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描写柳树的古诗诗是全诗啊,谢

当前位置: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定稿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一年级上学期 1. 《春晓》 2《宿建德江》 3《咏柳》 4.《山行》 5.《枫桥夜泊》 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7.《登鹳鹊楼》8.《鹿柴》 9.《咏鹅》唐孟浩然 唐 孟浩然 唐贺知章 唐 杜牧 唐 张继 唐刘长卿 唐 王之涣唐 王维 唐 骆宾王10.《风》 11.《画》 12.《小池》 13.《山村》 14.《咏华山》 15.《画鸡》 16.《青松》 17.《赋得古原草送别》 18.《雪》 19.《早春》 20.《敕勒歌》唐 李峤 唐 李白 宋 杨万里 宋 邵雍 宋 寇准 明 唐寅 陈毅 唐 李白 唐 罗隐 唐 韩愈 北朝民歌北冶镇关址小学-1-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一年级下学期 1.《草》 2.《古朗月行》 3.《静夜思》 4.《秋浦歌》 5.《关山月》 6.《夜宿山寺》 7.《悯农》 (一) 8.《悯农》 (二) 9.《池上》 10.《塞下曲》 (一) 11.《梅花》 12.《夏日绝句》 13.《七步诗》 14.《所见》 15.《村居》 16.《放鱼》 17.《元日》 18.《杂诗》 19.《长歌行》 20.《晚春》 唐 白居易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绅 唐 李绅 唐 白居易 唐 卢纶 宋 王安石 宋 李清照 三国 曹植 清 袁枚 清 高鼎 唐 李群玉 宋 王安石 晋 陶渊明 汉 乐府诗 唐 韩愈北冶镇关址小学-2-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二年级上学期 1.《庐山瀑布》 2.《独坐敬亭山》 3.《绝句》 (一) 4.《绝句》 (二) 5.《雨晴》 6.《清明》 7.《秋词》 8.《江雪》 9.《竹里馆》 10.《红豆》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杜甫 唐 杜甫 唐 王驾 唐 杜牧 唐 刘禹锡 唐 柳宗元 唐 王维 唐 王维1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12.《四时田园杂兴》 13.《劝学》 宋 范成大 唐 颜真卿 唐 李白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八阵图》 16.《大林寺桃花》 17.《山中》 18.《鸟鸣涧》 19.《送朱大入秦》 20.《夜书所见》北冶镇关址小学唐 杜甫 唐 白居易 唐 王勃 唐 王维 唐 孟浩然 宋 叶绍翁-3-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二年级下学期 1.《花非花》 2.《蜂》 3.《芙蓉楼送辛渐》 4.《回乡偶书》 5.《乐游原》 6.《乌衣巷》 7.《寻隐者不遇》 8.《南秦雪》 9.《塞下曲》 (二) 10.《示儿》 11.《江上渔者》 12.《墨梅》 13.《明日歌》 14.《游子吟》 15.《山中送别》 16.《莲花坞》 17.《剑客》 18.《题诗后》 19.《秋风引》 20.《送别》 唐 白居易 唐 罗隐 唐 王昌龄 唐 贺知章 唐 李商隐 唐 刘禹锡 唐 贾岛 唐 元稹 唐 卢纶 宋 陆游 宋 范仲淹 元 王冕 清 钱鹤滩 唐 孟郊 唐 王维 唐 王维 唐 贾岛 唐 贾岛 唐 刘禹锡 唐 王维北冶镇关址小学-4-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年级上学期 1.《早发白帝城》 2.《望天门山》 3.《蜀道难》选句 4.《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白5.《江畔独步寻花》 (二) 唐 杜甫 6.《兵车行》选句 7.《渔歌子》 8.《惠崇春江晚景》 9.《山中》 10.《鸟》 11.《长安秋望》 12.《滁州西涧》 13.《书湖阴先生壁》 14.《四时田园杂兴》 15.《舟夜书所见》 16.《约客》 17.《兰溪棹歌》 18.《春望》 19.《对雪》 20.《田园乐》 唐 杜甫 唐 张志和 宋 苏轼 唐 王维 唐 白居易 唐 杜牧 唐 韦应物 宋 王安石 宋 范成大 清 查慎行 南宋 赵师秀 唐 戴叔伦 唐 杜甫 唐 高骈 唐 王维北冶镇关址小学-5-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年级下学期 1.《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3.《蝉》 4.《凉州词》 (一) 5.《浪淘沙》 6.《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7.《琵琶行》 (选句) 8.《题临安邸》 9.《赠花卿》 10.《小儿垂钓》 11.《泊船瓜洲》 12.《观书有感》 13.《游园不值》 14.《对酒》 15.《江畔独步寻花》 16.《马诗》 17.《秋思》 唐 虞世南 唐 王之涣 唐 刘禹锡 唐 孟浩然 唐 白居易 唐 林升 唐 杜甫 唐 胡令能 宋 王安石 宋 朱熹 宋 叶绍翁 秋瑾 唐 杜甫 唐 李贺 唐 张籍北冶镇关址小学-6-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四年级上学期 1.《江南春》 2.《尝茶》 3.《客至》 4.《采莲曲》 5.《洛桥晚望》 6.《望洞庭》 7.《石头城》 8.《望岳》 9.《忆江南》 10.《琵琶行》 (选句) 11.《乡村四月》 12.《看花》 13.《画眉鸟》 14.《白云泉》 15.《中秋月》 16.《书愤》 17.《泊秦淮》 18.《送别》 19.《子夜秋歌》 20.《山中杂诗》 唐 杜牧 唐 刘禹锡 唐 杜甫 唐 王昌龄 唐 孟郊 唐 刘禹锡 唐 刘禹锡 唐 杜甫 唐 白居易 唐 白居易 宋 翁卷 宋 司马光 宋 欧阳修 唐 白居易 宋 苏轼 宋 陆游 唐 杜牧 唐 王维 唐 李白 南朝梁 吴均北冶镇关址小学-7-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四年级下学期 1.《别董大》 2.《钱塘湖春行》 3.《渡汉江》 4.《商山早行》 5.《劝学》 6.《凉州词》 (二) 7.《竹枝词》 8.《无题》 9.《江南逢李龟年》 10.《寒食》 11.《宿新市徐公店》 唐 高适 唐 白居易 唐 宋之问 唐 温庭筠 唐 孟郊 唐 王翰 唐 刘禹锡 唐 李商隐 唐 杜甫 唐 韩 宋 杨万里 陆游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13.《破阵子》选句 14.《石灰吟》 15.《垓下歌》 16.《峨眉山月歌》 17.《送灵澈上人》 18.《登飞来峰》 19.《月夜》 20.《送柴侍御》宋 辛弃疾 明 于谦 汉 项羽 唐 李白 唐 刘长卿 宋 王安石 唐 刘方平 唐 王昌龄北冶镇关址小学-8-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五年级上学期 1.《将进酒》选句 2.《春夜喜雨》 3.《登高》 4.《琵琶行》选句 5.《夜雪》 6.《夏日南亭怀辛大》 7.《过故人庄》 8.《渡汉江》 9.《赋新月》 10.《云》 唐 李白 唐 杜甫 唐 杜甫 唐 白居易 唐 白居易 唐 孟浩然 唐 孟浩然 唐 李频 唐 缪氏子 唐 来鹏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12.《饮湖上初晴后雨》 13.《花影》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15.《游园不值》 16.《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7. 《虞美人》选句 18. 《虞美人》选句 19. 《天净沙》 20. 《陇西行》北冶镇关址小学宋 苏轼 宋 苏轼 宋 苏轼 宋 叶绍翁 宋 辛弃疾 宋 李煜 宋 李煜 元 马致远 唐 陈陶-9-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五年级下学期 1.《赠汪伦》 2.《将进酒》 (节选) 3.《登科后》 4.《望月怀远》 5.《望岳》 6.《观沧海》 7.《咏露珠》 8.《出塞》 9.《从军行》 10.《短歌行》 (节选) 11.《已亥杂诗》 12.《竹石》 13.《暮江吟》 14.《七律?长征》 15.《春行寄兴》 16.《汴河直进船》 17.《菊花》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9.《华清宫》 20.《三衢道中》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孟郊 唐 张九龄 唐 杜甫 三国 曹操 唐 韦应物 唐 王昌龄 唐 王昌龄 三国 曹操 清 龚自珍 清 郑燮 唐 李白 毛泽东 唐 李华 唐 李敬方 唐 元稹 唐 韩愈 唐 吴融 宋 曾几北冶镇关址小学- 10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六年级上学期 1.《秋夕》 2.《钱塘湖春行》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4.《关山月》 5.《山居秋暝》 6.《桃花溪》 7.《金陵图》 8.《题西林壁》 9.《过故人庄》 10.《春日》 11.《卜算子 咏梅》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醉花阴》 14.《虞美人》 15.《相见欢》 1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7.《浣溪沙》 18.《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19.《水调歌头》 20.《夜雨寄北》 唐 杜牧 唐 白居易 唐 岑参唐 李白 唐 王维 唐 张旭 唐 韦庄 宋 苏轼 唐 宋 宋 宋 宋 南唐 南唐 宋 宋 宋 北宋 唐 孟浩然 朱熹 陆游 辛弃疾 李清照 李煜 李煜 辛弃疾 晏殊 欧阳修 苏轼 李商隐北冶镇关址小学- 11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六年级下学期 1.《咏风》 2.《锦瑟》 3.《溪居即事》 4.《鲁山山行》 5.《赠别》 6.《过华清宫绝句》 7.《送友人》 8.《蜀相》 9.《黄鹤楼》 10.《逢入京使》 11.《秋池一枝莲》 12.《题龙阳县青草湖》 13.《大风歌》 14.《龟虽寿》 15.《沁园春?雪》 16.《读书》 17.《声声慢》 18.《念奴娇?赤壁怀古》 19.《雨江月》 20.《如梦令》北冶镇关址小学唐 唐 唐 宋 唐虞世南 李商隐 崔道融 梅尧臣 杜牧唐 杜牧 唐 李白 唐 杜甫 唐 崔颢 唐 岑参 唐 郭慕 唐 温如 汉 刘邦 三国 曹操 毛泽东 宋 陆九渊 宋 李清照 宋 苏轼 宋 辛弃疾 宋 李清照- 12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一年级 (上学期)必背古诗文1.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旱晨。 【诗意】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 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 ,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 “不觉”是朦朦 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 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 春天早晨的鸟语。 “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 景象。 “闻啼鸟”即“闻鸟啼” ,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 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 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追忆 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北冶镇关址小学 - 13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 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 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2.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诗意】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 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 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 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 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3.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北冶镇关址小学 - 14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 妆:装饰,打扮。 ?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 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 ,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 似:好像,如同。 【诗意】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 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 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 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 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 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 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 “二月春风似 剪刀。 ”――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 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 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 的无限创造力。北冶镇关址小学 - 15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4.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车儿停下, 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斜:此字读 xiá,为伸向的意思。 6. 坐:因为。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 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 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 蕴含着生气, “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 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 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 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5. 《枫桥夜泊》北冶镇关址小学 - 16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 。 江村桥[2]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 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 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 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 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 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 &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 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 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 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 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 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 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 诗摘钞》 :&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 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 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诗意】北冶镇关址小学 - 17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 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苏 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 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 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 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 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 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 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 来的寻梦者。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 : &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 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 :&'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 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 :&此诗装句法最妙,似 连而断,似断而连。& 6.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夜晚归来。北冶镇关址小学 - 18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诗意】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觉得路途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柴门 外忽然传来了狗叫的声音,夜晚来,风刮雪下我只好投宿。 【赏析】 : 暮色苍茫,山路漫漫,天寒地冻,茅屋的主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出来一看 风雪之夜有人来投宿;而旅客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处可 投宿营。这是&五言长城&刘长卿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诗中没有明写人 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没有直抒怀有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 7.《登鹳鹊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 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诗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北冶镇关址小学 - 19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 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 色,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 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 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 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 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 远方景、西望景。 8.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 空旷的山林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是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 一抹夕阳返照着茂密的深林,余光又投射到林中的苔藓之上。 【赏析】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 不见人” ,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 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 来秋” ( 《山居秋暝》 ) ,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 “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 ( 《鸟鸣涧》 ) ,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 人” ,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北冶镇关址小学 - 20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 “不见人” ,把“空山”的意 蕴具体化了。 9.《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意】 大白鹅呀大白鹅, 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 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赏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 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 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 次句“曲项向天歌” ,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 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浮” “拨” 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 “红掌” “绿水”等几个 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北冶镇关址小学 - 21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 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10.《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诗意】 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赏析】 :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 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 歪斜斜。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诗中并没有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我们都能见到风的身影。第一二句,我们要注意解和能的妙处,诗人仿 佛是风的老朋友说起了它的能耐。多少悲秋与怀春的辞句都被这两句诗涵 括了进去,人们读着读着不禁醒悟,这世上的悲伤与欢乐居然全与和风联 系起来了。诗中的四组量词的使用也是一大特色,都是句子里同样的位置, 却不显得呆板。三秋二月还算是实指,千尺万竿就带些夸张,把江面壮观 的浪涛还有竹林幽寂的景致都写活了。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北冶镇关址小学 - 22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11.《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意】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赏析】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 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 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 ,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 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 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 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 ,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 矛盾之处 . 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 是什么如此神 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 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 ,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上行,如在镜中游” ,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 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 “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北冶镇关址小学 - 23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 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 怀的感触在里面。 12.《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诗意】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13. 