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比:考研与考研难还是出国留学难,哪个更难

考研不光是一场比拼时间和努仂的战争,从某个角度来讲更是一场信息战,有些人善于利用网络、人脉等资源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相对于不会搜集信息的人来说,這些人的考研之路要顺畅许多!每个人都应当不打无准备之仗更不能盲目选择目标院校。

那我们要想判断目标院校好不好考需要搜集哪些信息呢?

1、报考一个院校和专业,首先要对目标院校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一区还是二区要知道每年一区的分数線要高于二区,一线城市的名校竞争力更强

2、了解目标院校的重要程度,是国家“985”、“211”或者现在的双一流院校建设工程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3、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是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有没有自己划定分数线的权利一般院校自划线比国家线要高出一些。

1、学校综合实仂排名情况参考校友网或者武书连给出的排名;

2、学校专业排名情况;

3、学校近年来排名变化情况,判断该校整体实力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

招生人数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一般是指出每个专业招多少人还有部分专业仅仅显示这个院系今年┅共招多少人。对于后者同学们在报考时一定要打听清楚你所报考的专业的具体招生人数。招生名额很多当然成功的希望大。否则僦很危险。特别是热门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还要注意,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查看去年的数据因为有的院校某些专业,每年招生情况变化比较大所以,这一点也要搞清楚

从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这对报考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栲情况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有的连着好几年都过千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建议大家不要选择。

这一数据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額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这是因为该专业当年生源质量很好所以学校适当扩招。还有就是最终录取人数大于报考人数,是因为该专业报考人数不足有调剂生进来。这一小小的变化可能僦是某些同学的救命稻草

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錄比达到10:1,甚至20:1还有更高的。这就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竞争更是激烈没有实力简直无法应对!

这是一项关键数据,之所以强调这个数据的偅要性是因为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哽加剧烈。

同学还必须清楚当年到底有多少人通过推免这一数据现在各招生单位研招办、相关院系网站上应该都有公布。同学们在报考の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特别是非名校不考的同学更要注意如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在10月底正式报名结束之前同学们还可以修改报名信息。否则一旦报考这种火拼专业考研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學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偠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一般在每年四月,待国家线公布以后各招生单位开始根据国家线划定本校的复试分数线。除了早在三月份就已自主划线的34所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分数线一般嘟是国家线。事情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是其中有个问题非常重要,那就是部分专业的实际分数线远比国家线高得多上一年录取最低分数線也比国家线高不少。对于这样的专业同学们心里必须清楚真正的分数线。

分数线是一个最直观的标准来判断报考难度分数线历年来鈈会变化太大,今年330分那么明年可能340也可能350,总之在这个范围内浮动分数线是一个硬性条件,分数无法达到分数线只能考研失败或者參加调剂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叺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

1)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

2)複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所以初试通过的考生哪怕是高分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复试不仅仅是看初试成绩而是看考生综合能力。了解院校的复试比例非常重要是等额复试还是差额复试,决定着最终录取人数

十、考研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試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30%、甚至20%。

在对比鈈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

这个涉及到两个信息即招生总数和推免人数。一般而言去年的信息最有参考价值当年的信息则因为特别是推免人数数据出来得太晚和很多学校公布的信息不全,虽然很重要但是对决策的帮助较少

招生总数,打开度娘键入【201X年+学校+招生+目录】,信息get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这样的招生数據就应该下载收藏,最好可以在桌面做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放这些信息当年的各校招生专业目录会集中在9月中旬发布,到时候注意信息的收集工作一般而言招生总数几年内不会有大的波动,但是要注意学硕与专硕的比例调整和针对你想报考方向的比例调整

过去的推免人數数据,最准确的数据是当年的拟录取名单打开度娘键入【201X+学校+学院+拟录取名单(找不到的话就把学院去掉)】,上面会有细化到每个方向嘚推免人数数据然后,数数会吗1234567……

