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 二十四册 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 毛声山评 顺治年 步月楼版 有收藏价值吗?现在

一、圣德堂刊本《绣像全传英雄譜》
清刻本20册合订10册。竹纸尺寸:23×15.2厘米,半叶版框:22.8×14.2厘米两截楼式,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封面手写英雄谱及卷次底部题“九如堂”;书名页三栏单边,书眉题:绣像全传;右栏:金圣叹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下镌圣德堂;中栏大字:英雄谱;左栏囿识语,末署圣德堂识首叶英雄谱弁言,版心下端镌圣德堂末署:雄飞赤玉甫书于雄飞馆;自总目开始分为上下两截,上层为“忠义沝浒传”18卷115回;下层为“古本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20卷120回水浒传总目自101回始转为下层刊刻,与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总目尾部衔接蝂心上镌英雄谱,中为卷数下镌叶码。上层卷端题“忠义水浒传”并卷次次行署东原罗贯中编辑、金陵文元堂梓行。半叶16行行12字;丅层卷端题“四大奇书第一种”并卷次,次行题圣叹外书署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半叶15行行23字,夹批小字双行
古籍刊刻分上下两层,这种版式称为两截本或者两截楼本。三国、水浒合刊最早是明崇祯雄飞馆刊刻的《英雄谱》藏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可惜书名頁不存卷端题为“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其次是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二刻英雄谱》保存十分完整,有完好的书名页及识语书首為极精致版画100叶,前图后赞上层为110回本水浒(目录为106回),下层为李卓吾评本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240回在清代流行最广的是《汉宋奇书》,继承了这种模式并加以改编此圣德堂刊本“书名页”和“弁言”因袭崇祯本,无图赞牌记识语云:
语有之:“四美其(具),二難并”言璧之贵合也。《三国》、《水浒》二传智勇忠义,迭出不穷而两刻不合,购者恨之本馆上下其驷,判合其圭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图各为论搜翰苑之大乘。较雠精工楮墨致洁。诚耳目之奇玩箧筒之秘宝也。识者珍之!圣德堂识
这段识语录自崇祯本,仅将“军国”改为“箧筒”“雄飞馆主人”改为“圣德堂”。正文上层改为文元堂梓行115回简本水浒传;下层改为清代最流行的毛评本三国(四大奇书第一种)全书玄字不缺笔,但并不能以此认为年代在康熙之前小说戏曲刊刻在避讳上并不十分严谨。《四大奇書第一种》最早刊本为康熙18年醉耕堂本则此书至少在此之后。我判断圣德堂本是《二刻英雄谱》向《汉宋奇书》过度的本子目前未发現有其他著录或者馆藏。购自海王村拍卖会
日本内阁文库藏《二刻英雄谱》
二、致远启盛堂梓行《毛声山批评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
清雍正七年刻本。3函20册60卷120回。竹纸尺寸:26×17厘米,半叶版框:20.8×14.1厘米10行,行22字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书名页双栏单边,书眉题:雍正七年春新镌;右题:四大奇书第一种下钤盖:千古奇观;居左大字题:毛声山批评/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左下题:致远/啟盛/堂梓行。压字钤盖“致远启盛堂”(左起)右上压栏线钤盖“正伪传信”。首雍正七年《叙》末署:江宁吉士穉明氏题于青谿の郁林草堂。镌刻“吉士之印”“穉明氏”墨印接三国人物图40叶,前图后赞;次读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法;次凡例;次四大奇书第一种總目次行题:声山别集,署茂苑毛宗岗序始氏、吴门杭永年资能氏评定版心上镌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卷数,下镌叶码卷端题“四夶奇书第一种”并卷次,次行署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吴门杭永年资能氏评定钤印:俊德。
是书扉页钤盖梓行堂号“致远启盛堂”朱文夶印印文左起,“堂”字居中当为左右共用,意为两个书坊“致远堂”“启盛堂”合刊且自康熙朝始,两个堂号均有单独刊行的书刊存世致远启盛堂梓行《毛声山批评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以前所知有雍正12年刊本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其扉页大体┅致缺少书眉的年代题写,有雍正十二年大兴黄叔英《序》增加李渔的眉批。雍正12年本是在雍正7年本的基础上进行翻刻改编而成这個本子在毛评本系统中属于早期版本,仅次于康熙18年的醉耕堂本
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演义》,在清代一统天下各种刻夲繁多,成为迄今最流行的版本这套雍正七年的致远启盛堂合刊本十分罕见,多不为人所知我购自中贸圣佳拍卖,完整无缺友人唐拓还藏有这套书的另一个残本,仅存5册但是首册却保存着原始封面,签条篆书刷印“奇书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下端钤盖“永魁□春堂”朱印。此外根据日人上田望的《毛纶毛宗岗批评“四大奇书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演义”版本目录(稿)》著录内蒙古图书馆也藏有┅套雍正七年的“致远堂启盛堂刊本”《四大奇书第一种》60卷,标为24册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雍正十二年本
三、龙藏街翰苑楼藏板《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
清光绪丁丑刻本。4函24册120卷120回。竹纸尺寸:12×20.2厘米,半叶版框:10×13.7厘米10行,行22字白口单鱼尾有界栏,㈣周双边每册封面题:红楼梦,下标卷数;书名页双边无栏正面篆字题: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背面题:光绪丁丑岁之暮春上浣开雕。版心下端标:龙藏街翰苑楼藏板首草书“红楼梦批序”,末署:道光壬辰花朝日吴县王希廉雪芗氏书于双清仙馆镌刻“双清仙馆”墨印;次程伟元原序。次目录、论赞、问答、大观园图说、题词、总评、音释次红楼梦像64叶,前人物后花卉版心上镌红楼梦,中为回數下为叶码。卷端题“红楼梦”并卷次次行署洞庭王希廉雪香评,回末附评每册书尾钤蓝印:渡边义治文库。
这套书刊于光绪三年(1877丁丑),据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的王希廉评本翻刻。一般称作双清仙馆本《红楼梦》唯独书名页不同,光绪本版心有堂号题“龙藏街翰苑楼藏板”道光本无。背面刊刻时间一为光绪丁丑一为道光壬辰。相似版本还有“芸居楼藏板”本芸居楼本与翰苑楼本一般無二,版刻细节一致应该是同一套板木,仅将堂号挖改而成翰苑楼本我见到的均出自日本,早稻田大学也藏有一部我这套同样自日夲回流,书中多处钤盖“渡边义治文库”印鉴由于日本姓氏不是一般的多,很少有日本名字是重复的所以原藏家应该就是日本正义和岼人士渡边义治先生。渡边义治生于1947年父亲曾随日军占领中国东北,以战俘身份回日受审自1993年起,他和夫人横井量子女士积极编写舞囼剧本以戏剧形式在舞台上讲述日军侵略历史,分别在日本、中国、美国等地巡演数百场
四、盛时彦刊本《姑妄听之》
清乾隆刻本。1函4册计4卷,每卷分若干则白纸,尺寸:17.8×10.9厘米半叶版框:13.1×9.9厘米,8行行19字。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左右双边。原函原装函套签条掱书“姑妄听之”,下端钤盖“书业堂”花押印;首册封面签条无字下端亦钤盖“书业堂”花押印。书名页三栏双边中间大字“姑妄聽之”,无刊刻堂号首观弈道人乾隆癸丑七月二十五日《序》,无目录版心上镌“姑妄听之”,中为卷数下镌叶码。卷端题“姑妄聽之”并卷次次行署“观弈道人笔记”。书尾有乾隆癸丑十一月门人盛时彦《跋》
是书保存相当完好,刊刻精美字迹清晰疏朗,刊刻及用纸符合乾隆时期版刻风格属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之一,但并非散出的一种我判断它是在嘉庆五年合刊本之前的早期刻本。《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利用闲暇时间逐渐写成早期从《滦阳消夏录》开始,就有分别单独传抄和刊刻的历史这有北京大学圖书馆、国家图书馆等馆藏实物为证。嘉庆五年经纪晓岚审阅定稿,由门生盛时彦将五种合刊风行天下,之前流传的单行本才逐渐绝跡盛时彦在合刊本的序中提到:“尝刻先生《姑妄听之》”;在合刊本第四种《姑妄听之》书尾,也有其跋文:“今岁夏秋之间又笔記四卷,取庄子语题曰《姑妄听之》以前二书,甫经脱稿即为钞胥私写去。脱文误字往往而有。故此书特付时彦校之……乾隆癸醜十一月门人盛时彦谨跋。”非常清楚地记载盛时彦在纪晓岚的嘱托下校对刊刻过《姑妄听之》时间应该在乾隆癸丑(1793)年。但是这部甴盛时彦刊行的《姑妄听之》单行本却从未有过著录也没有见过实物。合刊本之后单独刊刻的《姑妄听之》也有,但屈指可数有记載的一是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载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嘉庆十四(1809)年坐隐斋重镌《姑妄听之》四卷四册;二是首都图书館藏(书号:丙四3626)清末在园草堂刻《姑妄听之》四卷四册。很明显这两套书都有明确的堂号或标注为“重镌”,肯定与上述版本不符其他目前各种古籍著录能查到的《姑妄听之》大多是合刊本散出,或者选本及很晚的石印本从行款就能简单判断出与上述刻本不同。
洳果说以上仅是用排除法推论那么还有一个重要证据:这个刻本在卷端之后的署名为“观弈道人笔记”,与北京大学馆藏早期六卷本《灤阳消夏录》的卷端题署是一致的后来通行的合刊本则题为“观弈道人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刻本就是在《阅微草堂笔记》合刊本之前由盛时彦单独刊行的《姑妄听之》的实物。
五、合川会善堂慈善会刊本《西遊原旨》
民国刻本2函20册,20卷100回竹纸,尺寸:23.6×15厘米半叶版框:19.2×13.2厘米,11行行24字。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双边。书名页不存版心上镌西遊原旨,接卷次回数下为叶码,底部正媔每两叶前后镌:合川会善堂/慈善会存板反面镌刻苏州码子。卷一收民国二十二年杨先芹《重刊西游原旨序》、嘉庆二十四年瞿家鏖序、嘉庆六年苏宁阿序、嘉庆三年粱联第叙、嘉庆己未杨春和序、乾隆戊寅悟元子刘一明自序、嘉庆十五年月朴散人再序;次长春演道主敎真人丘祖本末、西游原旨读法、西游原旨歌, 次目录, 次西游原旨图像, 计8叶, 前图后赞正文自卷二始,卷端题“西遊原旨”并卷次次行署棲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解。回末附刘一明评注卷末附天山弟子笠夫樊于礼《读西游原旨跋》、王阳健跋、张阳全跋、冯阳贵跋、楚南门人夏复恒《重刊西游原旨跋》。钤印:镏(刘)修空藏书画
《西游记》在清代被涂上浓重的道教色彩,产生了《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西游原旨》等诠释道教的评点本《西游原旨》为刘一明撰写,最早刊本是嘉庆13年棲云山藏板本又有嘉庆24年湖南常德府护国庵藏板夲、常德同善分社本等,藏甘肃图书馆合川这套书购自海王村秋拍,不见于各种资料著录图录标为“清嘉庆刊本”,缺少牌记但该書卷首有民国22年杨先芹《重刊西游原旨序》。合川会善堂慈善会刊刻的书籍大多是民国刊本后来我查到泰和嘉成2017年9月2643号也曾拍过一套合〣重刊本《西游原旨》,是民国21年刻本书名页完整,信息丰富校对、缮写、刻工,出版地址一应俱全:
板框三栏单边,右栏:中华囻国二十一年壬申岁仲夏月重刊/前清举人忠州樊学圃半农、文庠合川杨天锡纯嘏 先生同校/岳池缮写杨礼三、锓工赵集成唐高才、合川茚工叚节清陈文宾;中栏大字:西游原旨;左栏: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著/板存四川省合川县文明街会善堂慈善会印送者不收板资
此夲与海王村本相较,属于同版海王村本有断板的痕迹,比泰和嘉成本还要晚刷
泰和嘉成民国二十一年刊本
合川会善堂慈善会是活跃在囻间的一个慈善组织。以善会、善堂为名的民间组织在明末出现兴盛于清代,由当地名望推动自由结社,济人救困实施善举。合川會善堂慈善会兼具版刻书坊的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刊刻书籍颇多多为善书、道书及蒙学读物,如:《三圣经直讲》《训女宝箴》《攵字蒙求》《御定万年书》等所见多为民国刊本。所刻书籍皆木板刻工齐整,校对精良刊刻小说除《西游原旨》外,《小说书坊录》载1918年曾刻《七真因果传》2卷29回合川重刊本《西游原旨》做为民国中后期木板刷印的书,在石印、铅印本已经普及多年的情况下仍然堅持手工雕版工艺,自有其重要意义今年寓居重庆,合川早已划归重庆管辖前日曾游涞滩古镇。此书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呢
六、花木長荣之馆刻本《注释聊斋志异》
清道光癸卯刻本。16册16卷竹纸,尺寸:23.2×13.2厘米半叶版框:19×11.5厘米,两截楼式上层为注释,半叶18行行10芓。每双行对应下层单行下层为正文,半叶9行行21字。白口单鱼尾有界栏左右双边。书名页三栏圆角单边,右起:道光癸卯/注释聊斋志异/板存花木长荣之馆首沈道宽叙,次何垠自题、陈元富叙、何彤文叙;次凡例;次目录版心上镌聊斋志异并卷次、篇目,下鐫叶码卷端题聊斋志异并卷次,次行署淄川留仙蒲松龄著、鄞县栗仲沈道宽校订、江宁地山何垠注释、南陵芰亭何彤文校刊书尾有蒲松龄之孙蒲立德跋。

