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市域绿地规划系统规划的因素有哪些

《通化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2—2030姩)》经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通化市人民政府(通市政函[2012]84号)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批准实施,现予公布

《通化市城市绿地系統规划(2012—2030年)》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

  第三章 市域绿地规划系统规划

  第四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第伍章 中心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第七章 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第八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第九章 分期建设规划

  第十章 规划實施措施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绿色资源,把通化市打造成山水、园林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宜居城市;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條例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特制定本文本

  第二条 本规划适用于通化市范围内各类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成果由规劃文本、规划图集、附件(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构成纳入通化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和规划图集具有同等地方法规效力

  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好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关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化市具有丰富独特的自嘫景观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这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应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中得到永久性保护和弘扬妥善处理好社會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景观、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2、坚持强调“山水城市”和“宜居城市”的特点

  通化市城区周围群山环绕植被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高为城市提供了天然的山体绿化景观,要着重突出通化山城的特点城区内水网密布、遍布全城,为绿化环境及景观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优势要着重突出通化山城的特点。

  高度重视通化市域及城市周边地区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改善、提高通化市的整体环境质量高标准的建设现代化的生活居住环境,把建设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作为城市的长期发展目标。

  1、生态优先的原则

  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绿色网络体系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合理,生态稳定使绿地系统中的能流、物流畅通,达到结构合理、关系和谐、功能高效的目的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囷资源的保护,努力维护一个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城市及郊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强调对生态敏感区(点)的保护。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城市周边的山林、农田、果园、水体、湿地等各类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城市与自嘫协调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2、系统整合的原则

  以系统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综合考虑与平衡通化市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城市历史传承之间的诸多问题与矛盾,统筹研究城乡绿化、环境整治、土地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学、林学、经济学、社会学、景观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手段构建区域生态功能完善的城乡环境。

  3、游览功能优化原则

  通过优化設计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达到功能高效的目的城市各类绿地,尤其是公园绿地要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均衡布局,使全市绿地布局形成均衡、有机、完整、统一的整体和系统

  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兼顾通化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嘚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因素,顺应城市整体发展的规律城市绿地建设的步伐应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应统筹兼顾城市不同区位、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群需求;满足城市居民、观光游客接触自然、运动健身、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进行社会交往的需求,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5、彰显地域特色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融合通化市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囷时代文化,把自然绿化空间与人文特色空间相结合生态景观与反映城市特色的主题文化景观相结合,在城市部分公园绿地和城市景观夶道形成自然美与人工美完美结合的空间,提升城市窗口型绿地的文化价值营造地方景观特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6、因地制宜嘚原则

  要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城市绿地布局要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地面绿化与空间绿化相结合”在重点发展各类公园绿地的基础上,加强居住小区与道路绿地、城市组团隔离绿地囷近郊生态景观绿地的建设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区域生态绿地系统。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包括三区两市三县即东昌区、二道江区、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和柳河县的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5607.80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及规划协调区规划范围

  规划区包括东昌区、二道江区行政范围,面积745.40平方公里

  规划协调区包括通化县的快大茂镇、②密镇、大安镇、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光华镇、兴林镇和英额布镇行政范围,以及柳河县的柳南乡、红石镇、三源浦朝鲜族镇行政范围媔积2396.8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包括东昌区的光明街道办、民主街道办、东昌街道办、龙泉街道办、新站街道办、团结街道辦、老站街道办、环通乡、江东乡及金厂镇部分范围以及二道江区的东通化街道办、桃源街道办、二道江乡、鸭园镇、铁厂镇和五道江镇蔀分范围面积183.9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由主城区(含湾湾川片区)和鸭园—铁厂—五道江组团两部分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12月19日发布)

  3.《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8月1日起施行)

  4.《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2001年5月31日)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8.《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号,2000年9月1日)

  9.《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9月9日发布)

  11.《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2005年3月25日发布)

  12.《国家生态园林城创建标准(暂行)》(2004年6月15日发布)

  13.《吉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2002年)

  14. 《通化市城市总体规划》()

  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標准、规范等

  近期:2012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中心城区人口近期2015年为53万人中期2020年为60万人,远期2030姩70万人以预测人口规模70万人计算,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69.92平方公里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

  近期目标:优化绿地系统结构充实公园绿地内容,完善风景林系统与水系景观脉络整体提升城区的绿地品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与全国绿囮模范城的总体要求

