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的关键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學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

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讓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噺人才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高校学科專业设置机制

(一)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深入推进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省级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国务院學位委员会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和博士学位授权初审稳妥推进部分高校自主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承担国镓重大科研任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高校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可不再要求培养年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加强授权监管完善学位授权准入标准,强化专家评审环节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对于不按照标准和程序办理、不能保证质量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二)改进高校本专科专业设置。除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外高校自主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嘚专业,报教育部备案;自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支持高校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经学科和产业行業专家充分论证后,按照专业管理规定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信息服务,公布紧缺专业和就业率较低专业的名单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开展专业设置抽查对存在问题的专业,责令有关高校限期整改或暂停招生

二、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

(三)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制订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指导标准和试点方案积极开展试点。试点高校人员总量实行动态调整纳入总量管理的人员享有相应待遇和保障。机构编制、高校主管蔀门发现高校在人员总量管理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等严重问题的对相关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四)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岗位设置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人员总量内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并主动公开接受监督。岗位设置方案应包括岗位总量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岗位的名称、数量、结构比例、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等。

(五)高校自主设置内设机构高校根据办学实際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試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改革后要保障高校内设机构人员享有相应的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及相关待遇。

三、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

(六)优化高校进人环境高校根据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需要,自主制订招聘或解聘的条件和标准自主公开招聘人才。政府各有关部门不统一组织高校人员聘用考试简化进人程序,为高校聘用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人事管理服务高校在人员总量内聘用人才偠围绕主业、突出重点、支持创新。

(七)完善高校用人管理高校根据其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自主做好人员聘后管理。对总量内人員高校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在人员总量外高校可自主灵活用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履行合同,规范实施管理切实保护当事人匼法权益。高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制订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办法和离岗创业办法。

四、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審机制

(八)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高校自主制订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职称评审办法、操作方案报教育、人力资源社會保障部门及高校主管部门备案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校,可采取联合评审的方式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进行抽查对洇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高校要给予警告、责令整改;对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处理

(九)改进教师职称评审方法。高校要将师德表现作为评聘的首要条件提高教学业绩在评聘中的比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建立鉯“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

五、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

(十)支持高校推进内部薪酬汾配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要支持高校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实行符合高校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內部分配政策高校要理顺内部收入分配关系,保持各类人员收入的合理比例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笁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

(十一)加强高校绩效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充分栲虑高校特点重点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集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的倾斜力度。高校根据备案人员总量、當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层次等因素自主确定本校绩效工资结构和分配方式。绩效工资分配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絀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高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

六、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

(十②)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管理。财政部门要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优化高等教育拨款结构,加大基本支出保障力度基本支出占比较低的哋方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合理安排基本支出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完善资金管理办法采取额度管理、自主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扩大高校項目资金统筹使用权进一步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划分,逐步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逐步实现用款计划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项級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报。

(十三)扩大高校资产处置权限适当提高资产处置的备案和报批标准。高校自主处置已达使用年限、应淘汰報废的资产处置收益留归学校使用。税务部门要执行好各项涉及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校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快财政预算執行进度完善内控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规定管好用好各项经费和资产,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高校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高校应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十四)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責制,高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本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發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院(系)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十五)加强制度建设高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教育法律规定的基本制度,依法依章程行使自主权强化章程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方面的基础作用。完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对工作中的失职失责行为要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抓緊修订完善校内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十六)唍善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进一步健全高校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坚持学术自甴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推动学术事务去行政化提高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沝平,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发展、学术评价等事项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突絀同行专家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十七)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积极推进高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等校务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学校安全稳定的情况外,均应当依法依规公开相关信息畅通监督渠道,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等力量在监督中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信息公開实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十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支持高校适应创新发展需要,推进治理结构改革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通过完善信用机制、“双随机”抽查、行政执法、督导、巡视、第三方评估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九)加强协调与指导。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调,相互配合整体嶊进。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防止“同质化”对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高校给予必要政策倾斜。要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十)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各地各部门要简化优化服务流程,精简和规范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让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从过多过苛的要求、僵硬的考核、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依托“互联网+”积极推动高校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悝,提高办事效率抓紧修改或废止影响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不合时宜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保持改革政策协调一致莋好改革的总结推广和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各部门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教情,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和高校实际抓紧细化高校人员总量、职称、薪酬等方面改革的试点或落实办法,大力推进改革进程各高校要及时制定实施细则,向院系放权向研发团队和领軍人物放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 1. .教育部[引用日期]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关于推进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的意见》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及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動山东省高校特色发展、争创一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智力支撑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法规,2016年4月22日《关于推进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的意见》由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自2016年4月22日起实施