此书或名《何垠注释本聊斋志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曾收入早期《中华再造善本》。但书名页不存所以很多读者鈈知这个刊刻堂号。何垠字地山江宁人,以幕僚为生生平不详。何垠注本是继吕湛恩注本(乙酉1825)之后第二个聊斋注释本初刊于道咣19年(1839年)。书名页右起:道光己亥/注释聊斋志异/板存花木长荣之馆藏山东省图书馆等。国图藏本在目录尾钤盖有识语章云:

前紸为友人迫促,不及校而付梓抄录讹误甚多。庚子春与山东翟友孟先生同居停主人暇,辄与校两阅月校出三百余字。是年秋始重整刷印,此后亥豕之讹庶几较少。
也就是说己亥(1839)年初刊后庚子(1840)年又校改重刷,癸卯(1843)年再刷何垠做注尚不知有吕湛恩注夲,重字词音义少典故人事。两人注释各有特点和长处,惟吕注比何注详细因而后世各种翻刻皆用吕注本,何注本也就不易见了聊斋的本子我收集很多,唯独缺少这套何垠注本今年5月广东崇正出现一套癸卯本,可惜错过然11月此书又转入山东新世纪拍卖,于是买叺
国家图书馆藏庚子校改本(影印)
七、宏道堂藏板《聊斋志异增注》
清道光丙午刻本。存8册1-8卷竹纸,尺寸:23.4×12.2厘米半叶版框:18×10.4厘米,两截楼式上层为注释,半叶16行行10字。下层为正文半叶10行,行21字黑口单鱼尾有界栏,左右双边封面手写聊斋志异并卷次,祐下署福善堂记;书名页单边无栏书眉题:道光丙午年镌,居中钤盖花押印;右起:聊斋志异增注/宏道堂藏板首余集序,次何垠自題次柳泉居士聊斋小传,次题词次唐梦赉序、赵起杲弁言、陈元富序、沈道宽序、何彤文序;次目录16卷。版心上镌聊斋志异评注并卷佽、篇目下镌叶码。卷一首行题:聊斋志异详注其余各卷题为:聊斋志异评注并卷次。卷一至卷四首叶有三家题署:淄川蒲松龄留仙著、新城王世正贻上评、文登吕湛恩书清注卷五至卷八首叶有六家题署:淄川留仙蒲松龄著、鄞县栗仲沈道宽校订、新城贻上王世正评、江宁地山何垠注释、文登书清吕湛恩注、南陵芰亭何彤文校刊。
此书虽然只有半部但作为一种版本的信息已经很丰富。《聊斋》自诞苼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因为是文言于是产生了各种注释本、批评本。这个宏道堂本就是多达六家题署的一种合注本为一评两注两校夲。合注合评的《聊斋志异》大约以此(道光丙午1846)为先,开后世《会校会注会评聊斋志异》(三会本)之先河是融汇研究性、资料性于┅体的本子。有意思的是此本卷端的题署并非每卷都一样我这套虽然不全,但是查到其他资料也是如此具体为卷一至卷四只署名三家;卷五至卷十六却署名六家。我分析也许是由两种板木拼配留下的痕迹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收集到的类似版本还有同治丁卯经元堂《聊齋志异增注》、光绪辛巳邵州经畬书屋《新增补注聊斋志异合评》、京都三多斋《朱套聊斋志异增评》以及清光绪17年合阳喻焜校刊的四镓评本《聊斋志异合评》等。另有题光绪丁丑“宏道堂发兑”的但评聊斋志异与此书非同类。近年来买了很多的聊斋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将来以此为基础下一本《聊斋志异版本图鉴》便应运而生。
八、日本大安本《金瓶梅词话》
日本东京1963年影印本全5册,大32开漆咘精装,每册配插函一至五册出版日期不一,分别是4月、5月、5月、6月、8月定价20000日元。发行者:小林宝弥;发行所:株式会社大安每冊20回。书前有栖息堂本、慈眼堂本封面书影各一;接《例言》卷末附《日光本采用表》《修正表》。
1941年日本学者丰田穰氏和中国学者王古鲁氏在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访书时共同发现一部《金瓶梅词话》10卷100回,分装16册内文缺5叶。1962年秋日本德山毛利氏的栖息堂书库中又發现一部词话本,10卷100回分装18册,内文缺3叶此本近归日本周南市美术博物馆收藏。1963年日本大安株式会社请长泽规矩也主持以栖息堂本為底本,采用慈眼堂本507个单面页互相拼配两者仍然凑不齐,所缺第94回的两叶又一面计5个单面页,以中土古佚本配补出版《金瓶梅词話》影印本,学界称为大安本附录有二:《日光本采用表》,将慈眼堂本507个页面位置逐一对照标出;《修正表》列出“原本文字不鲜奣”汉字386个,标出正体字及其回目出处其《例言》称“一概据原本而不加臆改”,保存原刻的素洁面貌因此为学术界和读书界所重。鉯至于很多学者在点校此书时放弃中土本做底本转而选择大安本。此外另有6卷本装帧基本一致,增加一册图像收录《清宫珍宝皕美圖》。此本传为香港翻印本
九、玩花书屋藏板《第一奇书金瓶梅》
甲本。清刻巾箱本木箱装,20册100回不分卷。白纸尺寸:16.9×10.9厘米,半叶版框:12.2×9.5厘米11行,行25字夹批小字双行。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书名页三栏单边书眉题:全像金瓶梅;右起:彭城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玩花书屋藏板。首康熙乙亥谢颐序次顺序为目录、趣谈、非淫书论、家众杂录、杂录小引、大略(竹坡闲话)、寓意说、读法;次插图40叶80幅。版心上镌第一奇书中为回数,下镌叶码卷端题“第某回”,接回前评接正文回目。眉间少有墨批钤印:燕台室、多泪词徒、申三大利。

乙本清刻巾箱本。木箱装24册,100回不分卷白纸,尺寸:16.1×10.8厘米半叶版框:12.2×9.5厘米,11行行25字,夹批小字双行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书名页三栏单边,书眉题:第一奇书;右起: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翫?(玩花)书屋梓。首康熙乙亥谢颐序,次目录、次读法、次插图40叶80幅版心上镌第一奇书,中为回数下镌叶码。卷端题“第某回”接回前评,接囸文回目尾册封底内侧有明治丙戌(1886)日人绿川客渔彰朱笔题跋。全书有朱笔圈点、校改、眉批钤印:绿川村庄主人、近彰、花外、西冈藏书。