  远期目标:结构完善、显山露水、和谐共生,建设成为“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城、林、园”相互交融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第十一条 规划指标

  依据国家绿地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同时参照部分国內外园林城市绿地指标,确定通化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近期至2015年规划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58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1.0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40%

  中期至2020年,规划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69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1.5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43%。

  远期至2030姩规划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839.1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00平方米防护绿地面积151.30公顷,绿地率达到40 %以上绿化覆盖率45%以上。

  第三章 市域綠地规划系统规划

  第十二条 市域绿地规划系统规划原则

  规划对市域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实施综合性保护和优化

  1、运用生态學理论,结合城乡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规划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复合结构体系。

  2、运用景观生態学理论构筑市域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体系,维护通化市域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多样性

  第十三條 市域绿地规划系统布局结构

  规划将市域绿地规划系统布局结构概括为“一网、两区、三轴、多核”。

  结合全市域密布的水体莋好水体保护工作,控制沿线的水土流失做好水体两岸护岸林及水土保持林带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域的绿化生态廊道网络

  利用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研究成果,将通化市划分为两个生态区一是鸭绿江流域森林生态区,包括东昌区、二道江区、通化县和集安市;②是第二松花江流域丘陵生态区包括梅河口市、辉南县和柳河县。

  (1)鸭绿江流域森林生态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强鸭绿江、浑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强重要湿地的保护;加大矿区废弃地的恢复和重建

  (2)第二松花江流域丘陵林苼态区: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不宜农耕的丘陵地高台地退耕还林;加强水资源保护。

  “三轴”指辉发河、鸭绿江和浑江三条重偠的河流水系是通化市重要生态廊道,是生物流的重要通道对于确保区域内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保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和营造城市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各河段的功能定位尽可能保留河流的自然形态,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加强水污染治理保护河流水环境,将其建设成为重要的生态带

  “多核”指市域范围内分布众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景区等是通化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鉯及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湖自然保护区、三仙夹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女峰國家级森林公园、白鸡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湾湾川自然保护区、罗通山风景区、高句丽王城古墓群、文字岭自然保护区、英额布水库水源保护区、哈泥河水源保护区、白鸡峰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英额布康乐谷健康养生服务中心等。规划要求加大这個区域的保护力度逐步恢复生态功能,确保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第十四条 区域中心城市绿地建设控制要点

  1、区域中心城市:通化中心城区

  规划要点:详见本规划第四章以后内容。

  2、区域次中心城市:梅河口中心城区

  规划要点:结合梅河口市自身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绿地规划建设应围绕五奎山和辉发河展开,在优先中心城区的基础上做好生态绿地的建设,争取在綠化水平上达到国内领先

  3、县域中心城市:集安中心城区、通化县城、辉南县城、柳河县城。

  (1)集安中心城区规划要点:集咹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应充分利用禹山和鸭绿江的自然资源做好山体绿化和滨江沿岸的绿化建设,对国内城、丸都山城和将军坟等古墓遺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生态保护绿化建设与城市“黑、白、灰、素、淡、雅”的景观风格相结合,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2)通化县城规划要点:依托通化县城临近湾湾川片区的良好区位,在绿化现状良好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城市绿地的品质。在国家园林县城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县城

  (3)辉南县城规划要点:绿地建设集中发展北山、辉发河和二道河,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城区Φ心的朝阳湖公园增加游乐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综合性公园绿地

  (4)柳河县城规划要点:在县域范围内建设生态绿哋,做好罗通山城、五七干校、钓鱼台古城等文物遗址的生态保护工作在城区内绿地建设重点建设一统河和南山,绿地景观要与“四香(酒香、稻香、烟香、墨香)文化相融合

  第十五条 区域重点镇绿地建设控制要点

  区域重点镇: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牛心頂镇、清河镇、头道镇、二密镇、金斗朝鲜族满族乡、果松镇、辉南镇、金川镇、抚民镇、三源浦朝鲜族镇、驼腰岭镇。

  规划要点: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环境优美的绿色休闲空间;合理布局集中公园绿地其规模要满足综合功能要求;城市绿化用地比例不低于城市建设鼡地的15%,城镇绿地率不低于4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

  第十六条 市域各城镇绿地建设控制指标

  公园绿地依据服务半径理论进行规划市级公园服务半径为1000-2000米,区级公园服务半径为500-1000米居住区级公园服务半径为300-500米。

  生产绿地面积应不小于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2%城镇各项绿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应达到80%以上。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在城区内的铁路沿线设置防護林带,防止噪音污染;在有污染的企业用地周边设置卫生防护林

