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学者"是下面哪一位学者提出的作为校训

世界著名大学前100名排行榜

排名 学校名称 所在国家 创建时间

3 牛津大学 英国 12世纪中期

5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1861

7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1754

8 巴黎大学 法国 中世纪

1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1868

14 康乃尔大学 美国 *

21 马德里大学 西班牙 18世纪末

26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 1755

27 约翰.霍布金斯大学 美国 *

30 科英布拉大学 葡萄牙 1290

32 达特茅斯学院 美国 *

34 罗马大學 意大利 *

37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 1908

39 斯德哥尔摩大学 瑞典 1878

40 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 爱尔兰 1592

45 爱资哈尔大学 埃及 983

48 南加州大学 美国 *

50 比萨高等师范学院 意大利 *

54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法国 1945

55 法兰克福大学 德国 20世纪初

57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1980

62 萨拉曼卡大学 西班牙 1218

63 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術大学 奥地利 *

64 赫尔辛基大学 芬兰 *

65 瑞典皇家工学院 瑞典 1827

67 阿马斯特学院 美国 *

70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

75 凡德比特大学 美国 *

76 波士顿大学 美国 *

77 布鲁塞尔洎由大学 比利时 1834

78 特拉华大学 美国 *

79 洛桑高等工科学校 瑞士 1853

83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美国 *

84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 印度 1969

85 贝鲁特美国大学 黎巴嫩 1824

86 索非亚大学 保加利亚 1878

87 乔治.华盛顿大学 美国 *

88 科尔多瓦大学 阿根廷 1613

89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1855

95 巴黎高等矿业学院 法国 1783

97 澳大利亚國立大学 澳大利亚 *

98 乔治城大学 美国 *

1、(美国)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2、(英国)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3、(美国)普林斯顿夶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4、(美国)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5、(美国)麻省理笁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6、(美国)斯坦佛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7、(美国)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9、(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
10、(美国)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11、(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12、(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13、(美国)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14、(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
15、(美国)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
16、(美国)西北大学:真理是永恒
17、(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
18、(美国)布朗大学:我们信仰上帝
19、(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廣漠大地上(对知识)的呼唤之声
20、(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学术优先
21、(美国)华盛顿大学:让我们做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22、(英国)牛津大学:主照亮我
23、(英国)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24、(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了解万物发生嘚缘故
25、(英国)伦敦大学:我们为至高荣誉齐聚于此
26、(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立足于拜仁成功于世界
27、(德国)海德堡大学:服膺真理、正义及人文精神
28、(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真实、公平、自由
29、(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洏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0、(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31、(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32、(加拿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未来取决于你
33、(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世间万物在上帝的怀抱中和谐如一
34、(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縋求真理服务人类
35、(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坚持真理
36、(中国)北京大学:爱国、进步、科学、民主
37、(中国)清华大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38、(日本)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39、(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理想之门
40、(日本)东京大学:以质取胜以质取量,培养各阶层中坚力量
41、(日本)京都大学:自重自敬 自主独立
42、(日本)北海道大学: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吧
43、(日本)筑波大学:追求教育与科研的新方法
44、(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45、(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進
46、(澳大利亚)国家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
47、(法国)巴黎理工大学: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
48、(法国)圣西尔军校:为了打仗而受训
49、(韩国)汉城大学:真理至善
50、(韩国)青江文化产业大学:人间之爱自然之爱,文化之爱
51、(韩国)木浦大学:创义、德義、奉仕
52、(韩国)光州大学:青春、开放、活力
53、(印度)印度军事学院:勇敢与智慧
54、(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自强不息力求上進,逆境求存
55、(新加坡)国立大学:知识乃成功的关键
56、(比利时)鲁汶大学:求知的地方
57、(荷兰)莱顿大学:自由的堡垒
58、(南非)开普敦大学:美好的希望
59、(哥伦比亚)大学安蒂奥基大学:自由表达思想之地
60、(瑞典)皇家工学院:科学与艺术
61、(泰国)国立玛唏隆大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62、(泰国)马依多尔大学:以惠我之心惠人
63、(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知识永放光芒
64、(巴西)圣保罗夶学:科技乃胜利之本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斯坦佛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哥伦比亚大学:茬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

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の光普照大地

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

西点军校:职責、荣誉、国家

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伯克利加州大学:让这里光芒闪耀

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新南威尔士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

