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问题,请帮忙 为什么船员会得坏血病船员

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开始兴起大航海运动,他们探险世界,寻找未知的大陆和资源。但是当年的欧洲船队经常出现很多船员因为坏血病而死亡的惨状,第一次完成环球旅行的麦哲伦船队出发时几百人,回到原点时只有18人。那么,为什么比他们还要早几百年的郑和船队,却没有这个病呢?

关于郑和的船员为啥不得坏血病,人们最常听到的就是:1.中国人有吃豆芽的习惯,郑和船队随船带了很多豆类,尽管豆类当中没有维生素C,但发成豆芽后它就是蔬菜啦2..郑和船队带了蛮多腌制蔬菜的,腌过的蔬菜也还是蔬菜啊对吧!但是欧洲航海队带的多是肉罐头……

3.郑和船队庞大到浩浩汤汤仿佛有填满太平洋之势…船只体型可以说是碾压他国了…所以随船不仅带陶瓷丝绸这些东西,还带了茶,中国人喜欢喝茶,据调查当时的食谱中是有茶叶的。而茶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甚至比橘子还多。然而,一些有文化的人又跳出来驳斥这种说法,说因为郑和船队的航线,绝大部分是要经过有居民的岛屿和靠近海岸线,通过贸易交换和友好访问可以获得蔬菜水果的充足供应。

其实,这种看似科学的说法,有时候未免有些教条,郑和有补给不假,但根本上还是因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不同。要知道茫茫大海是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的,就算预先有计划要到一些地方补给,也会遇到食物匮乏的情况。因此,郑和的船员也不可能就一直衣食无忧,每天都能吃水果蔬菜。而这时候,像茶、豆芽、腌菜就是补充必要vc的佳品了。

东西方饮食习惯有巨大差异。中国人的饮食中,蔬菜比重很大,西方则以肉食为主。就算麦哲伦途经荒岛,恐怕也是会让船员们打些野鸡野鸭,以补充粮食,他绝不会想着带人挖野菜去。另一方面,中国人喝茶的习惯也有助于补充维生素c。中国人喝茶的习惯是从明朝中晚期开始的,在明代以前多是“吃茶”,这样摄取的维生素要更多,这对避免坏血病也大有帮助。

因此,郑和的船员之所以没有坏血病,本质上还是因为饮食习惯。如果郑和也经历那种毫无预知性的探险,饮食习惯也会指引他们寻找能补充维生素的野果野菜,得坏血病的几率小。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试题分析:(1)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则Vc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
(2)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1×8):(16×6)=1:12;
(3)由标签可知,每片“维生素C”中含“Vc”为100mg×10%=10mg,青少年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每片“维生素C”中含“Vc”的质量÷每次2片就是每天至少服用的次数,所以每天至少服用的次数=60mg÷(100mg×10%×2)=3(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此类题时,要学会根据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

核心提示:反之,中国古代的远洋船队却没有船员患坏血病的任何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从来没有闹过一次坏血病。后来调查中国船员的食谱发现,是绿茶、黄豆及中国船员用木桶在船上种植新鲜菜。它们富含丰富的维他命C,使中国船员免遭坏血病之苦之害。

本文摘自中新网  作者:吴启基  原题为:《名人吃喝那些事儿:饮食不只是吃吃喝喝》

中国人自古就有食色性也的想法,一个普通人既是如此,一个名人,就更精彩。笔者对于饮食,只求温饱,并没有庖厨的经验、伙食的认识,但对名人的饮食故事,却有莫大的兴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积淀丰厚,地域广大,到处的饮食文化,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根据各地的食材物产,可以在杯盘碗碟之间互争长短,各自精彩,而且,肯定又是源远流长。客观环境如此,长期来围绕吃喝,也就有了许许多多引人入胜的逸闻趣事。

最近看到的《名人吃喝那些事儿》(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是对名人饮食文化的问本寻源,也对涉及这些名人的一次厨房厨艺大追查。

可贵的是,本书图文并茂,写法远学术而就轻松,65个名人饮食故事,资料翔实。有好些是以前未之前见的“新视觉”、“新味觉”。本书所写名人,从中国的第一位宰相伊尹到殿后的当代著名学者于光远,其中对和东南亚关系密切的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更有不少新发现和新说法。该书每人写个千多两千字。上桌美味,看是一碟碟的小菜,却使四方看官、八县老饕感受到“阅读的饱感”。

该书介绍先从将饮食的色香味融入治国方略的伊尹开始。题目是吸引人的《从厨子到名相》,中国自古有“治大国若烹小鲜”之说,说的就是此君。

研究者说,伊尹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伊尹是中国第一位食神,他是首个运用“调和之法”操作烹饪的庖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宰相。

关于伊尹的出生,也富有高度神秘的神话色彩。古代两本大书《吕氏春秋》与《水经注》,全都记载:当年一位有莘国的女子在采桑时,无意间在一棵大桑树的树洞里,拣到一名身带血丝的男婴。女子把弃婴抱去献给国君,国君再把他“转赠”给他身边的一位厨子,也就是后来伊尹的老爸。国君赐男婴姓“伊”,这就是伊尹的出生和来历。

过后有人追查弃婴来历,这才弄明白:他的母亲住在伊水边,梦中神人告诉她,看到家里的石臼出水,赶紧往东走,千万别回头。第二天早上,她看到石臼果真出水,赶忙喊邻居逃命。她往东走了几里地,忍不住回头一望,大事不好!自己的家,果然已成泽国。可是,说时迟,那时快,她的身体,也马上变成“空桑”(树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坏血病船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