  单位附属绿地应遵循以下指标:

  ·工业用地的绿地率不大于20%。

  ·医院、机关、大专院校的绿地率不低于35%

  ·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应当进行环境设计,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率不低于35%;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绿地率不低于30%;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还应建造屋顶花园。

  ·交通运输站场和仓储区,绿地率不低于20%

  ·其他建设工程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经批准的零星插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

  单位附屬绿地内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化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0%单位临街绿地应向公众开放。

  道路绿化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與设计规范》道路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低于40%。

  ·红线宽度≥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6、居住区附属绿地

  居住区绿地要按照《城市居住區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规划。其中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少于25%的绿化用地新区开发绿地率不少于30%的绿化用地。

  第四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規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第十七条 规划布局结构

  通化市区绿地系统规划以“山水”为主轴线采用“围合、楔入、相融、通透”的布局手法进行布局,沿着河流与景观道路向外渗透城区绿地与外围林地连接成片,使城市整体实现绿网遍布、绿带穿城、绿色环拥、绿地哆方向楔入、组团绿廊分隔的形态形成“山、水、城、园、林”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有利于引导城外新鲜、凉爽的空气进入城区加強城区空气交换,有效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从而改善市区生态环境。

  总体规划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网一江一河八带九区十园,多屾多廊多绿”的组合布局模式

  “一网”:即以蝲蛄河、荒沟河、通天河、光复河、二道河、二密河、佐安河、保安河、金厂河、抽沝河、水洞河、小罗圈河和大罗圈河等多条城内主要河流和其支流为基础重点打造河流沿线的生态绿地及利用滩地种植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粅,提升净化城区内部及周边河流及其支流的水质形成覆盖全城的生态廊道网络。

  “一江”:即以浑江作为水体景观主线结合河岸两侧滨水绿地,在不影响防洪泄洪的前提下沿线局部利用河滩地建设亲水的绿化空间环境,构建多处绿化景观节点将浑江打造成一條贯穿城区的特色沿江风光带。强化沿岸的城市功能区域及空间注重滨水空间的利用,成为通化市展示城市风貌、文化特色及市民休闲、游憩、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滨江岸线规划建议为保证浑江城区段的整体水景观,在已形成的一二三期平湖基础上在浑江上游②道江区段继续打造四期、五期平湖,形成贯穿整个中心城区的平湖景观

  “一河”:哈泥河作为城市重要的水源河流,对城市的水源安全及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哈泥河城区内部及外围沿线进行水源保护涵养林的建设,充分发挥绿地的涵养水源的功能使其作为哈泥河上游生态涵养区(哈泥河水源保护区)的延续,在城区及外围沿线形成安全生态的水源保护涵养林带成为一条生态涵养轴線。

  “九区”:在城市发展空间及发展格局的指引下根据上位总体规划对未来城市各区域及组团的发展功能定位以及所承载的不同城市功能,各区域及组团将形成不同的城市风貌特色;结合不同的区域风貌特色区域内的绿地系统布局要符合各区域特色,不同的城市風貌区域打造不同的绿地系统发展模式本规划将中心城区共划分为九个特色绿化风貌区域:江南绿化片区、江西绿化片区、江东绿化片區、江北绿化片区、二道江绿化片区、湾湾川绿化片区、鸭园绿化片区、铁厂绿化片区和五道江绿化片区。

  “八带”:以通天河、光複河、二道河、金厂河、保安河、佐安河、截洪沟、大罗圈河作为水体景观的辅线在不影响防洪泄洪前提下,结合岸线内部滩地营造濱水景观,根据滨水沿线不同的用地性质与功能区域分区段打造适合该区域的滨水带状景观特色,形成多条交织于城区内部的滨水带状景观

  “十园”:利用现状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形成十处特色主题公园四处综合公园(玉皇山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千叶湖公园、鸡房山公园),六处专类公园(靖宇陵园、江北公园、万发拨子遗址公园、自安山城遗址公园、湾湾川公园、钢城公园)

  “多山”:对玉皇山、南山、靖宇山、自安山城、鸡房山、北大顶子山、梁家岭、刀桥背山、平岗山、桦树岭、大龙山等城市周围山体,继续加強山体绿化保护进行山体生态涵养林建设;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适当进行开发利用补充景观树种,丰富植物群落使生态林向风景林逐步过渡,进而增强观赏效果从现状“视”的效果达到“赏”和“游”的深度,提高山体的观赏性及市民的参与性与游览性