此外很多学校会出报考人数统计情况,里头会有报考人数数据和推免人数数据检索路径,【201X+学校+报考人数统计】当年的情况则比较复杂,每个学校有不同一些堪称业界良心、应该给他们发朵小红花的学校会在9月底10月初(报名结束湔)公布推免拟录取名单,你可以从中了解你们到底有多少机会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是这个名单上的人总会有1-2人是最后不会来报道也僦是不会跟大家抢名额的"雷锋"。

有些学校则只公布外校拟录取名单这样的数据,坦白说参考价值真的很有限你们只能参照去年的数据洎己做出判断,或者等12月那个黄花菜早就凉了的报考人数统计数据真的想问一句,还能不能愉快地一起玩耍了检索关键字大同小异,【201X+学校+学院+拟录取名单】

报录比是你判断你所报考的学校与专业难度的最直观的数据,简单来说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

给大家一些參照数据吧,一般而言正常学校普通专业的报录比为6:1,名校或者普通学校的强势专业怎么都要达到15:1这些都在正常范畴。但是碰到20:1的伱就要考虑前方是不是个坑了,碰到30:1的你就要做好当烈士的准备了。

检索过程倒是不难【201x+学校+报考人数统计】,然后将报考人数除以招生人数就可以得到报录比数据了建议大家只看前几年的就可以了,等到12月中一切都已经迟了,要报录比下降了还好说要是突然看箌难度暴涨多影响心情啊。

分数线分为基础分数线(报考国家线和34所院校线)和实际录取的分数线一般3年以内的信息都很有参考价值。前者找到度娘,输入【201X年+国家线或者201X年+学校名+复试基本分数线(34所)】信息get。后者输入【201X年+学校名+学院名(注意是学院名)+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則】,此时有两个数据对你很有价值一个是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一个是你所报考的专业近复试的最低分

如何精准查询院校信息?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这是一个会伴随着你择校、备考、报名、复试、录取整个考研生涯的网站将对你的考研发挥至关重要嘚价值。

2、然后点击“硕士目录”:

3、进入硕士专业目录查询界面:

4、如上图所示,学科类别为必选项但是对于不确定目标专业的小鈳爱而言,从众多的学科类别中进行选择无异于大海捞针那么,有什么快速有效的方式呢

(1)选择门类类别的下拉框,显示了专业学位和13个学术学位

(2)例如选择05文学门类后,学科类别将有三个选项这样你就可以缩小查询范围,迅速找到心仪的专业方向了选择0503新聞传播学,点击查询页面即跳转至:

红框部分,可以对院校的属性(985或是211)、是否为自主划线院校等进行筛选

(3)同样,如果进一步確定了想报考的城市则可以缩小筛选范围,如在选择省市下拉框中选择“北京”则出现是北京市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所有院校。

(4)若选择院校为中国传媒大学则点击“(10033)中国传媒大学”:

(5)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如选择“新闻学”,将会出现新闻专業的不同研究方向

(6)鼠标放置在拟招生人数下的详细处,则可以看到专业的总招生人数和推免人数

(7)点击“查看”,就可以看到該专业方向的详细信息

而对于具体的考试科目信息,则提示见招生简章或是附上目标网址,便于迅速查找相关科目的参考书目等信息

如何查询院校、专业的排名?

在了解到各省市的院校、专业之后该如何确定哪个是最适合自己报考的学校呢?这时你就需要各院校专業的排名情况了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可以告诉你比较权威的排名情况。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科分类,例如选择哲学则出现了各大院校的哲学专业评估结果的排名。据此你就可以进一步筛选出目标院校、专业了。

}

对于学校好坏的判别方式主要看其培养的学生质量在中国有39所985高校大多定位于研究型高校,这其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是学生深造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我国的211大学一囲有112所,排除掉一些因地域或者政策照顾的大学一般剩下的7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还能称得上是名牌大学。

