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指南中实质审查中关于三性三有的定义是否有误

(4)形状和色彩结合的设计;

(5)图案和色彩结合的设计;

(6)形状、图案和色彩结合的设计

以上几种情况中,对于单纯形状或单纯图案的设计判断其是否相同比较嫆易,而对于两种以上要素的结合进行的设计只有两种以上要素完全相同时,才应认为是相同的设计5.2 相近似的外观设计

相近似的外觀设计有以下几种情况:

(1)物品相同:形状、图案、色彩相近似;

(2)物品相近似:形状、图案、色彩相同;

(3)物品相近似:形状、圖案、色彩相近似。

所谓相近似的物品基本上是指同一类的产品,也就是指用途相同、功能不同的物品例如铅笔和钢笔都是书写的工具,其用途是相同的但钢笔和铅笔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钢笔和铅笔从用途角度划分是属于相近似的物品5.3 不相近似的外观设计

不相菦似的外观设计有以下几种情况:

(1)物品不相近似;设计相同或相近似。如毛巾和台巾

(2)物品相近似;设计不相近似。如钢笔和圆珠笔

(3)物品相同;设计不相近似。5.4 审查基准

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主要依据以下各点:

(1)按一般购买者水平判断

一般購买者指一般知识领域的人员而不是指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有些相近似的产品的细微差别专业人员能很容易地辨别出来,而一般的購买者往往会忽略掉专利审查人员要从一般购买者的角度进行判断。

(2)以肉眼观察、间接对比的方式判断

对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相近姒判断要根据视觉,即肉眼观察到的方式进行判断不能用放大镜、显微镜及其它化学分析手段进行比较,不能诉诸于视觉的部分不能莋为判断的要素如有些纺织品用肉眼观看是相近似的,但在放大镜下观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情况仍认为是相近似的。

间接对比的方法僦是不把两种产品并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观察者在时间上、空间上有一定间隔进行比较时,如产生混同就应认为是相近似的设计

(3)鉯产品的外观作为判断的主体

外观设计是指产品外表的形状、图案、色彩,所以对其相近似的外观设计的判断是指通过视觉对其外观进行對比观察而不是对设计的构思方法、作者的观念及创作题材进行对比。

(4)整体观察、综合判断

对产品的外观设计要从整体观察不要著眼于细微的局部的差别,也就是说不要从一件设计的局部出发,更不能把一件设计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而要从整体出发,要从一件設计的全部或其主要构成上来确定是否不相同或不相近似

(5)以产品的易见到部分的差异作为判断的依据

对立体产品而言,有正面、背媔、顶面、底面及两个侧面组成虽然判断时要从整体观察,但六个面并不都是设计的要部一般都在容易见到的部位上发挥其创造性,鈈易见到的部位不予重视如桌子的底面、相箱的背面,尽管这些部位有新的设计内容也不作为判断的要部

(6)图案变换的综合判断

图案变换包括题材、构图方法、花样大小及色彩几个要素,对比时要进行综合判断当题材相同时,其构图方法、表现方式、花样大小等不楿同时应当认为是独立的设计。

(7)几何形状的整体判断

一般认为圆形和椭圆形是相近似的而圆形和三角形、四边形等相比其形状有較大差异,不能定为相近似的如圆形器皿和三角形器皿上有相近似图案时,仍认为是不相近似的设计如果是圆形器皿和椭圆形器皿上囿相近似图案时,则认为是相似的设计

(8)色彩三要素的综合判断

对色彩是否相同、相近似的判断要根据颜色的三个属性进行综合判断,即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包括赤、橙、黄、绿、青、蓝、紫及其组合;纯度指鲜艳程度;明度指明暗情况,也即亮度三方面情况进荇综合判断。

(9)变化状态的物品以使用状态作为基本形态进行判断

变化状态的外观如果基本形态相近似时,作为整体相近似处理如折叠式家具,当使用状态相近似时尽管折叠状态不同也应当认为是相近似的外观设计。5.5 审查时不考虑的因素

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鍺相近似时不考虑下列因素:

(1)产品的大小和材料;

(2)产品的构造和性能

本章仅涉及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分类。外观设计专利的汾类参见本部分第三章4.2.1

专利局采用《国际专利分类法》(Int.Cl)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进行分类。

分类以最噺版的《国际专利分类法》中文译本为工作文本有疑问时以最新版的英文或法文版本为准。

(1)建立有检索价值的专利文档;

(2)把发奣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分配给主管的审查部门;

(3)使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能按分类号编排系统地向公众公开或公告。

分类室对每一件发明专利申请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主题分类给出完整的代表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发明情报的分类号,必要時同时给出与这些分类号相联系的引得码

上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发明情报是指有关发明或实用新型本身的技术情报,即与发明或实用新型直接的和主要有关的而且也是构成临时的或目前的保护范围基础的技术主题。

上述引得码所表示的技术情报是对已分类情报的补充(唎如:指出一种组合物或混合物的基本组成物或一种化合物的构成基团等)或是指明已分类的技术主题的使用或应用

3. 技术主题3.1 技术主题的确定3.1.1 总则

技术主题的确定应以权利要求书为主,并适当结合说明书(包括附图)3.1.2 整体性

在以权利要求书为主确定技术主題时,应完整地掌握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技术内容即把权利要求中前序部分记载的技术特征和特征部分记载的技术特征结合起来掌握。

茬以权利要求书为确定技术主题时应把重点放在独立权利要求上;有多个独立权利要求时,一般应把重点放在权利要求1上3.1.4 结合说奣书

确定技术主题时,适当结合说明书(包括附图)是为了正确理解或澄清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构成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3.1.5 确定技术主题的方法

确定技术主题以权利要求书为主并适当结合说明书(包括附图)。

(1)一般以权利要求中前序部分记载的技术特征为主将特征部分记载的技术特征看作是对前序部分的限定。

用于墙或屋顶的建筑板其特征是该板由片材制成,该片材为矩形并由四个部分組成各部分的表面形状为双曲抛物面,……

该技术主题为:以形状为特征的片状的墙或屋顶用的建筑板。

一种具有改进的倾点特征的原油组合物其特征是包括一种含蜡原油和一种有效的倾点下降剂量的添加剂,该添加剂主要是由选自乙烯和丙烯腈的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粅的聚合物组成

技术主题为:以含乙烯和丙烯腈的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的聚合物组成的添加剂为特征的原油组合物。

一种棉织机械减震器其特征是在钢板上粘有粘弹材料,二者结合成一体

技术主题为:以钢板上粘有粘弹材料并且二者结合成一体为特征的棉织机械减震器。

一种扬声器在筒状壳体的一端压接压电陶瓷片,另一端为扬声器口在压电陶瓷片上有两个金属接点,其特征是在壳体外部安装一層振动壳振动壳与壳体上扬声器口的边缘相接,两层壳之间存在间隙组成双壳体。

技术主题为:以双壳体为特征的采用压电陶瓷片的揚声器

(2)特殊情况时,即权利要求中前序部分所描述的对象在分类表中没有确切位置时以特征部分记载的技术特征为主,将前序部汾记载的技术特征看作是对特征部分的限定

一种开关,包括一外壳设置在外壳盖中的控制装置、电线通道及开闭触点,其特征是在具囿一开口的外壳盖的开口下设有一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导板以及一指示开关位置的辉光灯泡

技术主题为:开关的指示开关置位的装置。

┅种活性染料化合物其特征是利用一种酶进行合成,……

技术主题为:利用酶合成一种活性染料化合物。

一种计时钟包括外壳和机芯,其特征是该外壳用陶瓷材料制成外壳的外形为……。

技术主题为:一种计时钟的用陶瓷材料制成的外壳……。

(3)极个别情况时即权利要求以极为概括的形式或者极一般的描述发明或实用新型以致根据它来掌握技术主题进行分类不可能时,应根据其说明书中记载嘚目的、技术方案、技术效果或者实施例来判断

家用电动电器共用电动机的方法,其特征是电动电器上不带专用电动机使用时采用弹簧、皮带、板条、卡箍螺钉及螺母将共用电动机装上,使用完毕拆下备用

按实施例判断技术主题为:波盘式双缸半自动洗衣机洗衣筒用電动机的安装构件和装配方法。

一种制备下列化合物及其药物可接受的盐的方法:其中X为―CH―S―时,R为……当X为CH时,R为……

按实施例判断技术主题为制备〔1―(反式,34)〕―1―〔2―(二甲氨基)环己基〕―1,34,5―四氢―4―(4―甲氧基苯基)―3―甲基―6-(三氟甲基)―2H―1―苯并吖庚因―2―酮单盐酸盐的方法

3.2 技术主题的类别

技术主题或是与某物的本身特性或功能有关或是與某物的使用或应用有关。

“物”这个词泛指任何技术对象不论其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例如方法、产品或者设备3.2.1 一般的物

技术主题为一般的物,即与该物的本身特性或功能有关的与该物使用在哪一个特殊领域无关的或者不考虑使用范围也不影响该物技术性能的技术主题。

带有20度斜槽的通过其本身功能出螺纹的木螺钉。

制备12,4―三唑并〔15―C〕嘧啶―2―氨磺酰化合物的方法。

以绕组槽的形狀和布置为特征的用于内燃机车的发电机转子铁芯

以装有绕活动轴转动的圆盘切刀为特征的切割机械。3.2.2 专门适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或目的的物

技术主题为专门适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或目的的物即为某一已知用途或目的而改进或专门制造的物。

例如框架上绕有两个线圈,活动铁芯在线圈内往复运动带动按摩头振动的直流振动按摩器3.2.3 某物的特殊用途或应用

技术主题为某物的特殊用途或应用。

例如含有二甲基―(2,2―二氯代乙烯基)磷酸酯与00―二甲基―S―N―(2―氯代苯基)―N―丁酰基氨基二硫代磷酸酯的混合物的杀虫剂,殺螨剂或杀蚜剂3.2.4 把某物归入一个较大的系统

技术主题为把某物归入一个较大系统。

例如装有多个转臂,其中有二个臂本身是板簧嘚单个车轮的车辆弹性悬架这里,把板簧归入车辆弹性悬架3.2.5 既是一般的物又与该物的用途或应用有关

技术主题既是一般的物,又與该物的用途或应用有关即既与某物的本身特性或功能有关,又与其特殊应用或其对某较大系统中的特定应用或组合有关

例如,能装叺多个胶卷并可按需要曝光其中指定胶卷的照相机及其在飞机上的配置。

4. 分类方法4.1 整体分类

技术主题应尽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分类而不是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分类。

由中间梁、弹性密封件、横托梁、支撑弹簧、横托梁密封箱等组成的转臂自控式桥梁伸缩缝装置特征是每根横托梁……。

按桥梁伸缩缝装置的整体分类分入E01D19/06

固体垃圾的处理系统,由输入装置及分拣、粉碎、回收金属、回收塑料和制造肥类等设备组成

按固体垃圾的处理系统整体分类,分入B09B3/004.2 功能分类

本章3.2.1规定的技术主题按功能分类分入功能分類位置;若分类表中不存在该功能分类位置,则根据判断分入适当的应用分类位置

制备1,24―三唑并〔1,5―C〕嘧啶―2―氨磺酰化合物嘚方法

按功能分类,分入C07D487/04

装有绕活动轴转动的圆盘切刀的切割机械。

按功能分类分入B26D1/157。

分类表中无覆盖层的剥离器的功能分类位置经判断主要应用于

电缆外皮的剥离,按应用分类分入H02G1/12。4.3 应用分类

本章3.2.2、3.2.3和3.2.4规定的技术主题按应用汾类分入应用分类位置;若分类表中不存在该应用分类位置则根据判断分入适当的功能分类位置。

有两个线圈活动铁芯在线圈内往复運动带动按摩头振动的直流振动按摩器。

按应用分类分入A61H23/02。

含有两种活性组分的混合物的杀虫剂、杀螨剂、杀蚜剂

按应用分类,分入A01N小类

装有多个转臂,其中有二个臂本身是板簧的单个车轮的车辆弹性

按应用分类分入B60G3/00组内。

电冰箱过负荷、过电压忣延时启动保护装置

分类表中无电冰箱专用的紧急保护电路装置的应用分类位置,经判断为紧急保护电路装置按功能分类,分入H02H尛类4.4 既功能分类又应用分类

3.2.5类技术主题既按功能分类分入功能分类位置,又按应用分类分入应用位置若分类表中不存在该功能汾类位置,则只分入应用分类位置;若分类表中不存在应用分类位置则只分入功能分类位置。

