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除去括号中的杂质,js正则 第一个中括号对吗

当前位置: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物质为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物质为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Mg(Al)_________________(2)Fe2O3(Al2O3)___________________(3)Mg(OH)2[Al(OH)3]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
(1)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3+2NaOH=2NaAlO2+H2O(3)Al(OH)3+NaOH=NaAlO2+2H2O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物质为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除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除杂
除杂的原则: (1)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 (3)易分: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气体除杂的原则:(1)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注意的问题:①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②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方法: A. 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B. 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即可除去C. 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少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即可 D. 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即可用此法 E. 溶液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F. 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可得到纯硝酸钠晶体 G. 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H. 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K. 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钠胶体中的氯离子 常见物质除杂总结: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除杂质的方法(1)N2(O2)-------灼热的铜丝网洗气 (2)CO2(H2S)-------硫酸铜溶液洗气 (3)CO(CO2)-------石灰水或烧碱液洗气(4)CO2(HCl)-------饱和小苏打溶液洗气 (5)H2S(HCl)-------饱和NaHS溶液洗气 (6)SO2(HCl)-------饱和NaHSO3溶液洗气 (7)Cl2(HCl)-------饱和NaCl溶液洗气 (8)CO2(SO2)-------饱和小苏打溶液洗气 (9)碳粉(MnO2)-------浓盐酸加热后过滤 (10)MnO2(碳粉)-------加热灼烧 (11)碳粉(CuO)-------盐酸或硫酸过滤 (12)Al2O3(Fe2O3)-------NaOH溶液(过量),再通CO2过滤、加热固体 (13)Fe2O3(Al2O3)-------NaOH溶液过滤 (14)Al2O3(SiO2)-------盐酸NH3·H2O过滤、加热固体(15)SiO2(ZnO)-------盐酸过滤 (16)CuO(ZnO)-------NaOH溶液过滤 (17)BaSO4(BaCO3)-------稀硫酸过滤 (18)NaOH(Na2CO3)-------Ba(OH)2溶液(适量)过滤 (19)NaHCO3(Na2CO3)-------通入过量CO2(20)Na2CO3(NaHCO3)-------加热 (21)NaCl(NaHCO3)-------盐酸蒸发结晶 (22)NH4Cl[(NH4)2SO4]-------BaCl2溶液(适量)过滤(23)FeCl3(FeCl2)-------通入过量Cl2 (24)FeCl3(CuCl2)-------铁粉、Cl2过滤 (25)FeCl2(FeCl3)-------铁粉过滤 (26)Fe(OH)3胶体(FeCl3)-------(半透膜)渗析 (27)CuS(FeS)-------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28)I2(NaCl)------升华(29)NaCl(NH4Cl)-------加热 (30)KNO3(NaCl)-------蒸馏水重结晶(31)乙烯(SO2、H2O)碱石灰洗气(32)乙烷(乙烯)-------溴水洗气 (33)溴苯(溴)-------稀NaOH溶液分液 (34)硝基苯(NO2)-------稀NaOH溶液分液 (35)甲苯(苯酚)-------NaOH溶液分液 (36)乙醛(乙酸)-------饱和Na2CO3溶液蒸馏 (37)乙醇(水)-------新制生石灰蒸馏 (38)苯酚(苯)-------NaOH溶液、CO2分液 (39)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分液 (40)溴乙烷(乙醇)-------蒸馏水分液 (41)肥皂(甘油)-------食盐过滤(42)葡萄糖(淀粉)-------(半透膜)渗析
发现相似题
与“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物质为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67777194812076565605245025112768当前位置:
>>>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HNO3溶液(H2SO4),适..
