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蹄凄苦内心凄苦缭乱是什么歌

  《人间词话》成书于1908年,到今年刚好是一百年。百年来的寂寥悲戚,早已在远去的风中飘散无踪。再读此书,好似夜听花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的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人间词话》诚为古典文艺美学巨著,但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部词评书来读。读《人间词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读王国维。他的学识和才华奠定了评论的基础,他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却决定了评论的方向。王国维最注重的是"真",他本人也是一位诗人,最终他不肯违背自己内心的"真"而选择了结束--结束自己的生命和毕生的理想。书中好词佳作的深情婉致亦让人心灵震颤,我们在读王国维的同时,也是在品读其中掩藏不住的那一缕缕久远的幽香。

  本书将对《人间词话》手稿本一百二十七条逐一点评,另外加入补遗,主要评说王国维对历代词人的看法和他的其他词论。

  《人间词话》被很多人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古典文艺美学有极深刻的影响。但评论《人间词话》的意义并不是本书的写作目的。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能和大家一起读一本还原成词评的《人间词话》,了解一个有性格有才华的王国维。应该说,一个真实的人,比一个被高高捧在华丽光环中看不甚真切的文化偶像更让人尊敬。

  解读这本词话之前,还是先聊聊老王吧。书如其人,这话一点都没错。

  有句话说,古往今来中国三大天才死于水,其一屈原,其二李白,其三王国维。这话传播甚广,影响甚深,也为《人间词话》赢得了无数关注的目光。但事实上,这话有些言过其实了。屈李王三人不是同行,看看静安兄的诗词,再看看屈李二位的哲学历史学上的成就,应该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王国维是天才,应该也算得上一个,但是屈李二位在中国古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巅峰之上的巅峰,天才之中的天才。正所谓说起楚辞,必颂离骚;说起唐诗,必称太白。而楚辞和唐诗,几乎可以说代表了几千年中华文学的渊源和鼎盛。不可否认,王老先生足够优秀,但把这么大顶帽子生生的扣在老王头上,还是嫌有些大了。公平的说,把王国维当作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应该更合适一点。

  对王国维来说,写文学评论应该还算不得是他的主业,《人间词话》看起来更像是茶余饭后的随笔。静安兄的古文功夫可以说炉火纯青。他是当年逊帝溥仪封的"南书房行走",还赏 "著在紫禁城骑马"。这要是在康乾时期,那可不得了,策马上朝,何等的威风。清代才子仿佛只有清初朱彝尊才享有此殊荣。老朱当年五十一岁布衣入选博学鸿词科会试,被招入南书房,赐"紫禁城骑马"。于是乎老朱兴奋之余写了首《恩赐禁中骑马》:"鱼钥千门启,龙楼一道通。趋翔人不易,行走马偏工。鞭拂宫鸦影,衣香苑柳风。薄游思贱日,足茧万山中。"好歹他伯父朱茂晖也是明末复社成员,为国家危亡忧心劳力,老朱怎么就不学学同为大儒的顾炎武、吕留良拒绝清廷征召呢?当然了,到了那个年头,所谓"著在紫禁城骑马"真正的赏赐不可能是高头大马了,估摸着也就是一个小马鞭。那阵子溥仪早已退位多时,也没多少钱,估计买的还是地摊货,可真委屈老王了。老朱后来可是担任廷试读卷官,想来王国维的地位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当时如果溥仪当时能重开科考,出古文试题十有八九要找他的。
《人间词话》妙语连珠,不落窠臼,对诗词看法深刻独到,但他对词人的看法却不尽公允。在我们看看老王如何点评千古名句,如何点评历代词人之前,先来了解了解他的生平吧。他的观点和他的性格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委实有莫大的关系。

  王国维(),初名德祯,字静安,又字伯隅,号礼堂,又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他4岁丧母,父亲王乃誉是商人,经常出门经商,对子女教育也甚严。因此王国维自小养成孤僻的性格。

  王国维出身书香门第,但并不热衷于科举,他两次到杭州参加乡试不中之后更加倾向于新学。1898年甲午战争后他到上海在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当书记校对,同时加入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用业余时间师从藤田丰八等学习日文及理化等课程。此时王国维开始接触到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并开始萌生了对相关著作的浓厚兴趣。罗振玉很欣赏王国维的才学,于是在经济上帮助他,留他在东文书社当庶务。二人由此结下深谊。1901年他在罗振玉资助下赴日留学,后不久因病回国。1903年他出任南通师范学堂教员,1904年任江苏师范学堂教员,讲授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此时他开始阅读康德、叔本华等人的著作,对其学术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06年,罗振玉去北京在学部做官。王国维随之入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次年改任学部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调等职务。他对叔本华、康德、尼采哲学颇有兴趣,在《教育世界》发表过一批哲学论文,介绍德国哲学,又从事词和戏曲的研究。1908年《人间词话》问世,1912年《宋元戏曲考》问世。辛亥革命后,罗振玉、王国维逃到日本居住。罗振玉对他说:现在世变很激烈,士欲可为,舍返经信古未由也。王国维听了罗振玉的劝告,便尽弃前学,专治经史。他运用罗振玉的大云书库所藏经史、古器物、甲骨文、流沙坠简等,经过研究写出一批学术论文。1916年他回到上海,应犹太巨商哈同之聘,为《学术丛编》杂志编辑,后又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他仍从事甲骨文和古史考证,和沈曾植等研讨学术,关系密切。1923年他召为南书房行走,为已废的清室皇帝溥仪当先生。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王老先生认为这是"大辱",悲愤之中欲以死勤王,结果在家人严密监视下未遂。1927年,北伐军即将进军华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老王恢复帝制的最后希望破灭。这时候老王终于在留下那句著名的遗言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后,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正应了葛洛夫的那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老王就是这么一个只认死理脑筋不拐弯的人。说句老实话,也只有老王这样执著的人才真的是块研究国学和史学的料。前面说他不能与屈李二位齐名不假,但是尊称他老人家一声大师那还是不过分的。王国维的一生刚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他是个恪守传统、拒绝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亦幻想着清廷能够复辟成功,可惜他的愿望一一破灭。老王至死也没有剪掉他的辫子,这在当时是少见的。中国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苍老而悲凉的背影,在一汪碧蓝如玉的湖水中,渐渐的沉没、消失,永不再现。王国维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中国的古文明已经步入迟暮之年,再也经不起西方列强的摧残和国内革命浪潮的冲击,走向了彻底的没落。

  《人间词话》才情高绝,但一些观点却失之偏颇。老王对历代名词和词人的种种看法,不仅仅源于他深厚的古诗文功底和卓然的才华,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王老先生的这种固执、保守而又带着些偏激的性格。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蒹葭》是《诗经》中的杰作之一,作者真挚的情感,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依旧有让心灵悸动的力量。老王说此篇"最得风人深致",不算过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之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之沚。

  溯洄就是逆流而上,溯游就是顺流而下;从是追寻;湄和涘这里都指水边;坻和沚指水中的沙洲;长、跻、右分别指道路漫长、险峻、曲折。

  《蒹葭》颇似《关雎》,都是写心上人求之而不得的感触。不同的是,《关雎》直抒胸臆,而《蒹葭》则显得更有意味。在诗人的现实中,道阻且长,伊人难寻;他不得不溯游从之,却发现恍然间她在水中央悄然而立,似幻还真。朝思暮想的她仿若触手可及,但却永远不能拥她入怀。

  写下这首诗的少年心中的苦楚并未被直白洒脱的诗句所掩盖。这里不得不佩服王老先生眼光之准。他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句和《蒹葭》意颇近之,是相当有道理的。但是洒落只是表象。细想一下那似近实远、可望不可及的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意象,就可以知道诗人的失落和痛苦,比之只是"离恨苦"的"望尽天涯路",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和那永不可及的爱情,已经被少年无尽的情思深锁在心,像琥珀一样成为永恒。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预计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死后谥元献,也称晏元献。他是北宋初年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都是其门下弟子或者幕僚。晏殊一生安逸富贵,因此其词典雅雍容,温润秀洁,自成一格。

  在晏殊的词里,这首词算得上他的得意之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堪称绝唱。而同样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蒹葭》让人对少年的思慕之情感触不已,而晏殊的词却把人强烈的带入到那种穿透心灵的悲伤中去。"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凋"字写尽心中那种无人可以倾诉的苦楚。天涯漫漫,伊人何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尽"字,意境全出。西风遽起,独上高楼,抬眼望去,仿佛苍茫壮阔的天地之间只剩下这无法言说的悲伤,绵亘千年不绝。

  【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的这段话,的确是深得其理。《人间词话》赖以成名的数段话中,这一段毫无疑问要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段话比喻贴切,佳句宛如浑然天成般镶嵌其中,让人称绝。王老先生正是 "成大学问者",说的这些话也正是他的切身感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说的是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从何开始。王国维最得意的学问在于史学、古文字学和美学。这几门学问,千头万绪,典籍浩瀚如海,那种想要入门之前的彷徨、痛苦与渴求,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比喻,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老王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不是说他引用得不好,而是他弄错了作者。这句是柳永的名句。当然了,小错误而已,无伤大雅。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著,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老王在乱世之中,一心治学,那种执著、悲愤、孤苦的心境,恐怕不是现代人所能理解的。唯有这种执著与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前面两句,也许是很多人的感触。但这第三句里的境界,恐怕能领会者,就只有寥寥数人了。以勤为径,很多人都如此,但是要攀上顶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那种灵犀一点,参透真谛的大智慧、大喜悦,也只有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的天才们能感悟得到了。这种顿悟就好比是掉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释迦牟尼眼前的那棵菩提,一切的一切忽然间都豁然开朗,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这一瞬间都得到了完美的补偿。想必老王当年亦有如此心境吧。

  老王说自己这样解词,恐怕词作者不会同意。怎么说呢,其实这段话已经不是解词而是感悟了。引用一下倒也无妨,而且恐怕晏、柳、辛重生再世,对此妙论,也应该会会心一笑,不以为意了吧。

  三境界论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不过就像以前天气预报里面放的世界名曲一样,听多了就如同饮白开水一般。真正用心去体会其中真味的,想来实在是不多。


王国维笃信正统,思想保守。柳永是出了名的浪荡子,在这里老王把词作者误记为欧阳修,也许是无心之失,但也反映了他有意无意地追慕古代先贤、把自己与正统的士大夫相类比的思维倾向。老王非不推崇柳永,但相比起柳永的成就,《人间词话》里所提及的柳永的词作少之又少。及至后文老王推崇北宋之词,贬低南宋之词,乃至于几乎片语不提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就卓著的宋词大家,和他的性格以及这种思维倾向是分不开的。大家慢慢的看下去就会明了。

  顺带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词和作者。这段话只是引用而非评词,领会到那种心境即可。这里就不详加点评了。

  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坎坷,据说早年应试时曾作《鹤冲天》,其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看到后极为不满,黜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无奈之下,自号"奉旨填词",流落勾栏瓦肆,混迹歌楼妓馆,放浪形骸,作词自遣。柳永之词,多用长调,大量运用日常俚语,铺叙白描,其词坦荡真挚,恣纵不羁,自成一格。他的词多反映下层人民的情感生活和自己流离漂泊的切身感受,因此极受当时人民的喜爱,"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当年的柳永,真好比是词界的天皇巨星,如果当时有短信投票的话,即使那些公卿士大夫评委们不满意,他也是当时毫无争议的词界第一人。柳永在古典诗词界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如果要像唐宋八大家那样评选古今十大词家,柳永当居其一。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人文武双全,慷慨磊落,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在他22岁时,自率义军2000余人投奔到耿京的抗金军中。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亲率50骑兵,直入5万之众的金兵大营,将张安国生擒活捉,并绑缚建康处死。辛弃疾一生以复国中兴为己任,然而入仕南宋朝廷后,历经沉浮,终于受人猜忌,不被重用,郁郁而终。其词刚健壮阔,境界雄伟,与苏轼并称"苏辛",是豪放派中的杰出代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李白的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的天才诗人,其人狂傲不羁,其诗飘逸超群。后人称之为"诗仙"。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秦娥,泛指秦地的美女。扬雄《方言》卷二:"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霸桥,唐人折柳送别之处。

  这首小令上阙清幽秀美,下阙雄奇壮阔,却又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上阙中,美人梦断秦楼之时,月下箫声悲咽,桥畔垂柳依依,凄清迷离,不由得伤别之情再上心头。下阙笔锋一转,以乐游原上昔日盛况起笔,次句"咸阳古道音尘绝",陡然间只剩下古道寂寂,音尘渺渺,让人无比感伤。上阙中美景似在刹那间落入无尽虚空。而最后一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雄浑悲壮,不言其悲而悲从中来,不言其寂寥而寂寥之情油然而生。区区八个字,构建了一个极富张力的、永恒的意象,千载之下,仍然让人感受到那种不灭的悲情与哲思。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先世为汾人,后迁居吴县。范仲淹为北宋名臣,曾戍边抗击西夏,军纪严明,威震边疆,西夏人称其"胸中自有数万兵甲"。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领导了庆历新政。后因新政遭人嫉恨被迫离朝。死于赴颖州途中。其词作流传下来不多,均属佳作,其边塞词慷慨苍凉,开后世豪放词先声。

  夏竦(985-1051),字子乔,官至宰相。封英国公。江洲德安人。北宋词人。《宋史》云:"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

  忍不住想说一下这位大宋宰相夏竦。虽然他是当年因文得宠的御用词人,但能流传至今的作品没几首。这人据说是宋代的和坤,豪奢放纵,贪得无厌。他反对新法,力劝仁宗贬谪范仲淹(老王无意中把一对政敌放在一起,也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妨说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大家也就明白他的为人了。夏竦待人刻薄。一次他问门人,为何寇准豪奢似我,世人多称许,而独对我颇有微词?门人说,人家寇相爷当年在效外饮宴,看到一个卸任的县令路过,都能招来同吃同喝,您老人家把出京入京的士大夫都得罪挖苦遍了,也从不请人家吃饭(估计请了人家也不愿意来),谁还会说您的好话呢?夏竦当下默然。其实人家寇准是自己的钱,夏竦是贪来的钱,那能一样吗?更有意思的是夏竦和范仲淹一样,也曾戍边抗击西夏。刚去的时候豪情万丈,遍发榜文,称:"有得元昊头者,赏钱五百万贯,爵西平王。"李元昊一世枭雄,岂会被这个吓倒?当然李元昊也不甘示弱,命人入城,故意遗箔于市,上书:"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二贯文。"这话传开后,一时成为笑谈。夏某人真是丢尽了大宋朝廷的脸,比起老范,都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扯远了点,回头来看看这对同朝政敌的词吧。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渔家傲》一词,既有悲凉的边塞风光,又有真挚的个人感慨,确是好词。但是和《忆秦娥》比起气象来,高下立判。唐人的风骨和豪情,宋人委实是学不来的。《喜迁莺》是一首应制之作。真宗皇帝于后庭饮宴,使人向夏竦索词。夏竦立马写成此词进奉。其人才学人品没有太多让人佩服之处,拍马屁的功夫却真的是让人无限景仰。这首词全篇平平,无甚希奇,但末句"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却的确是上上之句。凉州是指凉州词,也就是歌舞之曲。月色如水,美人起舞,仿佛这宫殿之前也如月色般摇曳,一时间恍若身处仙境,让人不由忘我。"水殿"一词,堪称绝妙。但这首词所谓的"气象",比《渔家傲·秋思》尚差得远。"象"固然是有,但 "气"却半点都无。虽有奇巧,却无半点沉郁之气。老王把这首词放在这里,实在是不怎么妥当。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张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常山词派开创者和代表。刘熙载(),字伯简,一字融斋,清代文学家。

  老王眼光不差,就是有时候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深美闳约"。只从词的字面上说,温词字句绵丽,其中蕴意却极深婉,此或可谓其词句特色。但要从词的气质而言,则似不当。刘熙载说的"精艳绝人"更接近温词气质。"深美闳约"好比是空谷幽兰,其秀美深藏不显而又独有风姿;"精艳绝人"好比初见时宛若惊鸿一瞥,但细看之下,虽则美艳绝伦,却稍显有失流转之神韵。

  看看温冯二位的词,区别是很明显的。

  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其词秾艳细腻,绵密雕琢。

  冯延巳(904-960),字正中,广陵人。南唐中主李璟时重臣。擅长以景托情,表现个人的心境和情绪。其词清丽婉转,细致含蓄。

  温庭筠词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菩萨蛮》,让我们看看与冯的《鹊踏枝》的比较。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独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秀罗襦,双双金鹧鸪。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清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温的这首词秾艳香软,美人慵懒娇柔之态似在眼前。但除了相貌服饰神态动作,其相思苦楚却隐藏过深,情致有被其华丽词藻掩盖之虞。反观冯词,词句远不如温词华美,但自有一种清丽之态。全词情景交融,意蕴深婉。末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更是语淡意远,笔法上乘,把那种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期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老王对这首词的解读,正应了"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但是在这里他也许理解错了哈姆莱特。先来看看李璟和他的这首《摊破浣溪沙》。

  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瑶,后再改名为璟,字伯玉。南唐中主,其子为南唐后主李煜。其词风格清新,笔法蕴籍,尤长于抒情。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痕无限恨,倚阑干。

  屈原《离骚》有云:"虽萎绝其亦何伤,哀众芳之芜秽。"又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香草向来被比作君子的高洁品行。

  这首词是李璟的得意之作。据说有一次李璟拿冯延巳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开玩笑,说:"吹皱一江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平生得意之作获得称许,这话想必是说到李璟心里去了。

  上阙起首"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愁起"是本句句眼。花殒香销,残叶满池,本已是萧索不堪,更兼池中西风瑟瑟而来,更让人愁随之起,倍添悲戚之意。由景及人,"还与韶光共憔悴",人花共老,真真让人不忍卒睹。"不堪看"既写"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也隐然呼应了"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之景不堪看。下阙轻轻一转,"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泛指边疆。)细雨点滴在耳,蓦觉已不在梦中,征人却依旧远在天边,此悲此苦,忽然间痛彻心扉;小楼独处,玉笙吹彻,寒意入骨,清寂空旷之中,悲苦之情悠远无极,似永无尽头。此句意境凄清,无声之悲动人心魄,一个"彻"字,真是写尽人间寂寞。末句"多少泪痕无限恨,倚阑干",此悲不可释怀,只余倚栏凝眸。而"倚阑干"凝眸所见,还应是"菡萏香销愁起西风"之景吧,与开头遥遥相应。动景至最后收于静悲,全词嘎然而止。这首词字字珠玑,意境极美,而且结构回环相应,宛如珠玉连环,曲尽其妙。玩味再三,不忍释卷。

王国维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话恐不能认同。的确,这两句细细品味,的确会让人产生有类于此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恐怕只限于老王这样的前朝遗老吧。纵观全词,这首词的主旨并非自嗟自叹,隐喻家国之恨。李璟为君之时开疆拓土,后唐国土曾一度达到顶峰,即使后来后周入侵,李璟被迫去帝位,也并无国破之恨,怎会有此一叹?纯粹的把这首词还原为一首怀人之词,而不是生生的把句子从词中割裂出来求其主旨,应该更为合理。"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佳句,古今独赏自有其道理。"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之句对老王而言也许有特殊感触,但是撇开美人香草之喻,其佳处还是远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老王此论,谬矣。

  不禁想多说两句,爱国不爱民只是愚忠而已,爱其国更爱其民才是真爱国。屈子投江,引得万千百姓投粽,不枉屈原爱国忧民之心;老王沉湖,只为区区溥仪一人,就难免孤苦伶仃了。大清王朝早已抛弃了它的子民,王国维还是拒绝背叛,只愿意维护所谓的"正统"。王老先生一生忠介,却未免太过于迂腐,这也许就是他一生悲剧之源吧。

  对此无言,惟余一声叹息而已。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花间》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

  这一段很好玩,冯延巳落选了《花间词》,老王不甘心有其他南唐词人入选,翻案平反来了。

  老王真乃"蜂蜜"(冯迷)也,竟然称南唐中后主都不如冯延巳造诣精深。说句公道话,李璟已堪与冯延巳匹敌,李煜不是做皇帝的料,但却是古今罕见的天才词人。他仿佛只为词而生,后世历代词人能与之比肩的,寥寥数人而已。

  可惜的是,老王再一次犯错误啦。此张泌不是彼张泌。看来大师也是人,偶尔也会凭印象行事呢。

  《花间词》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后蜀赵崇祚编纂。这里记录的张泌是应当是后蜀张泌,而不是跟随后主入京的南唐张泌。李煜死于978年,离《花间词》成书已过去将近40年。而李煜死后,张泌不仅用自己的俸禄赡养李氏子孙,每年寒食节还去后主坟前祭奠,证明他在李煜死后至少还活了数年乃至十数年。由此推断张泌在940年时至多只是个少年甚至还是儿童,此时他基本上不可能仕唐或者仕蜀,更不会有词作入选《花间》。《花间》所录张泌,是另有其人。看来大历史学家也有失考的时候啊。


其实,《花间词》根本就不录南唐词人的作品,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冯词位入选的真正原因。《花间》所录词作者中,除去唐代词人,绝大部分为前后蜀词家,只有少数在他国。其中在五代中曾经仕于后唐者有牛希济、和凝、孙光宪三人,牛希济先仕于后蜀,后降于后唐;和凝先仕于后唐,后来在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孙光宪先仕于后唐,后辅佐南平。也就是说这三人都没有一直在后唐为官。940年成书之时,牛希济当仍在后蜀,和凝应早先已入后晋,孙光宪已在南平,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当时这三人都不是南唐词人。看来后蜀人民不厚道啊,尽管南唐之词妙绝天下,他们就是死也不肯录南唐人之词。敌人就是敌人嘛,谁让他们词写比大家都好,我就是不肯长他人气势,灭自己威风。

  这样看起来,李璟和冯延巳不入选《花间》是有政治因素的,而并非他们词作不佳。不知道这个解释,老王是否能满意呢?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之后无词之叹。】

  老王看词人眼光独到,想来是有道理的。这段话就是老王评词的标尺。老王尤其不喜欢过于雕琢的作品,感情真挚、境界开阔、清朗自然之作在他眼中才是上上之选。

  北宋之后无词这句话恐怕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李易安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幼安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江晚正愁余,山深鸣鹧鸪",蒋胜欲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姜白石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淮南皓月冷千山,明明归去无人管",吴梦窗之"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岂非好词?

  【美成词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精通音律,常自创新曲。其词章法严密繁复,音律工整和谐,字句活脱浑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人。欧阳修4岁丧父,其母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教他读书。曾参加庆历新政,晚年官至参知政事。其词清新晓畅,真挚深婉。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人,苏门四子之一,是苏轼最得意的弟子。其词清雅婉致,含蓄纤丽。


中国的古典诗词本来规矩就多,平仄对仗拗怒音律,让人眼花缭乱,头大如斗。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这就是当时写诗词的规矩。古时词是用来唱的,不这么写唱出来不甚动听,不动听自然就不能流传四方。而精通音律的周大才子决心在"唱"上要更胜人一筹。的确,他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周邦彦追求在字词的语调平仄和音乐的音色达到完美和谐,因此在选字上极为苛刻严格;在词的意境和音乐表现的意境上也力求统一一致,故而在选材和表达上也要小心谨慎。但是用心如此之细,苛求如此之严,再要追求通畅流丽,意境深远,几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戴着如此沉重的镣铐跳舞,也只有周邦彦才舞出了优美的舞姿。就算如此,他的词虽然工巧瑰丽,还是有人批过于雕琢,有"意趣不高"之嫌。

  周邦彦自创曲调很多,但是今天看来,他的词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佳句不算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字句远不如其他词人那样通顺流畅,琅琅上口。老王说他"创意之才少",是说他用力多在字词音律,而不在开拓新的意境。比较一下周、秦、欧三人写雨之词: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周邦彦《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

  细细品之,比之秦词之纤丽,欧词之深婉,周词境界稍显凝厚。美成之词别有深致,但终归不如那些读起来通顺上口、景致如在眼前的句子更容易打动人的心灵。

  还好老周也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样的句子,要不然一世文采都埋没在音律之中去了。但千载之下,我们是否也会怀念那种永远都无法再现的、词乐如水乳般交融的境界呢?

  【词最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替"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秀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中国古代的文人向来都有典故痴迷症,所谓"不学诗,无以言",经史子集是很多人的命根子,恨不得能倒背如流。但是典故也要用的是地方,用得太多太滥就完全失去了诗的本真。老王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清醒和正确的,过多的用典故来代替原字,难免会流于雕琢堆砌,甚至晦涩难明。"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看"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等词句,或随意挥洒,或直抒胸臆,所用字词浅近易懂,近似白话。但这样的句子,流传千古,至今颂之依然满口余香。反观那些堆砌典故之词,不仅读来拗口生涩,而且失去了诗词原应有的审美价值。老王在这里点名批评吴文英,但其实他的词也并非一味零乱堆砌,而是有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后面我们会讲到。

看看老王所举的周邦彦的《解语花》和秦观的《水龙吟》。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22岁中进士。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又反对对变法的全面反拨,为新、旧两党所排挤,屡遭贬谪。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其词挥洒自如,热情澎湃,想象奇伟,妙语天成。"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秀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指的是秦观入京见苏轼,苏轼问他近作何词,他举了这句"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轼就说:"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这句写的是当夜街市灯烛通明的绚丽景象。绛烛即红烛,红莲是指当时流行的莲花灯。

  上元即元宵。正如词中所说,宋代的元宵 "金吾放夜",警卫解除宵禁,人们可以彻夜游玩。这个晚上不仅仅官家"放夜", 也是城里人家在一年之中唯一一个允许女孩儿们步出闺门、去红衢紫陌中尽兴游玩的夜晚。在当时城中少年的心目中,可想而知这一晚该是何等的绚丽繁华。对女孩儿而言,想必也会暗暗期望能遇上一位翩翩少年吧。"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看来看美女的愿望,从古至今就没什么多大的改变。再回想辛弃疾那首同样写尽元夜绚烂光华的《青玉案·元夕》,也更容易理解小辛同学"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种焦急,因为今晚找不到,也许永生都再没机会见面。但是美成兄就没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幸运了,只能回想起从前的同一个晚上,"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只剩得"旧情衰谢",一任他人鼓舞狂欢,"从舞休歌罢"。

  "桂华流瓦"写月光在屋瓦上盈盈流动,境界确是极佳。老王说这里代用是个小小的技术缺陷,但"桂华"配合后面的"耿耿素娥欲下",倒也自成机杼,容易理解。改了之后反而会失去其中的照应和韵味。只是秦观的"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想想苏轼的话,倒也真的让人解颐。这等繁复华丽之句,也真就是一人骑马楼前而过,雕琢之痕过于明显了。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替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有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北宋后期,所谓"雅词"开始在士大夫中兴起,至南宋,蔚然成风。"雅词"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记载:"万俟咏初自编其集,分为两体,曰雅词,曰侧艳"。南宋所编的词选以及词学专著中,比如《乐府雅词》、《乐府指迷》、《词源》等等,都主张词以清空雅正为最高标准,而其他的所谓俚语艳词都是不入流的下等之作。周邦彦的词无疑成了这些人眼中的最高标准,南宋名家吴文英、周密、史达祖、张炎等莫不以其为宗。

  "清、雅、正"是这些人眼中佳作的标准。清,即意味着词的意味要清淡,不能过于妍丽。只可惜清汤寡水,无甚滋味,也就怪不得少人品尝了。雅,即用词须雅,不能用所谓俗字,正如沈伯时在《乐府指迷》中所述,直说桃柳即为不雅。但也就像老王在上文所批的那样,古往今来类书(汇集资料,以利查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一大堆,那还要写词作甚?正,现代一点说就是词的主旨要正经,可惜人都有七情六欲,谁又会想去看一些没什么真情实感、味如嚼蜡的所谓雅词呢?词作到如此迂腐不堪的境地,也真就变成了陈词滥调,无可救药了。

  老王说只有北宋有词而南宋无词,这话太绝对了,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南宋词人不乏杰出者,但在整体上,毕竟输了北宋一截。北宋开国之初,词风自由,涌现出了很多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词家,词坛气象万千,精彩纷呈;而南宋词相对风格单一,格调相似,鲜有与众不同者,词坛稍显沉闷单调。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名厨最在意的就是美食家们的感受,名设计师最在意的也是时尚杂志主编们的感受了,长期不讨人喜欢、不上台面,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呢?词评、词选家们的评语显然影响了部分词人的写作,久而久之,风气渐成,再也无法逆转。

  南宋词,最大的错就错在给词套上层层的枷锁束缚,规定了词应该这样写,不应该那样写。可悲的是,南宋词人中除了辛弃疾,鲜少有人跳出这些梏人心智的条条框框,直接导致词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宋以后,词越发变得意境单一、语言呆板,再也没有了两宋时期的辉煌。词的衰亡,固然有其必然性,但这些将词套上不应有的枷锁的词论、词选家们,想必也是要负上一定责任的。

  背景说得太多,有些喧宾夺主了。来看看《四库提要》是怎么说《乐府指迷》的不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九《集部·词曲类二》沈伯时《乐府指迷》条下云:"又谓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须用'玉筋'等字,说发须用'绿云'等字,说簟须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说破。其(指《乐府指迷》)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转为涂饰,亦非确论。"


 红雨,李贺《将进酒》中云:"况是青春日将暮, 桃花乱落如红雨。"刘郎即刘禹锡,他在《玄都观桃花》(一名《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句子。后人用红雨、刘郎代指桃花。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歌妓聚居之所。章台柳原意不是指柳树,而是与才子韩翊相爱的柳姓歌妓。后被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沙叱利抢去做妾。韩翊于是写诗抒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后几经周折,两人终成眷属。灞岸,长安城东有灞水,水上有桥名为灞桥,送别时多在此分手并折柳相赠。李白《忆秦娥》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句,罗隐《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云:"柳攀灞岸强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章台、灞岸后用代指柳。

  银钩指草书,后亦代指小字。西晋大书法家索靖《草书状》里说:"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周邦彦《风流子·枫林凋晚叶》中有"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银钩这里指小字。

  玉筋,一做玉箸,玉制的筷子,用来代指眼泪(尤指妇人之泪)。隋代薛道衡《昔昔盐》有"横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的句子。唐代高适的《燕歌行》中云:"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绿云,杜牧《阿房宫赋》中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绿云指女子密而且高高耸起如云的发髻。

  湘竹,杜牧曾写《斑竹筒簟》:"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后用湘竹代指竹簟。

  这一段还真长知识了。语言高难到这种程度,只怕是做军中通讯密码都绰绰有余了吧。但写词时专用这样的文字,难免就会显得呆板生硬,晦涩难明了。真正的宋词名篇里典故固然不少,但也没看到什么人专用典故,不言桃柳。的确,虽然以典入词不露痕迹自然是高明无比,但是凡用词必须用典故代替,过分追逐用词的典雅工丽,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说到底,语言原本只是助以表达的工具,词中的情感才是主体。欣赏画家们的杰作,都会去思考他所想表达的内涵和情绪,而谁又会去看颜色用得漂不漂亮、鲜不鲜艳呢?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今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祖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而佳处不可学也。同时白石、龙洲学幼安之作且如此,况他人乎?其实幼安词之佳者,如《摸鱼儿》、《贺新郎·送茂嘉》、《青玉案·元夕》、《祝英台近》等,俊伟幽咽,固独有千古,其他豪放之处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梦窗辈龌龊小生所可语耶?】

"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引自箫统《陶渊明集序》:"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姜夔(约112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一生清贫自守,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其词清健醇雅,幽冷悲咽,自成一格。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复国的理想,屡受排挤。其词风格不一,既有飘逸奔放之作,亦有悲凉沉郁之音,是南宋辛派豪放词的中坚。

  吴文英(约1207-约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人。长期充任一些权贵的门客幕僚,却始终不仕,布衣终老。他的词语言瑰奇绚丽,意象变幻纷呈,含义隐晦曲折。其词被许多词论家指责破碎迷离,不成片断。但《四库提要》中说:"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屡陈恢复之计,却不为朝廷所用,一生浪迹江湖。以词名,喜以文入词,不守音律,其词豪壮激越,是辛派豪放词的代表之一。

  老王批评后世词人不该学南宋,而在我看来,不是南宋词北宋词应该学谁,而是谁都不该学。

  古往今来,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学"出来的诗人,亦没有什么模仿出来的诗人。词的本质是诗歌,没有对自己内心的忠实、没有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渴求而只有可悲的机械生硬的学习和模仿,要写出传世佳作那是绝无可能。有宋一代,是为词坛盛世,天才词人灿若群星,佳作警句不绝于耳。后代词人高山仰止,不敢轻易为言。写词都写到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地步,词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既然要学,就不免会有速成的想法,这是人天生的惰性。既然南宋词有体有格,又有所谓的词论家的理论支持,显然比那些天马行空、气象万千、学起来不着边际的北宋词容易得多。开始就不该起了学的念头,尔后更是于宋词的皮毛之处下功夫。领悟不到宋词真正的神韵精髓,而皮毛亦只学个五六成,其结果可想而知。

  老王对人的偏见是很难改变的,说来说去总是说那几个人的不好。他老人家是一代大家,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喜好和情绪带到词评中,显得有些孩子气。后面个别段落更是明显,甚至于说他一个朋友的词要介于大小晏之间。真若如此,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都要改写了,老实说,这玩笑开得太过了点。,当然了,老王可能不觉得是开玩笑,他老人家可是一本正经写出来的。不过他要这样写,我也没奈何,只能不辞辛苦的一一为好些人平反,浪费了无数原本可以用来看电影的美好时光。

