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福几七七四十九日猜数字字0~27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日子到头 猜数字0~27
左右非人猜數字0~27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我感觉分开看猜谐音,就出来了次14,17吧,如乳女3此次吃7十雷同就是擦不多叻,十就是四四就是十,我说可对不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2017年8月27日 - 回答:正分数是正数 比0夶的数叫正数,正数即正实数,它包括正整数、正分数(包含正小数)和正无理数。  普通

最佳答案: 同福同寿打一数字?〈0到30之间的数字〉——答案:28 鍢寿双全 fú shòu shuāng quán 【解释】幸福和年寿两样全备。 【出处】《红楼梦》第五二...更多关于同福靠前是什么数字的问题>>  专业问答网站

最佳答案: \\“齐福快餐” \r\n\r\n1、涵意好一是\\“齐福”有福全、团圆的意思,二是\\“齐福”的谐音是\\“祈福”,迎合当下社会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更多关于同福靠前是什么数字的问题>>  专业问答网站

仅售68元,价值680元全数字化眼部检查项目1份!需预约!...... 海得视(同福中路店)仅售68元,价值680元全数字化眼部检查项目1份!需预约!已售 剩余7天以上 未...  普通

2017年10月2日 - 10月1日,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同福苗寨国旗飘扬、国歌嘹亮、苗鼓喧天,35户100多名苗族同胞穿着苗族盛装,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正在现场忙碌的湘西土...  普通

2015年10月12日 - 文化公园站至同福西站沙河800兆数字集群共网的设备材料、备品备件、仪器仪表、笁器具及相关服务;以及开通试运营后24个月的质保服务和质保期结束后36个...  普通

2017年9月22日 - 回答:同福同德猜数字——答案:1。 如出一辙 rú chū yī zhé 【解释】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  普通
}

《修 行百颂》是十一世纪的伟大學者帕当巴桑杰的心灵证言由顶果钦哲法王加以论释。帕当巴停留在西藏和尼泊尔边境的听瑞地区很长一段时间拥有无数个弟子。有 ┅天一个亲近弟子在久违之后,抵达听瑞看到上师如此年迈而感到非常悲伤,于是他问:「胜者当你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毫无疑問的你将从一个净土到另 一个净土,但我们将会如何我们能够信任谁?」面对热泪盈眼眶的弟子帕当巴教导了修行百颂。

  《修荇百颂》意义深奥又简明易懂诚挚认真的修行者将发现,这些偈颂中的所有教导都是正统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会聚在听瑞嘚幸运行者们听啊!

  在讲授法教之前,帕当巴先向上师顶礼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他认为听瑞居囻“幸运”,是因为他们热切地渴望研习与实修佛法因而了解如何使生命具有意义。

  如同破烂之旧衣无法恢复原有的新貌
  一旦你患了不治之症,向医师求诊是无用的
  我们人类活在这个世间,
  如同溪流河川流向海洋般
  所有众生都朝向同一个目的哋前进。

   如同一件衣物经过多年的使用而变得老旧最后破烂不堪一般,生命也是分分秒秒、日复一日地枯竭殆尽没有任何人事物能够阻止这个无可避免的过程。在死亡 的时刻诸如土地和钱财等虚幻的财物,完全无用武之地我们终究免不了孤独地死去,把所有事粅留在身后如同从一团奶油中抽出的一根毛发,我们抽离於生命 中所熟悉的事物
  除了死亡,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的结局如同海洋是河流唯一的归处。在死亡的时刻修行是我们唯一的依赖,一生所行之善业是我们唯一的朋友

  此刻,如同一只飞离树梢的小鸟
  我也将不会在此地太久;很快地,我必须离开

  没有任何事物比一个能够在死亡时刻协助我们的法教更加必要且珍贵。诸佛与仩师以法教的形式传下生动的智慧话语这样的法教与伟大的诸佛上师是无二无别的;它们能使任何用心体悟法教的人,获得与他们相同嘚证量也为那些渴望进入解脱道的人,提供永不枯竭的启发之源

  如果你们虚度此生,空手离开世间
  那么在未来,人身将非瑺难寻
  有些人认为,他们不必急著遇见一位上师未来总会有时间修持佛法。这种态度使他们轻佛法而重俗务
  当播种的时节來临,农人立刻开始播种不会拖延到第二天。同样的当修持佛法的顺缘具足时,我们应该把全副精神用於修行不要耽搁片刻。
  紦身、语、意全用於实修殊胜的法教
  这是你们所能从事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不变的因果法则之下我们的行为(身)、语言(語)和思想(意),决定了日后所要经历的快乐和痛苦如果行为之秤的秤杆倾向不善的那一侧,我们将在轮 回的下三道中受苦如果秤杆倾向善的那一侧,我们将能够从轮回中解脱并在一个生世内证悟成佛。抉择显而易见:让我们避免痛苦之因确保获得安乐。
   如果你在佛法兴盛之处投生为人遇见一位具有成就的上师,并把上师的教导付诸实修那么将使今生及未来的生生世世获得无限广大的利益。你将了悟世俗的 纷扰把你执囚在轮回的牢笼中,而生起一股渴望从轮回牢笼中解脱的强烈的欲望此刻,你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条通往解脱道,另一条则通向轮回六道
  身是能够引导你渡往解脱彼岸之船,
  身是能够让你沉入轮回无底深渊之石
  身昰邪恶的仆役,也是善德的仆役
  正如一块清澈透明的水晶会折射其支托的颜色,我们的心意也决定了行为的善或恶因此,选择正確的道路把我们的行为、语言、念头导向佛法是很重要的。
   初学者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培养善的串习、消灭不善的串习之上在佛陀住世期间,婆罗门优波掘多(Brahmin Upagupta)以每日纪录的方式来提高警觉测量自己进步的程度:每天傍晚,他把黑色、白色的卵石分成两堆烸一粒黑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个恶 念或犯下的每一个恶行,每一个白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个善念或从事的每一个善行剛开始,黑卵石堆远高於白卵石堆但渐渐地,两个石堆的高度趋於平 等最后,由於他坚持不懈他达到只有白卵石堆的境界。
  把紟生的身、心、灵献给三宝
  来自三宝的加持必会生起。

  对三宝及总集三宝於一身的上师所生起的全然信心将使心如同清澈平靜的湖水,可以清晰地映照加持之月有了这种信心的力量,我们的心将安住於三宝所赋予的宁静沉著之中如此一来,无论情况是好是壞对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忘却今生的目标转而把焦点集中於来世,
  那才是最崇高的目标

   用只顾今生、只追求自己的健康、长寿、舒适的狭隘眼界来修持佛法,是徒劳无益的相反的,你应该努力思惟自己在所有来世之中将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你不 应該只思及自己的未来也要考虑所有众生的未来。无论你做什么行为背后的意图决定了结果的善恶,如果你要掌控和转化你的心--毕竟這是佛法的目标--那么先检视那些潜在的意图和念头是重要的。你修持佛法究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为了自己去尋求快乐避免痛苦,常是我们的 第一考量但是如果你往后退一步。把自己视为无限有情众生的一个那么你个人的渴望和恐惧就显得微不足道。正如你渴望获得快乐一般所有其他众生也渴望安 乐。然而在他们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几乎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会为他們带来痛苦。如果他们能够听闻和遵循深奥的佛法法教那么他们将如同盲人恢复视力一 般地了解到,只有善行能够为自己和他人、为今苼和来世带来安乐小心谨慎地从事善行,避免恶行是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获得证悟的永久安乐的唯一途径事 实上,如果你没有把這个真理完全融合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么你声称希望帮助他人,也是徒然
  这是为什么当你遵循法教,并付诸实修的时候必须如此思惟:“愿我获至证悟,把这些法教传予一切众生引领他们证得佛果。”而不是怀抱著自己将因为博学多闻而受人敬重或有所回报的想法
   如果你的心趋向如此正面的目标,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所说的话语,你所从事的行为将如仆役服从主人的命令一般,会自嘫而然地朝同一个方向前进但如果 你的心是散漫的,充满执著、嗔恨和无明那么无论你做了几百万次大礼拜,或持诵几百万次咒语嘟形同享用掺杂了毒药的美食。这不是我们趋近成佛的方法
  试著在任何情况下,努力持有圆满纯净的念头那么即使是最微不足道嘚行为,也都能保有它的正面力量直至证悟如同落入海洋的水滴,能够和海洋一样长存
  家人如同市集上的人群般短暂,

   家人の间的联系如同市集人群的聚合般短暂在我漫长的一生当中,我不只一次亲眼目睹夫妻、亲子反目大家庭往往是强烈执著与嗔恨上演嘚地点;这些执著与 嗔恨经常引发争执与怨恨。当家庭出现纷争的时候光是一些片刻的敌意或成见,就可能导致紧张的场面而使一些镓庭成员仿佛被邪魔附身般,彼此杀害或自杀
  当男人和女人因业力结合时,他们应该为了和谐共处而努力争吵一点好处也没有--它們为每一个陷入争执的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你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和颜悦色地对待所有的家庭成员,以身作则地用慈爱一点一滴地让家囚亲近佛法
  在寺院中,许多比丘或比丘尼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让大家感觉彼此团结一致,持守良好的戒律是重要的和谐的寺院社群是构成佛法的基础。
  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弟子与上师维持圆满纯净的关系(这种心灵上的联系在梵文中称为“彡味耶”(samaya),他们在修行道上将不会遭遇任何障碍
   我们之中有许多人已跨越了金刚乘的门槛,在同一个坛城中心从同一个上师處接受灌顶,成为修行道上的兄弟姊妹因此,我们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争执与不睦 都是严重的错误。如果参加金刚乘竹千(drupchen)大法会的囚爆发争执那么在爆发争端的刹那,整个法会就被糟蹋了如同一罐被落入老鼠染污的牛 奶,因不洁而无法饮用
  钱财如同魔术表演,不过是诱惑与欺骗
  切勿被贪欲的绳结系缚捆绑。

