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CO3有几种化学键有哪些

化学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化学键检测试题(含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化学键检测试题(含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化学键检测试题(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 测试题 天津九十六中学&&& 一、&1.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A.H2 O&&&& B.CaI2&&&&&& C. KOH&&&&&&&&& D.NaNO3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 Ba (OH)2&&&&&&&&&&& B. CaCl2&&&&&&&&&&&& C. H2 O&&&&&&&& D. H2&&& 3. 20.过氧化铬(CrO5)的结构为: ,由此可推知在CrO5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是A.全部-1价&&&&&&B.4/5为-1价,1/5为-2价C.全部-2价&&&&&&D.4/5为-2价,1/5为-1价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B.非极性键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C.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D.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不能导电5. 下列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A.Na2O2&&&B.NH4Cl&&&C.CH4&&&D.H2O26.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调味品。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氯化钠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具有较高的熔点&&&&&&& B.熔融状态能导电C.水溶液能导电&&&&&D.常温下能溶于水7.下列各组中的分子,全部是以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H2、N2、Cl2&&&&&&B.CH4、NH3、H2OC.CO2、CS2、CCl4&&&&&D.HCl、NO、Br2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9. 下列各晶体熔化时只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SiC&&&&& B.KCl&&&&& C.SO2&&&&&& D.NH4Br10.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字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 CO2&&&&&&&&&&&&&& B. PCl3&&&&&&&&&& C. CCl4&&&&&&&&&&&& D. NO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12.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60 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C60 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 C60 中含有离子键&&&&&&&&&&&&&&& D. C60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13. R、Q为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电子层数;Q元素的原子比R元素的原子多2个核外电子,则下列叙述中肯定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Q&&&&B.R和Q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R和Q可形成非极性分子RO2&D.R和Q可形成共价化合物RO3 14. 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W&&&& B.原子序数:Y>X>Z>W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15. 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它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它不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它受热时,可能会分解产生有色气体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题16.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O ______& CaCl2 ______ Na2O2 ______ OH- ______ CH3-______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A、B、C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邻,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原子的电子层相同,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已知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写出:(1)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2)B原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3)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4)A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18.A、B、C、D、E、F为六种20号以前的元素,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B同周期,两者相隔一元素;B、D同主族相邻,A、B、D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为和30。C、E能形成CE型化合物。F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已知它的最外不止一个电子。回答:(1)&写出各元素名称:(2)&A、D、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3)&比较A、B气态氧化物的稳定性:(4)&比较D、E氢化物的还原性:三、(共12分)19.某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在其最高价氧化物中R的质量分数为43.66%。(1)&求R的原子量。(2)&已知R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且R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元素的近似原子量,试画出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写出R与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某核素ZAX的氯化物XCl2 1.11 g配成溶液后,需用1 mol/L的硝酸银溶液20 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试计算:(1)X的质量数。(2)若X的核内中子数为20,求37 g XCl2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B&A&D&B&C&D&C&D题号&11&12&13&14&15&&&&&答案&AD&AC&AB&AC&BD&&&&&二、题16.H:O:;[:Cl:]- Ca2+[:Cl:]-;Na+[:O:O:]2-Na+;[:O:H]-;[H:N:H]+;H:C:;Nax+ S +xNa→Na+[ S ]2-Na+
17. (1)&&&&& (2)电子式略&& (3)S;:N&& N:;N≡N18.(1)A、碳&&& B、氧&&& C、钠&&& D、硫&& E、氯&&& F、氩&& (2)HClO4&H2SO4&H2CO3&&& (3)H2O&CH4&&& (4)H2S&HCl
三、19.(1)31&& (2)R&&&&&&& (3)2P+3Cl2=2PCl3&& PCl3&+Cl2=PCl5
20.(1)40& (2)18 mol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答案带解析】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2CO3 H2S H3P...
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2SH3PO41.8×10-5K1=4.3×10-7K2=5.6×10-11K1=9.1×10-8K2=1.1×10-12K1=7.5×10-3K2=6.2×10-8K3=2.2×10-13(1)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42-都看成酸,则酸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2)多元弱酸的二级电离程度远小于一级电离的原因是
。(3)同浓度的CH3COO-、HCO3—、CO32—、S2-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K值越大酸越
(填“强”或 “弱”)。(5)根据K值大小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CH3COOH + H2PO4-
(填“能”或“不能”,下同)
H2CO3 + HS-
(1)H3PO4 HPO42- (2)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二级电离有抑制作用
(3)S2-> CO32—> HCO3—> CH3COO- (顺序错,不得分) (4)强 (5)不能 能
试题分析:(1)相同条件K值越大酸性越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3PO4 ,酸性最弱的是HPO42-;
(2)多元弱酸的二级电离程度远小于一级电离的原因是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二级电离有抑...
考点分析:
考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放热”)。(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出CO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C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不得分)。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C.正(H2)=逆(H2O)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5)若在(4)所处的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
,CO2的物质的量为
。A.等于1.0molB.大于1.0molC.大于0.5mol,小于1.0molD.无法确定 
滴定实验是中学常用的定量实验,主要原理是利用已知浓度的某溶液滴加到未知浓度的溶液中,通过恰好完全反应的“终点”的判断,实验测出消耗的两种物质的量来计算未知浓度的溶液的浓度。下面是甲同学用滴定实验来测定食用精制盐中的碘含量(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KIO3)。已知:I2+2S2O32-=2 I-+S4O62-,其步骤为: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0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5.00 mL,恰好反应完全。(1)配平化学方程式
H2O(2)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由
色,且颜色半分钟内不改变 。(3)根据以上实验,所测精制食盐中的碘含量是
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4)已知在酸性环境下:2H+ + S2O32- = S↓ + SO2 ↑+ H2O,所以乙同学认为在c操作前应
,否则实验测得食盐中碘的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或“没有影响”) 
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物质Cl2Br2I2HClHBrHIH2能量(kJ)243193151431366298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 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A.HCl
C.HI(2)H2和Cl2反应生成HCl过程中的热效应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ΔH1=
kJ·mol-1,ΔH2=
kJ·mol-1,ΔH3=
kJ·mol-1。②据实验测定,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引发该反应的步骤是上图①~③中分子转化为原子的一步,你认为是第
(填序号)步,请说明原因:
。③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25℃下碳酸的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下列有关碳酸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关于0.5mol/L CH3COOH与0.5mol/L 盐酸的比较,正确的是A.氢离子浓度相同B.导电能力相同C.中和NaOH的能力相同D.加水稀释一倍后酸的浓度不再相同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图文】化学键[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必修二化学键
大小:2.1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原子有化学键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