  其实姜夔词的好处,老王并未完全领会。其词好比深谷清泉,悲冷幽咽,一腔真情深藏于冷峻的表象之下,不深究是很难体会的。老王尤其喜欢批评吴文英,"梦窗"在《词话》里出现的频率甚至超过了苏轼,真可以说是三天一小批,五天一大批。这里更是称他为"龌龊小生",心中的厌恶可想而知。虽然您老人家不懈一看,但也不必口吐恶言吧,比较失形象分的说。事实上,吴文英的词,犹如一部后现代电影,意境变幻莫测,场景纷至沓来,但始终有一种饱满清晰的情绪在里面,《四库提要》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这样的词,爱者极爱,恶者极恶,基本上看个人的喜好了。但总的来说,他的词确实不失为别具一格的好词佳作。

 老王所提及的三首辛词名作,正如他所言"俊伟幽咽,独有千古。满腔英雄热血,却如同飞花落去付流水,让人不胜唏嘘。后文中会重析《贺新郎》,读者可加以印证。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周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唯"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二语乎?】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荆溪人。清代常州派重要词论家、词人。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吴文英的词可谓变幻万千,难以捉摸,理解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词跳跃性极大,有时候完全没有清晰的条理和脉络可循,只看上阙,永远猜不到下阙会如何写。张炎批评他的词说:"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这个评得未免过于武断。吴文英的词言辞优美,宛如颗颗珠玉散落在前,但事实上,珠玉看似散乱,但是却被一根红线串起,成为完整的艺术品。吴文英就像一个极具天资的孩童,他只管按照自己的方式用跳跃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管人家的思维是否会和自己一样。读他的词,也要将自己当作一个孩童,任那种情绪牵引着你走,不要考虑太多些衔接和过渡,因为那种情绪始终如一,情绪就是串起全词的那根红线。品他的词,其实就是品一种蕴含在词里面的情绪和感受。大凡后世的较为出名的词评家,都不屑于他这种写法。这很正常,因为历来词的写作讲求章法、句法、字法,在运意布局方面要求脉络清楚、前后连贯、层次井然。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的定式,很难接受这么出格的表达方式,比如张炎,比如老王,都不能接受这种写法。也许可以这么说,吴文英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朦胧派词人。


 吴文英的这首《踏莎行》有很多种方式理解,正着理解也好,反着理解也好,最终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却是一样的,这种感受一直贯穿词的始终。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乍一看,还以为是在读《花间词》里的温庭筠了。薄绡轻笼着莹润的玉肌,罗扇半掩着檀红的樱唇,衣袖的花边散发出淡淡香气,真是像极了温词。随后的一句"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写小憩初起的伊人,舞裙空置,云鬓散乱,应是深愁婉转,无心歌舞。上阙句句写实,佳人如在眼前。下阙"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笔锋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原来,玉人不在眼前,而是在午梦之中。"窗阴一箭"是指时间之短,窗前日影移一箭之地的时间,午梦却忽然已恍在千山之外。这句颇有"一枕黄粱"的意味,更加突出了午梦初回的怅惘与迷思。"香瘢新褪红丝腕",这一句再次把人的思绪拉回梦境,回想梦中佳人的手腕因为消瘦而显现出来的丝带的勒痕,真是我见尤怜,不忍猝醒。最后一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实写眼前之景,"隔江"一句绝佳,和前面《蒹葭》中佳人可望不可及的那种韵致几乎同出一辙。"隔"字在这里用到了极致,既写出了眼前飘缈迷离的景象,又凸显了一种怅惘若失的情结。本已情思迷惘,恍见伊人宛在,更兼雨声迷离,江阔水远,不由得愁怨顿生,追思无极。

  "愁怨"一作"秋怨",亦通。但这里"艾枝"、腕上"香瘢"都写明是端午时节(旧时端午有系红丝线避邪之俗),应当还是以"愁怨"略好。

  这首词上阙写梦境,笔笔写实;最后一句写实景,却显得恍惚朦胧。以实笔写虚境,以虚笔写实景,全词显得亦真亦幻,曲致迷离。这也正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梦窗词始终带有这种缥缈迷离的朦胧意味,这才是"水光云影,摇荡绿波"之所指。老王虽然还算欣赏"隔江"之句,却没有体会到周济评词的真正含义。

  最后补充一下。这首词据说是吴文英端午怀姬之作,但是词有千面,也不一定就要这样理解。假如把这首词里当成一首怨妇词,把"午梦千山"之人换成女主人公,理解起来也一样,甚至更加合情合理。上阙写女主人公小憩初醒的仪态,下阙写她梦醒之后,却见"香瘢新褪红丝腕",相思几回瘦几回,不经意间却见 "隔江人在雨声中",不由得"晚风菰叶生愁怨"了。初醒时隔江听雨,似在梦境,却又真切,这意境亦是极妙。全词浑然一体,也更易理解。

  【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踏莎行(自沔河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姜夔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老王平素对姜夔不怎么感冒,这里说只爱姜夔词中二语,这不是没有来由的。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这两句的确写得不错,语言浅近,意境深邃,正是老王喜好的类型;其二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一句刚好道出了他的心境。

  姜夔词颇似其人,自有一种幽冷孤傲之态。老王生于封建王朝末世,颇不喜当时世人,兼之才学出众,他内心的自怜自叹落寞孤独,和这两句的意境极为契合,也难怪不喜欢白石词的他独推此句。

  姜夔这首词所怀的是他二十多岁在合肥时在合肥遇见的一名女子。上阙首句"分明又向华胥见"点题"感梦而作"。华胥,《列子o黄帝》云:"(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后用华胥代指梦境。燕燕和莺莺是指往日的爱侣,苏轼有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用"燕燕莺莺"称呼,更是充满了一种疼惜和怜爱之情。这里"燕燕莺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燕燕轻盈,莺莺娇软"看似写景,而实则写人。诗人眼中的她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写来如在眼前,用典妙绝而全无雕琢痕迹,细细品之可知用笔之妙。"夜长争得薄情知?""争得"就是"怎得"。在梦中佳人嗔怪道,薄情人呵,你如何知道我在这漫漫长夜中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呢?"春初早被相思染", 姜郎你可知否,料峭的初春,早已被这无尽的相思染透。一个"染"字用得极为精妙。此情此景,早已交融一体,如风中笑、雨中泪,早已分不清道不尽。

  下阙以"别后书辞,别时针线"起笔,别后的书信常阅常新,别时亲手缝制的衣袍余香宛在,佳人深情正蕴结其中。"离魂暗逐郎行远"此句极佳,相思苦楚无极,伊人芳魂也随书信衣物系于诗人身畔,随诗人远行万里。"离魂"之句,典自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用典恰如其分,不露一丝痕迹。末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写得动人之极。诗人遥想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淮南路远,千山寂寂,一缕芳魂就这样在清冷的月光中孤独归去,无人照管。诗人把那一种对爱人想欲疼惜爱怜却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苦写得极为深切,感人至深。此句恰如其分的融合了杜甫《咏怀古迹》中"环佩空归月下魂"句意,其意境亦不在杜诗之下。淮南依旧路途遥遥,只是那千年后的月光是否依旧如昨?

  这首词乃感梦之作,意境空灵悠远,下阙读来尤见幽邃清冷。词以梦见情人开头,以情人芳魂归去结尾,想象独特,构思巧妙,用典自然不露痕迹,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大部分都描述情人,却无处不体现出作者自己对她的一番深情。

老王所喜爱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的意境,当是将自己比作那位痴心系于情郎的佳人。王国维一心想要恢复积弱不振的大清王朝,然而清王朝早已既不得人心,又不得大势,与他同道者寥寥无几。他所体会到就是那种痴心不改而孤独前行之中深深的痛苦和无奈。老王就是这样性子过于耿直,不肯转弯妥协,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梦窗之词,吾得取其词中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亦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张炎(1248-约1321),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府成纪人,居于临安。其词清雅疏朗,有类白石词,因著有《山中白云词》,故与姜白石并称"双白"。其词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映梦窗,凌乱碧"一句出自吴文英的《秋思》。

  秋思·荷塘为括苍名姝求赋其听雨小阁吴文英

  堆枕香鬟侧。骤夜声、偏称画屏秋色。风碎串珠,润侵歌板,愁压眉窄。动罗箑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 映梦窗,凌乱碧。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汛,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

  欢酌。檐花细滴。送故人,粉黛重饰。漏侵琼瑟,丁东敲断,弄晴月白。 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欢谢客、犹未识。漫瘦却东阳,灯前无梦到得。路隔重云雁北。

  "玉老田荒"出自张炎的《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与周草窗话旧张炎

  水痕深,花信足。寂寞汉南树。转首青阴,芳事顿如许。不知多少消魂,夜来风雨。犹梦到、断红流处。

  最无据。长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玉老田荒,心事已迟暮。几回听得啼鹃,不如归去。终不似、旧时鹦鹉。

  老王又来批判吴文英了,姑且看之。直接用人家词中的句子来评论其词,老王看来显然是姑苏慕容家的高手,很是懂得"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的道理。

  把吴文英放在当代,应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吴文英在80年代,他也许会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意境迷离,感情深挚;在90年代,可能会是电影导演,他的电影应该是情绪昂扬,意象纷呈;在如果他到了现在呢,说不好,貌似现在的艺术家们似乎大多不是用笔创作的,估计不太善于粘贴复制、也不会写所谓"梨花体"的梦窗同学应该会被咱们的时代埋没了吧。

  当然了,这些纯属玩笑话。看书久了,不妨调剂一下。按照老王的说法,吴词几无可看,但其实他的词是不应该被埋没的,因为千古词坛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老王说吴文英的词"映梦窗,凌乱碧"。的确,吴词很像一幅抽象画作,思绪跳跃性极大,让人不免有凌乱迷离之感。有人识货有人不识货,梵高当年也有很多画都被扔进垃圾桶。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说:"梦窗立意高,取径远,皆非余子所及。"吴词真是如前面所说,爱者极爱,恶者极恶。

人的思想并不是常常都能接受新事物的,尤其是当一些事情已经成为"常识"之后,突然冒出来一个另类,大部分人的心里都会犯嘀咕。像老王这样恪守传统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又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出格的写法呢?其实,心要放平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就是内心能真实的感触摸到这个世界的脉搏。能比得上王老先生学问和成就的寥寥无几,加上自幼家教甚严,他有些不合群乃至孤僻固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心中的世界无法维系平衡而骤然崩塌的时候,也许就只能采取最极端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和不满了。《四库》中说:"词家之有文英,犹如诗家之有李商隐。"这话相当中肯。李商隐的诗也写得晦涩迷离,只是律诗的体裁比词稍稍多了一份端庄。但是为什么不见有人批判李的写法而这么多人针对吴文英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文学批判是带有时代的色彩的。唐代诗风自由,即使李贺李商隐别树一帜,但只要写得好就有人喜欢,有人喝彩。而宋代理学盛行,礼教束缚比起唐代来更是要繁复得多,明清的约束更是数倍于宋。在这样的情形下,不难理解为什么南宋以及宋之后的词评家们为什么会对与传统有别的写法大加鞭挞了。人的思维成了定式,必然会阻碍新事物的诞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可以这么说,老王的这些个看法,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这种保守思潮的影响。

  厚道一点说,张炎的词其实是不错的。但这个不错是狭义的。说他的词不错,只能是说在某一段时期来说是佼佼者。放在整个宋代词坛来看,他的词显然与那些词坛大家有层次上的差距。事实上,即使与姜夔并称"双白",他的词还是比白石词要逊色一些。

  老王用"玉老田荒"来形容他的词。如果用书法来作比喻,就是笔法显得有些"枯",其意不够丰腴,其境不够开阔。张炎一生凄凉,宋亡时祖父被元兵所杀,家产被抄。晚年更是穷困潦倒,一度曾摆设卜肆谋生。一代才子,到最后沦落到摆地摊为生的地步,写起词来也未免会显得凄凉愁苦,意境也不够开阔了。当然,这里面更重要的是和人的性格有关联。曹雪芹和张炎经历有些类似,早年被抄家,晚年也极为贫苦,连最疼爱的小儿子也夭折,但他写出来的《红楼梦》却堪称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扛鼎之作。脱离了对个人命运的自怨自艾,雪芹先生下笔自然就会比张炎更加深刻和浑厚。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松霭先生春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谓之双声。如《南史 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迦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得声是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之"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皇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世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要说双声和叠韵,要从词的构造说起。

  任何形式的词可以分为合成词和单纯词。单就双音节词而言,除去拟声词、叠音词、译音词等特殊词之外,其他都可以分为合成词和连绵词,连绵词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单纯词。简单点说,两个有意义的字合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比如落日、寒冷、沙漠等等,两个字拆开来无意义(或是单个字的意义与原词无关联)、要合在一起才有意义的词叫做连绵词,比如慷慨、忐忑、琵琶等等。

  连绵词可以分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词。双声词比如慷慨、参差、忐忑、琵琶等等,声母是起头的音,两个连续的声母读起来发声时顺溜易读,感受一下"忐忑"、"参差"的读音,念起来显得紧凑轻快、节奏感强;叠韵词比如依稀、徘徊、伶仃、窈窕等等,词中有两个相同或者相近的韵母,读起来收声时有个回应,感受一下"伶仃"、"徘徊"的读音,念起来感觉舒缓悠长。还有些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比如玲珑、辗转、缱绻、氤氲等等。合成词中的双声和叠韵更多,就不一一列举。

  老王说词在音律悠扬之处用叠韵,在音律急促之处用双声,这样可以更加"铿锵可诵"。也就是这个道理。双声紧凑、叠韵悠扬,的确对表达有助益。这个论点前人所未能言,想必老王多少有些自得吧。但是从来写诗不能过于拘束,不能为了音节的优美牺牲了意境的优美,徒有音律是不够的。但凡有好句子,什么韵律都可抛除。所以说,这个论点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但是不能作为写诗词的约束。

  【世人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不知叠韵亦不拘平、上、去三声。凡字之同母者,虽平仄有殊,皆叠韵也。】

  现代所说的叠韵已经是不限平仄了。

  平上去入,是为四声。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里已经只剩下三声了,就是平声(阴平,通常说的第一声;阳平,通常说的第二声)、上声(通常说的第三声)和去声(通常说的第四声)。入声在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了六七百年,而在其余六大方言中(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客方言、越佬方言、赣方言),都还保留着入声。

  叠韵连绵词中两个字平仄不同的不多,像从容、迤逦、龌龊、葳蕤、彷徨、琢磨、蜿蜒等等都是平仄相同,而只有汹涌、淅沥、莽苍、崔嵬等少数叠韵连绵词是平仄不同。至于合成词叠韵而平仄不同的例子就更多了。

  老王在音韵学上亦是有研究的。音韵这东西,韵书几大本,本本不相同,很多字古音今音变了好几次,研究起来繁复无比。老王的同事陈寅恪更是个中高手,不能不佩服一下他们强大的记忆力和孜孜不倦阅遍那浩瀚如海典籍的精神。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羔雁,原指卿大夫相见时所带的礼物。《礼记》有云:"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羔雁之具在这里是指礼聘应酬之物。

  老王对哲学研究颇深。大凡哲思之人,总是喜欢探索事物的普遍规律,老王也正是如此。

  老王说唐诗和宋词在发展成熟之后成为上流社会士大夫们的应酬,从而导致了被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所取代。这话看上去有他的道理,但其实这话我认为不对。改变文学体裁影响力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学所处的时代,而不是时代中的文人。

  文学很多时候都像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倒影。唐朝国力鼎盛,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东亚、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万国来朝的盛景让当时的国人胸怀宽广,乐天向上。唐诗大多气象宏大,想象绚丽,即使忧国忧民之作亦可见其宽阔胸怀。反观宋朝,强敌环伺,边疆战事不断,而朝廷又重文轻武,国人虽则富足安乐,却时常忧心不已。因此宋诗显得有些"小",更多的侧重于表达内心的思索与感受。所以说唐诗中的气象和风骨是宋人学不来的,这不是人的原因,而是时代使然。

  诗词的更替最主要的原因是时代和人民思潮的变迁,而并非是因为文学体裁变成文人雅士的应酬。"诗庄词媚",从结构上来看,诗句式对称,格式严谨,如北京故宫,恢宏大气,自有一种庄严之相;而词长短不一,韵律流转,如苏州园林,清新婉约,自有一种隽秀之态。当然诗也可以写得清新可喜,词也可以写得气势恢宏,但从普遍意义上讲,即使最婉转的诗亦不及词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流动深婉的神韵,最恢宏的词亦不及诗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气象。这是体裁所决定了的。而为什么词会极盛于宋呢?因为词最符合那个时代的特性。宋代人民富足安乐,精神上却积弱不振,因此连诗也变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内心感悟的抒发和思索,没有了唐代的气魄与风骨。而词则于此时应运而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另一枝奇葩。

  历数在各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从最初的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古诗,再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国的古典文学史就是一个从"雅"到"俗"的过程。语言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元曲取代宋词,是由于它更加通俗,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再到半白话和白话的古典小说,这个趋势也越发明显。显然,大时代下人民大众的喜好在文学体裁更替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时代思潮变更导致旧的文学体裁不再盛行。

  可以说,老王在这里刚好说反了。是因为那些前代的文学体裁不受欢迎所以才沦落到成为文人们的应酬之物,而并非成为应酬之物才导致文学体裁的衰落。

  【冯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阙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金杯,别离多,相会少。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韦应物

  幽人寄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疏雨滴梧桐"只余残句。《全唐诗》卷六载:孟浩然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另唐《孟浩然集》序云:"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韦应物(737-约790),京兆万年人。少年侠气,十五岁成为唐玄宗近侍,后因遭人轻视,入太学折节读书。二十七岁出任洛阳丞,后因得罪权贵被迫辞职。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少年诗作张扬刚健,中晚年作品则冲淡平和,是中唐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年轻时隐居家乡鹿门山。后往长安,然屡试不第。随后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孟浩然布衣终老,其诗作自然平淡,与王维并称"王孟"。

  老王说"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胜于"流萤"、"疏雨"句,这个是有他的说法的。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渡"字用在这里是颇见功夫的。船渡于水,船尾的水面会有一道水波,但船过就消失了。萤光也正是这样。飞萤是留下一道微光,而非一个光点,正类船渡于水的情形。另外,萤光"渡"是在楼阁之间的高处平平滑过,而非上下纷飞。古人的用词,是很有意思的,仔细想想,这个字一用,成千上万个汉字里就再也寻不出个更好更形象的。寒雨入夜,高处的楼阁之间萤光滑过飘逝,雨声与流光交错,让人怔怔入定。"流萤渡高阁"让人如临其境,不愧为韦氏名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句写得近似白描,但也最见功夫。夜雨初霁,夜空中只留下几抹微云飘在银河之间,疏落的雨滴偶尔滴落在梧桐叶子上,静谧中天地更显旷远清朗。这句笔调清和平淡,但意境极佳,纵观孟浩然诗句,此句也是上上之作。难怪一时间"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纯以写景而论,此句当为三句中最佳者。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鹊衔巢",细微的声响和动作更显出静谧的氛围,与"疏雨滴梧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此句稍显生机,更衬清寂;"斜月明寒草",清冷的月光落在依依寒草上,冷清凄美。仔细体味一下,清冷宁谧的意境之中浸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孤独,这种带有情绪的氛围正是前面两句写景之作所没有的。冯正中落笔举重若轻,白描之中蕴藏极深的情致,非因景而生感,而是将情带入景中,这是与前两句最大的不同。

  总的来看,流萤句意韵流动,但境界稍小,未有悠长疏远之感;疏雨句意境疏朗高远,景致清新如画,但却稍显静寞,少了一份生机。唯有"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集二者优点于一句,意境超然而不失生机。如果把这三种境界画成国画,三幅画中的动静生机就会体现得很明显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老王所推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两句景致清朗,但有所感而无所悟,"景"未落实到"情"上。冯词在清静之中更蕴含无言的落寞,深情款致,暗藏于近似白描的画境之中。这应当就是老王所推崇此句的原因。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杨柳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人。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落梅著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把《人间词话》当做一部电影来看的话,主角有好几位,第一男主角应该就是冯延巳了,上镜多,特写也给得很多;最大的反角就是吴文英了,上镜也很多,当然了,老王让小吴同学上镜完全是为了显现他作为反面角色的种种不良品性。没办法,老王作导演,就是这么偏心。

  欧阳修的这首《浣溪沙》写的春意盎然。"堤上游人逐画船",一个"逐"字生动传神的写出了游人喜悦欢庆的心情;"拍堤春水四垂天",春水拍堤,天幕四垂,好一幅春意图。"绿杨楼外出秋千。"前两句写全景,这句写细节,正是春景的点睛之笔。"出"字用得相当精彩,杨柳蕴含春意,秋千上的少女青春娇美,动静之间似乎让人隐约听到远处春天的喧闹笑语。上阙运笔自然流畅,轻轻落笔却已是生动之极。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就是指诗人自己(古代男人也戴花么),老欧已经豪兴大发,乐而忘形,丝毫不顾他人窃笑了;"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此时正是急管繁弦,觥筹交错,欢畅无极。最后一句陡然笔锋一转,"人生何处似樽前",一生之中又有什么时候能欢乐如此呢?全词由欢快骤然转入沉郁,对比之鲜明,感慨之深沉,给人印象极深。

  "出"字的精彩在于写出了春天特有的活泼欢快的气息。相形之下冯词用此字显得就不那么出彩了。这里老王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出"字所本不是冯词,而是唐代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这首诗里的"出"字用得活泼,倒是和欧阳修词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老王比较喜欢往冯延巳头上戴花环了,这次却是戴错了。

  【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雾里看花之恨。】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菏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朗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惜红衣(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姜夔

  簟枕清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何赋,三十六陂秋色?

  先且慢下结论,来看看姜夔和周邦彦如何写荷花。

  《念奴娇》以荷花喻美人,写她"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又写她"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更写她"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在白石眼中,荷花已经不是荷花,是他那位朝思暮想的合肥女子。荷花的摇曳清香,早已化成伊人的一颦一笑。

  "水佩风裳"全词仅此一句才真写荷花风韵。荷花之美,正是因水而生,因风而起。水为佩风为裳,风姿绰约,亭亭而立,此种风致非荷花不能有。但是后面的数句并不太能彰显荷花特有的品格。"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此句以美人喻花,如果不看前后,这句用在哪一种花上其实都是可以的。"嫣然摇动"则稍显柔媚,不似荷花,更似水仙。花与花各有个性,荷花清雅端秀,水仙清秀柔美,这句写水仙应更恰如其分。"日暮青盖亭亭"倒是写荷花美态,但却只是为"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做一个注脚。白石以花写人,花是虚的,人是实的,花只是人身后那个虚幻的影子。词中之花不似荷花亦不似水仙,似的只是那位欲见之而不得的佳人罢了。这首词是不能当作荷花词来读的,白石本意就不是写荷花。词中写尽佳人思念之苦,荷花只是个承受相思的寄托罢了。


《惜红衣》中荷花也是成了陪衬,仅有一句"红衣半狼藉"。"红衣半狼藉"颇有点"菡萏香消翠叶残"之感。荷花风致高洁,但到了秋天花落时节,残败之景让人不忍卒睹。《念奴娇》中也写"只恐舞衣寒亦落,愁入西风南浦",美人只恐红颜老去,以荷花作喻,也是很贴切的。

  周邦彦的《苏幕遮》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新简练,寥寥数字勾勒出荷花独有的风韵。荷叶上昨夜雨后的水珠,在晨光中慢慢的变小、消失。清风徐来,清澈的水面泛起涟漪,一枝一枝一片一片的荷花荷叶在风中轻轻摆动。"举"字用得极好,把荷花在风中的仪态极为传神的表现了出来,相当出彩。这两句先细节后场景,写得生动自然。周邦彦观察细致,体物入微,造句简练容融,大家风范显露无遗。顺便说下,这里应该是老王一个小小的笔误。这首词应是《苏幕遮》而非《青玉案》。

  姜夔笔下的荷花,并非写荷花给人的感触,而是他自己赋予花以个性,其意颇深,但是感觉上就失去了荷花原有的本真。这已经不是写花,而是写人了。花既然成了美人身后的影子,看到的就不是花了,品读起来自然也就会觉得有"雾里看花"之感了。和周邦彦笔下的荷花相比,美成所写荷花是以客观的视角写的,白石所写荷花是以主观的视角写的。周邦彦看到的是就是本真之态的荷花,姜夔则是透过荷花看到那位巧笑嫣然的佳人。想要表现的内容不一,导致了读起来感受上的差异。姜夔意不在荷花,这两首词来与清真词比较其实并不是十分恰当。

  【曾纯甫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词,自注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毛子晋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近冯梦华复辩其诬。不解"天乐"两字文义,殊笑人也。】

  曾觌(),字纯甫,汴京人。南宋词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与奸臣龙大渊朋比为奸,为人不齿,《宋史》列入《佞律传》中。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

  壶中天慢(此进御月词也。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赐金束带、紫蕃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至一更五点回宫。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曾觌

  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毛晋说"天神亦不以人废言",是指天神不恶曾觌其人,反而因其词降下天乐。其实天乐是指宫中乐声。毛晋望文生义,不了解"天乐"在这里的真正含义,被老王取笑了。

  历来应制之作,即便其语句华美,却大多是为皇帝皇后歌功颂德吹须拍马,几无个人真情实感,因此流传的极少。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夏竦"水殿按凉州"都是句意出奇,尚能流传。看曾觌注中说"上皇大喜……赐金束带、紫蕃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云云,洋洋自得之情溢于言表,一付小人嘴脸,未免让人望之生厌。

  前面老王说夏竦的应制词《喜迁莺》气象上还能勉强继承《忆秦娥》,已是很抬举夏相国了。这里再次出现应制词,对于应制词看来老王还是比较关注的。应制词好词极少,流传下来的也不多。而且即便是好词,也远不及那些名家佳作。《人间词话》里面好词多了去了,应制之作按理是排不上号的。老王有意无意间提及两首应制之作,隐然间还是显出他对于帝制传统的向往。

  【古今此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其志清峻则有之,其旨遥深则未也。】

  姜夔生性清高自许,落笔自然不愿落于俗套。老王说他"不于意境上用力",但实际上白石词在意境上是很着力的。白石之词多以晦暗幽冷之境,表凄苦落寞之情。如"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云意还又沉沉"、"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等等,莫不如此。若论旨趣之深,白石亦非老王所说的那样欠缺,而正相反,白石词用意是颇为深刻的。但其意较为执著单一,用情境表现时意味比较明显;而在意境上又很多时候过于枯败萧索,这样就稍嫌单薄而无宏阔深远之致。这应该就是老王所说的"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其旨遥深则未也"之所指吧。

  人的性格经历各不相同,所欣赏和喜爱的意境自然也不尽相同。白石词还是颇受不少人喜爱的,这正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词人之成为大家,历经数百年被人称许,自有他的道理。可以不喜欢某一位词家,但是尊敬还是应该要有的。

  【梅溪、梦窗、中仙("中仙"二字原稿删去)、玉田、草窗、西麓诸家,词虽不同,然同失之肤浅。虽时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近人弃周鼎而宝康瓠,实难索解。】

  史达祖(1163-约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人。曾为太师韩侂胄最亲信堂吏,后韩侂胄北伐失败被杀,史达祖被贬谪流放。史达祖尤擅咏物,自度曲《双双燕》为咏燕绝唱。其词用语精炼新巧,但部分词雕琢太过,境界不高。存世《梅溪词》一卷。


王沂孙(约1230-约1291),字圣与,又字咏道,号中仙,又号碧山、玉笥山人,会稽人。宋亡后被迫出任元庆元路学正。王沂孙长于咏物,善用典故,为清常州派所推崇。其词深雅含蓄,多借物发遗民哀怨之音。存《花外集》,又名《玉笥山人集》、《碧山乐府》。

  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箫斋、苹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流寓吴兴。宋末为义乌县令,入元后不仕。其词格律严谨,早期词淳雅精致,宋亡后转为凄苦幽咽。与吴文英交往密切,并称"二窗"。有《草窗集》二卷,又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

  陈允平(约1205-约1280),字君衡,一字仲衡,号西麓,四明人。南宋词人。

  康瓠,空罐、破瓦壶,比喻庸才。周鼎,周代鼎为国之重器,喻不可多得的良才。

  南宋词人的风格评述,多有一个"雅"字。南宋词人多学周邦彦,追求雅致精美的词风。然而即便美成才情高绝,遣词造句能举重若轻,也终究逃不过后人对其多雕琢而少天真的评断,又更何况南宋学他的词人呢?正如前面所说,诗是无可学的。本为心声,又何能梏之以太多的条条框框。反倒是不学清真、被人贬为"词旨鄙俚"的蒋捷给人带来惊喜。

  宋末词人多结社唱和,虽然作词字句精美,音律和谐,然而多数意境狭小,格调不高。宋亡之后其声反而一振,多悲凉哽咽,抒发亡国之痛,比起宋末那些缺乏真情实感的靡靡之音反而进了一步。但这已是回光返照,词辉煌煊赫于大宋三百余年,终究如落花飘去,不复重来。及到后世,词终不复两宋之气象,词坛消沉,佳作寥寥,让人不胜唏嘘。

  王老先生这段论述,精辟。南宋词越至后越显得只有语言音律而无意韵情境,白石学美成,后人又学白石,越学越无长进。词空有其表,架子搭得好看,内容则空洞无物。这样的词实在是无以为观。

  老王原稿把"中仙"删去,不与其他数人并列,就是因为其词含蓄婉转,沉郁悲苦,有如孤雁之哀声,可算言之有物。其实王国维本人之词也正是如}

  《人间词话》成书于1908年,到今年刚好是一百年。百年来的寂寥悲戚,早已在远去的风中飘散无踪。再读此书,好似夜听花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的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人间词话》诚为古典文艺美学巨著,但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部词评书来读。读《人间词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读王国维。他的学识和才华奠定了评论的基础,他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却决定了评论的方向。王国维最注重的是"真",他本人也是一位诗人,最终他不肯违背自己内心的"真"而选择了结束--结束自己的生命和毕生的理想。书中好词佳作的深情婉致亦让人心灵震颤,我们在读王国维的同时,也是在品读其中掩藏不住的那一缕缕久远的幽香。

  本书将对《人间词话》手稿本一百二十七条逐一点评,另外加入补遗,主要评说王国维对历代词人的看法和他的其他词论。

  《人间词话》被很多人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古典文艺美学有极深刻的影响。但评论《人间词话》的意义并不是本书的写作目的。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能和大家一起读一本还原成词评的《人间词话》,了解一个有性格有才华的王国维。应该说,一个真实的人,比一个被高高捧在华丽光环中看不甚真切的文化偶像更让人尊敬。

  解读这本词话之前,还是先聊聊老王吧。书如其人,这话一点都没错。

  有句话说,古往今来中国三大天才死于水,其一屈原,其二李白,其三王国维。这话传播甚广,影响甚深,也为《人间词话》赢得了无数关注的目光。但事实上,这话有些言过其实了。屈李王三人不是同行,看看静安兄的诗词,再看看屈李二位的哲学历史学上的成就,应该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王国维是天才,应该也算得上一个,但是屈李二位在中国古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巅峰之上的巅峰,天才之中的天才。正所谓说起楚辞,必颂离骚;说起唐诗,必称太白。而楚辞和唐诗,几乎可以说代表了几千年中华文学的渊源和鼎盛。不可否认,王老先生足够优秀,但把这么大顶帽子生生的扣在老王头上,还是嫌有些大了。公平的说,把王国维当作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应该更合适一点。

  对王国维来说,写文学评论应该还算不得是他的主业,《人间词话》看起来更像是茶余饭后的随笔。静安兄的古文功夫可以说炉火纯青。他是当年逊帝溥仪封的"南书房行走",还赏 "著在紫禁城骑马"。这要是在康乾时期,那可不得了,策马上朝,何等的威风。清代才子仿佛只有清初朱彝尊才享有此殊荣。老朱当年五十一岁布衣入选博学鸿词科会试,被招入南书房,赐"紫禁城骑马"。于是乎老朱兴奋之余写了首《恩赐禁中骑马》:"鱼钥千门启,龙楼一道通。趋翔人不易,行走马偏工。鞭拂宫鸦影,衣香苑柳风。薄游思贱日,足茧万山中。"好歹他伯父朱茂晖也是明末复社成员,为国家危亡忧心劳力,老朱怎么就不学学同为大儒的顾炎武、吕留良拒绝清廷征召呢?当然了,到了那个年头,所谓"著在紫禁城骑马"真正的赏赐不可能是高头大马了,估摸着也就是一个小马鞭。那阵子溥仪早已退位多时,也没多少钱,估计买的还是地摊货,可真委屈老王了。老朱后来可是担任廷试读卷官,想来王国维的地位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当时如果溥仪当时能重开科考,出古文试题十有八九要找他的。
《人间词话》妙语连珠,不落窠臼,对诗词看法深刻独到,但他对词人的看法却不尽公允。在我们看看老王如何点评千古名句,如何点评历代词人之前,先来了解了解他的生平吧。他的观点和他的性格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委实有莫大的关系。

  王国维(),初名德祯,字静安,又字伯隅,号礼堂,又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他4岁丧母,父亲王乃誉是商人,经常出门经商,对子女教育也甚严。因此王国维自小养成孤僻的性格。

