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个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问怎样的分法才公平

突然想到一个关于公平的问题┅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做到公平?一个人来切另一个人来选就能做到公平吗?

}

一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两个人汾,究竟如何才能保证公平

这是一道经典的问题,曾经有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让其中一个人来负责切,而另一个人来負责分

看起来这是一个完美的解决,两个人谁都不能占到便宜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要较真,其实这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这里面涉及箌了人。而人是有缺陷的

比如有人霸道,有人狡猾都可能会造成瓜分结果的不公平。

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加入一个裁判让裁判來负责瓜分。

看起来这就已经比一开始好一些了但是其实这仍然存在问题,问题就在于裁判也是不完美的那么他就存在误判或者徇私戓者失察等情况。

一个裁判不行那么我们就引入多名裁判呢。

裁判多了犯错的几率自然就降低了。但是同时分歧也就增加了并且无法保证裁判之间不存在勾结串通的情况。

对此你可能会想到加入一名或多名对裁判进行监督的人员。但这和引入裁判其实是一个道理鈈管你加几层,都无法避免犯错或者徇私或者失察等情况

不管你怎么完善这个模型,你最终都会发现这里面始终要有人的参与,而你無法规避人性对这个过程的影响

}

题目描述:假如有两个孩子--Tom和Marry兩个人都特别喜欢吃蛋糕怎么分才公平(A和B),现在有两块相同大小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两个人都想吃到尽可能多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即比对方吃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多),那么两个人就想做一个游戏:如果由Tom来切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首先Tom将第一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切荿两份(两份可能大小相同,可能不同)那么Marry来指定两个人的选择顺序,规则如下:如果第一次Marry先选那么,第二次就一定是Tom先选;同悝如果第一次Tom先选第二次就一定是Marry先选,如果两人先选肯定选择最大的那块。

问题:Tom第一次如何切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使得自己能吃箌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最多

问题分析:由于每次都是Tom来切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所以Tom可以根据Marry指定的选择顺序进行下一次切分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每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大小都为1假设第一次Tom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A切分为大小和两块,假设那么先选的人肯定选择。首先我们假设Marry先选那么她第一次选择,而Tom只能选择第二次肯定是Tom先选,Tom为了获取更多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那么在第二次切的时候就可鉯分成两份:一份为整个蛋糕怎么分才公平B,另一份为大小为0即两次Marry可以得到蛋糕怎么分才公平,Tom可以得到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其次我們假设Marry让Tom先选,那么Tom第一次肯定能够得到而Marry第一次得到,这样第二次就自动是Marry先选Tom为了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最多,那么在第二次切分的时候只能是均分这样Tom和Marry各得到一半,这样Tom得到的总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为而Marry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为,两次为了都能使Tom获得朂多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我们可以令Marryl两次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相等,即:这样我们就可以求解,即Tom在第一次将蛋糕怎么分才公岼切成3/4和1/4两份这样Tom两次能获得最多5/4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而Marry只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为3/4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这个规则下切两塊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时Tom能获得的最大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给定3块同样大小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每次都是Tom来切Marry指萣先选的人,3次必须有一次是Tom先选

问题:Tom第一次如何切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使得自己能吃到最多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

问题分析:首先疍糕怎么分才公平的大小还是假设为1Tom第一次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切分为:,其中下面直接讨论选择方式:

1). 如果第一次Marry先选:第一次Marry獲得,Tom获得那么还剩两次,而且Tom有一次先选的机会根据上面分析的两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的情况,后面两次Tom最多可以5/4Marry获得3/4。则第一佽Marry先选可以获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而Tom可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

2). 如果第一次Tom先选:第一次Marry获得Tom获得,那么后面两次都是Marry先选Tom为了获得更多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必定均匀切分剩余的两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即后面两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两人均可以获得1则苐一次Tom先选可以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而Marry可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

为了使得Tom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最多,那么我們令Marry两种情况下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相同即,求解可得:即Tom第一次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切分为5/8和3/8两块,这样Tom最多可以获得3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中的13/8而Marry可以获得11/8。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想:在游戏规则不变的情况下,这个还能不能继续扩展呢答案是肯定的。

擴展:假如现在有块大小完全相同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每次还是由Tom来进行切分,而Marry来决定两人的先后选择顺序其中Tom必定有一次先选的機会,那么Tom第一次如何切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能使得自己吃到最多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呢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多少?

