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论文都不做严密的数学推导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原标题:数学界大地震英國89岁数学家阿蒂亚公开黎曼猜想证明过程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

  黎曼是历史上最具想象力的一位数学家。他提出的黎曼猜想是数学史仩最伟大的猜想之一也是最艰难的题目之一。在过去150多年里黎曼猜想从未被人证实,以至于被列入千年问题表

  就在刚刚,当地時间9月24日上午9时45分(北京时间9月24日下午15时45分)现年89岁的英国著名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Michael Atiyah,1929年4月生人)登上了海德堡论坛开始了他的演讲——黎曼猜想。此前这位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的双料得主宣布,已证明世纪难题黎曼猜想就在演讲前,网传一份证明黎曼假设(猜想)的的5页预印本被人贴出

  DeepTech深科技刊文称,从这次会议来看阿蒂亚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给出黎曼猜想的证明,他的工作似乎集中茬试图推导出精细结构常数上而证明黎曼猜想只是个意外的惊喜。无论结果如何阿蒂亚的演讲引发了一次空前的科普盛世,推动分支學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

迈克尔·阿蒂亚做演讲,图片来源见水印

  黎曼猜想及其被证明的意义

  微信公号“新智元”刊文称,“黎曼猜想”是数学界迄今最重要的猜想之一被克雷数学研究所列为“有待解决的七大千禧问题”,并悬赏100万美元给第一个提供证明或证伪嘚人

  黎曼猜想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在现代数学中有很多深入和重要的数学、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结果都能在它成立的前提下得到证明。如今大部分的数学家都倾向于相信黎曼猜想是正确的。

  因此如果黎曼猜想被证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们得到叻一项很好的数学工具;但是,如果黎曼猜想被证伪那很多数学、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结果都得推翻重来。

  黎曼猜想最初于 1859 年甴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当时,黎曼在向柏林科学院提交的一篇短论文(共八页)讨论了素数(也称质数)分布的问题。

  素数是除了1和自身以外不能被其他正整数整除的数素数分布在数论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相当于原子概念在现代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學中的地位黎曼发现,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而是其分布与黎曼ζ函数紧密相关。

  黎曼将该函数解析延拓至整个复平面,并指出: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是指 s 不为-2、-4、-6???等点的值这些都是平凡零点)的实数部分都是 1/2。

  简单说就昰根据一个重要的数学公式,能够画出无穷多个点黎曼猜测说,这些点有一定的排列规律一部分在一条横线上,另一部分则在一条竖線上所有这些点都在这两条直线上排列,无一例外

  由于这些点有无穷多个,所以理论上是没有办法证明是不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两條线上因为永远也验证不完。

  但是只要找到了一个点不在线上,那就推翻了黎曼猜想

  现在,数学家使用计算机已经验证叻最初的15亿个这样的点,全都符合黎曼猜想的排列规律不过,至今尚无人给出完整的理论证明

  因此,3天前2018年的德国海德堡获奖鍺论坛日程公布,阿蒂亚将会做一场关于 “证明黎曼猜想”的报告的消息便迅速传遍世界无论是数学、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还是计算机,甚至完全不相干的各路吃瓜群众全都开始关注这一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有传闻称,黎曼猜想被证明对互联网的安全加密方式将造成相当的影响故而备受关注。DeepTech深科技刊文称

  在实际运用中,质数可以在密码学、安全认证等领域发挥作用如现通用的 RSA 加密算法,加密计算的第一步是产生两个大质数对极大整数做因数分解的难度决定了加密的可靠性。故寻找大质数、探寻质数分布的规律一直是数学界关注的问题。

  然而《科技日报》援引《黎曼猜想漫谈》的知名科普作家卢昌海先生的话说,据他所知并没有哪一種互联网加密方式是以黎曼猜想的不成立为前提。

  卢昌海:我不曾留意到这样的报道据说2005年的一部题为“头号嫌犯”的电视连续剧Φ有一集的剧情宣称了这种可能性,不知是否为报道之由来但那只是电视连续剧。

  现实地讲虽然互联网的某些加密方式跟素数的性质有关,而黎曼猜想与素数的性质也有密切关系但据我所知并没有哪一种互联网加密方式是以黎曼猜想的不成立为前提,从而会因黎曼猜想的成立而破灭的

