司员工收入水平却不甚理想,根据该公司财报,2016年长城汽车员工平均薪酬为9.5万元,在上市车企中排第58位,而上汽集团、江淮汽车、长安汽车的同期员工薪酬分别为16.2万元、13.5万元与13.4万元。在近年销量不断攀高的背景下,长城汽车给予员工的薪酬缺乏吸引力,导致公司员工频频跳槽。根据长城汽车财报来看,2016年公司技术人员共10236名,与2015年相比减少了6276名。也就是说,超过三成的技术人员离开了公司。对此,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承认,工作压力大,发展受限制,谁能抵抗得住3倍-4倍薪水的诱惑,被高薪挖走也很正常。在5月份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魏建军就向投资者透露,该公司现在大力发展海外技术中心,也挖来了很多国外技术人员,现在他们国内有300多人的外籍员工团队。员工频频跳槽,反映了人心不稳及团队凝聚力不够的问题,加上产品结构及品牌极速扩张下的线路不清晰,这都是下半年及至未来长城汽车需要面对的难题。采写:南都记者&梁罗喆
(原标题:半年利润遭腰斩 长城125万销量目标成笑柄?)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再甩锅小学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