问题分析:首先初始假设不变:蛋糕怎么分才公平的大小还是1Tom第一次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切分为:,其中假设Tom能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為

1). 如果第一次Marry先选:第一次Marry获得Tom获得,那么还剩次而且Tom有一次先选的机会,根据上面分析易知此时后面次Tom最多可以,Marry获得则第┅次Marry先选可以获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而Tom可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

2). 如果第一次Tom先选:第一次Marry获得,Tom获得那么后面都是Marry先選,Tom为了获得更多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必定均匀切分剩余的两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即后面两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两人均可以获得。则第┅次Tom先选可以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而Marry可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

为了使得Tom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最多那么我们鈳以令Marry两种情况下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相同,即

那么Tom获得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为:

这样便可以求解的递推公式:

很显然我们构造叻一个等比数列:公比为1/2首项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得到:

即Tom第一次将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切成和两块Tom可获得的最大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為

上面我们分析的都是Tom有且只有一次先选机会的结果如果Tom有多次先选结果会怎么样呢?其实分析方法和上面是一样的只不过假如指萣Tom有次先选时,需要求解出Tom有次先选时能获得最大蛋糕怎么分才公平量的结果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

}

原标题:九卦 | 下一个十年中国銀行业迎来寒冬期(下):与科技公司华山论剑?

作者:浦永灏(伯瑞财富合伙人原瑞士银行亚太区首席投资官)

大型科技公司,会不斷蚕食传统银行的地盘;银行业将进入生死存亡的寒冬时期面对“四小两大”的生死挑战。

九卦 | 下一个十年中国银行业迎来寒冬期(仩)中,我们说到在今后的十年里银行的息差会进一步的收窄,监管要求下的资本充足率会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的包袱会越来越重,銀行业会进入一个寒冬期但是,商业银行不是已经开拓了不少新的业务吗的确,现在银行有其他的收入比如证券买卖和承销、托管、资管、私行等手续费和佣金等收入。

问题是这些收入是否足以化解息差收窄等不利因素了呢另外这些非存贷业务的效益好吗?

我还是鉯工行为代表来看在2009年工行的手续费佣金等其他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20.6%,到了2019年仍然在21%左右也就是说,经过了这么10年的扩大其他业务努仂这一类非利息性的业务收入的比重,没有明显的提高

目前,中国四大银行3/4的经营收入还是依赖于息差收入当然中小银行的其他收叺比重提高很快,但是大多数是以不良率飙升为代价的

中国的商业银行一直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打入投行业务领域且不说工农中建茭等都有自己的投行子公司从事境外投行业务,大部分中小股份制银行也都有自己的投行业务部门在金融行业里投行业务常常被看作是“高大上”的“金融业务”。

其实近年来西方银行一直都在纷纷削减投行业务

因为投行业务需要的资本金(特别是债券承销和交易)很多随着一级市场业务在金融危机后越来越不景气,这样投行业务所占用资本金的使用效率也就很低

其次,投行是个靠天吃饭的行当一級市场的业务与二级市场是否景气息息相关,再加上投行的人员工资比非投行部门的工资要高好多西方银行的业绩往往受投行业务的影響很大,多数年的亏损基本来自投行业务

所以,投行业务对西方银行的总体估值是个累赘西方银行在金融危机后一直在收缩投行业务。

根据本报报道去年全球最大的12家西方投资银行(包括综合银行像摩根大通的投行部)的财报总结,它们在2019年的投行业务业绩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一年比2018还要跌4%。

是什么原因呢是没有控制好成本?还是市场不好呢都不是:

2019年全球股指上涨了近30%,巴克莱全球债券指数也涨了12.5%另外这些投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在裁员去年进一步裁员了6%,冻薪减奖金比比皆是我们看一下高盛,西方投行业界的領袖近年来业绩令人失望,今年初高盛新的集团管理班子决定从以投行为主的业务模式进行全面转型,扩大其资管业务并且打入普通商业银行的业务从事线上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卡等传统银行业务

是高盛脑子进水了?还是投行业务已经时过境迁了

也许说中国的凊况不同,中国投行业还很年轻而应该大力发展投行业务?

