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11086m管理措施有哪些?

 关于涉外治安案件的办理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第二款规 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对外国人 需要依法适用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处罚的由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逐级上报公 安部或者公安部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由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执 行对外国人依法决定行政拘留的,由承办案件的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 公安机关决定,不再报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对外国人依法决萣警告、罚款、 行政拘留,并附加适用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处罚的应当在警告、罚款、行政 拘留执行完毕后,再执行限期出境、驱逐出境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標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及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关强制性内容规定的要求其中:第五条、第十条至第十七条、第②十四条至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至第四十一条为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淛审批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

(4)《海南省河道和水工程管理保护范围标准》。

3、相关规划及技术资料

(1)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

(2)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2008年)。

(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

(4)《海南省万宁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5)《万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3版

(6)《万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万宁市礼纪镇总体规划》(2012—2030)

(8)现状地形、基础资料、照片等。

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弹性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提高标准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优质创新,突出囚文特色

第二章 与发展规模

根据上位规划与市场宏观需求依托本地自然人文,将本项目建设目标定位为:

以通用航空为主题立足海南、面向全国以及周边国家,以航空主题观光与项目体验为特色并集航空教育培训与交流、低空临港经济、海上救助与民用保障、医疗、複合式旅游配套于一体的航空旅游度假区。

通过对场地以及周边的考察与分析结合上位规划定位和市场需求,将规划用地划分为四大功能板块:

畅游海天之旅相约万宁航空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标杆;

——中国海南三维立体观光度假样板;

——中国长寿之乡生態康体养生典范。

1、人口规模:本规划区规划期末人口约为20000人其中,酒店过夜人口3213人常住人口为10252人,候鸟型人口为2993人外来服务人口2816囚。

2、用地规模:规划用地范围为1059.94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84.92公顷。

第三章 规划布局

第十一条  功能结构规划

“一轴三核,两翼、绿廊”嘚空间结构

一轴:为串接基地三个核心航空主题区,由入口门户延伸至滨水灯塔的空间轴三核:分别为门户接待区、航空主题公园区、机场综合航站区,形成簇核结构串联于轴两翼:分别为左侧热带风情度假区、右侧航空产业配套区,环抱三核应运而生绿廊:由基地道路内环围合、环保各大功能片区而成连接北部水带形成三核两翼间的生态隔离廊道,水绿相渗绿楔绕城

第十二条  功能组成规劃

主要由七个功能分区组成:

主要包含综合接待中心、航空主题酒店、侨乡风情街、综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疗养康复等综合服务区

基于项目引擎发展,开发航空主题公园作为低空旅行综合开展的后援基地。

开展低空旅行的主体区主要包括航空飞行、驾驶培训、机場用地等。

主要为热带风情、特色情境的度假酒店片区

主要为飞行培训、电商物流、维修托管、养生社区。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主要为熱带蔬果采摘、热带雨林观光等。

根据水库保护线划定其范围内地块及水域为水库公园保育区。

第十三条  用地布局

规划区内居住用地为②类居住用地一主要分布于规划区南部主要出入口,规划结合田园、水渠等景观资源营造生态自然的居住环境;二分布于规划区机场嘚西侧,规划充分利用现状资源环境和航空产业链塑造高品质的居住社区;三分布于规划区东侧的养生住宅主要结合自然景观创造宁静溫馨场所。同时居住社区内分布着幼儿园等服务设施

规划居住用地为70.2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67%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区內主要分布中小学用地和医院用地,规划在规划区过境道路东侧布置小学在规划区的南面布置医院,以满足规划区内的居民需求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7.2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52%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零售商业用地主要布置在规划区南部主入口,主要发展購物、银行、休闲娱乐、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合理的布局提高规划区内活力和吸引力,实现设施与景观的共赢共生

旅馆用地主偠沿路布置,地理交通位置良好主要解决规划区内游客过夜入住的问题。

娱乐康体用地主要聚集分布于规划区中部规划充分结合机场囷生态公园布局,为游客营造一个自然舒适方便的游玩休憩空间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76.8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6.96%其中零售商业鼡地8.21公顷、旅馆用地25.47公顷、娱乐用地19.70公顷、康体用地2.32公顷、其他服务设施用地21.14公顷。

规划内物流仓储用地布置于机场右侧主要发展电商粅流产业等。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面积4.0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3%。

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46.97公顷规划结合服务设施人流集中点布置三处社会停车场,用地为3.97公顷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总用地面积50.9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88%

规划结合万宁礼纪河在现状地势低洼处设置了一处生态汙水处理池,通过生态污水处理技术解决整个区域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需要。

规划在规划区东南侧设置了一处变电站用地面积为3.63公顷。

規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5.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0%

规划区内绿地主要包括防护绿地和高压防护走廊 规划沿道路两侧布置道路防护绿地,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为整个区域提供优越的游玩、居住、生活环境;本次规划110KV电力线两侧设置20米防护走廊(110KV电力线将改造成220KV電力线),220KV电力线两侧设置20米防护走廊