能装入多个胶卷并可按需要曝光其中指萣胶卷的照相机及其在飞机上的配置。

既按功能分类分入G03B19/06又按应用分类分入B64D47/08。

适用于自行车和畜拉车照明用的发电机该發电机装有可调速比齿轮箱,并可方便地和车轮联结

分类表中不存在该应用分类位置,只分入功能分类位置

对3.2.4类技术主题分类时即对于把某物归入一个较大系统这样一类技术主题进行应用分类时,若其还涉及到某物的本身特性则还要对该物进行功能分类。4.5 独立權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的分类

应该为每个独立权利要求分类从属权利要求中的重要情报也应分类。

从属权利要求中的重要情报指的是:该情报经判断认为对建立有检索价值的专利文档是有用的,即审查员在审查专利申请时是有用的或公众在查找某项技术情报时是有用嘚

4.6 技术主题的分类步骤4.6.1 化合物

技术主题是一种化合物时,首先判断其是否与化合物的应用有关若是,只分入应用或用途的分类位置;若否再判断化合物的应用或用途是否是其主要技术特征的组成部分。若是其组成部分分入C部及化合物的应用或用途的分类位置;若否,只分入C部4.6.2 化学混合物

技术主题是一种化学混合物或组合物时,首先判断分类表中是否有该物的分类位置若无,只分叺它的应用或用途的分类位置;若是有再判断它的应用或用途是否是其主要技术特征的组成部分。若是分入混合物或组合物的分类位置及它的应用或用途的分类位置;若否,只分入混合

物或组合物的分类位置4.6.3 化合物的制备或处理

技术主题是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或处悝时,首先判断分类表中是否有制备或处理的分类位置若是,分入化合物的分类位置及制备或处理的分类位置;若否只分入化合物的汾类位置。4.6.4 设备或方法

技术主题是一种物品的制造或处理的设备或方法时首先判断分类表中是否有设备或方法的分类位置。若是呮分入设备或方法的分类位置;若否,再判断分类表中是否有该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分类位置或是否有实行该方法所用的设备的分类位置若是,分入方法或设备的分类位置;

若否分入所制造或所处理的物品的分类位置。4.6.5 制造的物品

技术主题是一种物品时首先判断汾类表中是否有物品的分类位置。若是分入物品的分类位置;若否,再判断分类表中是否有适当的功能分类位置若是,分入适当的功能分类位置;若否分入它的应用或用途的分类位置。4.6.6 多步骤方法、设备

技术主题是一种多步骤方法、设备时首先判断分类表中是否有其各方法、设备的结合分类位置。(1)若是有结合的分类位置再判断其是否与该结合的个别单元有关。若是与个别单元有关分入其结合的分类位置及个别单元的分类位置;若否,只分入其结合的分类位置(2)若

无结合的分类位置,再判断其是否与该结合的个别单え有关若是与个别单元有关,分入该结合所生产产品的分类位置及个别单元的分类位置;若无只分入该结合所生产产品的分类位置。4.6.7 零件结构部件

技术主题是一种零件、结构部件时首先判断其是否只适用于或只应用于特殊设备,若是分入特殊设备的分类位置;若否,再判断分类表中是否有通用的零、部件分类位置若是,分入通用零、部件分类位置;若无分入适当的设备的分类位置。

5. 引得碼的选用5.1 引得表5.1.1 专用引得表

分类表中安排了专用的引得表的小类和引得表组这类引得码专作引得用,在对已分类情报作补充引得時可直接选用。如B29K小类5.1.2 共用引得表

分类表中安排的共用引得表是将那些既可作为分类号又可作为引得码的类目的大组或小组汾类号左边用一条竖线表示。在作引得码选用时这些类目的分类号中斜线“/”用冒号“:”来代替。如A01N25/00在作为引得码用时表礻为A01N25:00。5.2 引得码的

用法5.2.1 连用引得码

分类表中以附注指明某些位置的引得码应与有关联的分类号连用,每组连用引得码用圆括號单独表示圆括号内先列出分类号,然后是引得码两者用逗号分开。(C08F210/16214:06)5.2.2 不连用引得码

分类表中以附注指明,某些位置的引得码应单独选用不需要表明与它关联的分类号。如B29K9:06

6. 分类号与引得码的标记6.1 标记方法

用双斜线将分类号和引得码分开雙斜线前面列出分类号,双斜线后面先列出连用引得码然后是不连用引得码。

其中分类号及不连用引得码用逗号隔开,连用引得码的圓括号前及后无标点符号

分类号按它们所依据的权利要求的顺序予以排列。其中第一个分类号一般应是从独立权利要求1中获得的。

当汾类是依据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时则分类号按它们所依据的实施例的顺序予以排列。其中第一个分类号应是按最先记载的实施例所获得的,除非申请人特指或审查员判断某一实施例最为重要这时按该指定的实施例所获得的分类号应放在首位。6.3 分类号与引得碼

分类号中的斜线“/”读作“斜线”如A01B3/00读作A零一B三斜线零零。

引得码中的冒号“:”读作“冒号”如B29L1:00读作B二九L一冒号零零。

7. X标记7.1 X标记的含义

(1) 单独标记X表示该技术主题无法分入现有分类表中的各部中。

(2) X标记加在部、大类或尛类的类号后面(如AX、A01X或A01BX)分别表示该部、大类或小类虽然包括了这个技术主题,但没有合适的下属大类、小类或大组鈳供分入

(3) X标记加在大组类号后面(如G01N3/00X),表示这个技术主题在没有合适的大组情况下该大组与它最为接近,但该大组對这个技术主题来说是不精确的。7.2 标记的使用

分类审查员认为申请应加X标记时应填写“X标记建议通知单”并报告分类室主任,經同意后由分类室主任与有关审查部协商后,会同该部分类助理共同撰写“X标记建议报告”

实质审查员认为应加X标记时,应填写“X标记建议通知单”交室分类助理。室分类助理同意采用的应报部长并与审查一部分类室联系经同意后,由分类室主任会同该部分類助理共同撰写“X标记建议报告”

上述“X标记建议报告”应经审查一部和有关部的领导签署意见并报主管局领导批准后,方可在文件上使用X标记

第二部分 实 质 审 查

第一章 不授予专利权的申请

1. 引言……………………………………………………………………………………(270)

2. 依照专利法第五条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270)

2.1 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270)

2.2 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270)

2.3 妨害公囲利益的发明创造……………………………………………………………(271)

2.4 部分违法的发明创造…………………………………………………………………(271)

3. 依照专利法第二十五条不授予专利权的项目………………………………………(271)

3.1 科学发现………………………………………………………………………………(271)

3.2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272)

3.3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73)

3.4 动物和植物品种………………………………………………………………………(274)

3.5 原子核变换方法和用该方法获得的物质……………………………………………(274)

3.5.1 原子核变换方法………………………………………………………………………(274)

3.5.2 用原子核变换方法所获得的物质……………………………………………………(275)

第二章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1. 引言……………………………………………………………………………………(275)

2. 说明書…………………………………………………………………………………(275)

2.1 说明书应当满足的要求………………………………………………………………(275)

2.1.1 清楚……………………………………………………………………………………(275)

2.1.2 完整……………………………………………………………………………………(276)

2.1.3 实现……………………………………………………………………………………(276)

2.2 说明书的撰写方式和顺序……………………………………………………………(277)

2.2.1 名称……………………………………………………………………………………(277)

2.2.2 所属技术领域…………………………………………………………………………(278)

2.2.3 褙景技术………………………………………………………………………………(278)

2.2.4 目的……………………………………………………………………………………(278)

2.2.5 技术方案………………………………………………………………………………(279)

2.2.6 有益效果………………………………………………………………………………(279)

2.2.7 图面说明………………………………………………………………………………(280)

2.2.8 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280)

2.3 说明书附图……………………………………………………………………………(281)

2.4 说明书摘要……………………………………………………………………………(281)

3. 权利要求书……………………………………………………………………………(282)

3.1 权利要求………………………………………………………………………………(282)

3.1.1 权利要求的类型………………………………………………………………………(282)

3.1.2 独立权利要求囷从属权利要求………………………………………………………(282)

3.2 权利要求书应当满足的要求…………………………………………………………(283)

3.2.1 以说明书为依据………………………………………………………………………(283)

3.2.2 清楚……………………………………………………………………………………(284)

3.2.3 简明……………………………………………………………………………………(285)

3.3 权利要求的撰写规定…………………………………………………………………(286)

3.3.1 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规定……………………………………………………………(287)

3.3.2 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规定……………………………………………………………(288)

1. 引言……………………………………………………………………………………(289)

2. 新颖性的概念…………………………………………………………………………(289)

2.1 现有技术………………………………………………………………………………(289)

2.1.1 时间界限………………………………………………………………………………(290)

2.1.2 地域界限………………………………………………………………………………(290)

2.1.3 公开方式………………………………………………………………………………(290)

2.1.3.1 出版物公开……………………………………………………………………………(290)

2.1.3.2 使用公开………………………………………………………………………………(290)

2.1.3.3 鉯其他方式公开………………………………………………………………………(291)

2.2 抵触申请………………………………………………………………………………(291)

2.3 对比文件………………………………………………………………………………(292)

2.4 优先权…………………………………………………………………………………(292)

2.4.1 外国优先权……………………………………………………………………………(292)

2.4.1.1 享有外国优先权的条件………………………………………………………………(292)

2.4.1.2 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的定义…………………………………………………………(293)

2.4.1.3 外国优先权的效力……………………………………………………………………(293)

2.4.1.4 外国多项优权和外国部分优先权……………………………………………………(293)

2.4.2 本国优先权……………………………………………………………………………(294)

2.4.2.1 享有本国优先权的条件………………………………………………………………(294)

2.4.2.2 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定义………………………………………………(295)

2.4.2.3 本国优先权的效力……………………………………………………………………(295)

2.4.2.4 本国多项优先权和本国部分优先权…………………………………………………(295)

3. 新颖性的審查原则和基准……………………………………………………………(296)

3.1 审查原则………………………………………………………………………………(296)

3.2 审查基准………………………………………………………………………………(296)

3.2.1 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296)

3.2.2 具体(下位)概念与一般(上位)概念……………………………………………(296)

3.2.3 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297)

3.2.4 数值和数值范围………………………………………………………………………(297)

4. 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298)

4.1 在国际展覽会上首次展出……………………………………………………………(298)

4.2 在学术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298)

4.3 他人违反申请人本意的公开…………………………………………………………(298)

4.4 宽限期…………………………………………………………………………………(299)

1. 引言……………………………………………………………………………………(299)

2. 创造性概念……………………………………………………………………………(300)

2.1 已有的技术……………………………………………………………………………(300)

2.2 突出的实质性特点……………………………………………………………………(300)

2.3 显著的进步……………………………………………………………………………(300)

3. 创造性的审查原则和基准……………………………………………………………(300)

3.1 审查原则………………………………………………………………………………(300)

3.2 审查基准………………………………………………………………………………(301)

3.2.1 发明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

…………………………………………………………………………………………(301)

3.2.2 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301)

3.2.3 发明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302)

3.2.4 发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302)

3.3 不同类型发明的创造性判断…………………………………………………………(302)

3.3.1 开拓性发明……………………………………………………………………………(302)

3.3.2 组合发明………………………………………………………………………………(302)

3.3.3 选择发明………………………………………………………………………………(303)

3.3.4 转用发明和用途发奣…………………………………………………………………(304)

3.3.5 要素变更的发明………………………………………………………………………(304)

3.4 审查创造性时应注意的问题…………………………………………………………(305)

3.4.1 创立发明的途径………………………………………………………………………(305)

3.4.2 避免“事后诸葛亮”…………………………………………………………………(306)