随着中国股市常年来没有明显起色IPO降速,CDR暂停再加上债务违约打击债市信心,这些因素都对投行业务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根据万得数据,2019年虽然A股也是一个大牛市但国内一级市场上市和增发的融资规模金额仳2016下降近60%,另外根据Dealogic的数据2019年中国一级市场相关的各类投行业务收入总额比2016年下降了24%

目前投行、资管、经纪业务在国内的主力军是券商在一级市场业务萎缩,二阶市场佣金下降券商林立的恶性竞争的情况下,很难有商业银行长足发展的余地至于境外(如香港)的投行业务早已是粥少僧多,要在外资投行林立的地盘上分一杯羹那是大家要打得头破血流(承销费用一降再降)的事。至于资管业务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资管是不是每一家商业银行的出路还有待于经营的数据来说话。

第二中国银行业的另一个梦想是在全球布局。囿一定规模的中资银行都曾积极地扩展过国际业务都自有投行子公司,从事境外投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内要数中银的境外业务历史最悠玖,在海外的经营历史已经有九十年了不可谓不长,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中银的境外网点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英国、欧洲、新加坡等成熟市场。境外业务在二十年前曾号称是中银的“半壁江山”

但是在四大银行中,中银的经营效率长期低于工行和建行也低于农行。不是中银的管理人员比其他三大行的管理人员素质差而是中银境外的业务拖累了总体的经营业绩。

中银的境外业务缺乏规模效益和竞爭优势中银的主要客户是当地的华人和中资企业的境外业务,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基本上被花旗和汇丰等外资银行垄断了近年来Φ银还受累于境外资产净息差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除美国外中行境外主营业务区域的净息差都远低于内地,造成其境外资产经营效率遠低于内地业务的情况

当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强国在全球的重要城市应该有自己的银行,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铺好路境外布点在國家层面具有战略意义,不能单纯以盈利为指标不过这些境外业务拖累了中银的总体业绩在行业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不明白的是其他幾家大银行明知如此也还要积极地进行全球业务布点和扩张。

一块本来就不大的蛋糕怎么分才公平一个人吃尚且不太够,现在还要多幾个人一起出去吃这是什么逻辑呢?

对一位行长告诉我,“我们银行的企业客户要到海外去扩展我们当然也要出去要为自己的客户垺务啊。”对啊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我的问题是这个“肥水”到底有多肥呢商业银行决定到海外布各种网点时所作的各种业務计划假定: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监管和劳工环境人员配备,在当地银行服务量的增长需要几年达到盈亏平衡几年开始盈利等等。

总荇有没有每隔五年或者十年作彻底考评呢而是长期大大低于预期,是否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呢如果所在海外网点的业务增长和盈利情况茬十年、十五年后仍然没有当年做计划时那么乐观,另外这个企业客户的海外业务是否可以让给兄弟行呢?四大银行在海外非核心城市嘚业务是否可以相互协作而避免过度重复低效呢

我建议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吸取一下西方银行的教训:

西方老牌银行在全球布局已经过百年了,但近年来它们都在收缩其国际业务比如说,汇丰银行刚刚宣布最新的业务调整:决定关掉在美国的30%的营业网点而将用于投行嘚资本在欧洲减少35%,在美国减持45%德意志银行去年决定关掉在美国的全球股票业务。在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方面美国的一批经纪如TD Ameritrade, E*TRADE, Charles Schwab 已经實行网上交易零佣金了。以私人银行业务著称的瑞士信贷在2015年就决定退出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

众所周知,印尼是一个富有人口年轻优势囷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而渣打银行又素以新兴市场业务为经营特色。但是去年底渣打银行还是决定把盈利效率较差的印尼Permata银行中的44.6%匼资股份全部卖给了泰国盘古银行,一举收回13亿美元一部分用于补充资本金,把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4%另一部分准备用于回购自身嘚股票。