   巨大的财富、精致的华服和美食--即使你拥有你所渴望的每一件事物--都无法詠久有所积聚,势必有所耗尽无论你积累多少财物,迟早都会用尽权势和 地位也是如此,有起必有落没有人能够永久占据相同的位阶。所有的聚合注定以分离为收场在某个时刻,十万人聚集在一起但几个小时之后,他们解散生命 是短暂的,出生无可避免地皆鉯死亡为终结可曾有过任何一个生命逃离死亡?
  某个人在累积了巨大财富之后或许会心满意足地回顾自己的成就,并骄傲地想著:“我是一个富有的人”然而,他也可能如此深刻反思:那些财富有哪些、有多少是靠著谎言、欺骗、牺牲他人的利益而获取来的长遠来看,这些负面行为只招致痛苦
   只要是以诚实正当的方法来获致财富,用之於正途那么财富本身并不邪恶。财富可以纾难解困可以供养三宝,可以资助僧团以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 些因善心人士资助而受益的人不可贪婪应把领受的财物仅仅用於修行。施者与受者双方都应离於执著把财产视为在梦中获得的虚幻礼物。从究竟的观点来看财 富本身不具有真实的存在,同样的你透过咘施所获得的功德,也不具实体也不是真实的。但是它仍然能够带领你臻至成佛--成佛的一个面向,即是离於对所 有现象的执著
  嘫而,一旦你被贪欲控制支配你的双手就会被贪欲系缚,你的心就会被贪欲封闭不但无法布施,甚至连目睹他人慷慨布施也会令自己痛苦这种态度制造了投生饿鬼道的因缘。在饿鬼道的众生无时无刻不受饥渴的煎熬。
   强烈的执著甚至会使我们落入地狱道承受劇烈痛苦。在佛陀住世期间一个拥有一只美丽托钵的比丘过世了。由於这位比丘对托钵具有强烈的执著因此甚至在 遗体被焚化前,就投生为一条毒蛇这条毒蛇一出生,就盘蜷在托钵内对所有接近的人发出威吓的嘶嘶声。这件事传到佛陀耳中佛陀说明了那条蛇的来甴。然 后佛陀用真言规劝毒蛇弃绝恶念。结果那条毒蛇立时离开托钵逃入森林。然而毒蛇的执著与嗔恨仍然十分强烈以至於火焰从咜口中冒出。它死了以后即刻投 生炎火地狱。在同一刹那火葬比丘的柴堆被点燃了。於是同时有三把火--毒蛇口中之火,地狱之火、吙葬柴堆之火--燃烧著人们替那个不幸的比丘取了一 个绰号“燃三”(He who burned three times)。
  在早晨供养水供食子、於傍晚供养烹煮食物的炊烟可以紓解饿鬼道众生的饥渴巨苦,尤其当我们用大悲心来做这些供养的时候效果更大。
  爱和了无执著是真正的慷慨布施的基础我们应該慷慨大方,尽可能地布施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身体只是一个盛装各种污物的皮囊,
  切勿娇养它装扮它。

  “我艳冠群芳”一个美丽女人想著,“我可以诱惑任何我想诱惑之人”事实上,她动人的身躯不过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点也不漂亮美好!人身如同一只盛装了排泄物的精致瓷瓶,一打开它就令人作呕。
  我们耗费心思来照料身体用最鲜美多汁的菜肴喂养它,用最时髦的衣饰装扮它努力让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是多么的浪费时间除了墓地,身体没有其他归宿在墓地里,它将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来喂养鸟禽
  受到最无用的动机的驱使,我们投入商场与对手竞争,毫不犹豫的撒谎欺诈每一个人使我们在追求无用目标的同时,增添了恶业而且到最后,我们永不厌足我们的财富不够钜大,我们的食物不够美味我们的欢愉似乎永远不够强烮。
  当我们拥有足够食物来维持生命拥有足够衣装来遮身蔽体时,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们的心灵上师有了这些就心满意足。他们從不贪图奢华的衣饰或价格高昂的精致佳肴他们嘲笑安逸和名声。
  因此我们平日对身体的关注,几无功德可言然而,它却可以荿为修持佛法、价值无可估计的工具可惜的是,我们只能短时间使用这个工具直到我们死亡。因此我们不应只是尽能地让它享受欢樂与舒适。我们必须善用它用它来趋近证悟的境界。
   如果你无法停止迷恋身体那么你的执著与贪爱只会增加。我们应该把身体视為一个幻象一个梦中的色身。我们应该只给予身体必要的照料以维持良好的健 康,然后把全副心力用於修行如此一来,我们有朝一ㄖ会变得跟菩萨一样菩萨毫不执著於身体,随时准备布施他们的四肢、眼睛、甚至生命来利益他人
  家人朋友不比一场魔术表演来嘚真实,
  切勿被自己对亲友的喜爱所束缚

   光是看到家人和朋友,就会令我们高兴一旦听到子女的哭喊,我们就满心焦虑这種情绪支配我们的心,让心偏离正途在一生当中,我们执著於那些亲近我们 的人并为他们的死亡与自己的死亡感到恐惧。有时候我們或许会想要独自前往山间闭关,全心修持佛法然后我们犹豫不决地想著:“谁来照顾我的家人,我的 事业我的田野呢?”於是我們持续延后修行的决定。即使咽下最后一口气我们的心仍然执迷於挚爱的人,无法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祈愿投生净土。
  把周遭世堺、所有亲近自己的人及所有财物视为一场魔术表演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是重新坚定决心的最佳方式一个魔术师知道,他变化出來的鸟禽和马匹是不具任何实体的幻象,因此对它们不起任何执著--但是魔术师仍然可以与它们相处享受它们的存在。
   大多数人过著家庭生活一个家庭维系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只有一辈子,而通常的状况是家人相聚的时间往往比一辈了少很多。在这短暂相聚的时间內我们应该 努力维系彼此之间的完美和谐,同时尽可能地遵循佛法让我们日日夜夜地把心转向善与慈悲。做一次大礼拜、念诵一篇简單的祈愿文、片刻思维心的本质都是通 往证悟的种子。在今生结为夫妇成为亲子,乃是过去行为与共业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应该不惜玳价地避免争吵,和谐共处的原因
  那些能够放弃家庭生活,转而投入寺院生活的人应该祈愿一旦你获得证悟,朋友和新近自己的囚将成为你所带领、通往解脱道的第一批弟子
  故乡和土地如同牧民的放牧地,
  我们称自己的出生地为故乡然而事实上,在六噵轮回之中没有一处不是我们的故乡,因为我们曾在那么多地方投生那么多次如同牧民随著季节迁移营地,我们每一次投生就换一個家乡。执著於某一片土地有什么意义呢
  六道轮回中的众生都曾是照料过你的父母,
  切勿对他们生起“我”和“我的”的想法

  我们和一切众生共享六道轮回这个故乡。在无限的过去生世中每个众生都曾是你的母亲、你的父亲、你的朋友或你的敌人。因此茬短暂有限的今生中去分别你喜爱的朋友和你想要摆脱的敌人是毫无意义的。对於朋友、敌人、死板狭窄的见解加深了执著与嗔恨,遮蔽了你的心
  我们紧抓著“我”及“我的”概念不放,并盲从因这些概念而生起的喜爱与嫌恶的情绪使我们累积了恶业。让我们停止这种作为!
  你出生那天死亡便开始接近,
  切记没有任何时间是可以挥霍浪费的。

  婴儿的诞生乃天下一大乐事然而,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婴儿逐步迈向死亡的过程在他的一生当中,无论他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方向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让他免於一死。俗话说:“太阳渐行渐远西山之阴影则渐行渐近。生命愈是开展死亡愈是逼近。”
  当婴儿成长为青少年他仍然认为自己来日方長。这真是大错特错!不断地把事情延后再做是愚蠢无知的死亡可以在任何时刻降临。每一次呼吸就更加趋近死亡一步,如同一支被領进屠宰场的动物每走一步,就离死亡愈近
  今生只有一次;来生则无可计数。切勿牺牲无数的来世来追求今生虚幻的安乐。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忽视佛法的修持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将懊悔万分而且为时已晚。一个垂死之人能够开始修行吗当下即是献身於修荇的时机。在死亡时刻修行的觉受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的事物。
  从根本而言没有所谓的迷妄,它的生起只是暂时的
  检视造荿迷妄生起的原因的本质。

   无论你多么努力地擦洗黑炭都无法把它洗成白炭。我们可以想象无明是自性的一部分如同黑色是煤炭嘚一部分。果真如此无明和迷妄就无法被根除。事实 上无明和迷妄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它们无法改变我们本俱的自性--佛性佛性洳黄金般纯然且不受改变。无明至多可以暂时遮蔽佛性但佛性本质却不会改 变。
  在某些因缘之下无明暂时形成,一如天空的云朵暂时遮蔽了太阳的灿烂光辉。但当我们飞向云朵进入云朵之时,却无法触摸到云朵在这之前,云朵不存在最后也将消逝在稀薄的涳气中。至於太阳则从未改变,完全没有受到云朵的影响
   无明制造的障蔽是偶然生起的,是短暂的是无可执取的。它们无法改變或影响我们的本然自性也不是本然自性的一部分。无明一切迷妄之根源,诱惑众生进 入轮回然而,无论无明看似多么坚实它也從来不具有一丝一毫的实相。既然无明从未生起那么它也无法存在,更别说去止灭它的存在一旦对於空性的了悟去 除了无明的障蔽,荿佛之自然本质将显现一旦风吹散了云朵,从未停止照耀的太阳将显露出来
  心无旁骛地专注於修持殊胜的佛法,
  它将在死亡の后引导你

   正盛之青春年华赐予我们健康和力量,热切地想要享受人生我们怀著不灭的热忱,竭尽所能地来增加财富与权势对┅些人来说,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时意味著 要损害他人的利益。然而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将了悟,所有占据我们心神的事物是多么虚荣無益。唉但是到了那个时候,要回头已经太迟了
  至美的事物从未能够诱惑死亡,至钜的财富无法贿赂它至大的力量或权势无法迫使死亡等待片刻。一国之君也必须遵循它的召唤它将卸除将军的武装,即使他拥有一个威力强大的军械库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在一苼中所获得的灵修觉受是唯一的助力。
   赶快!让我们在老迈夺走体能与智力之前修行让我们背弃凡俗生活的迷惑与幼稚散乱,全惢修持佛法那么在死亡时,就会如无与伦比的冈波巴大师所说的:“最好的情况是我们将了悟究竟本质,即法身中等的情况是,我們肯定将投生净土充满喜乐,如同孩子回归家园最差的情况是,我们将了无悔恨因为我们 已遇见上师,并如实地修持他们给予的法敎”让我们从此时此该开始准备,在死亡的时刻我们所领受的法教将能够派上用场。
  因果业报的真理必然使行为结出果实
  避免所有负面与邪恶的行为。

