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和阿里巴巴哪个市值大的市值为什么比不过腾讯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BABA)市值在周二盘中一度突破47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电商巨头。

截至收盘,阿里巴巴集团股价上涨0.57%,报收于183.12美元,据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数据显示其市值为4605.7亿美元;亚马逊下跌0.38%,报收于987.20美元,市值为4760.5亿美元。

2、过去市值、股价、业绩对比

自2014年9月20在纽交所上市以来,整体股价浮动较大。而亚马逊自1997年5月15日上市以来,股价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自2016年12月以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股价都呈现增长态势。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ADS)68美元,以此计算阿里巴巴市值将达到1748.28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上市首秀达到了令人吃惊的高度,阿里首日开盘价报92.7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6.3%,市值达到2383.32亿美元,市值盘中最高达2461亿美元,为美股第9大公司,其市值远超当时亚马逊1500亿美元左右的市值。而随后阿里巴巴市值却被亚马逊反超,并长期陷入低迷,直到2016年12月,阿里巴巴的股价才开始强势反弹并一路走高。

而近来,亚马逊股价一直上涨。在2017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要发布的前一天,市场的狂热预期将亚马逊的股价推高了 1.2%,当日亚马逊股价最高曾达到1083.31美元/股,使得该公司CEO贝索斯正式超越,戏剧性的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净资产达到909亿美元。

而当周四财报公布之后,远低于预期的表现让亚马逊的股价盘后下跌3.06%,贝索斯的财富也缩水,盖茨重新成为全球首富,让屁股还没坐热的贝索斯从首富的宝座上又跌了下来,位居全球第二大富豪。

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营收对比

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净利润对比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18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电商业务营收达430.27亿,占其营收总额的85.7%。而亚马逊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也显示,来自于产品销售的营收达237.54亿美元,占净营收的62.5%。可见,电商在两者公司营收中都占据重要位置,成为两家的核心业务。

而两家的区别仅在于商业模式不同,亚马逊采用自营方式,拥有一套完整完整采购、下单、物流体系,所有环节自己控制。而阿里巴巴物流由其他公司承担,产品商业由商家解决,阿里巴巴在其中充当平台的角色,提供交易的场所。

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18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云计算付费用户数量超过100万。受益于付费用户的增长,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96%至24.31亿元(约合3.59亿美元),占总营收4.8%。美国权威投资研究机构晨星预估,未来五年,阿里云营收将保持45%以上的年度复合增长率。

而亚马逊AWS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来自AWS的净营收占总营收的10.78%,达4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8.86亿美元,这与阿里现状有着不小的差距。阿里巴巴的云业务未来将与亚马逊展开激烈竞争,这也将成为两者未来核心的业务之一。

云计算业务是AI战略布局的承载者。阿里巴巴的AI也正处于起步阶段,摸着石头过河,除了推出的DT PAI平台外,亮点并不多。但阿里巴巴正加大着对人工智能的投入,以巨大的资源和资金扶持AI项目的发展,并于2016年成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于今年7月发布第一款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天猫精灵X1”。

同比,亚马逊的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已经很深入,已经从营收规模、用户数据、基础设施覆盖取得了比较领先的优势。B端为用户提供技术,C端落地为智能产品。亚马逊现在已经推出一款智能控制设备Echo,同时包含一个名叫Alexa的语音助理,这一“人工智能”产品使得其进入行业前列。同时,亚马逊正在利用云来作为超级计算机,打造更加强大的人工智能。

亚马逊在“零售”布局方面,影响力巨大。2016年末亚马逊推出线下实体超市AmazonGo;今年6月份,又宣布以总价值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食超市;今年8月份,推出 Instant Pickup 服务,下单取货几分钟就能完成。

迫于亚马逊在技术层面上的强势、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追击以及其他线下零售业态的崛起,阿里巴巴不得不祭出“新零售”的大旗进行应对,形成联合各大商业平台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但目前其新零售仍在试水阶段,无人值守的“淘宝会员店”和线下盒马鲜生也才刚刚露出头角,未来仍具有较大的潜力。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这两家,除了在各自本国的投资,也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且竞争异常激烈,尤其在东南亚地区。

阿里通过Lazada的投资,将业务覆盖至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多地。目前,阿里巴巴还在努力开拓高端市场,通过在美国底特律和加拿大举行峰会的形式,让更多国外的企业认可阿里巴巴的品牌,让更多国外品牌进入中国的市场。