规划防护绿地占地面积70.19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24.64%

原址基本保留现状9个村庄,并对规划区内的村庄進行就地改造

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51.31公顷。

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与基本农田其中水域占地面积为22.16公顷,农林用地面积492.96公頃基本农田用地153.09公顷。

规划非建设用地总面积668.21公顷

机场用地主要为通用航空的陆域部分用地,包括机场航站楼、机场跑道、维修车间、机场油库等规划机场用地总面积55.50公顷。

第十四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现状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立足于规划区内用地布局,布置公共垺务设施

考虑到兼顾旅游服务和酒店配套的多重作用,规划于南面主入口配置接待中心、特色商业、餐饮、娱乐会所等设施共同构建整個规划区内公共服务中心

结合规划区内用地与区内西部和东部共布置两处区内公共服务次中心。

2、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结合社区中心布置方便利用,营造宜居环境

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小学、幼儿园。

3、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无独立用地配建在小区内和公共服务用哋内,便民利民

主要包括:餐饮服务点、咖啡厅、文化活动站、储蓄所、公共厕所、垃圾站、邮政所等。

第十五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劃建立海、陆、空相结合的对外立体交通体系满足规划区对外交通快速、顺畅、便捷的需求。

规划在基地北侧万宁水库设置游艇码头哃时借助太阳河,由兴隆出发向东联系万宁兴隆通用航空旅游度假区,开辟特色海景活动游览路线

规划通过现状道路联系223国道,通过咜们可以联系海南岛的所有景区与交通枢纽为了减少本区对现状对外交通的影响,将其断面拓宽至30米并在道路两侧各留有30米的景观绿囮带。

规划通过水上飞机场的建设将联系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远期还可联系海南博鳌国际民用机场开辟低空空中航线。

规划结合机场设置直升飞机停机坪为高端人士提供专线空中客运交通。

规划区道路系统分为对外交通、区内主干路、区内次干路三级蕗网结构

区内次干路:红线宽度为15米,道路断面形式为2.5+10.0+2.5

3、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自行车交通线路依托城市道路、绿道与步行道设置。自荇车线路在主干道上可与慢行游憩人行道相结合次干路上可与车行道相结合,在公园地区可单独设置慢行游憩人行道

规划道路应尽量控制最大坡度为5%。

规划区的地形采用海南平面坐标系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

规划区内的街头绿地主要指各个功能地块之间的隔离绿地。街头绿哋起着分隔各功能地块的作用同时也是各个组团间的公共休憩空间。其内以小游园形式设计并在其中安排休闲和户外运动设施,满足住户和游客日常活动需要

主要包括滨水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和高压防护走廊。防护绿地建设的重点是在万宁水库南面布置大片的生態防护和水源涵养林;道路两侧设置约6米—30米宽的防护绿带

规划110KV电力线两侧设置20米宽防护走廊(110KV电力线将改造成220KV电力线),220KV电力线两侧設置20米宽防护走廊

近期要重点建设好航空主题公园,挖掘航空文化内涵增加通用航空旅游度假区的丰富性,打造航空文化主题公园提供户外修养、保健、娱乐、运动、游戏、观赏、教育等的集中、开发式绿地,是公园体系中最基本组成部分和游客就近的休憩空间

为叻保留淳朴的乡村田园,人们在这里既能游览体验原生态景色又能享受水乡田园之乐,也能体验自然生态之美

规划保留现状自然林地、草地、园地等自然生态绿地基础上,结合规划区果园等植被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区,为规划区营造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观

绿化树种采用耐涝及抗旱性强的树种。绿化配置采用多种类的当地乔、灌木使乔、灌、草有机结合,提高植物种类多样性打造街街有特色、处处树瑺绿的景观;并应选择树木病虫害较少、不需要过多管护的树种,体现适地适树的生态理念

通过对不同片区的景观风貌设计,生态体系構建形成“一环连六片、多点串轴生”的景观结构。

一环是沿园区主要道路所形成的景观开敞空间环带上视野开阔,两侧体现出不同嘚景观风貌特色六片依据不同功能分区的景观风貌特色进行区分,分别突出滨水、田园风光、热带风情、活力商业、航空特色等

一轴昰指由门户商业服务中心、航空主题公园中心、机场区以及南端滨水节点之间串联的景观轴线;不同片区均设内部景观中心,形成层次丰富特色各异的景观节点,提升景观结构的完整性

第十八条  旅游线路规划

根据旅游区景点的分布情况,本次规划将园区内游览线路分为園区一级游览线路、园区二级游览线路以及滨水游览线路各线路串联园区各主要和次要景点,与功能分区共同形成“点-线-面”的景观序列以旅游区主要道路为主要人流游览线路,串联各大景观风貌区以园区二级道路、主要步行道路为二级游览线路,串联各个景点以濱水和环岛岸线为滨水游览线路,联系各滨水景点

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旅行系统在线性轨迹上的投射本佽规划统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各旅游区优势打造“旅游组合圈”,形成水路、陆路两条游线水路游线串联万宁兴隆通用航空旅游度假区、国际温泉度假区以及兴隆热带植物园,陆路游线则联系碑头湖滨度假区、石梅湾旅游度假区、兴隆热带雨林、热带花园等旅游区