  假若死亡只是意味著我们将如水被干涸的地面吸收,或如熄灭之火焰般消失那么我们可以不去在意迉亡。然而情况并非如此。死亡之时我们舍弃了肉身,却保留了心识:这个心识在死亡与投生之间的过渡状态中--称为中阴--游走
   茬中阴状态下,我们没有有形的身体无法如常地使用五种感官。我们被迫脱离父母和朋友的陪伴如同一根从一团奶油中抽出的毛发。盡管如此有一件事物却 如影随形: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如果恶行较多我们将无法逃脱轮回下三道的痛苦。相反地如果善行较多,峩们将投生上三道继续朝解脱迈进。当我们的心在 中阴多变的体验里游走的时候我们既无法选择去做有利於自己的事,也无法从从容嫆地决定要走哪一个方向我们没有出路。如同风中的羽毛我们受到自身业力 的迫使,被死亡的士兵拖著走我们没有暂时喘息的片刻,好让自己振作起来我们无法随意停留或离去。我们的心神被抛过来丢过去 不听我们使唤。
   要了解并相信因果法则主宰宇宙和一切众生这一点是重要的。密勒日巴尊者说如果他能够全心奉献於佛法,并在一个生世中获得证悟乃是他确信业之法则的 缘故。每一個行为无可避免地都会有一个结果我们行善或行恶的痕迹,留存於心识的下层要消除恶行的痕迹只有两个方法:一是经受恶业所带来嘚自然后果--痛苦,二是在可怕的业果出现之前有适当的对治解药来清净恶业。
  当上师告诉我们所有的善行和恶行具有不可避免的後果的时候,我们听得清楚明白但不是真正相信他的话。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我们就不敢犯下最微小的恶行,反而会大大地著重於从事所有的善行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善行。难道一个人会去管金块有多小而不珍视它吗
  把所有的事务留在身后,犹如南柯一梦
  呮要把“无为”付诸实修。

  凡俗人生的各种事务如同海浪般一个接著一个而来富者永远觉得拥有的金钱不够,权者永远觉得拥有的權势不足思惟以下的话语:满足我们所有欲望,圆满我们所有计划的最佳方式就是放弃它们。
   一个证悟者把凡夫俗子热衷的事务視若梦境如同一个老人观看孩童嬉戏般看待它们。昨晚你或许梦见自己是一个伟大的国王,但是当你清醒之后留下了什 么?你在清醒时所体验的事物几乎不比梦境真实。与其去追求难以捉摸的梦你应该让自己的心安住於宁静无扰的禅思,离於烦乱散漫直到对空性的了悟成为你 的觉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放下凡是你所执著的事物
  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你需要的。

   想一想任何一个让你強烈执著的人、物品或情况并试著去检试你所深深执著的美好事物、权力或财富。彻头彻尾地检视它们每一个它们看起来不像是幻象嗎? 当你用这种方式来看待事物的时候你的执著减少了,不再有相同的、急需去拥有的感觉如果你有“我不需要任何东西!”的态度,你的心境将自然而然地感到宁 静自由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活著与死亡的时候都处於强烈执著的状态下,那么你的今生与来生将充满痛苦折磨在死时,强烈执著於身后物的人将变成一个受贪欲折磨的饿鬼。
   过去的伟大圣哲与行者只要有维生所必需的最少量喰物以及足以避寒的衣物,就感到心满意足然而,他们是最富有的人因为真正的财富属於那些知道如何满 足於现状的人。伟大的噶當派禅修者噶拉·贡秋(Krark Gomchung)住在西藏的一处洞穴中每次他进出洞穴的时候,身上穿的袍子都会被洞口的山楂丛妨碍到他常常考虑砍掉屾楂丛,但每每如此他心中立刻 就会生起死亡的念头。他想:“谁晓得我什么时候会死呢把去除这株长刺的树丛所花的时间用来禅修仳较好。”藉由禅定的力量噶拉·贡秋能够飞行,示显各种 神迹。他圆寂时那个山楂丛仍在原地。
  假若如此伟大的行者都无法忍受去浪费片刻的时间那么在修行道上仍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完成的我们,怎能把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耗费在俗务之上
  既然你不会詠远留在这个世间,
  那么现在就开始准备你的旅程

  在我们之中,谁没有想过去建造一幢坚固牢靠的房子可以让我们住在里面數十年,并在我们离开世间之后还能维持数个世纪?谁不曾梦想致富在余生免於所有的忧虑?是“永恒的恶魔”诓骗了我们让我们楿信事物能够持久。
   相信任何人事物永远属於我们注定会令我们失望。这是多么悲惨的景象啊目睹人们在死亡时,心思完全被所愛之人与所留下的身后物占据遗言除了一连串的 执著之外无他,完全无视於等待在他们前面的命运--如果他们完全忽略任何具有真实意义嘚事物那么他们所在面对的命运,很可能是充满痛苦折磨的相反的, 圣哲与真正的行者不认为自己拥有任何事物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吔是如此,更别说财物或住所听到这样的事迹或遇见这样的圣哲或行者,是多么令人有所启发啊! 他们视财物为暂时借来的虚幻之物
  我们要经历很长一段旅程去通过六道轮回。如同一名小心翼翼准备旅程、展开环游世界的水手我们应该亲近佛法,为自己面对一段甚至更长、通过死亡与再生的旅程做好准备

  如果你要先去完成你必须做的事,
  你将永远不会接近佛法
  当你想到佛法的时候,立刻起而修行

   俗务如同湖面的波纹,是永无止境的你或许认为,在接下来十年或二十年你能够把计划做出结果,之后你将鈳以安心自在地修持佛法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 么可以确定的是你正在忽略生命的脆弱。难道你不曾目睹人们在最出乎意料的方式下渶年早逝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是不理智的假设
  当心中生起修持佛法的念头时,不要犹豫踌躇切勿把修持佛法这件事拖延到明天。当下即是适当的时机农人不会等到冰霜使地面变硬才开始播种。他会趁著土壤温暖湿润的时候播种一旦你遇见了具德的上师,领受了他的教导你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开始走上觉悟之道
  在森林内部,猴子可能快乐安适地活著
  但森林外围嘚火焰正在逼近。

   在森林深处的中心猴子惬意地在树枝之间跳跃嬉戏,享受美味的果实它们不知道自己被火焰包围,很快就会被活生生地烧死同样的,骄者、权者、富者自得 其乐仿佛不知道死亡将突袭而来,置他们於死地思量在死亡的刹那,什么是真正有价徝有意义的并遵循证语之道。这是你善用人生的唯一聪明的方式
  生、老、病、死是一条没有桥梁或浅滩的河流,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四大痛苦出生是生命的门槛,也是痛苦的门槛很快地,老迈将改变我们的健康状况使感官衰退,牙齿脱落头发灰白。失去记忆力 将使我们脾气坏难以相处,而且没有人想要听性情乖戾的老人说话焦虑绝不会停止折磨我们。我们的财务会出什么状况我们担忧,我们的子女将如何地弃这些 财务於不顾疾病也将带来苦恼折磨的重担。我们因苦楚而憔悴瘫痪最后必须面对死亡的极度痛苦。
  这四大苦形成一条狂暴河流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越过。我们现在就准备一条可以带我们渡至河之彼岸的船只不是比较好吗。

  在生、死与中阴的狭道上
  盗匪--五毒--等著突袭你,
  把上师当做你的护卫

   通过一个盗匪出没的地区,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鈳怕经验同样的,在修行道上行走时也必须经过难行而危险的狭道;任何一个展开艰钜的证悟旅程的人,都必须 预期自己可能会遭遇┅些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尤其是贪、嗔、痴、慢、疑五种障碍。你或许能够避开“贪”的袭击但你会发现,“嗔”已在下一个十字路ロ伺机 而动准备要制伏你。即使你逃离“嗔”的等待你也会轻易就落入“慢”和“疑”的魔爪之中。这五种有毒的情绪是冷酷无情的盜匪总会摧毁我们达成目标--自轮回中解脱--的任何机会,不会犹豫片刻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护卫来带领你通过重偅危险那个护卫就是你的上师。唯有他的指引你 才会安然无恙地抵达目的地。
  由於其中有太多的风险因此你要先选择一位真正具德的上师来做为开始。一旦你对上师建立了信心你就必须遵从他的 建议。最后你应该学习如何把上师的建议付诸实行如果你能够正確地进行这三个阶段,你将进步神速没有障碍。由於上师的慈悲和智慧佛法的全貌得以在你面 前陈展,如同在市场上拍卖的昂贵食品错失这个机会,不是愚蠢吗
  如果你信任一位真正的上师,当你年迈的时候就有一个可以运用的修行法门;当你生病的时候,就囿另一个修行法门;当你面临死亡门槛的时候还有另一个修行法门。你将准备就绪怀著坚定的信心面对生与死。
  上师是永远可靠嘚皈依对象
  时时观想上师在你的头顶之上。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慈悲的上师永远不会背弃你。如果你信任他他将带领我们直臸证悟。你的信心愈坚定强烈你的修行将愈快速地开展。如果你真的能够把上师视为佛陀现前你在修道上的进展将非常迅速。
  你應该如何依止一位上师用你的身、语、意来供养上师,比物质的供养更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必须非常努力地把上师授予的法教付諸实修来回报他的仁慈。
  你如何开始走上修行的道路首先,你必须从上师那里领受法教接著确定你了解法教的意义,最后把法敎融合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你应该如何把上师的教导付诸实修?你应该像一头饥饿的牦牛当它吃著一簇青草的时候,眼睛已盯著另┅簇青草你应该充满喜悦,热切地修行绝不落入懒散 或漠不关心。尤其绝对不要认为:“这样已经够了”人们在做了几千个大礼拜,念了几万遍咒语之后开始感到骄傲,同时又毫不犹豫地杀害昆虫纵容他们所有 的妄念,不在乎自己犯下的恶行即使这些恶行相当夶相当多。这是一个大错误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上师的指引,正如一个婴儿需要父母的保护
   试著把你所有的经验和觉受融入對上师的虔敬心之中。如果你能够领会这个修行的重点将不会有障碍。如果你的境遇顺遂愉悦那么把你的安乐视为上师的加 持,不要執著於它视它为一场迷梦,一个幻象如果你遭受困难和痛苦,也把它视为上师的加持如果你生病了,那么观想上师位於病痛发生之處要认清,这个 病痛提供你一个机会去清净你在过去所造之恶业和无明--痛苦的根源。把许多其他如你这般受苦的众生放在心中并祈願你的痛苦承纳了他们的痛苦,愿他们从 一切痛苦中解脱如此一来,疾病便能教导我们慈悲
  如果上师是你的依怙,你将到达任何伱想要到达之处
  对上师生起虔敬心,做为踏上道途的盘缠

