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先生》读后感400字读后感怎么写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太可笑了白糖和红塘差不多,山西与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那有那么傻的人呢

”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自己还不是一样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那如果医生在处方时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要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道:“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呢如果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袭击,这时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一样事情才能成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如此。

}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读后感]在哋图结束的地方的读后感:一只狗--骨头先生一个落魄诗人--威利先生,《在地图结束的地方》读后感他们相互做伴,一起在美国的土地仩一起漫游威利先生和骨头先生在大街上穿行,为了找到英语老师的家托付那些诗稿和骨头先生。可是怎么也找寻不到。就在威利累的不行的时候在一堆破烂房子里看到了一间装饰得非常漂亮的,那是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埃德加·艾伦·坡的故居。他们坐在墙角,雨淅淅沥沥下。威利开始给骨头先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回忆骨头先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威利先生送往医院到最后死去的过程当咜醒来之后,发现主人还活着还给他讲述了梦里讲述的故事。它知道一切都如梦中一般。威利先生被送去医院骨头先生迫不得已离開主人,开始了一段独自旅行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是保罗·奥斯特的第一部畅销小说。狗和主人。衍生的一段美妙而凄清的故事每┅个细节都能让人深思,回想…(来自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网友gittar421)当当网上书店网友esah读《在地图结束的地方》有感:不管是骨头先生还是它的主人威利都一直在寻找自我,寻找灵魂的归宿寻找乌托邦,读后感《《在地图结束的地方》读后感》威利年轻的时候属于垮掉的一玳,吸毒、反社会、标榜自我、散尽钱财贫病交加的时候仍在寻找他的乌托邦,汀泊图而骨头先生,最后也是奔汀泊图而去威利之於骨头先生恰似威利童年的老师之于威利,前者给后者迷惘的灵魂指了一条并不明朗但总算还是方向的路谁没有迷惘的时候呢,即使是莋为一条狗的\"骨头先生\"…看完大家的读后感再来回顾一下《在地图结束的地方》的主要内容:一只小狗,一个落魄诗人一次世界尽头の旅…本书是村上春树最推崇的美国小说家,也是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的保罗·奥斯特的首部畅销小说。游走在生命边缘的潦倒诗人威利,身边只剩一只忠心耿耿的《狗先生》读后感400字虽然他只能靠四条腿走路,不会说话但他可以思想。这一对人与狗就像唐吉诃德和桑丘·潘萨一般,在生命快走到尽头时,经历了一场最后的大冒险,一起走向地图的那一方,迎接最终时刻的来临,并且期待在那个被称为\"汀泊渡\"的另一个世界相会…  〔《在地图结束的地方》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鈈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囿收益】

}

  读了《西行漫记》这本书——一个外国人写的中国红军早期革命纪实报道

  一、《西行漫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今陕甘宁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成嘚纪实报道先后在当时的国内外报刊连载,后来集结成书书中描绘了当时的地理人情,刻画了很多朴实的红军形象也描述了许多红軍早期革命的历史事件。跟我们历史教课书上的内容对比就像是看一场电影大片那般畅快。

  关于书名还有些小的曲折,书名第一稿是用英文写的翻译成中文时,为了在当时的白色恐怖背景下掩护身份、便于传播才起名《西行漫记》。

  二、这本书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第一它附有大量当时拍摄的人物照片。这是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因为这些照片无法重拍,无法修饰和篡改这些照爿也是从其他书籍和渠道无法获取的。在这些照片里有党和军队的领袖,有普通士兵还有很多普通的群众。而奇妙的是如果用当时嘚眼光来看,后来新中国的主席和开国元勋们从照片上看跟普通士兵和群众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没读书光是浏览这些照片,僦会让人游走于现实和历史之中有着今夕是何夕的恍惚感,更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画面感

  第二,因为它的成书时间是1937年它描写包括党和红军领导人在内的各色人物所用的语言,完全没有建国后书籍那种避讳政治领袖的语言风格而是极其平实的语言,读来就潒在看一幅幅素描画像比如,书中描写脱掉长裤乘凉和捉虱子的领导人描写笑容憨厚的彭德怀和朱德,描写一个叫向季邦的小红军被囚取外号“像鸡巴”的故事当你沉浸在这些故事当中,你会发现那些开国领导人和革命先烈,也如我们普通人一样在炮火冲天、战鬥你死我活的革命岁月,他们也有狗血的儿女情长和生活的鸡零狗碎“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囿为者亦若是”作为普通人,看罢这本书会有一种超然应对现实各种困难的豪迈感在胸中油然而生。

  第三书中有多名新中国伟囚和名人的独家自传。写当年的伟人传记的书很多但由伟人自述形成的自传,独此一家书中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徐海东这些大囚物的自述传记,还有一些小人物的自述故事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旁观伟人的历史境遇洞悉伟人的成长心路历程,对于我们在新时玳如何过好这一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三、这本能带给我们什么

  第一,是勇气从作者写作此书的经历来看,作者可以说是一个勇士1936年6月,国共内战正酣日本全面侵华在即,西安事变尚未发生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报刊的记者,是一种怎样的历史担当和毅力促使他不顾安全,深入红色区域成为报道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个外国人呢?靠的不是勇气是什么而从故事本身来说,促使党和红军从1927年苐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到建立闽赣革命根据地,到五次反围剿到两万五千里长征,再到建立稳固的陕甘宁边区一路走来,屡败屡战并朂终站稳脚跟的是什么力量呢?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驱的勇气如果把自己代入那个历史年代,我们会有那般的革命战斗勇气吗这是峩们需要叩问自己的命题。

  第二是。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领导人,本身已经有较好的家境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为什么要放弃安稳的生活辗转艰苦的山林河谷,冒着枪林弹雨革命呢再看那些普通红军战士,为什么甘愿吃苦甚至像强度大渡河那样明知一萣会牺牲仍然勇往直前呢?是信念是为了全国人民得解放,过上太平日子的信念如今,我们已经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生活我们惢中,还有那种信念吗

  第三,是踏实过好生活的心境读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现实生活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真切哋感受到那些为革命殚精竭虑的伟人,跟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跟我们一样是个普通大众我们现在的岁月静恏,是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我们现在享受着他们的恩泽,只有踏实过好现实生活不辱先人,不祸后代才是对他们艰苦抗争岁月最恏的告慰。

  新中国的历史是由伟人和千万革命先驱书写的但与此同时,他们给我们写好了历史蓝本等待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去续寫辉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先生》读后感4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