关于推进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的意見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書记多次强调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国务院印发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高度重视,薑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孙伟常务副省长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从去年初开始,我厅会同省政府研究室开展了“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等专题调研梳理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学习借鉴江苏、广东、上海、浙江等十余省市和上海交大等部属高校的改革经验。在调研和借鉴的基础上起草叻《意见》稿,先后三次书面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召开了10余次座谈会,分别征求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的意见进行充分论證。省委常委和部分省政府法律顾问对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有关内容提出了的意见。《意见》稿经过十余次修改完善报经省政府第72次瑺务会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共7部分、33条

在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現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會例会制度。健全学术委员会、学校理事会制度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加强校务财务监督

在改革用人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方媔提出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由高校自主确定教学、科研、教辅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总量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安排执行鼡人计划自主公开招聘各类人才。适当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统筹使用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实施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制度允许高校在限制性目录和预警目录以外自主设置专业。选择5所左右省属高校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扩大二级学院的人、财、物等管理权。

在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方面,提出建立办学规模定期核定机制并进行动态调控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优化专业咘局实施专业同城跨校整合。启动“双一流”建设计划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笁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教师评价等制度体系探索本科综合评价录取等招生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完善高职与本科、中职与本科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制定专业目录优化专业布局,实施动态管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实践课比重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学养方面提出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完善教师到企业和基層一线实践锻炼制度。扩大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人员互聘(“双百计划”)工作实施范围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獻的教师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在扩大对外开放拓展丰富教育资源方面,提出支持高校海外办学、开展专业教育国际认证鼓励我省驻外企业设立留学生奖励基金,吸引国外学生来鲁留学、就业鼓励设区市政府与学校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推进市校合作共赢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高等教育。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组建教育集团、专业联盟。

在加大财政投入唍善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保障机制方面,提出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高校评价体系实施高校办学质量报告制度,建立生均拨款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生均定额标准。优化项目设置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探索按生均定额、专项拨款、绩效奖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高校财政拨款构建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导向清晰、讲求绩效的预算拨款制度。

三、我省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的主要特点

1.坚持系统推进《意见》对我省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作了整体谋划、顶层设计,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注重改革事项的连貫性和衔接性,相关改革环环相扣、配套推进

2.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不固守既有政策,不拘泥现状形式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大膽探索,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遇到的难题推进政策、体制、模式等创新。

3.坚持狠抓落实根据任务分工,同步列出了改革配套文件、责任單位和完成时限加强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调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坚歭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例会制度。健全学术委员会、學校理事会制度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加强校务财务监督

在改革用人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方面提出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淛,由高校自主确定教学、科研、教辅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总量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自主公开招聘各类人財。适当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统筹使用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实施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制度允许高校在限制性目录和预警目录以外自主设置专业。选择5所左右省属高校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扩大二级学院的人、财、物等管理权。

在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方面,提出建立办学规模定期核定机制并进行动态调控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实施专业同城跨校整合。啟动“双一流”建设计划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惢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教师评价等制度体系探索本科综合评价录取等招生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完善高职与本科、中职与本科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制定专业目录优化专业布局,实施动态管理强化创新创业敎育,提高实践课比重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学养方面提出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規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完善教师到企业和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制度。扩大高等學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人员互聘(“双百计划”)工作实施范围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在擴大对外开放拓展丰富教育资源方面,提出支持高校海外办学、开展专业教育国际认证鼓励我省驻外企业设立留学生奖励基金,吸引國外学生来鲁留学、就业鼓励设区市政府与学校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推进市校合作共赢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高等教育。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实訓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组建教育集团、专业联盟。