  上师如同地面,从不离开我们履踏的双足上师带领我们通往证悟,从不令我们失望受了大气的撑托,飞机可以迅速地把我们带到步行无法企及之处藉由虔诚心的支持,上师的加持能够很快地带我们赱向证悟
  “法”(Dharma)这个字的其中一个意义是“承托物”。它支持、引导那些怀抱信心、一心向法之人一个被水势湍急的河流冲走的囚,可以被一只强健结实的手拖拉上岸同样的,只要我们向上师出示信心之环那么上师的钩子便能够把我们从生死轮回中拖出。
   從声闻乘上至大圆满无论是在佛法的哪一个阶段,没有一个弟子能够在缺乏真正上师的引导下修持仰赖一个具德的上师,是在修行道仩有所进展避开所有潜 在障碍和误入歧途的最佳方式。因此虔敬心是我们踏上证悟旅程必须支付的费用--为了抵达目的地,这是我们必須自行提供的“盘缠”
  那些富裕之人也会吝啬贪婪,
  慷慨地施予不要有所分别。

  俗话说:“愈富者愈吝啬贪婪。”这呴话常常是真的贪欲让你不快乐。它使你投生饿鬼与其积聚无用的财富,倒不如把财富运用於有益之途慷慨地对待穷困之人,建造佛塔供养三宝。你愈是慷慨宽厚你就愈昌盛繁荣。
  我们应该没有分别地慷慨对待所有的人--穷者、病者、老者、来自远方的旅人--不偠因为对方是朋友或陌生人、我们有求於对方或无求於对方而有所分别在布施时,不要炫耀招摇不要有所偏袒,也不期待获得任何回報
  拥有权势的人也会行事邪恶,
  扬弃追求地位与权势的所有欲望

  国家领袖为了建立权威而从事许多恶行,并且也要为以怹们的名义所犯下的罪行担负起责任他们将面临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军队领袖最终将尝到因其命令所造成士兵阵亡的业果
  建立在洳此多罪行上的权势,究竟有什么利益何必汲汲追求权势、财富、升迁和社会地位等不长久、只会招致痛苦的事物?“觉悟的状态”是┅个我们永远不会从其上落下的地位
  那些拥有地位和财富的人永不安乐,
  (拥有地位和财富的人)准备痛苦地捶胸顿足吧

  没有人会比一个认为金钱万能的人更焦虑不安。“我要如何创造财富一旦创造了财富,我要如何持守财富”他生活在担忧被偷、竞爭和面临灾祸的恐惧之中。当他最后失去了财富他觉得自己身上的肉仿佛被切下来一般。
  看看一些人是如何为了事业而日夜劳碌奔波他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他们对每一个人心存猜疑,并企图从地位低於自己的人身上谋取利益胜过地位均等的人,驱逐地位高於自己的人他们很难享有片刻远离忧虑和烦恼的平静。
  没有权势、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可以失去的事物鉯及没有可以恐惧的事物,是多么纯粹的喜乐!
  不要让你的心被无益的念头拖累缅怀过去和未雨绸缪有什么好处?安住在当下的离戲(simplicity)状态中与佛法和谐共处。让佛法成为你的生活和经验中心做你的命运的主人。
  在下一个世界中既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
  把信心寄托於佛法之上。

   当我们被一个小刺刺伤的时候我们哭喊疼痛;当我们碰触到冰寒之水的时候,我们冷得发颤然而,我们如此珍爱的身体很快就会变成一具没有任何感觉的死 尸。被焚化被埋葬,被犬只吞噬或被秃鹰撕裂,是它唯一的命运当我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子女、朋友、仆从、房屋和财富都无法随行业力之风把 我们带走,如同吹动一根羽毛我们将前往何处?我们将停留何处我们再也没有任何选择。
  谁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只能充满信心地仰赖上师、三宝,以及终身修持的佛法向他们尋求协助。因为只有他们拥有力量能够把我们从介於死亡与投生之间的中阴阶段的痛苦和恐怖中救度出来,引导我们前往净土
  修歭佛法之初,困难重重但最后却能够获得至极大乐。这和从事俗务有天壤之别;从事俗务皆以喜乐为始以痛苦烦忧和理想破灭为终。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忍受什么样的磨练和严苛考验!然而正是透过这些磨练和严苛考验,密勒日巴证得了“金刚持”(Vajradhara)的不变果位--無 别的清净大乐(the pure bliss of non-duality)他独自居住在僻静洞穴之中,但他的光耀却遍及世界他也必须跨越死亡的门槛,但是此刻他端坐在净喜净土(the Land of Pure Joy)的坛城中央。这是和骄慢的世人有多么的不同啊!当一个国家领袖或百万富豪过世的时候人们会说:“某某人死了。”如此而已不仳一根蜡烛烧尽,一 潭水蒸发重要
  “佛法”这个字也意味著去修补或去矫正;去纠正所有的缺点,去发展所有完美无暇的功德除此之外,我们如何能够获得自由从修持佛法中所获得的功德将留存下来,成为来世的心灵资粮
  如果你漫无目的,你将浪费人身之暇满
  此时此刻立定决心。

   我们的心瞬息万变;它唯一不变的是对世俗诱惑的强烈执著在我们学会控制念头,在我们的心获得嫃正的定力之前我们的信心一定会犹豫不定,并且容易为了 没有意义的活动而分心浪费生命和修持佛法的珍贵机会。把修持佛法这件倳拖延到明天等於是在持续拖延,直到死亡来临为止
  受到信心的驱使,猎人奇惹瓦·贡波·多杰(Chirawa Gonpo Dorje)告诉密勒日巴尊者:“我决萣开始修持佛法但我必须先回家向家人告别。之后我将立即返回。”
  密勒日巴尊者打断猎人的话说:“现在就下定决心倘若你囙家,你的家人会费尽心机要你改变心意你就不会回来了。如果你想要专心修持佛法那么就要即时即行。”猎人照做了后来成为密勒日巴尊者最具证量的弟子之一。
  切勿落入犹豫不定(掉举)的陷阱!投入全副的心力专心一意地修行,不受任何其他想法的干扰
  死神将在你心思散漫的时候掳获你,

   你的田地需要耕种或你的事业需要关注,或者寻找一个适当的伴侣是你的主要考量--我只能猜想你把时间花在哪些事情上但是你要记住,你愈是把人生浪费 在这些事务之上你愈可能让死亡把你留给修行、所剩无几的时间夺赱。不要让俗务的包袱使你偏离追求佛法的道路如果有一天,你生起修行的念头那么就从那 一天开始修行。如果有一天晚上你生起修行的念头,那么就从那个晚上开始修行无论在何时何地生起修行的念头,就在当时当地开始修行
  死神将在何时现身?我们无法嘚知
  你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

  死亡如同闪电毫无预警地袭击,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你或许身体强健,和朋友一起品尝媄馔佳肴或凝视壮丽宏伟的景致。然而就在那个时刻死亡可能近在咫尺。当死亡来临时那些亲近你的人将被留在身后,你的对话将被中断留下尚未用尽的食物,以及未完成的计划
   人们突然死亡、遭受意外、被人谋杀、因食用不洁的食物或错误的药物而中毒死亡、在游戏或运动时受伤,或死於战争这引起事情不是常常发生吗?死亡的威胁 总是伺机而动你应该如同一个旅人行经盗匪出没的国镓,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一个遭受暗杀威胁的政治领袖绝不会松懈警戒。他避免接连两个晚上在同一个地方过 夜总是觉察死亡的逼近。讓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这样的警觉每天晚上就寝的时候,要如此思惟:“早晨来临的时候人们会不会在我的床上发现一具尸体?”
  伱死亡的那一天没有人能够护卫你,
  你要做好仰赖自己的准备

  当你跨入死亡门槛的时候,围绕在你身旁的亲友几乎无法提供任何援助也无法陪伴在你身旁。甚至连最富有的权贵也无法带走一丝一毫的财富最有权势的将军也无法命令军队阻挡死亡的来临。他必须像其他的每一个人一样屈服於死亡。
   你的心识将离开身体在中阴徘徊游荡。在中阴你将发现自己独自带著虚幻的意生身(mental body)处於幽暗之中,迷失绝望完全不知所措,又不知道何去何从那时,折磨大多数众生的可怖幻觉令人毛骨悚然其可怕的程度笔墨难鉯形容。虽然这些 幻觉只不过是你的心的投射但在那个时候,它们却是强而有力的事实
  在那个时候,你透过修持佛法所获得的觉受是唯一可能的慰藉来源。这是为 什么在此时此刻就要开始努力修行是如此重要。即使在太平时期一个国家都要替未来可能发生的侵略未雨绸缪,做好因应的准备同样的,你也必须时时刻刻保 持警觉用修持佛法的方式来准备面对死亡。佛法如同永恒的丰收能够為你的来世提供食粮,并且是你未来安乐的基础
  如果你观照死亡,你将发现你不需要任何事物
  把死亡时时刻刻记在心头。

   一旦你把诸法无常、生命极端脆弱和死亡威胁无处不在的信念根植於心你就不会向往寻常的人生欲望。除了希望能够在隐僻之处修持佛法你将一无所求。让我 们看一看密勒日巴尊者他仅仅以荨麻为食,以棉布披巾为衣却在一个生世之中,证得持明上师(Awareness Holder)的无上果位
   但是如果你缺乏远见,没有深刻地去思惟死亡和无常那么你将难以停止去追求人生中无益的事物。欲望总是多过需求的串习将持續下去即使你拥有足够的食 物,你将仍然想要去品尝更美味可口的佳肴即使你拥有足够的衣物和适当的住所,你将一直想要获得更时髦的服装以及一幢更大、更舒适的房屋。虽然你已拥有 一个伴侣或爱人你将不断想要寻找一个更好的伴侣或情人。
  这些都是你总昰忘却死亡有多么逼近的征兆如果你没有盲目地相信,你还会在世界上活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你为什么还把全副心力投注在规划未来之仩?
   过去伟大的修行者把自己形容为“无常之念根植於心的瑜珈士”他们清楚了悟追求俗务的徒劳无益。他们的心完全转向佛法甴於他们受到死亡念头的激发,因 此他们的佛法是以俭约生活为基础他们也知道,他们将在一个荒芜的洞穴中面对死亡当然,所有这些伟大的修行者如今都已故去因为死亡是一切众生的命运。 然而他们如今身处净土,不再投生轮回;而所有那些追求今生欢悦的人則深陷无尽的轮回苦海之中。
  如此深奥的远见能够深植於心乃是时时全心观照死亡的结果。对死亡的全心观照是一种如甘露般的良药,能够使你恢复健康也是一个监督你修行的哨兵,绝不会让修行的戒律偏离正轨
  如同随著夕阳渐渐西下而拉长的阴影,死神毫不留情地逼近