《山村》 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意】 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北冶镇关址小学 - 24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 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 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14.《咏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5.《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注释】 1. 寅:粤[仁], ;汉[yín]。 2.裁:剪裁,缝制。 3.走将来:走过来。 将:语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 4.轻言语:轻易说话。 【诗意】 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它是一只白鸡所以满 身雪白走过来。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但是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 就随着打开门窗了。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本是静态的,诗中呈现的却是生动的生活场景:远 远的有一只雄纠纠的大公鸡正昂首阔步地走过来。头顶着大红鸡冠,全身 的羽毛洁白光亮,显得格外神气。它轻易不肯开口,因为只要它引吭啼叫, 便要惊动千家万户了。北冶镇关址小学 - 25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诗的前半部写雄鸡的外表形象, 它有鲜红的鸡冠, 雪白的羽毛, 「红」 与 「白」 的色彩照应,简单而明亮,给人以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的感觉。 「走将来」 三字,将它昂首阔步的形态生动地摹写出来。后半部写雄鸡的内在品质, 以欲显先藏的手法传写它的声音,最后一句则点出它真正不平凡之处。雄 鸡只在早晨特定的时间报晓,其他时间不会胡乱啼叫,所以它「平生不敢 轻言语」 ;它一啼叫,便是东方吐白,新的一天来临;千万人家给唤醒了, 开始这一天的生活。俗谚有云: 「雄鸡一鸣天下白」 ,自古以来鸡就代表「除 旧布新」 、 「送走黑暗、迎接黎明」的吉祥象徵。鸡鸣则光明至,以光明胜 黑暗,以正义胜邪恶,民间每以鸡来做为辟邪之物。古人更有「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之说,以比喻君子之不畏邪恶。那么,诗中、画械男垭 u,很可 能也就是诗人的自况。 「一叫千门万户开」 ,不但写出了「雄鸡一鸣天下白」这一事实,同时也带 有神话的色彩。在《玄中记》中说,东南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树, 名叫桃都。树上有一只天鸡。它在日出之时就会鸣叫,之后全部的鸡都会 随之而鸣。画中气派不凡的雄鸡是不是天鸡呢?这就由读者自己去想像了。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读者可单就字面去理解诗的内容,亦 可结合中国的文化及诗人的经历去深入探讨诗的含意,为读者提供了不同 的欣赏层次。 16.《青 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注释】 《冬夜杂咏》 :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 年第一期上。共 12 题 19 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 0 年冬夜大雪,长夜北冶镇关址小学 - 26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 次。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诠次,选 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粲,形容笑的样子。仲弘,是陈毅的字。 【诗意】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 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赏析】 这首诗语言冷峻畅达,画面鲜明生动,字少句短,更见风骨。作者始终在 斩钉截铁的用语与含蓄蕴藉内容之间,在冷峻峭拔的形象与飞扬凌厉的热 情之间,在风雪的暴虐与青松的抗争之间制造巨大的张力,从而加大诗的 艺术感染力。读者似乎在动态的激荡中感染了松的精神、松的力量、松的 品性。那正是作者的人格、作者的胸怀,也是那个时代的雄气与豪迈。 17.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李白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 ①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原:原野。 ③枯:枯萎。 ④荣:繁荣茂盛。 ⑤远芳:草香远播。 ⑥侵:侵占,覆盖。侵古道:延伸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 道路。 ⑦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北冶镇关址小学 - 27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⑧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⑨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⑩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诗意】 原野上的青草长势繁茂。一年枯萎了下一年又会繁茂起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 草。 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占据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阳光照耀一 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着离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 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 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 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 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 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 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 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 “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 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 18.《雪》 唐 罗隐尽到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赏析】北冶镇关址小学 - 28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题目是“雪” ,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 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 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 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 就颇值得深思。 “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 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 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 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 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 ,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 “丰年事 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 答。 “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 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 粒粒如玉。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 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 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 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 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 一匕首。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 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 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 。他们盼 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北冶镇关址小学 - 29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 “为瑞不宜多” , 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 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 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19.《早春》 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意】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远看草色碧绿,近看没有绿色。早春正是 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 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 的。韩愈自己说: “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 ( 《送无本师归范阳》 ) 。原来 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 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 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 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 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 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 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 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 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北冶镇关址小学 - 30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色遥看近却无” ,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 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 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 为艺术美。 20.《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川:北齐敕勒族游牧生活的地方。 “川”辽阔的平地。 2、阴山:山脉名,横贯于今内蒙古 自治区中西部,全长约 1200 公里。 3、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多用毡子制作,今俗称“蒙古包” 。 4、四野:整个原野。 5、苍苍:青天的颜色。 6、茫茫:广阔无边。 7、见:同“现” ,现出,显露。 8、敕勒:南北朝时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省北部,以游牧为主。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 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 中的牛羊。 【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 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北冶镇关址小学 - 31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 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 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 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 现出中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一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文 1.