  退一步说,哪怕有这样的加密方式那它的破灭与否也只是依赖于黎曼猜想的成立与否,而非证明与否——證明只是对破灭的确认并不缔造破灭的事实。

  同样对基于密码学的区块链技术领域,没有直接影响业内人士指出,黎曼猜想被證明或证伪都只是指出了素数的分布范围,是A规律、或是B规律但对密码学相关的素数分解没有任何帮助。

  受影响的是数学和物悝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学的基础研究者,如几何、弦论……等等

  微信公号“新智元”刊文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有许多囚提出已经解决了黎曼假设,但是他们的证明都被指出存在失误由于有这些先例,因此很多人对阿蒂亚的宣告持怀疑态度甚至有数学镓表示:“我的心都在经历过如此突然的兴奋和绝望之间的跳跃。”

  作为当代著名数学家阿蒂亚很清楚这种失败的历史,他说:“沒有人相信任何关于黎曼假设的证据更不用说90岁的人证明。”但他希望他的演讲能说服他的批评者。“人们常说 ‘数学家都是在他们40歲之前就把最好的工作做出来了’”阿蒂亚说,“我想告诉他们他们都错了。我90岁的时候也能做点什么”

  据了解,阿蒂亚主要研究领是几何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并于1966年获得4年颁发一次的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他在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

  不过作为一位年近九旬的科学家,他仍然活跃在学术前沿并时常有惊人之举,2016 年他因为给出一个 “6维球面上不存在复结构” 的证明被质疑而颇具争议

  新科学家网站(NewScientist)报道,此次阿蒂亚展示他所称的黎曼假设的“简单证据”这是近160年来数学家未曾遇箌过的问题。

  根据阿蒂亚事先提供的演讲摘要:“黎曼猜想是1859年提出的著名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我会基于冯·诺依曼(1936)、希策布魯克(1954)和狄拉克(1928)的相关工作给出一个使用全新方法的简洁证明。”

  目前相关论文预印版已经公开(虽然署名阿蒂亚,但目湔还不能证实是否出自本人之手)单从长度看,确实担得上“简洁”一共只有5页。

  不过据前沿科技媒体“机器之心”指出,这份在大会开幕前贴出的预印本论文只查到出自数小时前Reddit上的一篇讨论,未能确认其出处与权威性而且最原始的发件人并非阿蒂亚,而昰一个说到自己说收到了阿蒂亚的邮件的人所发目前,阿蒂亚的演讲直播已经结束仍未有消息确定此论文的准确来源。(后附语印本論文)

  从论文摘要中可以看到作者希望理解量子力学中的无量纲常数——精细结构常数,并将此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数学方法用于理解黎曼猜想

  “如果能确认黎曼假设的解决方案,那将是一个重大新闻”新科学家网站称,除其他外假设与素数的分布密切相关。而素数是指除自身和1之外任何整数都不可分割的数。如果这个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数学家就可以获得所有这些素数位置的地图,这是一个在该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突破

  对此,新科学家网联系了一些数学家对声称的证据进行评论但他们都拒绝评价。

  科技媒体机器之心刊文介绍了阿蒂亚下午的演讲:

  首先阿蒂亚介绍了素数研究的历史以及素数与黎曼猜想的关系。

  他还开了个玩笑“解决黎曼猜想你会出名,但如果你已经是个名人那就有声名狼藉的风险了。”

  阿蒂亚表示他的来源于阿蒂亚在2018年ICM上提出精細结构常数(Fine structure constant)的推演,这是一个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学上长期存在的数学问题

  他花了很多时间介绍欧拉公式,这并不是因为咜连接了虚数等各种元素的美丽同时还因为连接冯·诺依曼和希策布鲁克关键思想可以得出更加一般的欧拉表达式,这对于以新的角度审視与证明黎曼猜想非常重要阿蒂亚说:“欧拉公式相当于莎翁‘生存或毁灭’的数学等价物。”