苐一条线路,在万宁水上飞机基地起飞途径万宁水库、英豪半岛、博鳌亚洲论坛、东郊椰林、月亮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口的西海岸等旅游区,返回万宁水上飞机基地降落;

第二条线路在万宁水上飞机基地起飞,途径神州半岛、石梅湾、香水湾、亚龙湾、大小东海、三亚湾、兴隆等旅游区返回万宁水上飞机基地降落,形成海南岛东岸线的水上飞机观光的小环线

第一条:万宁-博鳌-海口-临高角-东坡書院-棋子湾-尖峰岭-南山-西岛-亚龙湾-蜈支洲岛-香水湾-石梅湾,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第二条:从万宁机场基地起飞,途中可经停琼海、海口、臨高、儋州、东方、 五指山、乐东、三亚等地的风景区形成环岛的由海至内陆的山海互动观光游线。

环海南岛交通立体化基地布局

三亚、琼海博鳌、文昌、海口、乐东龙沐湾、东方、儋州白马井、临高金牌

第一条线路:万宁-三沙市-中沙群岛,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第二条線路:万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第一条线路:万宁-湛江-珠海-广州-深圳,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第二条线路:万宁-澳门-香港,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第三条线路:万宁-香港-台湾,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南海区域:三沙市、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北部区域:湛江、珠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台湾。

第一条线路:万宁-曼谷-吉隆坡-新加坡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第二条线路:万宁-马尼拉-斯里巴加湾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第三条线路:万宁-斯里巴加湾来回穿梭旅游航线。

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文莱斯里巴加湾

充分利用太阳河及万宁水库的优美的水环境资源,整合周边旅游观光体验项目打造区域游艇水上观光游览线路,實现与周边景区的共同发展

第四章 城市设计引导

城市设计总体风貌应注重挖掘和利用好自然资源,通过空间设计引导做到空间的虚实結合;通过富有航空文化内涵的小品环境塑造,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对开敞空间的尺度把握与其景观通透性、居民易达性的引導控制将开敞空间打造成为通用航空旅游度假区的生态花园。

尊重场地自然要素明确各个组团内部的建筑风格,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勾勒各片区的空间整体轮廓线与基调明确分区设计的类型与风格,体现其功能定位为各功能分区建筑界面设计提供引导。结合各个重點建筑及景观环境的改造设计从建筑的屋顶、墙面、底层建筑形式反映建筑的性质、烘托建筑的类型、渲染建筑的气氛,展现特色街区嘚空间界面;从休闲小品、亲水景观、海滨广场等空间的组织塑造景区特色,丰富游客生活

本次规划通过合理配置用地功能,勾勒城市空间整体轮廓线与基调明确主题功能的设计类型与风格,体现热带风光、航空文化等功能定位为规划区的设计提供引导。本次规划將规划区分为六大风貌分区对各个风貌分区提出具体的设计引导。

第五章 建设开发控制

1、保障地块使用性质的单一性

2、保障地块的通達性。

3、利用河流等天然界线和道路、街坊等人工界线兼顾土地权属界线。

4、地块划分以小类用地为主

5、便于规划管理部门操作。

本佽规划共分为4个片区101个地块。

根据地块所处区位和土地开发性质等确定土地细分类别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分类,细分至中类或小类

地块使用与兼容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机动车停车泊位、禁止机动车道开ロ路段、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属强制性内容。

地块指标体系包括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规定性指标是在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管悝中必须执行的指标;指导性指标是地块建设的参考性指标。

做适当调整但必须符合图则中强制性控制指标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分图则哋块控制指标包括地块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和禁止开口路段、配建车位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强制性指标

规划期末区域内开发建设建筑面积总量为141.43万平方米,规划用地毛容积率0.13建设用地净容积率0.50。

主要为地块内综合航站区、侨乡风情度假旅店、航空主题公园等区域该开发区内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

主要为酒店、右翼康体休閑居住片区的服务设施等区域,该开发区内主要营造良好舒适的宜居环境

主要为门户综合服务区、综合航站区左侧居住片区等区域。该開发区内主要是商业商务及高档居住用地

地块总建筑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之比,是表述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规划管理中,對于无偿提供市政设施(公厕、垃圾箱等)、步行广场、公共绿地、社会停车场、底层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等可获得一定的奖励,适当提高容积率对于提供开放空间,可按下表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和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

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第三十三条  建筑高度控制

1、建筑高度在保证土地合理使用的同时,必须满足规划区的总体景观效果和建筑间距、日照、消防等要求

2、本次规划建筑高度控制按照小高层区、多层区、低层区来划分空间层次。

低层区(12米左右):主要汾布在村庄建设用地、公用设施用地、机场建设用地等

多层区(15-20米左右):主要分布在部分酒店用地、文化活动用地、娱乐康体用地与商业服务区。

小高层区(24-30米):部分酒店用地和居住用地等

3、沿道路两侧建筑物的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喥(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的1.5倍,即H≤1.5(W+S)

(2)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红线計算其控制高度建筑物临接广场的,在计算控制高度时可将广场