《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 ①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原:原野。 ③枯:枯萎。 ④荣:繁荣茂盛。 【诗意】 : 原野上的青草长势繁茂。一年枯萎了下一年又会繁茂起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 草。 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占据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阳光照耀一 片绿色连接着荒城。北冶镇关址小学 - 32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着离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 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 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 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 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 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 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 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 “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 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 2.《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 《穆天子传》卷三: “天子宾于 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 ‘白云在天,山陵 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 ‘予归 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诗意】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北冶镇关址小学 - 33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赏析】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 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 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 青云端。 ”以“白玉盘” 、 “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 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 、 “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 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3.《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诗意】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 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赏析】 《静夜思》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 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 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 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4.《秋浦歌》北冶镇关址小学唐 李白- 34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2、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3、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4.个:这样 5.秋霜:指白发。 【诗意】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 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 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 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 ,因为; “个长” ,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 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 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 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5.《关山月》 唐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诗意】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北冶镇关址小学 - 35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 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 思。 6.《夜宿山寺》 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诗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 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 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 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 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 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 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 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北冶镇关址小学 - 36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四两句,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 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 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 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 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 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 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 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 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7.《悯农》 (一) 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 (sù)谷子。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 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以“春种” “秋收” ,概写农 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 ,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 “四海无闲田” ,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北冶镇关址小学 - 37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 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 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 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8.《悯农》 (二) 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禾:禾苗 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诗意】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 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 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赏析】 《锄禾》 ,题一作《悯农》 ,是诗人李绅年轻时的作品。 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 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 的。 首先,这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 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 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 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盘中餐” ,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北冶镇关址小学 - 38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 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 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 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 受和理解。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 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 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 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 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也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9.《池上》 唐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诗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北冶镇关址小学 - 39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赏析】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 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 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 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 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 读后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小娃娃瞒着大人偷 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 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 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 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10.