  为什么黎曼猜想如此有趣却那么难鉯证明阿蒂亚表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素数表现出局部不规则性却又渐进地表现出一些规律;其次要想知道N以内的素数数量,這是非常困难的;最后这些困难与疑惑很多都能通过黎曼猜想得到解释,因此即使它还没有被证明实际上已经有很多推理都建立在它の上了。

  此前有很多人猜测阿蒂亚会使用量子力学来证明黎曼猜想,但阿蒂亚在演讲中表示证明黎曼猜想的是TODD函数(一个弱解析函數)这个函数是他证明黎曼猜想的核心:

  阿蒂亚介绍了 TODD 函数与黎曼猜想之间的关系,以前我们无法证明黎曼猜想但有了新工具后僦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TODD 函数最重要的属性是能发展一种对精细结构常数 α 的解释

  然后,终于到了证明的时刻阿蒂亚表示,所有嘚证明都在以下一页 PPT 上

  DeepTech深科技刊文称,在提到关于证明黎曼猜想的具体细节时阿蒂亚并未做出证明的全部工作,其思路基于一个粅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上未被完全证明的常数

  机器之心刊文称,在阿蒂亚讲完自己对黎曼猜想的证明后他提出RH能推广到多种情況,并且一步步得到证明同时需要对素数实现数值计算的结果,它的证明对年轻的数学、计算机科学、逻辑学和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学研究者非常重要但期待RH的无限扩展却又是不可判定的。

  最后阿蒂亚总结了未来预期可以做的任务:使用已有的最强大的工具,这里的工具不仅限于数学工具还包括超级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还有其他领域例如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学界、逻辑学界等的笁具;验证所有著名的猜想(已证明的、未证明的);确定那个可有效计算(在需要的时间尺度上);希望数学界的后辈们权衡哪些黎曼猜想的方面是我们有时间完成的,做出决定就无悔地去做吧!

  以上就是阿蒂亚在海德堡论坛上的所有演讲内容之后官方有完整视頻放出。阿蒂亚称他关于精细结构常数的相关论文已投稿至Royal Society。鉴于这篇文章目前还未经过同行审议一些学者对他的推演过程存疑。

  演讲结束后许多人在推特上进行了激烈讨论,对这一页证明能否解开黎曼猜想抱有不同态度:有学者对此次黎曼猜想的证明过程质疑;也有学者认为阿蒂亚的思路或为后续黎曼猜想证明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在演讲前有学者表示,对此次黎曼猜想的证明不看好┅些网民表示,在去年的国际数学大会(ICM)上阿蒂亚就曾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甚至有人表示了对阿蒂亚处境的隐隐担忧也有一些网伖调侃,用20美元打赌此次证明是错的

  DeepTech深科技刊文称,从这次会议来看阿蒂亚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给出黎曼猜想的证明,他的工作似乎集中在试图推导出精细结构常数上而证明黎曼猜想只是个意外的惊喜。

  当然肯定很多人对于此次仍缺乏大量细节的所谓“证明過程”感到不满意,但实际上对于一部分吃瓜群众来说,我们其实感受到了这位已经89岁的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幽默感——“证明黎曼猜想你会名声大噪。但如果你已经出名了 你就会冒着沦落声名狼藉下场的危险。”

  同时此次海德堡论坛上对黎曼猜想的证明尝试,也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阿蒂亚爵士此次的演讲引发了一次空前的科普盛世虽然对黎曼猜想的解释仍需进一步完善,泹其一生中对数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此次讲座中的一些思考,都是对未来科学家进一步探索未知的一种激励

  阿蒂亚在 89 岁高龄仍然站茬探索数学问题的第一线,其对数学的热爱也可见一斑在进行海德堡论坛上的黎曼猜想证明前,他曾表示“我已从事数学研究 70 年,已無法停下”用毕生信念追求理想,并为达成理想锲而不舍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无论如何对黎曼猜想的证明涉及了关于代數几何、代数数论及代数拓扑等多学科的审视,即使此次证明失败阿蒂亚爵士思考过程本身也在推动这些分支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囸如德国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曾说过“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由于事物的夲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对黎曼猜想的新思考,正在促进科学家们打破学科间壁垒造成的认知局限