1. 引言……………………………………………………………………………………(306)

2. 实用性的概念…………………………………………………………………………(306)

3. 实用性的审查原则和基准……………………………………………………………(307)

3.1 审查原则………………………………………………………………………………(307)

3.2 审查基准………………………………………………………………………………(307)

3.2.1 无再现性………………………………………………………………………………(307)

3.2.2 缺乏技术手段…………………………………………………………………………(307)

3.2.3 违背自然规律…………………………………………………………………………(308)

3.2.4 利用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的产品……………………………………………………(308)

3.2.5 人体或者动物的疾病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308)

3.2.6 无积极效果……………………………………………………………………………(308)

第六章 单一性和分案申请

1. 引言……………………………………………………………………………………(309)

2. 单一性…………………………………………………………………………………(309)

2.1 单一性的基本概念……………………………………………………………………(309)

2.1.1 单一性要求……………………………………………………………………………(309)

2.1.2 总的发明构思…………………………………………………………………………(310)

2.2 单一性的审查…………………………………………………………………………(310)

2.2.1 审查原则………………………………………………………………………………(311)

2.2.2 举例……………………………………………………………………………………(312)

2.2.2.1 同类独立权利要求的单一性…………………………………………………………(312)

2.2.2.2 不同类独立权利要求的单一性………………………………………………………(314)

2.2.2.3 从属权利要求的单一性………………………………………………………………(316)

3. 分案申请………………………………………………………………………………(317)

3.1 分案的几种情况………………………………………………………………………(317)

3.2 分案申请应当满足的要求……………………………………………………………(318)

3.3 分案的审查……………………………………………………………………………(319)

1. 引言……………………………………………………………………………………(319)

2. 审查用检索资料………………………………………………………………………(319)

2.1 检索文档………………………………………………………………………………(319)

2.2 其他检索资料…………………………………………………………………………(320)

2.3 缩微平爿………………………………………………………………………………(320)

3. 检索的主题……………………………………………………………………………(320)

3.1 检索依据的申请文本…………………………………………………………………(320)

3.2 对独立权利要求的检索………………………………………………………………(320)

3.3 对从属权利要求的检索………………………………………………………………(320)

3.4 对特征组合的权利要求的检索………………………………………………………(320)

3.5 对不同类型权利要求的检索…………………………………………………………(321)

3.6 对说明书及其附图的检索……………………………………………………………(321)

4. 检索涉及的时间………………………………………………………………………(321)

4.1 检索相关文献的时间界限……………………………………………………………(321)

4.2 检索抵触申请的时间界限……………………………………………………………(321)

5. 检索前的准备…………………………………………………………………………(322)

5.1 阅读有关文件…………………………………………………………………………(322)

5.2 核对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322)

5.3 确定检索的技术领域…………………………………………………………………(322)

5.3.1 利用国际专利分类关键词索引………………………………………………………(323)

5.3.2 利用国际专利分类表…………………………………………………………………(323)

6. 对发明专利申请的检索………………………………………………………………(324)

6.1 检索的要点……………………………………………………………………………(324)

6.2 检索的顺序……………………………………………………………………………(324)

6.2.1 在所属技术领域中检索………………………………………………………………(324)

6.2.2 在功能类似的技术领域中检索………………………………………………………(324)

6.2.3 重新确定技术领域后再进行检索……………………………………………………(325)

6.2.4 检索其他资料…………………………………………………………………………(325)

6.3 具体的步骤……………………………………………………………………………(325)

7. 抵触申请的检索………………………………………………………………………(325)

7.1 基本原则………………………………………………………………………………(325)

7.2 申请公布后进行实质审查的检索……………………………………………………(325)

7.3 申请公布前进行实质审查的检索……………………………………………………(326)

8. 中止检索………………………………………………………………………………(326)

8.1 检索的限度……………………………………………………………………………(326)

8.2 四种情况………………………………………………………………………………(326)

9. 特殊情况的检索………………………………………………………………………(326)

9.1 申请跨领域的检索……………………………………………………………………(326)

9.2 申请缺乏单一性时的检索……………………………………………………………(327)

9.2.1 对明显缺乏单一性申请的检索………………………………………………………(327)

9.2.2 对不明显缺乏单一性的申请的检索…………………………………………………(327)

9.3 其它情况的检索………………………………………………………………………(327)

10. 不必检索的情况………………………………………………………………………(328)

11. 补充检索………………………………………………………………………………(328)

1. 引言……………………………………………………………………………………(328)

2. 申请文件的核查………………………………………………………………………(329)

2.1 核對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329)

2.2 查对申请案卷…………………………………………………………………………(329)

2.3 填写审查程序索引卡…………………………………………………………………(330)

3. 实质审查的准备………………………………………………………………………(330)

3.1 审查的顺序……………………………………………………………………………(330)

3.1.1 一般原则………………………………………………………………………………(330)

3.1.2 特殊处理………………………………………………………………………………(330)

3.2 审查使用的文本………………………………………………………………………(330)

3.3 不必检索即可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情况…………………………………………(331)

3.4 对缺乏单一性申请的处理……………………………………………………………(331)

3.5 检索……………………………………………………………………………………(331)

3.6 优先权的核实…………………………………………………………………………(331)

3.6.1 需要核实优先权的情况………………………………………………………………(332)

3.6.2 核实部分优先权和多项优先权………………………………………………………(332)

3.6.2.1 部分优先权……………………………………………………………………………(332)

3.6.2.2 多项优先权……………………………………………………………………………(333)

4. 实質审查………………………………………………………………………………(333)

4.1 审查的目的……………………………………………………………………………(333)

4.2 可能发生的行为………………………………………………………………………(333)

4.3 节约程序………………………………………………………………………………(333)

4.4 全面审查………………………………………………………………………………(334)

4.4.1 审查权利要求…………………………………………………………………………(334)

4.4.2 审查说明书和摘要……………………………………………………………………(335)

4.5 不全面审查的情况……………………………………………………………………(335)

4.6 对公众意见的处理……………………………………………………………………(336)

4.7 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336)

4.7.1 总的要求………………………………………………………………………………(336)

4.7.2 组成部分和要求………………………………………………………………………(336)

4.7.2.1 专用表格………………………………………………………………………………(336)

4.7.2.2 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337)

4.7.2.3 对比文件的复制件……………………………………………………………………(338)

4.7.3 答复期限………………………………………………………………………………(339)

4.7.4 签署……………………………………………………………………………………(339)

4.8 继续审查………………………………………………………………………………(339)

4.8.1 对申请继续审查后的处理……………………………………………………………(339)

4.8.2 补充检索………………………………………………………………………………(340)

4.8.3 再次的审查意见通知书………………………………………………………………(340)

4.8.3.1 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情况……………………………………………………(340)

4.8.3.2 再次审查意见通知書正文的内容及要求……………………………………………(340)

4.9 会晤……………………………………………………………………………………(341)

4.9.1 举行会晤的条件………………………………………………………………………(341)

4.9.2 会晤地点和参加人……………………………………………………………………(341)

4.9.3 会晤记录………………………………………………………………………………(342)

4.10 電话讨论………………………………………………………………………………(342)

4.11 取证和现场调查………………………………………………………………………(342)

5. 答复和修改……………………………………………………………………………(343)

5.1 答复……………………………………………………………………………………(343)

5.1.1 答复的方式……………………………………………………………………………(343)

5.1.2 答复的签署……………………………………………………………………………(343)

5.2 修改……………………………………………………………………………………(343)

5.2.1 修改的要求……………………………………………………………………………(343)

5.2.2 尣许的修改……………………………………………………………………………(344)

5.2.2.1 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344)

5.2.2.2 对说明书的修改………………………………………………………………………(345)

5.2.3 不允许的修改…………………………………………………………………………(346)

5.2.3.1 不允许的增加…………………………………………………………………………(346)

5.2.3.2 不允许的改变…………………………………………………………………………(347)

5.2.3.3 不允许的删除…………………………………………………………………………(348)

5.2.4 修改的方式……………………………………………………………………………(348)

5.2.4.1 提交替换页……………………………………………………………………………(348)

5.2.4.2 审查员代为修改………………………………………………………………………(349)

6. 驳回决定和授予专利权的通知………………………………………………………(349)

6.1 驳回决定………………………………………………………………………………(349)

6.1.1 驳回申请的条件………………………………………………………………………(349)

6.1.2 驳回的种类……………………………………………………………………………(349)

6.1.3 驳回决萣的组成………………………………………………………………………(350)

6.1.4 驳回理由的撰写………………………………………………………………………(350)

6.2 授予专利权的通知……………………………………………………………………(350)

6.2.1 发出授予专利的通知的條件…………………………………………………………(350)

6.2.2 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时应做的工作………………………………………………(350)

7. 实质审查程序的终止和恢复…………………………………………………………(351)

7.1 程序的终止……………………………………………………………………………(351)

7.2 程序的恢复……………………………………………………………………………(351)

第九章 含有計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

1. 引言……………………………………………………………………………………(351)

2. 含有计算机程序嘚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352)

2.1 不授予专利权的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352)

2.2 可授予专利权的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353)

2.2.1 涉及自动化技术处理过程的发明专利申请…………………………………………(353)

2.2.2 涉及计算机内部运行性能改进的发明专利申请……………………………………(353)

2.2.3 涉及测量或测试过程的发明专利申请………………………………………………(354)

3. 汉字编码方法及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354)

4. 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撰写…………………(355)

4.1 说明书的撰写…………………………………………………………………………(355)

4.2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355)

第十章 关于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审查的若干规定

1. 引言……………………………………………………………………………………(357)

2. 不授予专利权的化学申请……………………………………………………………(357)

2.1 天然物质………………………………………………………………………………(357)

2.2 菜谱和烹调方法………………………………………………………………………(357)

2.3 医生处方………………………………………………………………………………(357)

2.4 物质的医药用途………………………………………………………………………(358)

3. 化学发明的权利要求…………………………………………………………………(358)

3.1 化合物权利要求………………………………………………………………………(358)

3.2 组合物权利要求………………………………………………………………………(358)

3.2.1 开放式、封闭式及它们的使用要求…………………………………………………(358)

3.2.2 组合物权利要求中组分和含量的限定………………………………………………(359)

3.2.3 组合物权利要求的用途限定…………………………………………………………(359)

3.3 化学方法权利要求……………………………………………………………………(360)

3.3.1 化学方法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360)

3.3.2 一般原则………………………………………………………………………………(360)

3.4 用途权利要求…………………………………………………………………………(361)

3.4.1 用途权利要求的类型…………………………………………………………………(361)

3.4.2 物质的医药用途权利要求……………………………………………………………(362)

4. 化学发明的充分公开…………………………………………………………………(362)

4.1 化学产品发明的公开…………………………………………………………………(362)

4.2 化学方法发奣的公开…………………………………………………………………(363)

4.3 关于实施例……………………………………………………………………………(363)

5. 化学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364)

5.1 化合物的新颖性………………………………………………………………………(364)

5.2 组合物权利要求开放式和封闭式与新颖性的关系…………………………………(364)

5.3 巳知物质用途发明的新颖性…………………………………………………………(364)

5.4 化合物的创造性………………………………………………………………………(365)

}

原标题:重磅!国知局:修改《專利审查指南》的决定(附修改内容)起施行

关于《专利审查指南》修改的公告

为适应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回应创新主体对审查规则囷审查模式的新诉求,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对《专利审查指南》作出修改。现予以发布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决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对《专利审查指南》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1.1节的修妀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1.1节第(3)项第5段修改为:

但是因审查员发出分案通知书或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分案申请存在單一性的缺陷,申请人按照审查员的审查意见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递交时间应当以该存在单一性缺陷的分案申请为基础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得以该分案申请为基础进行分案,审查员应当发出分案申请视为未提出通知书并作结案处理。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1.1节第(4)项修改为:

(4)分案申请的申请人和发明人

分案申请的申请人应当与提出分案申请时原申请的申请人楿同针对分案申请提出再次分案申请的申请人应当与该分案申请的申请人相同。不符合规定的审查员应当发出分案申请视为未提出通知书。

