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要高考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生加分吗

原标题:教育部:2018年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等高考加分项目!新问题、新思路、新出路?

取消体育特长生会不会影响学校招收体育好苗子,会不会影响学校发展特色体育项目,会不会影响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体育特长生的新出路在哪儿?

3月2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不得以“生源基地”等形式圈定中学范围,此外,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相关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取消体育特长生会影响体教融合吗?

取消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像一些体育教育界人士担忧的那样,取消体育特长生会不会影响学校招收体育好苗子,会不会影响学校发展特色体育项目,会不会影响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如果特长生制度现在还是一项适应形势的好制度,教育部为什么要一刀切取消?

特长生,顾名思义,应该是具有某种特别技能或特长的学生。特长,应该包含天赋的成分,并不是你想成为某类特长生就能够成为特长生。学校降分或破格招收特长生,就是为了发现人才。

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大面积特长生的现象,这显然违背了特长生的成长规律,就显得不那么科学了。正因如此,家长千方百计发掘孩子的特长,即使没有特长,也要培养出几个特长出来,至于孩子有没有兴趣,那不是家长关心的事情。更有甚者,因为特长生政出多门,出现了一些“花钱买特长”的不正之风。滥竽充数、影响公平,助长择校热,“特长生”中的种种怪现象已经让这种制度难以为继,取消也在情理之中。

要不要招收特长生,是一个颇为矛盾的议题。就其本意而言,特长生招生是为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发展各自特长,为施行个性化教育助力。在“分数为王”的现状下,特长生招生和加分政策,确实起了引导学校、家长重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作用。

然而,时移世易,在“择校热”的大背景下,特长生招生逐渐背离了本意。

一是滋生招生腐败。在严格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之后,如果依旧保留特长生招生,容易成为少数“特殊家庭”子女择校的通道。由于“特长”标准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而且特长生招生相对隐蔽,容易进行暗箱操作,甚至出现“特长生没特长”的怪现象。几年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就曾揭露:体育特长生100米跑超不过女生、音乐特长生不识五线谱、美术特长生连基本的素描都不会。

二是特长培养异化成“特长教育”。当特长与入学挂钩时,特长就变成了考试科目。在这样的情况下,特长早已不仅关乎一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它更是一条升学捷径,学什么跟孩子的兴趣没有太大关系。在功利思想牵引下,什么更容易被录取就学什么,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无兴趣和特长潜质,都把孩子送去培训班,而培训机构也把针对特长生招生进行的“特长培训”视为莫大商机。

两相结合,很多孩子一到周末、节假日就比上学辛苦,一天上两三个培训班成为常态,快乐的童年自然成了奢望。这极大地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加剧了“择校热”和教育不公平,也毁了特长培养。

正因如此,压缩和取消特长生招生已成为共识。近年来,各地频频出台相应政策,在这样的基础上,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应当是水到渠成之事。

不过取消特长生招生,当然不是不要培养特长,真正有兴趣特长的孩子,其所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

特长生的培养,应当结合当下进行的扩大学生选择权的中高考改革步伐,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不同层次的课程等,渗透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表面上看,取消特长生招生,可能会让部分孩子吃点亏,但从长远来说,对那些真正有特长的孩子来说是有利的。当那些学有特长的孩子不再为了升学去苦练琴艺、舞艺、画艺的时候,这些孩子才能真正享受艺术、精进技艺。唯有如此,特长培养才能摆脱功利的外衣,回到应有的道路上。

?今后该如何发现体育特长生?

那么当特长生加分取消之后,如何发现真正的特长生的问题留下来了。

就拿体育来说吧,不少体育界人士认为,孩子参加体育训练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文化学习,在招生中降个5分、10分或20分,至少能鼓励一下这些特长生,让他们有机会上更好的学校。如今这项制度取消了,会不会把真正的好苗子挡在门外了呢?

的确,要成为体育特长生,除了天赋之外,还需要刻苦的训练,别的孩子在补语数外时,他们在场馆里流汗训练,难免在文化课上会与其他孩子落下一大截,因此,确实需要在中考、招生时对他们有所倾斜。不过,对于真正的体育特长生来说,5分、10分,甚至20分的加分,也无济于事,他们更需要有别于原来特长生的招生制度。

事实上,这种新的制度已经产生。比如,去年南京市出台的中考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就规定,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专业加试成绩合格,并且中考成绩达到455分(总分的65%)以上,按专业加试成绩或按项目阵容等需要择优录取。万一还有体育特长生中考文化成绩没有达到投档控制线怎么办?那就要看你是不是确实有培养前途,竞赛成绩或加试专项运动成绩突出,也就是你是不是真正的体育特长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可以走破格录取这条路。

其实,早在2014年的高考改革方案就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加分,但高水平运动员招收办法让真正的体育特长生进入了普通高等院校。近期,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具备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名单和运动项目,这类高校已达279所,包含28个项目。

?高水平运动员是体育特长生升学新渠道

可以说,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新的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正因如此,教育部此番要求取消特长生招生,并不是要取消特长生,而是要让真正的特长生脱颖而出,同时也让招生环境更加公平、合理,让孩子们不再为妈妈学琴、不再为无中生有的特长而耗费时间和金钱。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尽管不会影响真正体育特长生的脱颖而出,但也留下另外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营造校园体育氛围。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后,通过新的招生政策进入高中或高校的体育特长生,新的称谓应该是高水平运动员。由于每个学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数量有限,他们对校园体育的作用更多的是提升校园体育的竞技实力,培育校园体育文化更多地靠热爱体育运动的普通学生。

以往的体育特长生加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体育特长生在活跃校园体育氛围方面确实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这部分处于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体育特长生的招生优惠政策取消了,这部分体育特长生必然不太可能像以往一样花这么时间和精力来参加体育运动,留下的空缺谁来弥补呢?

如今,越来越多学校提出打造特色体育的名片,就拿校园足球来说吧,目前全国已有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将达到5万所,踢足球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2月1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2018年将出台校园足球竞赛和运动员等级评定挂钩的政策,各地政府也将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升学扶持政策,打通升学通道“最后一公里”。这也意味着,校园足球将与升学挂钩。【详情可查看往期文章:教育部:校园足球与运动员等级评定挂钩,各地将出台升学政策!】不过尽管目前招收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已有153所,但相对于几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后,如何调动孩子们踢足球的兴趣,也是需要积极应对的课题。【更多校园足球内容可搜索关注校园足球微信公众号“zgxyz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