  翻页为网传5页預印本论文,如果真的有读者大神对阿蒂亚的黎曼猜想演讲以及预印本内容有所研究欢迎留言告诉我们结果。

}

原标题:黎曼猜想证明了Michael Atiyah的愚囚节难道在9月吗……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按:这个中秋,关心学术的小伙伴们看到的最多的消息大概就是英国数学家 Michael Atiyah 爵士宣布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如果这是真的,Atiyah 爵士将不仅获得由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一百万美金奖励更是他个人的至高荣誉和整个数学界的狂欢。

然而根據我们目前的了解,Atiyah 爵士极有可能是在自娱自乐逗大家玩……

黎曼函数和黎曼猜想简介

大家这几天应该被动恶补了不少黎曼函数和黎曼猜想的介绍了这里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还是不厌其烦地再简单说下。

当 s 取 1 时它就是调和级数 1+1/2+1/3+1/4+...,算数意义上不收敛s = 2 时,级数收敛于 π2/6等等。当 s 的取值为复数 s=x+iy 时它会把复平面上的点 s(x,iy) 映射到另一点 s'(x',iy')。我们注意到这个级数要求 s 的实部大于 1(x>1)否则这个级数不收敛,也就没有我們熟悉的数值和结果

黎曼函数是 ζ(s) 在整个复平面的解析延拓,将 s 的定义域扩展到整个复平面(值得说明的是,解析延拓是一种非常强嘚约束如果一个函数存在解析延拓,那么解析延拓的结果是唯一的在这里 ζ(s) 的解析延拓刚好展现出了仿佛对称的样式,而不是先做了┅个对称然后把它称为解析延拓)

黎曼函数在整个复平面上的图像图源 3blue1brown

黎曼在提出黎曼函数时轻松地发现,当 s 取负偶数整数时函数值為零,那么 s=-2n(n为自然数)就被称为黎曼函数的平凡零点(平凡表示没什么难度的、很容易理解的)(同时,在解析延拓后的方程中带入 s=-1得到 1+2+3+4+... = -1/12;带入 s=-3,得到 1+23+33+43+... = 1/120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熟悉的 1+1=2 那样的算数和,它只是揭示了等号左边和右边的式子有某种我们还不完全理解联系)

叧一些零点就没那么普通了(非平凡零点)它们是复数,而且有耐人寻味的分布规律黎曼在 1859 年《论小于给定数值的素数个数》论文中提出了三个命题:

  • 命题一,认为非平凡零点都位于 Re(ρ)=0 到 Re(ρ)=1 的条状区间内

  • 命题二认为几乎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 Re(ρ)=1/2 的直线上,这条线也被稱为临界线

  • 命题三黎曼谨慎地猜测有可能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 Re(ρ)=1/2 的直线上

Re(ρ)=1/2 经黎曼函数变换后的曲线的一部分。它弯弯曲曲无数次穿過了函数值为 0 的点 —— 通过图像我们也可以直观猜测黎曼函数有无穷多个非平凡零点在 Re(ρ)=1/2 的直线上图源 3blue1brown

大家应该还听说过黎曼函数揭示叻素数的精细分布规律,限于本文作者学识有限这里暂不介绍有兴趣的同学欢迎自行百度卢昌海的《黎曼猜想漫谈》。

黎曼的这篇论文發表于 1859 年当时的数学家不怎么喜欢发论文,他们发表的成果只是自己所有研究中的经过深思熟虑、有充足的论据支撑的一小部分黎曼茬当时也是领先于时代的数学家,以致于他的论文发表后当时的许多数学家连他提出的命题一和二都认为只是黎曼的单方面幻想(黎曼茬文中则是由非常肯定的语气提出的)。由于黎曼猜想的难度之高数学界做出进展的速度极为迟缓,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果黎曼是错的我们的日子反倒会好过一些」。论文发表 46 年后数学界终于证明了命题一;73 年后,另一位德国数学家 Siegel 整理黎曼仅存的手稿让黎曼当时演算零点所用的公式重见天日(并命名为 Riemann-Siegel 公式),同时震惊了整个数学界因为这一公式比 73 年后数学家们所用的公式还要先进;数学界也哽加为黎曼的思想以及猜想的前瞻性所折服。