《塞下曲》 (一) 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北冶镇关址小学 - 40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赏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 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 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 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 ,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 ,在这月 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 ,原指匈奴最高统治 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 ,将军发现敌军 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 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 “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 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 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11.《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的。 为: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北冶镇关址小学 - 41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 顽强的生命力。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 竹, 多以画骨, 而境界全在其中, 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 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 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 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 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 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 “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 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 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 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 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12.《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 雄。 ” ③项羽(公元前 232-前 202)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 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 和县) ,自刎而死。 【诗意】 : 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北冶镇关址小学 - 42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 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 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 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 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 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 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 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 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13.《七步诗》 三国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持:用来。 ?羹(gēng) :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 :过滤。 ?菽(shū) :豆的总称。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 豆汁作羹。 ?豆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本:原本,本来。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何:何必。 ?燃:燃烧。北冶镇关址小学 - 43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诗意】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 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一 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何必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 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 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 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 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 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14.《所见》 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 欲:想要。 ? 捕:捉。 ? 鸣:叫。 【诗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 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北冶镇关址小学 - 44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 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 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 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 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 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 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了。 15.《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 村居:住在农村。 ?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醉:迷醉,陶醉。 ? 散学:放学。 ?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诗意】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 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 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 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北冶镇关址小学 - 45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 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 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 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16.《放鱼》 唐 李群玉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铣钩。 【注释】 ①李群玉:约 813-约 860,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文山,醴州(今湖南 省澧县)人,性情淡泊、旷逸,善吹笙,工书法。 ②此用鱼跳龙门典故,参见白居易《点额鱼》注。 ③饵:用以捕捉动物的食物。 ④:锋利。 17《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 总把新桃换旧府。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 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 (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 4.樱汗饣圆永谩H渌担跎奶粽毡榱饲Ъ彝蚧А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北冶镇关址小学 - 46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 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诗意】 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暖和 的春风扑面而来,好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 桃符,迎接新春。 鉴赏: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 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 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人们迎着 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尤铡 ,写旭日的光辉 普照千家万户。用“印北硐秩粘鍪惫饣圆永玫木跋螅笳魑尴薰饷髅 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 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 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 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 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 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 寓意深刻的好诗。 18《杂诗》 晋 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诗意】北冶镇关址小学 - 47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年纪正 青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 等人的。 【注释】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 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赏析】 “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 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 未尝不可。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 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 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 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19.《长歌行》 汉 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意】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注释】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 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 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 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 “又” 。西:方位名词用作 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 返北冶镇关址小学 - 48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赏析】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 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 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 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 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 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20.