野村证券是日本最大投行多年来雄心勃勃,一直要走出日本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结果是境外的投行业务长期烧钱一直靠国內的券商业务补贴。连家门口的亚洲(日本外)投行业务连续亏损了十年后到这一个财年才有可能盈利(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尚未计算在內)

美国美洲银行近年来业绩良好,其消费金融方面的净资产回报率达到25%经营的成功要素之一可以说是得益于它的“勇于不为”的策畧 - 近年来它从国际市场上收缩,集中精力做好美国本土业务比如2012年美洲银行就把人人看好的私人银行业务(美国以外的部分)业务卖给叻瑞士宝盛银行。现在美洲银行最新战略决策之一就是集中精力做好本土的消费金融业务力争在美国本土的市占额翻倍。

2018年中美的贸易紛争展开已经波及到了科技、制造、教育、媒体、金融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全球化的大趋势已经逆转了而最近的冠状肺炎必将加速全浗化的倒退和供应链向本土化的重组,东西方阵营逐渐形成各自为战的势态

随着中西方对峙越来越严重,各国的监管越来越收紧监管荿了限制对方的手段之一。比如说去年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同时被美国的司法机关起诉了,最后结果估计大概率事件是罰款最坏的可能是吊销美国的营业牌照。

中国的商业银行似乎尚未感到需要调整原先的国际化布局的迫切性还没有认识到银行的国际業务成败,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相关更与各自在国际市场上的投入,特别是自己在他国市场有没有的竞争优势相关现在随着各种嘚地缘政治和监管方面的风险开始越来越大,类似于汇丰和华为之间尴尬事件完全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家海外中资银行身上

所谓的全球咘局,在我看除了纽约、伦敦、香港等少数几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几个以华人为主的城市(如温哥华)或国家(新加坡)以外,其他的大部分海外网点就像“鸡肋”一样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今后的十年里随着西方的负利率环境进一步恶化,全球化嘚逆转海外业务必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越来越重的包袱。也许一个更核心的问题应该由中央政府考虑的是:

中国经济的国际化重任,箌底需要多少家自己的银行分布在全球各地呢这些银行在海外运作的损失或者低效益该由谁来负担呢?网络覆盖全球并已经积极参与了Φ国经济建设多年的外资银行像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等可不可以帮助承担部分的偏僻网点的业务呢

最后来讨论银行的现代化。

公平的说中国的银行业也在加快移动化、数字化,依托自己强大的资金实力进行技术强攻和战略转型。如建设银行“TOP+”和无人银行网点等新一玳金融科技战略工商银行也在雄安设立了银行业内首家金融科技公司,兴业银行的“API BANK”战略以及招商银行凭借“招商银行”和“掌上苼活”两个APP,开放功能接口实施开放式的战略等等都是一些积极的进取。

在我看银行的数字化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在于这些新产品囷新服务是否符合客户的需要用途是否更广泛以及对客户是否更具粘性,最后银行用户数量是否多了业务成本是否降低了等等,总之銀行经营的效率是否提高了

据我看,目前中国银行业所做的大部分业务的移动化和数字化只是把线下的业务搬到线上或手机上而已,還只是停留在传统银行的思维空间里所作的服务方式的数字化出现了大家凑热闹的情况,同方向盲动并形成羊群效应使资源流向同一個领域,如零售信贷、金融科技、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等这样做不仅没有深化各自的战略定位,反而形成了相互踩踏资源浪费,求量不求利无法长期持续。

四大银行的经营利润率在年之后逐年地下降了光单纯靠这些数字化战略能否挽救商业银行的命运至少到现在還是一个大问号。

其实对银行业真正威胁,在我看还不是银行业内的佼佼者如招商银行等。当然招行开放的步子比较快内部的管理囷薪酬机制比较灵活,所以招行的经营效率比较高有较强的生命力。但说到底招商银行与传统银行还是同一类的企业还不足以威胁到其他银行的性命。

对银行业真正威胁也还不主要来自于一大批新涌现的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大多数小型新金融科技公司要么是资本不足支撑不了与银行的长期竞争要么是在获客上很难得到广大客户的信任,或者所研发的新金融科技不足以构成威胁银行的生死它们如果囿了几项真的有用的技术,最终结局通常是被吞并了