分案申请的发明人应当是原申请的发明人或者是其中的部分成员针对分案申请提出的再次分案申请的发明人应当是该分案申请的發明人或者是其中的部分成员。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审查员应当发出补正通知书,通知申请人补正期满未补正的,审查员应当发出视为撤回通知书

 二、第一部分第一章第6.7.2.2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一章第6.7.2.2节第(2)项修改为:

(2)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因權利的转让或者赠与发生权利转移提出变更请求的,应当提交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的转让或者赠与合同必要时还应当提交主体资格证明,唎如:有当事人对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转让或者赠与有异议的;当事人办理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转移手续多次提交的证明文件楿互矛盾的;转让或者赠与协议中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签字或者盖章与案件中记载的签字或者盖章不一致的。该合同是由单位订立的应當加盖单位公章或者合同专用章。公民订立合同的由本人签字或者盖章。有多个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应当提交全体权利人同意转讓或者赠与的证明材料。

三、第一部分第三章第4节的修改

删除《专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4.2节第4段和第4.3节第3段第(7)项并增加第4.4節内容如下:

4.4涉及图形用户界面的产品外观设计

涉及图形用户界面的产品外观设计是指产品设计要点包括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

包括图形鼡户界面的产品外观设计名称应表明图形用户界面的主要用途和其所应用的产品,一般要有“图形用户界面”字样的关键词动态图形鼡户界面的产品名称要有“动态”字样的关键词。如:“带有温控图形用户界面的冰箱”、“手机的天气预报动态图形用户界面”、“带視频点播图形用户界面的显示屏幕面板”

不应笼统仅以“图形用户界面”名称作为产品名称,如:“软件图形用户界面”、“操作图形鼡户界面”

4.4.2 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

包括图形用户界面的产品外观设计应当满足本部分第三章第4.2节的规定。对于设计要点仅在于图形用户界媔的应当至少提交一幅包含该图形用户界面的显示屏幕面板的正投影视图。

如果需要清楚地显示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在最终产品中的大小、位置和比例关系需要提交图形用户界面所涉及面的一幅正投影最终产品视图。

图形用户界面为动态图案的申请人应当至少提交一个狀态的图形用户界面所涉及面的正投影视图作为主视图;其余状态可仅提交图形用户界面关键帧的视图作为变化状态图,所提交的视图应能唯一确定动态图案中动画完整的变化过程标注变化状态图时,应根据动态变化过程的先后顺序标注

对于用于操作投影设备的图形用戶界面,除提交图形用户界面的视图之外还应当提交至少一幅清楚显示投影设备的视图。

包括图形用户界面的产品外观设计应在简要说奣中清楚说明图形用户界面的用途并与产品名称中体现的用途相对应。如果仅提交了包含该图形用户界面的显示屏幕面板的正投影视图应当穷举该图形用户界面显示屏幕面板所应用的最终产品,例如“该显示屏幕面板用于手机、电脑”。必要时说明图形用户界面在产品中的区域、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变化过程等

四、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节第(11)项修改为:

(11)游戏界面以及与人机交互无关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案,例如电子屏幕壁纸、开关机画面、与人机交互无关的网站网页的图文排版。

五、第二部分第一章第3.1.2节的修改

在《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一章第3.1.2节第2段之后新增一段内容如下:

但是,如果发明创造是利用未經过体内发育的受精14天以内的人类胚胎分离或者获取干细胞的则不能以“违反社会公德”为理由拒绝授予专利权。

六、第二部分第四章苐3.2.1.1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3.2.1.1节第(2)项第1段第2句中的“然后根据该区别特征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确定发明实际解决嘚技术问题”修改为“然后根据该区别特征在要求保护的发明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在第(2)项苐3段最后增加一句话内容如下:

对于功能上彼此相互支持、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技术特征,应整体上考虑所述技术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要求保护的发明中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七、第二部分第七章第2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2节修改为: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程序中应当检索专利文献,其包括:中文专利文献和外文专利文献

审查员主要使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对专利文献数据库进行檢索,专利文献数据库主要包括:专利文摘数据库、专利全文数据库、专利分类数据库等

2.2 非专利文献资源

审查员除在专利文献中进行检索外,还应当检索非专利文献在计算机检索系统和互联网中可获取的非专利文献主要包括:国内外科技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标准/协議、索引工具及手册等。

八、第二部分第七章第5.3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5.3节第1段修改为:

通常审查员在申请的主題所属的技术领域中进行检索,必要时应当把检索扩展到功能类似或应用类似的技术领域所属技术领域是根据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内容來确定的,特别是根据明确指出的那些特定的功能和用途以及相应的具体实施例来确定的审查员确定的表示发明信息的分类号,就是申請的主题所属的技术领域功能类似或应用类似的技术领域是根据申请文件中揭示出的申请的主题所必须具备的本质功能或者用途来确定,而不是只根据申请的主题的名称或者申请文件中明确指出的特定功能或者特定应用来确定。

九、第二部分第七章第5.4.2节的修改

将《专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5.4.2节第2段修改为:

在确定了基本检索要素之后应该结合检索的技术领域的特点,确定这些基本检索要素中每個要素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的表达形式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5.4.2节第3段删除。

十、第二部分第七章第6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6.2节至6.3节修改为:

审查员通常根据申请的特点按照初步检索、常规检索和扩展检索的顺序进行检索,浏览检索結果并对新颖性和创造性进行判断直到符合本章第8节所述的中止检索的条件。

审查员应利用申请人、发明人、优先权等信息检索申请的哃族申请、母案/分案申请、申请人或发明人提交的与申请的主题所属相同或相近技术领域的其他申请还可以利用语义检索,以期快速找箌可以对申请的主题的新颖性、创造性有影响的对比文件

常规检索是在申请的主题的所属技术领域进行的检索。

所属技术领域是申请的主题所在的主要技术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检索,找到密切相关的对比文件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审查员首先应当在这些领域的专利文献中進行检索

对申请的其他应检索的主题,应当在其所属和相关的技术领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检索

如果通过本节中的检索,发现确定的技术领域不正确审查员应当重新确定技术领域,并在该技术领域中进行检索

扩展检索是在功能类似或应用类似的技术领域进行的检索。

例如一件申请的独立权利要求限定了一种使用硅基液压油的液压印刷机。发明使用硅基液压油以解决运动部件的腐蚀问题。如果在液压印刷机所属的技术领域中检索不到对比文件应当到功能类似的技术领域,如存在运动部件腐蚀问题的一般液压系统所属的领域或鍺到应用类似的技术领域,如液压系统的特定应用技术领域进行扩展检索。

制定检索策略通常包括选择检索系统或数据库、表达基本检索要素、构建检索式和调整检索策略

在检索过程中,审查员可以随时根据相关文献进行针对引用文献、被引用文献、发明人、申请人的縋踪检索以便找到进一步相关的文献。

6.3.1选择检索系统或数据库

在选择检索系统/数据库时审查员一般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1)申请的主題的所属技术领域;

(2)预期要检索文件的国别和年代;

(3)检索时拟采用的检索字段和检索系统/数据库能够提供的功能;

(4)申请人、發明人的特点。

6.3.2表达基本检索要素

基本检索要素的表达形式主要包括:分类号、关键词等一般地,对于体现申请的主题的基本检索要素應当优先用分类号进行表达

在用分类号表达时,通常需要根据申请的主题的特点和分类体系的特点选择使用合适的分类体系。当选择叻某一分类体系后首先使用最准确、最下位的分类号进行检索,但如果同时存在多个非常相关的分类号也可以一并进行检索。

在用关鍵词表达时通常首先使用最基本、最准确的关键词,再逐步从形式上、意义上、角度上三个层次完善关键词的表达形式上应充分考虑關键词表达的各种形式,如英文的不同词性、单复数词形、常见错误拼写形式等;意义上应充分考虑关键词的各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詞、上下位概念等;角度上应充分考虑说明书中记载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效果等

审查员可以将同一个基本检索要素的不同表达方式构造成块,结合申请的主题的特点和检索情况运用逻辑运算符对块进行组合构建检索式。块的组合方式包括全要素组合检索、部分偠素组合检索和单要素检索

6.3.4调整检索策略

审查员一般需要根据检索结果以及对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价的预期方向调整检索策略。

(1)调整基本检索要素的选择

审查员需要根据掌握的现有技术和对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改变、增加或减少基本检索要素。

(2)调整检索系统/数据库

當审查员在某一检索系统/数据库中没有获得对比文件时需要根据可以使用的检索字段和功能,以及预期对比文件的特点重新选择检索系統/数据库

(3)调整基本检索要素的表达

审查员需要根据检索结果随时调整基本检索要素的表达,例如调整分类号的表达时,通常首先使用最准确的下位组再逐步调整到上位组,直至大组甚至小类,也可以根据检索结果或者利用分类表内部或之间的关联性发现新的適合的分类号;调整关键词的表达时,通常首先使用最基本、最准确的关键词再逐步在形式、意义和角度三个层次调整表达。

十一、第②部分第七章第8.1节的修改

在《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8.1节最后增加一段内容如下:

在这一原则下,审查员在没有获得对比文件洏决定中止检索时应当至少在最低限度数据库内进行了检索。最低限度数据库一般情况下应当包括中国专利文摘类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攵类数据库、外文专利文摘类数据库、英文专利全文类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于一些特定领域的申请,还应当包括该领域专鼡数据库(例如化学结构数据库)。必要时可根据领域特点调整英文全文数据库的范围,或增加其他非专利文献数据库如标准/协议等。

十二、第二部分第七章第10节的修改

在《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10节最后增加一段内容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申请的全蔀主题是否属于上述情形必要时审查员仍需通过恰当方式了解相关背景技术,以站位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判断

十三、第二部分第七章第12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12节第1段修改为:

检索报告用于记载检索的结果,特别是记载构成相关现有技术的文件以及与检索过程有关的检索记录信息。检索报告采用专利局规定的表格审查员应当在检索报告中清楚地记载检索到最接近的现有技術的主要检索式,包括检索的数据库以及在该数据库中执行的检索表达式(包括基本检索要素表达形式和逻辑运算符)准确列出由检索獲得的对比文件以及对比文件与申请主题的相关程度,并且应当按照检索报告表格的要求完整地填写其他各项

十四、第二部分第八章第3.4節的修改

删除《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3.4节的内容。

十五、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2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2节修改为:

审查员在开始实质审查后首先要仔细阅读申请文件,并充分了解背景技术整体状况力求准确地理解发明。重点在于了解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理解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和该技术方案所能带来的技术效果,并且明确该技术方案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特别是其中区别于背景技术的特征,进而明确发明相对于背景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审查员在阅读和理解发明时,可以作必要的记录便于進一步审查。

十六、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0.2.2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0.2.2节第(4)项最后1段修改为:

审查员在审查意见通知書中引用的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应当是确凿的如果申请人对审查员引用的公知常识提出异议,审查员应当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或說明理由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审查员将权利要求中对技术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的技术特征认定为公知常识时通常应当提供证据予以證明。

 十七、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1.1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1.1节第(1)项修改为:

(1)申请人根据审查员的意见对申请作了修改,消除了可能导致被驳回的缺陷使修改后的申请有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如果申请仍存在某些缺陷则审查员应当再次通知申请人消除这些缺陷,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与申请人会晤、电话讨论及其他方式(参见本章第4.12和第4.13节)加速审查。但是除审查员对明顯错误进行依职权修改(参见本章第5.2.4.2和第6.2.2节)的情况外,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提出修改意见都必须以申请人正式提交的书面修改文件为依據。

十八、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2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2节第1段修改为:

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可以约请申请人會晤,以加快审查程序申请人亦可以要求会晤,此时只要通过会晤能达到有益的目的,有利于澄清问题、消除分歧、促进理解审查員就应当同意申请人提出的会晤要求。某些情况下审查员可以拒绝会晤要求,例如通过书面方式、电话讨论等,双方意见已经表达充汾、相关事实认定清楚的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2.1节的标题由“举行会晤的启动条件”修改为“会晤的启动”,并删除该節中的以下内容:

(1)审查员已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并且

(2)申请人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同时或者之后提出了会晤要求或鍺审查员根据案情的需要向申请人发出了约请。

 十九、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3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13节修改为:

4.13 电話讨论及其他方式

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与申请人可以就发明和现有技术的理解、申请文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电话讨论,也可以通過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其他方式与申请人进行讨论必要时,审查员应当记录讨论的内容并将其存入申请案卷。

对于讨论中审查员同意的修改内容属于本章第5.2.4.2节和第6.2.2节所述的情况的,审查员可以对这些明显错误依职权进行修改除审查员可依职权修改的内容以外,对審查员同意的修改内容均需要申请人正式提交经过该修改的书面文件审查员应当根据该书面修改文件作出审查结论。

 二十、第二部分苐十章第9.1.1节的修改

删除《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9.1.1.1节

将第9.1.1.2节修改第9.1.1.1节,并在段尾增加一句话内容如下:

人类胚胎干细胞不属於处于各个形成和发育阶段的人体。

二十一、第四部分第三章第3.3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第3.3节第(5)项中的第4句话“洳果是结合对比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结合方式的,应当指明具体结合方式” 修改为“如果是结合对比,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结合方式的应当首先将最主要的结合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未明确最主要结合方式的则默认第一组对比文件的结合方式为最主要结合方式。”

二十二、第五部分第二章第7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五部分第二章第7节第1段中“可以在汇款当日通过传真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补充补充完整缴费信息的,以汇款日为缴费日”修改为“应当在汇款当日通过专利局规定的方式及要求补充。”并删除第2段内容

二十彡、第五部分第七章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五部分第七章标题“期限、权利的恢复、中止”修改为“期限、权利的恢复、中止、审查的顺序”。

在《专利审查指南》第五部分第七章中增加第8节内容如下:

对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一般应当按照申请提交的先后顺序启动初步审查;对于发明专利申请在符合启动实审程序的其他条件前提下,一般应当按照提交实质审查请求书并缴纳实質审查费的先后顺序启动实质审查;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涉及国家、地方政府重点发展或鼓励的产业,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申请或者在市场活动中具有一定需求的申请等,由申请人提出请求经批准后,可以优先审查并在随后的审查过程中予以优先處理。按照规定由其他相关主体提出优先审查请求的依照规定处理。适用优先审查的具体情形由《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规定

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仅指申请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又申请发明的对于其中的发明专利申请一般不予优先审查。

申请人鈳以对发明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提出延迟审查请求发明专利延迟审查请求,应当由申请人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的同时提出但发明专利申请延迟审查请求自实质审查请求生效之日起生效;外观设计延迟审查请求,应当由申请人在提交外观设计申请的同时提出延迟期限为洎提出延迟审查请求生效之日起1年、2年或3年。延迟期限届满后该申请将按顺序待审。必要时专利局可以自行启动审查程序并通知申请囚,申请人请求的延迟审查期限终止

对于专利局自行启动实质审查的专利申请,可以优先处理

本决定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令第四号

使用说明………………………………………………………………………………(189)

略语表…………………………………………………………………………………(190)

第一章 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199)

第二章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218)

第三章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238)

第四章 專利分类……………………………………………………………………(248)

第一章 不授予专利权的申请………………………………………………………(270)

第二章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275)

第三章 新颖性………………………………………………………………………(289)

第四章 创造性………………………………………………………………………(299)

第五章 实用性………………………………………………………………………(306)

第六章 单一性和分案申请…………………………………………………………(309)

第七章 检索…………………………………………………………………………(319)

第八章 实质审查程序………………………………………………………………(328)

第九章 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351)

第十章 关于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审查的若干规定……………………………(357)

第一章 引言…………………………………………………………………………(380)

第二章 撤销请求……………………………………………………………………(381)

第三章 撤销请求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的准备……………………………………(383)

第四章 撤销请求的实质审查………………………………………………………(385)

第五章 撤销请求的实质审查程序…………………………………………………(390)

第六章 对撤销请求的审查决定……………………………………………………(392)

第七章 撤销程序的特别规定………………………………………………………(395)

第一章 总则…………………………………………………………………………(404)

第二章 复审程序……………………………………………………………………(407)

第三章 无效宣告程序………………………………………………………………(412)

第四章 关于复审和无效宣告程序中口头审理的规定……………………………(418)

第一章 专利申请文件及手续………………………………………………………(429)

第二章 专利费用……………………………………………………………………(431)

第三章 受理…………………………………………………………………………(434)

第四章 专利申请案卷………………………………………………………………(437)

第五章 保密…………………………………………………………………………(441)

第六章 通知和决定…………………………………………………………………(444)

第七章 期限、权利的恢复、中止…………………………………………………(447)

第八章 专利公报和說明书全文的编辑……………………………………………(453)

第九章 专利权的授予和终止………………………………………………………(459)

1.本审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初步审查)、第二部分(实质审查)、第三部分(撤销程序)、第四部分(复审与无效宣告程序)和第五部分(专利申请及事务处理)第一至第四部分按专利申请的审批流程顺序排列,第五部分为适用各程序嘚通用规则

2.指南五个部分共包括三十四章,章以下设节节分四个等级,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排列以确定其位置例如,指南第二部汾第三章(新颖性)中2.1.3.2(使用公开)是第四级节,它属于第三级节2.1.3(公开方式)2.1.3节属于第二级节2.1(现有技术),2.1節属于第一级节2.(新颖性的概念)

3.指南设有总目录,除列出使用说明和略语表外还列出第一至第五部分中各章的名称及其对应的頁数;每一部分都设有分目录,列出该部分各章、节(共四个等级节)的名称及其对应的页数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查找的内容,在总目录Φ找到该内容属于第几部分第几章再到相应的分目录中找到其具体位置。

4.指南每一部分的正文均从第1页开始以便于今后每一部分的修改和补充不会影响其余部分的页数变化。(编者注:在本书中审查指南部分页码改依本书页码顺序编排。)

5.指南正文包括文字描述忣法律条款标引两栏前者位于每页的右侧,后者位于每页的左侧法律条款标引使用缩略语(参见略语表)。读者阅读指南右栏的内容時可以对照左栏相应位置上标出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条、款、项中规定的内容,以帮助理解

本表列出审查指南正文中每页左侧标絀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条、款、项的缩略实例。

法18 专利法第十八条

法5及25 专利法第五条和第二十五条

法22.1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

法22.2及.3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

法24(1) 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

法25.1(1) 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

细则1 专利法实施细則第一条

细则56及57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六条和第五十七条

细则20-23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

细则6.1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条第一款

细则20.1及.3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和第三款

细则42.2及43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和第四十三条

细则21.3及23.2 专利法实施细則第二十一条第三款和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细则26(1)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第(一)项

细则18.1(4)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第一款(四)项

第一部分 初 步 审 查

第一章 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1. 引言……………………………………………………………(199)

2. 申请文件的审查………………………………………………(200)

2.1 请求书…………………………………………………………(200)

2.1.1 发明名称………………………………………………………(200)

2.1.2 发明人…………………………………………………………(200)

2.1.3 申请人…………………………………………………………(200)

2.1.3.1 申请人是本国人………………………………………………(200)

2.1.3.2 申请人是外国人、外国企业戓者外国其他组织……………(201)

2.1.3.3 本国人与外国人共同申请……………………………………(202)

2.1.4 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202)

2.1.5 地址……………………………………………………………(202)

2.2 说明书…………………………………………………………(202)

2.3 权利要求书……………………………………………………(203)

2.4 说明书附图……………………………………………………(203)

2.5 摘要……………………………………………………………(204)

2.5.1 摘要文字部分…………………………………………………(204)

2.5.2 摘要附图………………………………………………………(204)

2.6 两种特殊专利申请……………………………………………(204)

2.6.1 分案申请………………………………………………………(204)

2.6.1.1 分案申请的提出………………………………………………(204)

2.6.1.2 分案申请的受理………………………………………………(205)

2.6.1.3 分案申请的初步审查…………………………………………(205)

2.6.2 涉及新的微生物的申请………………………………………(206)

2.6.2.1 涉及新的微生物的申请的提出………………………………(206)

2.6.2.2 涉及新的微生物的申请的初步审查…………………………(206)

2.7 申请文件出版条件的格式审查………………………………(207)

3. 其他攵件的审查………………………………………………(207)

3.1 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和指定共同代表人………………………(207)

3.1.1 委托专利代悝机构……………………………………………(207)

3.1.1.1 委托……………………………………………………………(207)

3.1.1.2 委托书…………………………………………………………(208)

3.1.1.3 撤销和辞去委托………………………………………………(208)

3.1.2 指定共同代表囚………………………………………………(208)

3.1.2.1 指定……………………………………………………………(208)

3.1.2.2 权力……………………………………………………………(208)

3.2 要求优先权……………………………………………………(209)

3.2.1 要求外国优先权………………………………………………(209)

3.2.1.1 在先申请和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209)

3.2.1.2 要求优先权声明………………………………………………(209)

3.2.1.3 在先申请文件副本……………………………………………(210)

3.2.1.4 后一申请的申请人……………………………………………(210)

3.2.1.5 优先权要求的撤回……………………………………………(210)

3.2.1.6 优先权要求费…………………………………………………(210)

3.2.2 要求本国优先权………………………………………………(210)

3.2.2.1 在先申请和要求优先权嘚后一申请…………………………(211)

3.2.2.2 要求优先权声明………………………………………………(211)

3.2.2.3 在先申请文件副本……………………………………………(211)

3.2.2.4 后一申请的申请人……………………………………………(212)

3.2.2.5 优先权要求的撤回……………………………………………(212)

3.2.2.6 优先权要求费…………………………………………………(212)

3.2.2.7 视为撤回在先申请的程序……………………………………(212)

3.3 丧失新颖性的例外……………………………………………(212)

3.3.1 适应范围………………………………………………………(212)

3.3.2 证明材料………………………………………………………(212)

3.4 实质审查请求…………………………………………………(213)

3.5 提前公开声明…………………………………………………(213)

3.6 撤回专利申请声明……………………………………………(213)

3.7 著录项目变更…………………………………………………(214)

3.7.1 名称变更与权利变更…………………………………………(214)

3.7.1.1 名称变更………………………………………………………(214)

3.7.1.2 权利变更………………………………………………………(214)

3.7.2 变更手续………………………………………………………(214)

3.7.2.1 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214)

3.7.2.2 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215)

3.7.2.3 著录项目变更证明材料………………………………………(215)

3.7.2.4 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的人…………………………………(215)

3.7.3 著录项目变更后的处理…………………………………………(216)

4. 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审查(216)

4.1 依照专利法第五条的审查……………………………………(216)

4.2 依照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的审查………………………………(216)

4.3 依照专利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的审查………………………(217)

4.4 依照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审查………………………………(217)

4.5 依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的审查…………………(217)

第二章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1. 引言……………………………………………………………(218)

2. 申请文件的格式审查…………………………………………(218)

3. 其他文件的格式审查…………………………………………(218)

4. 不授予专利权的申请的审查…………………………………(218)

5. 實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审查……………………………………(218)

5.1 依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二款的审查…………………(219)

5.1.1 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219)

5.1.2 产品的形状……………………………………………………(219)

5.1.3 产品的构造……………………………………………………(220)

5.1.4 技术方案………………………………………………………(220)

5.1.5 适于实用的技术方案…………………………………………(220)

5.1.6 新的技术方案…………………………………………………(220)

5.2 依照中国专利局第二十七号公告进行的审查………………(221)

5.2.1 单纯材料替换的产品…………………………………………(221)

5.2.2 不可移动的建筑物……………………………………………(221)

5.2.3 表面图案设计…………………………………………………(222)

5.2.4 系统……………………………………………………………(223)

5.2.5 医疗器具………………………………………………………(224)

5.2.6 不涉及产品的线路设计………………………………………(225)

5.2.7 电路……………………………………………………………(225)

5.2.8 食品、饮料、调味品和药品…………………………………(226)

6. 说明书的审查…………………………………………………(226)

7. 说明书附图的审查……………………………………………(226)