  王国维出身书香门第,但并不热衷于科举,他两次到杭州参加乡试不中之后更加倾向于新学。1898年甲午战争后他到上海在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当书记校对,同时加入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用业余时间师从藤田丰八等学习日文及理化等课程。此时王国维开始接触到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并开始萌生了对相关著作的浓厚兴趣。罗振玉很欣赏王国维的才学,于是在经济上帮助他,留他在东文书社当庶务。二人由此结下深谊。1901年他在罗振玉资助下赴日留学,后不久因病回国。1903年他出任南通师范学堂教员,1904年任江苏师范学堂教员,讲授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此时他开始阅读康德、叔本华等人的著作,对其学术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06年,罗振玉去北京在学部做官。王国维随之入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次年改任学部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调等职务。他对叔本华、康德、尼采哲学颇有兴趣,在《教育世界》发表过一批哲学论文,介绍德国哲学,又从事词和戏曲的研究。1908年《人间词话》问世,1912年《宋元戏曲考》问世。辛亥革命后,罗振玉、王国维逃到日本居住。罗振玉对他说:现在世变很激烈,士欲可为,舍返经信古未由也。王国维听了罗振玉的劝告,便尽弃前学,专治经史。他运用罗振玉的大云书库所藏经史、古器物、甲骨文、流沙坠简等,经过研究写出一批学术论文。1916年他回到上海,应犹太巨商哈同之聘,为《学术丛编》杂志编辑,后又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他仍从事甲骨文和古史考证,和沈曾植等研讨学术,关系密切。1923年他召为南书房行走,为已废的清室皇帝溥仪当先生。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王老先生认为这是"大辱",悲愤之中欲以死勤王,结果在家人严密监视下未遂。1927年,北伐军即将进军华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老王恢复帝制的最后希望破灭。这时候老王终于在留下那句著名的遗言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后,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正应了葛洛夫的那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老王就是这么一个只认死理脑筋不拐弯的人。说句老实话,也只有老王这样执著的人才真的是块研究国学和史学的料。前面说他不能与屈李二位齐名不假,但是尊称他老人家一声大师那还是不过分的。王国维的一生刚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他是个恪守传统、拒绝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亦幻想着清廷能够复辟成功,可惜他的愿望一一破灭。老王至死也没有剪掉他的辫子,这在当时是少见的。中国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苍老而悲凉的背影,在一汪碧蓝如玉的湖水中,渐渐的沉没、消失,永不再现。王国维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中国的古文明已经步入迟暮之年,再也经不起西方列强的摧残和国内革命浪潮的冲击,走向了彻底的没落。

  《人间词话》才情高绝,但一些观点却失之偏颇。老王对历代名词和词人的种种看法,不仅仅源于他深厚的古诗文功底和卓然的才华,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王老先生的这种固执、保守而又带着些偏激的性格。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蒹葭》是《诗经》中的杰作之一,作者真挚的情感,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依旧有让心灵悸动的力量。老王说此篇"最得风人深致",不算过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之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之沚。

  溯洄就是逆流而上,溯游就是顺流而下;从是追寻;湄和涘这里都指水边;坻和沚指水中的沙洲;长、跻、右分别指道路漫长、险峻、曲折。

  《蒹葭》颇似《关雎》,都是写心上人求之而不得的感触。不同的是,《关雎》直抒胸臆,而《蒹葭》则显得更有意味。在诗人的现实中,道阻且长,伊人难寻;他不得不溯游从之,却发现恍然间她在水中央悄然而立,似幻还真。朝思暮想的她仿若触手可及,但却永远不能拥她入怀。

  写下这首诗的少年心中的苦楚并未被直白洒脱的诗句所掩盖。这里不得不佩服王老先生眼光之准。他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句和《蒹葭》意颇近之,是相当有道理的。但是洒落只是表象。细想一下那似近实远、可望不可及的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意象,就可以知道诗人的失落和痛苦,比之只是"离恨苦"的"望尽天涯路",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和那永不可及的爱情,已经被少年无尽的情思深锁在心,像琥珀一样成为永恒。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预计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死后谥元献,也称晏元献。他是北宋初年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都是其门下弟子或者幕僚。晏殊一生安逸富贵,因此其词典雅雍容,温润秀洁,自成一格。

  在晏殊的词里,这首词算得上他的得意之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堪称绝唱。而同样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蒹葭》让人对少年的思慕之情感触不已,而晏殊的词却把人强烈的带入到那种穿透心灵的悲伤中去。"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凋"字写尽心中那种无人可以倾诉的苦楚。天涯漫漫,伊人何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尽"字,意境全出。西风遽起,独上高楼,抬眼望去,仿佛苍茫壮阔的天地之间只剩下这无法言说的悲伤,绵亘千年不绝。

  【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的这段话,的确是深得其理。《人间词话》赖以成名的数段话中,这一段毫无疑问要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段话比喻贴切,佳句宛如浑然天成般镶嵌其中,让人称绝。王老先生正是 "成大学问者",说的这些话也正是他的切身感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说的是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从何开始。王国维最得意的学问在于史学、古文字学和美学。这几门学问,千头万绪,典籍浩瀚如海,那种想要入门之前的彷徨、痛苦与渴求,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比喻,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老王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不是说他引用得不好,而是他弄错了作者。这句是柳永的名句。当然了,小错误而已,无伤大雅。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著,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老王在乱世之中,一心治学,那种执著、悲愤、孤苦的心境,恐怕不是现代人所能理解的。唯有这种执著与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前面两句,也许是很多人的感触。但这第三句里的境界,恐怕能领会者,就只有寥寥数人了。以勤为径,很多人都如此,但是要攀上顶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那种灵犀一点,参透真谛的大智慧、大喜悦,也只有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的天才们能感悟得到了。这种顿悟就好比是掉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释迦牟尼眼前的那棵菩提,一切的一切忽然间都豁然开朗,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这一瞬间都得到了完美的补偿。想必老王当年亦有如此心境吧。

  老王说自己这样解词,恐怕词作者不会同意。怎么说呢,其实这段话已经不是解词而是感悟了。引用一下倒也无妨,而且恐怕晏、柳、辛重生再世,对此妙论,也应该会会心一笑,不以为意了吧。

  三境界论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不过就像以前天气预报里面放的世界名曲一样,听多了就如同饮白开水一般。真正用心去体会其中真味的,想来实在是不多。


王国维笃信正统,思想保守。柳永是出了名的浪荡子,在这里老王把词作者误记为欧阳修,也许是无心之失,但也反映了他有意无意地追慕古代先贤、把自己与正统的士大夫相类比的思维倾向。老王非不推崇柳永,但相比起柳永的成就,《人间词话》里所提及的柳永的词作少之又少。及至后文老王推崇北宋之词,贬低南宋之词,乃至于几乎片语不提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就卓著的宋词大家,和他的性格以及这种思维倾向是分不开的。大家慢慢的看下去就会明了。

  顺带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词和作者。这段话只是引用而非评词,领会到那种心境即可。这里就不详加点评了。

  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坎坷,据说早年应试时曾作《鹤冲天》,其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看到后极为不满,黜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无奈之下,自号"奉旨填词",流落勾栏瓦肆,混迹歌楼妓馆,放浪形骸,作词自遣。柳永之词,多用长调,大量运用日常俚语,铺叙白描,其词坦荡真挚,恣纵不羁,自成一格。他的词多反映下层人民的情感生活和自己流离漂泊的切身感受,因此极受当时人民的喜爱,"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当年的柳永,真好比是词界的天皇巨星,如果当时有短信投票的话,即使那些公卿士大夫评委们不满意,他也是当时毫无争议的词界第一人。柳永在古典诗词界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如果要像唐宋八大家那样评选古今十大词家,柳永当居其一。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人文武双全,慷慨磊落,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在他22岁时,自率义军2000余人投奔到耿京的抗金军中。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亲率50骑兵,直入5万之众的金兵大营,将张安国生擒活捉,并绑缚建康处死。辛弃疾一生以复国中兴为己任,然而入仕南宋朝廷后,历经沉浮,终于受人猜忌,不被重用,郁郁而终。其词刚健壮阔,境界雄伟,与苏轼并称"苏辛",是豪放派中的杰出代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李白的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的天才诗人,其人狂傲不羁,其诗飘逸超群。后人称之为"诗仙"。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秦娥,泛指秦地的美女。扬雄《方言》卷二:"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霸桥,唐人折柳送别之处。

  这首小令上阙清幽秀美,下阙雄奇壮阔,却又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上阙中,美人梦断秦楼之时,月下箫声悲咽,桥畔垂柳依依,凄清迷离,不由得伤别之情再上心头。下阙笔锋一转,以乐游原上昔日盛况起笔,次句"咸阳古道音尘绝",陡然间只剩下古道寂寂,音尘渺渺,让人无比感伤。上阙中美景似在刹那间落入无尽虚空。而最后一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雄浑悲壮,不言其悲而悲从中来,不言其寂寥而寂寥之情油然而生。区区八个字,构建了一个极富张力的、永恒的意象,千载之下,仍然让人感受到那种不灭的悲情与哲思。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先世为汾人,后迁居吴县。范仲淹为北宋名臣,曾戍边抗击西夏,军纪严明,威震边疆,西夏人称其"胸中自有数万兵甲"。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领导了庆历新政。后因新政遭人嫉恨被迫离朝。死于赴颖州途中。其词作流传下来不多,均属佳作,其边塞词慷慨苍凉,开后世豪放词先声。

  夏竦(985-1051),字子乔,官至宰相。封英国公。江洲德安人。北宋词人。《宋史》云:"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

  忍不住想说一下这位大宋宰相夏竦。虽然他是当年因文得宠的御用词人,但能流传至今的作品没几首。这人据说是宋代的和坤,豪奢放纵,贪得无厌。他反对新法,力劝仁宗贬谪范仲淹(老王无意中把一对政敌放在一起,也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妨说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大家也就明白他的为人了。夏竦待人刻薄。一次他问门人,为何寇准豪奢似我,世人多称许,而独对我颇有微词?门人说,人家寇相爷当年在效外饮宴,看到一个卸任的县令路过,都能招来同吃同喝,您老人家把出京入京的士大夫都得罪挖苦遍了,也从不请人家吃饭(估计请了人家也不愿意来),谁还会说您的好话呢?夏竦当下默然。其实人家寇准是自己的钱,夏竦是贪来的钱,那能一样吗?更有意思的是夏竦和范仲淹一样,也曾戍边抗击西夏。刚去的时候豪情万丈,遍发榜文,称:"有得元昊头者,赏钱五百万贯,爵西平王。"李元昊一世枭雄,岂会被这个吓倒?当然李元昊也不甘示弱,命人入城,故意遗箔于市,上书:"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二贯文。"这话传开后,一时成为笑谈。夏某人真是丢尽了大宋朝廷的脸,比起老范,都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扯远了点,回头来看看这对同朝政敌的词吧。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渔家傲》一词,既有悲凉的边塞风光,又有真挚的个人感慨,确是好词。但是和《忆秦娥》比起气象来,高下立判。唐人的风骨和豪情,宋人委实是学不来的。《喜迁莺》是一首应制之作。真宗皇帝于后庭饮宴,使人向夏竦索词。夏竦立马写成此词进奉。其人才学人品没有太多让人佩服之处,拍马屁的功夫却真的是让人无限景仰。这首词全篇平平,无甚希奇,但末句"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却的确是上上之句。凉州是指凉州词,也就是歌舞之曲。月色如水,美人起舞,仿佛这宫殿之前也如月色般摇曳,一时间恍若身处仙境,让人不由忘我。"水殿"一词,堪称绝妙。但这首词所谓的"气象",比《渔家傲·秋思》尚差得远。"象"固然是有,但 "气"却半点都无。虽有奇巧,却无半点沉郁之气。老王把这首词放在这里,实在是不怎么妥当。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张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常山词派开创者和代表。刘熙载(),字伯简,一字融斋,清代文学家。

  老王眼光不差,就是有时候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深美闳约"。只从词的字面上说,温词字句绵丽,其中蕴意却极深婉,此或可谓其词句特色。但要从词的气质而言,则似不当。刘熙载说的"精艳绝人"更接近温词气质。"深美闳约"好比是空谷幽兰,其秀美深藏不显而又独有风姿;"精艳绝人"好比初见时宛若惊鸿一瞥,但细看之下,虽则美艳绝伦,却稍显有失流转之神韵。

  看看温冯二位的词,区别是很明显的。

  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其词秾艳细腻,绵密雕琢。

  冯延巳(904-960),字正中,广陵人。南唐中主李璟时重臣。擅长以景托情,表现个人的心境和情绪。其词清丽婉转,细致含蓄。

  温庭筠词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菩萨蛮》,让我们看看与冯的《鹊踏枝》的比较。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独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秀罗襦,双双金鹧鸪。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清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温的这首词秾艳香软,美人慵懒娇柔之态似在眼前。但除了相貌服饰神态动作,其相思苦楚却隐藏过深,情致有被其华丽词藻掩盖之虞。反观冯词,词句远不如温词华美,但自有一种清丽之态。全词情景交融,意蕴深婉。末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更是语淡意远,笔法上乘,把那种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期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老王对这首词的解读,正应了"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但是在这里他也许理解错了哈姆莱特。先来看看李璟和他的这首《摊破浣溪沙》。

  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瑶,后再改名为璟,字伯玉。南唐中主,其子为南唐后主李煜。其词风格清新,笔法蕴籍,尤长于抒情。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痕无限恨,倚阑干。

  屈原《离骚》有云:"虽萎绝其亦何伤,哀众芳之芜秽。"又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香草向来被比作君子的高洁品行。

  这首词是李璟的得意之作。据说有一次李璟拿冯延巳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开玩笑,说:"吹皱一江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平生得意之作获得称许,这话想必是说到李璟心里去了。

  上阙起首"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愁起"是本句句眼。花殒香销,残叶满池,本已是萧索不堪,更兼池中西风瑟瑟而来,更让人愁随之起,倍添悲戚之意。由景及人,"还与韶光共憔悴",人花共老,真真让人不忍卒睹。"不堪看"既写"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也隐然呼应了"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之景不堪看。下阙轻轻一转,"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泛指边疆。)细雨点滴在耳,蓦觉已不在梦中,征人却依旧远在天边,此悲此苦,忽然间痛彻心扉;小楼独处,玉笙吹彻,寒意入骨,清寂空旷之中,悲苦之情悠远无极,似永无尽头。此句意境凄清,无声之悲动人心魄,一个"彻"字,真是写尽人间寂寞。末句"多少泪痕无限恨,倚阑干",此悲不可释怀,只余倚栏凝眸。而"倚阑干"凝眸所见,还应是"菡萏香销愁起西风"之景吧,与开头遥遥相应。动景至最后收于静悲,全词嘎然而止。这首词字字珠玑,意境极美,而且结构回环相应,宛如珠玉连环,曲尽其妙。玩味再三,不忍释卷。

王国维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话恐不能认同。的确,这两句细细品味,的确会让人产生有类于此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恐怕只限于老王这样的前朝遗老吧。纵观全词,这首词的主旨并非自嗟自叹,隐喻家国之恨。李璟为君之时开疆拓土,后唐国土曾一度达到顶峰,即使后来后周入侵,李璟被迫去帝位,也并无国破之恨,怎会有此一叹?纯粹的把这首词还原为一首怀人之词,而不是生生的把句子从词中割裂出来求其主旨,应该更为合理。"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佳句,古今独赏自有其道理。"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之句对老王而言也许有特殊感触,但是撇开美人香草之喻,其佳处还是远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老王此论,谬矣。

  不禁想多说两句,爱国不爱民只是愚忠而已,爱其国更爱其民才是真爱国。屈子投江,引得万千百姓投粽,不枉屈原爱国忧民之心;老王沉湖,只为区区溥仪一人,就难免孤苦伶仃了。大清王朝早已抛弃了它的子民,王国维还是拒绝背叛,只愿意维护所谓的"正统"。王老先生一生忠介,却未免太过于迂腐,这也许就是他一生悲剧之源吧。

  对此无言,惟余一声叹息而已。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花间》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

  这一段很好玩,冯延巳落选了《花间词》,老王不甘心有其他南唐词人入选,翻案平反来了。

  老王真乃"蜂蜜"(冯迷)也,竟然称南唐中后主都不如冯延巳造诣精深。说句公道话,李璟已堪与冯延巳匹敌,李煜不是做皇帝的料,但却是古今罕见的天才词人。他仿佛只为词而生,后世历代词人能与之比肩的,寥寥数人而已。

  可惜的是,老王再一次犯错误啦。此张泌不是彼张泌。看来大师也是人,偶尔也会凭印象行事呢。

  《花间词》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后蜀赵崇祚编纂。这里记录的张泌是应当是后蜀张泌,而不是跟随后主入京的南唐张泌。李煜死于978年,离《花间词》成书已过去将近40年。而李煜死后,张泌不仅用自己的俸禄赡养李氏子孙,每年寒食节还去后主坟前祭奠,证明他在李煜死后至少还活了数年乃至十数年。由此推断张泌在940年时至多只是个少年甚至还是儿童,此时他基本上不可能仕唐或者仕蜀,更不会有词作入选《花间》。《花间》所录张泌,是另有其人。看来大历史学家也有失考的时候啊。


其实,《花间词》根本就不录南唐词人的作品,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冯词位入选的真正原因。《花间》所录词作者中,除去唐代词人,绝大部分为前后蜀词家,只有少数在他国。其中在五代中曾经仕于后唐者有牛希济、和凝、孙光宪三人,牛希济先仕于后蜀,后降于后唐;和凝先仕于后唐,后来在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孙光宪先仕于后唐,后辅佐南平。也就是说这三人都没有一直在后唐为官。940年成书之时,牛希济当仍在后蜀,和凝应早先已入后晋,孙光宪已在南平,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当时这三人都不是南唐词人。看来后蜀人民不厚道啊,尽管南唐之词妙绝天下,他们就是死也不肯录南唐人之词。敌人就是敌人嘛,谁让他们词写比大家都好,我就是不肯长他人气势,灭自己威风。

  这样看起来,李璟和冯延巳不入选《花间》是有政治因素的,而并非他们词作不佳。不知道这个解释,老王是否能满意呢?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之后无词之叹。】

  老王看词人眼光独到,想来是有道理的。这段话就是老王评词的标尺。老王尤其不喜欢过于雕琢的作品,感情真挚、境界开阔、清朗自然之作在他眼中才是上上之选。

  北宋之后无词这句话恐怕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李易安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幼安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江晚正愁余,山深鸣鹧鸪",蒋胜欲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姜白石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淮南皓月冷千山,明明归去无人管",吴梦窗之"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岂非好词?

  【美成词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精通音律,常自创新曲。其词章法严密繁复,音律工整和谐,字句活脱浑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人。欧阳修4岁丧父,其母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教他读书。曾参加庆历新政,晚年官至参知政事。其词清新晓畅,真挚深婉。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人,苏门四子之一,是苏轼最得意的弟子。其词清雅婉致,含蓄纤丽。


中国的古典诗词本来规矩就多,平仄对仗拗怒音律,让人眼花缭乱,头大如斗。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这就是当时写诗词的规矩。古时词是用来唱的,不这么写唱出来不甚动听,不动听自然就不能流传四方。而精通音律的周大才子决心在"唱"上要更胜人一筹。的确,他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周邦彦追求在字词的语调平仄和音乐的音色达到完美和谐,因此在选字上极为苛刻严格;在词的意境和音乐表现的意境上也力求统一一致,故而在选材和表达上也要小心谨慎。但是用心如此之细,苛求如此之严,再要追求通畅流丽,意境深远,几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戴着如此沉重的镣铐跳舞,也只有周邦彦才舞出了优美的舞姿。就算如此,他的词虽然工巧瑰丽,还是有人批过于雕琢,有"意趣不高"之嫌。

  周邦彦自创曲调很多,但是今天看来,他的词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佳句不算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字句远不如其他词人那样通顺流畅,琅琅上口。老王说他"创意之才少",是说他用力多在字词音律,而不在开拓新的意境。比较一下周、秦、欧三人写雨之词: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周邦彦《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

  细细品之,比之秦词之纤丽,欧词之深婉,周词境界稍显凝厚。美成之词别有深致,但终归不如那些读起来通顺上口、景致如在眼前的句子更容易打动人的心灵。

  还好老周也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样的句子,要不然一世文采都埋没在音律之中去了。但千载之下,我们是否也会怀念那种永远都无法再现的、词乐如水乳般交融的境界呢?

  【词最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替"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秀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中国古代的文人向来都有典故痴迷症,所谓"不学诗,无以言",经史子集是很多人的命根子,恨不得能倒背如流。但是典故也要用的是地方,用得太多太滥就完全失去了诗的本真。老王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清醒和正确的,过多的用典故来代替原字,难免会流于雕琢堆砌,甚至晦涩难明。"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看"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等词句,或随意挥洒,或直抒胸臆,所用字词浅近易懂,近似白话。但这样的句子,流传千古,至今颂之依然满口余香。反观那些堆砌典故之词,不仅读来拗口生涩,而且失去了诗词原应有的审美价值。老王在这里点名批评吴文英,但其实他的词也并非一味零乱堆砌,而是有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后面我们会讲到。

看看老王所举的周邦彦的《解语花》和秦观的《水龙吟》。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22岁中进士。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又反对对变法的全面反拨,为新、旧两党所排挤,屡遭贬谪。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其词挥洒自如,热情澎湃,想象奇伟,妙语天成。"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秀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指的是秦观入京见苏轼,苏轼问他近作何词,他举了这句"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轼就说:"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这句写的是当夜街市灯烛通明的绚丽景象。绛烛即红烛,红莲是指当时流行的莲花灯。

  上元即元宵。正如词中所说,宋代的元宵 "金吾放夜",警卫解除宵禁,人们可以彻夜游玩。这个晚上不仅仅官家"放夜", 也是城里人家在一年之中唯一一个允许女孩儿们步出闺门、去红衢紫陌中尽兴游玩的夜晚。在当时城中少年的心目中,可想而知这一晚该是何等的绚丽繁华。对女孩儿而言,想必也会暗暗期望能遇上一位翩翩少年吧。"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看来看美女的愿望,从古至今就没什么多大的改变。再回想辛弃疾那首同样写尽元夜绚烂光华的《青玉案·元夕》,也更容易理解小辛同学"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种焦急,因为今晚找不到,也许永生都再没机会见面。但是美成兄就没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幸运了,只能回想起从前的同一个晚上,"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只剩得"旧情衰谢",一任他人鼓舞狂欢,"从舞休歌罢"。

  "桂华流瓦"写月光在屋瓦上盈盈流动,境界确是极佳。老王说这里代用是个小小的技术缺陷,但"桂华"配合后面的"耿耿素娥欲下",倒也自成机杼,容易理解。改了之后反而会失去其中的照应和韵味。只是秦观的"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想想苏轼的话,倒也真的让人解颐。这等繁复华丽之句,也真就是一人骑马楼前而过,雕琢之痕过于明显了。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替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有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北宋后期,所谓"雅词"开始在士大夫中兴起,至南宋,蔚然成风。"雅词"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记载:"万俟咏初自编其集,分为两体,曰雅词,曰侧艳"。南宋所编的词选以及词学专著中,比如《乐府雅词》、《乐府指迷》、《词源》等等,都主张词以清空雅正为最高标准,而其他的所谓俚语艳词都是不入流的下等之作。周邦彦的词无疑成了这些人眼中的最高标准,南宋名家吴文英、周密、史达祖、张炎等莫不以其为宗。

  "清、雅、正"是这些人眼中佳作的标准。清,即意味着词的意味要清淡,不能过于妍丽。只可惜清汤寡水,无甚滋味,也就怪不得少人品尝了。雅,即用词须雅,不能用所谓俗字,正如沈伯时在《乐府指迷》中所述,直说桃柳即为不雅。但也就像老王在上文所批的那样,古往今来类书(汇集资料,以利查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一大堆,那还要写词作甚?正,现代一点说就是词的主旨要正经,可惜人都有七情六欲,谁又会想去看一些没什么真情实感、味如嚼蜡的所谓雅词呢?词作到如此迂腐不堪的境地,也真就变成了陈词滥调,无可救药了。

  老王说只有北宋有词而南宋无词,这话太绝对了,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南宋词人不乏杰出者,但在整体上,毕竟输了北宋一截。北宋开国之初,词风自由,涌现出了很多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词家,词坛气象万千,精彩纷呈;而南宋词相对风格单一,格调相似,鲜有与众不同者,词坛稍显沉闷单调。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名厨最在意的就是美食家们的感受,名设计师最在意的也是时尚杂志主编们的感受了,长期不讨人喜欢、不上台面,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呢?词评、词选家们的评语显然影响了部分词人的写作,久而久之,风气渐成,再也无法逆转。

  南宋词,最大的错就错在给词套上层层的枷锁束缚,规定了词应该这样写,不应该那样写。可悲的是,南宋词人中除了辛弃疾,鲜少有人跳出这些梏人心智的条条框框,直接导致词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宋以后,词越发变得意境单一、语言呆板,再也没有了两宋时期的辉煌。词的衰亡,固然有其必然性,但这些将词套上不应有的枷锁的词论、词选家们,想必也是要负上一定责任的。

  背景说得太多,有些喧宾夺主了。来看看《四库提要》是怎么说《乐府指迷》的不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九《集部·词曲类二》沈伯时《乐府指迷》条下云:"又谓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须用'玉筋'等字,说发须用'绿云'等字,说簟须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说破。其(指《乐府指迷》)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转为涂饰,亦非确论。"


 红雨,李贺《将进酒》中云:"况是青春日将暮, 桃花乱落如红雨。"刘郎即刘禹锡,他在《玄都观桃花》(一名《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句子。后人用红雨、刘郎代指桃花。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歌妓聚居之所。章台柳原意不是指柳树,而是与才子韩翊相爱的柳姓歌妓。后被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沙叱利抢去做妾。韩翊于是写诗抒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后几经周折,两人终成眷属。灞岸,长安城东有灞水,水上有桥名为灞桥,送别时多在此分手并折柳相赠。李白《忆秦娥》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句,罗隐《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云:"柳攀灞岸强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章台、灞岸后用代指柳。

  银钩指草书,后亦代指小字。西晋大书法家索靖《草书状》里说:"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周邦彦《风流子·枫林凋晚叶》中有"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银钩这里指小字。

  玉筋,一做玉箸,玉制的筷子,用来代指眼泪(尤指妇人之泪)。隋代薛道衡《昔昔盐》有"横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的句子。唐代高适的《燕歌行》中云:"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绿云,杜牧《阿房宫赋》中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绿云指女子密而且高高耸起如云的发髻。

  湘竹,杜牧曾写《斑竹筒簟》:"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后用湘竹代指竹簟。

  这一段还真长知识了。语言高难到这种程度,只怕是做军中通讯密码都绰绰有余了吧。但写词时专用这样的文字,难免就会显得呆板生硬,晦涩难明了。真正的宋词名篇里典故固然不少,但也没看到什么人专用典故,不言桃柳。的确,虽然以典入词不露痕迹自然是高明无比,但是凡用词必须用典故代替,过分追逐用词的典雅工丽,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说到底,语言原本只是助以表达的工具,词中的情感才是主体。欣赏画家们的杰作,都会去思考他所想表达的内涵和情绪,而谁又会去看颜色用得漂不漂亮、鲜不鲜艳呢?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今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祖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而佳处不可学也。同时白石、龙洲学幼安之作且如此,况他人乎?其实幼安词之佳者,如《摸鱼儿》、《贺新郎·送茂嘉》、《青玉案·元夕》、《祝英台近》等,俊伟幽咽,固独有千古,其他豪放之处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梦窗辈龌龊小生所可语耶?】

"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引自箫统《陶渊明集序》:"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姜夔(约112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一生清贫自守,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其词清健醇雅,幽冷悲咽,自成一格。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复国的理想,屡受排挤。其词风格不一,既有飘逸奔放之作,亦有悲凉沉郁之音,是南宋辛派豪放词的中坚。

  吴文英(约1207-约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人。长期充任一些权贵的门客幕僚,却始终不仕,布衣终老。他的词语言瑰奇绚丽,意象变幻纷呈,含义隐晦曲折。其词被许多词论家指责破碎迷离,不成片断。但《四库提要》中说:"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屡陈恢复之计,却不为朝廷所用,一生浪迹江湖。以词名,喜以文入词,不守音律,其词豪壮激越,是辛派豪放词的代表之一。

  老王批评后世词人不该学南宋,而在我看来,不是南宋词北宋词应该学谁,而是谁都不该学。

  古往今来,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学"出来的诗人,亦没有什么模仿出来的诗人。词的本质是诗歌,没有对自己内心的忠实、没有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渴求而只有可悲的机械生硬的学习和模仿,要写出传世佳作那是绝无可能。有宋一代,是为词坛盛世,天才词人灿若群星,佳作警句不绝于耳。后代词人高山仰止,不敢轻易为言。写词都写到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地步,词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既然要学,就不免会有速成的想法,这是人天生的惰性。既然南宋词有体有格,又有所谓的词论家的理论支持,显然比那些天马行空、气象万千、学起来不着边际的北宋词容易得多。开始就不该起了学的念头,尔后更是于宋词的皮毛之处下功夫。领悟不到宋词真正的神韵精髓,而皮毛亦只学个五六成,其结果可想而知。

  老王对人的偏见是很难改变的,说来说去总是说那几个人的不好。他老人家是一代大家,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喜好和情绪带到词评中,显得有些孩子气。后面个别段落更是明显,甚至于说他一个朋友的词要介于大小晏之间。真若如此,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都要改写了,老实说,这玩笑开得太过了点。,当然了,老王可能不觉得是开玩笑,他老人家可是一本正经写出来的。不过他要这样写,我也没奈何,只能不辞辛苦的一一为好些人平反,浪费了无数原本可以用来看电影的美好时光。

  其实姜夔词的好处,老王并未完全领会。其词好比深谷清泉,悲冷幽咽,一腔真情深藏于冷峻的表象之下,不深究是很难体会的。老王尤其喜欢批评吴文英,"梦窗"在《词话》里出现的频率甚至超过了苏轼,真可以说是三天一小批,五天一大批。这里更是称他为"龌龊小生",心中的厌恶可想而知。虽然您老人家不懈一看,但也不必口吐恶言吧,比较失形象分的说。事实上,吴文英的词,犹如一部后现代电影,意境变幻莫测,场景纷至沓来,但始终有一种饱满清晰的情绪在里面,《四库提要》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这样的词,爱者极爱,恶者极恶,基本上看个人的喜好了。但总的来说,他的词确实不失为别具一格的好词佳作。

 老王所提及的三首辛词名作,正如他所言"俊伟幽咽,独有千古。满腔英雄热血,却如同飞花落去付流水,让人不胜唏嘘。后文中会重析《贺新郎》,读者可加以印证。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周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唯"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二语乎?】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荆溪人。清代常州派重要词论家、词人。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吴文英的词可谓变幻万千,难以捉摸,理解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词跳跃性极大,有时候完全没有清晰的条理和脉络可循,只看上阙,永远猜不到下阙会如何写。张炎批评他的词说:"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这个评得未免过于武断。吴文英的词言辞优美,宛如颗颗珠玉散落在前,但事实上,珠玉看似散乱,但是却被一根红线串起,成为完整的艺术品。吴文英就像一个极具天资的孩童,他只管按照自己的方式用跳跃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管人家的思维是否会和自己一样。读他的词,也要将自己当作一个孩童,任那种情绪牵引着你走,不要考虑太多些衔接和过渡,因为那种情绪始终如一,情绪就是串起全词的那根红线。品他的词,其实就是品一种蕴含在词里面的情绪和感受。大凡后世的较为出名的词评家,都不屑于他这种写法。这很正常,因为历来词的写作讲求章法、句法、字法,在运意布局方面要求脉络清楚、前后连贯、层次井然。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的定式,很难接受这么出格的表达方式,比如张炎,比如老王,都不能接受这种写法。也许可以这么说,吴文英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朦胧派词人。


 吴文英的这首《踏莎行》有很多种方式理解,正着理解也好,反着理解也好,最终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却是一样的,这种感受一直贯穿词的始终。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乍一看,还以为是在读《花间词》里的温庭筠了。薄绡轻笼着莹润的玉肌,罗扇半掩着檀红的樱唇,衣袖的花边散发出淡淡香气,真是像极了温词。随后的一句"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写小憩初起的伊人,舞裙空置,云鬓散乱,应是深愁婉转,无心歌舞。上阙句句写实,佳人如在眼前。下阙"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笔锋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原来,玉人不在眼前,而是在午梦之中。"窗阴一箭"是指时间之短,窗前日影移一箭之地的时间,午梦却忽然已恍在千山之外。这句颇有"一枕黄粱"的意味,更加突出了午梦初回的怅惘与迷思。"香瘢新褪红丝腕",这一句再次把人的思绪拉回梦境,回想梦中佳人的手腕因为消瘦而显现出来的丝带的勒痕,真是我见尤怜,不忍猝醒。最后一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实写眼前之景,"隔江"一句绝佳,和前面《蒹葭》中佳人可望不可及的那种韵致几乎同出一辙。"隔"字在这里用到了极致,既写出了眼前飘缈迷离的景象,又凸显了一种怅惘若失的情结。本已情思迷惘,恍见伊人宛在,更兼雨声迷离,江阔水远,不由得愁怨顿生,追思无极。

  "愁怨"一作"秋怨",亦通。但这里"艾枝"、腕上"香瘢"都写明是端午时节(旧时端午有系红丝线避邪之俗),应当还是以"愁怨"略好。

  这首词上阙写梦境,笔笔写实;最后一句写实景,却显得恍惚朦胧。以实笔写虚境,以虚笔写实景,全词显得亦真亦幻,曲致迷离。这也正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梦窗词始终带有这种缥缈迷离的朦胧意味,这才是"水光云影,摇荡绿波"之所指。老王虽然还算欣赏"隔江"之句,却没有体会到周济评词的真正含义。

  最后补充一下。这首词据说是吴文英端午怀姬之作,但是词有千面,也不一定就要这样理解。假如把这首词里当成一首怨妇词,把"午梦千山"之人换成女主人公,理解起来也一样,甚至更加合情合理。上阙写女主人公小憩初醒的仪态,下阙写她梦醒之后,却见"香瘢新褪红丝腕",相思几回瘦几回,不经意间却见 "隔江人在雨声中",不由得"晚风菰叶生愁怨"了。初醒时隔江听雨,似在梦境,却又真切,这意境亦是极妙。全词浑然一体,也更易理解。

  【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踏莎行(自沔河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姜夔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老王平素对姜夔不怎么感冒,这里说只爱姜夔词中二语,这不是没有来由的。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这两句的确写得不错,语言浅近,意境深邃,正是老王喜好的类型;其二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一句刚好道出了他的心境。

  姜夔词颇似其人,自有一种幽冷孤傲之态。老王生于封建王朝末世,颇不喜当时世人,兼之才学出众,他内心的自怜自叹落寞孤独,和这两句的意境极为契合,也难怪不喜欢白石词的他独推此句。

  姜夔这首词所怀的是他二十多岁在合肥时在合肥遇见的一名女子。上阙首句"分明又向华胥见"点题"感梦而作"。华胥,《列子o黄帝》云:"(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后用华胥代指梦境。燕燕和莺莺是指往日的爱侣,苏轼有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用"燕燕莺莺"称呼,更是充满了一种疼惜和怜爱之情。这里"燕燕莺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燕燕轻盈,莺莺娇软"看似写景,而实则写人。诗人眼中的她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写来如在眼前,用典妙绝而全无雕琢痕迹,细细品之可知用笔之妙。"夜长争得薄情知?""争得"就是"怎得"。在梦中佳人嗔怪道,薄情人呵,你如何知道我在这漫漫长夜中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呢?"春初早被相思染", 姜郎你可知否,料峭的初春,早已被这无尽的相思染透。一个"染"字用得极为精妙。此情此景,早已交融一体,如风中笑、雨中泪,早已分不清道不尽。

  下阙以"别后书辞,别时针线"起笔,别后的书信常阅常新,别时亲手缝制的衣袍余香宛在,佳人深情正蕴结其中。"离魂暗逐郎行远"此句极佳,相思苦楚无极,伊人芳魂也随书信衣物系于诗人身畔,随诗人远行万里。"离魂"之句,典自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用典恰如其分,不露一丝痕迹。末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写得动人之极。诗人遥想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淮南路远,千山寂寂,一缕芳魂就这样在清冷的月光中孤独归去,无人照管。诗人把那一种对爱人想欲疼惜爱怜却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苦写得极为深切,感人至深。此句恰如其分的融合了杜甫《咏怀古迹》中"环佩空归月下魂"句意,其意境亦不在杜诗之下。淮南依旧路途遥遥,只是那千年后的月光是否依旧如昨?