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CH3COOH具酸的通性,C2H5OH易挥发)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HNO3溶液(H2SO4),适..”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除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除杂
除杂的原则: (1)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 (3)易分: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气体除杂的原则:(1)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注意的问题:①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②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方法: A. 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B. 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即可除去C. 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少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即可 D. 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即可用此法 E. 溶液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F. 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可得到纯硝酸钠晶体 G. 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H. 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K. 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钠胶体中的氯离子 常见物质除杂总结: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除杂质的方法(1)N2(O2)-------灼热的铜丝网洗气 (2)CO2(H2S)-------硫酸铜溶液洗气 (3)CO(CO2)-------石灰水或烧碱液洗气(4)CO2(HCl)-------饱和小苏打溶液洗气 (5)H2S(HCl)-------饱和NaHS溶液洗气 (6)SO2(HCl)-------饱和NaHSO3溶液洗气 (7)Cl2(HCl)-------饱和NaCl溶液洗气 (8)CO2(SO2)-------饱和小苏打溶液洗气 (9)碳粉(MnO2)-------浓盐酸加热后过滤 (10)MnO2(碳粉)-------加热灼烧 (11)碳粉(CuO)-------盐酸或硫酸过滤 (12)Al2O3(Fe2O3)-------NaOH溶液(过量),再通CO2过滤、加热固体 (13)Fe2O3(Al2O3)-------NaOH溶液过滤 (14)Al2O3(SiO2)-------盐酸NH3·H2O过滤、加热固体(15)SiO2(ZnO)-------盐酸过滤 (16)CuO(ZnO)-------NaOH溶液过滤 (17)BaSO4(BaCO3)-------稀硫酸过滤 (18)NaOH(Na2CO3)-------Ba(OH)2溶液(适量)过滤 (19)NaHCO3(Na2CO3)-------通入过量CO2(20)Na2CO3(NaHCO3)-------加热 (21)NaCl(NaHCO3)-------盐酸蒸发结晶 (22)NH4Cl[(NH4)2SO4]-------BaCl2溶液(适量)过滤(23)FeCl3(FeCl2)-------通入过量Cl2 (24)FeCl3(CuCl2)-------铁粉、Cl2过滤 (25)FeCl2(FeCl3)-------铁粉过滤 (26)Fe(OH)3胶体(FeCl3)-------(半透膜)渗析 (27)CuS(FeS)-------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28)I2(NaCl)------升华(29)NaCl(NH4Cl)-------加热 (30)KNO3(NaCl)-------蒸馏水重结晶(31)乙烯(SO2、H2O)碱石灰洗气(32)乙烷(乙烯)-------溴水洗气 (33)溴苯(溴)-------稀NaOH溶液分液 (34)硝基苯(NO2)-------稀NaOH溶液分液 (35)甲苯(苯酚)-------NaOH溶液分液 (36)乙醛(乙酸)-------饱和Na2CO3溶液蒸馏 (37)乙醇(水)-------新制生石灰蒸馏 (38)苯酚(苯)-------NaOH溶液、CO2分液 (39)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分液 (40)溴乙烷(乙醇)-------蒸馏水分液 (41)肥皂(甘油)-------食盐过滤(42)葡萄糖(淀粉)-------(半透膜)渗析
发现相似题
与“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HNO3溶液(H2SO4),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46921144171158389251491866117362当前位置:
>>>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Na2CO3固体(NaHCO3)&&&&&&&&&&&&&&&&&&&&&&&&&&&&&&&&;(2)SiO2(Al2O3)&&&&&&&&&&&&&&&&&&&&&&&&&&&&&&&&&&&&&&&&&。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2NaHCO3 &Na2CO3 + CO2↑+ H2O (2分)(2)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2分)考查物质的除杂以及方程式的书写。(1)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要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 &Na2CO3 + CO2↑+ H2O。(2)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溶于盐酸中,而二氧化硅不能溶于盐酸中。所以要除去二氧化硅中的氧化铝,可以进入盐酸,然后过滤即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分离,离子的检验,粗盐的提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分离离子的检验粗盐的提纯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要求:(1)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①不增:指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指应尽可能减少被分离与提纯的物质的损失。 ③易分离:指如果使用试剂除去杂质时,要求反应后的产物跟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④易复原:指分离物或被提纯的物质都要容易复原。 (2)分离与提纯操作过程应遵循“三必须” ①除杂质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试剂会带人新的杂质);③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2)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①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某些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来。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②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粒子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入试剂能将先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最后加入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入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③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将某种物质进行多次转化而分离。