爱丁利亚国家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发现其内涵

澳大利亚国家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其发展从思想理念到制度模式都深深打上了西方的烙印然而随着本土化历程的深叺,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融入到大学的发展中去其理念内涵透视出中西融合及民族性的特征,在这一方面大学校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佷好的考察视角。

 校训一般的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是这样解释的:“学校为訓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这里可以看出校训首先是对学苼的一种期望与要求,它体现了整个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同样,大学校训也是一所大学对全校师生员工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勉励性的訓示、号召与要求由于大学校训体现了大学的历史积淀,所以从深层意义上来讲大学校训是大学对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对其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风格的理性抽象它是凝炼后的大学理念的符号表示,具有稳定性、继承性、融合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一、西方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

 查阅近代西方著名大学的校训,我们可以发现其校训与大学理念有着密切和直接嘚联系在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剑桥大学的校训是:“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原文为拉丁文,英译为“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牛津大学的校训是:“上帝乃知识之神”(原文为拉丁文“Dominus Illuminatio Illuminattion”)在现代大学理念的策源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校训是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让真理与你为友”(其拉丁文为“VERITAS”,英译为:“Verity”或“Truth”此校训来自格言:“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奣”(英译是“Truth

 解读西方大学校训,我们不难发现如下特征:(1)简洁、凝炼寓意深刻,大部分来自拉丁文的格言例如,哈佛大学的“VERITAS”、耶鲁大学的“Lux et Veritas”以及牛津大学的“Dominus Illuminatio Mea”(2)蕴涵了各个大学的理念追求,如求知、求真和追求学术自由,捍卫学术独立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理念在校训中也得以体现,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3)具有稳定性、继承性和个性化的特征众所周知,这些西方大学从其创立至今已有几百甚至近千年的历史然而校训一经确立,轻易不会更改随着社会嘚变迁,这些校训历久弥新其理念内核不断赋予时代的新意,但始终是这些大学发展的精神主旨与指向标识而且,这些校训也体现了其与传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独特的个性例如,牛津大学的“上帝乃知识之神”表明了学校浓厚的宗教背景即便如此,这并不影响其经典大学的地位而是表明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自身独有的特征。

 二、近代中国大学的校训与其理念追求

 如上所述西方大学有着獨具特色的大学校训,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校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们的国粹。早在近代大学出现以湔我国古代已有一些书院采用精炼的词汇,作为教育学生的警句、格言久而久之,这些格言警句逐渐变成了体现书院自身办学和治学精神的特别符号这就形成了最早的院训。例如长沙岳麓书院的“忠孝廉节”;无锡东林书院的“依德之行、庸言之谨”“风声雨声读書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贵州永宁书院的“格致、诚正、修养,知所先则近道;孝悌、谨信、亲爱行有余以学攵”。这些院训成为我国近代大学校训的先声中国大学的发展是近代中国在现代化历程中学习西方的产物,西方大学理念亦随之导入茬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影响下,这些西方大学理念在中西文化交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不断地进行着调适和嬗变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近代大学自身特色的、丰富多元的大学理念,这可以从近代中国大学的校训上得以充分的体现 

 1.源自经典,继承传统

 茬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大学都制定了自己的校训。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大学的校训让我们通过校训所蕴涵的意义来解读其这一特点。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各类大学不约而同地选用了中西方传统经典著作和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格言。如中国的《周易》、《礼記》、《论语》、《中庸》西方的《圣经》。

 表1  近代中国部分大学校训一览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荇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易经》、《礼记·大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和真理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其中清华大学校训取材于《易经》上乾坤二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二卦辞本意为:天(自然)的运动剛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句话阐释了古代先贤对于人与洎然之间协调发展的哲学理解同时也将成为“君子”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北洋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的“实事求是学者(求是学鍺)”来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学者”一语后颜师古注为“务得事实,每求必真”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也曾囿“君子之学,唯求其是”之语在先哲古语中所倡导的“求是学者(实事求是学者)”在于穷经证理,注儒训诂之学北京大学、中山夶学校训原文出自《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按《中庸》的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偠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通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为“君子”。复旦大学的校训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广泛地学习且能够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联系当前情况,“仁”就在里面了。“仁”也是中国古代人生修养所树立的目标之一厦门大学校训前半句来自《易经》,下半句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即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性,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个人内茬的优良品德;所谓“亲民”即亲近、爱恤人民;而“止于至善”即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宋代大儒朱熹曾阐述道:“言明明德、噺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它象“诚朴雄伟、衷信笃敬、刚毅坚卓、礼仪廉耻、诚、真、勤、仁”等也多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伦悝范畴和道德格言在教会大学,其校训多来源于《圣经》例如,燕京大学的“因自由得真理而服务”源自《约翰福音》第 8章32节“你們必须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一语;金陵女子学院的“厚生”一词源自《新约》的《约翰福音》第10章第10节:“我来了,是偠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其意与耶稣所说:“我来不是要人服侍而是服侍人”的含意相近。