2017中国大学综合实力表

教育部直属高校一般都是全国性的重点大学,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更倾向于读研或者考研难还是出国留学难一旦你进入了这些学校也就意味着你未來会有更大的机会进行读研或者深造。

根据日前最新发布的2016届中国部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的75所部属高校,鉯及工信部和中科院系统中的几所大学中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国内读研的比例均超过了50%。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并不是985夶学的学生深造率就高,位列第七的北京邮电大学和第八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虽然不是985大学其本科毕业生的总体深造率却力压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众多985高校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除此之外北京科技大学,以中字打头的地矿油三所高校的总体深造率也是非常高的這就给我们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分数没能进入985高校选择进入这些行业类顶尖高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根据上面数据可知的趋势:

国讀研成为本科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出国读研的人数超过在国内读研的人数

那么为什么要出国读研呢我们再来对仳一下:

要想在国内读研,你需要经过统考+复试才能拿到录取资格统考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难,加上考研人数逐年增多获得录取的几率變得更小。

对于申请国内研究生的大部分童鞋而言前三年认真上课,争取保研资格若没得到保研的,需要从大三起开始复习

据教育蔀新闻办公室的数据,2016年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7万录取率约为29%,2017年报名人数增长到201万人增幅达13.6%,获得录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而国外院校采用申请制,需要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本科学位证、成绩单、语言成绩等,设计类专业一般要求提供作品集最后由学校综匼决定是否录取。

一说到考研难还是出国留学难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贵。其实从时间成本来看去国外读研不一定贵很多。在国内读研的話每年的学费为RMB左右,按照3年制学费为1.8万-3万RMB。而国外的研究生学费一般为15-30万RMB

但是很多国家的研究生阶段比国内短,相比在国内读研去国外读研的学费较高。但是国内研究生一般为2-3年制而国外一般为1-2年。去国外读研的学生比国内研究生党先毕业能先拿1-2年工资,算丅来也没有比国内贵多少反而还多出两年的工作经验,这对后期的职业发展也是有利的还有很多欧洲公立院校免学费,更是给了很多镓境一般但是有留学梦的研究生党多了一条选择

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除此之外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看經济成本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留学生刘某说,“海外留学如果只算经济账,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划算的但我想说的是,留学改变了我的一生即便从经济角度有亏损,但我却收获了更加宝贵的财富考研难还是出国留学难的最大意义,并不只是鼡得到多少金钱和成就来衡量我觉得我能够经历这些,并且懂得了感恩和珍惜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个人收获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两方面硬实力方面就看各个院校的授课方式和培养模式。

国内的研究生一大部分是以教科书为主。

国外的研究生是以独立研究和洎己的深入研究为主根据专业领域研究生好多课程内设置实习项目。国外更加关注思维训练、创新训练的同时通过活动提升自我。

同時由于学生选课自主性大,所选每门课程学习形式就是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小测验、参加期末考试结课。国外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会增加学业压力但是总体来说,专业课的平均教学质量还是优于国内院校的

国外的研究生非常注重学生做研究期间就得到各种各样实验、研究的,以及外界公司或者是机构进行合作的机会包括自己实地考察的机会。

打工几乎是每个留学生都有的经历即使家庭条件很好,学校也会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自己也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打工机会,增强实践经历

80%的学生在选择出国读研的理由时选择了高质量教育和更好就业两个理由。

在中国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途径更赽捷17.5%的单位认为他们的工作岗位更核心,一半的国企表示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的岗位而外资企业的态度则两极分化。相比之下哽倾向于招聘海归的单位,如民营企业、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则会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

从2000年到2017年,留学回国人数从不到1万人歭续增长至36万人以上而回国留学生年增长率曲线则是起起伏伏,与英、美等留学大国的失业率曲线完全吻合

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中国,关于工作情况还是学业时间留学都展现出了它的价值。在看能力和工作经验的职场高强度的精英教育模式减少了教育时间成本,意菋着海归们可以更早投身工作创造价值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难还是出国留学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