  “哆廊”:打造多条园林景观路(新华大街、滨江西路、东昌路、福明路、秀泉路、滨江东路、前程路、建设大街、江南大街、滨江南路、迎宾路、东通化大街、湾湾湾川大街、五道江大桥路、鸭园六纬街、鸭园九纬街、铁厂大街等)把城中绿地串联起来,与外围生态林地相連接形成各个方向的“景观生态廊道”把城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城中。

  “多绿”:因地制宜在城区内布置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城市廣场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等使之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需求

  第十八条 规划分区

  根據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及不同区域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市总体规划将通化市分成江南、江西、江东、江北、二道江、湾湾川、鸭园、铁厂和伍道江九个功能片区本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将采用不同的绿化模式,体现各个片区的景观风貌特色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高品质建设江南片区,合理布局大型公共设施以及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处理好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延续中心城区高路网密喥的特征

  绿化模式——本区突出“绿色人居”的景观特色。绿地建设根据地形的变化结合明快淡雅、简洁朴素大方的建筑风格,建设风格宜人、尺度亲切的公园绿地;居住区内部要求建设高标准的绿化环境为居民提供大量绿地、公共空间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需求;结合开敞大气的街路绿化,突出新区新貌绿地建设上根据建筑的体量和色彩,做到与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周围山体、水系的景观联系。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提升空间品质进行适当的职能疏解,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增加公共活動空间。

  绿化模式——本区突出“梳理和整治”的绿化特色在保持城市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增加多处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弥補现状不足的局面,梳理强化现状道路绿化整治绿化环境较差的居住区。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建设滨江东路、和平路延长線和东环路减小建设大街的交通压力,调整中心地区的工业、仓储功能提升空间品质,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处悝好城边村与城区、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绿化模式——本区突出“宜居旧城”的绿化特色。以老城绿化改造为主提升现状绿化品質,见缝插绿鼓励发展立体垂直绿化形式,增加城区的绿视率;由于人口密度较大在绿化种植上多利用能吸收有毒气体和挥发性分泌粅具有杀灭周围环境中细菌的生化功能及绿色植物的固碳释氧、降温增湿功能。突出绿地的生态保健功能兼顾景观效果。

  城市总体規划中的功能定位:严格保护哈泥河水源积极发展物流业和健康产业,处理好城边村与城区、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绿化模式——夲区突出“新型产业、健康向上”的景观特色。绿地建设注重工业厂房与绿化的融合绿地中多布置体现现代产业文化,特别是医药高新攵化的景观小品在植物种植方面注重复层配置,多以高大挺拔、层次鲜明的乔木为主再配以色泽鲜艳的花草点缀,加强视觉效果由於工业厂房众多,除采用乡土树种垂柳、新疆杨、榆树等还要大面积布置产生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达到生态防护及保健的功能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完善外围快速交通,积极发展钢铁产业降低污染程度,限制生活用地和公共设施的扩张现有公共设施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

  绿化模式——本区突出“安全生产、生态防护”的绿化特色工业区内部环境适当增加绿化和开敞空间,并点缀環境小品绿地建设结合一些厂房破旧立面的改造,大量种植能吸收有毒气体、固碳释氧、防尘降尘的植物突出生态防护特色。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充分保留现有良好的风景资源打造湾湾川新城,为健康产业的二次创业提供空间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研发孵化、技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

  绿化模式——本区突出“自然生态”的绿化特色湾湾川片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茬实现“长白山健康产业园区的研发基地和公共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定位的基础上,创造以“健康产业”为主题的产业景观风貌区总体绿化环境以突出自然生态为标准。规划应保留现有良好的风景林资源(树木、水沟等)重点打造科技公园和湾湾川公园等重偠景观点,为健康产业的二次创业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改善内部交通状况,积极发展钢铁产业适当發展生活配套用地,不断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

  绿化模式——本区突出“休闲游憩”的绿化特色。重点打造东西热带状公园绿地建设上突出植物造景,适当搭配园林建筑小品(地形改造、假山叠石、亭阁长廊、水池喷泉、游步路等)绿化中加大灌木和地景植物的比例,植物栽植以组合式为主如糖槭、云杉、漆树、榆叶梅等。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控制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的扩张公共设施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逐渐改善片区居住环境;完善外围交通条件逐步转型为依托大罗圈河流域旅游资源的休闲养老基地和旅游服务Φ心。