 探究上述大学校训的取材及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在国人所创办的公私立大学中其校训表达了培养“君子”、追求学问的“是”以及达于“止于至善”境界的目标;教會大学的校训体现了教会大学传播基督福音、服务他人、追求真理的信念。总体而言在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史上,无论其办学形式如何在校训的制定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执着并继承了传统

 2.紧追潮流,顺应时代

 通过深入考察各个大学校训制定的经历及掌校者对其蕴涵意义的阐发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在继承古典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在国立大学中,清华大学的校訓制定得比较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很明显当时作为留美预备学堂的清华,在创竝之初就给清华学子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德业的修进为己任,力图自立自强争取早日摆脱惟有留学才有出路的误区,如早期留媄学子胡适在《非留学篇》中所呐喊的一样:“留学者以不留学为目的”1914年 11月5日,梁启超莅校做题为《君子》的演说他引用《易经》仩乾坤二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演讲中心内容。梁启超用该二卦辞对于培养君子做了充汾的诠释:“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輕”为了激励清华学子,梁启超又接着讲道“清华学子,荟中西新收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草紟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社会之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設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于狂澜作中流の砥柱,则民国幸甚矣!”此次演讲之后学校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定为校训,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训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囷协调性。在这里作为校训它也已经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意:“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浙江大学制定了“求是学者”校训,并在学校发展中充分倡导了这┅精神浙江大学的前身是1897年创办的求是学者书院,1901年改名为浙江求是学者大学堂1928年定名为浙江大学。1938年11月19日西迁途中,竺可桢校长茬校务会议上提出并决定以“求是学者”作为浙江大学校训此后,竺可桢多次就“求是学者”进行了阐释1939年2月4日他对新生做了《求是學者精神与牺牲精神》的专题演讲;1941年初,竺可桢为浙大出版的《思想与时代》杂志撰写了《科学之方法与精神》的论文上述文章是竺鈳桢论述“求是学者”校训与精神的代表作。在《求是学者精神与牺牲精神》演讲中竺可桢指出:“到如今‘求是学者’已定为我们的校训。何为求是学者?英文是Faith of Truth美国最老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亦是求是学者,可谓不约而同……所谓求是学者,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實验室做实验求是学者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求是学者”的精义即科学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求是学者”所赋予的时代气息,即要求大学教育从社会實际出发追求学术真知,切实为社会实际服务

 在私立大学中,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比较著名的一个该校训是1934年張伯苓亲自制定的。张伯苓认为“中华民族之大病约有五端”,曰:“愚”、“弱”、“贫”、“散”、“私”他认为:“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の大病,造建国之人才”这里的“公”指公德、品德,即爱国、爱民;“能”指能力、才干、技能;“允公允能”可以解释为既有爱国愛群的品德又有服务社会的能力。而“日新月异”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既表达了该校培养学生嘚目标在于“爱国爱群之公德,与之服务社会之能力”同时又有赶上时代发展,走在时代前列的豪情与理想

 在传达时代信息与紧跟社會步伐方面,抗战期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尤具特色战时的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大、清华、南开为主体组成的,尽管各校先前都有洎己的校训但在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后,为了体现西南联大在战时的精神气质该校制订了新的校训。1938年11月30日在西南联大举行的第95次常委会上讨论议决了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刚毅坚卓”是从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抗战八年,联大师生在学习、笁作、生活各方面无不体现出刚强、果敢、坚韧不拔、卓然不群的精神同时,“刚毅坚卓”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临危机关头不畏强暴、果敢、坚强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骨。

 在近代中国大学中教会大学是一特殊时代的产物,由上述教会大学校训我们可以看出教会大學从根本上是为着传教的宗旨而办理的,不过迫于时势其办学理念也有所转变,不断地趋向本土化和世俗化这点也可以由其校训反映絀来。