《晚春》 (唐)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晚春:一作( (游城南晚春) ) 草树:指草木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惟解:只知道 【赏析】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 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 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 虚度大好年华!北冶镇关址小学 - 49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 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 芸芸纷争” ,如何?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 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二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 1.《庐山瀑布》 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 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4.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 银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处。【诗意】 在阳光照射下香炉生起紫色烟霞,遥望瀑布象白色绸带挂在山川间。 飞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几千尺,使人怀疑那是银河泻落到人间。 【赏析】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 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北冶镇关址小学 - 50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 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 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 绘瀑布的形象。 “飞流”是写山高水急, “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 “三千尺” 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 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 令人感到意味深长。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 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 先瀑布。 2.《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山 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②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 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③尽:没有了。 ④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⑤厌:满足。 【诗意】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 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北冶镇关址小学 - 51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赏析: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 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 片白云, 却也不愿停留, 慢慢地越飘越远, 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 “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 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 ,以“动”衬“静” 。这种“静” ,正烘托 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 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 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 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 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 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 “两” 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 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 一知己足矣” ,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 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 愈是写山的“有情” ,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 ;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 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 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 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北冶镇关址小学 - 52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3.《绝句》 (一)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 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 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沙暖睡鸳鸯。 4.《绝句》 (二)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意】 早春时节成双成对的黄鹂在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欢唱。 晴空,一行白鹭在万里如洗的碧空之上自在地飞翔。 窗子里还含润着那西岭之上千秋不化的皑皑积雪。 门外停泊着欲下万里东吴的客船。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相对独立又似相互关联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 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勾起了乡愁。 首两句写春景。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 色。 “鸣” ,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上” ,这不仅是一种 自由自在的舒适, 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两句,以“黄”衬 “翠” , 以“白” 衬“青” ,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而黄鹂居柳上而鸣, 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白鹭腾空,更以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 “雪” ,晴天丽日,所以西岭冰川之雪倍感睛明。 “含” ,表现出积雪初融之 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 的感受。 “泊” ,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 生情,想念故乡。 “万里” ,言故乡之远和回乡之难。北冶镇关址小学 - 53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5.《雨晴》唐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诗意】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 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蜜蜂和蝴蝶纷纷飞过墙去,却怀疑春天的景色在别处。 【赏析】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 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 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这一场春 雨给扫了兴。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触啊! 6.《清明》 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 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 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 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 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北冶镇关址小学 - 54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3. 遥指:远远地指着。 【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 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 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 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 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 。次句“路上行人 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 ,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 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 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 生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 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 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 了: “借问酒 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 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 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 树梢, 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 (古代酒店的标帜) 。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 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 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 “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7.《秋词》 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北冶镇关址小学 - 55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 朗的天空中群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 壮志飞到云霄之上。 【注释】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晴引发诗人的无限情丝,带着凌云?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 这里指景象凄凉。 ?春朝: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 ?排:推开。 【赏析】 这首诗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 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 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8.《江雪》 唐 柳宗元 ?碧霄:碧蓝的天空。