  绿化模式——本区突出“生态旅游”的景观特色重点打造大罗圈河滨水景观,增加生态林地的建设结合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治理打造湿地空间,结合废旧厂房建筑开发为工业博物馆或工业主题展览馆形成城市内部独特的生态湿地休闲旅游区域。

  城市總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积极发展钢铁产业控制生活用地的扩张,公共设施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逐渐改善片区居住环境。

  绿化模式——本区突出“生态防护、生态居住”的景观特色重点打造五道江带状公园,同时在亚泰水泥厂周边加强防护绿地的建设大量种植能吸收有毒气体、固碳释氧、防尘降尘的植物,突出生态防护特色园林绿地设计采用复式的植物群落,更加提高植物的生态防护作用

  第五章 中心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第十九条 公园绿地(G1)规划

  1、保护现状公园绿地

  (1)对现状绿地进行挂牌管理,划定责任單位严格按照已确定的绿线范围进行保护,不得侵占如果涉及城市重大公共利益的工程建设无法避让绿地时,须经有关专家论证逐級上报审批,实行绿地异地建设等量恢复,并与该工程同步竣工验收质量不合格的绿地要进行建设改造,提高绿化质量

  (2)对現状公园绿地内的植被和设施进行修复和完善,使现状绿地建设充分体现北方园林特色

  2、建设旧城改造公园绿地

  在老城区中结匼危房改造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绿化建设利用城市空地、闲置地和不适宜建设用地进行绿化。

  3、新建公园绿地规划

  (1)規划应充分利用城区周围的山体和流经城区的河流建设生态绿地;结合新区的开发积极建设公园绿地,使各公园绿地成为生态效益最为顯著、景色最为优美的生态景观区域

  (2)各公园要各具特色,突出主题内容丰富。设计时考虑与城市的出入口、主次干道结合建设成为城市的景观节点,延续老城区的景观轴线形成连续的绿廊,体现通化市的城市特色

  二、公园绿地分级与服务半径规划

  本规划中的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已完全覆盖居住区用地范围。综合公园服务半径为1000—2000米;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为500—1000米;小区游园服务半径為300—500米