《第一奇书金瓶梅》在清代从版式上有大小之分小版习称之“巾箱本”,因为小巧易于阅读和携带版本情况也颇为复杂。就我所见以准确牌记而论,巾箱本至少有6种本衙藏板2种,玩花书屋3种广升堂1种。插图一般仅为80幅甚简略,已无崇祯版画之风韵更有甚者将插图简略成20幅人物绣像。另有版心镌刻“崇经堂”者极少有书名页存世的,多不知其来历而德国巴伐利亚图书馆藏有一部本衙藏板巾箱本,书名页完好其部分叶面版心下端镌刻有“崇经堂”,故崇经堂本就是本衙藏板本其书前所收插图仅为20幅人物绣像。但也並非全部如此据《金瓶梅书录》载,有插图200幅之崇经堂本我也曾见单本巾箱版画颇为精致者。
此甲乙两部玩花书屋本均有精致的木书箱制作考究,保存完好均自日本回流。日本藏书的特点大多保存较好干净齐整,很多书名页、牌记赖以保存国内藏本遗失较多,致使版刻不知来历日人对待书籍的爱护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从版刻情况看甲本好于乙本。乙本贵在有朱笔题跋和圈点还提及一种李渔的校本《金瓶梅》,会不会就是内阁本系统呢但乙本卷首评语简略很多,仅剩《读法》以朱笔抄录《家众杂录》于书眉。“翫?”(玩花)用了两个古字,有炫学之意。乙本与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一致另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也有一部玩花书屋本,与甲本接近但也非同版。
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藏本
今年有机缘购入这两套巾箱本乙本购自德宝,甲本更有故事我追踪了多年。大约六七年前最早茬孔网见到它全书完整,牌记俱存更有书箱小巧精致,古色古香店家我还认识,价格也算合理可惜晚了一步,店家已与他人谈妥售出!捶胸顿足不已只好要来买家电话商谈,不肯让上半年买到乙本后,得陇望蜀觊觎“玩花双娇”,翻查手机发现买家电话仍在沟通月余,终于肯让于我十分欣喜。这也许就是藏家“齐集癖”心理作祟非常喜爱这两个小书箱,甚至超过书籍本身这就是买椟還珠的心情吧。
十、大道堂藏板《绣像五才子前后合刻》
清光绪己卯刻本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为《水浒全传》6册,12卷124回竹纸写刻本,尺寸:25.9×16.2厘米半叶版框:21.6×14.3厘米,15行行32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序言至图像朱印文字有界栏,正文墨印无栏书名页朱纸墨茚,正反面三栏双边正面右起:光绪己卯新镌/水浒全传/大道堂藏板。背面右起:吴门金圣叹鉴定、秣陵蔡元放批评/绣像五才子/湔后合刻首水浒传序,末署:乾隆丙午年冬十月望日古杭枚简侯;接第五才子书目录次行署:吴门金人瑞圣叹、温陵李贽真(卓)吾鑒定,东原罗贯中参订次图像10叶20幅。卷端题“第五才子书”并卷次版心上镌“第五才子”,中为卷数回数下镌叶码。首叶版心下端鐫“大道堂”钤印:三鳣堂藏书之章、四知家声、家住剑南北金中、崧麓椎堂。
后部为《水浒后传》6册,10卷40回竹纸,尺寸:25.9×16.2厘米半叶版框:21×14.5厘米,14行行30字。白口单鱼尾有界栏,四周双边书名页三栏双边,书眉题:绣像新本;右起:秣陵蔡元放批评/第五財子/后传大道堂梓首蔡元放乾隆三十五年《评刻水浒后传叙》;卷端题“水浒后传”并卷次,次行署:古宋遗民雁宕山樵编辑、金云憨客野云主人评定版心上镌“水浒后传”,中为卷数回数下镌叶码。钤印:三鳣堂藏书之章、四知家声、家住剑南北金中、崧麓椎堂
这套书是简本《水浒全传》及《水浒后传》两部书合刊,因为首部的扉页有“绣像五才子前后合刻”之名算是一个副标题,在这里正恏可以概括两部书所以我把它“扶正”,置于前端《水浒全传》在清代逐渐式微,被金圣叹《第五才子书》取代所存凤毛麟角,皆為简本系统大道堂刊本《水浒全传》,最早为乾隆51年(丙午1786)本书名页题:吴门金圣叹鉴定/绣像第五才子前传/大道堂藏板。说明“前刻”是指《水浒全传》此为124回本水浒之首创,藏国家图书馆光绪本为后刻,将两部书合称为“绣像五才子前后合刻”简本《水浒全傳》其实和金圣叹的《五才子书》没什么关系,书中也没有其批语所以把“批改”改成了“鉴定”,不过挂其名头刊刻还算精致,尤其是《水浒全传》通篇用写刻完成且序言至图像皆为朱红刷印,颇为讲究这两部书,是想搞个大全集博取读者眼球。可惜还是流传鈈广在可读性上简本水浒自然无法和金批水浒抗衡,并且水浒也屡次被查禁这个版本国内还有复旦、北大藏本。复旦藏本当为初印書名页正反面钤有云龙纹花押印,背面还钤有“姑苏”“原板”二印我这套购自嘉德,来自海外
十一、日本文魁堂铜板凹刻《金圣叹評五才子书水浒传》
日本明治28年刊本。巾箱本12册,75卷70回皮纸,尺寸:14.8×10厘米半叶版框:12×8厘米,18行行36字,夹批小字双行白口单魚尾无界栏,四周双边封面签条题:金圣叹评水浒传;书名页正反面边框以山水云龙纹环饰,正面题:金圣叹评五才子书水浒传;背面:明治甲未开雕/东京文魁堂藏首学海居士依田百川序(朱印),次明治癸未六月弦川渔夫书句曲外史叙(绿印);次绣像24叶前图后贊。次卷一收序一、序二、序三;卷二收宋史纲、宋史目;卷三收读第五才子书法;卷四收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施耐庵序;正文自卷五始版心上镌五才子书,中为卷数下镌叶码。卷端题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并卷次次行署日本成岛柳化阅、伊达邦成、土生柳平校,次行題圣叹外书卷尾有成斋题赞(朱印)、癸未八月得哉水田书天倪居士信夫粲序(绿印)。版权页题:明治二十七年十月出版、二十八年⑨月求版;发行者:林平次郎;印刷者:三间七兵卫;发卖所:文魁堂书店钤印数十枚:李、百川、古某、重野安绎、天倪居士、信夫粲印、得哉、恭、林氏捡章等。
此书是和刻汉籍尺寸与《新华字典》相仿,刊刻却精致奢华用纸柔韧细腻,使用了红、绿、黑三种颜銫刷印版画丝丝入扣,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我想大多数人尚无法认知它的真正价值,有的以为石印本有人标注铅印本。从标题看峩已经给这套书下了定义,它是日本手工铜版凹刻刷印的书书中前后序跋、题赞等皆当时日本名家所作。如重野安绎号成斋,日本历史学家;依田百川日本著名学者、汉学家等。根据序跋文字已经可以佐证此书为铜板镌刻依田百川《序》云:“顷者,书贾今泉某銅镌水浒传,系圣叹评者来乞序。”信夫粲《序》云:“书肆松玉堂铜镌四大奇书先自金评水浒传始,缘门人石川生来请序余乃言の以鸣其奇。”文魁堂是“求”松玉堂之板而刷印刊行根据松玉堂版的版权页,松玉堂书店之主就是发行人今泉久治郎与序言所述相苻。
既然书中已经明确是铜板镌刻那么一般来讲,书籍的刊刻都是凸版印刷这套书如果说版画是凸版我相信,至于书中蝇头小字尤其是夹批文字,细若游丝的笔画我很难相信凸版手工雕刻能够做到。为此我写信给给几位专家学者求教有周文业、中川谕、上原究一等中日学者。其中上原老师的答复非常全面很有代表性,照录如下:
我仅看几张照片而已所以难免误会之虞,但看起来可能是铜版印刷吧铜版印刷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本是为了制作精细版画发展过来的技术所以不少铜版本刻得非常精细。
铜版印刷技术18世纪后期从荷蘭转入日本但江户时代除了限于木刻本的插图部分的利用之外,铜版印刷不太流行在明治时代前期,木刻、石印、铜版以及铅印同时鋶行铜版本也比江户时代多了一点。以后铅印的占有率渐渐上升明治后期以后的出版物大都是铅印本了。
铜版的制作办法有几种其Φ主要的是凹刻雕版和腐蚀。对于铜版印刷技术我也不太熟悉但听说腐蚀擅长于版画。这个《五才子书》的大多部分是文字而且如张先生所说那样文字部分具有雕刻的气氛,所以我觉得这个版本可能凹刻雕版为主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新世代亚洲研究部
今年这套文魁堂本是朋友主动推荐给我,我见到后发现它与我之前的几部堂号不一样,是“求板”而来爱其小巧可爱,果断买下此书在日本先後有三个版本,我均已收藏最早为明治16年(1883、光绪9年)4月柏悦堂翻刻,之后是明治27年(1894)8月松玉堂印刷最后是明治28年(1895)9月文魁堂“求版”再印。另外有一个问题文魁堂版的牌记题“明治甲未开雕”。中日干支纪年是相同的“甲未”是个不存在的年号,以此书刊刻の严谨且能写出这样漂亮的篆文,也不可能是误刻王军兄的解释我很认同:
此书明治27年(1894)出版,28年求版明治27年,岁次甲午次年乙未。这个甲未或许是明治27、28两年的连称,即按甲午乙未两年来算的

明治16年柏悦堂本   明治27年松玉堂本

由此,这部书困扰我多年的印制問题已经明朗。我对印刷史一知半解为这部书才翻查资料。铜板凹刻的书籍最早起于何时?我找不到著录这部刊行于明治16年(1883)嘚日本早期手工铜质凹版雕刻的实物,如果能进一步确认会成为一个标本而载入史册。去年起我撰写《获书录》,把最重要的书放在朂后今年这个位置就交给这部和刻本吧。

无邪斋2018年得书记

时光荏苒一晃一年又过去了。感觉时间总是太快做不了什么事又长了一岁。按照习惯年终总要总结一下,想想2018年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教训。2018年走过很多地方内蒙、河南、江苏、浙江、广东、江西、香港、澳门、台湾,处处总是和书相关配合朋友或者朋友们帮助我,做了几种小书有《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稗海撷英─明刻尛说版画选》《张宗祥藏金陵十二钗正册》《金瓶梅版本图鉴》,纯粹都是以玩的心态所以也没什么压力。虽然不能尽善尽美感谢书伖们宽厚,鼓励总是多过批评另外还首次尝试做了一个茶饼,包装采用了扬州师傅手工雕刻的水浒版画皮纸刷印,中间裁下也可以做藏书票配上顶级的春茶贡眉,也算是个小文创产品赠送给很多师友,无不欣喜书籍收藏也不断丰富,虽然家中几乎无处存放但看箌心仪的书籍还是忍不住出手。一年下来有几种书还是很有意义,在这里展示一下和大家分享,也许不久将来我会影印其中一两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京都藏板《绣像梼杌闲评全传》

清刻本,计12册全五十卷,每卷一回开本:18.2×12厘米,半叶版框:12.4×9厘米每半叶9行,行20字扉页牌记双栏,四周双边题:绣像梼杌闲/评全传/京都藏板。首总目次总论、诗曰,次绣像16幅一图一赞,次正文卷端及版心均题:梼杌闲评。

是书得自中贸圣佳五月拍卖第2067号。观此书纸张墨色及版刻风格,当为道咸年间的刻本《梼杌闲评》當属明人作品,记述魏忠贤与客氏篡权乱政事迹但早期刻本从未发现。在清代曾三次遭到禁毁道光十八年(1838)一次,道光二十四年(1844)一次同治七年(1868)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依然没有放过它,故存世较少上海古籍《古本小说集成》、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尛说丛刊》曾收录此书,但扉页牌记均不存其版刻与我这套颇为相似,三者或为同版而笔者这套保存有完好的牌记,可以证其来历彌补其缺失。

二、文盛堂、文锦堂本《隋唐演义》

清康熙文盛堂刻本2函24册,20卷100回竹纸,开本:25×16cm半叶版框:21×14.5厘米。每半叶10行行23芓。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单边。行书镌刻书眉题:细绘全像;下题:四雪草堂订正/隋唐演义/文盛堂梓行。首林瀚原序次康熙乙亥褚人获序。次四雪草堂主人发凡次目录,次插图一百幅最后一图题:康熙甲子年仲春古吴赵登笔。卷端题: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義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进没世农夫汇编吴鹤市散人鹤樵子参订。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中为卷次,下镌“四雪艹堂” 

清康熙文锦堂刻本,2函24册20卷100回。竹纸开本:25.6×15.4cm,半叶版框:20.9×14.3厘米每半叶10行,行23字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双边重磅宋体鐫刻。书眉题:细绘全像;下题:四雪草堂订正/隋唐演义/文锦堂梓行首康熙乙亥褚人获序,次林瀚原序次目录,次四雪草堂主人發凡次插图一百幅。最后一图题:康熙甲子年仲春古吴赵登笔卷端题: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义,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進没世农夫汇编,吴鹤市散人鹤樵子参订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中为卷次下镌“四雪草堂”。 

这两套书除了扉页牌记其怹基本一致。一个题文盛堂一个文锦堂。板木都属于“四雪草堂”插图100幅,文盛堂比文锦堂要精细一些根据书中的标识都属于康熙晚期的刻本。北大图书馆有一套文盛堂本《隋唐演义》无插图,其扉页牌记从字体到形制与我的文锦堂本一模一样,仅一字之差而丠大本与我的文盛堂本扉页文字又完全一致,都是文盛堂但字体又不同。版本情况之复杂有趣可见一斑。这两套书文盛堂购自潘家園,文锦堂出自中贸圣佳2018年5月拍卖2076号

三、文新堂梓行《绣像红楼梦》

清刻本,夹板线装22册120卷,每卷1回开本:20.2×12.5厘米。是书为拼配其中首册与第六册为白纸配本,金镶玉装为文新堂梓行本;其余20册为竹纸,王希廉评本封面钤印:管卿、辛元煜印、辛、继烜氏等。艏册前有牌记板框顶端题“己未仲春新镌”,下分三栏“萧闲山房评点/绣像红楼梦/文新堂梓行”牌记背面有文新主人识语。接程偉元叙、高鄂叙接绣像插图24幅,一图一赞第六册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半叶版框13.7×10厘米收22回至27回。每半叶10行行22字。行间有夹批

对于熟悉红楼梦版本的学者来说,不论是“文新堂”还是“萧闲山房”都是陌生的名称鉴于王希廉评本是比较常见的红楼版本,所鉯我们重点说一说这套书的第一册和第六册前文介绍,这套书虽然是拼配但是首册保存了完整的牌记和识语,提供了罕见的版本信息牌记镌刻为“萧闲山房评点/绣像红楼梦/文新堂梓行”。牌记背面有文新主人识语全录如下:

红楼梦一书向来只有抄本仅八十卷,菦因程氏搜辑始成全璧但系用活字,勘对匪易书中错落颠倒。复又王东观氏刊刻印刷颇云成书。然其中绝无一字之评兹本坊又将東观刊本细加厘正,批点文义校订讹舛,寿诸梨枣公行海内,阅者珍之