亚马逊除了维持欧洲市场外,也加入东南亚市场的争夺战中。在东南亚采用自己在美发展相同的方式,建立全产业链的方式来发展电商业务。

(部分内容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华尔街见闻等)

}

  最新2018互联网企业市值数据出炉,腾讯高居榜首,目前市值为23009亿元。排名第二的是阿里巴巴,目前市值为22175亿元。排名第三的是百度,目前市值为4668亿元。本文数据均来自艾媒咨询,由于企业市值与股价相关,变动快而且幅度较大,如果有最新数据,排行榜123(

  排名 企业名称 总部所在地 行业 市值/估值(亿元人民币)

  1 腾讯控股 深圳 互联网综合 23009

  2 阿里巴巴 杭州 互联网综合 22175


  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小米、蚂蚁金服市值也已经达到了4000亿元,即将追上百度。而且小米还将在今年上市,市值估计在1000亿美元以上,届时小米就将代替百度进入前三。而借壳重回A股的360市值达到3019亿元,排名蹿升至第

声明:《2018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排行榜:腾讯阿里超2万亿,小米追上百度》一文由排行榜123网()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或发邮件到处理!
}

近期全球股市均有大幅震荡,若综合考虑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避险情绪,以及腾讯并不算亮眼的业绩表现,腾讯股价短期内继续承压或是大概率事件。


最近,腾讯内忧外患。竞争对手阿里系蚂蚁金服要融资百亿美元,成为1500亿美元市值的全球最大独角兽,而腾讯自家后院起火:3月21日至今,股价累计下跌10%以上,相应市值蒸发近5000亿港元。与此同时,最新财报透露公司最核心的游戏业务出现下滑后,腾讯控股(00700.HK)就接连遭遇利空打击。在财报公布的次日,持股长达17年之久的腾讯大股东Naspers便宣布减持,套现百亿美元;四日后,腾讯总裁刘炽平也跟沽腾讯,套现约4.34亿港元(约合3.48亿元)。

目前,腾讯最新市值已跌至39267.2亿港元(约合5002.3亿美元),而长期与之争夺“亚洲市值一哥”位置的阿里为4505.58亿美元。单从市值来看,虽然腾讯守住了亚洲市值第一的宝座,但在多重利空的影响下,股价持续阴跌的腾讯能否继续坐上这一宝座,还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多项指标下滑,业绩增长依赖投资收益

日前,腾讯公布了一份高于市场预期的业绩报告,但并未得到市场的一致看好。受此影响,在财报公布当日,腾讯股价放量大跌,成交额超300亿港元。

根据财报,腾讯2017年第四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51%至663.92亿元,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98%至207.97亿元,较市场预估的166.4亿元高出25%。2017年全年,腾讯总收入同比增长56%至2377.6亿元,净利润增长74%至715亿元,也高于市场预期的650.32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观察人士称,腾讯本次公布的财报表面上看似光鲜,但有几个关键指标禁不起推敲,背后折射的是腾讯核心业务下滑、业绩增长依赖投资收益的风险。

据其分析,首先,腾讯去年第四季度营收略低于市场预期的686亿元,且环比增速仅1.8%,几乎停滞不前;其次,腾讯去年第四季度投资收益较第三季度高出40亿元,但该季度净利润比三季度仅高28亿元,说明腾讯业绩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收益来维持,意味着其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第三,腾讯QQ作为其发家产品,2017年底月活跃账户为7.83亿,同比2016年底的8.69亿下降了9.9%,流失的活跃账户高达8600万;这是QQ首次出现活跃账户年度同比下滑的情况。与此同时,腾讯的另一拳头产品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虽然达到了9.89亿,但同比增速由2016年的27.6%下降至11.2%,“微信可能也面临着用户增量触及天花板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游戏业务作为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连续九个季度环比增长后于去年四季度首次出现下滑,且环比下滑高达9%。

在腾讯公布最新财报后,部分投资者和机构开始担心腾讯的高增长快要接近尾声,不过多数机构依旧看好腾讯。其中,野村证券维持对腾讯的“买入”评级,不过目标价由536港元降至520港元,并预计腾讯今年的线上游戏收入增长将放慢至7%。

另一方面,富瑞集团、瑞信集团均维持对腾讯游戏业务长远前景的正面看法,认为腾讯去年第四季度游戏业务表现欠佳只是时间问题,预计今年首季度会复苏。富瑞维持对腾讯“买入”评级及530港元目标价,瑞信也维持对腾讯的“增持”评级,目标价定为540港元。