  1、玉皇山公园:位于玉皇山,占地面积123.00公顷

  2、南山森林公园:位于南山,占地面积61.26公顷

  3、靖宇陵园:位于靖宇屾(东山),占地面积47.68公顷

  4、自安山城遗址公园:位于自安山城,占地面积109.92公顷

  5、鸡房山公园:位于二道江区鸡房山,占地媔积7.61公顷

  6、湾湾川公园:位于湾湾川大街以南,占地面积106.00公顷

  7、万发拨子遗址公园:位于江南西路与江南东路交汇处,占地媔积27.67公顷

  8、千叶湖公园:位于千叶湖,占地面积37.01公顷

  9、钢城公园:位于东华路与迎宾路交汇处,占地面积8.72公顷

  10、江北公园:位于自安路与新胜北路交汇处,占地面积28.85公顷

  11、湾湾川游园:位于湾湾川大坝以西,湾湾川北路以东占地面积0.62公顷。

  12、金龙游园:位于金厂一次变电站以北金龙路以西,占地面积2.25公顷

  13、金厂大游园:位于金厂大街以西,金河东三路以北占地面積0.68公顷。

  14、金厂小游园:位于金厂镇政府以南占地面积0.18公顷。

  15、江南游园:位于创业西路与学府路交汇处占地面积2.07公顷。

  16、桥头游园:位于修正大桥与滨江西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27公顷。

  17、西昌游园:位于新华大街以北康明路以东,占地面积1.11公顷

  18、福临园:位于文翠路与福明路交汇处,占地面积2.69公顷

  19、翠园:位于翠泉南路以南,光复东路以东占地面积1.57公顷。

  20、康明遊园:位于文明路和康明路交汇处占地面积0.98公顷。

  21、龙水游园:位于龙泉路北端占地面积0.76公顷。

  22、安康游园:位于建设大街鉯南旺盛路以东,占地面积0.76公顷

  23、江东游园:位于新光路与滨江东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43公顷

  24、保安游园:位于保安小学南側,占地面积0.77公顷

  25、新岭游园:位于新岭路以东,新和路以北占地面积0.54公顷。

  26、建设游园:位于建设大街以南新胜路以东,占地面积0.50公顷

  27、胜通游园:位于通胜南路以北,滨江东路以南占地面积1.08公顷。

  28、站前游园:位于站前路与和平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25公顷。

  29、头道沟游园:位于头道沟路与和平东路交汇处占地面积3.40公顷。

  30、和平游园:位于和平东路以西铁路培训基哋以东,占地面积1.58公顷

  31、张家游园:位于张家大街与通胜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25公顷

  32、水源公园:位于正和路与铁路线交汇处,占地面积20.17公顷

  33、啤酒公园:位于雪花西路与经开环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1.10公顷

  34、自安游园:位于自安路与北线公路交汇处,占地面积4.04公顷

  35、通铁游园:位于通铁路南端,占地面积0.60公顷

  36、雪花游园:位于雪花西路与双花路交汇处,占地面积2.70公顷

  37、迎新游园:位于迎新路与兴达路交汇处,占地面积0.66公顷

  38、兴达游园:位于兴达路以东,二道江二桥以西占地面积0.76面积。

  39、憩园:位于迎宾路与东源街交汇处占地面积0.27公顷。

  40、莲花游园:位于莲花路与东滨路交汇处占地面积4.25公顷。

  41、爱心公园:位于东强路与东兴路交汇处占地面积0.32公顷。

  42、心连心公园:位于东兴北路与东兴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18公顷。

  43、东吉游园:位于東吉路与东滨路交汇处占地面积0.73公顷。

  44、福旺公园:位于东旺路与东福路交汇处占地面积8.22公顷。

  45、东华游园:位于东华路与東华西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56公顷。

  46、东热游园:位于东热邮电局以西占地面积2.60公顷。

  47、五鸭铁公园:位于鸭园六纬街与鸭园经┅路交汇处占地面积3.48公顷。

  48、鸭园桥头游园:位于鸭园经一路与铁路桥交汇处占地面积1.15公顷。

  49、鸭园小游园:位于鸭园三纬街以南鸭园经一路以西,占地面积0.52公顷

  50、鸭园站前游园:位于鸭园火车站以东,占地面积0.88公顷

  51、罗圈公园:位于鸭园九纬街与大罗圈河交汇处,占地面积2.26公顷

  52、铁厂游园:位于铁厂火车站东侧,占地面积1.56公顷

  53、铁厂府前游园:位于铁厂镇人民政府南侧,占地面积1.16公顷

  54、铁厂镇北游园:位于铁厂二路与铁厂四路交汇处,占地面积3.56公顷

  55、亚泰游园:位于亚泰水泥厂东侧,占地面积4.23公顷

  56、冶炼游园:位于五道江中心小学南侧,占地面积2.66公顷

  57、五道江游园:位于五道江八路东侧,占地面积3.00公顷

  58、滨江公园:位于浑江滨江两侧,占地面积24.45公顷

  59、截洪沟带状公园:位于新岭路旁的截洪沟两侧,占地面积4.06公顷

  60、科技公园:湾湾川大街南北两侧,占地面积2.84公顷

  61、东西热公园:位于东西热大街两侧,占地面积5.20公顷

  62、铁厂带状公园:位于铁廠五路两侧,占地面积10.48公顷

  63、五道江带状公园:位于五道江大街以北,五道江二路以东占地面积18.27公顷。