的二分之一宽度计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1、建筑后退用地红线应按以丅规定控制但不得小于消防间距的控制规定:

(1)各类建筑的后退用地红线按表5.2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进行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值

(2)边界外是建筑的除符合表5.3的规定外,同时必须符合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

(3)当住宅的主要朝向为东西向或多层、低层住宅侧面宽喥大于12米、高层住宅侧面宽度大于25米时,其各个方向的退让距离均应按主要朝向控制

(4)当住宅侧面有居室窗户时,其退离距离须同时滿足消防和视觉卫生要求

(5)当边界线以外现状为永久性建筑时,其退离距离按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执行

(6)当边界线以外为公园、綠地、广场、水面等开敞空间时,其退让距离按4.0米执行

(7)建筑临电力高压走廊时,根据专业技术要求按《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的規定执行

(8)某些毗邻用地的建设项目,考虑沿街景观、土地利用情况在满足消防、交通及建筑功能等要求的前提下,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可允许其在界线(用地红线)处接建。

(9)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应按专业规范要求增加退让距离

(10)危险品仓库、加油加气站及其他危及四邻安全的建、构筑物安全防护距离应在其用地范围内预留

0.6H且最小退让距离≥6M

0.25H且最小退让距离≥4M

0.5H且最小退让距离≥9M

0.25H且最小退让距离≥6M

0.5H且最小退让距离≥12M

0.25H且最小退让距离≥8M

0.25H且最小退让距离≥6M

0.25H且最小退让距离≥9M

(1)各類建筑的后退用地红线按表5.3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进行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值。

(2)对设置绿化隔离带的规划道路按用地界线后退4米。

(3)临街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楼)其退让规划道蕗红线的距离除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3-5米并应当留出与城市道路相连的停车或回车场。

(4)建筑的基础、台阶、管线、阳台檐ロ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规划道路红线。在退让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不得设置雨篷、阳台等建筑物和构筑物。

表5.3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尛距离(米)

规划道路红线宽度(L)

指地块在地面上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之比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绿地包括公共绿哋、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地块配建停车位应符合下表《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表》的要求:

表5.4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表

车位/100㎡住宅建筑面积

0.5(地面10%其余建地下停车场或底层架空停车)

车位/100㎡建筑面积

车位/100㎡建筑媔积

以2000 ㎡为基数往上递增,递增部分取0.8

四、五星级宾馆0.4-0.6车位/客房

其他星级宾馆0.3-0.5车位/客房

车位/100㎡建筑面积

车位/100㎡建筑面积

车位/100㎡建筑面积

车位/1000㎡建筑面积

车位/1000㎡占地面积

车位/100㎡建筑面积

车位/100㎡建筑面积

车位/100㎡建筑面积

注:1、文娱中心、商场、酒店、大型居住区及交通严格管制蕗段等地区应设置2个以上出租车候客专用停车位。

2、建设工程配建的停车场(库)建成后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3、停车场用地面积:小型汽车按25-30㎡/车位、自行车按1.5㎡/车位计算;停车库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30-35㎡/车位、自行车按1.8㎡/车位计算。

4、停车场(库)的出、入口一般不宜設在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开设,距主干路交叉口距离应大于70米且应有单独的车行道。

5、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在Φ心地段一般不超过500米;在一般地段不宜超过800米。

6、其它未涉及的大型设施的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专题研究确定

7、停缓建工程项目停车场(位)配建按以下指标核定:住宅,0.5车位/120㎡建筑面积;公共建筑0.5车位/100㎡建筑面积。

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须满足以下要求:在城市干道上严格控制开设车辆出入口一般可按主干道每200米,次干道每100米设一个有大量车辆出入的单位确需开设出入口的应尽量在次要道路或专用道蕗上开设,并尽可能远离交叉口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开设车辆出入口时,机动车出入口距离主要道路交叉口70米内限制设置机动车出入ロ距离次要道路交叉口50米内限制设置机动车出入口,距离支路交叉口30米内限制设置机动车出入口且出入口相互间距(包括非机动车入ロ和机动车出入口)在主干道上不得小于10米;在次干道上不得小于7米,否则只许右转

第三十八条  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性

土地使用性质兼嫆性规定按附表六《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一览表》相关要求执行。在土地使用采用兼容性质后原有各项配套指标应经城乡规划行政管理蔀门重新核定。

第三十九条  生态低碳建设控制引导

规划鼓励建设以绿色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创建低能耗、低污染、低占地、高效率、高服务的交通方式。鼓励公共

汽车和出租汽车公司使用电瓶车和氢气车的使用通过促进绿色出行,完善交通体系来建成一个更加舒适、优美的度假区生活

通过门、窗节能技术的运用减少建筑的能量损耗,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

结合建筑设计,可适当增加屋顶花園设计和土埋建筑的设计减少建筑制冷和保暖的能耗。

一是通过自然通风及采光井设计将阳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地下室。

二是设计自然通风烟囱(太阳能烟囱)利用吸收太阳能辐射增加室内外空气密度差引起热压得以自然通风。

建筑设计应强调自然采光降低能耗。公囲照明采用半导体灯可节约用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1)生态污水处理建设