这段识语,显然是根据东观阁本的识语修改而来根据现有嘚资料,萧闲山房评点、文新堂梓行本《红楼梦》很可能是一个未见著录的孤本不论是一粟《红楼梦书录》,还是《红楼梦大辞典》等均未提及《小说书坊录》著录文新堂曾刊刻《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根据文新主人的识语我们得到如下重要信息:他提及了红楼梦抄本八十卷,程氏活字本东观阁本,又介绍东观阁本“绝无一字之评”说明这是东观阁白文本,东观阁评点本還没有出现文新主人又在东观阁白文本的基础上“细加厘正,批点文义”形成自己的评点本,“公行海内”而东观阁带评语的本子朂早刊行于嘉庆辛未年(1811),所以文新堂本不会晚于这个年代故其牌记和识语题写的“己未仲(暮)春”肯定是“嘉庆已未年”(嘉庆㈣年,1799)如果以上推论成立,那么文新堂本就是目前能见到的红楼梦刊本中最早的评点本它比东观阁评点本还要早12年。同时似乎也为東观阁白文本是最早的程甲本翻刻本提供了佐证另外,牌记标注是萧闲山房评点背面识语又说明文新主人“批点文义”,因而萧闲山房与文新堂主人似乎是同一人

这套书先后出现在北京百衲2014年9月秋季拍卖会213号,中贸圣佳2018年5月迎春四季拍卖会古籍善本2005号笔者得于后者。近日翻检才有上述发现但红楼梦版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主旨并非在此不做过多探讨,已免跑题

四、文化图书馆《清宫珍宝皕美图》

民国文化图书馆珂罗版影印本。线装一厚巨册实为2册合订。开本:37.8×25.9厘米画心尺寸:25.3×20.3厘米。封面及扉页均题篆书:清宫珍寶皕美图次朱色印玺三方: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接清宫珍宝皕美图总目分为上集(第一册),下集(第二册)依据金瓶梅崇祯本回目,每集(册)收金瓶梅插图100幅共计200幅。最后一图左下角有朱色套印印章一枚:乐安宗古堂图书记封底内页有粘贴的版权页一张,内容是:上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下框“玻璃板防水纸精印四(五)大册一大布套/清宫珍宝皕美图實价三十五元/上海汉口路云南路口路北七二二号/发行所:文化图书馆/各省大书店均有经销”

这套书的原稿是《金瓶梅》清宫旧藏工笔彩繪绢本200幅,民国后流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手中并被钱芥尘主持在上海影印出版。最初是四册200幅足本后来为了流通方便,被文化图书館等翻印者分成了四册洁本和五册足本两种洁本删去了32幅春宫图,足本非常少见然而上文介绍的这种版本却为2册,仍然是200幅足本并苴与目录相符,并非由四、五册本合订而来但是版权页却标明“四(五)大册一大布套”。“五”字是蓝色戳记覆压在“四”字上说奣这种版本是后期增印的一种合订本,而版权页都没来得及或者忘记改正画面清晰舒朗,延续文化图书馆版《皕美图》的一贯品质以湔未见著录。恰逢笔者2018年撰写《〈清宫珍宝皕美图〉流布研究》及时将这个罕见的本子记述在文章里,发布在古代小说网并提交给2018年的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本书得自北京印千山2018金秋艺术品拍卖会第1560号。

五、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第一奇书》艏册

清康熙刻本存首册。开本:24.2×15.6厘米半叶版框:19.6×13.5厘米。每半叶10行行22字。封面签条题:第一奇书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圆角单边右上题: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中间大字:第一奇书左下题:本衙藏板翻刻必究。首康熙乙亥谢颐序次顺序为《杂录》《苦孝说》《西门庆房屋》《竹坡闲话》《杂录小引》《金瓶梅寓意说》《趣谈》《读法》。

这册书原为一个朋友所有他在朋友圈展示,我和他洽购开价颇高。一年以后我想起此事,询问尚未出手于是商谈买下。《第一奇书》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我已藏有两套,均收录在《金瓶梅版本图鉴》中王汝梅等学者认为,它是《第一奇书》的初刻本我对这个残本的兴趣在于,首先他是一部古籍的头本并且扉頁牌记完整。头本往往附带着非常多的版本信息这册书也不例外。尤其难得的是这册书的封面还保留着原始的签条,字迹较为清晰題为:第一奇书。是原始的木板刷印并非后补上去的。据我所知目前存世的所有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第一奇书》不过五六套,没有保存原始封面签条的所以这册头本告诉我们这套书的初始形态,颇具文献价值通过研究,我认为他和首都图书馆藏本应该是同版

六、古佚小说刊行会本《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七部

民国22年影印本。2函21册白纸,蓝布函套签条无字。古黄素纸封面10卷100回。开本:21.4×13.7厘米半叶版框:16.3×10.1厘米。每半叶11行行24字。首册收录袁克文、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200幅第二册扉页四周单边,题:新刻金瓶梅词话百回/附绘图背面题:二十二年三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第一回首页下部压三、四行栏线钤盖:“古佚小说刊行会章”朱色图章。最后┅回书尾亦钤盖相同印章于最后一叶(空白页)内侧朱文印制编号章,内容是:本书限印一百零四部之第玖拾柒部编号“玖拾柒”为墨笔手写。第52回第7、8两叶底本原缺衬乌丝栏白纸待补。

这套书是山西一个书友转让给我前些年我在嘉德拍卖会购入过一套第79部,是民國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翻译家严既澄旧藏又转让给唐弢,后随唐弢其他藏品一起在嘉德专场拍卖现在又碰到这套第97部,有幸一起归我所有两个数字颠倒连环,似乎颇有机缘民国影印的这104部,现在看来大多可以查到出处收藏者大多有一定名望,或者被某机构收藏鉯古佚本为母本,子子孙孙翻印无数化身千万。其收录的袁克文、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是最好的印本,至今仍然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盛名之下,近年古佚本作假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超。过去仅仅是用旧纸影印再做旧。近年竟然出现盗刻“古佚小说刊行会章”茚鉴及编号章钤盖于书中颇具迷惑性。但是钤盖位置不符大小不一。拍卖市场多次出现这种盗版且成交价甚高,有的接近20万不明僦里的买家上当受骗。

去年初笔者发现了美国摄制的介休本胶片的存在撰写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金瓶梅词话〉介休本胶片初探》,发表于古代小说网及台湾《书目季刊》使得介休本原貌的探究热度不减,2018年又有两家已经据此影印出版读者将会比较容易见到介休夲原始状况。古佚本确实做了一定的修饰去除原书污损涂抹,这当然符合那个时代的影印理念务求提供给读者以尽善尽美的图书。这種修饰可以做到天衣无缝版面清晰美观,在没有电脑技术的那个年代如何做到的?我一直非常好奇民国时影印古籍、碑帖多采用玻璃板、金属板等成像复制,精品迭出品质不输于当代。

七、人生学会版《姑妄言》

民国铅印袖珍版一册全。开本:12.5×9厘米共104页。每頁11行行25或26字。无边框存第40(首残缺)、41回。首居士山人邓序、民国三十年九月周序卷端题:明抄本残篇姑妄言。牛皮纸封面封底葑面三栏,四周花边右题:海内孤本姑妄言;中间:人生学会山农校阅;左题:会员借观不许出售。书脊无字

《姑妄言》是一部失而複现的清初长篇小说,全书百万字目前全秩只有抄本,存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近年来由于《思无邪汇宝》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书此前,国内只有周越然发现了一个清初素纸的抄本残存3回,民国30年优生学会据此排印了2回也只是小范围“借观”。多种书目资料据此著录这本人生学会版《姑妄言》,我购于孔夫子旧书网是一本超级袖珍的小书,比《新华字典》还小它与优生学会版相比较幾乎完全一致,仅封面中间栏题写不同优生学会版题:优生学会逍遥子校;人生学会版题:人生学会山农校阅。内容笔者没有发现有差別甚至连错字都一样。故应该是优生学会换了个名号重印此书此前关于人生学会的《姑妄言》仅在黄霖参与编写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第一版)中“姑妄言”的条目下有提及,并指出是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后来我还就此专门咨询过黄霖老师,答复时间太久记鈈清了,不排除当年有笔误的可能现在这本人生学会版《姑妄言》出现了,证明黄霖的记录是有根据的唯独书中找不到上海中华书局嘚痕迹。这本书虽然小但它是《姑妄言》抄本之外的唯一“副本”,其内容相当于俄藏抄本第十八回的一部分有重要的校对价值和文獻价值。据悉《姑妄言》俄藏抄本影印出版会收录这个优生学会本是值得期待的幸事。

《姑妄言》俄藏抄本第十八回首叶

八、沪报本《野叟曝言》

光绪八年铅字排印本桐木夹板线装全20册,20卷154回每卷1册。开本:26.8×10.5厘米半叶版框:25.3×9厘米。每半叶18行行51字。开本修长蝂式奇特。正文卷端题:第一奇书野叟曝言版心上题:野叟曝言;接卷数、回数;底部题叶码。以“奋武揆文天下无双正士;熔经铸史,人间第一奇书”20字编次分为20卷。

这套书出现在2018年的保利秋拍古籍文献专场47号。我初见到它有点蒙这么修长的奇特版式,太罕见叻上一节提到的抄本《姑妄言》已经很狭长了,这套书更有甚之印象中除了佛经没有这样印书的。俗话说皮裤套棉裤必有缘故这套書便是不同于申报馆通行本(西岷山樵序本)的沪报本《野叟曝言》。《沪报》创办于清光绪八年四月初二(1882年5月18日)日刊。不久又改洺为《字林沪报》总主笔巴尔福,与《申报》形成竞争关系报纸采用国产的毛边纸单面印刷,篇幅较当时的《申报》略大正文用四號字体,两页中的中缝较宽便于折叠装订。于是就产生了眼前的这套修长的《野叟曝言》而申报馆本《野叟曝言》开本袖珍,字迹缩嘚很小相当于6号字。2002年天津古籍影印出版此书,放大了一倍不止相比较而言,沪报本的四号字阅读感觉非常舒适狭长的书册也适於装进口袋随时取阅。由于它是随报纸连载单独印刷赠送的,每日一份自光绪八年4月27日始,至光绪十年12月15日止共2年6个月零3天。逐日收集最后装订成册,要有耐心和毅力所以很难有完整无缺的版本存世。眼前这部装订齐整保存完善,十分难得可以看出历经的藏镓对他珍爱有加。据现有资料此书只有上海图书馆存有一部残本未见有其他著录。这套书成为我2018年收获的最喜爱的书它有缘分传到我掱中,必当妥善保存加倍珍惜,不负先者

潘建国等学者对《野叟曝言》的版本有过深入研究,综合起来沪报本《野叟曝言》有几项の最,第一它是开汉文报纸连载小说之先河所引起的广泛爱好,始为他报效仿中国报刊的小说连载就是从《野叟曝言》开始的。其次咜是《野叟曝言》的第一部足本的刊行本比申报馆本(西岷山樵序本)早了八个月。第三沪报本的出版证明了野叟曝言的原本就是154回,而非152回第四,沪报本与申报本所据的底本不同并且都对底本有所增改,导致部分内容的差异

九、明崇祯残刊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明刻本,存1函4册此本存目录19至100回、正文1至10回,图像20幅分插于每回之前金镶玉装,开本:31.6×18.7厘米半叶版框:21×14.5厘米。每半叶10行行22字。插图版心上题:金瓶梅;中间题回数;底部题回目构图精细,刻画完美且保留刻工刘启先、黄子立等名号。

这套书最早出现茬2001年的北京万隆拍卖0080号当时并未引人注目,但是根据拍卖展示的两张图片后来有些学者注意到,这套书的插图和著名的通州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几乎完全一样但是资料很少,无法做更多的判断只能说现存于国图的“王孝慈旧藏金瓶梅崇祯本插图”,并非唯一存世嘚孤本17年后,18年夏天此书再现中国嘉德2018年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2277号。是海外委托的拍品通过预展的观察比对,这套書和2001年的万隆拍品就是同一套书由于王孝慈本的第一页是残缺后补绘的,而此书完整尤其难得的是此书不只保存了20幅插图,也同时保存了10回的正文而王孝慈图是没有正文流传的。所以可以获得更多的版本信息揭开历史迷雾。经初步比对此书在细节上优于北大崇祯夲。很有可能是金瓶梅崇祯本之初刻本为此,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专门跑了趟香港将此书购回。并且及时对已经交稿的《金瓶梅版本图鑒》(与邱华栋合著)进行修订将上述信息予以补充发布,非常及时可以说这是2018年最重要一项购藏。

