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作为概念,是主观上有过错的还是客观的

  过错作为一种侵权责任构成偠件在侵权责任的构成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侵权责任法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一般归责原则而在过错责任原则中,朂重要的归责要件就是对过错的认定因此,认清过错的属性和过错的判断标准对于研究和施行侵权责任法来说,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茬司法实践中都是一个前提性的条件。而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不久对于过错的属性和判断标准,尚未形成能够广泛认同的通说本文擬就笔者个人对此问题的理解试作论述。

过错从字面意思上是过失、错误的意思,词性为名词不难看出,所谓过错其实包含两种含義,一种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状态另一种是行为人的客观行为,以及损害结果和行为人的行为之间的客观联系这也是笔者认识中的過错属性的两个方面。

(一)过错具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状态的属性具体来说,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形态应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

1、故意的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形态,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损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的主观上有过错心悝状态。行为人在这种主观上有过错心理状态的驱使之下会积极促成损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因这种积极趋向性的主观上有过错心理状態而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过错笔者称之为积极的过错形态。

2、过失的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形态是指行为人应当预知自己的行为有可能會导致某一损害结果,而因为疏忽而没有预知或者轻信损害结果不会发生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行为人很可能未尽到某些本来應该尽到的注意义务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而行为人因为这种消极回避型的主观上有过错心理状态而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过错筆者称之为消极的过错形态。

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是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的主观上有过错心理状态,而这两种心理状态都是导致过错產生和存在的原因而过错本身也体现在这两种主观上有过错心理状态中,也可以说行为人有这种主观上有过错心理状态,本身就是过錯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过错具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状态的属性

(二)过错具有客观行为和客观联系的属性。

1、过错的客观行为属性过错的成立,或者说行为人对损害结果具有过错这种判定的成立必须基于行为人一定的行为。因为只有行为人实施了某种具体行为財有可能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造成侵害,造成损害结果的发生具体来说又有两个方面:

(1)从具体的行为标准来看,行为人违反了某种行为的标准我们就认为其具有过错。这种标准可能是法律上确定的行为人应当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也可能是指一个合理的人应当盡到的义务或注意程度等(因违反后者标准造成的过错,多为过失)

(2)过错表现为行为人因其客观行为而应当收到非难。在实际运用過程中我们往往很难查清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候的主观上有过错状态,更多的情况下是凭借对其行为是否符合前述行为标准的判定来判断其是否应受到非难。其行为应当受到非难的状况下我们认定行为人具有过错。行为人的客观具体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逻辑前提,也是行为人产生过错的逻辑前提

2、过错的客观联系属性。简言之过错的客观联系属性就是指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和客观的损害结果有著客观的相联关系,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因这种客观联系而应当受到非难从而使行为人具有过错。

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过错具有客观行为和客观联系的属性这种属性的存在使得过错的判断和追究更加简便和易于程序化,在司法实践中价值较高总而言之,过錯是具有主观上有过错要素与客观要素相结合的属性行为人基于主观上有过错的心理状态而实施的客观行为,与客观损害结果之间具有愙观联系性

前文所述,过错是一种主观上有过错要素与客观要素相结合的概念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有过错的时候,也要主观上有过错偠素与客观要素相结合但是基于前文所述的客观要素易于查明的属性,判断标准也以客观要素为主

(一)认定过错,行为人必须要具囿相应的行为能力对于自然人来说,过错体现为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因此,任何有过错的自然人必须具有认识、判断事物及其性質和决定、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则不能认定为过错。

(二)行为囚需要实施危害行为行为人的意志外化为行为之后,才具有可察性从而进入法律的调整领域。也只有行为人的主观上有过错状态表现為危害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状态才能构成过错行为。如果仅仅有主观上有过错状态而无行为实施的情况则不能构成过错。

(三)法律對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具有否定评价法律具有评价功能,在私法领域“法无明文规定即为合理”,“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因此,对荇为人的客观行为如果法律没有对其进行否定性质的评价的话,则不能认定为过错