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 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 (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 “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北冶镇关址小学 - 56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诗意】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 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 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 《江雪》是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 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 钓图,表现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9.《竹里馆》 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中华书局 1985 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 集》20 首中的第 17 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 故名。 ?幽篁(huáng) :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啸(xiào) :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深林:指“幽篁” 。 ?相照:与“独坐”对应。 【诗意】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 意,偏来相照。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 诗人“独坐” “弹琴” “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北冶镇关址小学 - 57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 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 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 与景和之际, 「着手成春」 。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 衬,独得其妙! 10.《红豆》 唐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又名&相思&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 呈鲜红色。 采撷:采摘。 【赏析】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 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 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 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1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北冶镇关址小学 - 58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 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中旬。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 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1] 【诗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 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 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 湖之美。果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一“碧”一 “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 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北冶镇关址小学 - 59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 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 美丽风光。 12.《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四 时:四季。 耘田:锄地。 【诗意】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 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 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 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 “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 “儿女”也 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 孙未解供耕织” , “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 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就在茂盛 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 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北冶镇关址小学 - 60 -宋范成大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3.《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唐 颜真卿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诗意】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 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 道要勤奋学习。 【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 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 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 28 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 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意】北冶镇关址小学 - 61 -唐李白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老朋友从西边辞别黄鹤楼,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 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 只看到长江水向天边奔流。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之:往,去。 广陵:扬州的旧名。 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顺流而下。 惟:只。 天际:天边。 【赏析】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 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 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 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 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 ,面对着把名楼、名士、 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 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 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 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 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 。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 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 ,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北冶镇关址小学 - 62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 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 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 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15.《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诗意】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在军事 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 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 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16.《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北冶镇关址小学 - 63 -唐杜甫唐白居易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 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都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 庙之中了。 【赏析】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 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 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 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北冶镇关址小学 - 64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 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 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17.《山中》 唐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诗意】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 回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黄叶在漫山飘飞。[2]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 ,是从地理概念上 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 ,是从时间概念上写 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 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 风晚” 、 “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18. 《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 好像空无所有。北冶镇关址小学 - 65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月出:月亮出来。 惊:惊动,惊扰。 时:时而,偶尔。 时鸣:不时地啼叫。 【诗意】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 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 的鸟鸣。 译文二: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 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 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译文三: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可以 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 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 叫几声。 【赏析】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 静” ,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锄禾全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