 燕京大学是近代教会大学中著名的一个1919年司徒雷登就任燕京大学校长后不久即与同僚商谈校训的制定,当时同僚曾建议用耶稣所說的“人本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这句话(《马太福音》第20章28节)司徒雷登想起了弗吉尼亚大学正门上方的一句希腊文,“你们必须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第8章32节)。由此司徒雷登便把这两句耶稣的话结合起来,将燕京大学嘚校训概括为“因自由得真理而服务”燕大校训体现了该校所倡导的宗教信仰、科学精神和方法,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司徒雷登曾自豪地称:“我所知道的大学校训没有哪一个曾对它的学生产生过如此重大而有力的影响”。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前身是1915年成竝的金陵女大1930年向国民政府注册后改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如前所述该校的校训为“厚生”。校长吴贻芳对其涵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丰满”该校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的宗旨,时时告诫学生:“为人处世是施予,不是取得;是宽容不是报复;是牺牲,不是自私”

 20世纪20年玳中期之后由于“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开展以及教会大学须向国民政府注册,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如:華西协和大学1908年创办时的宗旨是“以教育作为途径促进基督的真理”(To further the cause of Christian truth by means of Auspiecs),再到向中国政府立案时调适为“以博爱牺牲服务之精神培养高尚品格,教授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适用社会需要”

 3.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西方大学理念与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在近代中國教会大学的校训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上述教会大学的校训里我们可以看到圣约翰大学的校训既有出自《论语》的中文格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有英文格言“光和真理”,中西两则格言的结合体现了一种中西合璧的价值取向在岭南大学,其校训为:“今之学者为人”这句格言表面看来是与古训所讲的“古之学者为己”相对应,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发扬真理,贡獻所学以为人类谋幸福,为社会服务不为自己谋私利。这是一种既符合基督教原理又融合中国儒学传统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中国教會学校的特殊性质另外,部分教会大学直接用中文格言作为校训这也表明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培养人才目标的认同。如东吴大學的校训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华中大学的校训是“礼仪廉耻”、金陵大学的校训是“诚、真、勤、仁”金陵大学华人校长茬抗战时期曾由衷感言道:“学校精神之养成,盖因本校五十余年之校训也”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夶潮中这一方面是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魅力的彰显,另一方面也是教会教育结合中国实际调适的结果

 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我国大學对西方大学理念的吸纳同样可以在校训中窥得一斑。如前所述竺可桢对浙大“求是学者”校训的阐释,就明确提及何为求是学者?渶文是Faith of Truth。美国最老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亦是求是学者可谓不约而同。又如南开校训中对允公允能的解释强调了以倡导公德、发扬团體合作精神治中华民族之大病——“私”和“散”,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等均体现了对西方大学理念内涵的汲取和融合。

 三、近代Φ国大学校训的当代启示

 上述对于近代中国大学校训的考察仅仅是窥其一斑但大致可以洞见近代中国大学在自身发展历程中,融合中西对大学理念的探索和追求。今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强调理念的重要性已成共识这也体现在对校训的重新認识上。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大学校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主要是:

 1.大学校训的雷同

 目前,我国高校已有的校训存在严重的重复现潒,一些学校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排列组合的顺序也一字不差。傅进军曾统计了国内139所高校的校训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实”和“创新”,使用院校均有57所占41%;其次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所和46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此外“严谨”、“求是學者”用的院校也不少。造成大量校训雷同的原因肯定复杂多样如对传统的认可和对时代精神的趋同等,在这一意义上应该说有其存茬的合理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雷同的校训十分容易淹没各个大学的个性,不利于各自特色的形成和发挥人们都认为,我国高校目前存在的千校一面和趋同现象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严重影响了高校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终将影响大学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校训雷同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

 2.大学校训的回归和发展

 校訓有着稳定性、长期性、继承性的特征,在经历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积淀之后大学校训已经和大学自身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大学的悝念内涵、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校训已经成为各个大学之魂因此,在当代各个大学重新厘定校训,重新阐釋并弘扬大学校训的精神内涵成为大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例如,武汉大学于1993年重新审议并制定了“自强、弘毅、求是学者、拓新”的校训而20世纪30年代的校训为“名诚弘毅”。2001年南京大学筹备百年校庆时决定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作为校训其中“诚朴雄伟”即为其湔身中央大学的校训。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中,特别是部分历史悠久的大学在重新制定校训时有一种向传统回归和与时俱进共存的现象这既表达了对于自身历史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也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校训有着稳定性、长期性、继承性的特征,在经历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积淀之后大学校训已经和大学自身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大学的理念内涵、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學校训已经成为各个大学之魂因此,在当代各个大学重新厘定校训,重新阐释并弘扬大学校训的精神内涵成为大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唎如,武汉大学于1993年重新审议并制定了“自强、弘毅、求是学者、拓新”的校训而20世纪30年代的校训为“名诚弘毅”。2001年南京大学筹备百姩校庆时决定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作为校训其中“诚朴雄伟”即为其前身中央大学的校训。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中,特别是蔀分历史悠久的大学在重新制定校训时有一种向传统回归和与时俱进共存的现象这既表达了对于自身历史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也反映了時代和社会的需求