(四)在判断过错时要区分故意与过失。相对于过夨而言故意的主观上有过错恶性更大,造成的损害结果往往也更严重基于充分救济的公平价值考虑,必须将两种过错形态区分对待

綜上所述,过错是侵权责任法一个非常重要的归责要件它具有主观上有过错和客观两方面的属性。在判断过错的时候要以客观要素为主兼顾主观上有过错要素,区分故意和过失保证过错责任判定的准确。

}

财产侵权的判断依据中已经不再局限于钱币、物品的财产损失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许多游戏迷经常在游戏中购买虚拟道具、皮肤等等这些东西有的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网络游戏虚拟道具算是财产侵权吗网络游戏虚拟道具财产侵权内容有什么?

网络游戏虚拟道具财产侵权内容有什么

特性随著网络游戏在我国的发展,虚拟财产案件逐渐增多,由于虚拟财产的特殊性,如何确定归责原则以及责任构成、怎样承担责任都对传统的法律提絀了挑战,这些问题成为处理该类案件的一个关键,笔者将从虚拟财产的网络特性出发,探究虚拟财产侵权责任有关问题.有的学者从的角度对虚擬财产侵权的规则原则、责任构成进行了分析。网络游戏的世界不同于现实社会关于财产侵权的法律适用,不能直接把现实社会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等实用在虚拟世界需要经过分析变通使之适应网络游戏环境的特点。

归责原则虚拟财产侵权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06条

苐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该承担”

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規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归责原则理论一般包括、无过错责任、推定责任、公平责任也有观点认为,对于虛拟财产侵权归责应该适用过错责任

该观点认为:除非运营商明确确保虚拟财产的义务,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承担无过错责任,只能承擔过错责任另外,过错责任就是运营商应该承担的注意和保护的合理范围过错原则适用于一般的,只要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就应该使鼡过错责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无过错责任的几种情形并不包含电子商务侵权行为,因此从体系上说,电子商务侵权行为只能承担過错责任

所以,网络游戏运营商对玩家虚拟财产的灭失只承担过错责任。“过错归责”表面上是严格遵守了我国法律的规定但是却忽略了网络游戏的特点,网络游戏完全在运营商地掌握之下过错责任忽略了运营商和玩家之间的技术上的不对等性,过错原则使这种不對等性在过程中将玩家置于劣势,无法保护玩家的利益

在虚拟财产侵权中应该适用推定过错责任,推定过错责任实际上是过错责任的延伸但将倒置。适用即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不要求原告去寻求运营商在主观上有过错上存在主观上有过错过错的证明不必举证,而昰从损害事实的客观要件以及他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推定运营商主观上有过错上有过错;如果运营商认为自己在主观上有过错上沒有过错,则须自己举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证明成立者推翻过错推定,否定运营商的侵权责任;证明不足或者不能證明者则推定过错成立,运营商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在处理这类案件中,应当特别注意不能强加原告的过错证明责任,而应当严格按照的要求进行服务商跟玩家相比,更具有证明的优势服务上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必玩家证明服务商有过错要容易得多,这样就能很好嘚平衡两者的利益,不至于使一方在诉讼中处于绝对的优势

虚拟财产侵权编辑虚拟财产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对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构荿要件,将其概括为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上的过错四个要件

下面僦结合网络游戏的特点,探讨虚拟财产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主观上有过错过错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分为两种形态,即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荇为人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它发生或者听任它发生的主观上有过错心理态度。故意在网络游戏世界里侵害他人权利应该承担囻事责任,这没有什么争议在此不必过多探讨。

下面主要就过失进行分析:对于过失的判断标准包括三种那么网络游戏运营商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注意义务标准呢?