  这首词乃感梦之作,意境空灵悠远,下阙读来尤见幽邃清冷。词以梦见情人开头,以情人芳魂归去结尾,想象独特,构思巧妙,用典自然不露痕迹,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大部分都描述情人,却无处不体现出作者自己对她的一番深情。

老王所喜爱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的意境,当是将自己比作那位痴心系于情郎的佳人。王国维一心想要恢复积弱不振的大清王朝,然而清王朝早已既不得人心,又不得大势,与他同道者寥寥无几。他所体会到就是那种痴心不改而孤独前行之中深深的痛苦和无奈。老王就是这样性子过于耿直,不肯转弯妥协,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梦窗之词,吾得取其词中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亦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张炎(1248-约1321),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府成纪人,居于临安。其词清雅疏朗,有类白石词,因著有《山中白云词》,故与姜白石并称"双白"。其词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映梦窗,凌乱碧"一句出自吴文英的《秋思》。

  秋思·荷塘为括苍名姝求赋其听雨小阁吴文英

  堆枕香鬟侧。骤夜声、偏称画屏秋色。风碎串珠,润侵歌板,愁压眉窄。动罗箑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 映梦窗,凌乱碧。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汛,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

  欢酌。檐花细滴。送故人,粉黛重饰。漏侵琼瑟,丁东敲断,弄晴月白。 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欢谢客、犹未识。漫瘦却东阳,灯前无梦到得。路隔重云雁北。

  "玉老田荒"出自张炎的《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与周草窗话旧张炎

  水痕深,花信足。寂寞汉南树。转首青阴,芳事顿如许。不知多少消魂,夜来风雨。犹梦到、断红流处。

  最无据。长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玉老田荒,心事已迟暮。几回听得啼鹃,不如归去。终不似、旧时鹦鹉。

  老王又来批判吴文英了,姑且看之。直接用人家词中的句子来评论其词,老王看来显然是姑苏慕容家的高手,很是懂得"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的道理。

  把吴文英放在当代,应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吴文英在80年代,他也许会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意境迷离,感情深挚;在90年代,可能会是电影导演,他的电影应该是情绪昂扬,意象纷呈;在如果他到了现在呢,说不好,貌似现在的艺术家们似乎大多不是用笔创作的,估计不太善于粘贴复制、也不会写所谓"梨花体"的梦窗同学应该会被咱们的时代埋没了吧。

  当然了,这些纯属玩笑话。看书久了,不妨调剂一下。按照老王的说法,吴词几无可看,但其实他的词是不应该被埋没的,因为千古词坛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老王说吴文英的词"映梦窗,凌乱碧"。的确,吴词很像一幅抽象画作,思绪跳跃性极大,让人不免有凌乱迷离之感。有人识货有人不识货,梵高当年也有很多画都被扔进垃圾桶。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说:"梦窗立意高,取径远,皆非余子所及。"吴词真是如前面所说,爱者极爱,恶者极恶。

人的思想并不是常常都能接受新事物的,尤其是当一些事情已经成为"常识"之后,突然冒出来一个另类,大部分人的心里都会犯嘀咕。像老王这样恪守传统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又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出格的写法呢?其实,心要放平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就是内心能真实的感触摸到这个世界的脉搏。能比得上王老先生学问和成就的寥寥无几,加上自幼家教甚严,他有些不合群乃至孤僻固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心中的世界无法维系平衡而骤然崩塌的时候,也许就只能采取最极端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和不满了。《四库》中说:"词家之有文英,犹如诗家之有李商隐。"这话相当中肯。李商隐的诗也写得晦涩迷离,只是律诗的体裁比词稍稍多了一份端庄。但是为什么不见有人批判李的写法而这么多人针对吴文英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文学批判是带有时代的色彩的。唐代诗风自由,即使李贺李商隐别树一帜,但只要写得好就有人喜欢,有人喝彩。而宋代理学盛行,礼教束缚比起唐代来更是要繁复得多,明清的约束更是数倍于宋。在这样的情形下,不难理解为什么南宋以及宋之后的词评家们为什么会对与传统有别的写法大加鞭挞了。人的思维成了定式,必然会阻碍新事物的诞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可以这么说,老王的这些个看法,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这种保守思潮的影响。

  厚道一点说,张炎的词其实是不错的。但这个不错是狭义的。说他的词不错,只能是说在某一段时期来说是佼佼者。放在整个宋代词坛来看,他的词显然与那些词坛大家有层次上的差距。事实上,即使与姜夔并称"双白",他的词还是比白石词要逊色一些。

  老王用"玉老田荒"来形容他的词。如果用书法来作比喻,就是笔法显得有些"枯",其意不够丰腴,其境不够开阔。张炎一生凄凉,宋亡时祖父被元兵所杀,家产被抄。晚年更是穷困潦倒,一度曾摆设卜肆谋生。一代才子,到最后沦落到摆地摊为生的地步,写起词来也未免会显得凄凉愁苦,意境也不够开阔了。当然,这里面更重要的是和人的性格有关联。曹雪芹和张炎经历有些类似,早年被抄家,晚年也极为贫苦,连最疼爱的小儿子也夭折,但他写出来的《红楼梦》却堪称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扛鼎之作。脱离了对个人命运的自怨自艾,雪芹先生下笔自然就会比张炎更加深刻和浑厚。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松霭先生春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谓之双声。如《南史 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迦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得声是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之"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皇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世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要说双声和叠韵,要从词的构造说起。

  任何形式的词可以分为合成词和单纯词。单就双音节词而言,除去拟声词、叠音词、译音词等特殊词之外,其他都可以分为合成词和连绵词,连绵词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单纯词。简单点说,两个有意义的字合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比如落日、寒冷、沙漠等等,两个字拆开来无意义(或是单个字的意义与原词无关联)、要合在一起才有意义的词叫做连绵词,比如慷慨、忐忑、琵琶等等。

  连绵词可以分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词。双声词比如慷慨、参差、忐忑、琵琶等等,声母是起头的音,两个连续的声母读起来发声时顺溜易读,感受一下"忐忑"、"参差"的读音,念起来显得紧凑轻快、节奏感强;叠韵词比如依稀、徘徊、伶仃、窈窕等等,词中有两个相同或者相近的韵母,读起来收声时有个回应,感受一下"伶仃"、"徘徊"的读音,念起来感觉舒缓悠长。还有些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比如玲珑、辗转、缱绻、氤氲等等。合成词中的双声和叠韵更多,就不一一列举。

  老王说词在音律悠扬之处用叠韵,在音律急促之处用双声,这样可以更加"铿锵可诵"。也就是这个道理。双声紧凑、叠韵悠扬,的确对表达有助益。这个论点前人所未能言,想必老王多少有些自得吧。但是从来写诗不能过于拘束,不能为了音节的优美牺牲了意境的优美,徒有音律是不够的。但凡有好句子,什么韵律都可抛除。所以说,这个论点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但是不能作为写诗词的约束。

  【世人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不知叠韵亦不拘平、上、去三声。凡字之同母者,虽平仄有殊,皆叠韵也。】

  现代所说的叠韵已经是不限平仄了。

  平上去入,是为四声。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里已经只剩下三声了,就是平声(阴平,通常说的第一声;阳平,通常说的第二声)、上声(通常说的第三声)和去声(通常说的第四声)。入声在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了六七百年,而在其余六大方言中(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客方言、越佬方言、赣方言),都还保留着入声。

  叠韵连绵词中两个字平仄不同的不多,像从容、迤逦、龌龊、葳蕤、彷徨、琢磨、蜿蜒等等都是平仄相同,而只有汹涌、淅沥、莽苍、崔嵬等少数叠韵连绵词是平仄不同。至于合成词叠韵而平仄不同的例子就更多了。

  老王在音韵学上亦是有研究的。音韵这东西,韵书几大本,本本不相同,很多字古音今音变了好几次,研究起来繁复无比。老王的同事陈寅恪更是个中高手,不能不佩服一下他们强大的记忆力和孜孜不倦阅遍那浩瀚如海典籍的精神。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羔雁,原指卿大夫相见时所带的礼物。《礼记》有云:"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羔雁之具在这里是指礼聘应酬之物。

  老王对哲学研究颇深。大凡哲思之人,总是喜欢探索事物的普遍规律,老王也正是如此。

  老王说唐诗和宋词在发展成熟之后成为上流社会士大夫们的应酬,从而导致了被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所取代。这话看上去有他的道理,但其实这话我认为不对。改变文学体裁影响力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学所处的时代,而不是时代中的文人。

  文学很多时候都像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倒影。唐朝国力鼎盛,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东亚、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万国来朝的盛景让当时的国人胸怀宽广,乐天向上。唐诗大多气象宏大,想象绚丽,即使忧国忧民之作亦可见其宽阔胸怀。反观宋朝,强敌环伺,边疆战事不断,而朝廷又重文轻武,国人虽则富足安乐,却时常忧心不已。因此宋诗显得有些"小",更多的侧重于表达内心的思索与感受。所以说唐诗中的气象和风骨是宋人学不来的,这不是人的原因,而是时代使然。

  诗词的更替最主要的原因是时代和人民思潮的变迁,而并非是因为文学体裁变成文人雅士的应酬。"诗庄词媚",从结构上来看,诗句式对称,格式严谨,如北京故宫,恢宏大气,自有一种庄严之相;而词长短不一,韵律流转,如苏州园林,清新婉约,自有一种隽秀之态。当然诗也可以写得清新可喜,词也可以写得气势恢宏,但从普遍意义上讲,即使最婉转的诗亦不及词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流动深婉的神韵,最恢宏的词亦不及诗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气象。这是体裁所决定了的。而为什么词会极盛于宋呢?因为词最符合那个时代的特性。宋代人民富足安乐,精神上却积弱不振,因此连诗也变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内心感悟的抒发和思索,没有了唐代的气魄与风骨。而词则于此时应运而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另一枝奇葩。

  历数在各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从最初的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古诗,再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国的古典文学史就是一个从"雅"到"俗"的过程。语言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元曲取代宋词,是由于它更加通俗,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再到半白话和白话的古典小说,这个趋势也越发明显。显然,大时代下人民大众的喜好在文学体裁更替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时代思潮变更导致旧的文学体裁不再盛行。

  可以说,老王在这里刚好说反了。是因为那些前代的文学体裁不受欢迎所以才沦落到成为文人们的应酬之物,而并非成为应酬之物才导致文学体裁的衰落。

  【冯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阙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金杯,别离多,相会少。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韦应物

  幽人寄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疏雨滴梧桐"只余残句。《全唐诗》卷六载:孟浩然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另唐《孟浩然集》序云:"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韦应物(737-约790),京兆万年人。少年侠气,十五岁成为唐玄宗近侍,后因遭人轻视,入太学折节读书。二十七岁出任洛阳丞,后因得罪权贵被迫辞职。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少年诗作张扬刚健,中晚年作品则冲淡平和,是中唐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年轻时隐居家乡鹿门山。后往长安,然屡试不第。随后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孟浩然布衣终老,其诗作自然平淡,与王维并称"王孟"。

  老王说"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胜于"流萤"、"疏雨"句,这个是有他的说法的。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渡"字用在这里是颇见功夫的。船渡于水,船尾的水面会有一道水波,但船过就消失了。萤光也正是这样。飞萤是留下一道微光,而非一个光点,正类船渡于水的情形。另外,萤光"渡"是在楼阁之间的高处平平滑过,而非上下纷飞。古人的用词,是很有意思的,仔细想想,这个字一用,成千上万个汉字里就再也寻不出个更好更形象的。寒雨入夜,高处的楼阁之间萤光滑过飘逝,雨声与流光交错,让人怔怔入定。"流萤渡高阁"让人如临其境,不愧为韦氏名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句写得近似白描,但也最见功夫。夜雨初霁,夜空中只留下几抹微云飘在银河之间,疏落的雨滴偶尔滴落在梧桐叶子上,静谧中天地更显旷远清朗。这句笔调清和平淡,但意境极佳,纵观孟浩然诗句,此句也是上上之作。难怪一时间"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纯以写景而论,此句当为三句中最佳者。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鹊衔巢",细微的声响和动作更显出静谧的氛围,与"疏雨滴梧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此句稍显生机,更衬清寂;"斜月明寒草",清冷的月光落在依依寒草上,冷清凄美。仔细体味一下,清冷宁谧的意境之中浸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孤独,这种带有情绪的氛围正是前面两句写景之作所没有的。冯正中落笔举重若轻,白描之中蕴藏极深的情致,非因景而生感,而是将情带入景中,这是与前两句最大的不同。

  总的来看,流萤句意韵流动,但境界稍小,未有悠长疏远之感;疏雨句意境疏朗高远,景致清新如画,但却稍显静寞,少了一份生机。唯有"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集二者优点于一句,意境超然而不失生机。如果把这三种境界画成国画,三幅画中的动静生机就会体现得很明显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老王所推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两句景致清朗,但有所感而无所悟,"景"未落实到"情"上。冯词在清静之中更蕴含无言的落寞,深情款致,暗藏于近似白描的画境之中。这应当就是老王所推崇此句的原因。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杨柳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人。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落梅著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把《人间词话》当做一部电影来看的话,主角有好几位,第一男主角应该就是冯延巳了,上镜多,特写也给得很多;最大的反角就是吴文英了,上镜也很多,当然了,老王让小吴同学上镜完全是为了显现他作为反面角色的种种不良品性。没办法,老王作导演,就是这么偏心。

  欧阳修的这首《浣溪沙》写的春意盎然。"堤上游人逐画船",一个"逐"字生动传神的写出了游人喜悦欢庆的心情;"拍堤春水四垂天",春水拍堤,天幕四垂,好一幅春意图。"绿杨楼外出秋千。"前两句写全景,这句写细节,正是春景的点睛之笔。"出"字用得相当精彩,杨柳蕴含春意,秋千上的少女青春娇美,动静之间似乎让人隐约听到远处春天的喧闹笑语。上阙运笔自然流畅,轻轻落笔却已是生动之极。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就是指诗人自己(古代男人也戴花么),老欧已经豪兴大发,乐而忘形,丝毫不顾他人窃笑了;"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此时正是急管繁弦,觥筹交错,欢畅无极。最后一句陡然笔锋一转,"人生何处似樽前",一生之中又有什么时候能欢乐如此呢?全词由欢快骤然转入沉郁,对比之鲜明,感慨之深沉,给人印象极深。

  "出"字的精彩在于写出了春天特有的活泼欢快的气息。相形之下冯词用此字显得就不那么出彩了。这里老王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出"字所本不是冯词,而是唐代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这首诗里的"出"字用得活泼,倒是和欧阳修词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老王比较喜欢往冯延巳头上戴花环了,这次却是戴错了。

  【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雾里看花之恨。】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菏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朗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惜红衣(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姜夔

  簟枕清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何赋,三十六陂秋色?

  先且慢下结论,来看看姜夔和周邦彦如何写荷花。

  《念奴娇》以荷花喻美人,写她"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又写她"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更写她"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在白石眼中,荷花已经不是荷花,是他那位朝思暮想的合肥女子。荷花的摇曳清香,早已化成伊人的一颦一笑。

  "水佩风裳"全词仅此一句才真写荷花风韵。荷花之美,正是因水而生,因风而起。水为佩风为裳,风姿绰约,亭亭而立,此种风致非荷花不能有。但是后面的数句并不太能彰显荷花特有的品格。"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此句以美人喻花,如果不看前后,这句用在哪一种花上其实都是可以的。"嫣然摇动"则稍显柔媚,不似荷花,更似水仙。花与花各有个性,荷花清雅端秀,水仙清秀柔美,这句写水仙应更恰如其分。"日暮青盖亭亭"倒是写荷花美态,但却只是为"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做一个注脚。白石以花写人,花是虚的,人是实的,花只是人身后那个虚幻的影子。词中之花不似荷花亦不似水仙,似的只是那位欲见之而不得的佳人罢了。这首词是不能当作荷花词来读的,白石本意就不是写荷花。词中写尽佳人思念之苦,荷花只是个承受相思的寄托罢了。


《惜红衣》中荷花也是成了陪衬,仅有一句"红衣半狼藉"。"红衣半狼藉"颇有点"菡萏香消翠叶残"之感。荷花风致高洁,但到了秋天花落时节,残败之景让人不忍卒睹。《念奴娇》中也写"只恐舞衣寒亦落,愁入西风南浦",美人只恐红颜老去,以荷花作喻,也是很贴切的。

  周邦彦的《苏幕遮》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新简练,寥寥数字勾勒出荷花独有的风韵。荷叶上昨夜雨后的水珠,在晨光中慢慢的变小、消失。清风徐来,清澈的水面泛起涟漪,一枝一枝一片一片的荷花荷叶在风中轻轻摆动。"举"字用得极好,把荷花在风中的仪态极为传神的表现了出来,相当出彩。这两句先细节后场景,写得生动自然。周邦彦观察细致,体物入微,造句简练容融,大家风范显露无遗。顺便说下,这里应该是老王一个小小的笔误。这首词应是《苏幕遮》而非《青玉案》。

  姜夔笔下的荷花,并非写荷花给人的感触,而是他自己赋予花以个性,其意颇深,但是感觉上就失去了荷花原有的本真。这已经不是写花,而是写人了。花既然成了美人身后的影子,看到的就不是花了,品读起来自然也就会觉得有"雾里看花"之感了。和周邦彦笔下的荷花相比,美成所写荷花是以客观的视角写的,白石所写荷花是以主观的视角写的。周邦彦看到的是就是本真之态的荷花,姜夔则是透过荷花看到那位巧笑嫣然的佳人。想要表现的内容不一,导致了读起来感受上的差异。姜夔意不在荷花,这两首词来与清真词比较其实并不是十分恰当。

  【曾纯甫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词,自注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毛子晋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近冯梦华复辩其诬。不解"天乐"两字文义,殊笑人也。】

  曾觌(),字纯甫,汴京人。南宋词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与奸臣龙大渊朋比为奸,为人不齿,《宋史》列入《佞律传》中。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

  壶中天慢(此进御月词也。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赐金束带、紫蕃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至一更五点回宫。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曾觌

  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毛晋说"天神亦不以人废言",是指天神不恶曾觌其人,反而因其词降下天乐。其实天乐是指宫中乐声。毛晋望文生义,不了解"天乐"在这里的真正含义,被老王取笑了。

  历来应制之作,即便其语句华美,却大多是为皇帝皇后歌功颂德吹须拍马,几无个人真情实感,因此流传的极少。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夏竦"水殿按凉州"都是句意出奇,尚能流传。看曾觌注中说"上皇大喜……赐金束带、紫蕃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云云,洋洋自得之情溢于言表,一付小人嘴脸,未免让人望之生厌。

  前面老王说夏竦的应制词《喜迁莺》气象上还能勉强继承《忆秦娥》,已是很抬举夏相国了。这里再次出现应制词,对于应制词看来老王还是比较关注的。应制词好词极少,流传下来的也不多。而且即便是好词,也远不及那些名家佳作。《人间词话》里面好词多了去了,应制之作按理是排不上号的。老王有意无意间提及两首应制之作,隐然间还是显出他对于帝制传统的向往。

  【古今此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其志清峻则有之,其旨遥深则未也。】

  姜夔生性清高自许,落笔自然不愿落于俗套。老王说他"不于意境上用力",但实际上白石词在意境上是很着力的。白石之词多以晦暗幽冷之境,表凄苦落寞之情。如"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云意还又沉沉"、"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等等,莫不如此。若论旨趣之深,白石亦非老王所说的那样欠缺,而正相反,白石词用意是颇为深刻的。但其意较为执著单一,用情境表现时意味比较明显;而在意境上又很多时候过于枯败萧索,这样就稍嫌单薄而无宏阔深远之致。这应该就是老王所说的"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其旨遥深则未也"之所指吧。

  人的性格经历各不相同,所欣赏和喜爱的意境自然也不尽相同。白石词还是颇受不少人喜爱的,这正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词人之成为大家,历经数百年被人称许,自有他的道理。可以不喜欢某一位词家,但是尊敬还是应该要有的。

  【梅溪、梦窗、中仙("中仙"二字原稿删去)、玉田、草窗、西麓诸家,词虽不同,然同失之肤浅。虽时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近人弃周鼎而宝康瓠,实难索解。】

  史达祖(1163-约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人。曾为太师韩侂胄最亲信堂吏,后韩侂胄北伐失败被杀,史达祖被贬谪流放。史达祖尤擅咏物,自度曲《双双燕》为咏燕绝唱。其词用语精炼新巧,但部分词雕琢太过,境界不高。存世《梅溪词》一卷。


王沂孙(约1230-约1291),字圣与,又字咏道,号中仙,又号碧山、玉笥山人,会稽人。宋亡后被迫出任元庆元路学正。王沂孙长于咏物,善用典故,为清常州派所推崇。其词深雅含蓄,多借物发遗民哀怨之音。存《花外集》,又名《玉笥山人集》、《碧山乐府》。

  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箫斋、苹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流寓吴兴。宋末为义乌县令,入元后不仕。其词格律严谨,早期词淳雅精致,宋亡后转为凄苦幽咽。与吴文英交往密切,并称"二窗"。有《草窗集》二卷,又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

  陈允平(约1205-约1280),字君衡,一字仲衡,号西麓,四明人。南宋词人。

  康瓠,空罐、破瓦壶,比喻庸才。周鼎,周代鼎为国之重器,喻不可多得的良才。

  南宋词人的风格评述,多有一个"雅"字。南宋词人多学周邦彦,追求雅致精美的词风。然而即便美成才情高绝,遣词造句能举重若轻,也终究逃不过后人对其多雕琢而少天真的评断,又更何况南宋学他的词人呢?正如前面所说,诗是无可学的。本为心声,又何能梏之以太多的条条框框。反倒是不学清真、被人贬为"词旨鄙俚"的蒋捷给人带来惊喜。

  宋末词人多结社唱和,虽然作词字句精美,音律和谐,然而多数意境狭小,格调不高。宋亡之后其声反而一振,多悲凉哽咽,抒发亡国之痛,比起宋末那些缺乏真情实感的靡靡之音反而进了一步。但这已是回光返照,词辉煌煊赫于大宋三百余年,终究如落花飘去,不复重来。及到后世,词终不复两宋之气象,词坛消沉,佳作寥寥,让人不胜唏嘘。

  王老先生这段论述,精辟。南宋词越至后越显得只有语言音律而无意韵情境,白石学美成,后人又学白石,越学越无长进。词空有其表,架子搭得好看,内容则空洞无物。这样的词实在是无以为观。

  老王原稿把"中仙"删去,不与其他数人并列,就是因为其词含蓄婉转,沉郁悲苦,有如孤雁之哀声,可算言之有物。其实王国维本人之词也正是如}

作文一:《民族团结征文600字》3700字

国家的稳定发展,需要民族的团结,只有民族团结了,国家才能繁荣稳定富强,共同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征文范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团结征文600字【1】  蔚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不会寂寞;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装点,才显得生机盎然。在由56个民族构成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多民族聚居、美丽富饶的新疆,我们只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团结一心,共同发展,才能构建永久的和谐。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 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

谁能说流行乐坛上没有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旋律?谁能说时尚元素中没有各个民族特有的色彩?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

关系。给我们上信息课的哈萨克族老师,温文儒雅,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听课状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精熟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解疑答惑,用流畅的普通话开启了同学们的智慧之门,充分展示的教师风采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同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民族团结是一首歌动听的民歌,唱出了大家的心声;民族团结是一幅民族合影,影出了大家的团结。我们多么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民族团结征文600字【2】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回顾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发生的人间奇迹般的变化和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及伟大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没有新疆的发展进步、和谐稳定;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新疆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一直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从破坏民族团结入手,蓄意挑起民族纠纷,制造民族冲突,最后达到其分裂目的。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当前要紧紧围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一鲜明主题,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弥合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家入户、面对每一个群众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实质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更不是人权问题,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新疆搞乱,把新疆分裂出去,

企图实现新疆“独立”,破坏我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多年来,“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罪恶政治目的,先后在新疆实施了多起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案件。“75”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政治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长期纵容支持境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进行一系列分裂破坏活动的总积累。近年来,美国对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的支持由幕后走向前台,使他们进行反华分裂活动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气焰更加嚣张。“75”事件再一次表明,只要

中国共产党执政,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只要中国保持强大统一,境内外敌对势力就会相互勾结,利用各种机会,寻找各种借口,不断对我进行渗透、捣乱、破坏、颠覆活动,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75”事件,是建国60年来新疆发生的性质最恶劣、死伤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破坏程度最大、影响最坏的一次暴力犯罪事件,它严重破坏了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影响到全国的稳定大局,严重破坏了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情谊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给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新疆,越是维护稳定任务繁重,越要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75”事件虽然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

严重干扰和影响,但动摇不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改变不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定不移地推进抗震安居、防震减灾、学前双语教育、喀什老城区改造、社会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等重大民生工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疆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确保新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事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我们要从全

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新疆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力量,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

“75”事件尽管给我们造成了眼前的重大损失,但改变不了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动摇不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

民族团结征文600字【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

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 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人们不会忘记,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于灭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作文二:《民族团结征文600字》5700字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600字1

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稳固边疆 敢于同制造人道灾难的罪魁祸首作斗争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地处祖国西部,总面积 166.49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各族人民世代站在反侵略、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长期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谐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虽历经沧桑不分不离。共同维护着边疆的安宁。

长期以来,希尼尔水库管理局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把水库区域建设成了防恐反恐的坚强堡垒。

长期以来局党委领导班子想方设法在社会稳定上下功夫,利用辖区内的青壮年和单位自身优势,成立护卫队,积极和库尔勒市开发区派出所联防,群防群治,联防联动相结合,注重提高护卫队的作用。每到逢年过节局领导深入辖区到少数民族家中走访慰问,及时了解设民情,增强感情,加大宣传党的政策的力度,给予红旗社区、西尼尔镇辖区五保户、贫困户很大帮助。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切实掌握了社民情。

长期以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考验着局党委的执行能力,仅靠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发动周边的群众,群策群力,携手管理,才能更好的让老百姓平安。局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在安全的时候抓安全。在稳定的时候抓稳定,这句看似乎平淡的话,却蕴含着管理工作的辩证法,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更好的抓住工作的薄弱环节,有利掌握了解犯罪分子。发动周边群众,及时掌握了解情况,积极和当地派出所联合,利用护卫队的力量,扩大水库辖区宣传力度,对外来人员,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确保水库辖区一方平安。

近些年,希尼尔水库管理局党委在严厉打击那些极端宗教分子上积极宣传,使周边的

1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群众百姓不信邪教宣传,虽然那些极端宗教分子编造谎言,利用宗教的幌子散步邪说,弃图利用邪教组织制造人道灾难,破坏祖国的形象,但在我们希尼尔水库辖区内因为人民群众的眼睛被擦亮了,认识到极端宗教分子真正的是人类文明的垃圾,它必将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踏得粉碎。虽然他们利用各种非法手段,搞地下活动。被热比娅为首分裂分子遥控指挥,在国内秘密策划,妄图里应外合,制造事端,扰乱社会,颠覆国家政权。但他们的罪恶图谋永远不会得逞。

对待这些毒害社会,祸害群众的极端分子不能手软,我们一方面依照法律,坚决打击犯罪分子,不允许它危害国家和人民。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揭穿他们编造的谎言,让那些不明真相、辨别是非能力低的人引导,采取教育疏导相结合的办法,使宗教极端分子没有生存的土壤。

制造人道灾难的罪魁祸首,给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带来了野蛮罪行,这一践踏国际法的毫无人道的暴行,引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近些年,在国内、新疆多地制造恐怖暴力事件,乱杀无辜。血淋淋的事实剥去了它们以伪造的面目,事实证明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而是极端恐怖分子。尤其是今年以来,暴恐案件多次发生,表明当前新疆反恐维稳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三股势力”蓄意策划制造的暴力恐怖案件,其实质就是在各族人民之间制造无休止的流血和动乱,破坏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和谐安定,把各族人民拖入人道灾难的深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甚至是十分激烈的,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新疆改革发展的基础。

近年以来,全区暴力恐怖案件不断发生,在愤怒声讨暴恐罪行的同时,希尼尔水库管理局各族干部群众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疆稳定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化严打专项行动、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在立足本职的同时,

2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进一步增强敌情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落实稳定第一责任,周密安排部署,强化各项维稳工作的落实。有了良好的环境,才有各族群众的幸福安宁,我们要加倍珍惜,就像爱护我们的眼睛那样,维护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们各族人民要团结一心与暴力恐怖分子、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作坚决长期的斗争,不给“三股势力”任何可乘之机,切实加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600字2

中国的大家族中有着56个民族,56个民族其乐融融,共同组成了我们的国家,每一个都是独特,每一个的独俱风韵,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旧中国时期,民族关系是不平等的,民族之间的猜疑、隔阂、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民族内部也是不团结的,新中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制度,直至今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中国已经确认并不断发展,各民族正为祖国大家庭的繁荣富强而共同努力。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

3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所以西藏不会独立,也不可能独立,藏族永远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永远包含于中国的大家族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身为新一代的我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所以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各族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在这其中社区和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负有重要责任。社区基层组织要把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具体规划安排,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家庭是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自身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给孩子作出表率。农村、企业、机关、部队的基层组织要加强对各界青

4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使民族团结教育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使人人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为,提高爱国意识,只有这样在国际的潮流中中国才能屹立不倒,也正因有了这股力量,才使我们再在一次次的灾难中挺身而过,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600字3

翻开历史画卷,在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里,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优良光荣的传统。有多少英雄儿女、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为了正义,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苏武牧羊,痴心不改;林则徐虎门痛击侵略者;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食美援面粉;方志敏清贫一生,名垂史册,他们的英名就是民族尊严的化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精神才代代发扬光大至今。

弘扬民族精神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把亿万青少年紧紧集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历史,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把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代弘扬光大,永世相传。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

5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是呀,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所有的民族英雄们,你们是永垂不朽的,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你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继承这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民族精神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振兴民族,振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我们要记住责任,发奋学习,努力拼搏,热爱祖国,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事情做起。要想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培养优良品德,锻炼强健体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和振兴贡献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创祖国的未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

6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作文三:《民族团结征文1000字》4600字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民族团结征文1000字

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1000字1

俗语道:“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国家也一样,在这国家里的每个民族就像每一个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名叫 “中华”的家里。只有互相团结才能维持这个

“和”字才能够 “万事兴”!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稳定,人民的幸福生活更离不开稳定,稳定是最大的民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的稳定,则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维护。纵观上个世纪及当今世界,凡是民族问题层出不穷、矛盾尖锐的时期和地区,无不战乱不断、生灵涂炭、国家分裂,何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安康。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是新疆2100万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我们坚信,新疆各族人民经受过共同捍卫祖国统一的风雨历程,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有坚如磐石的团结基础,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任何敌人分裂破坏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学会在他人的赞赏中寻得自信,而不是狂妄