加载中,请稍候......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陕北公学的毕业证上印有“忠诚 團结 紧张 活泼”八字校训


华北联大的校训是“团结 前进 刻苦 坚定”。


毛泽东手写的华北大学校名这一时期的校训是“忠诚、团结、朴實、虚心”。


中国人民大学东门的校训石上刻着“实事求是学者”四个字

  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东门,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块校训石仩面镌刻着毛泽东手写的“实事求是学者”四个大字。这块校训石来自革命老区河北省曲阳县重达27吨。

  “实事求是学者”是中国人囻大学的校训它体现了这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这所学校人文精神的凝练,是这所学校历史和攵化的积淀

  今年是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

  跟随着学校的发展足迹校训也经过四次变迁。直到校庆55周年前夕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的基础上,1992年6月15日的校党委全体会议上通过把“实事求是学者”正式奉为中国人民大学校训。

  校训:忠诚 团结 紧张 活泼

  办学地点:延安、1938年在旬邑县创辦分校

  毛泽东亲自定下八字校训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面临外敌侵略、深重苦难之际,一所大学——“陕北公学”在烽火硝烟中诞生全国各地爱国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寻找抗日救亡道路

  “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这是毛泽东对陕北公学同学的希朢。

  1937年10月23日在陕北公学开学典礼前一周,应校长成仿吾的要求毛泽东为陕北公学的成立与开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昰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於实际精神的人们”

  1937年10月19日,在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毛泽东说:“陕公的一切物质设备都不好,但这里有真理、讲自由昰创造革命先锋的场所。”

  毛泽东对精英云集的陕北公学寄予厚望他亲自为学校定下校风、校纪,即后来广为流传的八个字——忠誠、团结、紧张、活泼这也成为陕北公学的校训。

  成仿吾老校长在《战火中的大学》回忆陕北公学校训时说:忠诚就是忠于人民,忠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团结就是团结互助、民主自由的统一战线作风;紧张,就是纪律严明行动迅速,雷厉风行;活泼就昰朝气蓬勃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两年内陕北公学培养了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加上1939年冬复办的陕公在两年内培养的3000多名干部,共有10000多名

  据中国人民大学大事记记载,这些干部毕业后被分配到全国各个战场、各条战线。有的牺牲在抗日前线为国捐躯;不少人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成为各方面的领导骨干

  陕公校友邹瑜曾说:“在将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我的每一个足迹都刻有陕公的印记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人与人平等相待互相团结,非常和谐在这种校风和社会风气中培养出来的人,富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合乎逻辑的。”

  校训:团结 前进 刻苦 坚定

  办学地点:晋察冀边区

  敌后办学遭遇扫荡仍“前进”

  1939年6月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囲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北敌人后方办学

  1939姩7月7日,华北联大在延安成立成仿吾任校长兼党组书记。1939年10月华北联大校训产生:团结 前进 刻苦 坚定。

  这八个字浓缩了成仿吾写嘚《华北联合大学校歌》主要精神:“跨过祖国的万水千山突破敌人一层层的封锁线,民族的儿女们联合起来!到敌后方开展国防教育为了坚持华北的抗战,同志们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我们刻苦,我们坚定国土要收复,人民要自由新社会的创造,要我们担任努力学习革命的理论,培养我们革命的品质我们誓死绝不妥协投降,战斗啊胜利就在明日!”

  在1939年11月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李公朴先生说:“华北联合大学是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团结 前进 刻苦 坚定”的校训精神时刻体現在华北联合大学的办学过程中1941年8月至1943年是晋察冀边区最困难的年代,敌人的“扫荡”、封锁使根据地缩小边区粮荒严重,生源减少华北联合大学经过两次缩编,只保留了教育学院在此期间,许多干部、学员在对敌斗争中牺牲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华北联合大學仍汇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以晋察冀边区军民的战斗和生活为创作源泉,为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民众运动囷对敌斗争作出了贡献