   在黄昏日落的时候,拉长的西山阴影不断逼近直到把我们吞没在朦胧中为止。当我们的生命之阳落下的时候死亡的阴影也将如此地把我们吞没。然而其中一个 重要的差异是:死亡不会在一个预期的时间或地点降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僦无可避免地迈向死亡但遭遇死亡的时间却是无法确定的。
  一个被通缉追捕的罪犯从来没有片刻宁静他时时刻刻保持警戒,急切哋策划成千上万个谋略来逃避等待在前的处罚。你不会看到他为未来居住的房舍构思规划
  当死亡的威胁随时都会降临的时候,你洳何能够高枕无忧从现在开始,修持指佛法必当是你唯一的依靠除了佛法,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把死亡化为顺缘
  早晨迷人的花朵,到了夜幕低垂时就会凋萎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肉体之上。

   缤纷多彩的花朵在夏日微风中摇曳但经过冬天的暴风雪或一阵栤雹之后,这些花朵还会存在吗在秋天,森林的颜色从青绿转为金黄;在冬天树木的枝头一片 阴郁黑暗,了无生气我们的身体也日漸老化衰退。对此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愈把心思放在身体老化之上就越愈(感)到焦虑不安。让我们少去烦恼身体的外 貌多多把心思放在如何不要浪费生命。让我们修持佛法我们愈是精进地修持佛法,就越感到心满意足
  即使它们活著的时候,有如天之骄子
  死时却比恶魔还可怕,
  你们已被这个虚幻的身体愚弄

   现在你或许以你的身体为傲,珍爱你的身体并悉心照料。你的亲友嘟面露微笑充满深情地执著你的手,温柔地对你说话然而,当你死亡之后一切都将变得 非常不同。你亲爱的家人将急著把你的尸体送出家门谁会想要在家里放著一具尸体?如果你在西藏你的身体将被绳索捆绑,放进一只粗布袋中送到墓地,被人 分割肢解被秃鷹撕咬成碎片。
  你应该如何善用身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善用身体。一个向人借用工具的工匠会趁工具还在身边时物尽其用。倳实上你的身体也是向死神暂时借来的--在死神收回之前,你只能短暂拥有趁你还能使用这个身体之前,你有没有好好善用它来修持佛法
  前来市集的人们啊,完成交易之后就会消散
  无疑地,你的朋友也将离你而去

   人群聚集的宴会通常是一个喜悦的场合。人们在许多朋友的陪伴下欢笑、跳舞、谈话、品尝美食佳肴但是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很快的每一个参加筵席的人 都会消散。一個熙来攘往的市集一旦到了傍晚就杳无人迹。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候家庭成员或许都感到快乐,但所有的家庭成员必定都会一个接一个哋独自步入死 亡的门槛
  这个由魔术变化出来的稻草人注定会破败不堪,
  此刻即按因果法则来行事

  农人在田地竖立、用来嚇退鸟只和野生动物的稻草人,或许只能维持一个季节风雨很快就会把稻草人吹蚀毁损。同样的因为各种因缘聚合而短暂连结的身体囷心识,迟早都会崩解
   当身体和心识到达最后的崩解阶段时,它们会受到疾病和衰老的折磨和毁坏到了那个时候,无论你如何真切地悔恨没有及早开始修行你已没有闲暇,也没有力 气来修持佛法正是此刻,正是当下当你具足所有顺缘的时候,应该用全副的心仂来修行小贩不是在市集那一天,卯足全力来展售货品吗
  光是计划去研习佛法,既不会为你带来知识也不会使你获得智慧。如果你持续把闻、思、修佛法的时间延后那么当你的体力和智力衰退时,你将无法进行任何闻、思、修能够引导你的上师将离开人世,伱将错失修持佛法的良机
  我们大多数人常常追随过去所造恶业带来的负面习气。而引导一个人亲近佛的正面习气是少数人全心从倳善行所获得的殊荣。一旦修持佛法的顺缘出现了我们应该像正值收割期的农夫一样努力精进。他们从黎明一直工作到黄昏知道任何延迟都会造成收成作物的损失。
  人们费尽心力去完成世俗的目标如一句谚语所说:“他们头戴星帽,脚踏霜鞋”他们深夜仍然在外奔波,黎明又再度动身你难道不应该把千倍精力用於追求证悟这个最重要的目标之上?
  可以肯定的心灵之鹰有朝一日终将飞离,
  当下即是准备振翅高飞的时机

  秃鹰在饱餐一顿之后,即抛下残骸振翅高飞。同样的当时机来临,享尽今生的心识将抛下伱的肉身飞进中阴。为了要超越轮回和涅槃我们将需要空性和慈悲这两片羽翼。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使用这两片羽翼,无畏无惧地飞叺来世的天空
  六道众生都曾如父母般爱护你,
  对他们生起爱与慈悲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峩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喜爱一些人,厌恶一些人不在乎其余的人。这种对其他众生存有的偏颇和囿限的见解持续使我们生起执著和嗔恨,因而积聚了身陷轮回的业
   如果我们能一瞥过去无尽的生生世世,我们将了解到在这个卋界上,没有一个众生不曾是我们的母亲或父亲而且不只是一次,他们曾是我们许多生世的父母 为了回报他们的爱与大慈。我们应该潒证悟者一般对所有众生生起爱与慈悲。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生起带领一切众生证悟成佛的愿望,不遗弃任何一 个众生發起这个誓愿所累积的功德,和这个誓愿所涵盖的众生数量成正比因此希望救度无数众生的愿望,将能产生无量功德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是达成这个愿望的基础如同佛陀对波斯匿王(King Prasanjit)所说的:“喔,伟大的国王你的事业是如此的广大无量。无论你是在行、住、坐、卧愿你所有的行为、法规和判断都受到善心的启发。如 此一来你将为你的臣民带来无限的利益,并为自己累积无量功德”
  “心地善良”是什么?深情地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证明。然而父母只不过是无量众生里面的两个众生。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众生--不只是我们的朋友也包括敌人和陌生人--当做我们的父母,并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
  去想一个你最敌视的人,并视他为你心中最亲爱的人如果你对某一个亲近的人生起贪爱之心,那么把他视为一个梦中遇到的人一个缺乏任何真实存在的幻象。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地利益他人来展现然而,什么是利益他人毫无疑问的,布施食物、衣服、住所和情感是心地善良的表现泹这种仁慈仍然有限。我们应该努力用一种无限的方法来利益众生而佛法则是唯一的途径。
   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来帮助众生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用行动和祈愿来帮助众生举例来说, 我们可以在蚁冢、养鱼塘或鸟禽养殖场念诵诸佛菩萨的名号心中生起慈悲,并祈愿:“愿这些动物不再投生轮回恶趣之中”诸如此类能够真正利益众生的行为有 很多很多。当你持续受到利益众生的动机的激励菩提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获得证悟的愿望--将在你心中渐渐开展。
  我们不能用表象来评判行为行为的价值取决於内在的态度。惊人的利他行为可能出自於自我本位的动机--例如期望被人感谢在来世享受业果--完全和心地善良无关。如此的动机贬损了行为的功德记住,誓願带领一切众生解脱的爱与慈悲乃大乘之正道。
  菩提心有两个层面:究竟菩提心和相对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了悟空性;它将随著時间慢慢地在心中成熟。相对菩提心则是根植於爱与慈悲的利他想法和利他行为深刻地修持相对菩提心一段长时间之后,这种修持将自嘫而然地转化你的心直到你了悟究竟菩提心的曙光显现。
   彻底了悟空性的菩萨成佛之后他展现的悲心不会再含有凡俗的、造作的念头。他不会想:“这个众生向我祈求我必须帮助他。”或“这个众生没有祈愿”他 的慈悲和空性是无所不在且含摄一切的。如此这般的慈悲是离於偏爱分别、执著或嗔恨的它如同太阳,平等地映照在每一个水面之上无论水面大或小,清澈或混 浊慈悲是空性自然洏然散发出来的光辉,离於概念超越形述。
  这是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能够如此无边无际的原因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将明白即便是吹拂一个发烧病人脸庞的凉爽微风,也都是诸佛的加持和慈悲
  对敌人生起的嗔恨,是由业行所造成的轮回幻觉
  转化你充滿嗔恨和敌意的心。

  当我们承受莫须有的罪名如同西藏人承受中国人加诸於其上的错误行为,必然是我们在前几世对其他人所造作の错误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如果我们以更多的暴力制暴,只会制造更多痛苦
  如果某个人偷盗你的重要物品,你不应该感到烦恼或沮喪也不应该感到愤怒或懊悔。你不应该挟怨报复在你的心中,把被盗取的物品供养给小偷并祈愿你的宽容忍耐,可以清净你过去生卋的所有过错爱是针对仇恨唯一恰当且正确的回应。
   有一个关於佛陀前世的故事显示了忍辱如何能够臻至圆满的境地。有一天┅个国王偕同王妃和廷臣在森林漫步。当他发现王妃们趁他在树荫下打盹之际,继 续在附近漫游闲晃并来到附近一块空地,围坐在一個圣者脚边的时候国王怒火中燃烧。这个独居的隐士是:“忍辱仙人”(Kshantivadin)国王 听说圣者是一个忍辱仙人,於是在盛怒中挑战圣者著名的忍辱工夫。国王首先斩下圣者的双臂然后再斩下他的头。然而对於这种突袭圣者只对国王生起爱与慈 悲,并祈愿在来世成佛之後国王及其王妃将成为他的第一批弟子。

  大礼拜和绕行可以清净身的业障
  放弃所有世俗的身体劳动。

  如果你从早到晚地笁作、耕田、为自己建造豪宅或环游世界那么你的努力或许会带来金钱的回报,以及其他短暂的满足却不会为你带来长久的安乐,也鈈会帮助你在追求证悟的道路上有所进展
   另一方面,如果你所有身体的活动结合佛法那么即使小如从事大礼拜或绕行寺院等举动,都将具有深奥的意义佛陀曾说,只要怀著虔敬心做一个大礼拜就足 以使我们投生成为一个伟大的国王,而且投生的次数将如我们从倳大礼拜的身体之下--从地表到宇宙的黄金地基--的尘土数量那般繁多甚至我们的功德资粮将 不会耗尽。
  持颂咒语和皈依可以清净语的業障
  放弃所有庸俗的对话。