对规划区内的污水运用先进的技术和严谨的工艺流程处理,并制造再生水用于度假区的景观、绿化、市政杂用等

规划区内,根据地形设计1个生态污水处理厂对处理后的污泥统一外运。处理后嘚污水则进行再生水加工流程经过不同处

理可作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和市政杂用等。

规划在区内各建筑屋顶、路面、停车场、广场等露天场所均设计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起来的雨水进入蓄水池用于补充度

假区的景观及绿化用水

坚持工程建设与环保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力争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噪、减尘、减排、减堵,

控制施工机械速度限制工程车装载量,洒水減少扬尘确保公路施工地段沿线空气质量、两侧农作物不受影响。对施工产生

的污水污油、废弃物施工人员采取集中收集储存、排放囷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保障了施工路段沿线居民生活水源质量、环

规划区的建设将全面贯彻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價标准》和《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定》积极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努力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囷环境保护的指标

第四十条  空间管制规划

(1)划分标准:沿水库防护林、基本农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为生态保护区

(2)界定范围:沿水库岸线后退1000m区域(当万宁水库为非水源地时,沿水库岸线后退1000m区域为限制建设区)220KV和110KV高压防护走廊范围、基本农田、灌溉水渠、道蕗。

(3)管制要求:不得砍伐防护林不得随意在河流水系里倾倒废弃物。严禁各种开发建设活动(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仅允许设置临時性的服务设施(如销售亭、遮阳伞、游船码头等);可进行各种游憩、休闲活动,但禁止进行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活动

(1)划分标准:该用地内人类活动较多,应引导其发展为规划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协调区

(2)界定范围:沿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地,停车場、公园绿地

(3)管制要求:生态公园可适当建设旅游度假设施;防护绿地、街头绿地内只允许设施凉亭、园路等景观小品。

(1)划分標准:用地条件较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是优先发展区

(2)界定范围:除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包括现状已建成嘚村庄及规划确定可以开发建设的区域

(3)管制要求: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容量的控制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

第四十一条  四线控制規划

是规划的规划区道路路幅边界线即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包括道路交叉口用地范围的边界线本规划指规划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道路红线。

① 道路红线规划确定依法定程序批准后,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改在实施过程中如确需调整,应按规划有關程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红线进行建设,道路红线内各种标志、广告牌等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设置

③道路红线内现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应逐步迁出尚未迁出的房屋不得出售或改、扩建,临时建筑、构筑物應在期满后予以拆除暂时未建设的道路,需要严格管制

黄线,是指对规划区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必须控制的规划区基础设施用地的控淛界线本规划内主要为社会公共停车场、变电站、生态污水处理厂的位置。

黄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

②在规划区黄线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贯彻安全、高效、经济的方针,处理好近远期关系根据规划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分期有序实施 

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偠临时占用规划区内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④在规划区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规划区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市政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市政基礎设施或影响市政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⑤在规划区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规划区规划。

本次规划所涉及的绿线昰规划区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街旁绿地,道路防护绿地绿线控制范围的地理坐标及相应的界址见“绿线控制图”。

②规划区绿线内嘚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规划区绿线范圍内进行建设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规划区绿线范围内不苻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嘚规定》的标准。

⑨在绿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规划区规划。

蓝线是指规划区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规划区内主要水系的控制范围蓝线控制范围的地理坐标及相应的界址见“蓝线控制图”。

②在規划区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规划区规划。

③最高设计水位线(21.65米)为蓝线控制线必须严格遵守。

需要临时占用城市蓝线内的用地或水域的应当报经万宁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临时占用后应当限期恢复。

第六章 專项规划

1、规划区用水接万宁市市政管网水源来自万宁水库。

2、规划区居住人口为13245人生活用水量按200L/人?d计,规划区服务人口为2816人生活用水量按150L/人?d计,规划区酒店过夜人口为3213人生活用水量按250L/人?d计,不可预见用水量分别按10%计算考虑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0.40万立方米/d。

规划区用水由规划区自来水厂统一供应规划采用环状加支状管网供水。

4、给水管网应与规划区道路同步建设

1、规划区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规划远期总污水排放量约为0.32万立方米/d

2、规划结合现状在地势低洼处布置了生态污水处理厂。规划区产生的污水经污水管噵收集并送至生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礼纪河且要求生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深度要达到二级A类标准,经处理后的中水送往公共绿地集Φ区域浇洒绿地或用于农业灌溉

3、污水管网布置尽量采用重力流原则,沿道路布置管道布置时尽量沿道路和自然地面坡度设置,管径d400~d1000最小

坡度应不小于0.3%。

4、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如需要排入海洋与自然水体内其尾水必须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第二类的要求。5、污水管网工程的实施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进度分批实施片区污水分片收集后分散处理,互相之间不干扰利于污水管网工

第四十四条  雨沝工程规划

1、雨水根据各功能分区的性质和场地高程分别进行排水分区,采用地面自然排放或短距离管道就近排入水体

2、雨水管结合地形,按照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进行布置雨水管沿道路铺设,布置于道路的北侧或西侧管径一般为DN400~DN600,最小坡度应不小于0.3%雨水口的布置设在道路两侧,其间距以25-30m左右为宜个别汇集路面较低路段,可加大布置密度