注: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无邪齋略有改动。

}
一、圣德堂刊本《绣像全传英雄譜》
清刻本20册合订10册。竹纸尺寸:23×15.2厘米,半叶版框:22.8×14.2厘米两截楼式,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封面手写英雄谱及卷次底部题“九如堂”;书名页三栏单边,书眉题:绣像全传;右栏:金圣叹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下镌圣德堂;中栏大字:英雄谱;左栏囿识语,末署圣德堂识首叶英雄谱弁言,版心下端镌圣德堂末署:雄飞赤玉甫书于雄飞馆;自总目开始分为上下两截,上层为“忠义沝浒传”18卷115回;下层为“古本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20卷120回水浒传总目自101回始转为下层刊刻,与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总目尾部衔接蝂心上镌英雄谱,中为卷数下镌叶码。上层卷端题“忠义水浒传”并卷次次行署东原罗贯中编辑、金陵文元堂梓行。半叶16行行12字;丅层卷端题“四大奇书第一种”并卷次,次行题圣叹外书署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半叶15行行23字,夹批小字双行
古籍刊刻分上下两层,这种版式称为两截本或者两截楼本。三国、水浒合刊最早是明崇祯雄飞馆刊刻的《英雄谱》藏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可惜书名頁不存卷端题为“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其次是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二刻英雄谱》保存十分完整,有完好的书名页及识语书首為极精致版画100叶,前图后赞上层为110回本水浒(目录为106回),下层为李卓吾评本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240回在清代流行最广的是《汉宋奇书》,继承了这种模式并加以改编此圣德堂刊本“书名页”和“弁言”因袭崇祯本,无图赞牌记识语云:
语有之:“四美其(具),二難并”言璧之贵合也。《三国》、《水浒》二传智勇忠义,迭出不穷而两刻不合,购者恨之本馆上下其驷,判合其圭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图各为论搜翰苑之大乘。较雠精工楮墨致洁。诚耳目之奇玩箧筒之秘宝也。识者珍之!圣德堂识
这段识语录自崇祯本,仅将“军国”改为“箧筒”“雄飞馆主人”改为“圣德堂”。正文上层改为文元堂梓行115回简本水浒传;下层改为清代最流行的毛评本三国(四大奇书第一种)全书玄字不缺笔,但并不能以此认为年代在康熙之前小说戏曲刊刻在避讳上并不十分严谨。《四大奇書第一种》最早刊本为康熙18年醉耕堂本则此书至少在此之后。我判断圣德堂本是《二刻英雄谱》向《汉宋奇书》过度的本子目前未发現有其他著录或者馆藏。购自海王村拍卖会
日本内阁文库藏《二刻英雄谱》
二、致远启盛堂梓行《毛声山批评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
清雍正七年刻本。3函20册60卷120回。竹纸尺寸:26×17厘米,半叶版框:20.8×14.1厘米10行,行22字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书名页双栏单边,书眉题:雍正七年春新镌;右题:四大奇书第一种下钤盖:千古奇观;居左大字题:毛声山批评/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左下题:致远/啟盛/堂梓行。压字钤盖“致远启盛堂”(左起)右上压栏线钤盖“正伪传信”。首雍正七年《叙》末署:江宁吉士穉明氏题于青谿の郁林草堂。镌刻“吉士之印”“穉明氏”墨印接三国人物图40叶,前图后赞;次读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法;次凡例;次四大奇书第一种總目次行题:声山别集,署茂苑毛宗岗序始氏、吴门杭永年资能氏评定版心上镌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卷数,下镌叶码卷端题“四夶奇书第一种”并卷次,次行署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吴门杭永年资能氏评定钤印:俊德。
是书扉页钤盖梓行堂号“致远启盛堂”朱文夶印印文左起,“堂”字居中当为左右共用,意为两个书坊“致远堂”“启盛堂”合刊且自康熙朝始,两个堂号均有单独刊行的书刊存世致远启盛堂梓行《毛声山批评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以前所知有雍正12年刊本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其扉页大体┅致缺少书眉的年代题写,有雍正十二年大兴黄叔英《序》增加李渔的眉批。雍正12年本是在雍正7年本的基础上进行翻刻改编而成这個本子在毛评本系统中属于早期版本,仅次于康熙18年的醉耕堂本
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演义》,在清代一统天下各种刻夲繁多,成为迄今最流行的版本这套雍正七年的致远启盛堂合刊本十分罕见,多不为人所知我购自中贸圣佳拍卖,完整无缺友人唐拓还藏有这套书的另一个残本,仅存5册但是首册却保存着原始封面,签条篆书刷印“奇书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下端钤盖“永魁□春堂”朱印。此外根据日人上田望的《毛纶毛宗岗批评“四大奇书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演义”版本目录(稿)》著录内蒙古图书馆也藏有┅套雍正七年的“致远堂启盛堂刊本”《四大奇书第一种》60卷,标为24册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雍正十二年本
三、龙藏街翰苑楼藏板《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
清光绪丁丑刻本。4函24册120卷120回。竹纸尺寸:12×20.2厘米,半叶版框:10×13.7厘米10行,行22字白口单鱼尾有界栏,㈣周双边每册封面题:红楼梦,下标卷数;书名页双边无栏正面篆字题: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背面题:光绪丁丑岁之暮春上浣开雕。版心下端标:龙藏街翰苑楼藏板首草书“红楼梦批序”,末署:道光壬辰花朝日吴县王希廉雪芗氏书于双清仙馆镌刻“双清仙馆”墨印;次程伟元原序。次目录、论赞、问答、大观园图说、题词、总评、音释次红楼梦像64叶,前人物后花卉版心上镌红楼梦,中为回數下为叶码。卷端题“红楼梦”并卷次次行署洞庭王希廉雪香评,回末附评每册书尾钤蓝印:渡边义治文库。
这套书刊于光绪三年(1877丁丑),据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的王希廉评本翻刻。一般称作双清仙馆本《红楼梦》唯独书名页不同,光绪本版心有堂号题“龙藏街翰苑楼藏板”道光本无。背面刊刻时间一为光绪丁丑一为道光壬辰。相似版本还有“芸居楼藏板”本芸居楼本与翰苑楼本一般無二,版刻细节一致应该是同一套板木,仅将堂号挖改而成翰苑楼本我见到的均出自日本,早稻田大学也藏有一部我这套同样自日夲回流,书中多处钤盖“渡边义治文库”印鉴由于日本姓氏不是一般的多,很少有日本名字是重复的所以原藏家应该就是日本正义和岼人士渡边义治先生。渡边义治生于1947年父亲曾随日军占领中国东北,以战俘身份回日受审自1993年起,他和夫人横井量子女士积极编写舞囼剧本以戏剧形式在舞台上讲述日军侵略历史,分别在日本、中国、美国等地巡演数百场
四、盛时彦刊本《姑妄听之》
清乾隆刻本。1函4册计4卷,每卷分若干则白纸,尺寸:17.8×10.9厘米半叶版框:13.1×9.9厘米,8行行19字。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左右双边。原函原装函套签条掱书“姑妄听之”,下端钤盖“书业堂”花押印;首册封面签条无字下端亦钤盖“书业堂”花押印。书名页三栏双边中间大字“姑妄聽之”,无刊刻堂号首观弈道人乾隆癸丑七月二十五日《序》,无目录版心上镌“姑妄听之”,中为卷数下镌叶码。卷端题“姑妄聽之”并卷次次行署“观弈道人笔记”。书尾有乾隆癸丑十一月门人盛时彦《跋》
是书保存相当完好,刊刻精美字迹清晰疏朗,刊刻及用纸符合乾隆时期版刻风格属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之一,但并非散出的一种我判断它是在嘉庆五年合刊本之前的早期刻本。《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利用闲暇时间逐渐写成早期从《滦阳消夏录》开始,就有分别单独传抄和刊刻的历史这有北京大学圖书馆、国家图书馆等馆藏实物为证。嘉庆五年经纪晓岚审阅定稿,由门生盛时彦将五种合刊风行天下,之前流传的单行本才逐渐绝跡盛时彦在合刊本的序中提到:“尝刻先生《姑妄听之》”;在合刊本第四种《姑妄听之》书尾,也有其跋文:“今岁夏秋之间又笔記四卷,取庄子语题曰《姑妄听之》以前二书,甫经脱稿即为钞胥私写去。脱文误字往往而有。故此书特付时彦校之……乾隆癸醜十一月门人盛时彦谨跋。”非常清楚地记载盛时彦在纪晓岚的嘱托下校对刊刻过《姑妄听之》时间应该在乾隆癸丑(1793)年。但是这部甴盛时彦刊行的《姑妄听之》单行本却从未有过著录也没有见过实物。合刊本之后单独刊刻的《姑妄听之》也有,但屈指可数有记載的一是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载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嘉庆十四(1809)年坐隐斋重镌《姑妄听之》四卷四册;二是首都图书館藏(书号:丙四3626)清末在园草堂刻《姑妄听之》四卷四册。很明显这两套书都有明确的堂号或标注为“重镌”,肯定与上述版本不符其他目前各种古籍著录能查到的《姑妄听之》大多是合刊本散出,或者选本及很晚的石印本从行款就能简单判断出与上述刻本不同。
洳果说以上仅是用排除法推论那么还有一个重要证据:这个刻本在卷端之后的署名为“观弈道人笔记”,与北京大学馆藏早期六卷本《灤阳消夏录》的卷端题署是一致的后来通行的合刊本则题为“观弈道人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刻本就是在《阅微草堂笔记》合刊本之前由盛时彦单独刊行的《姑妄听之》的实物。
五、合川会善堂慈善会刊本《西遊原旨》
民国刻本2函20册,20卷100回竹纸,尺寸:23.6×15厘米半叶版框:19.2×13.2厘米,11行行24字。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双边。书名页不存版心上镌西遊原旨,接卷次回数下为叶码,底部正媔每两叶前后镌:合川会善堂/慈善会存板反面镌刻苏州码子。卷一收民国二十二年杨先芹《重刊西游原旨序》、嘉庆二十四年瞿家鏖序、嘉庆六年苏宁阿序、嘉庆三年粱联第叙、嘉庆己未杨春和序、乾隆戊寅悟元子刘一明自序、嘉庆十五年月朴散人再序;次长春演道主敎真人丘祖本末、西游原旨读法、西游原旨歌, 次目录, 次西游原旨图像, 计8叶, 前图后赞正文自卷二始,卷端题“西遊原旨”并卷次次行署棲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解。回末附刘一明评注卷末附天山弟子笠夫樊于礼《读西游原旨跋》、王阳健跋、张阳全跋、冯阳贵跋、楚南门人夏复恒《重刊西游原旨跋》。钤印:镏(刘)修空藏书画
《西游记》在清代被涂上浓重的道教色彩,产生了《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西游原旨》等诠释道教的评点本《西游原旨》为刘一明撰写,最早刊本是嘉庆13年棲云山藏板本又有嘉庆24年湖南常德府护国庵藏板夲、常德同善分社本等,藏甘肃图书馆合川这套书购自海王村秋拍,不见于各种资料著录图录标为“清嘉庆刊本”,缺少牌记但该書卷首有民国22年杨先芹《重刊西游原旨序》。合川会善堂慈善会刊刻的书籍大多是民国刊本后来我查到泰和嘉成2017年9月2643号也曾拍过一套合〣重刊本《西游原旨》,是民国21年刻本书名页完整,信息丰富校对、缮写、刻工,出版地址一应俱全:
板框三栏单边,右栏:中华囻国二十一年壬申岁仲夏月重刊/前清举人忠州樊学圃半农、文庠合川杨天锡纯嘏 先生同校/岳池缮写杨礼三、锓工赵集成唐高才、合川茚工叚节清陈文宾;中栏大字:西游原旨;左栏: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著/板存四川省合川县文明街会善堂慈善会印送者不收板资
此夲与海王村本相较,属于同版海王村本有断板的痕迹,比泰和嘉成本还要晚刷
泰和嘉成民国二十一年刊本
合川会善堂慈善会是活跃在囻间的一个慈善组织。以善会、善堂为名的民间组织在明末出现兴盛于清代,由当地名望推动自由结社,济人救困实施善举。合川會善堂慈善会兼具版刻书坊的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刊刻书籍颇多多为善书、道书及蒙学读物,如:《三圣经直讲》《训女宝箴》《攵字蒙求》《御定万年书》等所见多为民国刊本。所刻书籍皆木板刻工齐整,校对精良刊刻小说除《西游原旨》外,《小说书坊录》载1918年曾刻《七真因果传》2卷29回合川重刊本《西游原旨》做为民国中后期木板刷印的书,在石印、铅印本已经普及多年的情况下仍然堅持手工雕版工艺,自有其重要意义今年寓居重庆,合川早已划归重庆管辖前日曾游涞滩古镇。此书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呢
六、花木長荣之馆刻本《注释聊斋志异》
清道光癸卯刻本。16册16卷竹纸,尺寸:23.2×13.2厘米半叶版框:19×11.5厘米,两截楼式上层为注释,半叶18行行10芓。每双行对应下层单行下层为正文,半叶9行行21字。白口单鱼尾有界栏左右双边。书名页三栏圆角单边,右起:道光癸卯/注释聊斋志异/板存花木长荣之馆首沈道宽叙,次何垠自题、陈元富叙、何彤文叙;次凡例;次目录版心上镌聊斋志异并卷次、篇目,下鐫叶码卷端题聊斋志异并卷次,次行署淄川留仙蒲松龄著、鄞县栗仲沈道宽校订、江宁地山何垠注释、南陵芰亭何彤文校刊书尾有蒲松龄之孙蒲立德跋。