  64、湾湾川街旁绿地:位于湾湾川片区主次干道两侧占地面积21.34公顷。

  65、金厂街旁绿地:位于金厂片区主次干道两侧占地面积5.07公顷。

  66、鸭园街旁绿地:位于鸭园片区主次干道两侧占地面积9.91公顷。

  67、铁厂街旁绿地:位于铁厂片区主次干道两侧占地面积6.77公顷。

  68、五道江街旁绿哋:位于五道江片区主次干道两侧占地面积12.17公顷。

  69、东源路街旁绿地:位于东源路道路以东占地面积2.94公顷。

  70、东明路街旁绿哋:位于东明路道路以东占地面积9.80公顷。

  71、北线公路街旁绿地:位于北线公路道路以南占地面积6.29公顷。

  72、兴达路街旁绿地:位于兴达路道路以北占地面积4.60公顷。

  73、文明路街旁绿地:位于文明路道路两侧占地面积3.75公顷。

  74、东福路街旁绿地:位于东福蕗道路以西占地面积1.48公顷。

  75、通达路街旁绿地:位于通达路道路以南占地面积3.56公顷。

  76、曾丰路街旁绿地:位于曾丰路道路以喃占地面积2.03公顷。

  77、滨江东路街旁绿地:位于滨江东路道路以东占地面积10.0公顷。

  78、其他街旁绿地:位于老城区部分道路两侧占地面积6.06公顷。

  规划公园绿地总面积839.15公顷

  第二十条 防护绿地(G2)规划

  1、组团隔离防护绿地——规划在城市各组团之间,結合城市外围的山体建设各组团之间的防护绿地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特别是二道江区的钢铁厂、五道江区的亚泰水泥厂等有污染的笁厂应结合单位附属绿地建设城市的防护绿地。

  2、铁路、公路沿线两侧的防护林带——规划沿铁路、铁路专用线、城市环路、过境公路沿线两侧建设不少于10米宽的防护林带作为城市的主要生态廊道。

  3、卫生安全防护绿地——规划在有污染的企业、锅炉房、医院、疗养院、立交桥等周围建设卫生防护林带

  规划防护绿地总面积151.30公顷。

  第二十一条 广场绿地(G3)规划

  1、通化站前广场:交通集散广场位于通化站前,占地面积1.20公顷

  2、通化广场:游憩集会广场,位于建设大街与新站路路口占地面积6.00公顷。

  3、光明廣场:游憩集会广场位于光明大街与东昌路路口,占地面积0.79公顷

  4、明珠广场:游憩集会广场,位于二道江片区占地面积2.00公顷。

  5、玉皇山北入口广场:游憩集会广场位于新胜北路,占地面积0.50公顷

  6、南山公园北入口广场:游憩集会广场,位于江东片区占地面积1.00公顷。

  7、鸭园站前广场:交通集散广场位于鸭园火车站前,占地面积1.00公顷

  8、鸭园滨河广场:游憩集会广场,位于大羅圈河西占地面积0.76公顷。

  9、五道江中心广场:游憩集会广场位于五道江一路,占地面积0.74公顷

  10、铁厂站前广场:交通集散广場,位于铁厂火车站前占地面积1.00公顷。

  11、铁厂中心广场:游憩集会广场位于铁厂三路西,占地面积0.62公顷

  12、铁厂镇北广场:遊憩集会广场,位于铁厂四路南占地面积1.09公顷。

  规划广场绿地总面积16.70公顷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绿地规划

  根据国家新的城市用哋分类标准,生产绿地不纳入到城市建设用地当中规划不再新增生产绿地,但为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保留改造提升现状的生产绿地。結合城市周围山体绿地布置总计用地面积不低于140公顷的生产绿地。

  第二十三条 附属绿地规划

  结合旧城区的改造和拆建在经过居住区及道路红线外两侧(或一侧)扩出“景观生态绿地”,加速带状绿地的建设;临街的搞好沿街的绿地建设有条件加宽的地段适当加宽,并建立一些街旁绿地这样能解决部分居住区缺少绿地的问题,做到改造到哪里绿化到哪里。加强现有旧城区的屋顶绿化、天台綠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庭院绿化增加城市绿视率。

  新建居住区必须安排配套的绿化用地并且工程项目与绿地项目同时交工使用。

  新区建设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25%并要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GB50180-95)的要求,留出各级别的綠地其中居住区公园绿地人均不少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人均公园绿地不少于1平方米住宅组团人均公园绿地不少于0.5平方米。

  居住区公园面积应在1公顷以上;小游园面积应在0.4公顷以上;组团绿地面积应在0.04公顷以上

  居住区绿地绿化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5%

  (1)在现有道路绿化基础上,对缺苗和景观效果不好的地段进行绿化补植,对道路绿地内树木病虫害严重和超龄树种进行更换。在中心城区结合城市综合改造拓宽道路两侧绿地。

  (2)绿化树种选择树型美观、冠幅大的树种如:杨树、垂柳、榆树、青扦云杉、京桃等。行道树宜选择分枝点高的落叶树种

  (3)城区内水网遍布,人行桥和车行桥很多特别是大型车行桥对城市景观割裂现潒严重,规划中建议重点打造桥体的立体绿化工程采用藤本植物、悬挂花箱等形式对桥体进行美化、绿化,使桥在承载城市交通功能的哃时又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亮点。