游戏业务遭遇滑铁卢,巨头抢食之下更显吃力

显然,游戏业务是市场判断腾讯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在上述互联网观察人士看来,2017年第四季度,腾讯最为核心的游戏业务出现下滑,是影响市场信心的最主要因素。

腾讯的财报显示,2017年腾讯网络游戏收入达978.83亿元,各季营收分别为228.11亿元、238.61亿元、268.44亿元和243.6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的游戏收入环比下降9%。

作为对比,另一游戏巨头网易也出现游戏业务下滑的情况。2017年第四季度,网易的游戏业务收入约80亿元,同比下降10.7%,环比下降1%。

对于网络游戏业务营收环比下滑的原因,腾讯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到“吃鸡”类游戏的影响。腾讯总裁兼执行董事刘炽平也预期,包括《绝地求生》在内的生存射击类游戏(俗称“吃鸡”游戏),未来一至两季不会以变现作目标。

国金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腾讯、网易这两大游戏巨头不同程度的疲软,主要是受老游戏增长停滞、新产品后继乏力的影响。腾讯《王者荣耀》、网易《阴阳师》的未老先衰导致核心产品交接未能顺利完成,新游戏虽然获得大量用户,但付费深度却不足;而“拳头”游戏还需要通过提高APRU值来维持高流水,ARPU环比下降,但却因为DAU的下降凸显继续增长的天花板。

尽管腾讯凭借现象级游戏《王者荣耀》曾长期引领中国手游市场,但其依然无法摆脱走下神坛的命运。极光大数据显示,在经历一年的高速增长后,《王者荣耀》的月活跃用户数在2017年底出现下滑。与此同时,网易也发力推出“吃鸡”手游,阿里则于近期在游戏领域频频布局。

上述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从竞争角度来看,随着各大巨头介入游戏领域、抢食市场,腾讯游戏业务的发展将更显吃力。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业内有观点认为,随着《王者荣耀》等游戏面对的舆论压力不断加大,未来政府层面或许还将加强对整个游戏产业的监管。政策风险或许很快就是腾讯、网易等游戏巨头亟需正视的问题。

谈及监管,马化腾在今年的财报沟通会上表示,“未来监管层可能会有一个内容清单,这对于行业会有一个长远、负责的考虑。这是我们2018年的重点。”

大股东高管齐减持,股价或继续承压

核心业务及多项指标的下滑,或许是腾讯接连遭遇大股东和高管减持的主要原因,而这又进一步引发市场震动及投资者对腾讯未来股价走势的担忧。

3月23日,腾讯第一大股东MIH TC 在投资腾讯17年、享受后者高速增长的红利后,首次决定减持1.9亿股股份,套现百亿美元;此次出售后,MIH TC对腾讯的持股比例将从33.17%下降到31.17%,仍为腾讯控股股东。

四日后,腾讯总裁刘炽平也跟沽腾讯,减持100万股腾讯股票,套现约4.34亿港元(约合3.48亿元)。本次减持后,刘炽平对腾讯的持股比例降为0.48%。

相较而言,刘炽平减持股份较少,且原因不明。至于大股东减持原因,MIH TC 母公司南非报业(Naspers)解释称,这些资金将用来加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并将用于一些投资。同时,南非报业宣布,至少未来3年将不会进一步出售股份。

虽然大股东表明减持腾讯股份主要是内部需求,暗示与腾讯基本面无关,但此事仍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马化腾也不得不对此回应,他以“夫妻关系”来形容大股东与腾讯的关系,称大股东只卖了一点股份,而且承诺3年之内不会再卖,言语中无半点对股东减持的苛责之意。

受多方因素影响,腾讯在大股东减持当日开盘即大跌7.8%至405港元,并带动港股暴跌。最终,腾讯控股收跌4.42%,单日市值蒸发千亿港元;全天成交量突破1200亿港元,创历史天量。

一位券商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股东减持部分股份其实无可厚非,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东看空上市公司,也不会对市场有太过明显的导向作用。从腾讯大股东本次减持的情况来看,其在腾讯股价处于相对高位的阶段卖出部分股份,补充自身资金需求,这种逢高套现的操作不必大惊小怪。

不过,他同时指出,近期全球股市均有大幅震荡,若综合考虑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避险情绪,以及腾讯并不算亮眼的业绩表现,腾讯股价短期内继续承压或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来源:蓝鲸财经 责任编辑:刘思_NB1027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和阿里巴巴哪个市值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