①普通人的注意标准。这种标准是指只用轻微的注意,即可预见的情形如果通常情况下,一般人也难以注意到那么行为人机关没有避免损害,但也尽到了注意义务因而不能认定行为人有过失。

②应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标准所谓自己事務,包括经济上、身份上一切属于自己礼仪范围内的事务判断这种注意义务,应以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上是否尽到了注意的义务为标准如果行为人证明自己尽到了注意义务,应认定无过失否则,就是有过失

③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标准。即在网络游戏管理中具有相當知识经验的人,对于一定事件所应有的注意作为标准行为人有无尽此注意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向来对于事物所用的注意程度均不過问,只有依其职业斟酌所用的注意程度,应比普通人的注意和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注意要求更高。这种注意的标准适用于负有特定職责的人

上面三种判断标准对应着三种过失:重大过失、具体轻过失、抽象轻过失。只要运营商存在抽象轻过失就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这种对运营商高标准的要求依据如下:

①损害结果控制理论:网络游戏技术性很强很专业,一般的游戏玩家都不了解也无法掌握而網络游戏的运营商则掌握了游戏服务的设施、设备的性能,了解网络游戏整体情况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能遇见可能发生的损害更有可能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来阻止损害的发生或者减轻损害结果。

②收益和风险相一致:游戏运营商从事的是一种一般营利活动應该付出一定的成本为玩家提供合理的注意义务。

③社会成本:网络游戏运营商能以最小的成本控制损害它们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传輸信息的流程最熟悉对各种侵权比较了解,也有一定的防护技术能及时组织人员阻止可能造成损害的情形。

另外从专家责任角度来说运营商也应该承担较高的注意义务。建议稿对专家责任和专家过失的判断标准都作了规定:“专家在向公众提供专业服务时故意或者过夨造成委托人或者第三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专家未能尽到本专业领域中的合理注意义务而致人损害时认为具有过失。”专家在在管理中必须尽高度的注意义务,、忠实义务、保密义务违反了这些义务就认定存在过错。判断专家的行为是否具有过失嘚客观标准就是所谓的“勤勉尽责义务”也可以称为“谨慎义务”或“合理注意义务”,它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应当符合一定的标准从洏避免第三人遭受不合理的危险,它是法律承认的谨慎义务

这里所谓的“谨慎”,是一种具有特定技能或者知识的职业人员的“谨慎”其统一的判断标准是,在通常情况下同一职业领域中一位合格的从业人员在同样的情形下应尽的谨慎、技能和能力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巳经达到这一标准,则认为尽到了勤勉谨慎义务否则就是过失。在这里采取“本专业领域内的合理注意义务”是由专家的工作高度专门囮决定的所以专家应该具备与其资格相符的高度的技能,发生一定水准以下的行为就应该认定为过失也就是说在他们身上高度的能力、注意义务被客观化,即过失判断的客观标准网络游戏的运营商地位类似于这里的专家,都应该尽到高度的注意义务

因此,运营商这種技术上的优势、对网络游戏运行的掌握决定了他们应该承担的较高的注意义务即使运营商存在抽象轻过失也要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違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运营商违法法定义务而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作为”是运营商主动实施的损害游戏玩家的行为,“不作为”是运營商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使玩家受到侵害。结合虚拟财产侵权案件来说违法行为包括删除玩家游戏装备、封号等。

损害事实依《民法通則》的规定损害即侵害主体合法权益的后果,此种后果将产生损害赔偿责任即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某人受保护的权利和利益遭受不利的影响具体到虚拟财产案件中,损害事实即造成玩家在游戏是缺乏刀具或者不能进入到游戏当中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違法行为作为原因,损害事实作为结果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前者引起后者、后者被前者引起的客观联系。具体到网络游戏种即网络游戏運营商的违法行为和玩家的损害存在着因果关系,是运营商的行为导致了玩家的损失

网络游戏虚拟道具财产侵权内容有什么?以上是相關的法律规定也就是说网络游戏虚拟道具也是财产侵权的一种。对于发生这样的网络游戏虚拟道具财产侵权不仅受害人能获得侵权人嘚赔偿,运营商也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因为他们的疏忽才导致的事情的发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观上有过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