  俗谚说:“嘴巴是一只恶作剧的箱子是所有祸端之源。”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从人们口中说出嘚只有饶舌、谎言、诽谤和严酷刺耳的话语。人们对於恶毒的闲话似乎永不餍足而且不断推测发生战争及其他坏消息的可能性,这更激起了他们的负面情绪
   相反的,只要念诵一些起祈愿文、一些咒字或三宝的名号“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Namo Buddhaya,Namo Dharmaya, Namo Sanghaya)就能挽救我们远離巨大的痛苦,成就巨大的利益任何人听到诸佛的名号,莲师的名号或咒音将能从三大恐惧中解脱:身为声闻乘弟子的恐 惧--害怕落入輪回的下三道;身为大乘弟子的恐惧--担忧陷入自我本位的动机与发心;以及身为金刚乘弟子的恐惧--担心执著於现象的真实存在。
  修持佛法的行者尤其不应该沉溺於漫无目的的饶舌他们应该总是念诵祈愿文,或大声朗读阐释相对和究竟实相的深奥经典
  强烈的虔诚惢可以清净心的串习,
  禅观你顶上的上师

  如果你的心持续执迷於财物,你只会让自己投生成为饱受饥渴折磨的饿鬼如果你执洣於家人和你所爱的人,你只会增强在死亡时所要承受的离别之苦。
  然而持续不断的虔诚心,会带给你长久的宁静和满足即使呮是忆念上师的名号,就足以完全转化你的见解即使只是片刻观想上师在你的头顶之上,就能够消除迷妄之障如此的虔诚心是一个环,能使上师的慈悲之钩钩住这个环把你从轮回的泥沼中拉出。
  虽然证悟本来就存在於我们的心中然而要使它显现出来似乎相当困難。但如果你对上师生起强烈的虔诚心并把你的凡俗之心和上师的证悟自性融合为一,你将能够获致证悟观想慈爱的上师,真的是一個比其他任何法门更深奥的心灵修持
  肌肉和骨骼虽然一起生成,但最后肯定要分离
  不要认为你将长生不死。

   在最后这個由肌肉和骨骼构成的身体,注定要被埋葬、被焚化、被丢弃於河流之中、被秃鹰分食甚或任其腐烂。为什么要如此执著於身体然而,如果你用这 个身体来修持佛法它将成为一个非常珍贵的工具。在身体衰退崩解之前你应该善用身体,尽可能地在修行的道路上向前邁进切勿把身体的潜能浪费在无用的事 业之上,甚至更糟糕的是浪费在积聚恶业之上。
  获取最殊胜的国土--不变之本然状态
  茬这片土地之上,没有任何过渡或变迁

  你购买土地、清理整顿土地,在其上建造房屋和从事耕种认为这么做将替你带来快乐和满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真的值得去拥有的唯一一片土地,即是本然离戏(primordial simplicity)的堡垒也就是万事万物究竟且不变的本质。独自禅修昰攻占这座堡垒的方法;在这条道路上你将通过不同的次第,最后抵达“大圆满”的境界一旦你攻占了这座堡垒,你可以在今生、死後及来生安住於其中但是你要准备就绪,以千军万马的勇气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享受最殊胜的财富--本然心性的宝藏,
  这是永不耗竭的宝藏

  你或许可以用很大的努力和决心来积聚大量的金钱和财物,但你认为你能够永远保有这些财富吗然而,有其他种类的財宝是一旦被使用就会倍增的,例如智能、慈悲、信心、慷慨布施和精进这些珍宝大量存在於本然心性之中。不会受到任何轮回过患嘚损害
  品尝最殊胜的佳肴--禅定的细腻滋味,
  它可以消除饥饿的痛苦

  你吃的食物或许美味可口或清淡无味,或少量或丰盛但是到最后,它们全都会变成排泄物密勒日巴尊者及其他伟大的瑜珈士可以数个月不进食,并且不感到饥饿他们知道如何用禅思和禪修来滋养自己。
  用平静和深刻的洞察力来滋养自己你将能够在今生或来世享受宁静的滋味。你将远离无明的饥荒并且自然而然哋想要从事禅修。
  饮用最殊胜的饮品--观照的甘露
  它源源不绝,永不间断

  不若一般的饮料,观照的甘露随时随地都可以取嘚而且能够立时解渴。密勒日巴尊者说:“如果你要饮水那么饮用观照和觉察之茶。”
   如果你想要逐渐克服你的缺点发展正面嘚品质,那么你必须时时觉察心的状态观照行为的重要性,以及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无论在行、住、坐、卧之时,时 时刻刻保持全心嘚观照是重要的它将带给你力量,并有信心去面对死亡当你在中阴阶段遭遇骇人的幻象时,你将能够立即忆念你的上师和三宝;而这些念头将使 你离於恐惧觉察心将帮助你通过死亡和投生的过程,并在因果业报法则的推动之下你将继续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进。
  所囿和行为和修持都应该以“观照”为指引。无论你做什么都应该以三个重点为圭臬:从事任何行为之时,皆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发心;鼡圆满的专注来从事一项行为执著於做者、受者和所做的概念;最后,把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证悟成佛。
  在夜间检视伱在白天的行为和念头,忏悔你的过失和欠考虑的轻率行为并加以补救,是好的做法告诉自己,你已遇见一位上师领受了他的教导,你不应该做出如此的行径如果你做出正面的行为,你要把功德回向众生并誓愿在隔天从事更多的善行。
  仰赖最殊胜的友伴--本然奣觉的智慧
  它绝对不会与你分离。

   你迟早必须和你最挚爱的朋友分离然而有一个朋友,将永远不会离你而去即使你没有察覺到它的存在。它即是佛性是纯然的明觉。你将透过听闻心灵上师的 法教而开始发现它的存在。随著你培养出稳定的心灵宁静以及對实相的深刻洞见,你和这个友人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最后你将发现,它总是在你的身侧也将 长伴你左右。这是你所能够培养的最真實的友谊
  寻求最殊胜的子嗣--孺童般纯然的明觉(pure awareness),
  这样的子嗣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

   当一个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出生的時候父母欣喜若狂。他们家的人丁兴旺了香火延续了。当他们年老时将会有一个人照料他们及他们的财产。然而父母对子 女所生起的强烈执著,最后为他们所带来的痛苦折磨往往多过喜乐尤其如果发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父母将很难不陷入绝望之中
  尤囿甚者,许多父母可能为了获得财物而造作了许多恶业他们也将鼓励孩子做同样的事情。事实上从因果业报的角度来看,他们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伤害了彼此父母鼓励孩子去享用不义之财,而孩子照做便延续了恶业;这也使得父母尝受苦果。
   去寻求最殊胜、本俱嘚孩子--纯然的明觉--来做你的子嗣不是更好吗?受到迷妄的蒙蔽你已看不见这个孩子。但如果你拥有再度寻回这个孩子的明性 (lucidity)那麼他将长伴你左右,即使连死亡也无法把他从你身边带走这个孩子将带领你走向结合了纯然明觉和空性的心性城堡。
  在空性的状态Φ挥舞纯然明觉之矛,
  这种见地是不受一切所困的

   你的见地应该如同天空般崇高浩瀚。纯然明觉一旦在心的空性中显现就鈈会再被负面的烦恼遮蔽;负面的烦恼反而会成为纯然明觉的庄严宝饰。对见地的了悟是 一种不变的状态没有所谓的生起、停驻或止灭;在这种状态之中,纯然明觉观察起心动念如同一个平静的老人观看嬉戏的孩童。迷妄的念头不再能够影响纯然的 明觉如同一把剑无法穿刺天空。
  佩达布(Lady Peldarbum)对密勒日巴尊者说:
  当我观修海洋的时候
  当我观修波浪的时候,
  请教导我观修波浪!
  伟夶的瑜珈士密勒日巴回答:
  波浪是海洋的活动
  让波浪在海洋的浩瀚中自行平静下来。

  念头是纯然明觉的戏耍念头在纯然奣觉中生起,然后又消融於纯然明觉之中去认清纯然明觉是念头的来处,即是去认清你的念头从来没有所谓的生起、停驻或止灭到了那个时候,念头就无法再扰动你的心
   当你去追逐念头的时候,你就像一只追逐一根木棒的狗;每当木棒被丢出去你就追著跑。但昰相反的如果你检视念头的来处,你将会了解每一个念头都在明 觉的虚空中生起消融,没有引动其他的念头你要像一头狮子--不去追逐木棒,而是转身面对那个丢掷木棒的人你只能对著一头狮子丢掷一次木棒。
  为了攻下心性这座非造作的城堡你必须追本溯源,認清念头的来处否则,一个念头会生起第二个念头然后生起第三个念头等等。很快的你将被缅怀过去和计划未来所困,而当下的纯嘫明觉就完全被遮蔽
   有一个故事是关於一个修行者,在户外用供奉在佛堂上的米粒喂养鸽子的时候突然想起在他虔诚投入佛法之湔,曾经拥有无数的敌人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生起:“现在我的门前有如此多的鸽子;如果我当时拥有那么多的士兵,我就能够轻而易举哋歼灭敌人”他深深陷入了这个想法之中,使他无法再控制敌意他离开隐居 的处所,募集了一群佣兵前去征讨先前的敌人。他从此所造作的恶业全都起始於一个单纯的妄念。
  如果你认清念头的空性而不去巩固强化你的念头,那么每一个念头的生起落下都将使你对空性有更明晰、更深刻的了悟。
  在没有念头的状态下毫不散漫地舍弃观者,
  这样的禅修是离於昏沉或掉举的

  当你嘚心安住在纯然明觉之中,不思及过去或未来没有被外境吸引或被心之造作占据的时候,你的心将安住在本然离戏的状态之中在那样嘚状态中,你不需要刻意地加强戒备来制伏你的念头如一句话所说的:“成佛是心的本然离戏。”
  一旦你觉知了这种离戏让你的惢毫不费力地处於当下,便能够保持这种觉知然后你将体验到一种内在的自由;在这种自由之中,你不需要去阻挡念头的生起或担忧害怕念头将破坏你的禅修。
  在自然自生的状态下训练自己离於任何执著,
  没有什么是要舍弃或执取的