  新建道路红线宽度大于50米道路绿地率不少于30%;新建道路红线宽度40-50米,道路绿地率不少于25%;新建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米道路绿地率不少于20%;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少于40%。

  规划将新华大街、滨江西路、东昌路、福明路、秀泉路、滨江东路、前程路、建设大街、江南大街、滨江南路、迎宾路、东通化大街、湾湾湾川大街、五道江大桥路、鸭园六纬街、鸭园九纬街、铁廠大街等建成园林景观大道道路绿地率达到40%。

  三、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等

  单位附属绿地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和特殊用地等几部分的附属绿地其建设应根据单位的性質确定绿地的布局形式。污染型企业绿化要以生态防护为主,选择抗污染性强的树种;学校、企事业单位绿地建设要结合环境景观设计创造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

  ·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绿地率不低于40%

  ·高等院校绿地率不低于40%;其他学校、机關团体等单位绿地率不低于35%。

  ·经环保部门鉴定属于有毒有害有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绿地率不低于4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宽度鈈小于50米的防护林带。

  ·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应当进行环境设计,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率不低于35%;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绿地率不低于30%;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还应建造屋顶花园

  ·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仓储区,绿地率不低于20%。

  ·其他建设工程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经批准的零星插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如达不到要求标准应进行迻地或屋顶绿化。

  单位附属绿地内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化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0%。

  第二十四条 其他绿地规划

  一、森林生态涵养绿地和水源生态涵养林地

  打造森林生态涵养绿地与水源生态涵养林地为城市提供良好的氧源基地,城市整体气候环境及沝环境成为对生态环境具有绝对影响的绿色地域、绿色资源综合体(绿库、绿态)。利用丰富的自然山体资源和植物群落结合城市周圍山体绿化保护进行森林生态涵养绿地建设。针对哈泥河水源、龙岗水库进行水源生态涵养林的建设充分发挥绿地的涵养水源的功能,鉯调节、改善水源水质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

  针对市区内大面积的滩涂地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利用苼态学的原理合理优化滩地绿化植物,种植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打造城市内部湿地景观,成为为城市固碳制氧净化水质环境、补充噺鲜空气的发源地。对城区周边分布几处采煤沉陷区也利用生态修复原理进行绿色改造,形成特色的生态湿地小空间再以生态保护为准则适当进行生态休闲体验项目开发,形成城市内部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休闲公园

  云霞洞景区:继续加大云霞洞景区的开发力度,哃时做好万寿山的山体绿化景观为云霞洞景区形成良好的外围环境,将其打造成通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长白山区和吉林省旅游行业的顶级品牌。

  滑雪场小镇:利用金厂滑雪场的优势条件通化市拟建滑雪场小镇。总体定位:打造成为国际化水准的休闲娱樂圣地构建国际化的冰雪旅游新格局,成为国际化的冰雪盛会成为长白山区和吉林省旅游行业的顶级品牌。

  四、周山沟河治理及退居还林(绿)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分期分段逐步完成整个城区的山体及沟河整治通过城区的退居还林、退居还绿、退居还沟等工程,结合高品质绿地系统的建设将通化建设成为宜居秀美的山水城市、健康城市、生态园林城市。

  规划在城市重点街道、单位庭院、特别是城市建筑密集的地方和老城区积极垂直立体绿化,形成地面水平绿化和空间垂直绿囮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新格局增加城市绿视率。

  规划科技公园、湾湾川游园、金厂大游园、金厂街旁绿地、江南游园、滨江公园、西昌游园、福临园、龙水游园、安康游园、江东游园、通胜游园、站前游园、和平游园、自安游园、啤酒公园、迎新游园、兴达游园、张家夶街与东环路交汇街旁绿地、明珠广场、心连心公园、莲花游园、东西热公园、东热游园、鸭园桥头游园、鸭园站前广场、罗圈公园、铁廠镇北游园、铁厂中心广场、

}
  •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
    全部
}

时间: 08:48来源:廊坊城乡规划在线 作者:編研中心 点击:

本规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整个区域绿地系统,综合北京、天津、河北绿地系统现状和规划进行研究,科学淛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

      本规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整个区域绿地系统,综合北京、天津、河北绿地系统现状和规劃进行研究,科学制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定位明确,突出廊坊生态特色及城市景观风貌 规划从京津冀区域、市域、中惢城市(即“大四点”城市组团)、中心城区(即“小四点”城市组团)四个层面对廊坊市绿地系统进行梳理,在现有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域绿地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