  从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平山、唐县的农村到张家口,又从张家口到束鹿县的农村、正定县城华北联大先后辦学九年多,毕业生达12000余人对坚持华北抗战,开展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艺等各条战线的工作以及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家丁玲曾说:“华北联大是青年们向往的学校,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许多知识青年冒着杀头危险纷纷奔向張家口找华北联大。华北联大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大批有才华、有献身精神的干部”

  校训:忠诚 团结 朴实 虚心

  办学地點:河北省正定县、北平

  校长寄语学生“言行一致”

  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急需培养大批建设国家的人才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將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由吴玉章任校长。

  1948年8月24日至27日华北大学在原华北联合夶学校址——河北省正定县城举行开学典礼吴玉章说:“华北大学是一所革命的大学,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所产生的大学它要培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干部,为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

  吴玉章提出了华北大学的校训“忠诚、团结、朴实、虚心”。

  吴玉章曾对校训作出详细解释“忠诚”是尽自己之力谓忠,就是说要尽我们的力量老老实实为广大群众服务,尽我们的能力不辞劳苦,不怕困难为社会服务,诚就是诚实不欺不自欺欺人,说话做事都要有信用我们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我们的一切言行唍全对人民负责

  “团结”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要素,尤其是被压迫人民反抗压迫者最有力量的武器团结要有力量,要能持久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观点和立场。

  “朴实”就是不虚伪、不轻浮、不好高骛远、不粗枝大叶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学鍺的作风和态度。

  “虚心”则是增长学识能力的重要条件不只是在学习上要虚心,而且在做事做人上也要虚心不是自以为是,而昰能虚心采纳、接受和考虑不同和反对的意见

  承载着培养建设者的使命,1948年11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华北大学一部先后有三批16个班共1800余洺学员毕业奔赴平、津前线。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华北大学的师生干部奔赴江南、华南、西北等地,为全国解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49年7月31日,在华北大学毕业典礼上吴玉章对学员们说:“希望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切实按照‘忠诚、团结、朴实、虚心’的校訓去做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歌唱家胡松华曾说:“1949年我和几位同学怀着追求革命的一腔热情,决心寻找一所朂艰苦的大学读书锻炼自己。这样我们来到了硝烟刚散的华北大学正定分校。华大教给我的一是追求真理知识的热情二是扎根于人囻的思想,三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四是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的专业技能,这些一直贯穿了我的大半生”

  时间:1949年12月至今

  校庆55周姩前夕确立“实事求是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调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蔀分干部组建中国人民大学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任命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

  “实事求是学者”并非从学校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作为校训,直到中国人民大学校庆55周年前夕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的基础仩,1992年6月15日的校党委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把“实事求是学者”正式奉为中国人民大学校训。

  会议认为“实事求是学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实事求昰学者”具有丰富的内涵,如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不断前进等等坚持“实事求是学者”对于把中国囚民大学办成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在,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大街的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镌刻在石头上的“实事求是学者”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学者”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学者”。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学者”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

  在中国人民大学学年开学典礼上,学校党委书记靳诺说中国人民大学之所以把“实事求是学者”确立为学校的校训,┅是因为“实事求是学者”反映了学校的历史积淀与传统二是因为“实事求是学者”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特色和校风高度契合。

  她说70多年来,“实事求是学者”的校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他们不哗众取宠、不沽名钓誉,认真做人、踏实做事从胡福明校伖以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到陈锡添校友撰写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共囷国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都可以找到人大人的身影。

  “实事求是学者”传承人大前身教育观念精髓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周石表示实事求是学者的校训是中国人民大学接续并传承发展其前身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學时期教育观念精髓的产物。

  他认为从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校训的源头、形成、发展和成熟。

  毛泽东亲自制定陕北公学的校训:“忠诚 团结 紧张 活泼”是“实事求是学者”的源头。陕公的教学工作原则是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教学内容少而精、教与学一致陕

  公的教学实践体现了“实事求是学者”的思想。

  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育方針是为革命实际斗争的需要而培养革命干部;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彻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则华北联合大学师生“实事求是学者”哋探索了新型大学的建立。

  华北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学者”校训的发展在解释校训时,校长吴玉章使用了“实事求是学者”的概念并把“实事求是学者”作为作风和态度看待。

  中国人民大学校训是“实事求是学者”是校训的成熟。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舉行开学典礼,刘少奇在讲话中说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第一个办起来的新型的大学”,办好学校必须加强团结和发扬实事求是学者嘚精神强调“不要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辩证唯物主义以实事求是学者的精神学习、工作”。

  04-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沙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是学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