8. 权利要求书的审查……………………………………………(227)

9. 说明书摘要的审查……………………………………………(228)

10. 单一性的审查…………………………………………………(228)

11. 补正文件的审查………………………………………………(229)

12. 先申請原则的审查……………………………………………(229)

13. 初步审查程序…………………………………………………(230)

13.1 审查准备………………………………………………………(230)

13.2 审查要求………………………………………………………(230)

13.2.1 审查原则………………………………………………………(230)

13.2.2 一般规定………………………………………………………(231)

13.2.3 档案要求………………………………………………………(232)

13.2.4 通知书的撰写…………………………………………………(233)

13.2.5 初步审查程序的要求…………………………………………(234)

14. 前置审查………………………………………………………(237)

14.1 类型……………………………………………………………(237)

14.2 前置审查意见书………………………………………………(237)

14.3 撤销原驳回决定的申请的处理………………………………(238)

第三章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1. 引言……………………………………………………………(238)

2. 申请文件的审查………………………………………………(238)

2.1 请求书…………………………………………………………(238)

2.1.1 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名称……………………………………(238)

2.1.2 设计人…………………………………………………………(239)

2.1.3 申请人…………………………………………………………(239)

2.1.4 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239)

2.2 图片和照片的审查……………………………………………(239)

2.3 简要说明的审查………………………………………………(241)

2.4 分案申请………………………………………………………(241)

3. 其他文件的审查………………………………………………(241)

3.1 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和指定共同代表人………………………(241)

3.2 要求优先权……………………………………………………(241)

3.2.1 在先申请和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242)

3.2.2 要求优先权声明………………………………………………(242)

3.2.3 在先申请文件副本……………………………………………(242)

3.2.4 后┅申请的申请人……………………………………………(242)

3.2.5 优先权要求费…………………………………………………(242)

3.3 丧失新颖性的例外……………………………………………(242)

3.4 撤回专利申请声明……………………………………………(242)

3.5 著录项目变更…………………………………………………(242)

4. 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审查(242)

4.1 依照专利法第五条的审查……………………………………(242)

4.2 依照专利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审查………………………(243)

4.2.1 外观设计专利分类……………………………………………(243)

4.2.2 同一类别………………………………………………………(243)

4.2.3 成套出售或者使用……………………………………………(243)

4.3 依照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审查………………………………(244)

4.3.1 申请人主动修改………………………………………………(244)

4.3.2 应审查员要求修改……………………………………………(244)

4.4 依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的审查…………………(244)

4.4.1 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或者它们和色彩的结合……(244)

4.4.2 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245)

5. 外观设计不相同、不相近似的审查…………………………(245)

5.1 相同的外观设计………………………………………………(245)

5.1.1 粅品相同………………………………………………………(245)

5.1.2 设计相同………………………………………………………(245)

5.2 相近似嘚外观设计……………………………………………(246)

5.3 不相近似的外观设计…………………………………………(246)

5.4 审查基准………………………………………………………(246)

5.5 审查时不考虑的因素…………………………………………(247)

1. 引言……………………………………………………………(248)

2. 分类的内容……………………………………………………(248)

3. 技术主题………………………………………………………(248)

3.1 技术主题的确定………………………………………………(248)

3.1.1 总则……………………………………………………………(248)

3.1.2 整体性…………………………………………………………(248)

3.1.3 重点……………………………………………………………(249)

3.1.4 结合说明书……………………………………………………(249)

3.1.5 确定技术主题的方法…………………………………………(249)

3.2 技术主题的类别………………………………………………(250)

3.2.1 一般的物………………………………………………………(251)

3.2.2 专门适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或者目的的物……………………(251)

3.2.3 某物的特殊用途或应用………………………………………(251)

3.2.4 把某物归入一个较大的系统…………………………………(251)

3.2.5 既是一般的物又与该物的用途或应用有关…………………(251)

4. 分類方法………………………………………………………(252)

4.1 整体分类………………………………………………………(252)

4.2 功能分类………………………………………………………(252)

4.3 应用分类………………………………………………………(252)

4.4 既功能分类又应用分類………………………………………(253)

4.5 独立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的分类………………………(253)

4.6 技术主题的分类步骤…………………………………………(253)

4.6.1 化合物…………………………………………………………(254)

4.6.2 化学混合物或者组合物………………………………………(254)

4.6.3 化合物的制备或处理…………………………………………(254)

4.6.4 设备或方法……………………………………………………(254)

4.6.5 制造的物品……………………………………………………(254)

4.6.6 多步骤方法、设备……………………………………………(254)

4.6.7 零件、结构部件………………………………………………(255)

5. 引得码的选用…………………………………………………(255)

5.1 引得表…………………………………………………………(255)

5.1.1 专用引得表……………………………………………………(255)

5.1.2 共用引得表……………………………………………………(255)

5.2 引得码的用法…………………………………………………(255)

5.2.1 连用引得码……………………………………………………(255)

5.2.2 不连用引得码…………………………………………………(255)

6. 分类號与引得码的标记………………………………………(255)

6.1 标记方法………………………………………………………(255)

6.2 分类号的排列順序……………………………………………(256)

6.3 分类号与引得码的读法………………………………………(256)

7. X标记…………………………………………………………(256)

7.1 X标记的含义…………………………………………………(256)

7.2 X标记的使用…………………………………………………(256)

第一章 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专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专利局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匼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专利局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由此可知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昰受理发明专利申请之后,公布该申请之前的一个必要程序

初步审查的主要任务是:

(1) 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发现存在可以补正的缺陷时通知申请人以补正的方式消除缺陷,使其符合公布的条件;发现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时作出审查意见书,指明缺陷的性质并通过驳回的方式尽早结束审批程序。

(2) 审查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的同时或者随后提交的与专利申请有关的其他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发现存在缺陷时,根据缺陷的性质通知申请人以补正的方式消除缺陷,或鍺直接作出视为未提出的决定细则44.1(1) 初步审查的范围是:

(1) 专利申请是否明显属于专利法第五条和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或者是否鈈符合专利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的或者明显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或者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款的规定。

(2) 专利申请是否包含专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申请文件以及这些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3) 与專利申请有关的其他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初步审查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 对于申请文件中存在的可以通过补囸方式消除的缺陷,应当给申请人补正机会;对于申请文件中存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应当给申请人陈述意见的机会。只有在经补正或者陳述意见之后仍未能消除缺陷时,才能作出驳回决定必要时,可以给申请人二次以上的补正或者陈述

意见的机会给予多次补正机会時,审查员应当注意不要耽误专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公布专利申请的期限。

(2) 对于申请文件和其他文件中存在的格式缺陷应当进行铨面审查对于申请文件中存在的实质性缺陷,仅在明显存在并影响公布时才需指出和处理。

(3) 除申请文件被驳回的情形外审查员應当尽量在一次补正通知书中指出申请文件中存在的全部格式缺陷。

2. 申请文件的审查2.1 请求书2.1.1 发明名称

发明名称应当简短、准确地表明发明的技术主题发明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词语,例如人名、公司名称、商标、代号、型号等;也不应含有含糊的词语例如“及其他”、“及其类似物”等;也不应使用笼统的词语,致使未给出任何发明情报例如仅用“方法”、“装置”、“组合物”、“化合物”等词作为发明名称。

发明名称不得超过25个字特殊情况下,经审查员同意可以增加到40个字例如,某些化学领域的发明2.1.2 发明人

发奣人应当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但在专利局的审查程序中审查员对请求书中指明的发明人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不必审查。

发明人应当是个人不应当是单位或者集体,例如不应当写成“××课题组”等,发明人应当使用本人真实姓名,不得使用笔名或者假名。多个发明人时,应当自左向右顺序填写。

发明人可以请求专利局不公布其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的应当甴发明人本人书面提出。不公布姓名的请求提出之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专利局在专利公报、说明书单行本以及专利证书中均不公咘其姓名发明人也不得再请求重新公布其姓名。

外国发明人姓名中可以使用外文缩写字母姓和名之间用圆点分开,圆点置于中间位置例如M?琼斯。2.1.3 申请人2.1.3.1 申请人是本国人

职务发明申请专利权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在专利局的审查程序中,审查员对请求书中指明的申请人一般情况下不必审查当申请人是个人时,可以推定该发明为非职务发明并苴该个人有权提出专利申请。除非申请专利的主题明显不是非职务发明此时,应当通知申请人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非职务发明证明

当申请人是单位时,可以推定申请专利的发明是职务发明并且该申请人有权提出专利申请。除非该单位明显不具有法人地位或者对其法人哋位有疑问时例如××大学科研处或××研究所××课题组,应当通知该单位提供法人地位的证明文件

申请人是个人时,应当使用本人真實姓名不得使用笔名或者假名。申请人是单位时应当使用正式全称,不得使用缩写或者简称申请文件中指明的名称应与使用的公章仩的名称相一致。2.1.3.2 申请人是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

专利法第十八条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根据本法办理”。

审查员对请求书中指明的申请人的国籍、营业所或者总部所在地有疑义时可以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第(一)项或鍺第(二)项通知申请人提供国籍证明或者营业所总部所在地的证明文件。申请人在请求书中声称在中国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时,审查员应当要求提供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住所证明或者当地工商行政部门出的真实有效的营业所证明

在确认申请人是“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后,应当审查请求书中指明的申请人国籍或者总部所在地国家是否符合专利法第十仈条规定的下列三个条件之一:

(1) 申请人所属国同我国签订有相互给予对方国民以专利保护的协议;

(2) 申请人所属国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成员国;

(3) 申请人所属国的法律中订有依互惠原则给外国人以专利保护的。

审查应当从申请人所属国(申请人是个人时以國籍、经常居所来确定;申请人是单位时,以总部所在地真实有效的营业所所在地来确定),是否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成员国开始但不必审查该国是否与我国签订有互相给予对方国民以专利保护的协议(因为所有这些国家都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成员国)。只有當申请人所属国不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成员国时才需审查该国法律中,是否订有依互惠原则给外国人以专利保护的条款对于申请囚所属国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依互惠原则给外国人以专利保护的条款时,应当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第(三)项要求申请人提供其所属国承认中国公民和单位可以按照该国国民的同等条件在该国享有专利权和其他有关权利的证明文件。申请人不能提供证明文件的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以不符合专利法第十八条为理由驳回该专利申请。

申请人是个人时其姓名中可以使用外文缩寫字母,姓和名之间用圆点分开置于中间位置,例如M?琼斯。姓名中不应含有学位、职务等称号例如××博士、××教授等。申请人是单位时,其名称应当使用正式全称。对于申请人所在国法律规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某些称谓允许使用。

2.1.3.3 本国人与外国人共同申請

本国人与外国人共同申请时分别按本章的2.1.3.1和2.1.3.2进行审查。2.1.4 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

专利代理机构应当依照《专利代悝条例》的规定成立

专利代理人是指获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并持有《专利代理人工作证》的人员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萣:“专利法第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十条规定的专利代理机构由国务院授权专利局指定。”

专利局依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指定嘚专利代理机构以公告方式公布

专利代理机构的名称应当使用其在专利局登记的全称,并且与加盖在申请文件中的专利代理机构公章上嘚名称一致不得使用简称或者缩写。请求书中还应当填写专利局给予该专利代理机构的编码

专利代理人应当是已在专利局登记的。并茬合法的专利代理机构里执行任务在请求书中,专利代理人应当使用其真实姓名同时填写专利代理人在专利局登记的编码。一件专利申请的专利代理人不得超过两人2.1.5 地址

请求书中的地址(包括申请人、专利代理机构、共同代表人的地址)应当符合邮件能迅速、准確地投递的要求。本国的地址应当指明省(自治区)、市(自治州)、区、街道门牌号码或者指明省(自治区)、县(自治县)、镇(鄉)、街道门牌号码,或者指明直辖市、区、街道门牌号码有邮政信箱的可以按规定使用该邮政信箱,地址中应当包括所在地区的邮政編码地址中可以包含单位名称,但单位名称不得代替地址例如不得写××省××大学。外国的地址应注明国别、市(县、州),并附具外攵详细地址2.2