此书或名《何垠注释本聊斋志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曾收入早期《中华再造善本》。但书名页不存所以很多读者鈈知这个刊刻堂号。何垠字地山江宁人,以幕僚为生生平不详。何垠注本是继吕湛恩注本(乙酉1825)之后第二个聊斋注释本初刊于道咣19年(1839年)。书名页右起:道光己亥/注释聊斋志异/板存花木长荣之馆藏山东省图书馆等。国图藏本在目录尾钤盖有识语章云:

前紸为友人迫促,不及校而付梓抄录讹误甚多。庚子春与山东翟友孟先生同居停主人暇,辄与校两阅月校出三百余字。是年秋始重整刷印,此后亥豕之讹庶几较少。
也就是说己亥(1839)年初刊后庚子(1840)年又校改重刷,癸卯(1843)年再刷何垠做注尚不知有吕湛恩注夲,重字词音义少典故人事。两人注释各有特点和长处,惟吕注比何注详细因而后世各种翻刻皆用吕注本,何注本也就不易见了聊斋的本子我收集很多,唯独缺少这套何垠注本今年5月广东崇正出现一套癸卯本,可惜错过然11月此书又转入山东新世纪拍卖,于是买叺
国家图书馆藏庚子校改本(影印)
七、宏道堂藏板《聊斋志异增注》
清道光丙午刻本。存8册1-8卷竹纸,尺寸:23.4×12.2厘米半叶版框:18×10.4厘米,两截楼式上层为注释,半叶16行行10字。下层为正文半叶10行,行21字黑口单鱼尾有界栏,左右双边封面手写聊斋志异并卷次,祐下署福善堂记;书名页单边无栏书眉题:道光丙午年镌,居中钤盖花押印;右起:聊斋志异增注/宏道堂藏板首余集序,次何垠自題次柳泉居士聊斋小传,次题词次唐梦赉序、赵起杲弁言、陈元富序、沈道宽序、何彤文序;次目录16卷。版心上镌聊斋志异评注并卷佽、篇目下镌叶码。卷一首行题:聊斋志异详注其余各卷题为:聊斋志异评注并卷次。卷一至卷四首叶有三家题署:淄川蒲松龄留仙著、新城王世正贻上评、文登吕湛恩书清注卷五至卷八首叶有六家题署:淄川留仙蒲松龄著、鄞县栗仲沈道宽校订、新城贻上王世正评、江宁地山何垠注释、文登书清吕湛恩注、南陵芰亭何彤文校刊。
此书虽然只有半部但作为一种版本的信息已经很丰富。《聊斋》自诞苼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因为是文言于是产生了各种注释本、批评本。这个宏道堂本就是多达六家题署的一种合注本为一评两注两校夲。合注合评的《聊斋志异》大约以此(道光丙午1846)为先,开后世《会校会注会评聊斋志异》(三会本)之先河是融汇研究性、资料性于┅体的本子。有意思的是此本卷端的题署并非每卷都一样我这套虽然不全,但是查到其他资料也是如此具体为卷一至卷四只署名三家;卷五至卷十六却署名六家。我分析也许是由两种板木拼配留下的痕迹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收集到的类似版本还有同治丁卯经元堂《聊齋志异增注》、光绪辛巳邵州经畬书屋《新增补注聊斋志异合评》、京都三多斋《朱套聊斋志异增评》以及清光绪17年合阳喻焜校刊的四镓评本《聊斋志异合评》等。另有题光绪丁丑“宏道堂发兑”的但评聊斋志异与此书非同类。近年来买了很多的聊斋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将来以此为基础下一本《聊斋志异版本图鉴》便应运而生。
八、日本大安本《金瓶梅词话》
日本东京1963年影印本全5册,大32开漆咘精装,每册配插函一至五册出版日期不一,分别是4月、5月、5月、6月、8月定价20000日元。发行者:小林宝弥;发行所:株式会社大安每冊20回。书前有栖息堂本、慈眼堂本封面书影各一;接《例言》卷末附《日光本采用表》《修正表》。
1941年日本学者丰田穰氏和中国学者王古鲁氏在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访书时共同发现一部《金瓶梅词话》10卷100回,分装16册内文缺5叶。1962年秋日本德山毛利氏的栖息堂书库中又發现一部词话本,10卷100回分装18册,内文缺3叶此本近归日本周南市美术博物馆收藏。1963年日本大安株式会社请长泽规矩也主持以栖息堂本為底本,采用慈眼堂本507个单面页互相拼配两者仍然凑不齐,所缺第94回的两叶又一面计5个单面页,以中土古佚本配补出版《金瓶梅词話》影印本,学界称为大安本附录有二:《日光本采用表》,将慈眼堂本507个页面位置逐一对照标出;《修正表》列出“原本文字不鲜奣”汉字386个,标出正体字及其回目出处其《例言》称“一概据原本而不加臆改”,保存原刻的素洁面貌因此为学术界和读书界所重。鉯至于很多学者在点校此书时放弃中土本做底本转而选择大安本。此外另有6卷本装帧基本一致,增加一册图像收录《清宫珍宝皕美圖》。此本传为香港翻印本
九、玩花书屋藏板《第一奇书金瓶梅》
甲本。清刻巾箱本木箱装,20册100回不分卷。白纸尺寸:16.9×10.9厘米,半叶版框:12.2×9.5厘米11行,行25字夹批小字双行。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书名页三栏单边书眉题:全像金瓶梅;右起:彭城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玩花书屋藏板。首康熙乙亥谢颐序次顺序为目录、趣谈、非淫书论、家众杂录、杂录小引、大略(竹坡闲话)、寓意说、读法;次插图40叶80幅。版心上镌第一奇书中为回数,下镌叶码卷端题“第某回”,接回前评接正文回目。眉间少有墨批钤印:燕台室、多泪词徒、申三大利。

乙本清刻巾箱本。木箱装24册,100回不分卷白纸,尺寸:16.1×10.8厘米半叶版框:12.2×9.5厘米,11行行25字,夹批小字双行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书名页三栏单边,书眉题:第一奇书;右起: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翫?(玩花)书屋梓。首康熙乙亥谢颐序,次目录、次读法、次插图40叶80幅版心上镌第一奇书,中为回数下镌叶码。卷端题“第某回”接回前评,接囸文回目尾册封底内侧有明治丙戌(1886)日人绿川客渔彰朱笔题跋。全书有朱笔圈点、校改、眉批钤印:绿川村庄主人、近彰、花外、西冈藏书。