例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分别再加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后的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④酸碱法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可用酸或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 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⑤氧化还原法 a.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将杂质氧化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除去FeCl2杂质。 b.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杂质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过量铁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振荡过滤,除去FeCl3 杂质。 ⑥调节pH法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一般加入相应的难溶或微溶物来调节。例如:在Ca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由于 Fe3+水解,溶液呈酸性,可采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将 Fe3+沉淀除去,为此,可向溶液中加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碳酸钙等。 ⑦电解法此法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例如:电解精炼铜,将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通直流电,在阳极铜及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电子,在阴极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析出,从而提纯了铜。离子的检验:(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a2+:砖红色; (2)H+:H+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遇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NH4+:在试液中加强碱(NaOH)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H2O;NH3+H2ONH3?H2ONH4++OH- (4)Fe3+:①通KSCN或NH4SCN溶液呈血红色:Fe3++SCN-==[Fe(SCN)]2+;②通NaOH溶液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5)Fe2+:①遇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Fe3++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②试液中加KSCN少量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出现血红色: 2Fe2++Cl2==2Fe3++2Cl-;Fe3++SCN-==[Fe(SCN)]2+ (6)Mg2+:遇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过量沉淀不溶解:Mg2++2OH-==Mg(OH)2↓,但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7)Al3+:遇NaOH溶液(适量)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沉淀溶解: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8)Cu2+:遇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强热变黑色沉淀:Cu2++2OH-==Cu(OH)2↓;Cu(OH)2CuO+H2O (9)Ba2+:遇稀H2SO4或硫酸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 (10)Ag+: ①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迅速转变为棕色沉淀溶于氨水Ag++OH-==AgOH↓;2AgOH==Ag2O+H2O;AgOH+2NH3?H2O==[Ag(NO3)2]OH+2H2O ②加稀HCl或可溶性氧化物溶液再加稀HNO3生成白色沉淀:Ag++Cl-==AgCl↓ (11)OH-:OH-碱性:①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遇酚酞试液变红;③遇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2)Cl-:遇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Cl-=AgCl↓ (13)Br-:加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Br-=AgBr↓ (14)I-: ①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I-=AgI↓;②加少量新制氯水后再加淀粉溶液显蓝色:2I-+Cl2=I2+2Cl-;I2遇淀粉变蓝 (15)S2-:①加强酸(非强氧化性)生成无色臭鸡蛋气味气体:S2-+2H+=H2S↑;②遇Pb(NO3)2或(CH3COO)2Pb试液生成黑色沉淀,遇CuSO4试液产生黑色沉淀:Pb2++S2-=PbS↓;Cu2++S2-=CuS↓ (16)SO42-:加可溶性钡盐[BaCl2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再加稀HCl或稀HNO3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 (17)SO32-:加强酸(H2SO4或HCl)把产生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SO32-+2H+=H2O+SO2↑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18)CO32-:加稀HCl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CO32-+2H+=H2O+CO2↑;CO2+Ca(OH)2=CaCO3↓+H2O (1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向HCO3-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20)NO3-:浓缩试液加稀硫酸和铜片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 Cu+4H++2NO3-=Cu2++2NO2↑+2H2O (21)PO43-: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溶解:3Ag++PO43-=Ag3PO4↓;Ag3PO4溶于稀HNO3酸。 粗盐的提纯:(1)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 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2)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3)实验操作 ①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②过滤:按照过滤的操作进行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③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④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发现相似题