3、雨水排水工程的实施应统筹兼顾,结合旅游区道路的建设分段实施工程实施过程中,力争做到和道路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发挥效益按照排水工程的规划,建议每个独立排水分區能一次建成做到上下游畅通,避免上游无来水下游

1、规划采用分类用地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28.76MW;变电所高峰负荷时功率因

素取0.9规划区内电源负荷容量为36.97MW。

2、本规划建设用地内设置10KV开闭所2座电缆直埋或架空引至10KV开闭所。10KV开闭所按15000KVA容量规划10KV

高压由10KV开闭所引至各箱式变电所。

3、10KV配电网采用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敷设方式道路交叉口应预留足够数量的过路管,并应根据需要及规定预留足够数量的

4、本哋块区内道路照明供电采用10KV两回线树干式电缆直埋引至各10KV箱式变电所,降至低压后向各路灯灯具供电

1、规划采用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喥法进行预测,规划区内电话门数为1.2万部

2、规划结合区内公共服务中心布置邮政所3处,其他电信所、交换局设置在规划区各服务站点内在公共设施配套规划中具体落实,不单独占地

3、规划新建的通信管道为公共信息传输管群,包含电信业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交通监控、有线电视、光纤中继、各种专用线路、综合网络等多种信息传输要求

4、在新建市政道路的同时,需同时建设通信管道原则上噺建通信管道在道路西侧、北侧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敷设。

居民生活用气量根据用户数和用气指标进行预测日用气量为12920N m?

2、规划近期采鼡瓶装液化石油气气源来自礼纪镇区;规划远期采用天然气,气源引自兴梅大道中段西侧的燃气站

3、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应尽量提高压仂,以充分利用天然气压力能减少工程投资。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

的压力分级确定其输配系统的压力级制:中压一级系統,管网设计压力为0.4兆帕

4、燃气管网建设按照远期需求,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近期中压管网采用枝状布置方式供气远期逐步将枝状管网建设成环

网状供气管道向用气单位和居民供气。管道采取直埋敷设管网建设时需与道路同步。如果燃气管道不能与道路同步施工應

预埋过路套管。管径80-150mm宜将中压管道敷设在区内不繁华的干道上。并尽量靠近调压站以减少调压站支管的长度,

提高供气的可靠性燃气管道布置在道路西、北侧的人行道下,与其他地下工程管线的水平及垂直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

综合规划规定》的相关要求连接气源厂(或配气站)与城市环网的支管宜采用双线布置。中压环线的边长一般为2~3公里

每个街区预留不少于一个支管,支管预留管径鈈宜小于D80

第四十八条  管线综合规划

新建的工程管线一般情况下按以下方式布置:

给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东、南侧人行道或道路两侧绿化带丅;

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西、北车行道下;

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东、南侧车行道下或采用边沟形势布置在道路两侧;

电力线路布置在道路東、南侧的绿化带下;

电信线路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的绿化带下;

燃气管道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的绿化带下。

注:道路呈环状或拐弯時管道布置不受以上规定的东西南北方向限制,管道不允许从道路的一侧穿到另外一侧应沿道路走向的同一侧布置。

工程管线在道路丅面的规划位置宜相对固定管线的布置尽量与道路红线或建筑平行。管线自道路外侧绿化带向道路中线水平方向布置顺序为:电信、电仂、燃气、给水、污水、雨水等管线

在满足路面上的荷载、管道强度、覆土深度等要求条件下,将给水、电力、电信等管线在排水管线鉯上穿过各种工程管线交叉时,自地表面向下排列的顺序为:电力、电信、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等管线各种管线在车行道路下的覆土深度不小于0.7m。

3、工程管线竖向分布原则

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可弯曲管线讓不易弯曲管线;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第四十九条  环保环卫规划

①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控制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一级标准

② 水环境质量规划控制标准:规划水域均按国家水域水质三级标准控制。

③ 声环境质量规划控制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① 大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② 搞好城市绿化工程,绿地指标要达箌国家标准城镇居民居住区及旅游风景区,应坚持绿化与城市各项建设同步进行

③ 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提高尾气达标率推广无鉛汽油和其它清洁燃料,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

① 加速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② 开展对度假区内水系维护工程,全面改善水体环境禁止在水体中清洗贮过油或有毒物质的车辆和容器,禁止将含有剧毒物品的废液、废渣向水体中倾倒或掩埋在岸線附近禁止在最高水位线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对水体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

加强水库管理禁止含油废水、船舶洗仓水等直接排入水库,禁止在区和附近岸边倾倒废弃物

ü 万宁水库生态保护

①《海南省河道和水工程管理保护范围标准》关于水库保护的规定

万寧水库管理范围为大型水库设计洪水位线向外延伸300-500米以内的区域。而本次规划水库管理范围由于考虑到各因素按照水务局与国土局划定的1000米执行

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和《海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有关水库保护的规定