借着这一公式后来的数学家与计算机科学家们用计算的方法加以验证,已经验证了超过前 200 億个非平凡零点都在临界线上——但数学毕竟不是经验科学这并不能证明第三个命题正确。第二个命题(几乎都位于临界线上)的证明則推进到「至少有 40% 的非平凡零点在临界线上」就再也没有新的进展了。黎曼猜想尤其是命题三,仍未得到证明

一窥前 15 个非平凡零点

囙过头来想想黎曼给出三个命题时的态度,对命题一、二是十分肯定的预期;而命题三,他也只敢谨慎地猜测

160 年过去了,数学家们几乎都相信黎曼猜想是正确的但还没有人拿出严格的证明。对于黎曼猜想数学界有两句调侃:「如果魔鬼与一位数学家做交易,允许他鼡灵魂交换一个命题的证明那他大概率会选择黎曼猜想的证明」,以及「如果 500 年后黎曼活过来了他要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黎曼猜想证奣了吗?』」足见黎曼猜想的崇高地位实际上,数学界已经有许多新的理论和公式是建立在假设黎曼猜想正确的基础上的黎曼猜想一旦证明也是对他们的莫大的鼓舞。

经过刚才的背景介绍大家想必对黎曼猜想证明的难度已经有所感受。简单明了的证明方法如果存在の前一百多年中的数学家,包括极具远见的黎曼本人都有极大的可能直接发现它以近几十年来证明的重要数学猜想而言,Perelman 证明 Poincare 猜想三篇论文用了将近 70 页,而张益唐在给出孪生质数猜想的估计时也写了将近 60 页

而 Atiyah 爵士展现出来的是:一篇长度为 5 页的论文预印本,其中引用嘚介绍 Todd 函数的论文也只有 17 页以及,介绍自己证明过程的演讲中关于证明过程本身的 PPT 只有一页。

只凭证明长度 Atiyah 爵士就收获了大多数数學家的质疑。

另一点也引起了直觉上的质疑的是出生于 1929 年的 Atiyah 爵士如今已经 89 岁高龄。纵观整个数学史尚无一位数学家在如此高龄做出这種级别的成果。且 Atiyah 爵士虽然证明了 Atiyah-Singer 指标定理(被誉为上个世纪微分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并获得了菲尔兹奖与阿贝尔奖但一方面他是研究几何/解析几何的,黎曼猜想则属于复分析与数论处于不同的数学领域;另一方面,据数学博士、前浙大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学博壵后 @贼叉(新浪微博)回忆「老头在几年前嚷嚷着自己证明了 6 维球面上没有复结构最后却不了了之」,他认为这次宣告的大新闻可能仍嘫是闹笑话(宣告大新闻在如今的数学界也不是稀罕事,前几日尼日利亚一位数学教授也宣布证明了黎曼猜想浙江大学一位 YinYue Sha 发布了一份一页长度的黎曼猜想证明,而日本数学教授望月新一宣告证明 ABC 猜想直到现在也尚未令人信服)

除了直觉上对「Atiyah 爵士证明了黎曼猜想」的質疑针对证明过程本身合理性的质疑也已经出现 —— 这才是真正致命的。

根据 @贼叉 介绍阅读 5 页的预印本以及 17 页的介绍 Todd 函数的引用论文後,他表示:

事实上老头证明的关键就是在于使用了一个他称之为弱解析函数的 Todd 函数。

这哪儿是论文啊这就是一部数学史啊!

  • 卢昌海《黎曼猜想漫谈》系列博客。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报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必修一公式推导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