与“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94511376409133854313901368948309785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
2018届高考化学(课标版)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第11讲 化学实验基础
2018届高考化学(课标版)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第11讲 化学实验基础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15:01:04
下载量:51次
文档大小:282KB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第11讲 化学实验基础
选择题(本题包括包括16个小题,共100分)
1.(2017浙江绍兴模拟)保存下列试剂的试剂瓶上,应贴标志和的是(  )
A.乙醇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盐酸
2.(2017四川绵阳模拟)已知FeCO3与砂糖混用可以作补血剂。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备FeCO3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漏斗
B.沉淀过程中有NH3放出
C.可利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溶液是否变质
D.产品FeCO3在空气中高温分解可得到纯净的FeO
3.(2017浙江化学选考,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
C.可用酒精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
4.(2017天津理综,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5.(2017陕西西安二模)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准确量取19.01 mL水 新制氯水的保存 测定0.1 mol·L-1Na2CO3溶液的pH 分离水和乙酸乙酯
25 mL酸式滴定管 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 镊子、pH试纸、表面皿 分液漏斗、烧杯
6.(2017山西太原模拟)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对应的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时,向溶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B 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时,用一根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然后靠近管道 有白烟产生时说明管道发生泄漏
C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向溶液中滴加KMnO4酸性溶液,溶液变为无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向2 mL 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1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 mol·L-1 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该现象说明相同温度下
Ksp(Ag2S)C>Si B.图2为制备少量CO2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图3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气体 D.图4量取0.10 mol·L-1KOH溶液20.00 mL
8.(2017贵州贵阳质检)实验室中一瓶固体M的标签右半部分已被腐蚀,剩余部分只看到“Na2S”字样(如图所示)。已知固体M只可能是Na2S、Na2SO3、Na2SiO3、Na2SO4中的一种。若取少量固体M配成稀溶液进行有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用盐酸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该固体M的成分
B.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固体M为Na2SiO3
C.常温时用pH试纸检验,若pH=7,则固体M一定是Na2SO4
D.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固体M为Na2SO4
9.(2017江西师范大学附中一模)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及杂质 检验 除杂
A 乙酸乙酯(乙酸)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B NaHCO3溶液(Na2CO3) Ca(OH)2溶液 过量CO2
C CO2(HCl) AgNO3溶液(含稀硝酸) 饱和NaHCO3溶液
D CO(NO2) 观察颜色或湿润的KI淀粉试纸 水
10.(2017北京理综,10)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
11.(2017安徽宿州模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12.(2017天津和平区二模)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图形、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名称 250 mL
容量瓶 分液漏斗 酸式
滴定管 冷凝管
操作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可用于量取Na2CO3溶液 蒸馏实验中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13.(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提纯Fe(OH)3胶体 C.分离CCl4中的I2 D.定容
14.(2017江苏化学,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苯酚浓度小
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Br2
15.(2017辽宁沈阳模拟)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CO2、NO2、HI、SO2、HBr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对于原无色气体的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HCl B.一定存在SO2
C.肯定没有CO2 D.不能肯定是否含有NO2、HI 16.(2017云南昆明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 mL的KMnO4溶液
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
D.配制500 mL 0.4 mol·L-1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乙所示
第11讲 化学实验基础
1.B 解析 乙醇不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A错误。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同时具有腐蚀性,B正确。氢氧化钠只具有腐蚀性,不具有强氧化性,C错误。盐酸不具有强氧化性,D错误。
2.C 解析 过滤操作中用漏斗过滤,用玻璃棒引流,烧杯盛放溶液,所以过滤操作常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A错误。FeSO4与NH4HCO3发生的反应为Fe2++2HCFeCO3↓+H2O+CO2↑,则沉淀过程中有CO2气体放出,B错误。Fe2+变质会生成Fe3+,则检验FeSO4溶液是否变质可利用KSCN溶液,C正确。Fe2+在空气中加热易被氧化为Fe3+,所以FeCO3在空气中高温分解不能得到FeO,D错误。