1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自大;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而不是妄加评论;学会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言论,而不是偏袒憎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放大缺点;学会平和地对待他人的缺陷,而不是挖苦讽刺;学会在必要的时候让步,而不是斤斤计较,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理所当然的,彼此之间还要互相帮助,这样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一个团结的集体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因为集体拥有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虽然我们每个人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最优秀的集体——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团结就是力量!关于维护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1000字2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民族团结提高工作质量

一附院第十四党总支 阿孜古丽.阿布力米提

孔子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古至今,人在任何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根本,抛去了人民去谈发展是毫无意义的。正如党十八大明确提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作为一名党员,起初我对十八大精神有着模糊地认识。认为解决群众的困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可经过多次理论学习及参与实践活动使我意识到,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们每一位党员都从自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学习到的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尤其作为民族党员更应身负其责。说到此,心里有些疑问,新疆大地现在如沐春风,到处生机勃勃,新疆各族人民正豪情满怀建设着美丽和谐家园,意

2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气风发投身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时,为什么国内外一些“西化”,“分化”势力躁动不安如若针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搞阴谋,搞破坏蓄意扰乱新疆的稳定团结,干扰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呢?近一年来他们狼狈为奸连续制造了几起严重的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破坏了新疆稳定团结的局面。我们全疆各族乃至全国全世界各族群众绝不能容忍,我们会团结起来,谴责其卑劣行径。坚信且历史反复证明,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努力工作。边工作边学习,边学习边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护理操作技能,力争做先进护士的代表。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力争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病人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民族党员,民族党务干部,一名热爱医疗事业的医务工作者,通过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不铺张浪费,不贪图名利,肩负责任,感受时代与社会赐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宗旨。以推进护理科研与教学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技能,做到服务好病人,从而促进医院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提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关于巩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1000字3

民族团结征文: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在额敏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实践中,相继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先进典范,他们是额敏县各民族兄弟大团结的鲜明旗帜。

在额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也有这么一位民族团结模范人物,李文生。他打小熟悉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热爱着这里勤劳、善良的兄弟姐妹,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言行感动着身边

3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那一年他在八一中学当教师,有着很多可爱好动的学生,也有极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工作中,他每周走家串户,了解学生情况,全班学生家里的情况,他都如数家珍。谁家有困难,谁家有矛盾,他都积极主动去帮助解决。有一天,他听到在班里一位蒙古族学生其其格的父亲在外面多喝了一点酒,从楼梯上滑下来,不幸去世时,第一个赶到她家,眼前的一幕让他心酸不已,他的母亲乌云是一个残疾人,一条腿严重的残缺,行动非常不便,撇下两个孩子,女儿仅14岁,儿子也只有7岁,今后这家人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与乌云一起放声大哭,他擦干眼泪,安慰其其格母亲乌云,说:“妹妹,别害怕,以后有我一口吃的,绝不会饿着你和孩子。”丧事办完回到家,李文生心事重重地对妻子说出心里的想法,他说自己是班里的教师,应该替兄弟姐妹分担困难,妻子很理解,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李文生主动担起其其格一家的生活重担,每天天朦朦亮,就悄悄起床赶到其其格家羊圈,把羊赶出来,合到弟弟家的牧畜群里,由弟弟替为放养照看。天黑还要及时送回其其格家里,每天给米娜尔的两个孩子辅导作业,。到了冬天,牧畜越冬储备足够的越冬饲草料是一年的重中之重,李文生在帮忙弟弟准备储备饲草料时,多准备一份,那是给其其格家的。每年的穆斯林节日,李文生更是忙前忙后,送去几百元钱给孩子们买些生活必须品,添些新衣服,洗刷孩子的被褥,准备过节的食品。李文生每次回到家都累的腰酸背疼,妻子心疼的帮他捶背按摩。时光荏苒,这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乌云两个孩子也长大成人,其其格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儿子也正在上大学。每次回来,他们都先去看望他们的恩人李文生,逢人便说:“我们家能有今天,全靠李文生叔叔多年的悉心照顾与帮助,如果没有叔叔的悉心照顾与帮助,就没有我们一家今天幸福的生活。”

李文生几十年不仅一直关心照顾其其格一家,经常帮助班里、学校里其他的贫困学生家庭,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共同致富。遇到地震灾区的情况,他首先会捐出钱,在

4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他的感召影响下许多人也纷纷慷慨解囊,这一份远在万里之外的淳朴行动,充分体现各民族

一家亲的感人精神,李文生非常注重民族团结的宣传,每逢亲朋好友聚会,参加各类学习活

动,他都积极参与,并经常与人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草场每年有补助,娃娃上学不要

钱……”。在民族团结大是大非问题上总是用实际行动感化身边的各民族同胞,做一个民族

正因为有了很多像李文生这样的民族团结的先进典范,才使得这个多民族的地方安

宁、和谐与祥和,使得这片土地上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奏响着民族团结之歌。淳朴善良的

“先进典范们”在祖国西部这片热土上,勤劳、勇敢、努力、奋斗着,团结一心,共同营造着

我们稳定、繁荣、幸福的家园。

5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作文四:《民族团结征文800字》4300字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局、小聚居的格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族团结征文800字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民族团结征文800字一  从1949年到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第61个生日。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句话除了昭示新中国的诞生,更是百年沧桑后的天下归心。不读历史的人,或者对民族苦难感受不深的人,是很难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苏珍宝岛战争。经过这一连串的战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我们打败了列强,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民族更加团结。61年光阴流转,见证了少年中国的雄姿英发,开放中国的兼容并包,以及成熟中国的理性从容。从此一条和平崛起之路,让我们走得意气风发。

61年时光荏苒,第一颗原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改革开放春风拂面,港澳回归母亲怀抱,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百年梦圆,今天“嫦娥二号”奔月卫星成功发射??自强不息的强国之路,使我们依旧步履坚实。

今年国庆,北京天安门广场绚烂,鼓乐齐鸣。56个民族的同胞手牵着手踏着自信的脚步在天安门前迈过,他们的笑颜,在煦日的照耀下,掩映出红旗飘扬的色彩。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油然而生,幸福溢于言表。我们翘首,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伟大的祖国,愿她永远独立进取民主富强,把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伟大的祖国,为她的和平崛起提供不竭动力。

回顾61年,我们应该感激共和国4代领导人的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我们国家的奠、诞生、巩固和腾飞殚精竭虑,使一棵社会主义的小苗,最终成长为一棵挺立于世界之林的参天大树。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匠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所以我们就要让56个民族更加团结在一起。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民族团结征文800字二  翻开历史画卷,在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里,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优良光荣的传统。有多少英雄儿女,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为了正义,宁死不屈。苏式牧羊,痴心不改;林则徐虎门痛击侵略者;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食美援面粉;方志敏清贫一生,名垂史册,他们的英名就是民族尊严的化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精神才代代发扬光大至今。

在2007年3月,曾在泽普出生并长大的维吾尔族男孩毛兰江?吾买尔在泽普县姑姑家做客时,出现尿频。经新疆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只有换肾才能挽救毛兰江的生命。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毛兰江的妈妈发动全家人和所有亲戚进行验血检查,与其配对。遗憾的是,所有亲属均不能为毛兰江提供手术肾源。接受透析期间,毛兰江病情几度恶化,先后抢救了5次,医院接连下了病危通知书,生命危在旦夕。

眼看毛兰江的生命就要走向尽头,亲戚朋友们只有整日以泪洗面。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毛兰江的父亲吾买尔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自称王燕娜的汉族女孩说看到了媒体报道,她准备去医院检查,如果能配型成功,她愿意为毛兰江无偿捐肾。

2007年3月27日,手术如期进行,医生把王燕娜健康的肾成功移植到毛兰江体内,传奇的一颗肾脏把两个不同民族不同的人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当他们被医生推出手术室时,王燕娜和毛兰江的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放声痛哭。毛兰江的母亲阿孜古丽激动得泣不成声,她紧握着王燕娜的手说:“娜娜,谢谢你救了毛兰江,你就是我的女儿!我的汉族女儿!”在场的医生、护士、住院的病人和陪护的家属目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动容。

王燕娜只是一个普通的汉族女青年却做出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创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民族团结征文800字三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要知道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如果一个国家四分五裂,必然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

要让民族团结,首先就得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观点,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石。在我国,各民族社会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因此党和国家民族还特别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

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然而,在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15”严重暴力犯罪之间,严重破坏了各族人民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历史上,我国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国家和人民曾饱受战乱和枪林弹雨的滋味。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颈部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永恒的团结,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民族团结征文800字四  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土上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所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从来都不会担心会被遗弃,会被伤害。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到!

团结合作价更高,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询丽的光彩,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

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班就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有满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苗族,不久前转走了一个羌族。虽然民族不同,但是民族团结的心是一样的。我们并没有因为语言方面而不交流,有困难我们互相帮助,互相诉说心里话。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党的“十八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让我们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合作,让合作伴随

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合作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从现在这一秒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征文800字五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局、小聚居的格局。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这个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本国策和本政治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再如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翰尔族自治旗,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农业大发展,成为国家商品粮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地。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中央提出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毛主席说过一句名言: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本保证。江泽民刀有一句名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因为我国各民族团结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也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国各族人民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族人民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的。

作文五:《民族团结征文500字》5800字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500字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当优美的歌谣飘荡在祖国大地时,我知道了,我们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共是中华一家!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回首望去,5?12汶川大地震时,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受到伤害。可是,在那一场灾难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帮助受伤的亲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那一刻,发生了多少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事啊!还记得温家宝总理说过的话吗,“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中华人民一定行!因为,我们懂得爱,懂得关怀。于是,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同救灾,一起战胜了大自然的毁害,一起经历了大自然的磨练。这次灾难,就像一张砂纸,把我们的心聚在一起,磨得晶莹,磨得圆润,就像一颗天然的宝石,是那样的美丽动人。

1963年,一名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他就是已经退休的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来自江南水乡的吴登云没有被高原恶劣的环境吓倒退缩,而是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死扶伤38年。他视柯尔克孜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履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诺言,前后30次为病人无偿鲜血,累计鲜血7000毫升,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作“白衣圣人”。在中国,还有无数向吴登云这样的“白衣圣人”,为了同胞,为了人民,默默努力着,奉献着。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其实很柔弱,于是,上天交会了人类团结。“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

1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天!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祖国的明天吧!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500字2

我美丽的家园新疆,这里有丰富的资源、有热情好客的人民、有大漠、有草原、有驰骋的骏马、有奔腾的江河、有碧蓝的湖水。我爱新疆,这里处处有动人的故事;我爱美丽的新疆,新疆有着辽阔的地域,适宜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土壤,因而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特产资源十分丰裕。新疆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其中葡萄干,枸杞子,棉花等以质优而闻名中外。

漂亮的花帽,长长的辫子,欢快的麦西来普,优美的刀郞。天池水映照着西王母的容貌,昆仑山留下了周穆王的传说。干涸的罗布泊,没有人知道它过去鱼虾欢跃的勃勃生机,神秘的楼兰古城,没有人知道它以往摩肩接踵的富裕繁华。

神秘而又多姿的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亚欧的重要通道,在这里忙碌的商人和悦耳的驼铃,在这里可以用你的心静静地聆听和感受这片土地的热情和神秘。它的博大的胸怀,孕育了我们,包容着我们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到访新疆各地区,亲身考察新疆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提出了新的政策和新的目标,使得发展道路更加的快速,前景更加的清晰。村村通公路的民生工程,使得很多的村都通了柏油路,促进了县市之间的交流、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降低了物资运出的成本。采取优惠措施引进国内外的企业落户新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地区的稳定。

2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发展我们美丽的家乡,就必须得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必须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但境外的三股势力联合起来,在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妄图颠覆祖国,分裂祖国。不断的对新疆进行骚扰,发动各种形式的分裂活动,我们必须要有清醒和坚定的立场,坚决同分裂分子做斗争。当前,新疆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历史性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反分裂斗争的新挑战,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更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筑牢反渗透、反分裂斗争的思想防线,努力形成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要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在新疆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祖国六分之一土地上的新疆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着祖国西部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共同缔造了新疆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各民族人民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情感。我们要发扬这种可贵的优良传统,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发展,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圣责任和义务。

我爱美丽的新疆,美丽的新疆是我家。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500字3

伊犁州民族团结征文参赛作品

村庄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撒落在大地上,它有光、有生命、有历史、有传说。村庄孕育了文明,也孕育了城市。但村庄又是容易被人们遗忘的,因为村庄不愿意背离自己,去追寻另一种陌生的生活,它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和呈现的形式。

也许是从小在村庄长大的缘故,我对熟悉的和陌生的村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因此,每每回到那个时常出现在梦中的村庄,都能让我找回许多童年的记忆,让我感到心里很踏实。虽然现在的村庄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村庄了,如那些记录着村庄历史的老榆树没有了,那些长着芦苇和杂草时常有野鸭子出没的大渠没有了,那些留下深深车辙的弯曲的小路

3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没有了……但麦子还在,绿油油的麦田,黄灿灿的麦穗,延续着村庄的历史。

那是特克斯县一个普通的村庄,也是让我记在心里的村庄。雪掩埋了一切,大地一片白茫茫,远远望去仿佛村庄也在雪的履盖之下。随着村庄在视线中越来越近,村庄的轮廓逐渐清晰,而最抢眼的莫过于那些高高的草垛。草是牲畜过冬的“主口粮”,每家每户都有两三个草垛,厚厚的雪履盖在上面,草垛像是戴了一顶硕大的白色帽子,如果夸张一点形容,那就像是一个小城堡。行走在村庄的小巷里,如同置身于童话世界里,宁静、纯洁、温暖。这个村的所在地被称为齐勒乌泽克,自然村庄也叫齐勒乌泽克。经询问得知,齐勒乌泽克哈萨克语的意思为“长满芨芨草的山谷”。不过,你身处这里感觉不到是山谷里,也看不到芨芨草了。我想,这个名字可能是很久以前取的,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之后,山谷逐渐趋于平坦,成为了庄稼地,芨芨草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是不是这样,我没有考察,只是自以为是地推论。不过,我倒希望这里仍是一个长满芨芨草的山谷。

这是个比较偏僻的村庄,离县城有数十公里的路程,说起来我和这个长满芨芨草的山谷还有点缘份。2013年的冬天在特克斯县城开会,会议结束那天,友人特意把午餐安排到一位哈萨克族牧民家。于是我们几位坐着车走了很远的路来到一个村庄,经介绍叫齐勒乌泽克,由于时间安排紧,也没顾上问齐勒乌泽克是什么意思。不过,在吃饭的间隙乡里的一位领导说,这个村历史文化深厚,还出过州长呢。这让我很是惊讶,看来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一个村庄或对其抱有偏见,读懂一个村庄是需要智慧和时间的。2014年冬天到昭苏县开会,会议结束那天应朋友齐义新之邀又一次来到齐勒乌泽克。这是巧合还是缘份,我是否与这个陌生的村庄有一种无形的联系,或者说我同齐勒乌泽克有心灵的感应?要不为什么两次与它的相遇都是友人之邀且又都是在冬天呢。也许一个人生命中的许多经历都有其理由的,只不过我们自己无法预知而已。

齐义新是州地税局的一名中层干部,2014年他作为“访惠聚”的成员来到齐勒乌泽克

4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村。一年的乡村生活让他完全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圈里,他兴奋地给我们讲着住村的体会,讲述着村里一年的变化,以及淳朴的哈萨克族村干部、群众的故事,如数家珍。在村委会大院有一个“金针花”刺绣合作社,工作间虽不大,但精美的各类刺绣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一位哈萨克族妇女满脸喜悦地说,这个刺绣合作社是住村工作组筹措资金组建起来的,经工作组牵线搭桥,刺绣产品销路很好,也为村里妇女提供了创业平台,增加了收入。重要的是,通过让我们走出去,开阔了眼界。我曾问过自己很多次同一个问题:下派工作组住村,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和改变?眼前所展现的,给了我答案。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可当无数个小小的变化汇聚到一起时,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壮观的场景啊!

走在齐勒乌泽克的小巷里,那些草垛那些院落那些大门,让我不由得一遍遍回忆着家乡的模样。每个村庄都有自己固定的沿用的传统和外形,当然这种传统在一定条件下也发生着变化。比如我的家乡在很早以前也有高高的草垛,那些草垛在冬天便成为我们常常躲藏或玩耍的好去处。可是,现在那些草那些秸秆在地里就被机器粉碎加工成了草料,并打成了包,草垛永远地消失了。也许这是一种进步和革新,但对于村庄来说,记忆的缺失是很可悲的。

在走过了两个小巷子后,我们被带进村委会副主任的院落,羊圈上一排三个大草垛,厚厚的雪压在上面,别说还真有点意思呢。哈萨克族人家招待客人的程序是不能简化的,当我们进屋坐定后,长长的餐巾上已摆上了包尔扎克、馕、酥油、奶酪、果酱、糖果等,随后香喷喷的奶茶端上来了。当你还在回味着奶茶的余香时,冒着热气的手抓肉呈现在了眼前,紧随其后的是各种炒菜。当然了,酒是少不了的。在几杯转完后,原汗原味的哈萨克族民歌便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了。坐在我对面的一位哈萨克族老人(从面相上看年龄并不是很大)首先自我介绍,他的名字叫哈尼亚提,是这个村的原村支书。他说了一番祝福的话语后,自弹冬不拉演唱了一首《康定情歌》,是用哈语演唱的,这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接着他又唱了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故乡》,深沉、悠扬的旋律,让我们也沉浸在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中。他

5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唱完后平静地说:“我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人,现在的生活像阳光一样温暖,我想把这些都唱出来,但是没有好的歌词。”年轻的村支书接过话头说:“老支书哈尼亚提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他现在每天都写诗呢。”这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于是我说:“你把写的诗,编成曲子可以唱呀。”他摆摆手谦和地说:“我写的不好,再说那也不是诗,我只是想把家乡的变化和那些记忆里的往事记录下来,留给下一代人。”哈尼亚提老人让我感动和敬重,一个生活在偏远山村的农民,具有这样的人文情怀,难能可贵。我不由想起了生活在昭苏县夏塔的柯尔克孜族老人阿不都克里木,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便不辞辛苦地收集资料,要写一本柯尔克孜族在夏塔历史的书。生活在乡村的老一辈人,也许所经历的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功绩,但他们一辈辈在村庄里繁衍生息,守住了文化根,守住了民族魂。他们懂得村庄的语言,知道村庄连接麦田的那些小路上生长的故事与传说。村庄有了他们的守护和解读,才会有今天这样蓬勃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也许随着社会的前行,村庄会发生变化,但麦田不会消失,它会让村庄像星星一样,发光闪亮。(伊宁市阿合买提江路307号伊犁日报社 马康健供稿)

6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作文六:《民族团结征文800字》3600字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800字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唱起这首歌,我都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多年前,一位从南疆来乌鲁木齐闯生活的维吾尔族小伙,身无分文,饥寒交迫,蜷缩在一个天桥下,努力抵御着乌鲁木齐零下20度的寒冬,奄奄一息。一位汉族中年人,看他并非好酒,宿醉于此,只因穷困潦倒。于是叫醒他,带他回家,中途在菜市场,买了两公斤羊肉,一口崭新的锅,几个馒头。回家后拙劣地为这个维吾尔族青年做了一锅“清炖羊肉”,维吾尔族青年狼吞虎咽之后,中年人送了他200元钱,将他送走。

多年后那个穷困的维吾尔族青年,以他当年独闯乌鲁木齐的勇气闯劲与语言优势,在外贸市场闯出了一篇天地。身价百万计,生意之余,他也陪同他的外国生意伙伴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但也不忘花费数万去寻找当年那位恩人,甚至曾悬赏寻人,但一直未果。私下朋友们和他聊起这事,他才将恩人一事全盘托出。

他说当年恩人相助,他最感动的,不是那一顿救命的饭,也不是在当时还算“巨款”的200元钱,而是那一口崭新的锅,那一口锅证明恩人是真心相助,而非怜悯他,可怜他。

那一口崭新的锅,证明恩人“尊重他的信仰,尊重他的民族,更尊重当时穷困潦倒的他”。

这个感人的事例,不正真实地突出了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吗?而这,仅仅是民族团结大乐章之中的一个动人的音符。

在临夏县,曾发生过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入冬的临夏天寒地冷,刘家峡水库的广

1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阔水面上雾气蒙蒙。临夏县莲花码头上一辆准备上渡船的中型客运车因刹车失灵滑入深水中,一起特大路外交通事故发生了。

包括司乘人员在内的33人刹那间与客车一同冲进了冰冷的莲花码头渡口水中,此时,陆上寒风凛冽,气温零下十几度,水中更是刺骨透心寒冷。就在这33条生命经历生死考验之时,岸上各族干部和群众自发地组成了抢险队伍,在最宝贵的十几分钟内,成功地救出了三十三名落水者,其中二十六人生还,剩下七人因溺水时间过长而不幸落难。

出事的那一刻,不论是汉族大娘还是少数民族老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没有人召唤,没有人命令,没有悬赏,没有承诺,没有任何世俗的想法,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目的——救人。

那一刻,各族人民团结如钢,产生了强大的力量;

那一刻,素不相识的人们,将涓涓爱心汇成爱心的海洋;

那一刻,无处不在的感动,冲淡了灾难的分量……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我只列举了小小的一部分。你看,那巍然屹立的太子山,见证着唐蕃古道民族团结进步的悠久历史;那缓缓流淌的大夏河,诉说着河州古地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故事;那奔腾东去的黄河水,弹奏着彩陶之乡民族团结进步的动听旋律。

中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爱的民族!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爱,在中华民族里洋溢!!!

此时此刻,我又情不自禁的唱起了那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800字2

在世界的东方,有很多勤劳的人民,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 中国!

2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在这个悠久的人生道路上,中华人民遇到了种种的酸甜苦辣,可是,这些对祖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因为,在我们个民族之间有一种谁也破坏不掉的团结力量!他们都肩并着肩,心连着心。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创造了现代的新中国!

看吧!如今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硕果累累,教育日新月异,体育突飞猛进。加入WTO,申奥成功,已表明我们的综合实力。此时此刻,我不知怎样来表达我激动的心情。这些也来自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团结呀!

妈妈告诉我:“你这么幸福,全来自祖国,祖国哺育每一个人的妈妈”。老师教导我们:“只有祖国富裕和强大,才能保护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中华的历史告诫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落后就要挨打!我的心告诉了我:”只有我们56个民族团结起来,就会有个平安、幸福、快乐的大家庭。

我很自豪也很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因为,这里的人民爱好和平。因为,这里的人民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团结力量。所以,我相信祖国的今天、明天永远是强大、繁荣、美丽的!

加强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因为,我是一名共青团员!我即将用我的热忱、才能、忠诚、智慧、勇气和自豪去拥抱我国名族团结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用我的青春和热血谱写新世纪大团结的新辉煌!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征文作品800字3

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着十三亿人口。在遥远的西部边陲-新疆,这里资源丰富,瓜果飘香,这里世世代代住着十三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了总人口的60%,他们创造了新疆的文化和历史,而我就出身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幸福地生

3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活。可是最近这里接二连三地发生恐怖事件,听大人们说部分疆独裂分子和国外极端势力想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和民族团结,把我们的新疆从大家庭里分离出去,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可能只靠一个人,要靠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吗?连三个臭皮匠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就别说民族团结的力量有多大了?国家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少年儿童在建设祖国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能力也增强了。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每个人都在悄悄的为民族团结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每个人的心中都默默的放飞着一只和平鸽,各族人民友好团结是每个个人心中最渴望的事。只有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56个民族用不一样的语言,说着一样的话: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永远向前!

4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作文七:《民族团结作文600字》4700字

民族团结作文600字  民族团结作文600字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学习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祖国是各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祖国好比母亲,为各民族提供衣食之需,使他们免受冻馁之苦;为各民族遮风挡雨,使他们免遭风刀霜剑的伤害。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之福,祖国分裂是各民族之祸。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巨大跨越,各族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制造民族分裂、危害祖国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

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

  《人间词话》成书于1908年,到今年刚好是一百年。百年来的寂寥悲戚,早已在远去的风中飘散无踪。再读此书,好似夜听花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的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人间词话》诚为古典文艺美学巨著,但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部词评书来读。读《人间词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读王国维。他的学识和才华奠定了评论的基础,他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却决定了评论的方向。王国维最注重的是"真",他本人也是一位诗人,最终他不肯违背自己内心的"真"而选择了结束--结束自己的生命和毕生的理想。书中好词佳作的深情婉致亦让人心灵震颤,我们在读王国维的同时,也是在品读其中掩藏不住的那一缕缕久远的幽香。

  本书将对《人间词话》手稿本一百二十七条逐一点评,另外加入补遗,主要评说王国维对历代词人的看法和他的其他词论。

  《人间词话》被很多人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古典文艺美学有极深刻的影响。但评论《人间词话》的意义并不是本书的写作目的。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能和大家一起读一本还原成词评的《人间词话》,了解一个有性格有才华的王国维。应该说,一个真实的人,比一个被高高捧在华丽光环中看不甚真切的文化偶像更让人尊敬。

  解读这本词话之前,还是先聊聊老王吧。书如其人,这话一点都没错。

  有句话说,古往今来中国三大天才死于水,其一屈原,其二李白,其三王国维。这话传播甚广,影响甚深,也为《人间词话》赢得了无数关注的目光。但事实上,这话有些言过其实了。屈李王三人不是同行,看看静安兄的诗词,再看看屈李二位的哲学历史学上的成就,应该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王国维是天才,应该也算得上一个,但是屈李二位在中国古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巅峰之上的巅峰,天才之中的天才。正所谓说起楚辞,必颂离骚;说起唐诗,必称太白。而楚辞和唐诗,几乎可以说代表了几千年中华文学的渊源和鼎盛。不可否认,王老先生足够优秀,但把这么大顶帽子生生的扣在老王头上,还是嫌有些大了。公平的说,把王国维当作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应该更合适一点。

  对王国维来说,写文学评论应该还算不得是他的主业,《人间词话》看起来更像是茶余饭后的随笔。静安兄的古文功夫可以说炉火纯青。他是当年逊帝溥仪封的"南书房行走",还赏 "著在紫禁城骑马"。这要是在康乾时期,那可不得了,策马上朝,何等的威风。清代才子仿佛只有清初朱彝尊才享有此殊荣。老朱当年五十一岁布衣入选博学鸿词科会试,被招入南书房,赐"紫禁城骑马"。于是乎老朱兴奋之余写了首《恩赐禁中骑马》:"鱼钥千门启,龙楼一道通。趋翔人不易,行走马偏工。鞭拂宫鸦影,衣香苑柳风。薄游思贱日,足茧万山中。"好歹他伯父朱茂晖也是明末复社成员,为国家危亡忧心劳力,老朱怎么就不学学同为大儒的顾炎武、吕留良拒绝清廷征召呢?当然了,到了那个年头,所谓"著在紫禁城骑马"真正的赏赐不可能是高头大马了,估摸着也就是一个小马鞭。那阵子溥仪早已退位多时,也没多少钱,估计买的还是地摊货,可真委屈老王了。老朱后来可是担任廷试读卷官,想来王国维的地位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当时如果溥仪当时能重开科考,出古文试题十有八九要找他的。
《人间词话》妙语连珠,不落窠臼,对诗词看法深刻独到,但他对词人的看法却不尽公允。在我们看看老王如何点评千古名句,如何点评历代词人之前,先来了解了解他的生平吧。他的观点和他的性格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委实有莫大的关系。

  王国维(),初名德祯,字静安,又字伯隅,号礼堂,又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他4岁丧母,父亲王乃誉是商人,经常出门经商,对子女教育也甚严。因此王国维自小养成孤僻的性格。

  王国维出身书香门第,但并不热衷于科举,他两次到杭州参加乡试不中之后更加倾向于新学。1898年甲午战争后他到上海在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当书记校对,同时加入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用业余时间师从藤田丰八等学习日文及理化等课程。此时王国维开始接触到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并开始萌生了对相关著作的浓厚兴趣。罗振玉很欣赏王国维的才学,于是在经济上帮助他,留他在东文书社当庶务。二人由此结下深谊。1901年他在罗振玉资助下赴日留学,后不久因病回国。1903年他出任南通师范学堂教员,1904年任江苏师范学堂教员,讲授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此时他开始阅读康德、叔本华等人的著作,对其学术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06年,罗振玉去北京在学部做官。王国维随之入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次年改任学部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调等职务。他对叔本华、康德、尼采哲学颇有兴趣,在《教育世界》发表过一批哲学论文,介绍德国哲学,又从事词和戏曲的研究。1908年《人间词话》问世,1912年《宋元戏曲考》问世。辛亥革命后,罗振玉、王国维逃到日本居住。罗振玉对他说:现在世变很激烈,士欲可为,舍返经信古未由也。王国维听了罗振玉的劝告,便尽弃前学,专治经史。他运用罗振玉的大云书库所藏经史、古器物、甲骨文、流沙坠简等,经过研究写出一批学术论文。1916年他回到上海,应犹太巨商哈同之聘,为《学术丛编》杂志编辑,后又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他仍从事甲骨文和古史考证,和沈曾植等研讨学术,关系密切。1923年他召为南书房行走,为已废的清室皇帝溥仪当先生。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王老先生认为这是"大辱",悲愤之中欲以死勤王,结果在家人严密监视下未遂。1927年,北伐军即将进军华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老王恢复帝制的最后希望破灭。这时候老王终于在留下那句著名的遗言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后,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正应了葛洛夫的那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老王就是这么一个只认死理脑筋不拐弯的人。说句老实话,也只有老王这样执著的人才真的是块研究国学和史学的料。前面说他不能与屈李二位齐名不假,但是尊称他老人家一声大师那还是不过分的。王国维的一生刚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他是个恪守传统、拒绝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亦幻想着清廷能够复辟成功,可惜他的愿望一一破灭。老王至死也没有剪掉他的辫子,这在当时是少见的。中国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苍老而悲凉的背影,在一汪碧蓝如玉的湖水中,渐渐的沉没、消失,永不再现。王国维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中国的古文明已经步入迟暮之年,再也经不起西方列强的摧残和国内革命浪潮的冲击,走向了彻底的没落。

  《人间词话》才情高绝,但一些观点却失之偏颇。老王对历代名词和词人的种种看法,不仅仅源于他深厚的古诗文功底和卓然的才华,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王老先生的这种固执、保守而又带着些偏激的性格。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蒹葭》是《诗经》中的杰作之一,作者真挚的情感,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依旧有让心灵悸动的力量。老王说此篇"最得风人深致",不算过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之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之沚。

  溯洄就是逆流而上,溯游就是顺流而下;从是追寻;湄和涘这里都指水边;坻和沚指水中的沙洲;长、跻、右分别指道路漫长、险峻、曲折。

  《蒹葭》颇似《关雎》,都是写心上人求之而不得的感触。不同的是,《关雎》直抒胸臆,而《蒹葭》则显得更有意味。在诗人的现实中,道阻且长,伊人难寻;他不得不溯游从之,却发现恍然间她在水中央悄然而立,似幻还真。朝思暮想的她仿若触手可及,但却永远不能拥她入怀。

  写下这首诗的少年心中的苦楚并未被直白洒脱的诗句所掩盖。这里不得不佩服王老先生眼光之准。他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句和《蒹葭》意颇近之,是相当有道理的。但是洒落只是表象。细想一下那似近实远、可望不可及的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意象,就可以知道诗人的失落和痛苦,比之只是"离恨苦"的"望尽天涯路",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和那永不可及的爱情,已经被少年无尽的情思深锁在心,像琥珀一样成为永恒。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预计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死后谥元献,也称晏元献。他是北宋初年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都是其门下弟子或者幕僚。晏殊一生安逸富贵,因此其词典雅雍容,温润秀洁,自成一格。

  在晏殊的词里,这首词算得上他的得意之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堪称绝唱。而同样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蒹葭》让人对少年的思慕之情感触不已,而晏殊的词却把人强烈的带入到那种穿透心灵的悲伤中去。"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凋"字写尽心中那种无人可以倾诉的苦楚。天涯漫漫,伊人何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尽"字,意境全出。西风遽起,独上高楼,抬眼望去,仿佛苍茫壮阔的天地之间只剩下这无法言说的悲伤,绵亘千年不绝。

  【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的这段话,的确是深得其理。《人间词话》赖以成名的数段话中,这一段毫无疑问要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段话比喻贴切,佳句宛如浑然天成般镶嵌其中,让人称绝。王老先生正是 "成大学问者",说的这些话也正是他的切身感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说的是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从何开始。王国维最得意的学问在于史学、古文字学和美学。这几门学问,千头万绪,典籍浩瀚如海,那种想要入门之前的彷徨、痛苦与渴求,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比喻,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老王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不是说他引用得不好,而是他弄错了作者。这句是柳永的名句。当然了,小错误而已,无伤大雅。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著,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老王在乱世之中,一心治学,那种执著、悲愤、孤苦的心境,恐怕不是现代人所能理解的。唯有这种执著与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前面两句,也许是很多人的感触。但这第三句里的境界,恐怕能领会者,就只有寥寥数人了。以勤为径,很多人都如此,但是要攀上顶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那种灵犀一点,参透真谛的大智慧、大喜悦,也只有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的天才们能感悟得到了。这种顿悟就好比是掉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释迦牟尼眼前的那棵菩提,一切的一切忽然间都豁然开朗,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这一瞬间都得到了完美的补偿。想必老王当年亦有如此心境吧。

