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大学排名emt方法是什么么方法

【摘要】: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又称醌氧化还原酶,不仅是一种黄素酶,也是一种Ⅱ相解毒酶,其发生缺陷后,与肿瘤发生的易感性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NQO1蛋白在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β-拉帕醌是一种放射增敏剂,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可选择性杀伤NQO1过表达的实体肿瘤。然而,它是否具有抑制乳腺癌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如何?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探讨NQO1蛋白在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并通过体内外分子生物学实验探讨β-拉帕醌对的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分析其抑制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可能的新靶点。材料和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45例癌旁正常组织、176例乳腺癌组织中检测NQO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应用qRT-PCR和Western-blot法对比分析62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Q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NQO1异常表达与转移性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传代培养NQO1过表达的MDA-MB-231、MCF-7乳腺癌细胞株;噻唑蓝(MTT)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β-拉帕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迁移实验、侵袭小室实验检测β-拉帕醌抑制MDA-MB-231、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β-拉帕醌对MDA-MB-231、MCF-7细胞NQO1蛋白和增殖、EMT标志物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部分:建立MDA-MB-231细胞系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p-拉帕醌药物处理组及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p-拉帕醌对MDA-MB-231移植瘤的抑制能力,并将瘤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分析Ki67、E-cadherin、p-Akt、p-S6及p-4EB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 blot法检测显示:62对乳腺癌新鲜组织中NQ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NQ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性乳腺癌组织;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中NQ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非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免疫组化结果亦表明,乳腺癌组织中NQO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强阳性率(23%和6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和0.0%)(P0.05);2.MTT实验与平板克隆实验结果表明:4μM的β-拉帕醌给药处理后MDA-MB-231、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β-拉帕醌通过下调Skp2和DEK蛋白的表达参与调节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迁移实验、侵袭小室实验结果还显示:4μM的β-拉帕醌可明显抑制MDA-MB-231、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而且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β-拉帕醌主要通过下调迁移相关蛋白MMP-9及上皮间质转化(EMT)间质标记物Snail、Vimentin、Twist、Slug等的表达水平、上调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影响MDA-MB-231、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3.β-拉帕醌可下调MDA-MB-231、MCF-7细胞中Akt/mTOR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AKT、p-S6和p-4EBP1的表达、上调p-PTEN的表达。4.β-拉帕醌抑制MDA-MB-231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成瘤能力,且药物处理组肿瘤组织坏死增多,Ki67、p-Akt、p-S6及p-4EBP1表达均下调,而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结论:1.NQO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2.β-拉帕醌可通过下调Skp2和DEK蛋白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3.β-拉帕醌通过EMT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4.β-拉帕醌杀伤乳腺癌细胞可能是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实现的。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6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子生物学大学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