3.C 解析 钠能与氧气、水反应,故应隔绝空气保存,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故可以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分液漏斗和容量瓶使用前都需查漏,B正确。酒精与水互溶,故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C错误。金属镁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会引起爆炸,故金属镁失火不能用水来灭火,D正确。
4.D 解析 NaHCO3受热易分解,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故A项错;AlCl3易水解,故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得不到AlCl3而是得到Al(OH)3,B项错;苯甲酸常温下微溶于水,故提纯苯甲酸时,应将粗品在加热条件下溶于水,趁热过滤,冷却结晶,C项错;氯水与NaBr和KI反应分别生成Br2、I2,两者都易溶于CCl4,分别在CCl4层中显橙红色、紫红色,D项正确。
5.C 解析 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0.01 mL,A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正确。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镊子,C错误。水与乙酸乙酯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需用分液漏斗,D正确。
6.B 解析 若溶液中含有Ag+,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也可能产生氯化银沉淀,A错误。如果管道泄漏,逸出的氯气与挥发出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能看到白烟,B正确。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溶液不可能变为无色,C错误。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后还有剩余,硫化钠与溶液中的银离子直接反应,无法证明哪种沉淀的溶度积更小,D错误。
7.A 解析 稀盐酸属于无氧酸,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所以不能根据2HCl+Na2CO32NaCl+H2O+CO2↑证明非金属性Cl>C,A错误。
8.D 解析 盐酸与Na2S反应会产生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气味,与Na2SO3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与Na2SiO3反应会生成硅酸白色沉淀,与Na2SO4不反应,所以只用盐酸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该固体M的具体成分,A正确。强酸可以制弱酸,碳酸酸性强于硅酸,二氧化碳通入Na2SiO3中可以获得硅酸白色沉淀,B正确。Na2S、Na2SO3和Na2Si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Na2SO4是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所以若溶液显中性,则固体M一定是Na2SO4,C正确。亚硫酸钠能被硝酸氧化为硫酸钠,所以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Na2SO3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确定是Na2SO4,D错误。
9.C 解析 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而且也可以使乙酸乙酯水解,A错误。氢氧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而且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B错误。水能除去二氧化氮,但是还能生成另外一种气体一氧化氮,D错误。
10.C 解析 A项,发生反应:2Fe3++SO2+2H2O2Fe2++4H++S、S+Ba2+BaSO4↓,在第一步反应中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项正确;B项,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其中SO2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B项正确;C项,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SO2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非漂白性,C项错误;D项,发生反应:SO2+H2O+Na2SiO3H2SiO3↓+Na2SO3,说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的酸性,D项正确。
11.D 解析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暴沸,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灯内酒精量过多,易造成灯内酒精被引燃,可能出现灯内发生剧烈燃烧而爆炸,C正确。NaOH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12.A 解析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制的溶液体积大于250 mL,溶液浓度偏小,A正确。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B错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量取,C错误。蒸馏实验中蒸气冷凝时冷凝水应下进上出,D错误。
13.A 解析 通入气体,产生液面差,如果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A正确。氢氧化铁胶体能透过滤纸,应采用渗析方法进行分离,B错误。碘单质受热易升华,应采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C错误。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量瓶中,D错误。
14.B 解析 A项,该实验中所用苯酚溶液的浓度要小,否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苯酚溶液中,所以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由于苯酚的浓度太大,错误;B项,Na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于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有BaSO4存在,即原久置的Na2SO3溶液中部分Na2SO3被氧化,正确;C项,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错误;D项,该黄色溶液还可能为含Fe3+的溶液,Fe3+可将I-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色,错误。
15.B 解析 原气体无色,则肯定不存在NO2;混合气体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原气体中一定不存在HI、HBr;一份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另一份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AgCl,但由于氯水引进了Cl-,所以无法确定原气体中是否含有HCl。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D错误,B正确;根据题干中信息无法确定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
16.C 解析 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A错误。甲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B错误。金属钠或钾很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以隔绝空气,C正确。配制500 mL 0.4 mol·L-1NaCl溶液,不需要分液漏斗,而需要500 mL容量瓶,D错误。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必修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