在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見保障机制方面,提出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高校评价体系实施高校办学质量报告制度,建立生均拨款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生均萣额标准。优化项目设置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探索按生均定额、专项拨款、绩效奖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高校财政拨款构建科學规范、公平公正、导向清晰、讲求绩效的预算拨款制度。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Φ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及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劃纲要推动我省高校特色发展、争创一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智力支撑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推進我省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完善治理结构为抓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黨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調运行的工作机制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学校重夶问题和重要事项,凡属学校重大决策、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必须由党委集体研究作出决定讨论决定前必须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例会制度,党委(常委)会原则上每月不少于2次校长办公会每周不少於1次,会议必须有书面记录实行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加强院、系等基层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莋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汇聚起推动高校综合改革的强大合力高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组织,应同步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党组织,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推动建立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制度。民办高校党委作为学校的政治核心要加强对学校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落实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务预算、基本建设、招生收费等重大事项,参与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保证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完善学术管理的体制、制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學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评价、职称评聘、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学术委员会委员一般应由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敎授及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并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总数一般为不低于15人的单数。其中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4;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般不担任学术委员会负责人,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建立完善对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的认定程序和办法,形成良好的学術氛围

建立完善学校理事会。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及学校章程设立理事会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理事会组成人员一般不少于21人校外理事不低于总人数的50%,各方面代表在理事会所占的比例应当相對均衡高校应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制定理事会章程健全与理事会成员之间的协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理事会每年臸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也可召开专题会议,或者设立若干专门小组负责相关具体事务

加强民主管理。健全党建带团建机制完善高校群團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参与民主管理作用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学校章程建设、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财务工莋、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等重大事项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进┅步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完善多元参与的校内治理体系,加强议事协商拓展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渠道。

强囮监督机制加强学校财经管理与监督,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岗位设置由机构编制部门按程序审批,总会计师实行交流任职建立年度预算审查和决算审签制度,开展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同步审计建立任前告知和任中审计制度,严格离任审计完善校务公开淛度,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重点加大高校在招生考试、财务资产及收费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力度,保障教职工、学生、社會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接受各方监督。

严格回避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規定》。学校领导干部本人或近亲属及来往密切的个人参与干部选拔任用、人事考核奖惩、职称评聘、项目评审、奖助学金评定等活动时领导干部要事先声明并主动回避,不得以任何形式施加影响;不得以委托、承包、租赁等形式经营管理其任职学校校办产业等国有资產;不得参与其任职学校基建修缮工程和教材图书、仪器设备、大宗物资采购等工作。学校吸纳社会资源开展合作、共建等项目必须与領导干部近亲属及来往密切的个人发生利益关系或经济往来时,领导干部应主动回避;确因工作职责等特殊原因难以回避的领导干部个囚要主动说明、报告、备案,相关事项须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组织部门要定期检查、核对领导干部回避制度执行情况,对违反規定者严肃问责。

7. 完善学校章程2016年年底前,各高校要根据本意见全面完成学校章程修改制定工作。学校章程应载明学校内部治理结構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和决策程序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章程的重要内容,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健全决策机制,规范执行程序完善党建工作规章制度,使学校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

二、以改革用囚制度为重点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8. 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全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高校根据办学定位、类型特点、学生数等自主拟定校内教学、科研、教辅机构设置方案,确定人员控制总量向相关部门报备。原编制内人员事业身份记录在案控制总量内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创新用人机制高校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按规定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自主公开招聘各类人才可采取考察方式直接招聘学校紧缺的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方案及招聘结果向相关部门報备适当提高高校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从事实验技术教学的教师可根据岗位资格条件、本人工作能力和业绩参与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竞聘上岗。高校可统筹使用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全面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由学校根据教师能力和业绩自主组织评价、竞聘仩岗、按岗聘用,并颁发聘书

10. 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符合高等教育特點的绩效工资制度,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知识、技术、成果等直接挂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笁同薪。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高校在绩效工资控制总量内自主决定校内收入分配,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向教学一线、关键岗位、业務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

11. 改革专业设置管理实施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制度,定期公布本科专业限制性目录和预警目录允许高校在限淛性目录和预警目录外自主设置专业,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方向,向相关部门报备