  老王说自己这样解词,恐怕词作者不会同意。怎么说呢,其实这段话已经不是解词而是感悟了。引用一下倒也无妨,而且恐怕晏、柳、辛重生再世,对此妙论,也应该会会心一笑,不以为意了吧。

  三境界论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不过就像以前天气预报里面放的世界名曲一样,听多了就如同饮白开水一般。真正用心去体会其中真味的,想来实在是不多。


王国维笃信正统,思想保守。柳永是出了名的浪荡子,在这里老王把词作者误记为欧阳修,也许是无心之失,但也反映了他有意无意地追慕古代先贤、把自己与正统的士大夫相类比的思维倾向。老王非不推崇柳永,但相比起柳永的成就,《人间词话》里所提及的柳永的词作少之又少。及至后文老王推崇北宋之词,贬低南宋之词,乃至于几乎片语不提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就卓著的宋词大家,和他的性格以及这种思维倾向是分不开的。大家慢慢的看下去就会明了。

  顺带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词和作者。这段话只是引用而非评词,领会到那种心境即可。这里就不详加点评了。

  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坎坷,据说早年应试时曾作《鹤冲天》,其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看到后极为不满,黜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无奈之下,自号"奉旨填词",流落勾栏瓦肆,混迹歌楼妓馆,放浪形骸,作词自遣。柳永之词,多用长调,大量运用日常俚语,铺叙白描,其词坦荡真挚,恣纵不羁,自成一格。他的词多反映下层人民的情感生活和自己流离漂泊的切身感受,因此极受当时人民的喜爱,"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当年的柳永,真好比是词界的天皇巨星,如果当时有短信投票的话,即使那些公卿士大夫评委们不满意,他也是当时毫无争议的词界第一人。柳永在古典诗词界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如果要像唐宋八大家那样评选古今十大词家,柳永当居其一。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人文武双全,慷慨磊落,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在他22岁时,自率义军2000余人投奔到耿京的抗金军中。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亲率50骑兵,直入5万之众的金兵大营,将张安国生擒活捉,并绑缚建康处死。辛弃疾一生以复国中兴为己任,然而入仕南宋朝廷后,历经沉浮,终于受人猜忌,不被重用,郁郁而终。其词刚健壮阔,境界雄伟,与苏轼并称"苏辛",是豪放派中的杰出代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李白的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的天才诗人,其人狂傲不羁,其诗飘逸超群。后人称之为"诗仙"。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秦娥,泛指秦地的美女。扬雄《方言》卷二:"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霸桥,唐人折柳送别之处。

  这首小令上阙清幽秀美,下阙雄奇壮阔,却又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上阙中,美人梦断秦楼之时,月下箫声悲咽,桥畔垂柳依依,凄清迷离,不由得伤别之情再上心头。下阙笔锋一转,以乐游原上昔日盛况起笔,次句"咸阳古道音尘绝",陡然间只剩下古道寂寂,音尘渺渺,让人无比感伤。上阙中美景似在刹那间落入无尽虚空。而最后一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雄浑悲壮,不言其悲而悲从中来,不言其寂寥而寂寥之情油然而生。区区八个字,构建了一个极富张力的、永恒的意象,千载之下,仍然让人感受到那种不灭的悲情与哲思。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先世为汾人,后迁居吴县。范仲淹为北宋名臣,曾戍边抗击西夏,军纪严明,威震边疆,西夏人称其"胸中自有数万兵甲"。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领导了庆历新政。后因新政遭人嫉恨被迫离朝。死于赴颖州途中。其词作流传下来不多,均属佳作,其边塞词慷慨苍凉,开后世豪放词先声。

  夏竦(985-1051),字子乔,官至宰相。封英国公。江洲德安人。北宋词人。《宋史》云:"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

  忍不住想说一下这位大宋宰相夏竦。虽然他是当年因文得宠的御用词人,但能流传至今的作品没几首。这人据说是宋代的和坤,豪奢放纵,贪得无厌。他反对新法,力劝仁宗贬谪范仲淹(老王无意中把一对政敌放在一起,也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妨说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大家也就明白他的为人了。夏竦待人刻薄。一次他问门人,为何寇准豪奢似我,世人多称许,而独对我颇有微词?门人说,人家寇相爷当年在效外饮宴,看到一个卸任的县令路过,都能招来同吃同喝,您老人家把出京入京的士大夫都得罪挖苦遍了,也从不请人家吃饭(估计请了人家也不愿意来),谁还会说您的好话呢?夏竦当下默然。其实人家寇准是自己的钱,夏竦是贪来的钱,那能一样吗?更有意思的是夏竦和范仲淹一样,也曾戍边抗击西夏。刚去的时候豪情万丈,遍发榜文,称:"有得元昊头者,赏钱五百万贯,爵西平王。"李元昊一世枭雄,岂会被这个吓倒?当然李元昊也不甘示弱,命人入城,故意遗箔于市,上书:"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二贯文。"这话传开后,一时成为笑谈。夏某人真是丢尽了大宋朝廷的脸,比起老范,都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扯远了点,回头来看看这对同朝政敌的词吧。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渔家傲》一词,既有悲凉的边塞风光,又有真挚的个人感慨,确是好词。但是和《忆秦娥》比起气象来,高下立判。唐人的风骨和豪情,宋人委实是学不来的。《喜迁莺》是一首应制之作。真宗皇帝于后庭饮宴,使人向夏竦索词。夏竦立马写成此词进奉。其人才学人品没有太多让人佩服之处,拍马屁的功夫却真的是让人无限景仰。这首词全篇平平,无甚希奇,但末句"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却的确是上上之句。凉州是指凉州词,也就是歌舞之曲。月色如水,美人起舞,仿佛这宫殿之前也如月色般摇曳,一时间恍若身处仙境,让人不由忘我。"水殿"一词,堪称绝妙。但这首词所谓的"气象",比《渔家傲·秋思》尚差得远。"象"固然是有,但 "气"却半点都无。虽有奇巧,却无半点沉郁之气。老王把这首词放在这里,实在是不怎么妥当。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张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常山词派开创者和代表。刘熙载(),字伯简,一字融斋,清代文学家。

  老王眼光不差,就是有时候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深美闳约"。只从词的字面上说,温词字句绵丽,其中蕴意却极深婉,此或可谓其词句特色。但要从词的气质而言,则似不当。刘熙载说的"精艳绝人"更接近温词气质。"深美闳约"好比是空谷幽兰,其秀美深藏不显而又独有风姿;"精艳绝人"好比初见时宛若惊鸿一瞥,但细看之下,虽则美艳绝伦,却稍显有失流转之神韵。

  看看温冯二位的词,区别是很明显的。

  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其词秾艳细腻,绵密雕琢。

  冯延巳(904-960),字正中,广陵人。南唐中主李璟时重臣。擅长以景托情,表现个人的心境和情绪。其词清丽婉转,细致含蓄。

  温庭筠词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菩萨蛮》,让我们看看与冯的《鹊踏枝》的比较。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独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秀罗襦,双双金鹧鸪。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清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温的这首词秾艳香软,美人慵懒娇柔之态似在眼前。但除了相貌服饰神态动作,其相思苦楚却隐藏过深,情致有被其华丽词藻掩盖之虞。反观冯词,词句远不如温词华美,但自有一种清丽之态。全词情景交融,意蕴深婉。末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更是语淡意远,笔法上乘,把那种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期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老王对这首词的解读,正应了"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但是在这里他也许理解错了哈姆莱特。先来看看李璟和他的这首《摊破浣溪沙》。

  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瑶,后再改名为璟,字伯玉。南唐中主,其子为南唐后主李煜。其词风格清新,笔法蕴籍,尤长于抒情。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痕无限恨,倚阑干。

  屈原《离骚》有云:"虽萎绝其亦何伤,哀众芳之芜秽。"又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香草向来被比作君子的高洁品行。

  这首词是李璟的得意之作。据说有一次李璟拿冯延巳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开玩笑,说:"吹皱一江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平生得意之作获得称许,这话想必是说到李璟心里去了。

  上阙起首"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愁起"是本句句眼。花殒香销,残叶满池,本已是萧索不堪,更兼池中西风瑟瑟而来,更让人愁随之起,倍添悲戚之意。由景及人,"还与韶光共憔悴",人花共老,真真让人不忍卒睹。"不堪看"既写"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也隐然呼应了"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之景不堪看。下阙轻轻一转,"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泛指边疆。)细雨点滴在耳,蓦觉已不在梦中,征人却依旧远在天边,此悲此苦,忽然间痛彻心扉;小楼独处,玉笙吹彻,寒意入骨,清寂空旷之中,悲苦之情悠远无极,似永无尽头。此句意境凄清,无声之悲动人心魄,一个"彻"字,真是写尽人间寂寞。末句"多少泪痕无限恨,倚阑干",此悲不可释怀,只余倚栏凝眸。而"倚阑干"凝眸所见,还应是"菡萏香销愁起西风"之景吧,与开头遥遥相应。动景至最后收于静悲,全词嘎然而止。这首词字字珠玑,意境极美,而且结构回环相应,宛如珠玉连环,曲尽其妙。玩味再三,不忍释卷。

王国维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话恐不能认同。的确,这两句细细品味,的确会让人产生有类于此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恐怕只限于老王这样的前朝遗老吧。纵观全词,这首词的主旨并非自嗟自叹,隐喻家国之恨。李璟为君之时开疆拓土,后唐国土曾一度达到顶峰,即使后来后周入侵,李璟被迫去帝位,也并无国破之恨,怎会有此一叹?纯粹的把这首词还原为一首怀人之词,而不是生生的把句子从词中割裂出来求其主旨,应该更为合理。"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佳句,古今独赏自有其道理。"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之句对老王而言也许有特殊感触,但是撇开美人香草之喻,其佳处还是远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老王此论,谬矣。

  不禁想多说两句,爱国不爱民只是愚忠而已,爱其国更爱其民才是真爱国。屈子投江,引得万千百姓投粽,不枉屈原爱国忧民之心;老王沉湖,只为区区溥仪一人,就难免孤苦伶仃了。大清王朝早已抛弃了它的子民,王国维还是拒绝背叛,只愿意维护所谓的"正统"。王老先生一生忠介,却未免太过于迂腐,这也许就是他一生悲剧之源吧。

  对此无言,惟余一声叹息而已。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花间》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

  这一段很好玩,冯延巳落选了《花间词》,老王不甘心有其他南唐词人入选,翻案平反来了。

  老王真乃"蜂蜜"(冯迷)也,竟然称南唐中后主都不如冯延巳造诣精深。说句公道话,李璟已堪与冯延巳匹敌,李煜不是做皇帝的料,但却是古今罕见的天才词人。他仿佛只为词而生,后世历代词人能与之比肩的,寥寥数人而已。

  可惜的是,老王再一次犯错误啦。此张泌不是彼张泌。看来大师也是人,偶尔也会凭印象行事呢。

  《花间词》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后蜀赵崇祚编纂。这里记录的张泌是应当是后蜀张泌,而不是跟随后主入京的南唐张泌。李煜死于978年,离《花间词》成书已过去将近40年。而李煜死后,张泌不仅用自己的俸禄赡养李氏子孙,每年寒食节还去后主坟前祭奠,证明他在李煜死后至少还活了数年乃至十数年。由此推断张泌在940年时至多只是个少年甚至还是儿童,此时他基本上不可能仕唐或者仕蜀,更不会有词作入选《花间》。《花间》所录张泌,是另有其人。看来大历史学家也有失考的时候啊。


其实,《花间词》根本就不录南唐词人的作品,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冯词位入选的真正原因。《花间》所录词作者中,除去唐代词人,绝大部分为前后蜀词家,只有少数在他国。其中在五代中曾经仕于后唐者有牛希济、和凝、孙光宪三人,牛希济先仕于后蜀,后降于后唐;和凝先仕于后唐,后来在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孙光宪先仕于后唐,后辅佐南平。也就是说这三人都没有一直在后唐为官。940年成书之时,牛希济当仍在后蜀,和凝应早先已入后晋,孙光宪已在南平,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当时这三人都不是南唐词人。看来后蜀人民不厚道啊,尽管南唐之词妙绝天下,他们就是死也不肯录南唐人之词。敌人就是敌人嘛,谁让他们词写比大家都好,我就是不肯长他人气势,灭自己威风。

  这样看起来,李璟和冯延巳不入选《花间》是有政治因素的,而并非他们词作不佳。不知道这个解释,老王是否能满意呢?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之后无词之叹。】

  老王看词人眼光独到,想来是有道理的。这段话就是老王评词的标尺。老王尤其不喜欢过于雕琢的作品,感情真挚、境界开阔、清朗自然之作在他眼中才是上上之选。

  北宋之后无词这句话恐怕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李易安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幼安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江晚正愁余,山深鸣鹧鸪",蒋胜欲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姜白石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淮南皓月冷千山,明明归去无人管",吴梦窗之"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岂非好词?

  【美成词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精通音律,常自创新曲。其词章法严密繁复,音律工整和谐,字句活脱浑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人。欧阳修4岁丧父,其母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教他读书。曾参加庆历新政,晚年官至参知政事。其词清新晓畅,真挚深婉。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人,苏门四子之一,是苏轼最得意的弟子。其词清雅婉致,含蓄纤丽。


中国的古典诗词本来规矩就多,平仄对仗拗怒音律,让人眼花缭乱,头大如斗。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这就是当时写诗词的规矩。古时词是用来唱的,不这么写唱出来不甚动听,不动听自然就不能流传四方。而精通音律的周大才子决心在"唱"上要更胜人一筹。的确,他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周邦彦追求在字词的语调平仄和音乐的音色达到完美和谐,因此在选字上极为苛刻严格;在词的意境和音乐表现的意境上也力求统一一致,故而在选材和表达上也要小心谨慎。但是用心如此之细,苛求如此之严,再要追求通畅流丽,意境深远,几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戴着如此沉重的镣铐跳舞,也只有周邦彦才舞出了优美的舞姿。就算如此,他的词虽然工巧瑰丽,还是有人批过于雕琢,有"意趣不高"之嫌。

  周邦彦自创曲调很多,但是今天看来,他的词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佳句不算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字句远不如其他词人那样通顺流畅,琅琅上口。老王说他"创意之才少",是说他用力多在字词音律,而不在开拓新的意境。比较一下周、秦、欧三人写雨之词: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周邦彦《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

  细细品之,比之秦词之纤丽,欧词之深婉,周词境界稍显凝厚。美成之词别有深致,但终归不如那些读起来通顺上口、景致如在眼前的句子更容易打动人的心灵。

  还好老周也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样的句子,要不然一世文采都埋没在音律之中去了。但千载之下,我们是否也会怀念那种永远都无法再现的、词乐如水乳般交融的境界呢?

  【词最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替"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秀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中国古代的文人向来都有典故痴迷症,所谓"不学诗,无以言",经史子集是很多人的命根子,恨不得能倒背如流。但是典故也要用的是地方,用得太多太滥就完全失去了诗的本真。老王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清醒和正确的,过多的用典故来代替原字,难免会流于雕琢堆砌,甚至晦涩难明。"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看"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等词句,或随意挥洒,或直抒胸臆,所用字词浅近易懂,近似白话。但这样的句子,流传千古,至今颂之依然满口余香。反观那些堆砌典故之词,不仅读来拗口生涩,而且失去了诗词原应有的审美价值。老王在这里点名批评吴文英,但其实他的词也并非一味零乱堆砌,而是有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后面我们会讲到。

看看老王所举的周邦彦的《解语花》和秦观的《水龙吟》。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22岁中进士。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又反对对变法的全面反拨,为新、旧两党所排挤,屡遭贬谪。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其词挥洒自如,热情澎湃,想象奇伟,妙语天成。"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秀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指的是秦观入京见苏轼,苏轼问他近作何词,他举了这句"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轼就说:"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这句写的是当夜街市灯烛通明的绚丽景象。绛烛即红烛,红莲是指当时流行的莲花灯。

  上元即元宵。正如词中所说,宋代的元宵 "金吾放夜",警卫解除宵禁,人们可以彻夜游玩。这个晚上不仅仅官家"放夜", 也是城里人家在一年之中唯一一个允许女孩儿们步出闺门、去红衢紫陌中尽兴游玩的夜晚。在当时城中少年的心目中,可想而知这一晚该是何等的绚丽繁华。对女孩儿而言,想必也会暗暗期望能遇上一位翩翩少年吧。"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看来看美女的愿望,从古至今就没什么多大的改变。再回想辛弃疾那首同样写尽元夜绚烂光华的《青玉案·元夕》,也更容易理解小辛同学"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种焦急,因为今晚找不到,也许永生都再没机会见面。但是美成兄就没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幸运了,只能回想起从前的同一个晚上,"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只剩得"旧情衰谢",一任他人鼓舞狂欢,"从舞休歌罢"。

  "桂华流瓦"写月光在屋瓦上盈盈流动,境界确是极佳。老王说这里代用是个小小的技术缺陷,但"桂华"配合后面的"耿耿素娥欲下",倒也自成机杼,容易理解。改了之后反而会失去其中的照应和韵味。只是秦观的"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想想苏轼的话,倒也真的让人解颐。这等繁复华丽之句,也真就是一人骑马楼前而过,雕琢之痕过于明显了。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替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有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北宋后期,所谓"雅词"开始在士大夫中兴起,至南宋,蔚然成风。"雅词"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记载:"万俟咏初自编其集,分为两体,曰雅词,曰侧艳"。南宋所编的词选以及词学专著中,比如《乐府雅词》、《乐府指迷》、《词源》等等,都主张词以清空雅正为最高标准,而其他的所谓俚语艳词都是不入流的下等之作。周邦彦的词无疑成了这些人眼中的最高标准,南宋名家吴文英、周密、史达祖、张炎等莫不以其为宗。

  "清、雅、正"是这些人眼中佳作的标准。清,即意味着词的意味要清淡,不能过于妍丽。只可惜清汤寡水,无甚滋味,也就怪不得少人品尝了。雅,即用词须雅,不能用所谓俗字,正如沈伯时在《乐府指迷》中所述,直说桃柳即为不雅。但也就像老王在上文所批的那样,古往今来类书(汇集资料,以利查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一大堆,那还要写词作甚?正,现代一点说就是词的主旨要正经,可惜人都有七情六欲,谁又会想去看一些没什么真情实感、味如嚼蜡的所谓雅词呢?词作到如此迂腐不堪的境地,也真就变成了陈词滥调,无可救药了。

  老王说只有北宋有词而南宋无词,这话太绝对了,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南宋词人不乏杰出者,但在整体上,毕竟输了北宋一截。北宋开国之初,词风自由,涌现出了很多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词家,词坛气象万千,精彩纷呈;而南宋词相对风格单一,格调相似,鲜有与众不同者,词坛稍显沉闷单调。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名厨最在意的就是美食家们的感受,名设计师最在意的也是时尚杂志主编们的感受了,长期不讨人喜欢、不上台面,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呢?词评、词选家们的评语显然影响了部分词人的写作,久而久之,风气渐成,再也无法逆转。

  南宋词,最大的错就错在给词套上层层的枷锁束缚,规定了词应该这样写,不应该那样写。可悲的是,南宋词人中除了辛弃疾,鲜少有人跳出这些梏人心智的条条框框,直接导致词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宋以后,词越发变得意境单一、语言呆板,再也没有了两宋时期的辉煌。词的衰亡,固然有其必然性,但这些将词套上不应有的枷锁的词论、词选家们,想必也是要负上一定责任的。

  背景说得太多,有些喧宾夺主了。来看看《四库提要》是怎么说《乐府指迷》的不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九《集部·词曲类二》沈伯时《乐府指迷》条下云:"又谓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须用'玉筋'等字,说发须用'绿云'等字,说簟须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说破。其(指《乐府指迷》)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转为涂饰,亦非确论。"


 红雨,李贺《将进酒》中云:"况是青春日将暮, 桃花乱落如红雨。"刘郎即刘禹锡,他在《玄都观桃花》(一名《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句子。后人用红雨、刘郎代指桃花。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歌妓聚居之所。章台柳原意不是指柳树,而是与才子韩翊相爱的柳姓歌妓。后被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沙叱利抢去做妾。韩翊于是写诗抒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后几经周折,两人终成眷属。灞岸,长安城东有灞水,水上有桥名为灞桥,送别时多在此分手并折柳相赠。李白《忆秦娥》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句,罗隐《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云:"柳攀灞岸强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章台、灞岸后用代指柳。

  银钩指草书,后亦代指小字。西晋大书法家索靖《草书状》里说:"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周邦彦《风流子·枫林凋晚叶》中有"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银钩这里指小字。

  玉筋,一做玉箸,玉制的筷子,用来代指眼泪(尤指妇人之泪)。隋代薛道衡《昔昔盐》有"横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的句子。唐代高适的《燕歌行》中云:"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绿云,杜牧《阿房宫赋》中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绿云指女子密而且高高耸起如云的发髻。

  湘竹,杜牧曾写《斑竹筒簟》:"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后用湘竹代指竹簟。

  这一段还真长知识了。语言高难到这种程度,只怕是做军中通讯密码都绰绰有余了吧。但写词时专用这样的文字,难免就会显得呆板生硬,晦涩难明了。真正的宋词名篇里典故固然不少,但也没看到什么人专用典故,不言桃柳。的确,虽然以典入词不露痕迹自然是高明无比,但是凡用词必须用典故代替,过分追逐用词的典雅工丽,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说到底,语言原本只是助以表达的工具,词中的情感才是主体。欣赏画家们的杰作,都会去思考他所想表达的内涵和情绪,而谁又会去看颜色用得漂不漂亮、鲜不鲜艳呢?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今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祖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而佳处不可学也。同时白石、龙洲学幼安之作且如此,况他人乎?其实幼安词之佳者,如《摸鱼儿》、《贺新郎·送茂嘉》、《青玉案·元夕》、《祝英台近》等,俊伟幽咽,固独有千古,其他豪放之处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梦窗辈龌龊小生所可语耶?】

"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引自箫统《陶渊明集序》:"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姜夔(约112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一生清贫自守,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其词清健醇雅,幽冷悲咽,自成一格。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复国的理想,屡受排挤。其词风格不一,既有飘逸奔放之作,亦有悲凉沉郁之音,是南宋辛派豪放词的中坚。

  吴文英(约1207-约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人。长期充任一些权贵的门客幕僚,却始终不仕,布衣终老。他的词语言瑰奇绚丽,意象变幻纷呈,含义隐晦曲折。其词被许多词论家指责破碎迷离,不成片断。但《四库提要》中说:"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屡陈恢复之计,却不为朝廷所用,一生浪迹江湖。以词名,喜以文入词,不守音律,其词豪壮激越,是辛派豪放词的代表之一。

  老王批评后世词人不该学南宋,而在我看来,不是南宋词北宋词应该学谁,而是谁都不该学。

  古往今来,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学"出来的诗人,亦没有什么模仿出来的诗人。词的本质是诗歌,没有对自己内心的忠实、没有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渴求而只有可悲的机械生硬的学习和模仿,要写出传世佳作那是绝无可能。有宋一代,是为词坛盛世,天才词人灿若群星,佳作警句不绝于耳。后代词人高山仰止,不敢轻易为言。写词都写到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地步,词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既然要学,就不免会有速成的想法,这是人天生的惰性。既然南宋词有体有格,又有所谓的词论家的理论支持,显然比那些天马行空、气象万千、学起来不着边际的北宋词容易得多。开始就不该起了学的念头,尔后更是于宋词的皮毛之处下功夫。领悟不到宋词真正的神韵精髓,而皮毛亦只学个五六成,其结果可想而知。

  老王对人的偏见是很难改变的,说来说去总是说那几个人的不好。他老人家是一代大家,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喜好和情绪带到词评中,显得有些孩子气。后面个别段落更是明显,甚至于说他一个朋友的词要介于大小晏之间。真若如此,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都要改写了,老实说,这玩笑开得太过了点。,当然了,老王可能不觉得是开玩笑,他老人家可是一本正经写出来的。不过他要这样写,我也没奈何,只能不辞辛苦的一一为好些人平反,浪费了无数原本可以用来看电影的美好时光。

  其实姜夔词的好处,老王并未完全领会。其词好比深谷清泉,悲冷幽咽,一腔真情深藏于冷峻的表象之下,不深究是很难体会的。老王尤其喜欢批评吴文英,"梦窗"在《词话》里出现的频率甚至超过了苏轼,真可以说是三天一小批,五天一大批。这里更是称他为"龌龊小生",心中的厌恶可想而知。虽然您老人家不懈一看,但也不必口吐恶言吧,比较失形象分的说。事实上,吴文英的词,犹如一部后现代电影,意境变幻莫测,场景纷至沓来,但始终有一种饱满清晰的情绪在里面,《四库提要》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这样的词,爱者极爱,恶者极恶,基本上看个人的喜好了。但总的来说,他的词确实不失为别具一格的好词佳作。

 老王所提及的三首辛词名作,正如他所言"俊伟幽咽,独有千古。满腔英雄热血,却如同飞花落去付流水,让人不胜唏嘘。后文中会重析《贺新郎》,读者可加以印证。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周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追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唯"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二语乎?】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荆溪人。清代常州派重要词论家、词人。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吴文英的词可谓变幻万千,难以捉摸,理解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词跳跃性极大,有时候完全没有清晰的条理和脉络可循,只看上阙,永远猜不到下阙会如何写。张炎批评他的词说:"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这个评得未免过于武断。吴文英的词言辞优美,宛如颗颗珠玉散落在前,但事实上,珠玉看似散乱,但是却被一根红线串起,成为完整的艺术品。吴文英就像一个极具天资的孩童,他只管按照自己的方式用跳跃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管人家的思维是否会和自己一样。读他的词,也要将自己当作一个孩童,任那种情绪牵引着你走,不要考虑太多些衔接和过渡,因为那种情绪始终如一,情绪就是串起全词的那根红线。品他的词,其实就是品一种蕴含在词里面的情绪和感受。大凡后世的较为出名的词评家,都不屑于他这种写法。这很正常,因为历来词的写作讲求章法、句法、字法,在运意布局方面要求脉络清楚、前后连贯、层次井然。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的定式,很难接受这么出格的表达方式,比如张炎,比如老王,都不能接受这种写法。也许可以这么说,吴文英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朦胧派词人。


 吴文英的这首《踏莎行》有很多种方式理解,正着理解也好,反着理解也好,最终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却是一样的,这种感受一直贯穿词的始终。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尤带脂香浅。"乍一看,还以为是在读《花间词》里的温庭筠了。薄绡轻笼着莹润的玉肌,罗扇半掩着檀红的樱唇,衣袖的花边散发出淡淡香气,真是像极了温词。随后的一句"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鬓乱"写小憩初起的伊人,舞裙空置,云鬓散乱,应是深愁婉转,无心歌舞。上阙句句写实,佳人如在眼前。下阙"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笔锋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原来,玉人不在眼前,而是在午梦之中。"窗阴一箭"是指时间之短,窗前日影移一箭之地的时间,午梦却忽然已恍在千山之外。这句颇有"一枕黄粱"的意味,更加突出了午梦初回的怅惘与迷思。"香瘢新褪红丝腕",这一句再次把人的思绪拉回梦境,回想梦中佳人的手腕因为消瘦而显现出来的丝带的勒痕,真是我见尤怜,不忍猝醒。最后一句"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实写眼前之景,"隔江"一句绝佳,和前面《蒹葭》中佳人可望不可及的那种韵致几乎同出一辙。"隔"字在这里用到了极致,既写出了眼前飘缈迷离的景象,又凸显了一种怅惘若失的情结。本已情思迷惘,恍见伊人宛在,更兼雨声迷离,江阔水远,不由得愁怨顿生,追思无极。

  "愁怨"一作"秋怨",亦通。但这里"艾枝"、腕上"香瘢"都写明是端午时节(旧时端午有系红丝线避邪之俗),应当还是以"愁怨"略好。

  这首词上阙写梦境,笔笔写实;最后一句写实景,却显得恍惚朦胧。以实笔写虚境,以虚笔写实景,全词显得亦真亦幻,曲致迷离。这也正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梦窗词始终带有这种缥缈迷离的朦胧意味,这才是"水光云影,摇荡绿波"之所指。老王虽然还算欣赏"隔江"之句,却没有体会到周济评词的真正含义。

  最后补充一下。这首词据说是吴文英端午怀姬之作,但是词有千面,也不一定就要这样理解。假如把这首词里当成一首怨妇词,把"午梦千山"之人换成女主人公,理解起来也一样,甚至更加合情合理。上阙写女主人公小憩初醒的仪态,下阙写她梦醒之后,却见"香瘢新褪红丝腕",相思几回瘦几回,不经意间却见 "隔江人在雨声中",不由得"晚风菰叶生愁怨"了。初醒时隔江听雨,似在梦境,却又真切,这意境亦是极妙。全词浑然一体,也更易理解。

  【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踏莎行(自沔河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姜夔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老王平素对姜夔不怎么感冒,这里说只爱姜夔词中二语,这不是没有来由的。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这两句的确写得不错,语言浅近,意境深邃,正是老王喜好的类型;其二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一句刚好道出了他的心境。

  姜夔词颇似其人,自有一种幽冷孤傲之态。老王生于封建王朝末世,颇不喜当时世人,兼之才学出众,他内心的自怜自叹落寞孤独,和这两句的意境极为契合,也难怪不喜欢白石词的他独推此句。

  姜夔这首词所怀的是他二十多岁在合肥时在合肥遇见的一名女子。上阙首句"分明又向华胥见"点题"感梦而作"。华胥,《列子o黄帝》云:"(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后用华胥代指梦境。燕燕和莺莺是指往日的爱侣,苏轼有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用"燕燕莺莺"称呼,更是充满了一种疼惜和怜爱之情。这里"燕燕莺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燕燕轻盈,莺莺娇软"看似写景,而实则写人。诗人眼中的她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写来如在眼前,用典妙绝而全无雕琢痕迹,细细品之可知用笔之妙。"夜长争得薄情知?""争得"就是"怎得"。在梦中佳人嗔怪道,薄情人呵,你如何知道我在这漫漫长夜中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呢?"春初早被相思染", 姜郎你可知否,料峭的初春,早已被这无尽的相思染透。一个"染"字用得极为精妙。此情此景,早已交融一体,如风中笑、雨中泪,早已分不清道不尽。

  下阙以"别后书辞,别时针线"起笔,别后的书信常阅常新,别时亲手缝制的衣袍余香宛在,佳人深情正蕴结其中。"离魂暗逐郎行远"此句极佳,相思苦楚无极,伊人芳魂也随书信衣物系于诗人身畔,随诗人远行万里。"离魂"之句,典自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用典恰如其分,不露一丝痕迹。末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写得动人之极。诗人遥想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淮南路远,千山寂寂,一缕芳魂就这样在清冷的月光中孤独归去,无人照管。诗人把那一种对爱人想欲疼惜爱怜却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苦写得极为深切,感人至深。此句恰如其分的融合了杜甫《咏怀古迹》中"环佩空归月下魂"句意,其意境亦不在杜诗之下。淮南依旧路途遥遥,只是那千年后的月光是否依旧如昨?