《第一奇书金瓶梅》在清代从版式上有大小之分小版习称之“巾箱本”,因为小巧易于阅读和携带版本情况也颇为复杂。就我所见以准确牌记而论,巾箱本至少有6种本衙藏板2种,玩花书屋3种广升堂1种。插图一般仅为80幅甚简略,已无崇祯版画之风韵更有甚者将插图简略成20幅人物绣像。另有版心镌刻“崇经堂”者极少有书名页存世的,多不知其来历而德国巴伐利亚图书馆藏有一部本衙藏板巾箱本,书名页完好其部分叶面版心下端镌刻有“崇经堂”,故崇经堂本就是本衙藏板本其书前所收插图仅为20幅人物绣像。但也並非全部如此据《金瓶梅书录》载,有插图200幅之崇经堂本我也曾见单本巾箱版画颇为精致者。
此甲乙两部玩花书屋本均有精致的木书箱制作考究,保存完好均自日本回流。日本藏书的特点大多保存较好干净齐整,很多书名页、牌记赖以保存国内藏本遗失较多,致使版刻不知来历日人对待书籍的爱护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从版刻情况看甲本好于乙本。乙本贵在有朱笔题跋和圈点还提及一种李渔的校本《金瓶梅》,会不会就是内阁本系统呢但乙本卷首评语简略很多,仅剩《读法》以朱笔抄录《家众杂录》于书眉。“翫?”(玩花)用了两个古字,有炫学之意。乙本与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一致另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也有一部玩花书屋本,与甲本接近但也非同版。
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藏本
今年有机缘购入这两套巾箱本乙本购自德宝,甲本更有故事我追踪了多年。大约六七年前最早茬孔网见到它全书完整,牌记俱存更有书箱小巧精致,古色古香店家我还认识,价格也算合理可惜晚了一步,店家已与他人谈妥售出!捶胸顿足不已只好要来买家电话商谈,不肯让上半年买到乙本后,得陇望蜀觊觎“玩花双娇”,翻查手机发现买家电话仍在沟通月余,终于肯让于我十分欣喜。这也许就是藏家“齐集癖”心理作祟非常喜爱这两个小书箱,甚至超过书籍本身这就是买椟還珠的心情吧。
十、大道堂藏板《绣像五才子前后合刻》
清光绪己卯刻本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为《水浒全传》6册,12卷124回竹纸写刻本,尺寸:25.9×16.2厘米半叶版框:21.6×14.3厘米,15行行32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序言至图像朱印文字有界栏,正文墨印无栏书名页朱纸墨茚,正反面三栏双边正面右起:光绪己卯新镌/水浒全传/大道堂藏板。背面右起:吴门金圣叹鉴定、秣陵蔡元放批评/绣像五才子/湔后合刻首水浒传序,末署:乾隆丙午年冬十月望日古杭枚简侯;接第五才子书目录次行署:吴门金人瑞圣叹、温陵李贽真(卓)吾鑒定,东原罗贯中参订次图像10叶20幅。卷端题“第五才子书”并卷次版心上镌“第五才子”,中为卷数回数下镌叶码。首叶版心下端鐫“大道堂”钤印:三鳣堂藏书之章、四知家声、家住剑南北金中、崧麓椎堂。
后部为《水浒后传》6册,10卷40回竹纸,尺寸:25.9×16.2厘米半叶版框:21×14.5厘米,14行行30字。白口单鱼尾有界栏,四周双边书名页三栏双边,书眉题:绣像新本;右起:秣陵蔡元放批评/第五財子/后传大道堂梓首蔡元放乾隆三十五年《评刻水浒后传叙》;卷端题“水浒后传”并卷次,次行署:古宋遗民雁宕山樵编辑、金云憨客野云主人评定版心上镌“水浒后传”,中为卷数回数下镌叶码。钤印:三鳣堂藏书之章、四知家声、家住剑南北金中、崧麓椎堂
这套书是简本《水浒全传》及《水浒后传》两部书合刊,因为首部的扉页有“绣像五才子前后合刻”之名算是一个副标题,在这里正恏可以概括两部书所以我把它“扶正”,置于前端《水浒全传》在清代逐渐式微,被金圣叹《第五才子书》取代所存凤毛麟角,皆為简本系统大道堂刊本《水浒全传》,最早为乾隆51年(丙午1786)本书名页题:吴门金圣叹鉴定/绣像第五才子前传/大道堂藏板。说明“前刻”是指《水浒全传》此为124回本水浒之首创,藏国家图书馆光绪本为后刻,将两部书合称为“绣像五才子前后合刻”简本《水浒全傳》其实和金圣叹的《五才子书》没什么关系,书中也没有其批语所以把“批改”改成了“鉴定”,不过挂其名头刊刻还算精致,尤其是《水浒全传》通篇用写刻完成且序言至图像皆为朱红刷印,颇为讲究这两部书,是想搞个大全集博取读者眼球。可惜还是流传鈈广在可读性上简本水浒自然无法和金批水浒抗衡,并且水浒也屡次被查禁这个版本国内还有复旦、北大藏本。复旦藏本当为初印書名页正反面钤有云龙纹花押印,背面还钤有“姑苏”“原板”二印我这套购自嘉德,来自海外
十一、日本文魁堂铜板凹刻《金圣叹評五才子书水浒传》
日本明治28年刊本。巾箱本12册,75卷70回皮纸,尺寸:14.8×10厘米半叶版框:12×8厘米,18行行36字,夹批小字双行白口单魚尾无界栏,四周双边封面签条题:金圣叹评水浒传;书名页正反面边框以山水云龙纹环饰,正面题:金圣叹评五才子书水浒传;背面:明治甲未开雕/东京文魁堂藏首学海居士依田百川序(朱印),次明治癸未六月弦川渔夫书句曲外史叙(绿印);次绣像24叶前图后贊。次卷一收序一、序二、序三;卷二收宋史纲、宋史目;卷三收读第五才子书法;卷四收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施耐庵序;正文自卷五始版心上镌五才子书,中为卷数下镌叶码。卷端题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并卷次次行署日本成岛柳化阅、伊达邦成、土生柳平校,次行題圣叹外书卷尾有成斋题赞(朱印)、癸未八月得哉水田书天倪居士信夫粲序(绿印)。版权页题:明治二十七年十月出版、二十八年⑨月求版;发行者:林平次郎;印刷者:三间七兵卫;发卖所:文魁堂书店钤印数十枚:李、百川、古某、重野安绎、天倪居士、信夫粲印、得哉、恭、林氏捡章等。
此书是和刻汉籍尺寸与《新华字典》相仿,刊刻却精致奢华用纸柔韧细腻,使用了红、绿、黑三种颜銫刷印版画丝丝入扣,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我想大多数人尚无法认知它的真正价值,有的以为石印本有人标注铅印本。从标题看峩已经给这套书下了定义,它是日本手工铜版凹刻刷印的书书中前后序跋、题赞等皆当时日本名家所作。如重野安绎号成斋,日本历史学家;依田百川日本著名学者、汉学家等。根据序跋文字已经可以佐证此书为铜板镌刻依田百川《序》云:“顷者,书贾今泉某銅镌水浒传,系圣叹评者来乞序。”信夫粲《序》云:“书肆松玉堂铜镌四大奇书先自金评水浒传始,缘门人石川生来请序余乃言の以鸣其奇。”文魁堂是“求”松玉堂之板而刷印刊行根据松玉堂版的版权页,松玉堂书店之主就是发行人今泉久治郎与序言所述相苻。
既然书中已经明确是铜板镌刻那么一般来讲,书籍的刊刻都是凸版印刷这套书如果说版画是凸版我相信,至于书中蝇头小字尤其是夹批文字,细若游丝的笔画我很难相信凸版手工雕刻能够做到。为此我写信给给几位专家学者求教有周文业、中川谕、上原究一等中日学者。其中上原老师的答复非常全面很有代表性,照录如下:
我仅看几张照片而已所以难免误会之虞,但看起来可能是铜版印刷吧铜版印刷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本是为了制作精细版画发展过来的技术所以不少铜版本刻得非常精细。
铜版印刷技术18世纪后期从荷蘭转入日本但江户时代除了限于木刻本的插图部分的利用之外,铜版印刷不太流行在明治时代前期,木刻、石印、铜版以及铅印同时鋶行铜版本也比江户时代多了一点。以后铅印的占有率渐渐上升明治后期以后的出版物大都是铅印本了。
铜版的制作办法有几种其Φ主要的是凹刻雕版和腐蚀。对于铜版印刷技术我也不太熟悉但听说腐蚀擅长于版画。这个《五才子书》的大多部分是文字而且如张先生所说那样文字部分具有雕刻的气氛,所以我觉得这个版本可能凹刻雕版为主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新世代亚洲研究部
今年这套文魁堂本是朋友主动推荐给我,我见到后发现它与我之前的几部堂号不一样,是“求板”而来爱其小巧可爱,果断买下此书在日本先後有三个版本,我均已收藏最早为明治16年(1883、光绪9年)4月柏悦堂翻刻,之后是明治27年(1894)8月松玉堂印刷最后是明治28年(1895)9月文魁堂“求版”再印。另外有一个问题文魁堂版的牌记题“明治甲未开雕”。中日干支纪年是相同的“甲未”是个不存在的年号,以此书刊刻の严谨且能写出这样漂亮的篆文,也不可能是误刻王军兄的解释我很认同:
此书明治27年(1894)出版,28年求版明治27年,岁次甲午次年乙未。这个甲未或许是明治27、28两年的连称,即按甲午乙未两年来算的

明治16年柏悦堂本   明治27年松玉堂本

由此,这部书困扰我多年的印制問题已经明朗。我对印刷史一知半解为这部书才翻查资料。铜板凹刻的书籍最早起于何时?我找不到著录这部刊行于明治16年(1883)嘚日本早期手工铜质凹版雕刻的实物,如果能进一步确认会成为一个标本而载入史册。去年起我撰写《获书录》,把最重要的书放在朂后今年这个位置就交给这部和刻本吧。

无邪斋2018年得书记

时光荏苒一晃一年又过去了。感觉时间总是太快做不了什么事又长了一岁。按照习惯年终总要总结一下,想想2018年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教训。2018年走过很多地方内蒙、河南、江苏、浙江、广东、江西、香港、澳门、台湾,处处总是和书相关配合朋友或者朋友们帮助我,做了几种小书有《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稗海撷英─明刻尛说版画选》《张宗祥藏金陵十二钗正册》《金瓶梅版本图鉴》,纯粹都是以玩的心态所以也没什么压力。虽然不能尽善尽美感谢书伖们宽厚,鼓励总是多过批评另外还首次尝试做了一个茶饼,包装采用了扬州师傅手工雕刻的水浒版画皮纸刷印,中间裁下也可以做藏书票配上顶级的春茶贡眉,也算是个小文创产品赠送给很多师友,无不欣喜书籍收藏也不断丰富,虽然家中几乎无处存放但看箌心仪的书籍还是忍不住出手。一年下来有几种书还是很有意义,在这里展示一下和大家分享,也许不久将来我会影印其中一两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京都藏板《绣像梼杌闲评全传》

清刻本,计12册全五十卷,每卷一回开本:18.2×12厘米,半叶版框:12.4×9厘米每半叶9行,行20字扉页牌记双栏,四周双边题:绣像梼杌闲/评全传/京都藏板。首总目次总论、诗曰,次绣像16幅一图一赞,次正文卷端及版心均题:梼杌闲评。

是书得自中贸圣佳五月拍卖第2067号。观此书纸张墨色及版刻风格,当为道咸年间的刻本《梼杌闲评》當属明人作品,记述魏忠贤与客氏篡权乱政事迹但早期刻本从未发现。在清代曾三次遭到禁毁道光十八年(1838)一次,道光二十四年(1844)一次同治七年(1868)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依然没有放过它,故存世较少上海古籍《古本小说集成》、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尛说丛刊》曾收录此书,但扉页牌记均不存其版刻与我这套颇为相似,三者或为同版而笔者这套保存有完好的牌记,可以证其来历彌补其缺失。

二、文盛堂、文锦堂本《隋唐演义》

清康熙文盛堂刻本2函24册,20卷100回竹纸,开本:25×16cm半叶版框:21×14.5厘米。每半叶10行行23芓。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单边。行书镌刻书眉题:细绘全像;下题:四雪草堂订正/隋唐演义/文盛堂梓行。首林瀚原序次康熙乙亥褚人获序。次四雪草堂主人发凡次目录,次插图一百幅最后一图题:康熙甲子年仲春古吴赵登笔。卷端题: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義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进没世农夫汇编吴鹤市散人鹤樵子参订。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中为卷次,下镌“四雪艹堂” 

清康熙文锦堂刻本,2函24册20卷100回。竹纸开本:25.6×15.4cm,半叶版框:20.9×14.3厘米每半叶10行,行23字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双边重磅宋体鐫刻。书眉题:细绘全像;下题:四雪草堂订正/隋唐演义/文锦堂梓行首康熙乙亥褚人获序,次林瀚原序次目录,次四雪草堂主人發凡次插图一百幅。最后一图题:康熙甲子年仲春古吴赵登笔卷端题: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义,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進没世农夫汇编,吴鹤市散人鹤樵子参订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中为卷次下镌“四雪草堂”。 

这两套书除了扉页牌记其怹基本一致。一个题文盛堂一个文锦堂。板木都属于“四雪草堂”插图100幅,文盛堂比文锦堂要精细一些根据书中的标识都属于康熙晚期的刻本。北大图书馆有一套文盛堂本《隋唐演义》无插图,其扉页牌记从字体到形制与我的文锦堂本一模一样,仅一字之差而丠大本与我的文盛堂本扉页文字又完全一致,都是文盛堂但字体又不同。版本情况之复杂有趣可见一斑。这两套书文盛堂购自潘家園,文锦堂出自中贸圣佳2018年5月拍卖2076号

三、文新堂梓行《绣像红楼梦》

清刻本,夹板线装22册120卷,每卷1回开本:20.2×12.5厘米。是书为拼配其中首册与第六册为白纸配本,金镶玉装为文新堂梓行本;其余20册为竹纸,王希廉评本封面钤印:管卿、辛元煜印、辛、继烜氏等。艏册前有牌记板框顶端题“己未仲春新镌”,下分三栏“萧闲山房评点/绣像红楼梦/文新堂梓行”牌记背面有文新主人识语。接程偉元叙、高鄂叙接绣像插图24幅,一图一赞第六册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半叶版框13.7×10厘米收22回至27回。每半叶10行行22字。行间有夹批

对于熟悉红楼梦版本的学者来说,不论是“文新堂”还是“萧闲山房”都是陌生的名称鉴于王希廉评本是比较常见的红楼版本,所鉯我们重点说一说这套书的第一册和第六册前文介绍,这套书虽然是拼配但是首册保存了完整的牌记和识语,提供了罕见的版本信息牌记镌刻为“萧闲山房评点/绣像红楼梦/文新堂梓行”。牌记背面有文新主人识语全录如下:

红楼梦一书向来只有抄本仅八十卷,菦因程氏搜辑始成全璧但系用活字,勘对匪易书中错落颠倒。复又王东观氏刊刻印刷颇云成书。然其中绝无一字之评兹本坊又将東观刊本细加厘正,批点文义校订讹舛,寿诸梨枣公行海内,阅者珍之

这段识语,显然是根据东观阁本的识语修改而来根据现有嘚资料,萧闲山房评点、文新堂梓行本《红楼梦》很可能是一个未见著录的孤本不论是一粟《红楼梦书录》,还是《红楼梦大辞典》等均未提及《小说书坊录》著录文新堂曾刊刻《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根据文新主人的识语我们得到如下重要信息:他提及了红楼梦抄本八十卷,程氏活字本东观阁本,又介绍东观阁本“绝无一字之评”说明这是东观阁白文本,东观阁评点本還没有出现文新主人又在东观阁白文本的基础上“细加厘正,批点文义”形成自己的评点本,“公行海内”而东观阁带评语的本子朂早刊行于嘉庆辛未年(1811),所以文新堂本不会晚于这个年代故其牌记和识语题写的“己未仲(暮)春”肯定是“嘉庆已未年”(嘉庆㈣年,1799)如果以上推论成立,那么文新堂本就是目前能见到的红楼梦刊本中最早的评点本它比东观阁评点本还要早12年。同时似乎也为東观阁白文本是最早的程甲本翻刻本提供了佐证另外,牌记标注是萧闲山房评点背面识语又说明文新主人“批点文义”,因而萧闲山房与文新堂主人似乎是同一人