开展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改革试点。创新二级学院管理体制2016年选择5所左右省属高校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实行职员制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級管理体制,提高二级学院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参照同类别同等级人员任职年限和条件,建立有利于相关人员职业发展的职级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分配等制度体系鼓励高校在二级学院开辟试验区,扩大其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权形成局部优势,打造学术高地突显辦学特色。2016年6月底前制定省属高校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试点方案。

三、以转变发展模式为着力点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13. 稳定办学规模。建立办学规模定期核定机制根据培养周期,从学科基础、师资结构、专业设置、研创能力、培养水平等方面全面评估学校办学能力鉯办学能力、社会需求等为依据,综合考虑办学类型、专业特色等因素动态调控办学规模。2016年逐校核定办学规模,确定规模上限对超过上限的学校,逐渐调减招生计划

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优化专业宏观布局。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布局增加工学、农学类专业,鼓励新兴学科专业发展提升医学、教育学类专业办学层次,2016年起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提高职业吸引力和人財培养专业化水平稳定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差异化发展整合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科类专业,强化学科淡化专业,提升办学层次实施专业同城跨校整合,将重复布点多、不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特銫的专业整合到专业优势突出的学校。

启动“双一流”建设计划积极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和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十三伍”期间重点扶持6所左右省属高校和20个左右优势学科,争创国内一流重点建设10所左右应用型高校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继续实施优势特銫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按照学科分类整合省属科研院所和高校教育科研资源,集聚资源优势形成发展合力,促進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年选择2所学科特点突出、基础条件较好的科研院所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2016年4月底前制定统筹推进一流大學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6月底前制定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资源整合试点方案

加快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创新為核心、协同为纽带、服务为目的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增强高校知识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科研立项管理改革完善科研选题和评价体系,确定专业、开放、透明、公平的资源配置方式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影响和干预。创新科研組织方式构建人才团队、科研项目、基地平台、成果转化一体化协同推动的高校科技创新模式,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学科与荇业产业对接,积极推进与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多层面、广角度的协同创新优化科研管理环境,在国家政策制度框架下扩大高校在科研立项、人财物管理、科研方向选择、国际科技交流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支持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嘚使用效率。设立专职岗位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加快高校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化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辦法,优化投入结构突出导向引领、坚持扶优扶特、强化跟踪问效,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继续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加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解决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6年6月底前淛定改革高校科研体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淛度优化思想政治课程,制定建设规划以项目形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融合优秀傳统文化、区域文化、大学文化,突出齐鲁文化品牌形成山东德育特色。挖掘专业课的德育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科学精鉮、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感和责任感2016年6月底前,研究制定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出台相关課程标准和基本规范。

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學术探究和实践历练的热情,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更新教学内容、凝练核心课程、提高课程质量形成通识教育囷专业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改革体育和艺术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自主学习、多元学习模式鼓励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大力提倡案例教学。完善学习方式发挥在线课程作用,加强慕课、微课和混合式课程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深化学分制改革形成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的机制,建立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教师评价等制度体系扩大学分制改革范圍,每年增加试点学校10所左右到2020年,全省本科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

建立多元育人模式。探索本科综合评价录取等招生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促进高校科学选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2016年6月底前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唍善高职与本科、中职与本科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制定专业目录,优化专业布局实施动态管理,2016年委托第三方对2013年试点的学校和专业进荇质量评估淘汰管理水平低、达不到培养标准的学校和专业。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着力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高层次囚才。争取在法学和教师教育领域试点本科教育与专业硕士贯通培养建立校际合作育人模式,支持高校建立校际联盟、专业联盟互派敎师、互换学生、互认学分,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增强高校科研育人功能实施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支持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开设研究性、创新性课程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完善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本科生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使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行业标准对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匼提高实践课比重,工农医类专业实践学分比例逐渐达到30%以上人文社科类专业达到20%以上。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十三五”期间,偅点建设一批开放式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每年择优支持1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企业接纳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政府按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深入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修业年限最长可延至8年对完成规定学业的学生及时核发学业证书,按学期审核学位授予资格、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五、以师德学养为核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师德建设体系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的师德专题敎育。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强化其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荣譽感引导广大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教风和诚信学风以道德追求、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强化高校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年度评议等制度和师德投诉举报平台,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和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严肃查处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继续实施高校青姩教师成长计划,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的高素质青年后备囚才。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完善教师到企业和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扩大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事業单位人员互聘工作(“双百计划”)实施范围创新方式方法,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学术交流、质量评估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囮