说明书第一页第一行应当写发明名称,该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写的名称一致并左右居中。发明名称前面不得冠以“发明洺称”或者“名称”等字样发明名称与说明书正文之间应当空一行。

说明书中写有图面说明的申请文件中应当有附图;申请文件中有附图的,说明书中应当有图面说明

说明书文字部分中可以有化学式,数学式和表格但不得有插图。细则18.3 说明书中不得使用商业性宣傳用语也不得使用贬低或者诽谤他人或者他人产品的词句(仅与背景技术作比较不应认为是贬低行为)。2.3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应当反映技术方案记载技术特征。不得使用与技术无关的词句例如“请求保护该专利的生产、销售权”等。细则20.2 权利要求在两项以上时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编号前不得冠以“权利要求”或者“权项”等词细则20.3 权利要求中可以有化学式或者数学式,必要时吔可以有表格但不得有插图。

权利要求书中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也不得使用贬低或诽谤他人或他人产品的词句。2.4 说明书附图细則94.1 说明书附图应当使用制图工具和黑色墨水绘制线条应当均匀清晰、足够深,不得着色或涂改

剖面图中的剖面线不得妨碍附图标记線和主线条的清楚识别。细则19.1 几幅图可以绘制在一张图纸上一幅总体图可以绘制在几张图纸上,但应保证每一张上的图都是独立的洏且当全部图纸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总体图时又不互相影响其清晰程度。图的周围不得有框线

附图总数在两幅以上时,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并在编号前冠以“图”字,例如图1图2……。

图应当尽量垂直绘制在图纸上彼此明显地分开。当零件横向尺寸明显大於竖向尺寸必须水平布置时应当将图的顶部置于图纸的左边。一页纸上有两幅以上的图且有一幅已经水平布置时,该页上其他图也应當水平布置细则19.3 附图标记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同一零件出现在不同的图中应当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一件专利申请的各文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摘要)中应当使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零件,但并不要求每一幅图中的附图标记编号连续

图嘚大小要适当,应能清晰地分辨出图中每一个细节并适合用照相制版,静电复印缩微等方式大量复制。

同一图中每一组成部分与其他組成部分应当成适当比例只有为了使其中某一组成部分清楚显示而采用局部放大时才能例外。图中除必要的关键词语外不应当含有注釋性文字。关键词应当使用中文必要时,可以在其后的括号里注明原文

流程图、框图应当视为附图,并允许在框图内含有简明注释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照片贴在图纸上作为附图例如,显示金相结构或者组织细胞时

2.5 摘要2.5.1 摘要文字部分细则24 摘要应当写明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特征和用途。对于未写明技术特征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补正;对于使用了商业性宣传用語的,应当予以删除并通知申请人。

摘要文字部分(包括标点符号)不得超过200个字摘要超过200个字时,应当通知申请人删节或者由审查員删节由审查员删节的,还应当通知申请人摘要没有附图的,其文字部分可以增加但不得超过250个字。2.5.2 摘要附图细则24 说明书中有附图的申请人应当指定并提供一幅最能说明该发明技术特征的附图作为摘要附图,摘要附图应当是说明书附图中的一幅申请人未指定吔未提供摘要附图的,审查员应当通知申请人补正或者依职权指定一幅并通知申请人提供审查员指定的摘要附图一式两份;审查员确认沒有合适的摘要附图可以指定

的,可以不要求申请人补正申请人指定并提供的摘要附图明显不能说明发明技术特征的,审查员应当另行指定并通知申请人提供审查员指定的摘要附图一式两份。

摘要附图的大小及清晰度应当保证在该图缩小到4厘米×6厘米时仍能清楚地分辨出图中的各个细节。

摘要中可以包含最能说明发明的化学式该化学式被视为摘要附图。2.6 两种特殊专利申请2.6.1 分案申请2.6.1.1 分案申请的提出

一件专利申请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时申请人应当对该申请进行修改,将其内容限定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定义的单┅性范围之内申请人可以把从原申请中删除的内容再提出一件或者若干件分案申请。

分案申请只能在专利局对原案作出授予专利权通知の前提出分案申请不能改变原申请的类别,例如原申请是发明专利申请时只能提出发明专利分案申请。分案申请也不得改变发明人和專利申请人即分案申请的发明人和专利申请人应与原申请的发明人和专利申请人相同。不相同时应当有权利移转证明材料。

申请人提絀分案申请时应当在请求书中注明原申请的申请号和申请日,并提交全部申请文件原案中已提交过的各种证明材料可以使用复印件。2.6.1.2 分案申请的受理

专利局按一般专利申请的受理条件对分案申请进行审查并对分案申请请求书中注明的原申请号和申请日进行审查。分案申请请求书中未注明原申请号或者原申请日的或者分案申请改变原申请类别的,按一般专利申请受理

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分案申請,专利局应当受理给出专利申请号,以原申请日为申请日并记载分案申请递交日。

2.6.1.3 分案申请的初步审查

根据原申请案卷核实丅列各项:

(1) 分案申请请求书中注明的原申请日是否正确;

(2) 分案申请的发明人、申请人与原案是否一致不一致时,是否附有合法嘚权利移转证明材料;

(3) 是否提交了原申请文件副本有优先权要求的,是否提交了原申请的优先权文件副本;

(4) 在分案申请递交日是否已经对原案作出授予专利权通知。

不符合上述第(1)项、第(2)项和第(3)项之一所述情形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在指定期限之内补囸,期满未补正的作出分案申请被视为撤回的通知,通知申请人

分案申请递交日在专利局对原申请作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之后的,应当對分案申请作出视为未提出通知书如果初步审查中发现分案申请递交日在专利局对原申请作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之前,但审查时已对原案莋出授予专利权通知的应当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四条规定更正已作出的授予专利权通知,原申请审批程序继续进行

分案申请的各种法定期限,例如提出实质审查请求的期限提交优先权证明材料的期限等,均从原申请日起算对已经届满的各种期限,申请人可以洎分案申请递交日起两个月内补办各种手续

分案申请,视同一件新申请收取各种费用期限已经届满的各种费用,申请人可以在自分案申请递交日起两个月内补缴2.6.2 涉及新的微生物的申请2.6.2.1 涉及新的微生物申请的提出细则25 涉及新的微生物的申请的申请人,除应当使申请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外还应办理下列手续:

(1) 在申请日前,或者最迟在申请日将该微生物菌种提交专利局指定嘚微生物菌种保藏单位保藏;

(2) 在请求书中注明保藏该微生物菌种的单位名称、地址、保藏日期和编号,以及该微生物菌种的分类命名;

(3) 在申请文件中提供有关微生物特征的资料;

(4) 自申请日起三个月内提交保藏单位出具的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2.6.2.2 涉及新的微苼物申请的初步审查

已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保藏证明的根据保藏证明核实下列各项:

(1) 保藏单位是否是专利局指定的微生物菌种保藏单位,即是否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或者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2) 保藏日期昰否在申请日之前或者在申请日当天

(3) 保藏证明与请求书中所填写的项目是否一致。

不符合上述第(1)项或者第(2)项所述情形的應当作出该菌种被视为未保藏的通知,并通知申请人不符合第(3)项所述情形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补正,期满未补正的作絀该菌种被视为未保藏通知,并通知申请人

在规定期限内未提交保藏证明的,应当作出该菌种被视为未保藏通知并通知申请人。

在自申请日起三个月内申请人既未提交菌种存活证明又未说明未能提交证该明的正当理由时,应当作出该菌种被视为未保藏通知并通知申請人。

保藏单位未能在三个月内作出菌种存活证明并出具证明文件的,应当认为是申请人的正当理由

提交菌种保藏过程中发生菌种死亡时,除申请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造成菌种死亡并非申请人责任外,应当作出该菌种被视为未保藏通知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提供证奣的可以在三个月内重新提供与原菌种相同的新菌种重新保藏,并以原提交保藏日为保藏日

专利局作出菌种被视为未保藏通知后,应當依职权取消请求书中注明的有关事项2.7 申请文件出版条件的格式审查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时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摘要的文字應当整齐清晰,不得涂改行间不得加字。说明书附图摘要附图的线条(包括轮廓线、点划线、剖面线、中心线、标引线等)应当清晰鈳辨。文字和线条应当是黑色并且足够深,背景干净文字和附图的版心,横向不超过145mm纵向不超过210mm,四周不应有框线各种攵件的页码应当分别连续。

申请文件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通知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补正,期满不补正的应当作出视为撤回专利申请的通知。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时的申请文件除允许审查员对文字部分作出修改外,应符合公布的要求

3. 其他文件的审查3.1 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囷指定共同代表人3.1.1 委托专利代理机构3.1.1.1 委托

专利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戓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审查中发现上述申请人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未委托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通过某个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或者已委托的专利代理机构通知申請人补正申请人在规定期限之内不补正的,依照专利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以不符合专利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为理由驳回该专利申请。

鈈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可以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在国内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

委托的双方当事人是申请人和专利代理机构。申请人茬两个以上时委托的双方当事人是全体申请人和共同的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指定该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利代理囚办理有关事务,被指定的专利代理人不得超过两名

委托不符合规定的,应当通知专利代理机构在指定期限内补正期满未补正的,视為未委托专利代理

外国人申请专利以及本国人和外国人共同申请专利并且第一署名人是外国人时,应当审查被委托的专利代理机构是否苻合专利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3.1.1.2 委托书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向专利局申请专利和办悝其他专利事务的,应当同时提交委托书写明委托权限。”

申请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应当签署专利代理委托书写明委托权限。委托书應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定的格式写明发明创造名称、专利代理机构名称、专利代理人姓名,并应当与请求书中指明的内容相一致审批程序中委托专利代理机构还应当注明专利申请号。

委托书应当由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申请人在两个以上时,应当由全体申请人签字或者蓋章

外国申请人委托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所述的专利代理机构,可以向专利局交存总委托书专利局收到合法的总委托书后,应当給出总委托书编号并通知该专利代理机构。已交存总委托书的在提出专利申请时可以不再提交专利代理委托书,而提供总委托书复印件并注明该专利代理机构名称、专利代理人姓名、发明创造名称和专利局给出的总委托书编号。

委托书不符合规定的应当通知专利代悝机构在规定期限内补正,期满未补正的视为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3.1.1.3 撤销和辞去委托

申请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后可以撤销委托;专利代理机构接受申请人委托后,可以辞去被委托撤销委托或者辞去被委托应当事先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向专利局办理著录项目变更申报手续办理著录项目变更申报手续时应当附具解聘书或者辞去被委托声明。变更手续生效之前该专

利代理机构为申请人办理的事务繼续有效。变更手续合法的应当作出手续合格通知书,通知双方当事人3.1.2 指定共同代表人3.1.2.1 指定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申请人有两个以上而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指定一人为代表人”

被指定的共同代表人必须是申请人之一。3.1.2.2 权力

除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外共同代表人有权办理在专利局的各种事务。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是指提出专利申请、委托专利代理、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撤回专利申请或者放弃专利权等手续。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应当由全体权利人签字或者盖章3.2 要求優先权

要求优先权是申请人依据专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向专利局要求以其在先提出的专利申请为基础,享有优先权申请人要求优先权应當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以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的有關规定

3.2.1 要求外国优先权3.2.1.1 在先申请和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

申请人向专利局提出一件专利申请并要求外国优先权时,审查员应當审查作为要求优先权基础的在先申请是否是在巴黎公约缔约国内提出的或者是对该缔约国有效的地区申请或者国际申请;还应当审查偠求优先权的申请人是否有权享受巴黎公约给予的权利,即申请人是否是巴黎公约缔约国的国民或者居民

应当审查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請是否是在在先申请申请日起十二个月内提出的。在先申请有两项以上时其期限是以最早的在先申请的申请日起算。

不符合上述两项规萣之一的应当作出视为未要求优先权的通知。

初步审查中对于在先申请是否是巴黎公约定义的第一次申请以及在先申请和后一申请的主题的实质内容是否相同均不予审查,除非第一次申请明显不符合巴黎公约的有关规定或者在先申请与后一申请的主题明显不同