  这首词乃感梦之作,意境空灵悠远,下阙读来尤见幽邃清冷。词以梦见情人开头,以情人芳魂归去结尾,想象独特,构思巧妙,用典自然不露痕迹,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大部分都描述情人,却无处不体现出作者自己对她的一番深情。

老王所喜爱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的意境,当是将自己比作那位痴心系于情郎的佳人。王国维一心想要恢复积弱不振的大清王朝,然而清王朝早已既不得人心,又不得大势,与他同道者寥寥无几。他所体会到就是那种痴心不改而孤独前行之中深深的痛苦和无奈。老王就是这样性子过于耿直,不肯转弯妥协,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梦窗之词,吾得取其词中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亦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张炎(1248-约1321),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府成纪人,居于临安。其词清雅疏朗,有类白石词,因著有《山中白云词》,故与姜白石并称"双白"。其词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映梦窗,凌乱碧"一句出自吴文英的《秋思》。

  秋思·荷塘为括苍名姝求赋其听雨小阁吴文英

  堆枕香鬟侧。骤夜声、偏称画屏秋色。风碎串珠,润侵歌板,愁压眉窄。动罗箑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 映梦窗,凌乱碧。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汛,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

  欢酌。檐花细滴。送故人,粉黛重饰。漏侵琼瑟,丁东敲断,弄晴月白。 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欢谢客、犹未识。漫瘦却东阳,灯前无梦到得。路隔重云雁北。

  "玉老田荒"出自张炎的《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与周草窗话旧张炎

  水痕深,花信足。寂寞汉南树。转首青阴,芳事顿如许。不知多少消魂,夜来风雨。犹梦到、断红流处。

  最无据。长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玉老田荒,心事已迟暮。几回听得啼鹃,不如归去。终不似、旧时鹦鹉。

  老王又来批判吴文英了,姑且看之。直接用人家词中的句子来评论其词,老王看来显然是姑苏慕容家的高手,很是懂得"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的道理。

  把吴文英放在当代,应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吴文英在80年代,他也许会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意境迷离,感情深挚;在90年代,可能会是电影导演,他的电影应该是情绪昂扬,意象纷呈;在如果他到了现在呢,说不好,貌似现在的艺术家们似乎大多不是用笔创作的,估计不太善于粘贴复制、也不会写所谓"梨花体"的梦窗同学应该会被咱们的时代埋没了吧。

  当然了,这些纯属玩笑话。看书久了,不妨调剂一下。按照老王的说法,吴词几无可看,但其实他的词是不应该被埋没的,因为千古词坛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老王说吴文英的词"映梦窗,凌乱碧"。的确,吴词很像一幅抽象画作,思绪跳跃性极大,让人不免有凌乱迷离之感。有人识货有人不识货,梵高当年也有很多画都被扔进垃圾桶。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说:"梦窗立意高,取径远,皆非余子所及。"吴词真是如前面所说,爱者极爱,恶者极恶。

人的思想并不是常常都能接受新事物的,尤其是当一些事情已经成为"常识"之后,突然冒出来一个另类,大部分人的心里都会犯嘀咕。像老王这样恪守传统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又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出格的写法呢?其实,心要放平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就是内心能真实的感触摸到这个世界的脉搏。能比得上王老先生学问和成就的寥寥无几,加上自幼家教甚严,他有些不合群乃至孤僻固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心中的世界无法维系平衡而骤然崩塌的时候,也许就只能采取最极端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和不满了。《四库》中说:"词家之有文英,犹如诗家之有李商隐。"这话相当中肯。李商隐的诗也写得晦涩迷离,只是律诗的体裁比词稍稍多了一份端庄。但是为什么不见有人批判李的写法而这么多人针对吴文英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文学批判是带有时代的色彩的。唐代诗风自由,即使李贺李商隐别树一帜,但只要写得好就有人喜欢,有人喝彩。而宋代理学盛行,礼教束缚比起唐代来更是要繁复得多,明清的约束更是数倍于宋。在这样的情形下,不难理解为什么南宋以及宋之后的词评家们为什么会对与传统有别的写法大加鞭挞了。人的思维成了定式,必然会阻碍新事物的诞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可以这么说,老王的这些个看法,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这种保守思潮的影响。

  厚道一点说,张炎的词其实是不错的。但这个不错是狭义的。说他的词不错,只能是说在某一段时期来说是佼佼者。放在整个宋代词坛来看,他的词显然与那些词坛大家有层次上的差距。事实上,即使与姜夔并称"双白",他的词还是比白石词要逊色一些。

  老王用"玉老田荒"来形容他的词。如果用书法来作比喻,就是笔法显得有些"枯",其意不够丰腴,其境不够开阔。张炎一生凄凉,宋亡时祖父被元兵所杀,家产被抄。晚年更是穷困潦倒,一度曾摆设卜肆谋生。一代才子,到最后沦落到摆地摊为生的地步,写起词来也未免会显得凄凉愁苦,意境也不够开阔了。当然,这里面更重要的是和人的性格有关联。曹雪芹和张炎经历有些类似,早年被抄家,晚年也极为贫苦,连最疼爱的小儿子也夭折,但他写出来的《红楼梦》却堪称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扛鼎之作。脱离了对个人命运的自怨自艾,雪芹先生下笔自然就会比张炎更加深刻和浑厚。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松霭先生春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谓之双声。如《南史 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迦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得声是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之"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皇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世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要说双声和叠韵,要从词的构造说起。

  任何形式的词可以分为合成词和单纯词。单就双音节词而言,除去拟声词、叠音词、译音词等特殊词之外,其他都可以分为合成词和连绵词,连绵词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单纯词。简单点说,两个有意义的字合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比如落日、寒冷、沙漠等等,两个字拆开来无意义(或是单个字的意义与原词无关联)、要合在一起才有意义的词叫做连绵词,比如慷慨、忐忑、琵琶等等。

  连绵词可以分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词。双声词比如慷慨、参差、忐忑、琵琶等等,声母是起头的音,两个连续的声母读起来发声时顺溜易读,感受一下"忐忑"、"参差"的读音,念起来显得紧凑轻快、节奏感强;叠韵词比如依稀、徘徊、伶仃、窈窕等等,词中有两个相同或者相近的韵母,读起来收声时有个回应,感受一下"伶仃"、"徘徊"的读音,念起来感觉舒缓悠长。还有些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比如玲珑、辗转、缱绻、氤氲等等。合成词中的双声和叠韵更多,就不一一列举。

  老王说词在音律悠扬之处用叠韵,在音律急促之处用双声,这样可以更加"铿锵可诵"。也就是这个道理。双声紧凑、叠韵悠扬,的确对表达有助益。这个论点前人所未能言,想必老王多少有些自得吧。但是从来写诗不能过于拘束,不能为了音节的优美牺牲了意境的优美,徒有音律是不够的。但凡有好句子,什么韵律都可抛除。所以说,这个论点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但是不能作为写诗词的约束。

  【世人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不知叠韵亦不拘平、上、去三声。凡字之同母者,虽平仄有殊,皆叠韵也。】

  现代所说的叠韵已经是不限平仄了。

  平上去入,是为四声。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里已经只剩下三声了,就是平声(阴平,通常说的第一声;阳平,通常说的第二声)、上声(通常说的第三声)和去声(通常说的第四声)。入声在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了六七百年,而在其余六大方言中(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客方言、越佬方言、赣方言),都还保留着入声。

  叠韵连绵词中两个字平仄不同的不多,像从容、迤逦、龌龊、葳蕤、彷徨、琢磨、蜿蜒等等都是平仄相同,而只有汹涌、淅沥、莽苍、崔嵬等少数叠韵连绵词是平仄不同。至于合成词叠韵而平仄不同的例子就更多了。

  老王在音韵学上亦是有研究的。音韵这东西,韵书几大本,本本不相同,很多字古音今音变了好几次,研究起来繁复无比。老王的同事陈寅恪更是个中高手,不能不佩服一下他们强大的记忆力和孜孜不倦阅遍那浩瀚如海典籍的精神。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羔雁,原指卿大夫相见时所带的礼物。《礼记》有云:"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羔雁之具在这里是指礼聘应酬之物。

  老王对哲学研究颇深。大凡哲思之人,总是喜欢探索事物的普遍规律,老王也正是如此。

  老王说唐诗和宋词在发展成熟之后成为上流社会士大夫们的应酬,从而导致了被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所取代。这话看上去有他的道理,但其实这话我认为不对。改变文学体裁影响力最终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学所处的时代,而不是时代中的文人。

  文学很多时候都像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倒影。唐朝国力鼎盛,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东亚、东南亚、中东甚至欧洲,万国来朝的盛景让当时的国人胸怀宽广,乐天向上。唐诗大多气象宏大,想象绚丽,即使忧国忧民之作亦可见其宽阔胸怀。反观宋朝,强敌环伺,边疆战事不断,而朝廷又重文轻武,国人虽则富足安乐,却时常忧心不已。因此宋诗显得有些"小",更多的侧重于表达内心的思索与感受。所以说唐诗中的气象和风骨是宋人学不来的,这不是人的原因,而是时代使然。

  诗词的更替最主要的原因是时代和人民思潮的变迁,而并非是因为文学体裁变成文人雅士的应酬。"诗庄词媚",从结构上来看,诗句式对称,格式严谨,如北京故宫,恢宏大气,自有一种庄严之相;而词长短不一,韵律流转,如苏州园林,清新婉约,自有一种隽秀之态。当然诗也可以写得清新可喜,词也可以写得气势恢宏,但从普遍意义上讲,即使最婉转的诗亦不及词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流动深婉的神韵,最恢宏的词亦不及诗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气象。这是体裁所决定了的。而为什么词会极盛于宋呢?因为词最符合那个时代的特性。宋代人民富足安乐,精神上却积弱不振,因此连诗也变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内心感悟的抒发和思索,没有了唐代的气魄与风骨。而词则于此时应运而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另一枝奇葩。

  历数在各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从最初的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古诗,再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国的古典文学史就是一个从"雅"到"俗"的过程。语言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元曲取代宋词,是由于它更加通俗,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再到半白话和白话的古典小说,这个趋势也越发明显。显然,大时代下人民大众的喜好在文学体裁更替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时代思潮变更导致旧的文学体裁不再盛行。

  可以说,老王在这里刚好说反了。是因为那些前代的文学体裁不受欢迎所以才沦落到成为文人们的应酬之物,而并非成为应酬之物才导致文学体裁的衰落。

  【冯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阙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金杯,别离多,相会少。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韦应物

  幽人寄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疏雨滴梧桐"只余残句。《全唐诗》卷六载:孟浩然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另唐《孟浩然集》序云:"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韦应物(737-约790),京兆万年人。少年侠气,十五岁成为唐玄宗近侍,后因遭人轻视,入太学折节读书。二十七岁出任洛阳丞,后因得罪权贵被迫辞职。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少年诗作张扬刚健,中晚年作品则冲淡平和,是中唐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年轻时隐居家乡鹿门山。后往长安,然屡试不第。随后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孟浩然布衣终老,其诗作自然平淡,与王维并称"王孟"。

  老王说"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胜于"流萤"、"疏雨"句,这个是有他的说法的。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渡"字用在这里是颇见功夫的。船渡于水,船尾的水面会有一道水波,但船过就消失了。萤光也正是这样。飞萤是留下一道微光,而非一个光点,正类船渡于水的情形。另外,萤光"渡"是在楼阁之间的高处平平滑过,而非上下纷飞。古人的用词,是很有意思的,仔细想想,这个字一用,成千上万个汉字里就再也寻不出个更好更形象的。寒雨入夜,高处的楼阁之间萤光滑过飘逝,雨声与流光交错,让人怔怔入定。"流萤渡高阁"让人如临其境,不愧为韦氏名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这句写得近似白描,但也最见功夫。夜雨初霁,夜空中只留下几抹微云飘在银河之间,疏落的雨滴偶尔滴落在梧桐叶子上,静谧中天地更显旷远清朗。这句笔调清和平淡,但意境极佳,纵观孟浩然诗句,此句也是上上之作。难怪一时间"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纯以写景而论,此句当为三句中最佳者。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鹊衔巢",细微的声响和动作更显出静谧的氛围,与"疏雨滴梧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此句稍显生机,更衬清寂;"斜月明寒草",清冷的月光落在依依寒草上,冷清凄美。仔细体味一下,清冷宁谧的意境之中浸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孤独,这种带有情绪的氛围正是前面两句写景之作所没有的。冯正中落笔举重若轻,白描之中蕴藏极深的情致,非因景而生感,而是将情带入景中,这是与前两句最大的不同。

  总的来看,流萤句意韵流动,但境界稍小,未有悠长疏远之感;疏雨句意境疏朗高远,景致清新如画,但却稍显静寞,少了一份生机。唯有"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集二者优点于一句,意境超然而不失生机。如果把这三种境界画成国画,三幅画中的动静生机就会体现得很明显了。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老王所推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两句景致清朗,但有所感而无所悟,"景"未落实到"情"上。冯词在清静之中更蕴含无言的落寞,深情款致,暗藏于近似白描的画境之中。这应当就是老王所推崇此句的原因。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杨柳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人。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落梅著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把《人间词话》当做一部电影来看的话,主角有好几位,第一男主角应该就是冯延巳了,上镜多,特写也给得很多;最大的反角就是吴文英了,上镜也很多,当然了,老王让小吴同学上镜完全是为了显现他作为反面角色的种种不良品性。没办法,老王作导演,就是这么偏心。

  欧阳修的这首《浣溪沙》写的春意盎然。"堤上游人逐画船",一个"逐"字生动传神的写出了游人喜悦欢庆的心情;"拍堤春水四垂天",春水拍堤,天幕四垂,好一幅春意图。"绿杨楼外出秋千。"前两句写全景,这句写细节,正是春景的点睛之笔。"出"字用得相当精彩,杨柳蕴含春意,秋千上的少女青春娇美,动静之间似乎让人隐约听到远处春天的喧闹笑语。上阙运笔自然流畅,轻轻落笔却已是生动之极。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就是指诗人自己(古代男人也戴花么),老欧已经豪兴大发,乐而忘形,丝毫不顾他人窃笑了;"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此时正是急管繁弦,觥筹交错,欢畅无极。最后一句陡然笔锋一转,"人生何处似樽前",一生之中又有什么时候能欢乐如此呢?全词由欢快骤然转入沉郁,对比之鲜明,感慨之深沉,给人印象极深。

  "出"字的精彩在于写出了春天特有的活泼欢快的气息。相形之下冯词用此字显得就不那么出彩了。这里老王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出"字所本不是冯词,而是唐代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这首诗里的"出"字用得活泼,倒是和欧阳修词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老王比较喜欢往冯延巳头上戴花环了,这次却是戴错了。

  【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雾里看花之恨。】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菏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朗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惜红衣(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姜夔

  簟枕清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何赋,三十六陂秋色?

  先且慢下结论,来看看姜夔和周邦彦如何写荷花。

  《念奴娇》以荷花喻美人,写她"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又写她"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更写她"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在白石眼中,荷花已经不是荷花,是他那位朝思暮想的合肥女子。荷花的摇曳清香,早已化成伊人的一颦一笑。

  "水佩风裳"全词仅此一句才真写荷花风韵。荷花之美,正是因水而生,因风而起。水为佩风为裳,风姿绰约,亭亭而立,此种风致非荷花不能有。但是后面的数句并不太能彰显荷花特有的品格。"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此句以美人喻花,如果不看前后,这句用在哪一种花上其实都是可以的。"嫣然摇动"则稍显柔媚,不似荷花,更似水仙。花与花各有个性,荷花清雅端秀,水仙清秀柔美,这句写水仙应更恰如其分。"日暮青盖亭亭"倒是写荷花美态,但却只是为"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做一个注脚。白石以花写人,花是虚的,人是实的,花只是人身后那个虚幻的影子。词中之花不似荷花亦不似水仙,似的只是那位欲见之而不得的佳人罢了。这首词是不能当作荷花词来读的,白石本意就不是写荷花。词中写尽佳人思念之苦,荷花只是个承受相思的寄托罢了。


《惜红衣》中荷花也是成了陪衬,仅有一句"红衣半狼藉"。"红衣半狼藉"颇有点"菡萏香消翠叶残"之感。荷花风致高洁,但到了秋天花落时节,残败之景让人不忍卒睹。《念奴娇》中也写"只恐舞衣寒亦落,愁入西风南浦",美人只恐红颜老去,以荷花作喻,也是很贴切的。

  周邦彦的《苏幕遮》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新简练,寥寥数字勾勒出荷花独有的风韵。荷叶上昨夜雨后的水珠,在晨光中慢慢的变小、消失。清风徐来,清澈的水面泛起涟漪,一枝一枝一片一片的荷花荷叶在风中轻轻摆动。"举"字用得极好,把荷花在风中的仪态极为传神的表现了出来,相当出彩。这两句先细节后场景,写得生动自然。周邦彦观察细致,体物入微,造句简练容融,大家风范显露无遗。顺便说下,这里应该是老王一个小小的笔误。这首词应是《苏幕遮》而非《青玉案》。

  姜夔笔下的荷花,并非写荷花给人的感触,而是他自己赋予花以个性,其意颇深,但是感觉上就失去了荷花原有的本真。这已经不是写花,而是写人了。花既然成了美人身后的影子,看到的就不是花了,品读起来自然也就会觉得有"雾里看花"之感了。和周邦彦笔下的荷花相比,美成所写荷花是以客观的视角写的,白石所写荷花是以主观的视角写的。周邦彦看到的是就是本真之态的荷花,姜夔则是透过荷花看到那位巧笑嫣然的佳人。想要表现的内容不一,导致了读起来感受上的差异。姜夔意不在荷花,这两首词来与清真词比较其实并不是十分恰当。

  【曾纯甫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词,自注云:"是夜,西兴亦闻天乐。"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毛子晋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近冯梦华复辩其诬。不解"天乐"两字文义,殊笑人也。】

  曾觌(),字纯甫,汴京人。南宋词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与奸臣龙大渊朋比为奸,为人不齿,《宋史》列入《佞律传》中。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

  壶中天慢(此进御月词也。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赐金束带、紫蕃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至一更五点回宫。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曾觌

  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毛晋说"天神亦不以人废言",是指天神不恶曾觌其人,反而因其词降下天乐。其实天乐是指宫中乐声。毛晋望文生义,不了解"天乐"在这里的真正含义,被老王取笑了。

  历来应制之作,即便其语句华美,却大多是为皇帝皇后歌功颂德吹须拍马,几无个人真情实感,因此流传的极少。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夏竦"水殿按凉州"都是句意出奇,尚能流传。看曾觌注中说"上皇大喜……赐金束带、紫蕃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云云,洋洋自得之情溢于言表,一付小人嘴脸,未免让人望之生厌。

  前面老王说夏竦的应制词《喜迁莺》气象上还能勉强继承《忆秦娥》,已是很抬举夏相国了。这里再次出现应制词,对于应制词看来老王还是比较关注的。应制词好词极少,流传下来的也不多。而且即便是好词,也远不及那些名家佳作。《人间词话》里面好词多了去了,应制之作按理是排不上号的。老王有意无意间提及两首应制之作,隐然间还是显出他对于帝制传统的向往。

  【古今此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其志清峻则有之,其旨遥深则未也。】

  姜夔生性清高自许,落笔自然不愿落于俗套。老王说他"不于意境上用力",但实际上白石词在意境上是很着力的。白石之词多以晦暗幽冷之境,表凄苦落寞之情。如"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云意还又沉沉"、"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等等,莫不如此。若论旨趣之深,白石亦非老王所说的那样欠缺,而正相反,白石词用意是颇为深刻的。但其意较为执著单一,用情境表现时意味比较明显;而在意境上又很多时候过于枯败萧索,这样就稍嫌单薄而无宏阔深远之致。这应该就是老王所说的"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其旨遥深则未也"之所指吧。

  人的性格经历各不相同,所欣赏和喜爱的意境自然也不尽相同。白石词还是颇受不少人喜爱的,这正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词人之成为大家,历经数百年被人称许,自有他的道理。可以不喜欢某一位词家,但是尊敬还是应该要有的。

  【梅溪、梦窗、中仙("中仙"二字原稿删去)、玉田、草窗、西麓诸家,词虽不同,然同失之肤浅。虽时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近人弃周鼎而宝康瓠,实难索解。】

  史达祖(1163-约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人。曾为太师韩侂胄最亲信堂吏,后韩侂胄北伐失败被杀,史达祖被贬谪流放。史达祖尤擅咏物,自度曲《双双燕》为咏燕绝唱。其词用语精炼新巧,但部分词雕琢太过,境界不高。存世《梅溪词》一卷。


王沂孙(约1230-约1291),字圣与,又字咏道,号中仙,又号碧山、玉笥山人,会稽人。宋亡后被迫出任元庆元路学正。王沂孙长于咏物,善用典故,为清常州派所推崇。其词深雅含蓄,多借物发遗民哀怨之音。存《花外集》,又名《玉笥山人集》、《碧山乐府》。

  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箫斋、苹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流寓吴兴。宋末为义乌县令,入元后不仕。其词格律严谨,早期词淳雅精致,宋亡后转为凄苦幽咽。与吴文英交往密切,并称"二窗"。有《草窗集》二卷,又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

  陈允平(约1205-约1280),字君衡,一字仲衡,号西麓,四明人。南宋词人。

  康瓠,空罐、破瓦壶,比喻庸才。周鼎,周代鼎为国之重器,喻不可多得的良才。

  南宋词人的风格评述,多有一个"雅"字。南宋词人多学周邦彦,追求雅致精美的词风。然而即便美成才情高绝,遣词造句能举重若轻,也终究逃不过后人对其多雕琢而少天真的评断,又更何况南宋学他的词人呢?正如前面所说,诗是无可学的。本为心声,又何能梏之以太多的条条框框。反倒是不学清真、被人贬为"词旨鄙俚"的蒋捷给人带来惊喜。

  宋末词人多结社唱和,虽然作词字句精美,音律和谐,然而多数意境狭小,格调不高。宋亡之后其声反而一振,多悲凉哽咽,抒发亡国之痛,比起宋末那些缺乏真情实感的靡靡之音反而进了一步。但这已是回光返照,词辉煌煊赫于大宋三百余年,终究如落花飘去,不复重来。及到后世,词终不复两宋之气象,词坛消沉,佳作寥寥,让人不胜唏嘘。

  王老先生这段论述,精辟。南宋词越至后越显得只有语言音律而无意韵情境,白石学美成,后人又学白石,越学越无长进。词空有其表,架子搭得好看,内容则空洞无物。这样的词实在是无以为观。

  老王原稿把"中仙"删去,不与其他数人并列,就是因为其词含蓄婉转,沉郁悲苦,有如孤雁之哀声,可算言之有物。其实王国维本人之词也正是如}

精心挑选100首正能量的励志歌曲,送给现在的你和每一位为了梦想奋斗打拼的朋友!年轻就应该有梦想,就应该去奋斗,这才是励志的年轻人!以下是小编收集的100首励志歌曲,希望能给各位读者、听友带去满满的正能量。

第1名、汪峰-《英雄》
  北京国安足球队队歌,听到这首歌曲时候你是否感到热血沸腾?是否有一种想去开创大场面的冲动?或许在和平年代赢得一场比赛也是英雄。

第2名、黄征&羽泉-《奔跑》
  听到这首歌曲你仿佛置身于海边,那种自由豁达的感觉前所未有!来吧,跟着歌曲自由奔跑,无拘无束。

第3名、林子祥-《男儿当自强》
  “超级巨声”林子祥拥有强悍的小胡子,更是拥有鲜有人匹敌的高音!林子祥的这首硬汉励志歌曲不用多介绍了吧,成龙的国语版每每在中央的晚会屡屡唱起,同时也让我一再倒胃口,和粤语版的林子祥相比真是不知差多少光年!

第4名、刘欢-《从头再来》
  这首专为下岗工人所唱的歌曲颇有些政治意义,但我们还是在其中听到了震撼,昨日的荣光都已是过去,只要有梦有心,前路依然会闪亮。 

第5名、BEYOND-《真的爱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赞颂母爱的歌曲,朴素的语言与旋律更加真挚、更加励志感人。

第6名、王菲-《人间》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个性十足的王菲的这首励志歌也十分具有个人特色,爱情励志版的代表作。

第7名、BEYOND-《光辉岁月》
  这首黄家驹向南非总统致敬的歌曲励志感人,深沉而真挚的声音讲述着曼德拉不平凡的光辉岁月。奋斗吧,无论有多少挣扎与险阻,最后定能到达光辉的彼岸。  

第8名、汪峰-《飞得更高》
  汪峰的歌声总带着一股倔强和狂野,同时也带有悲观主义。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又能真正能挣脱现实的枷锁,潇洒自如呢?我们所能做到的便是永不放弃,套用时下流行的傻根语言:不放弃,不抛弃。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这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朋友,朋友不一定要始终在一起,只因曾经温暖过。

  黄家驹的天鹅绝唱,相信许多人都会被那种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更加为那种海阔天空的胸襟豪情所折服。

不能不说,beyond的歌曲大多数都很励志,充满着正能量,然而现在的歌手中,汪峰是新一代的励志歌曲歌王,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两大歌手之一,另一位则是歌唱梦想比较多的许巍。

  这首歌曲是真正送给那些在路上受着伤而失望的人,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亲人和朋友都在支持着你,所以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就像歌中唱到那样:纵然带着永远的伤口,至少我还有自由。

  影视插曲,活在当下的达明一派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长路漫漫有你伴我闯荡,虽然是两个人的荒土飞纵,但依然充满力量。
13.达明一派-继续追寻
  和BEYOND一样,一开始达明一派也从一首理想歌曲开始他们的辉煌历程,虽然有些粗粝,当更见真诚,《继续追寻》这样清心直说地言志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几个小女生如今早已消失无踪了,“一千零一个愿望”就像那可甜美梦想的巧克力,那是每个女孩最初的梦想,如果你年轻,这样的梦想一定他要坚持,因为年轻无界限。
15.许冠杰-有酒今朝醉
  粤语小调的励志歌曲,别有一繁世俗的风味。人生在世,犹若寄尘,韶华如飞,岁月老人。歌曲提倡的是及时行乐,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乐观的心态。
  日本的歌曲翻唱过来居然是那么有中国情调。在歌曲中能感觉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清朗,气定神闲。具备这种气质可不容易。如果一旦具备,什么黑暗迷雾都是小菜一碟,呵呵。
17.关正杰-万水千山纵横
  豪情万丈的江湖气势,其实只存在大时代和武侠中,当我还是被那种气魄所感染,所震撼,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吧,纵横万水千山,不惧风急雨翻!
  又是日本的曲,这首烂大街的励志情歌不知道感动了多少流浪者和理想者的心灵,歌曲十分适合艰苦创业受着挫折的人聆听,坚信风雨后会有彩虹。
  翻唱自俄罗斯民谣《三套车》,由原来的悲伤曲调变得无比轻快,多了一份希冀。
20.林子祥-真的汉子
  硬骨林子祥十分适合唱这种歌曲,或许也只有他才能唱出那种西关大汉的气吞万里的气概。没有“男儿当自强”那么口水,但一样那么激励人心,奋发向上。


  每次听到《笑红尘》,我总会想到林青霞在剧中那快意人生,潇洒自如的神态。也许每个人都想像令狐冲和任盈盈那样“笑傲江湖”。
22.陈慧娴-明日有明天
  陈慧娴较新的一首歌,今天不是末日,明天还有希望,因为明天是新的一天,随时都有变化的可能!流过多少眼泪,亦不必沮丧...
  韩剧《大长今》的粤语版主题曲,配合着剧情,歌曲透露着女孩的倔强与自强,感动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奋发向上,光明与希望就能我在我们手上。
24.范玮琪-最初的梦想
  台版《大长今》主题曲?又一首女孩励志歌,最初的梦想请握在手上。
  想到达明天?今天就要启程!以光阴飞逝来说明抓住今天抓住当前的重要性,和陈慧娴的想法想法,一个是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天就要启程,一个是今天糟糕了,但还有明天,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只要去争取,生活都会继续。
26.李慧珍-寻找李慧珍
  历尽艰辛的李慧珍带着这首歌曲回到乐坛,仿佛看透人世变幻。她用纤细温柔的歌声娓娓道来她的经历,无论多大风雨,其实无论多么孤单的人,都会有人关心着你,记住:只身闯天涯的你永远不会孤单。

27.孟庭苇-雨过心晴
  许多生命中走过的风雨,并非每个人都懂,我愿挥别那所有过去,留下那美好的想象在心底。人生是一出戏,累了的时候总要停下来慢慢休息。我相信总有暴雨后的心晴,忧伤后的欢喜。我愿像那温柔的海岸,从容地看那潮来潮往。年轻的孟庭苇很早仿佛悟透了生命的真谛!经历风雨的我们应该更能从容面对人生的变换,不能一直孩子气!

28.梅艳芳-夕阳之歌
  曾遇上真心的背弯,伴我走过患难...,在血红的斜阳下,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会感到无限震撼。梅艳芳歌曲难得见到的雍容宏大的场面,有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这首歌好像也是梅艳芳的写照。

29.容祖儿-世上只有
  不同于BEYOND的《真的爱你》,这首歌颂母爱的歌曲十分温馨和细腻,展示了女儿对母爱的感激,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力量,让人感激中勇往直前。

  三个美丽的天使在舞动,仿佛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多拥有一份童话的梦想,看世界就多一份开朗与洒脱,生活会更轻松自然。

31.林子祥-谁能明白我
  别人没有明白你的梦想和做法,没有关系,听着这首歌曲昂首向前,不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步步怀自信,疲倦时自弹自唱,虽然有些狂想,但却更见豪气。
32.罗大佑-明天会更好
  这首歌曲不用多介绍了吧,男女老少通杀。多说一点:此歌曲的词曲唱的阵容十分强悍,属于史上仅有!


  有种超出尘世的脱俗,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路上的确困难重重,其实这都没有什么,尽力努力就行,平淡洒脱的心态,心中永存那不凋零的梦想(蓝莲花)!
  许巍在《时光漫步》中漂亮的转身,“漫步”就是其中转型之作,也是许巍心态的变化。自然万物皆有其道,让他自然的来,让他悄然的去,也许我们不必如此的仓皇失措,如此的步步为赢。
  当巨大噩耗和疼痛来临的时候,每个人也许会感到孤独无助,但正如汪峰所说的那样:伤心的人啊你不要哭,因为我们生来孤独,用你的微笑面对每一次心碎,因为我们生来孤独。虽然周围的人可以帮助你,但最终还得靠自己,还是那句话:人得自个成全你自己。
  海航广告歌《追随》。在阳光、沙滩、椰树、海风、波浪中畅谈往事、憧憬未来,这首歌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清新意境,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浪漫情调。
37.香港群星-地球大合唱
  这首歌曲差不多汇聚了除乐队外的黄金时代的众多巨星合唱,是无线电视为庆祝20周年而特别制作的慈善筹款歌曲。演唱包括徐小凤/关正杰/梅艳芳/罗文/叶倩文/林子祥/张学友/邝美云/谭咏麟/陈洁灵/张国荣/锺镇涛/陈百强/甄妮在内14位歌手,气势宏大中给人以希望,又不缺乏亲切与温暖!
  一如苏有朋的形象,活泼、健康,阳光在这首歌曲中演绎出来,充满了青春奋发向上的朝气与洒脱。
  作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乐队,BEYOND的灵魂人物黄家驹一生都在奉献着他的热血,这首歌曲是乐队第一张专辑的主打歌,曲中透露着做音乐的辛酸,但依然“一起高呼ROCK AND ROLL”,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爱音乐的人走上音乐的道路,他们的歌曲是热爱吉他的人的首选。
  这是在现实中寻找不到出路的迷茫青年的心声,无尽失望中仍去顽强拼搏的打不死精神,一贯黄家驹的悲天悯人。

  用潇洒的态度去闯,踏遍世上乐和哀;一曲《每段路》,让在异乡的你心窝暖流丝丝。
42.司雯嘉-闪亮天使
  出自司雯嘉这个女声,娱乐节目“闪亮新主播”的主题曲。不要轻易的对生活说不,勇敢追逐明天的幸福。这首歌曲更适合那些有梦想的女孩子听。
43.水木年华-完美世界
  网游《完美世界》主题曲,我可不是把他推出来鼓励大家玩网游哦。其实这首歌十分适合激励人心,奋发向上,一生追求,永不止步。
44.童安格-生命过客
  我依稀还记得是小时候看到的一部连续剧的片尾曲,很是激励人心。歌中唱到“一生要失败几回,才知道成功的意义?一生要爱过几回,才了解爱的真谛?”让我感慨万千。是的,其实人生路上往往充满孤寂和挫折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容易成功的,在这过程中要付出多少才能有回报啊?努力吧,始终会有到达幸福彼岸的一天的。
   45.谭咏麟-总有你鼓励
  香港著名的励志歌曲,听过很多著名香港歌星演唱的版本。是“祝你一路顺风”的粤语版。热情就算枉费,友情同样美丽。 
  46.谭咏麟-朋友
  “朋友”的歌曲不少,而且都是励志歌,偶最爱的是谭咏麟的这首“朋友”,正如歌中所唱:“情同两手一起悲伤一起分担彼此不分你或我”,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能共患难的朋友。加入你人生中有这么一位能共患难的朋友,那么你将终生受益。   47.厉智敏-朋友的心
  这首歌曾经风靡一时,你在你的路上走,我在我的路上走,但我们彼此祝福,明天的路更好走。
   48.小果-蒲公英的梦想
  小果的“蒲公英的梦想”道出了卑微人的心声,即使多么渺小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无论梦想多大,在梦想中飞翔,那样生活才会有前进的勇气和乐趣。
   49.苏菲花园乐队-自由
  推荐的这首歌来自苏菲花园乐队,乐队主要受英伦音乐的影响,注重音乐的旋律感,追求自由的曲风。希望通过他们的音乐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50.王杰等-永远不回头
  电影《七匹狼》主题曲,几个激情洋溢的歌手演唱,他们是王杰、张雨生、姚可杰、邰正宵。一起带领我们奔向未来的日子,用我们的青春浇灌未来,开创未来。


51.王杰-向太阳怒吼
  没有真正的绝望,在艰难时刻依然坚信能击败命运这个对手,许多我们认为神奇的人内心都是很强大的人,坚信自我的强大能力往往在生活中容易成功,因为心中有不服输的精神。
  有点像“祝酒歌”,歌曲中寄托了朋友绵绵的祝福之情,让人想起那首著名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歌曲有惜别,但更多的是祝福和希望。
  妙绝天成的词曲,妙绝天成的演唱!如纷纷坠落的音符环绕着我们,让人忘记时间的烦恼,敲响心中那祈祷之种,点燃心中希望之火。
54.翁素英-人在旅途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极爱这句歌词。几十年过去了,这首老电视剧主题曲如今听起来依然十分激励人心,依然震撼异常!!!
55.林忆莲-铿锵玫瑰
  女足的队歌,激励了一代代的女足姑娘为理想为国家拼搏奋斗,不用多介绍,同时希望铿锵玫瑰再次站在最高处绽放。
56.许美静-阳光总在风雨后
  女排姑娘最喜欢的歌曲,自然也成为女排的队歌了,正如歌名一样,幽暗中散发着美丽,人要是有着一种执着,始终都会发光的。
57.许美静-只是这人生
  “只是这人生本来就苦短,凡事都不必太紧张”。这首歌更多是阐述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我想这种情怀许美静需要,我们也需要。
  徜徉在许巍晴朗的天空下,是如此的悠远与自然,理想主义者许巍总能打动同样是完美主义者的我们,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做得更好更完美,相信在路上的你能感受到那份湛蓝与洒脱。
  很小的时候总记得叔叔阿姨们喜欢唱,我也大概明白了是因为打工的缘故,这首徐小凤的名曲潇洒自如,有一种坚定而永往直前的情怀,其实人得简单一些,那样才不会犹豫不决。
60.叶倩文-潇洒走一回
  这首超级“口水歌”抒发的是一种豁达对待时代变迁的情怀,百年随手过,恩怨何必看得那么重呢?!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难得糊涂。