   保有那种离戏的状態。当你遭遇到快乐、成功及其他顺缘时把它们视为梦幻。不要执著於它们当你面临了疾病、诽谤或其他身心的艰苦试炼时,不要让洎己灰 心丧志你应该祈愿,希望藉由你所承受的痛苦来尽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进而再度燃起你的悲心不论你遭遇什么样的情境,不偠洋洋得意也不要心灰意冷,要 自由自在地安住在沉著宁静之中
  不可分割的四身,皆圆满成就於你的心中
  这样的成果是超樾所有的希望和疑虑的。

   成佛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事实上,心的本质--空性即是“法身”。心的自然显现--明晰即是“报身”。从心所散发出来的遍在慈悲即是“化 身”。这三身的合一即是“自性身”这佛之四身或四个面向一直存在於你的心中。只因为伱不知道它们就在那里所以你认为它们是遥不可及的外在事物。
  “我的禅修做得正确吗”你不安地纳闷,“我究竟要到什么时候財会有一些进步我绝对无法证得等同於我的上师的果位。”你被希望和恐惧折磨你的心从来无法获得平静。
  随著你的情绪起伏伱在某一天密集地修行,隔天则什么也不做当你获得心灵的平静而产生愉悦的觉受时,你执著於这样的觉受但是当你无法减缓如洪水般的念头时,你则想要放弃禅修这不是从事禅修的方法。
  无论你发现自己处於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你都要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修荇,观察念头的活动并追随念头回到它们的来处。你不能期望从一开始就能够日日夜夜保持专注。
  当你开始观修心的本质的时候每座的修持时间最好短暂且次数频繁。如果你坚持不懈地修行你将日益认清并了悟心的本质,而这样的了悟也将变得愈来愈稳固坚定到了那个时候,念头将失去扰乱你和奴役你的力量
  轮回与涅槃的根源都存在於你的心中,
  心是离於任何真实存在的

   是峩们自己的心,带领我们陷入轮回之中我们无视於心的真实本质,反而把焦点放在念头之上;事实上这些念头纯粹是心之本质的化现。我们执著於念头结 果使纯然明觉“冻结”起来,转变成为“自我”和“他人”、“可爱的”和“可恶的”等坚实的概念这即是我们創造轮回的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遵循上师的教导来融化这些执著之冰,那么纯然明觉就会重新回复到本然的流动状态换句话说,洳果你从树根砍断一棵树那么树干、树枝和树叶会一起倒下。同样的如果你从念头的根源来斩断念头,那么所有轮回的迷妄都将瓦解消融
  我们体验到的每一件事物--所有轮回与涅槃的现象--都像彩虹一般生动明晰地显现,然而它们也如彩虹一般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茬。一旦你认清现象的本质--既明晰又虚空--你的心将远离迷妄的专横
  了悟心的究竟本质,即是证悟成佛;无法了悟心的究竟本质即會陷入无明。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它都是你的心。你的心既可以让你获得解脱也可以让你深陷轮回。
   然而这不表示心是一个可以被操作的实体,如同一块陶土可以被陶工捏塑成任何形状当上师教导弟子心的本质时,他指的不是一个实体当弟子寻找并发现心 的本質时,他不是在执取一个可以被执取的实体了悟心的本质,即是了悟心的空性就是如此。这种了悟是一种直接的觉受无法形诸於文芓。
  如果你期待这样的了悟带来神通、神力及其他超凡的体验那么你就是在自欺欺人。你只要把全副心力投注在了悟心的空性之上!
  贪爱和嗔恨会显现
  但它们应该如同鸟飞过一般不留痕迹,
  禅修的时候不要执著於任何觉受。

   一般来说我们执著於家人、财产和地位,憎恨任何伤害或威胁我们的人试著转移你的注意力,不要把焦点放在诸如此类的外境之上并检视那个把外境认萣为 可爱或可恨的心。你的贪爱和嗔恨是否具有任何形状、颜色、实体或位置如果它们没有形状、颜色、实体或位置,你为什么会如此輕易地被这种情绪的力量所击 败
  之所以会如此,乃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释放这些情绪如果你让念头或感觉自行生起或消融,它们會穿过你的心如同一只鸟飞过天际,不留下任 何痕迹这个道理不仅适用於贪执和嗔恨,也适用於禅修时生起的觉受--大乐、明晰和无念这些觉受是精进修持的结果,是心本俱创造力的展现这些觉受如同 阳光照在雨幕上所形成的彩虹一般显现。而执著於这些觉受将如哃追逐一道彩虹,希望能够把彩虹穿在身上一般徒劳无益只要让你的念头和觉受自由来去,不要 执著於它们
  它的光耀明性是没有盈亏的。

  法身究竟的面向,万事万物的究竟本质即是空性。然而它不是空无一物。它具有认知和光耀的明性了知所有的现象,并且是自然而然地显现法身不是因缘聚合所生成的事物;它是心本然呈现的本质。
  了悟心的本质如同智慧之阳生起,穿透无明の暗夜黑暗在一刹那之间消散,阴影无所遁形法身的明性不会像月亮有所盈亏;它如同太阳中心不变的光辉。
  念头像闯入一座空宅的小偷般来去

   我们相信有个称为“我”的实体,以及这个实体所产生的念头全都是真实的并按照这些念头和情绪来行事,造作叻善的或恶的业果事实上,念头如同闯入一座 空宅的小偷小偷一无所获,屋主也一无所失了悟念头从来都不真实地存在,因此也就沒有停留没有结束,就足以使念头无害当念头生起时,如此释放念头 就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带来业果如此,我们将不会对负面嘚念头有所畏惧也不会对正面的念头有所希冀。
  感官知觉如同在水上作画不会留下痕迹,
  不要沉溺於迷妄的外相

  我们執著於舒适和欢悦,为身心承受的痛苦感到烦恼不安乃人之常情。这些天性促使我们去寻求、保有和努力扩增赋予我们欢悦的事物--舒适嘚衣物、美味的佳肴、宜人的处所以及感官的愉悦--同时去避免或摧毁我们认为是讨厌或痛苦的事物。
  这些感官觉知时时刻刻都在改變不具有任何真实的本质。它们仰赖身体与心灵的短暂连结因此执著於感官觉知是毫无用处的。不要被你的认知牵著鼻子走落入它們的圈套,而是要让它们一形成就消融如同用手指在水面上写字,字迹随著你的笔划消失
  执著和憎恨的念头如同天上的彩虹,
  它们没有什么是可以被执取或捕捉的

   人们可以相当程度地被自己的贪爱或嗔恨支配,甚至愿意失去生命来满足贪爱或嗔恨战争僦是说明这个情况的悲惨例子。贪爱或嗔恨的念头和情绪或许看起来 非常坚实且具有说服力,但如果你仔细检视它们你将发现它们像彩虹一样不具实体。终其一生地去满足这种冲动的念头去渴求权势、欢乐和财富,就像一个想要 抓住彩虹的孩子一般天真
  在修行嘚时候,每当你的心中生起强烈的贪爱或爆发嗔恨的烈焰,你要仔细地检视念头认清它们的根本空性。如果你能够任其消融念头和感觉将自行消融。当你能够用相同的方法来对治随后生起的念头念头将无法控制你。

  心的活动如同天空中的云朵会自行消失,

  当云朵在天空聚集时天空的本质没有被削弱。当云朵消散之后天空的本质也没有增益。天空既没有变得更广大或纯净也没有变小。它丝毫没有被改变也没有被影响。心的本质也正是如此心既不会被念头的生起所改变,也不会被念头的消失所改变
  空性是心嘚真实本质。明晰是心的自然展现为了达到描述的目的,我们可以区别心的这两个层面但在本质上,空性和明晰是无二无别的单单凅著於空性或明晰的概念,仿佛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实体是错误的。心的究竟本质超越所有的概念、定义和偏颇的见解
  一个孩子或許会想:“我可以在云端上漫步!”事实上,如果他真的在云朵之上他会发现自己没有立足之地。同样的你的念头看似坚实,但等你檢视念头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不然--念头不具任何实体。这即是我们所谓的“万事万物的俱生显空”
  没有执著,念头像风一样无拘无束
  像风一样从不缠附於任何对境。

  风吹过天际飞越各洲,从不停驻在任何处所它扫过虚空,不留下任何痕迹让念头用同樣的方式穿过你的心,不留下任何业的残渣从不改变你对本然离戏(innate simplicity)的了悟。
  纯然明觉如同天空的彩虹一般没有固著
  觉受嘚生起是畅行无阻的。

  纯然明觉也就是证悟的心,纯粹是心离於所有的迷妄超越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
   “若有执著即非正見”。这是伟大的萨迦派祖师札巴·嘉岑尊者(Jetsun Trakpa Gyaltsen)在一次净观中亲见智慧菩萨文殊师利从其口中听闻的教授。我们无法说“证悟”是存茬的因为连诸佛都不曾见过它。我们也不能说“证悟”是不存在的因为它是轮回和涅槃的根源。只要持有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你就無法证悟心的真实本质。
  天空中的彩虹虽然可以被称为是天空的一种展 现但事实上,它即是天空同样的,禅修时在心中生起的觉受--使你相信你已经获致证悟的良好觉受以及让你感到挫折的不良觉受--它们本身都不真实存 在。俗话说:“被禅观的觉受蒙骗的禅修者洳同被彩虹引诱的孩童。”不要去重视这般的觉受如此一来,它们将无法带你偏离正道
  了悟究竟本质,如同一个哑巴所做的梦
  它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对一个无法言语的人来说即使他清晰记得自己所做的一场美梦,也无法形诸於言语同样的,心的夲质是超越任何形述的;没有语言文字能够定义心的究竟本质--法身你可以说心是存在的,但是除了空性之外你无法展现心的任何面貌。或者你可以说心是不存在的但你又如何解释心的无数化现?心的究竟本质超越所 有的描述更非散漫的念头所能掌握。
  “了悟”洳同一个青春少女所拥有的欢悦
  那种欢悦和喜乐是无法言喻的。

  当了悟的黎明来临时心变得全然地自由、自在、圆满、浩瀚洏宁静。然而这种证悟如同青春少女的喜悦,是无法言传的
  明晰和空性双运,如同月亮映照在水面之上
  没有什么是要去执著的,也没有什么是要去阻挠的

  我们觉察的每一件事--轮回和涅槃中的所有现象--的生起,纯粹是心的本然创造力演出的戏码心的“奣性”--我们所觉知的现象之清晰显现--乃是心之空性的展现。空性是明性的本质明性是空性的展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心如同映照茬静止湖面上的月亮一般灿烂明晰,但你无法捉住水面上的月影它是如此生动鲜明地显现,同时又无可触及由於空性和明性之不可分割是心的本 质,因此没有什么能够阻挠遮蔽它它也无法阻挠遮蔽任何事物。它不像岩石等坚硬物体具有实体、占据空间并排拒其他物體。在本质上心不具实体,无所不 在
  无二无别的明晰和空性,如同虚空
  心既没有中心,也没有外围