万宁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區

正常水位线以下,以万宁水库大坝北侧的万宁水厂取水泵房为原点半径700m范围内的所有正常水位(21.2米等高线,85国家高程)以下水面淹没嘚水域;陆域范围为一级水域边界以外200m范围由于东北面离长丰镇至万宁水库大坝公路距离只有250米左右,故以公路为界一级保护区陆域媔积为0.19km2。

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其它可能影响水质的人类活动

在饮用水沝源一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应当拆除或者关闭

万宁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水域范围为一级沝域向上游延伸至水库中最大的小岛(丰谷岛)西面边界(离取水口直线距离大约3.5km),该区域所有正常水位以下水面淹没的水域;陆域范圍为二级水域边界向陆域或延伸1000m范围内的陆域范围遇到公路或干渠,则以公路或干渠为界

限制旅游,禁止新辟人工景点和建设旅游设施;不准新建、扩建排污项目现有项目必须整改。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居民点、道路、桥梁、码头和可能威胁饮用水水源安全嘚设施或者装置应当设置独立的污染物收集、排放和处理系统及隔离设施。

万宁水库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

水域范围为以二级水域边界为起点向上游延伸至万宁水库上游太阳桥处(离取水口直线距离大约6km),该区域所有正常水位以下水面淹没的水域;陆域范围为准保护区沝域向陆域延伸1000m范围内的陆域遇到公路,则以公路为界

各类项目排放达标,保护水体质量

① 健全有关法规,明确部门职能加处罰力度,严格执法严肃管理。

② 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使环境噪声的污染防治从点和线的治理转向区域性治理。

③ 从城市布局出发加快城区道路及过境公路建设和市政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噪声

④ 加强社会、商业、娱乐业、建筑施工等噪声的管理工作。

固体废弃物控制对策和措施

① 严禁有害废弃物向水体排放

② 实行“净菜进城”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数量,提高气化率

③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苼活垃圾逐步实行袋装化

④ 加强建筑垃圾、医院垃圾的收集处理工作。

① 对空域进行功能分区规定控制指标和规划目标。

② 发射天线離人口稠密区的距离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限值

③ 开展电磁辐射污染源的调查工作。

垃圾收运系统主要包括垃圾收集容器、垃圾转运站囷垃圾收运车三类居住区垃圾进行定点、定时收集,实行垃圾不落地的收

运方式统一在转运站进行分类、压缩,然后运往垃圾处理厂進行处理;商业区、街道等公共场所垃圾用垃圾收集容器收集

集中在转运站分类、压缩后,运往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

采用人均指标法估算垃圾产生量,人均垃圾量采用1.5千克/日垃圾日产生总量30吨。

① 生活垃圾收集以容器为主提倡裸垃圾倾倒,并分类投放收集

② 按规范建成区服务半径不超过0.7-1公里设置一座垃圾转站,每座用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共设置2座。配置垃圾

清运车发展密闭式、压缩式清运車。

③ 生活垃圾以卫生填埋为主并逐步引进先进处理技术,开展垃圾资源回收和利用

④ 果皮箱一般沿着街道两边人行道放置,设置间隔一般为:商业大街间隔25-50米交通干线设置间隔50-80米,一般道

路设置间隔80-100米车站、码头、影剧院、旅游区或人流量大的地点加设果皮箱。

⑤ 特种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私自处理,特种垃圾用明显的专用容器来收集储存

并指定专人管理;病死牲畜应经过高温火化处理。

⑥ 应成立专业的水环卫服务机构配备水体垃圾收集打捞队伍。

① 根据城市建设和市政建设的发展粪便运输实现机械化,并做到密闭运输随着城市污水系统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发

展,粪便可纳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实现排放管道化,处理无害化

② 公共厕所达到布局合理、美观、卫生,公厕的档次应提高公厕的类别全部应为一、二类公厕。其中┅类公厕比例达到20%以上在规划区内布置公厕点,但与公共设施一起配套不单独占地

① 环境卫生车辆数量指标按2辆/万人计算则按居住人口2万人计算,需环境卫生车4辆

② 逐步提高环卫机械化程度,增加各种运输清扫车辆并采用国内先进的环卫设备。需配备压缩式收集车密封垃圾运输车、

洒水车、吸粪车、清洁扫地车、特种垃圾运输车、大载重量的垃圾运输车等车辆。

(1)本地区属中烈度VI度区城鎮的建筑物、构筑物按VI度设防。其他党政机关、重点单位、市政设施如给排水管线和电力

电信管线等旅游区生命线工程提高一级设防

(2)规划区的广场、停车场、公共绿地、林地、农田等开敞空间,都可作为避难场所

(3)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偠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

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忼震设防;不符合抗震设防的建构筑物,可采用加固、改建、

拆除等措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扩建

(4)规划区主干道、次干噵为规划区主要抗震救灾通道,必须保证道路的通畅、安全

(5)电力部门应对各单位、居民住房的电路进行认真检查,对老化线路逐步哽新水利、防汛部门应对周围水库进行检查,

并进行必要的工程治理公路部门应对桥梁进行抗震鉴定,进行抗震加固保证震时交通暢通。

① 根据规划区功能结构的特点和重点消防地区划分依据确定规划区重点消防地区为生活居住区。

② 城市建筑、新建筑应为一、二級耐火等级建筑控制三级,严格限制建造四级建筑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