  在90年代的香港难找到这么沁人心脾的清新歌曲,都是四大天王填鸭式的都市情歌,叶倩文的这首《祝福》注定是不平凡,有种80年代台湾民谣的感觉,超凡脱俗。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只有宁静温暖的祝福。
  这首歌曲通常在毕业时候想起,偶每年都会在毕业时候广播里听到。伤情而煽情,将毕业的伤感和对未来的祝福完美融合,“有一天重逢在灿烂的季节”那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这首歌曲MS更加适合做运动广告用,听到这首歌时候荷尔蒙就会上升,有种想奔跑的欲望,来吧,一起飞奔,无论前往是什么,全力奔跑,梦想彼岸,自由自在!
64.张德兰-人生于世
  百年转眼过,万事转头空。张德兰用她婉转悦耳,清新雅致的嗓音娓娓道来,让人从中感悟人生:人生于世,犹若寄尘,所有名利都是身外物,何苦为名利而挣扎?!
65.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
  依然感受着张雨生那时而狂放时而温暖的嗓音,在这首歌中张力十足,让我想起了童安格的《生命过客》,同样是卑微人生的乐观和悲哀。踏实去做,总有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天。
66.张国荣-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在这里被合理地解释成:不理他人的闲言碎语,洒脱地做人。同时现代社会里个人的自由度相应地扩大,他们也每每用这“沉默是金”来表达自我,套用时下最流行的话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67.张国荣-共同渡过
  这首似情非情的歌曲其实也励志感人,我们依然怀念张国荣浑厚深沉地唱着“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阙歌,谢谢你风雨内,都不退让陪着我...”,谢谢这么多年有哥哥的歌声陪伴,温暖和照亮着我的前路。
68.张国荣-有谁共鸣
  “不信命,只信双手去苦拼”,哥哥初期闯荡歌坛的心声。和《沉默是金》一样,很自我的歌曲,却更加内省,多可一份“有谁共鸣”的哀怨。
69.张国荣-奔向未来的日子
  《英雄本色》中想起这首歌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首歌曲的无力与沧桑,一如张国荣忧郁的性格,但奋勇直前的的追寻依然凛然坚定。
  “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一开始华健就用他轻柔但不缺乏坚定的嗓音来娓娓道来人生絮语。这是一首抚慰人心的民谣,遮风避雨的心灵佳谣。


71.郑少秋-摘下满天星
  一如郑少秋许多歌曲一样,豪情而带些孤傲,道出了许多浪子侠客的心声和梦想,愿有这样梦想的人也能摘下自己想要的星星。
72.张学友-楼上来的声音
  这更像一首减压歌曲,在张学友低吟浅唱下,人也自然地想像清水一般空虚,闲在角落里发呆打发时间,在烦闷的工作生活中暂时逃避。
73.张学友-红叶舞秋山
  大气魄豪气的一首江湖歌曲,来自《出位江湖》插曲。“独醉者 不甘俗世摆布,自有苍天给我的路”,傲世而独立,凛然中无限豪气!
74.郑少秋-失去一片真
  十分喜欢开始那几句歌词:祈求像那天际浮云,每天漂泊也无憾...,在日益飞速的今天,人们很难慢下脚步来欣赏周围的美景,面对纷乱的世界更感缭乱,心灵也越来越浮躁。愿你心能存人最好的一片真,无悔无憾过一生。
75.郑少秋-大时代过客
  扮嘢秋用他那清朗坚定地嗓音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仿佛自己置身于浮云飘过的都市,除了时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因而我们更应珍惜感谢生命,就像歌中唱到的“对别人对世界对敌人轻松些爽快些 笑嘅果个系我...”
76.郑少秋-笑看风云
  如同这部连续剧那么经典,一度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有种看透世情的潇洒,同样也是卑微人的自我开脱。
77.赵咏华-我爱大海
  即使不能面朝大海,也要春暖花开!我努力在寻找,但梦想似乎总在远方,其实只有尽力就是好的,经过每个港口都有收获,用自己的青春去兜风吧,永存一份纯真的梦想在心中,心才会永远年轻。
  这首脍炙人口的励志歌曲是罗文先生的经典之作,潇洒优雅,挥洒自如。
79.周华健-真心英雄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让所有的朋友热情相拥...”,也许是最简单的激励,却暖透了每个人的心底,友情的激励能让心如此的搏动。
80.古典时尚组合-明天
  莫说青春已在昨天悄然定格,明天的天空依然充满了阳光...,来自古典时尚组合的《明天》优美而绚丽的旋律,古雅而时尚的曲风有些让人惊艳。内容和陈慧娴《明日有明天》一样,阐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希望在明天。

91.张韶涵-隐形的翅膀
  这首同样不用介绍,和《寓言》一样是脍炙人口的励志歌曲,让我想起了容祖儿的《挥着翅膀的女孩》,偶觉得后者更孩子气一些,这首更自我一些。
82.金海心-梦想缤纷
  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的心情都透露在这首歌曲之中,开始成熟的人梦想是最缤纷的时刻,放飞你的童真和真心,让最美的憧憬注满甘霖。
83.姜育恒-跟往事干杯
  有些像半老男人的凄苦歌曲,但歌曲背后其实是让往事随风而去,虽然伤感但却是十分执着坚定,在干杯中忘记往事,投向未来。
  《绽放》是李健单飞首张专辑中的一首歌曲,淡雅清亮,质朴温暖,给人十分清澈绚丽的感觉。在歌曲中你感觉不到一丝浮躁,在李健精致清朗的声音中,你会感悟到生命是如此的美丽和精致。
  李宗盛在“凡人歌”句句在理,一针见血道出“你我皆凡人,何必苦苦恋”,人生在世,犹若寄居过客,活在当下足够。
86.刘德华-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在日益飞速的现代化今天,男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实男人也需要安慰和休息,刘德华这首也是一针见血地揭开了男人的劳累,积劳太深也需要休息,那样才有动力去面对明天和将来。
87.钱贝妮-不必太在意
  钱贝妮是一个现在很陌生但很清醇动人、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这首“不必太在意”,在繁忙的工作中,给人一种洒脱轻松的感觉,同时也告诉我们要迎向未来,走向灿烂天涯路。
88.谭咏麟-我的生命我的爱
  《我的生命我的爱》是电视剧《大时代》的主题曲,《我的生命我的爱》是说“希望”的,“爱与希望又偏偏不息万载 流向每一点生命更可爱”。经过岁月的浮沉,也许你更珍惜生命,更珍惜爱,这也让我想起《基督山伯爵》最后一句话:人类最大的智慧就是等待和希望。
89.谭咏麟-锦绣前程
  翻唱自罗文,更喜欢校长这一版本,不同于罗文的优雅,校长版沧桑中更显气魄,不屈中更显坚毅。
90.纵贯线-亡命之徒
  这首励志感人的时代之作在纵贯线成立之初便传遍大江南北了。他们几个也像四个亡命之徒,到处飞奔,传播心中的感动与激情,令人佩服。纵贯线告诉我们:也许年龄真不是什么问题,有兴趣就去做吧。

2017年励志歌曲排行榜100首

91.锦绣二重唱-明天也要作伴
听锦绣也有好长时间了,和南方不同,锦绣用更加流行更加轻快的配音来表达校园的纯真情怀,珊瑚恋、海里来的沙、明天也要作伴、牵牛花、风儿踢踏踩等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近段时间听得最多是这首《明天也要作伴》,此歌更像是姐妹的离别誓言,轻快的旋律中没有什么悲伤,有的只是一种希冀,无论将来怎样,明天也要作伴,也要自然,也要勇敢。朋友也应该这样,彼此分享快乐和分担烦恼。

92.陈珊妮-青春骊歌


来自妖精陈珊妮小姐的《青春骊歌》很好表达了学子们刚走出校园的怀想,校园的日子不会再从来,直面现实的社会,勇敢长大,不再迷茫,或许明天的日子会更绚烂。

93.徐小凤-顺利逆流


来自才子蔡国权的曲子,代表了徐小凤打拼歌坛的心声:不为挫折所屈服,只跟心中意愿去走。是徐小凤的代表作之一。

94.徐小凤-漫漫前路


听徐小凤的歌曲心中总感觉很淡定从容,每一步都很踏实,就像慢慢走在野花烂漫的小路上一样,让人舒畅自然,明亮开阔!这首《漫漫前路》也是改编日本的曲子,不过每次我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总发出一种奇怪感慨:这个时代出不了这样的歌曲了,人心浮躁,人类更加急功近利了。也是是我心老了!徐小凤那种淡定从容的气势是很多歌手学不来的。这个时代的人更加嘻哈,更加爱玩耍,好像扯远了。

95.麦田守望者-在路上


张亚东同学永远不会忘记的一首歌。《在路上》那清新华丽的英伦气息至今让我感动和怀念!流浪也是一种梦想,也许应该简单活着,快乐痛苦不说,和麦田一起上路,我们没有理想,流浪没有方向,有的只是那一片金黄的麦田梦想。这首歌让我想起一个侠客,千山走遍,该出手时就出手,洒脱快意,却又坚定不移。

96.邓丽君-漫步人生路


邓丽君留下的不单是奢侈的温柔情感,而且也是如琥珀一样坚柔的信念。这种歌曲有《风霜伴我行》《漫步人生路》等。《漫步人生路》是她最出名的粤语歌,一首十分出名励志歌,具体介绍就不多说了。
十分喜欢那句“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也许每个人都要有那样的梦想,那样我们生活才有动力。

98.高明骏-年轻的喝彩


高明骏的声音区分度十分高,嘶哑沧桑的嗓音有些像咆哮的狮子,催人奋发。《年轻的喝彩》告诉我们拥有年轻就拥有梦想,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低落沮丧。
这首歌曲是根据真实故事写成的。让我们懂得如何感恩,在感恩中坚强。

100.郭柯宇-纯真年代


“在纯真年代,别太多感慨,把一切热爱,尽情的盛开...”,生命不止是为了一种色彩,谁都会失败,没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永远热情追寻心中的梦想,这样声明才会更加自然而纯粹。

这一百首励志歌曲,不管是在歌词还是作曲上,都给大家一种欢快,积极向上的感觉,每天唱一唱,心情好舒畅。

}

精心挑选100首正能量的励志歌曲,送给现在的你和每一位为了梦想奋斗打拼的朋友!年轻就应该有梦想,就应该去奋斗,这才是励志的年轻人!以下是小编收集的100首励志歌曲,希望能给各位读者、听友带去满满的正能量。

第1名、汪峰-《英雄》
  北京国安足球队队歌,听到这首歌曲时候你是否感到热血沸腾?是否有一种想去开创大场面的冲动?或许在和平年代赢得一场比赛也是英雄。

第2名、黄征&羽泉-《奔跑》
  听到这首歌曲你仿佛置身于海边,那种自由豁达的感觉前所未有!来吧,跟着歌曲自由奔跑,无拘无束。

第3名、林子祥-《男儿当自强》
  “超级巨声”林子祥拥有强悍的小胡子,更是拥有鲜有人匹敌的高音!林子祥的这首硬汉励志歌曲不用多介绍了吧,成龙的国语版每每在中央的晚会屡屡唱起,同时也让我一再倒胃口,和粤语版的林子祥相比真是不知差多少光年!

第4名、刘欢-《从头再来》
  这首专为下岗工人所唱的歌曲颇有些政治意义,但我们还是在其中听到了震撼,昨日的荣光都已是过去,只要有梦有心,前路依然会闪亮。 

第5名、BEYOND-《真的爱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赞颂母爱的歌曲,朴素的语言与旋律更加真挚、更加励志感人。

第6名、王菲-《人间》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个性十足的王菲的这首励志歌也十分具有个人特色,爱情励志版的代表作。

第7名、BEYOND-《光辉岁月》
  这首黄家驹向南非总统致敬的歌曲励志感人,深沉而真挚的声音讲述着曼德拉不平凡的光辉岁月。奋斗吧,无论有多少挣扎与险阻,最后定能到达光辉的彼岸。  

第8名、汪峰-《飞得更高》
  汪峰的歌声总带着一股倔强和狂野,同时也带有悲观主义。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又能真正能挣脱现实的枷锁,潇洒自如呢?我们所能做到的便是永不放弃,套用时下流行的傻根语言:不放弃,不抛弃。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这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朋友,朋友不一定要始终在一起,只因曾经温暖过。

  黄家驹的天鹅绝唱,相信许多人都会被那种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更加为那种海阔天空的胸襟豪情所折服。

不能不说,beyond的歌曲大多数都很励志,充满着正能量,然而现在的歌手中,汪峰是新一代的励志歌曲歌王,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两大歌手之一,另一位则是歌唱梦想比较多的许巍。

  这首歌曲是真正送给那些在路上受着伤而失望的人,记住,无论什么时候,亲人和朋友都在支持着你,所以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就像歌中唱到那样:纵然带着永远的伤口,至少我还有自由。

  影视插曲,活在当下的达明一派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长路漫漫有你伴我闯荡,虽然是两个人的荒土飞纵,但依然充满力量。
13.达明一派-继续追寻
  和BEYOND一样,一开始达明一派也从一首理想歌曲开始他们的辉煌历程,虽然有些粗粝,当更见真诚,《继续追寻》这样清心直说地言志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几个小女生如今早已消失无踪了,“一千零一个愿望”就像那可甜美梦想的巧克力,那是每个女孩最初的梦想,如果你年轻,这样的梦想一定他要坚持,因为年轻无界限。
15.许冠杰-有酒今朝醉
  粤语小调的励志歌曲,别有一繁世俗的风味。人生在世,犹若寄尘,韶华如飞,岁月老人。歌曲提倡的是及时行乐,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乐观的心态。
  日本的歌曲翻唱过来居然是那么有中国情调。在歌曲中能感觉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清朗,气定神闲。具备这种气质可不容易。如果一旦具备,什么黑暗迷雾都是小菜一碟,呵呵。
17.关正杰-万水千山纵横
  豪情万丈的江湖气势,其实只存在大时代和武侠中,当我还是被那种气魄所感染,所震撼,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吧,纵横万水千山,不惧风急雨翻!
  又是日本的曲,这首烂大街的励志情歌不知道感动了多少流浪者和理想者的心灵,歌曲十分适合艰苦创业受着挫折的人聆听,坚信风雨后会有彩虹。
  翻唱自俄罗斯民谣《三套车》,由原来的悲伤曲调变得无比轻快,多了一份希冀。
20.林子祥-真的汉子
  硬骨林子祥十分适合唱这种歌曲,或许也只有他才能唱出那种西关大汉的气吞万里的气概。没有“男儿当自强”那么口水,但一样那么激励人心,奋发向上。


  每次听到《笑红尘》,我总会想到林青霞在剧中那快意人生,潇洒自如的神态。也许每个人都想像令狐冲和任盈盈那样“笑傲江湖”。
22.陈慧娴-明日有明天
  陈慧娴较新的一首歌,今天不是末日,明天还有希望,因为明天是新的一天,随时都有变化的可能!流过多少眼泪,亦不必沮丧...
  韩剧《大长今》的粤语版主题曲,配合着剧情,歌曲透露着女孩的倔强与自强,感动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奋发向上,光明与希望就能我在我们手上。
24.范玮琪-最初的梦想
  台版《大长今》主题曲?又一首女孩励志歌,最初的梦想请握在手上。
  想到达明天?今天就要启程!以光阴飞逝来说明抓住今天抓住当前的重要性,和陈慧娴的想法想法,一个是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天就要启程,一个是今天糟糕了,但还有明天,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只要去争取,生活都会继续。
26.李慧珍-寻找李慧珍
  历尽艰辛的李慧珍带着这首歌曲回到乐坛,仿佛看透人世变幻。她用纤细温柔的歌声娓娓道来她的经历,无论多大风雨,其实无论多么孤单的人,都会有人关心着你,记住:只身闯天涯的你永远不会孤单。

27.孟庭苇-雨过心晴
  许多生命中走过的风雨,并非每个人都懂,我愿挥别那所有过去,留下那美好的想象在心底。人生是一出戏,累了的时候总要停下来慢慢休息。我相信总有暴雨后的心晴,忧伤后的欢喜。我愿像那温柔的海岸,从容地看那潮来潮往。年轻的孟庭苇很早仿佛悟透了生命的真谛!经历风雨的我们应该更能从容面对人生的变换,不能一直孩子气!

28.梅艳芳-夕阳之歌
  曾遇上真心的背弯,伴我走过患难...,在血红的斜阳下,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会感到无限震撼。梅艳芳歌曲难得见到的雍容宏大的场面,有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这首歌好像也是梅艳芳的写照。

29.容祖儿-世上只有
  不同于BEYOND的《真的爱你》,这首歌颂母爱的歌曲十分温馨和细腻,展示了女儿对母爱的感激,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力量,让人感激中勇往直前。

  三个美丽的天使在舞动,仿佛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多拥有一份童话的梦想,看世界就多一份开朗与洒脱,生活会更轻松自然。

31.林子祥-谁能明白我
  别人没有明白你的梦想和做法,没有关系,听着这首歌曲昂首向前,不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步步怀自信,疲倦时自弹自唱,虽然有些狂想,但却更见豪气。
32.罗大佑-明天会更好
  这首歌曲不用多介绍了吧,男女老少通杀。多说一点:此歌曲的词曲唱的阵容十分强悍,属于史上仅有!


  有种超出尘世的脱俗,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路上的确困难重重,其实这都没有什么,尽力努力就行,平淡洒脱的心态,心中永存那不凋零的梦想(蓝莲花)!
  许巍在《时光漫步》中漂亮的转身,“漫步”就是其中转型之作,也是许巍心态的变化。自然万物皆有其道,让他自然的来,让他悄然的去,也许我们不必如此的仓皇失措,如此的步步为赢。
  当巨大噩耗和疼痛来临的时候,每个人也许会感到孤独无助,但正如汪峰所说的那样:伤心的人啊你不要哭,因为我们生来孤独,用你的微笑面对每一次心碎,因为我们生来孤独。虽然周围的人可以帮助你,但最终还得靠自己,还是那句话:人得自个成全你自己。
  海航广告歌《追随》。在阳光、沙滩、椰树、海风、波浪中畅谈往事、憧憬未来,这首歌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清新意境,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浪漫情调。
37.香港群星-地球大合唱
  这首歌曲差不多汇聚了除乐队外的黄金时代的众多巨星合唱,是无线电视为庆祝20周年而特别制作的慈善筹款歌曲。演唱包括徐小凤/关正杰/梅艳芳/罗文/叶倩文/林子祥/张学友/邝美云/谭咏麟/陈洁灵/张国荣/锺镇涛/陈百强/甄妮在内14位歌手,气势宏大中给人以希望,又不缺乏亲切与温暖!
  一如苏有朋的形象,活泼、健康,阳光在这首歌曲中演绎出来,充满了青春奋发向上的朝气与洒脱。
  作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乐队,BEYOND的灵魂人物黄家驹一生都在奉献着他的热血,这首歌曲是乐队第一张专辑的主打歌,曲中透露着做音乐的辛酸,但依然“一起高呼ROCK AND ROLL”,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爱音乐的人走上音乐的道路,他们的歌曲是热爱吉他的人的首选。
  这是在现实中寻找不到出路的迷茫青年的心声,无尽失望中仍去顽强拼搏的打不死精神,一贯黄家驹的悲天悯人。

  用潇洒的态度去闯,踏遍世上乐和哀;一曲《每段路》,让在异乡的你心窝暖流丝丝。
42.司雯嘉-闪亮天使
  出自司雯嘉这个女声,娱乐节目“闪亮新主播”的主题曲。不要轻易的对生活说不,勇敢追逐明天的幸福。这首歌曲更适合那些有梦想的女孩子听。
43.水木年华-完美世界
  网游《完美世界》主题曲,我可不是把他推出来鼓励大家玩网游哦。其实这首歌十分适合激励人心,奋发向上,一生追求,永不止步。
44.童安格-生命过客
  我依稀还记得是小时候看到的一部连续剧的片尾曲,很是激励人心。歌中唱到“一生要失败几回,才知道成功的意义?一生要爱过几回,才了解爱的真谛?”让我感慨万千。是的,其实人生路上往往充满孤寂和挫折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容易成功的,在这过程中要付出多少才能有回报啊?努力吧,始终会有到达幸福彼岸的一天的。
   45.谭咏麟-总有你鼓励
  香港著名的励志歌曲,听过很多著名香港歌星演唱的版本。是“祝你一路顺风”的粤语版。热情就算枉费,友情同样美丽。 
  46.谭咏麟-朋友
  “朋友”的歌曲不少,而且都是励志歌,偶最爱的是谭咏麟的这首“朋友”,正如歌中所唱:“情同两手一起悲伤一起分担彼此不分你或我”,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能共患难的朋友。加入你人生中有这么一位能共患难的朋友,那么你将终生受益。   47.厉智敏-朋友的心
  这首歌曾经风靡一时,你在你的路上走,我在我的路上走,但我们彼此祝福,明天的路更好走。
   48.小果-蒲公英的梦想
  小果的“蒲公英的梦想”道出了卑微人的心声,即使多么渺小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无论梦想多大,在梦想中飞翔,那样生活才会有前进的勇气和乐趣。
   49.苏菲花园乐队-自由
  推荐的这首歌来自苏菲花园乐队,乐队主要受英伦音乐的影响,注重音乐的旋律感,追求自由的曲风。希望通过他们的音乐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50.王杰等-永远不回头
  电影《七匹狼》主题曲,几个激情洋溢的歌手演唱,他们是王杰、张雨生、姚可杰、邰正宵。一起带领我们奔向未来的日子,用我们的青春浇灌未来,开创未来。


51.王杰-向太阳怒吼
  没有真正的绝望,在艰难时刻依然坚信能击败命运这个对手,许多我们认为神奇的人内心都是很强大的人,坚信自我的强大能力往往在生活中容易成功,因为心中有不服输的精神。
  有点像“祝酒歌”,歌曲中寄托了朋友绵绵的祝福之情,让人想起那首著名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歌曲有惜别,但更多的是祝福和希望。
  妙绝天成的词曲,妙绝天成的演唱!如纷纷坠落的音符环绕着我们,让人忘记时间的烦恼,敲响心中那祈祷之种,点燃心中希望之火。
54.翁素英-人在旅途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极爱这句歌词。几十年过去了,这首老电视剧主题曲如今听起来依然十分激励人心,依然震撼异常!!!
55.林忆莲-铿锵玫瑰
  女足的队歌,激励了一代代的女足姑娘为理想为国家拼搏奋斗,不用多介绍,同时希望铿锵玫瑰再次站在最高处绽放。
56.许美静-阳光总在风雨后
  女排姑娘最喜欢的歌曲,自然也成为女排的队歌了,正如歌名一样,幽暗中散发着美丽,人要是有着一种执着,始终都会发光的。
57.许美静-只是这人生
  “只是这人生本来就苦短,凡事都不必太紧张”。这首歌更多是阐述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我想这种情怀许美静需要,我们也需要。
  徜徉在许巍晴朗的天空下,是如此的悠远与自然,理想主义者许巍总能打动同样是完美主义者的我们,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做得更好更完美,相信在路上的你能感受到那份湛蓝与洒脱。
  很小的时候总记得叔叔阿姨们喜欢唱,我也大概明白了是因为打工的缘故,这首徐小凤的名曲潇洒自如,有一种坚定而永往直前的情怀,其实人得简单一些,那样才不会犹豫不决。
60.叶倩文-潇洒走一回
  这首超级“口水歌”抒发的是一种豁达对待时代变迁的情怀,百年随手过,恩怨何必看得那么重呢?!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难得糊涂。


  在90年代的香港难找到这么沁人心脾的清新歌曲,都是四大天王填鸭式的都市情歌,叶倩文的这首《祝福》注定是不平凡,有种80年代台湾民谣的感觉,超凡脱俗。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只有宁静温暖的祝福。
  这首歌曲通常在毕业时候想起,偶每年都会在毕业时候广播里听到。伤情而煽情,将毕业的伤感和对未来的祝福完美融合,“有一天重逢在灿烂的季节”那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这首歌曲MS更加适合做运动广告用,听到这首歌时候荷尔蒙就会上升,有种想奔跑的欲望,来吧,一起飞奔,无论前往是什么,全力奔跑,梦想彼岸,自由自在!
64.张德兰-人生于世
  百年转眼过,万事转头空。张德兰用她婉转悦耳,清新雅致的嗓音娓娓道来,让人从中感悟人生:人生于世,犹若寄尘,所有名利都是身外物,何苦为名利而挣扎?!
65.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
  依然感受着张雨生那时而狂放时而温暖的嗓音,在这首歌中张力十足,让我想起了童安格的《生命过客》,同样是卑微人生的乐观和悲哀。踏实去做,总有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天。
66.张国荣-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在这里被合理地解释成:不理他人的闲言碎语,洒脱地做人。同时现代社会里个人的自由度相应地扩大,他们也每每用这“沉默是金”来表达自我,套用时下最流行的话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67.张国荣-共同渡过
  这首似情非情的歌曲其实也励志感人,我们依然怀念张国荣浑厚深沉地唱着“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阙歌,谢谢你风雨内,都不退让陪着我...”,谢谢这么多年有哥哥的歌声陪伴,温暖和照亮着我的前路。
68.张国荣-有谁共鸣
  “不信命,只信双手去苦拼”,哥哥初期闯荡歌坛的心声。和《沉默是金》一样,很自我的歌曲,却更加内省,多可一份“有谁共鸣”的哀怨。
69.张国荣-奔向未来的日子
  《英雄本色》中想起这首歌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首歌曲的无力与沧桑,一如张国荣忧郁的性格,但奋勇直前的的追寻依然凛然坚定。
  “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一开始华健就用他轻柔但不缺乏坚定的嗓音来娓娓道来人生絮语。这是一首抚慰人心的民谣,遮风避雨的心灵佳谣。


71.郑少秋-摘下满天星
  一如郑少秋许多歌曲一样,豪情而带些孤傲,道出了许多浪子侠客的心声和梦想,愿有这样梦想的人也能摘下自己想要的星星。
72.张学友-楼上来的声音
  这更像一首减压歌曲,在张学友低吟浅唱下,人也自然地想像清水一般空虚,闲在角落里发呆打发时间,在烦闷的工作生活中暂时逃避。
73.张学友-红叶舞秋山
  大气魄豪气的一首江湖歌曲,来自《出位江湖》插曲。“独醉者 不甘俗世摆布,自有苍天给我的路”,傲世而独立,凛然中无限豪气!
74.郑少秋-失去一片真
  十分喜欢开始那几句歌词:祈求像那天际浮云,每天漂泊也无憾...,在日益飞速的今天,人们很难慢下脚步来欣赏周围的美景,面对纷乱的世界更感缭乱,心灵也越来越浮躁。愿你心能存人最好的一片真,无悔无憾过一生。
75.郑少秋-大时代过客
  扮嘢秋用他那清朗坚定地嗓音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仿佛自己置身于浮云飘过的都市,除了时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因而我们更应珍惜感谢生命,就像歌中唱到的“对别人对世界对敌人轻松些爽快些 笑嘅果个系我...”
76.郑少秋-笑看风云
  如同这部连续剧那么经典,一度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有种看透世情的潇洒,同样也是卑微人的自我开脱。
77.赵咏华-我爱大海
  即使不能面朝大海,也要春暖花开!我努力在寻找,但梦想似乎总在远方,其实只有尽力就是好的,经过每个港口都有收获,用自己的青春去兜风吧,永存一份纯真的梦想在心中,心才会永远年轻。
  这首脍炙人口的励志歌曲是罗文先生的经典之作,潇洒优雅,挥洒自如。
79.周华健-真心英雄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让所有的朋友热情相拥...”,也许是最简单的激励,却暖透了每个人的心底,友情的激励能让心如此的搏动。
80.古典时尚组合-明天
  莫说青春已在昨天悄然定格,明天的天空依然充满了阳光...,来自古典时尚组合的《明天》优美而绚丽的旋律,古雅而时尚的曲风有些让人惊艳。内容和陈慧娴《明日有明天》一样,阐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希望在明天。

91.张韶涵-隐形的翅膀
  这首同样不用介绍,和《寓言》一样是脍炙人口的励志歌曲,让我想起了容祖儿的《挥着翅膀的女孩》,偶觉得后者更孩子气一些,这首更自我一些。
82.金海心-梦想缤纷
  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的心情都透露在这首歌曲之中,开始成熟的人梦想是最缤纷的时刻,放飞你的童真和真心,让最美的憧憬注满甘霖。
83.姜育恒-跟往事干杯
  有些像半老男人的凄苦歌曲,但歌曲背后其实是让往事随风而去,虽然伤感但却是十分执着坚定,在干杯中忘记往事,投向未来。
  《绽放》是李健单飞首张专辑中的一首歌曲,淡雅清亮,质朴温暖,给人十分清澈绚丽的感觉。在歌曲中你感觉不到一丝浮躁,在李健精致清朗的声音中,你会感悟到生命是如此的美丽和精致。
  李宗盛在“凡人歌”句句在理,一针见血道出“你我皆凡人,何必苦苦恋”,人生在世,犹若寄居过客,活在当下足够。
86.刘德华-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在日益飞速的现代化今天,男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实男人也需要安慰和休息,刘德华这首也是一针见血地揭开了男人的劳累,积劳太深也需要休息,那样才有动力去面对明天和将来。
87.钱贝妮-不必太在意
  钱贝妮是一个现在很陌生但很清醇动人、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这首“不必太在意”,在繁忙的工作中,给人一种洒脱轻松的感觉,同时也告诉我们要迎向未来,走向灿烂天涯路。
88.谭咏麟-我的生命我的爱
  《我的生命我的爱》是电视剧《大时代》的主题曲,《我的生命我的爱》是说“希望”的,“爱与希望又偏偏不息万载 流向每一点生命更可爱”。经过岁月的浮沉,也许你更珍惜生命,更珍惜爱,这也让我想起《基督山伯爵》最后一句话:人类最大的智慧就是等待和希望。
89.谭咏麟-锦绣前程
  翻唱自罗文,更喜欢校长这一版本,不同于罗文的优雅,校长版沧桑中更显气魄,不屈中更显坚毅。
90.纵贯线-亡命之徒
  这首励志感人的时代之作在纵贯线成立之初便传遍大江南北了。他们几个也像四个亡命之徒,到处飞奔,传播心中的感动与激情,令人佩服。纵贯线告诉我们:也许年龄真不是什么问题,有兴趣就去做吧。

2017年励志歌曲排行榜100首

91.锦绣二重唱-明天也要作伴
听锦绣也有好长时间了,和南方不同,锦绣用更加流行更加轻快的配音来表达校园的纯真情怀,珊瑚恋、海里来的沙、明天也要作伴、牵牛花、风儿踢踏踩等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近段时间听得最多是这首《明天也要作伴》,此歌更像是姐妹的离别誓言,轻快的旋律中没有什么悲伤,有的只是一种希冀,无论将来怎样,明天也要作伴,也要自然,也要勇敢。朋友也应该这样,彼此分享快乐和分担烦恼。

92.陈珊妮-青春骊歌


来自妖精陈珊妮小姐的《青春骊歌》很好表达了学子们刚走出校园的怀想,校园的日子不会再从来,直面现实的社会,勇敢长大,不再迷茫,或许明天的日子会更绚烂。

93.徐小凤-顺利逆流


来自才子蔡国权的曲子,代表了徐小凤打拼歌坛的心声:不为挫折所屈服,只跟心中意愿去走。是徐小凤的代表作之一。

94.徐小凤-漫漫前路


听徐小凤的歌曲心中总感觉很淡定从容,每一步都很踏实,就像慢慢走在野花烂漫的小路上一样,让人舒畅自然,明亮开阔!这首《漫漫前路》也是改编日本的曲子,不过每次我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总发出一种奇怪感慨:这个时代出不了这样的歌曲了,人心浮躁,人类更加急功近利了。也是是我心老了!徐小凤那种淡定从容的气势是很多歌手学不来的。这个时代的人更加嘻哈,更加爱玩耍,好像扯远了。

95.麦田守望者-在路上


张亚东同学永远不会忘记的一首歌。《在路上》那清新华丽的英伦气息至今让我感动和怀念!流浪也是一种梦想,也许应该简单活着,快乐痛苦不说,和麦田一起上路,我们没有理想,流浪没有方向,有的只是那一片金黄的麦田梦想。这首歌让我想起一个侠客,千山走遍,该出手时就出手,洒脱快意,却又坚定不移。

96.邓丽君-漫步人生路


邓丽君留下的不单是奢侈的温柔情感,而且也是如琥珀一样坚柔的信念。这种歌曲有《风霜伴我行》《漫步人生路》等。《漫步人生路》是她最出名的粤语歌,一首十分出名励志歌,具体介绍就不多说了。
十分喜欢那句“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也许每个人都要有那样的梦想,那样我们生活才有动力。

98.高明骏-年轻的喝彩


高明骏的声音区分度十分高,嘶哑沧桑的嗓音有些像咆哮的狮子,催人奋发。《年轻的喝彩》告诉我们拥有年轻就拥有梦想,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低落沮丧。
这首歌曲是根据真实故事写成的。让我们懂得如何感恩,在感恩中坚强。

100.郭柯宇-纯真年代


“在纯真年代,别太多感慨,把一切热爱,尽情的盛开...”,生命不止是为了一种色彩,谁都会失败,没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永远热情追寻心中的梦想,这样声明才会更加自然而纯粹。

这一百首励志歌曲,不管是在歌词还是作曲上,都给大家一种欢快,积极向上的感觉,每天唱一唱,心情好舒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心凄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