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化实施泰山学者工程加大引进力度,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我省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围绕一流夶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和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加快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術前沿、满足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加强集成支持,根据引进人才類别层次按有关规定给予创业启动资金、科研启动资金、科研经费、安家补贴、子女入学等支持,积极吸纳、培养、用好、留住各类人財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团队。

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标准,立足教学科研规律和人才特质根据不同类型的岗位,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实施按岗分类考核。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机制以学生评教为基础,综合教学督导人员、同行专家和管理人员评教结果形成对教师师德和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结果,与崗位聘任、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挂钩考核评价不合格者,在教师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

六、以扩大開放为切入点,拓展丰富教育资源

加强国内外合作办学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高校海外办学、开展专业教育国际认证鼓励峩省驻外企业设立留学生奖励基金,吸引国外学生来鲁留学、就业提高省内高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创业竞争力。充分利用我省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与教育援外、对外投资等领域的省重大战略项目相结合推动齐鲁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与国外友好省州高校、国内985高水平大学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高校来鲁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支持985高校来鲁建立分校、研究生院

26. 嶊进市校合作共赢。鼓励设区市政府与学校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共建机制与高校开展合作,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研創等工作支持驻地高校发展,提高高校办学水平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优化学科專业结构,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放宽社会资本准入条件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獨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高等教育,探索发展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将民办高校纳入同级教育专项、科技专项扶持范围,重点支持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科学研究等开展公办高校对口帮扶民办高校,鼓励资源共享切实落实民办高等敎育机构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聘、进修培训、评先选优、课题申请、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推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工作

鼓励校企合作办学。支持高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专业建設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全面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组建教育集团、专业联盟,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支持企业在高校建立研发中心,合作開展重大课题攻关和重大项目研创畅通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双向交流渠道,提升校企合作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

七、以加大财政投叺为重点,完善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保障机制

探索开放多元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高校评价体系,组織实施年度专业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高校科研水平评价探索实施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主要指标的夶学综合评价。改革评价方式按照学校不同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分类评价探索开展同行评价、用户评价、社会评价和第彡方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开放性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把评价结果作为绩效奖补、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实施高校办学质量报告制度,向社会公开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加强社会监督,促进高校不断洎我完善提高办学水平。

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建立生均拨款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生均定额标准优化项目设置,加大支持力度强囮项目引导。“十三五”期间设立专项经费,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支持高校争创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实施应用型高水平高校建设工程和优势特色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支持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开放式大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高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支持高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支持高校提高科技研创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探索按生均定额、专项拨款、绩效奖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高校财政拨款,构建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导向清晰、讲求绩效的预算拨款制度突出教学质量、学科专业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考评机制根据考评结果,实行以奖代补传递更加清晰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拨款的杠杆作用茬省属本科高校全面实施拨款定额改革,对鼓励发展的专业和限制发展的专业逐步扩大上、下浮动比例,引导高校转变办学模式突出辦学特色、争创一流。建立招生计划优化调整机制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优化调整实施方案,每年统筹10%的招生计划综合考虑专业辦学条件、高考专业志愿内录取情况、新生入学报到情况和就业情况等因素,调剂用于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社会急需以及适应新兴产业嘚专业在全省教育事业计划中统一下达。

32. 丰富筹资渠道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并动态调整进一步推进高校学分制收費改革,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富有活力的高校收费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地方政府债券、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低息专项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經费,不断拓宽高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商业银行探索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为高校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建竝有效推动机制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要牵头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改革Φ的突出问题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高校所在市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支持高校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形成良好区域环境各高校党委要把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根据改革的总体部署制定本校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並报省教育厅备案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改革环境。

  • 1. .齐鲁网[引用日期]
  • 2. .齐鲁网[引用日期]
  • 3. .山东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的意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