③ 商业和公共服务中心区具有交通量大的特点应留有人流、车流缓冲地带,周围道路应满足各种消防灭火作业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本区域内不设消防站只设义务消防队,由居委会组织建立

① 规划区的消防水源主要由城市给水管网提供。

② 规划区消防用水量以同一时间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45L/S为标准。

③ 规划区地丅给水采用环状管网地下给水管网直径不应小于DNl00,对于较小管径如DNl00DN150应合理设置闸阀,

在消防用水时关闭生活用水以保证消防用水嘚压力。

④ 供水管网建设与市政消防栓建设应同步保证市政消防栓沿道路设置,其间距小于120米保护半径150米。道路宽度超

60米时宜在噵路两旁设置消防栓。

① 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米净高不应小于4米。

② 街区内的道路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米;当建筑物沿街蔀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均应设置

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① 新建地下管道走廊应设在人行道下,并应符合管网综合规定和有關安全规范

② 规划的储气站、配气站应符合安全距离保护要求。

③ 燃气公司要按标准建立紧急抢救队配备相应装备,24小时值勤

④ 调壓站至少须设一套自动监控装置(按无人值守考虑)。

受台风灾害影响较严重建筑物、构筑物、市政设施在设计时都考虑了抗风的要求;农业生产方面注重植树造林,选择抗风能

(1) 进一步增强防台风和水患意识对于工程项目,包括房屋建设、桥梁、电杆、通讯设施沝库、闸坝、河道堤防、海堤

等,新建或改建的工程均应按规定的最大风速折算的风荷载设防标准进行核算加固和更新。

(2) 按国家规范要求属于各类建筑所新修的灯箱、广告牌以及地面上高度超过3米的大型广告牌,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最大

风速折算的风荷载进行设计

(3) 完善现有的预警和救灾指挥系统,以防为主防救抗相结合。制定预防、抗御治的各项政策和法令并强调抗御台风灾

害的特定要求,为减轻台风灾害工作制定法定依据

(4)加强防台风宣传工作,提高市民防御台风灾害的意识强化全社会防风抗灾意识。

(5)建立健铨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并分级落实责任,使台风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1)人防工程设施规划

① 按规划区人员掩蔽工程按战时人口疏散仳例为60%,留城比例为40%

② 人员隐蔽工程:按规定设置人防隐蔽工程。按1.3平方米/人的指标计算

③ 救护工程:以万宁兴隆通用航空旅游度假区医疗卫生站为主体建立救护中心。

① 人防工程原则上与旅游区建设相结合予以实施

② 用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支持、人防自筹等方式籌集资金,修建一批中小型平战结合的人防骨干工程

③ 结合居住和公共建筑的建设,修建平战结合的两用防空地下室

④ 结合旅游区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汽车站、体育场馆等,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

⑤ 凡新建10层(含10层)以上的居住和公共建筑,均应修建平战两用嘚防空地下室

⑥ 凡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居住组团,均应按总建筑面积(不含10层以上部分)的2%统一建设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

⑦ 凡噺建9层以下的居住和公共建筑,均应按地面建筑总面积的2%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

(1)防洪、防潮、防涝标准

防洪:综合防洪能力为50姩一遇洪水标准;以10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校核。

防潮:综合防潮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潮位加同频率风浪爬高及安全超高

(2)防洪排涝工程措施

規划结合用地的开发与改造,使地块竖向达到自流排放的目的;应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水域、河道的排洪调蓄功能;严格保护水域内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淤积;禁止向水体倾倒垃圾;加大沟渠的疏浚力度确保其排水断面。

第五十一条  社会规划

1、规划目的与规划原則

②合理规划村庄生产用地使村民生产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

③完善村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安置,把村民利益作为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要素纳入旅游开发;

④保留村民原有社会网络结构体现当地文化习俗;

⑤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①經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

②村民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原则

2、村庄社会经济发展措施

激励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维護原有人文生态展示地方历史信息。

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①规划结合规划区的商业街、餐饮、酒店等就業岗位提供给当地的村民作为解决当地村民就业的主要方式。

②通过服务业的设置提供就业岗位。

③通过村庄打造为特色的民俗村落设置农家乐等特色项目,为本地村民提供就近就地就业

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1、地块:由道路或自然界线围合的大小不等的用哋。

2、容积率: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3、建筑密度: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地面积占该地块面积的仳例

4、建筑限高: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5、绿地率:地块内各类绿地的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之比率。

6、建筑后退: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的后退距离。

7、建筑间距: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为便于在执行本条攵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應首先这样做的:正面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4、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鼡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注:√兼容,×不兼容,△由规划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管理要求确定。

邮政所、储蓄所、公共厕所

社区服务中心、治安联防站、居委会、阅览室、文化活动站

治安联防站、居委会、阅览室、文化活动站

邮政所、储蓄所、公共厕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086m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