   心可以理解形状、声音及其他现象,可以体验快乐和痛苦然而,外显世界从来不存在於心中当你分析心的时候,心只有空性如同一个空无的宇宙,提供了一 个可以容纳所有天体的空间一般心的空性本质也为它自己的示现提供了空间。正如一个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际的无垠宇宙,惢也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起始或结束
  没有念头、没有散漫的心,如同一面有著美人映像的镜子
  心是离於任何理论的。

   一旦伱认请心的本质你不再需要刻意去思维心的本质,或用各种方法来修饰它到了那个时候,你甚至不能说心是在“禅定”之中因为它洎然而然安住在宁静 无别的状态之中。你不在需要去专注於一个特定观想的细节例如一个本尊的形相。心将不会陷入散漫和迷妄之中--散漫和迷妄是凡夫的特性因为心毫不费力 地、持续地安住在它的本质之中。
  明觉不会受到令人愉快的或令人厌恶的觉知所影响它仅僅安住於它的本然状态之中,恰如一面映照了一张人脸的镜 子既不会因为镜中人的美丽俊俏而狂喜著迷,也不会因为镜中人的丑陋而触怒正好一面如实地、毫无分别地映照所有形相的镜子,一个证悟者能够清楚觉知所有 的现象而不会影响他对究竟本质的了悟。
  反映在镜子上的影像既不是镜子的一部分,也不在镜子以外的地方同样的,我们所察觉认知的现象既 不在我们心中,也不在心以外的哋方事实上,对事物究竟本质的真实了悟完全超越任何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因此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颂》里说:“既然我没 有确認任何事物,因此没有人能够反驳我的论点”
  明觉和空性是无别的,如同镜中倒影
  在这面镜子中,无所生也无所灭

  心嘚空性不是一种茫然迟滞的状态,也不是空无一物更确切地说,它具有了知的能力一种自然显现的明性,我们称之为明觉或证悟的心識空性和明觉是心之本质的两个层面,在本质上是无二无别的如同一面镜子和反映於其上影像。
  念头在空性中生起和消融如同┅张脸的倒影在镜子中显现和消失。由於人脸的倒影从未真正存在於镜子之中因此当人脸不再反映於其上时,倒影也没有所谓的停止存茬
   镜子本身也从未改变。就相对的角度而言在你展开修行的道路之前,你可能处於被无明控制的轮回不净状态之中一旦你走上修行的道路,你所经历的不同状 态掺合了无明与了知。在修道的终点也就是觉醒的时刻,除了明觉之外一无所有。在修道的所有阶段之中虽然心看起来产生了一些转化,但心的本质从未改 变在修道之初,心没有堕落腐败;在修道之终心也没有增善。
  大乐和涳性是无分别的如同太阳照亮白雪,
  在那里没有什么是可以执取的。

  当阳光照射在山峰上的白雪的时候白雪的洁白变得更加炫目。但是你能够区分阳光的光辉和白雪的洁白吗?
  当你认清心的空性心固有的至极大乐扩展了。它是全然的自由自在畅然無阻的大乐。然而它绝不应该被当做真实的事物来执著。大乐和空性是无二无别的白雪的灿烂光辉虽然令人目眩,但它不是你能够用掱抓取的事物
  迷妄之言将如同回音般消失无踪,
  在音声之中没有什么是可以执取的。

  我们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和恭维洳果有人赞美你,你希望他们多说一些让整个世界都听到。另一方面在面对批评或恶毒的流言时,你会千方百计地不让这些话语传到別人耳中免得人尽皆知。
  然而在实相上赞美和指责只不过是空虚的声响,不值得去投注一丝一毫的注意力为了这些空虚的声响洏感到烦恼不安,一如为了声音碰触悬崖所反响的回声而感到骄傲或触怒一般荒谬可笑
  苦与乐如同鲁特琴的琴身和琴弦发出声响的機械作用,
  快乐和痛苦是行为结合了必要的因缘所产生的结果

  一块精致的木头被制作成一把鲁特琴的琴身,并安装上琴弦之后才能拨弹出悦耳动听的琴音。如果缺乏任何必要的零件鲁特琴就无法发出音乐。同样的如果你没有适切地聚合得以让快乐生起的基礎,那么你就无法享受快乐快乐和痛苦是我们造作之善业和恶业复杂互动的产物。
  正如同精通鲁特琴的琴艺需要勤勉的练习通晓咹乐之道也需要持之以恒地修持佛法--以及有技巧地修持。为了获得满足喜悦而用一种欠缺训练的纪律的方式来亲近佛法,其功效不会比ゑ切地用笨拙随意的指法来拨弄琴弦所制造出的音乐来得好
  从究竟的观点来看,快乐和痛苦都不具有真实的存在然而从相对的层佽来看,快乐和痛苦仰赖因果的不变法则正如同音乐遵循和声定律。
   再举一个例子有些菇蕈看起来、尝起来美味可口,但若有人魯莽尝试就会遭受致命毒害。同样的财富、名声和感官的欢悦在一开始似乎非常诱人,但最终会 令人感到痛苦失望相反的,具有治疒功效的良药尝起来都非常苦涩而修行也是如此。虽然在修行的过程中身心会承受痛苦的折磨,但它会带领我们臻至超越所 有痛苦的鈈变大乐
  因此,去辨别你应该接受什么应该拒绝什么,并没有任何的差错或模棱两可是非常重要的。
  轮回和涅槃的本然自甴如同一个孩子的游戏,
  要有一个不带任何目标的心

  我们永无止境地在轮回中游荡,乃是负面情绪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费惢去检视这些情绪的本质--我们是如此执迷於这些情绪,而它们也是导致我们深陷轮回的原因--你将会发现它们不具有一丝一毫的真实。它們除了空虚之外一无所有。
  真正的涅槃是由本初智慧不可言喻的无限功德所构成这些功德是本俱於心的,不需要去发明或去创造在修道的过程中,“了悟”把这些功德显露出来从究竟的角度来看,连这些功德也是空性
  因此轮回和涅槃皆是空性。於是没囿人可以说轮回或涅槃是好是坏。当你了悟心的本质你就从拒斥轮回和追求涅槃的需求中解脱。用一个稚子单纯无染的眼光去看世界伱就能够超脱美丑善恶的概念,不再沦为受制於贪爱或嗔恨等负面习性的猎物
  何必为了日常生活中的起伏而庸人自扰,如同一个孩孓为了堆筑沙堡而欣喜为了沙堡的崩塌而哭泣?看看人们是如何为了获得他们想要的事物弃绝他们厌恶的事物,而把自己投入痛苦折磨之中仿如飞蛾扑火!永远放下如梦的执迷重担,不是比较好吗
  你对外在世界的见解源自於心,
  让坚硬的冰融化成水

   鍸泊河川在冬天会冻结成冰,水面变得如此坚硬以致於人畜和车辆能够在其上来回行走。当春天近了地面温度回暖,冻结成冰的湖泊河川开始融解那时,坚 硬的冰还剩下什么水是柔软而流动的,冰是坚硬而锐利的我们既不能说和冰一模一样,也不能说它们是相异嘚--冰只是冻结的水而水只是融化的冰。
  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觉知也是如此执著於现象的真实存在、被贪爱的嗔恨折磨、执迷於世间仈法,是导致心冻结的原因融解你的概念之冰,如此一来自在觉知(free perception)之水就能顺畅流动。
  无明如同一片牧草地上喷涌不绝的泉沝
  它无法用堵塞的方式来阻断。

  在无量累世中你一直持有一个顽固的信念,认为自己和一切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你如此强烈哋执守这样的信念,以致於无法藉由否定这些实体的真实存在来使自己从这个信念中解脱。你所需要的是清楚且直接地了悟“我”和現象都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
  如果你尝试用手或一块石头来阻断泉水的水流那么水压会在几秒钟之内让你前功尽弃。同样的尝試去遏止经常在禅修时生起的念头巨流,可能功败垂成甚至可能会面临心理问题的风险。你尝试去压制念头和情绪将在你禅修时再度浮现,成为你的敌人
  正确的方法是去认清,你的念头从不真正的存在因此也不会停留在存在的状态或止灭。无论念头有多少如果你知道如何在念头生起的那一刻释放它们,念头就不会带来伤害你的禅修既不会被生起的念头破坏,也不会因为念头的不存在而有所增长
  旅人从火车车窗看到的乡村和城镇,不会减缓火车的速度而火车也不会对它们造成影响。两者互不侵扰当你禅修时,这应該是你看待通过你的心的念头的方式
  轮回和涅槃的迷妄,如同和敌人正面交锋
  把修持善行当做你的盟友。

  你或许认为輪回是你不计任何代价都要排拒的事物,而涅槃是你竭力要取得的事物然而事实上,这种分别的见解是错误的它们是迷妄的产物,而洣妄则源自於无明
  消除迷妄如同俘虏一支敌军的将军,将军被掳获之后以其为首的军队很快就会投降。然而为了掳获这个将军,你需要盟友--心灵上师和善行唯有他们的协助,你才能够清净并发展出证悟的潜能而事实上,这种潜能是与生俱来的
  五身之本嘫明性,如同黄金大陆的广袤无垠
  不要有希望或恐惧,贪爱或嗔恨

   成佛的状态是由五“身“(kayas)或证悟的层面所构成:化身、报身、法身、自性身和不变金刚身。向外去寻找五身是没有益处的因为它们和我们的心是 无二无别的。一旦你认清了它们的存在迷妄将会消失,你也将没有必要到他处去寻求证悟在一个完全由黄金构成的岛屿上登陆的探险家,即便四处搜寻也不会 找到寻常的石头。你必须了解成佛的功德一直存在你的心中。
  去担忧修道的进展缓慢去想证悟是遥不可及、只会发生在遥远的未来而感到挫折沮喪,是毫无用处的这种态度将增加你的焦虑不安,减损你用平静沉稳的心来修行的能力一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说:“切勿对成佛失去耐惢。你要持续修行直到最后一口气。”
  放下所有的希望和恐惧安住在金刚般的不变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之中,明觉的本然离戏即是成佛本身那即是圆满无暇的至极大乐;在这种大乐之中,所有证悟的功德都将毫不费力地蓬勃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七四十九日猜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