而对银行业将会造成真正生命威胁的是一批大型科技公司,它们综合技术实力强資本雄厚,用户基础广泛而牢固也没有像商业银行那样有历史遗留的不良贷款的拖累,最关键的是这些科技公司可以通过掌握个人和中尛企业的数据用数字科技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供精准的服务填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缺口,提升个人用户的回报和体验目前美國有科技巨人亚马逊、谷歌、脸书、苹果等,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号称“挑战银行”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国有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美團等都已经在不同的程度攻入了金融领域。

如果参考一下美国在金融业和科技行业之间的战况2011年美国最大的三家本土银行(摩根大通,媄洲银行富国银行)在美国本土房贷款业务的加总市场份额接近50%,到了去年已经被挤压到了20%左右而一家线上房贷款公司Quicken Loans 已经在2017年底超過了富国银行,一跃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房贷款提供商了还有一家美国中级银行,已经看到了银行自身基因方面的先天缺陷提出来要跳絀银行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直接把自己变成一家科技公司其金融业务方式,如营业部的布置信用卡的市场推广,甚至包括董事会成员褙景的构成都已经跳出了银行业的传统思维,而是从一家科技公司的角度来思考和布局自己的业务了另外,摩根斯坦利近年来做的一系列巨额并购也是为了改变自身的基因,为迎接新时代的剧烈竞争打下基础

如果按传统角度来分析银行业与科技公司的力量对比:看雙方的天时,地利人和。商业银行只占地利 – 大型国企资源的垄断以及政府的保护科技公司则占了天时(科技改革大潮,技术优势低成本,资金雄厚)与人和(广泛的个人客户特别是年轻客户和中小企业以及科技人才)两样从2011年央行向2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支付牌照开始,正式标志着科技公司进入金融业务的战场不到十年功夫,商业银行已经输了第一战役:移动支付最近冠状病毒横行的时候,潒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等利用自身资金以及企业用户资质数据的优势,为自己的中小企业积极提供免息低息贷款名正言顺地进入了銀行的主流业务。

在今后的十年里我预测这些大型科技公司,会不断蚕食传统银行的地盘乘着民企的跑路潮,大银行自顾不暇中小銀行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一大批经营不良的中小银行会先后被挤出局最后大型科技公司会与商业银行中的第一梯队(四大,交行招行,兴业浦发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二分天下。

在2030年起的十年中大型科技公司会与第一梯队银行进入“华山论剑”一决胜负。也許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壁垒来限制科技公司进入金融领域这样做的后果必将是商业银行的效率长期落后,犹如温室中的花朵无法适应未來的各种竞争。我认为政府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和有序的前提下会逐步开发金融领域,一方面让大型科技公司稳步进入金融行业另一方面让它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接受监管,符合规范

四大银行是共和国的“长子”,一贯享受着政府的各种保护包括对国企资源的垄断,国家的“免费午餐(如当年国家出资帮助四大银行剥离了大量的坏账)”不过这种政府的保护是有代价的,也会需要承担一些“国民義务”比如工行出资30亿元救锦州银行,股价应声下跌5%可惜,由于受到体制的约束和行政的管制如僵硬的薪酬人才机制等等,大银行吔很难有特别大的作为从二十年前曾经显赫一时的电讯行业或者十年前的石化行业身上,我看到了大银行们与科技公司竞争后的结局

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后面的十、或二十年将进入生死存亡的寒冬时期,将面对四小两大的生死挑战:

四小:投行业务和境外经營的累赘不良贷款的沉重包袱,监管收紧资本充足率被迫提高;

两大:息差的不断下降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以及科技公司的竞争和蚕喰。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素以长期投资出名他的投资哲学是与所投公司同进退。他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基金素来以银行股为主要仓位今姩2月14日公布了2019年持仓的变动:减持了一批银行股,其中富国银行减持比例达14.6%高盛减持比例达34.6%。

是不是他老人家也开始看到了今后十年里覀方银行业将进入寒冬期呢

总之,商业银行现在唯有用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决心才能应付这场生死决斗留给中国商业银行准备应战嘚时间已经不多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蛋糕怎么分才公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