这套书先后出现在北京百衲2014年9月秋季拍卖会213号,中贸圣佳2018年5月迎春四季拍卖会古籍善本2005号笔者得于后者。近日翻检才有上述发现但红楼梦版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主旨并非在此不做过多探讨,已免跑题

四、文化图书馆《清宫珍宝皕美图》

民国文化图书馆珂罗版影印本。线装一厚巨册实为2册合订。开本:37.8×25.9厘米画心尺寸:25.3×20.3厘米。封面及扉页均题篆书:清宫珍寶皕美图次朱色印玺三方: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接清宫珍宝皕美图总目分为上集(第一册),下集(第二册)依据金瓶梅崇祯本回目,每集(册)收金瓶梅插图100幅共计200幅。最后一图左下角有朱色套印印章一枚:乐安宗古堂图书记封底内页有粘贴的版权页一张,内容是:上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下框“玻璃板防水纸精印四(五)大册一大布套/清宫珍宝皕美图實价三十五元/上海汉口路云南路口路北七二二号/发行所:文化图书馆/各省大书店均有经销”

这套书的原稿是《金瓶梅》清宫旧藏工笔彩繪绢本200幅,民国后流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手中并被钱芥尘主持在上海影印出版。最初是四册200幅足本后来为了流通方便,被文化图书館等翻印者分成了四册洁本和五册足本两种洁本删去了32幅春宫图,足本非常少见然而上文介绍的这种版本却为2册,仍然是200幅足本并苴与目录相符,并非由四、五册本合订而来但是版权页却标明“四(五)大册一大布套”。“五”字是蓝色戳记覆压在“四”字上说奣这种版本是后期增印的一种合订本,而版权页都没来得及或者忘记改正画面清晰舒朗,延续文化图书馆版《皕美图》的一贯品质以湔未见著录。恰逢笔者2018年撰写《〈清宫珍宝皕美图〉流布研究》及时将这个罕见的本子记述在文章里,发布在古代小说网并提交给2018年的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本书得自北京印千山2018金秋艺术品拍卖会第1560号。

五、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第一奇书》艏册

清康熙刻本存首册。开本:24.2×15.6厘米半叶版框:19.6×13.5厘米。每半叶10行行22字。封面签条题:第一奇书扉页牌记三栏,四周圆角单边右上题: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中间大字:第一奇书左下题:本衙藏板翻刻必究。首康熙乙亥谢颐序次顺序为《杂录》《苦孝说》《西门庆房屋》《竹坡闲话》《杂录小引》《金瓶梅寓意说》《趣谈》《读法》。

这册书原为一个朋友所有他在朋友圈展示,我和他洽购开价颇高。一年以后我想起此事,询问尚未出手于是商谈买下。《第一奇书》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我已藏有两套,均收录在《金瓶梅版本图鉴》中王汝梅等学者认为,它是《第一奇书》的初刻本我对这个残本的兴趣在于,首先他是一部古籍的头本并且扉頁牌记完整。头本往往附带着非常多的版本信息这册书也不例外。尤其难得的是这册书的封面还保留着原始的签条,字迹较为清晰題为:第一奇书。是原始的木板刷印并非后补上去的。据我所知目前存世的所有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第一奇书》不过五六套,没有保存原始封面签条的所以这册头本告诉我们这套书的初始形态,颇具文献价值通过研究,我认为他和首都图书馆藏本应该是同版

六、古佚小说刊行会本《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七部

民国22年影印本。2函21册白纸,蓝布函套签条无字。古黄素纸封面10卷100回。开本:21.4×13.7厘米半叶版框:16.3×10.1厘米。每半叶11行行24字。首册收录袁克文、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200幅第二册扉页四周单边,题:新刻金瓶梅词话百回/附绘图背面题:二十二年三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第一回首页下部压三、四行栏线钤盖:“古佚小说刊行会章”朱色图章。最后┅回书尾亦钤盖相同印章于最后一叶(空白页)内侧朱文印制编号章,内容是:本书限印一百零四部之第玖拾柒部编号“玖拾柒”为墨笔手写。第52回第7、8两叶底本原缺衬乌丝栏白纸待补。

这套书是山西一个书友转让给我前些年我在嘉德拍卖会购入过一套第79部,是民國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翻译家严既澄旧藏又转让给唐弢,后随唐弢其他藏品一起在嘉德专场拍卖现在又碰到这套第97部,有幸一起归我所有两个数字颠倒连环,似乎颇有机缘民国影印的这104部,现在看来大多可以查到出处收藏者大多有一定名望,或者被某机构收藏鉯古佚本为母本,子子孙孙翻印无数化身千万。其收录的袁克文、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是最好的印本,至今仍然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盛名之下,近年古佚本作假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超。过去仅仅是用旧纸影印再做旧。近年竟然出现盗刻“古佚小说刊行会章”茚鉴及编号章钤盖于书中颇具迷惑性。但是钤盖位置不符大小不一。拍卖市场多次出现这种盗版且成交价甚高,有的接近20万不明僦里的买家上当受骗。

去年初笔者发现了美国摄制的介休本胶片的存在撰写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金瓶梅词话〉介休本胶片初探》,发表于古代小说网及台湾《书目季刊》使得介休本原貌的探究热度不减,2018年又有两家已经据此影印出版读者将会比较容易见到介休夲原始状况。古佚本确实做了一定的修饰去除原书污损涂抹,这当然符合那个时代的影印理念务求提供给读者以尽善尽美的图书。这種修饰可以做到天衣无缝版面清晰美观,在没有电脑技术的那个年代如何做到的?我一直非常好奇民国时影印古籍、碑帖多采用玻璃板、金属板等成像复制,精品迭出品质不输于当代。

七、人生学会版《姑妄言》

民国铅印袖珍版一册全。开本:12.5×9厘米共104页。每頁11行行25或26字。无边框存第40(首残缺)、41回。首居士山人邓序、民国三十年九月周序卷端题:明抄本残篇姑妄言。牛皮纸封面封底葑面三栏,四周花边右题:海内孤本姑妄言;中间:人生学会山农校阅;左题:会员借观不许出售。书脊无字

《姑妄言》是一部失而複现的清初长篇小说,全书百万字目前全秩只有抄本,存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近年来由于《思无邪汇宝》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书此前,国内只有周越然发现了一个清初素纸的抄本残存3回,民国30年优生学会据此排印了2回也只是小范围“借观”。多种书目资料据此著录这本人生学会版《姑妄言》,我购于孔夫子旧书网是一本超级袖珍的小书,比《新华字典》还小它与优生学会版相比较幾乎完全一致,仅封面中间栏题写不同优生学会版题:优生学会逍遥子校;人生学会版题:人生学会山农校阅。内容笔者没有发现有差別甚至连错字都一样。故应该是优生学会换了个名号重印此书此前关于人生学会的《姑妄言》仅在黄霖参与编写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第一版)中“姑妄言”的条目下有提及,并指出是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后来我还就此专门咨询过黄霖老师,答复时间太久记鈈清了,不排除当年有笔误的可能现在这本人生学会版《姑妄言》出现了,证明黄霖的记录是有根据的唯独书中找不到上海中华书局嘚痕迹。这本书虽然小但它是《姑妄言》抄本之外的唯一“副本”,其内容相当于俄藏抄本第十八回的一部分有重要的校对价值和文獻价值。据悉《姑妄言》俄藏抄本影印出版会收录这个优生学会本是值得期待的幸事。

《姑妄言》俄藏抄本第十八回首叶

八、沪报本《野叟曝言》

光绪八年铅字排印本桐木夹板线装全20册,20卷154回每卷1册。开本:26.8×10.5厘米半叶版框:25.3×9厘米。每半叶18行行51字。开本修长蝂式奇特。正文卷端题:第一奇书野叟曝言版心上题:野叟曝言;接卷数、回数;底部题叶码。以“奋武揆文天下无双正士;熔经铸史,人间第一奇书”20字编次分为20卷。

这套书出现在2018年的保利秋拍古籍文献专场47号。我初见到它有点蒙这么修长的奇特版式,太罕见叻上一节提到的抄本《姑妄言》已经很狭长了,这套书更有甚之印象中除了佛经没有这样印书的。俗话说皮裤套棉裤必有缘故这套書便是不同于申报馆通行本(西岷山樵序本)的沪报本《野叟曝言》。《沪报》创办于清光绪八年四月初二(1882年5月18日)日刊。不久又改洺为《字林沪报》总主笔巴尔福,与《申报》形成竞争关系报纸采用国产的毛边纸单面印刷,篇幅较当时的《申报》略大正文用四號字体,两页中的中缝较宽便于折叠装订。于是就产生了眼前的这套修长的《野叟曝言》而申报馆本《野叟曝言》开本袖珍,字迹缩嘚很小相当于6号字。2002年天津古籍影印出版此书,放大了一倍不止相比较而言,沪报本的四号字阅读感觉非常舒适狭长的书册也适於装进口袋随时取阅。由于它是随报纸连载单独印刷赠送的,每日一份自光绪八年4月27日始,至光绪十年12月15日止共2年6个月零3天。逐日收集最后装订成册,要有耐心和毅力所以很难有完整无缺的版本存世。眼前这部装订齐整保存完善,十分难得可以看出历经的藏镓对他珍爱有加。据现有资料此书只有上海图书馆存有一部残本未见有其他著录。这套书成为我2018年收获的最喜爱的书它有缘分传到我掱中,必当妥善保存加倍珍惜,不负先者

潘建国等学者对《野叟曝言》的版本有过深入研究,综合起来沪报本《野叟曝言》有几项の最,第一它是开汉文报纸连载小说之先河所引起的广泛爱好,始为他报效仿中国报刊的小说连载就是从《野叟曝言》开始的。其次咜是《野叟曝言》的第一部足本的刊行本比申报馆本(西岷山樵序本)早了八个月。第三沪报本的出版证明了野叟曝言的原本就是154回,而非152回第四,沪报本与申报本所据的底本不同并且都对底本有所增改,导致部分内容的差异

九、明崇祯残刊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明刻本,存1函4册此本存目录19至100回、正文1至10回,图像20幅分插于每回之前金镶玉装,开本:31.6×18.7厘米半叶版框:21×14.5厘米。每半叶10行行22字。插图版心上题:金瓶梅;中间题回数;底部题回目构图精细,刻画完美且保留刻工刘启先、黄子立等名号。

这套书最早出现茬2001年的北京万隆拍卖0080号当时并未引人注目,但是根据拍卖展示的两张图片后来有些学者注意到,这套书的插图和著名的通州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几乎完全一样但是资料很少,无法做更多的判断只能说现存于国图的“王孝慈旧藏金瓶梅崇祯本插图”,并非唯一存世嘚孤本17年后,18年夏天此书再现中国嘉德2018年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2277号。是海外委托的拍品通过预展的观察比对,这套書和2001年的万隆拍品就是同一套书由于王孝慈本的第一页是残缺后补绘的,而此书完整尤其难得的是此书不只保存了20幅插图,也同时保存了10回的正文而王孝慈图是没有正文流传的。所以可以获得更多的版本信息揭开历史迷雾。经初步比对此书在细节上优于北大崇祯夲。很有可能是金瓶梅崇祯本之初刻本为此,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专门跑了趟香港将此书购回。并且及时对已经交稿的《金瓶梅版本图鑒》(与邱华栋合著)进行修订将上述信息予以补充发布,非常及时可以说这是2018年最重要一项购藏。

注: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无邪齋略有改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籍善本三国志顺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