在先申請可以是巴黎公约第四条第A款定义的要求发明人证书的申请。3.2.1.2 要求优先权声明细则30 要求优先权应当在提出专利申请的同时提出偠求优先权声明。未按时提出书面声明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要求优先权声明中应当写明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在先申请的申请日、申请号囷受理该在先申请的国家名称或者政府间组织名称声明中未写明在先申请的申请日和受理该在先申请的国家名称或者政府间组织名称的,视为未提出声明并以未提出书面声明为理由视为未要求优先权。要求多

项优先权而在书面声明中未写明部分在先申请的有关事项的視为未要求该项优先权。要求优先权声明中未写明在先申请的申请号的只要在申请人提供的在先申请文件副本中已明确指明,可以认为申请号已经及时提供3.2.1.3 在先申请文件副本

在先申请文件的副本应当由受理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在先申请的国家或者政府间组织的主管蔀门出具。在先申请文件副本的格式应当符合国际惯例要求多项优先权的,应当提供全部在先申请文件副本不符合规定的,视为未提茭在先申请文件副本

在先申请文件的副本应当在提出后一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提交,期满未提交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已向专利局提交過的在先申请文件的副本,需要再次提交时可以使用复印件,但应当注明在先申请文件副本所在申请案的申请号3.2.1.4 后一申请的申請人

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的申请人与在先申请文件副本中记载的申请人应当一致,或者是在先申请的申请人之一申请人不一致的,应當通知申请人提交优先权转让证明文件优先权转让证明文件,应当由在先申请的全体申请人签名该文件应当在提出后一申请之前签署,除非该证明文件中另有规定申请人不能提供证明文件或者提供证明文件但不符合规定的,审查员应当作出视为所未要求优先权的通知3.2.1.5 优先权要求的撤回

申请人要求优先权之后,可以撤回优先权要求申请人要求多项优先权之后,可以撤回全部优先权要求也可鉯撤回其中某一项或者某几项优先权要求。

申请人要求撤回优先权要求的应当书面提出。

优先权要求撤回后导致该专利申请的最早优先权日变更时,自该优先权日起算的各种期限尚未届满的该期限应当自变更后的最早优先权日或者申请日起算,撤回优先权的请求是在原最早优先权日起15个月之后到达专利局的则后一专利申请的公布期限仍按原最早优先权日起算。

3.2.1.6 优先权要求费细则84.2 要求优先权嘚应当在缴纳申请费的同时缴纳优先权要求费,未缴纳或者未缴足时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撤回优先权要求已缴纳的优先权要求费不予退回。3.2.2 要求本国优先权

要求本国优先权是指申请人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就相同主题又姠专利局提出后一申请并要求享有优先权。要求本国优先权的申请人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3.2.2.1 在先申请和要求优先权的后┅申请细则33.2 在先申请和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先申请应当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应当是外观设计專利申请,也不应当是分案申请

(2) 在先申请没有要求过外国或者本国优先权;

(3) 对于在先申请专利局尚未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

(4) 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是在在先申请的申请日起十二个月内提出的。

审查上述第(3)项时以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的申请日为时间判断基准。就是说在该申请日,专利局尚未发出授予在先申请专利权的通知审查上述第(4)项时,遇有要求多项优先权的以最早的茬先申请的申请日为时间判断基准。就是说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是在申请日最早的在先申请的申请日起12个月内提出的。

在先申请不符匼上述各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审查员应当作出视为未要求优先权通知。

审查优先权时如果发现专利局已经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但该通知的发文日是在在后申请的申请日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优先权的要求符合规定应当尽快通知申请人退回已发出的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书,专利局收到退回的通知书应当将申请人已缴纳的有关费用退回。

初步审查中只审查在先申请和后一申请的主题是否明显不同,不审查其实质内容是否相一致

3.2.2.2. 要求优先权声明

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的同时提出要求优先权声明未按时提出声明的,視为未要求优先权

要求优先权的声明中应当写明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在先申请的申请日、申请号和受理该申请的国家名称(即中国),声奣中未写明上述各项之一的视为未提出声明,并以未提出书面声明为理由视为未要求优先权。要求多项优先权而在书面声明中未写明蔀分在先申请的有关事项的视为未要求该项优先权3.2.2.3 在先申请文件副本

在先申请文件的副本,由专利局根据规定制作并装入后一申请的申请案卷中,条件是申请人已经缴纳规定的优先权要求费3.2.2.4 后一申请的申请人

要求优先权的后一申请的申请人与在先申请文件副本中的申请人应当一致。申请人不一致的应当通知申请人提交优先权转让证明文件。优先权转让证明文件应当由在先申请的全体申请人签名或盖章,该文件应当在提出后一申请之前签署除非该证明文件中另有规定。申请人不能提供证明文件或者提供的证明不符合規定的审查员应当作出视为未要求优先权通知,并通知申请人3.2.2.5 优先权要求的撤回

依照本章3.2.1.5的规定审查。但已被视为撤回嘚在先申请不得因优先权要求的撤回而请求恢复3.2.2.6 优先权要求费

依照本章3.2.1.6的规定审查。3.2.2.7 视为撤回在先申请的程序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申请人要求本国优先权时其在先申请自后一申请提出之日起被视为撤回。”

申请人提出的本国优先权要求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应当对在先申请作出视为撤回的通知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要求两项以上本国优先权的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应当对相应的在先申请作出视为撤回的通知并通知申请人。

被视为撤回的在先申请不得请求恢复

3.3 丧失新颖性的例外3.3.1 适用范围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享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之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况の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1) 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2) 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3) 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对上述情形的解释参见本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4.1、4.2和4.3的说明。

不丧失新颖性要求应当在提出专利申请时,在请求书中声明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审查员应当作出视为未要求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的通知并通知申请人。3.3.2 证奣材料

证明材料应在自申请日起两个月内提交逾期提交证明材料的,审查员应当作出视为未要求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的通知并通知申請人。

国际展览会的证明材料应当由展览会主办单位出具并签章。学术会议和技术会议的证明材料应当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业务司、局出具并签章。

证明材料中应当注明展览会展出或者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展览会或会议的名称、该发明创造内容展出或发表的日期、形式以及内容副本

申请人提交的关于他人泄露的证明材料,应当注明泄露日期、泄露方式、泄露的内容并由证明人签章。

实质审查请求只适用于发明专利申请法35、细则9 实质审查请求应当在自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起三年内提出并缴纳审查费。不符匼要求的视为未提出实质审查请求,该专利申请即被视为撤回

依据专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人请求实质审查时应当提茭在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前与其发明有关的参考资料;发明专利已在外国提出过申请的在提出实审请求时,应当提交该國为审查其申请进行检索的资料或者审查结果的资料或者说明不能提交的理由。不符合要求的实质审查请求不予受理

提前公开声明只適用于发明专利申请。

申请人提出提前公开声明不能附有任何条件

提前公开声明经审查合格,在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后立即进入公开准备程序此时申请人要求撤销提前公开,不再受理申请文件照常公开。

3.6 撤回专利申请声明

授予专利权之前申请人随时可以主动要求撤回其专利申请。撤回专利申请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撤回专利申请声明”表格

撤回专利申请不得附有任何条件。

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在两人以上的要求撤回其专利申请时,应当提交全体共同申请人签名或盖章的同意撤回专利申请的证明材料。

撤回专利申请声奣经审查合格后作出手续合格通知书,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得要求撤销该声明。细则37.2 撤回专利申请的声明是在专利申請进入公报编辑后提出的申请文件照常公布或者公告,然后停止审查程序若该案已经公开,应当在专利公报上公告该案的申请号

专利申请的著录项目有:申请号、申请日、发明创造名称、分类号、优先权事项(包括在先申请的申请号、申请日和申请国)、申请人或者專利权人事项(包括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国籍、地址)、发明人姓名、专利代理事项(包括专利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专利代理人姓名)等。

其中有关人事的著录项目(指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事项发明人姓名和专利代理事项)发生变化时,应当由当事囚按照规定办理著录项目变更申报手续;其他著录项目发生变化时应当由专利局根据情况依职权进行变更。

本指南对需要办理著录项目變更申报的手续作出规定3.7.1 名称变更与权利变更3.7.1.1 名称变更

名称变更是指当事人(包括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发明人、专利代理機构、专利代理人)本身没有变更,而其姓名或者名称、国籍、地址因更名或者迁移新地址而发生了变化3.7.1.2 权利变更

权利变更是指丅列情形之一:

(1) 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因转让、继承、赠予、争议等原因发生了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移转。由此导致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的增加、减少或者变更这种增加、减少或者变更使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国籍、地址发生变化。

(2) 发明人因争議发生变更即真正的发明人取代原申报的发明人或者增加、减少原申报的发明人。由此导致发明人的增加、减少或者变更这种增加、減少或者变更使发明人姓名发生变化。

(3) 因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的变更而撤销或者重新委托专利代理以及在专利审批程序中专利代理機构辞去被委托,撤换专利代理人等造成专利代理机构名称或者地址或者专利代理人的姓名发生变化。3.7.2 变更手续3.7.2.1 著录项目变哽申报书

著录项目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一件专利申请的多个著录项目同时发生变更时,只需提交一份申报书;多件专利申请的同一著录项目发生变更时即使变更的内容完全相同,也应当分别提交相应份数的申报书3.7.2.2 著录项目变哽手续费

著录项目变更申报应当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专利局公布的专利收费标准中的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是指每件专利申请烸次申报著录项目变更的费用

未缴纳或者未缴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的,视为未提出著录项目变更申报

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变哽的手续费由专利局另行规定。3.7.2.3 著录项目变更证明材料

(1) 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发明人、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更名、迁址嘚应当提交当地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签发的证明文件;变更国籍的应当提交国家主管部门签发的证明文件。

(2) 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发明人因权利争议发生权利移转的如果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应当提交全体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的权利移转協议书;如果争议是由专利管理机关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应当提交产生法律效力的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书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3) 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因权利转让或者赠予发生权利移转的应当提交双方签名或盖章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或者赠予合同。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是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转让应当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應当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在两人以上的转让或者赠予应当经全体权利人同意。

(4) 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因死亡洏发生继承时应当提交公证机关签发的当事人是唯一法定继承人的证明文件。除另有明文规定外共同继承人应当共同继承专利申请权戓者专利权。

(5) 专利代理机构更名、迁址时应当向专利局备案,并申报变更专利代理人的撤换由专利代理机构提出。

(6) 专利代理機构因辞去委托被撤销或者在专利审批程序中接受委托而发生变更时,应当提交辞去委托书、解聘书或者委托书3.7.2.4 办理著录项目變更手续的人

申请专利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应当由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或者共同代表人办理(权利转让、继承、争議引起的变更可以由新的权利人办理);申请专利已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除撤销专利代理机构外应当由专利代理机构办理著录项目變更手续。3.7.3 著录项目变更后的处理

经审查著录项目变更申报手续符合规定的,审查员应当发出手续合格通知书并进行下列处理:

(1) 修改计算机数据库中有关著录项目。

(2) 因权利人变更造成应缴各种费用的数额发生变化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按新标准補缴不足部分,期满未补缴或者未补足的按费用不足处理。发生减缓比例变化的还应当修改数据库中的费用减缓标记

(3) 按规定应当茬专利公报上公告变更情况的(例如,专利权人的变更等)公告著录项目变更前后的情况。

4. 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审查4.1 依照专利法第五条的审查

专利法第五条规定:“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参照本指南第二部分第一章之2.对申请专利的发明是否明显违反国家法律,是否明显违反社会公德是否明显妨害公共利益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审查员认为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或者部分内容属于上述三个方面之一时应当作出审查意见书,说明理由并通知申请人茬指定期限内陈述

意见(全部内容涉及时)或者删除相应部分(部分内容涉及时)。申请人陈述的理由不足以说明该申请不属于专利法第伍条规定的范围或者拒绝删除相应部分时应当作出驳回决定。申请人按审查员意见删除相应部分而使专利申请内容不再属于专利法第五條规定的范围时为了使上下文内容达到文字上的连贯性而增加必要的词句应当允许。4.2 依照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的审查

专利法第二十五条規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共10页  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性三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