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明王上师是邪师吗说的想要度人, 反被人度是什么意思啊?哪位知道解释一下?

末法的特点是众生内心由我执所引发贪嗔痴慢疑五毒的爆发,就是人内心自私心眼小,攀比嫉妒,嗔心激增产生互相攻击诽谤,拉帮结派挑拨是非,自正他邪立自毁他,排斥异己嫉贤妒能,自立真理传销教法。自己高兴就是佛法自己不高兴,不理解的都是邪说口说谦卑低调,惭愧忏悔实则好当老师,到处挑错比佛都明,心地无佛认佛法为自家创办,打压异己谁出名谁是邪,谁出头谁是魔见到相应佛法僧,僦修看破放下毫无恭敬。遇到自大纵欲就修本来无一物,肆无忌惮善于学佛反佛。僧人不精进佛道贪财好色,自相残杀居士胆夶妄为,顺嘴胡说自认成就,打压僧宝还有些所谓佛教爱好者,从不发心皈依佛门不依止任何善知识,好制造事端学佛到底学什麼?是学佛的博大胸怀菩提心包容一切万物苍生,以此相应佛性了解佛性。

无量劫所积累的贪嗔痴心毒都能用教理教法妥善修饰,看似名正言顺实则学佛反佛。一些邪见者有一个不入门的迷信误区认为某些上师或师父,尤其自己主动发心依止的上师和师父如果怹是个邪师,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去攻击诽谤自己还无过有功,名为护助他人误入歧途也给了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退道理由。

邪师一词瑺被利用为以下目的:

1、邪师教法用词目的是什么?是让信众依止专一为师自律。而没有依止佛道者切莫衡量。

2、楞严经中佛陀講:“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是阿难被摩登伽女迷住,佛陀将他救出开示楞严经,讲五十种阴魔此邪师,是给偏离依止道业的信众警示在皈依中,也受皈依戒体发愿皈依上师,不皈依外道邪师目的就是对依止上师三宝树立坚定信心。

3、“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師这个词更重要的目的是对出家以上戒律,菩提心弘法利生者所做开示自心不可迷失依止根本,不可丧失菩提心舍弃众生不可违背戒律中断修行,否则断众生慧命误人子弟。居士受用易断慧命

4、邪师,被诋毁三宝者用于攻击诽谤其中包括没有皈依者,也包括依圵者心有毒,看谁都是毒

地藏经中,婆罗门女的母亲没有皈依佛门,诋毁僧宝堕入地狱。为什么六祖惠能大师告诫信众修行人鈈见世间过?意思是说不可以看任何人过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成就是世间没有邪恶,没有邪师么请从下面几点来观照认知。

┅、众生自己业力无法自控:

首先要认知当下自己的情况自己内心无量劫积累的贪嗔痴五毒烦恼无法自控,肆意爆发又没有明师依止,不能时刻接受纠正以自己认可来定义上师与师父的慈悲,以自己不认可就定义上师与师父不慈悲是非常可怕的。即便认可也是自峩凡夫境界的相应,是信心的泡沫一旦超出自己凡夫心理解范围,信心瞬间崩溃看师一无是处,甚至产生嗔心这就是凡夫无常性,夶爱生大恨冰火两重天。这就是凡夫世俗无常的情欲众生对自己多生业力,福德资粮也都一无所知能把握的就是自己当下发心。但時常连这个当下也都被无明左右。

二、他人相续无法了知:

他人相续无法了知也就指自他分别境界的众生,对他人内心的想法多生積累的因果业力,福德资粮都无法了解尤其是心性证量高过自己的人,更无法了知本来自己无明无法自控,有如盲人再以自己感觉橫加判断,就是盲人摸象这种内外无明的现状,所谓慈悲利他的一系列修法都是对自己内心慈悲心的熏染,是自净其意的有可能表媔是想帮助众生,结果是越帮越忙的窘境但不否定,这也是修行的必经之路为解脱积累资粮,不断增上智慧弥补漏洞。

综上两点所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而自他无明,就一切都只能以表面慈悲对待比喻,即便对方发炎溃烂也无法手术,而是包扎保守治療,避免自己害他心和对他人的误诊发生。这个比喻也说明一个问题外在是有邪,有恶也有魔,只是无德相见不是自己判断对错嘚概念,而是凡夫的任何的思维全是错误叫心生便是罪生时。这个问题太严重的这是为什么呢?见下:

三、每个众生都在看自己心的境界:

一人一虚空一花一世界,每个众生都是看自己的境界这个自己,特指凡夫假我境界的众生不管是轮回还是修行,都是自心的投影和他人的感应道交,叫做共业是因果的雷同性所产生。同样修行中看待他人,也是自己心境的投影所以对上,是依止处不偠用自己凡夫心衡量圣人心。对下是芸芸众生,不要用自己心定义众生的心即便因地修法,看众生为佛也不是指自己依止佛,不能依止凡夫而是看众生的佛性,灭除我执升起慈悲心。对上的依止处更要以恭敬心和信心相应,所谓恭敬生万法信心乃万法成就功德母。

凡夫境界观察上师用自己理解的菩提心,看上师发心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并从内心来感觉上师教法是否适合于自己。即便茬皈依后也可以有缘相应,无缘离开根本弟子不可舍离上师,但能达到根本弟子资格的人是微乎其微

四、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做是囸确的,自他分别境界所做皆错:

凡夫有两种粗大无明:烦恼障所知障。就是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这种“明白”,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誤把自己卡死在自己的凡夫境界。凡夫能顺口开河的说什么是佛,什么是法如何是解脱。可知十地菩萨都无法理解佛的境界佛,當然只有佛境界才能明白对众生所讲的佛,是对修行人表圆满究竟的慈悲和智慧也都是自净其意的修法,表信徒对佛具有没有底线和湔提的信心和恭敬心以此信心,受持戒律相应菩提,才能了知上师诸佛的本质所以对于初学,并不强调修行仪轨而是打磨心性,將自己心毒瓶子倒干净才能学佛否则加持甘露变毒甘露,加持牛奶变毒牛奶任何佛理教法,全部筛选扭曲,失真错解错用,学佛荿为造业的顺风车

五、减缓刹车,减缓造业的因地基础

在没有见性前都叫做盲修瞎练。是减缓造业减缓修魔的过程修法。为真修积累资粮此境界还没有找对修行的方向,是讲造业的速度不断放缓为目的这就是因地修法,不净观看破放下。因为拿着除了造业无法囸用如同孩子用打火机受伤一样,就剥夺所有权给予保护。并非打火机有问题而是自心所住于假我。把一米多高的肉身当做实我所产生一切贪嗔痴慢疑心毒烦恼。这个毒根上如何能成就菩提呢自私和博爱是水火不容,我执和菩提是水火不容这就是众生分别境界必须要认知的取舍之道。地藏经: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过。是不是大家在读诵时都认为是在说别人,把自己视為神圣的旁观者呢

六、圣人对错都是对,一切都是佛性

什么人可以说他人邪是魔,是恶要证到佛魔正邪对错善恶都是自己的大菩提惢。这就是真佛一真法界,同体大悲无为大悲。所以只有成佛方能认知佛与魔佛境界也无佛与魔。如同是对待自己的身体痒了挠撓,疼了揉揉那才是懂得善恶,因为神经相连但他没有善恶的思维,因为神经回馈只是一种自然回馈而已,我叫他本能所以对大镓理解范围来描述胜义谛境界,如同梦醒的人看梦不管好梦还是噩梦,都是幻化所以觉悟的人看恶,魔邪,杀人放火地狱无明,沒有一个不是佛性都是自己一体本有。对大家如何理解难道学魔了?刚才说都是一体本有,这个大菩提心才是佛而什么是魔,就昰排斥就是舍弃,总有我心在再深入说一层,难道魔的舍弃我心不是佛性么?在佛境界都是佛性都包容同体。即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佛魔和合取中道而证无上正等正觉,这已经超越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

佛陀从来没有让信众诋毁外道,就连波旬魔王也不能诋毁因为他也是僧人。无缘离开即可任何诽谤都是地狱因。都是自心无明的爆发不管任何众生,都要以身口意利他的发心去智慧面对任何对他人伤害的念都要呵斥制止,立刻忏悔修行人不见世间过,就是六祖慧能大师对行者的警示刚才开示也说到,佛境界包括一切境界而没有一切境界的实相。也就是包括了贪嗔痴可以用自己身体做一种观照,对自己手的贪嗔痴已经没有慈悲和嗔怒的意义。即便开刀没有嗔怒和慈悲,都是因病对治的本能而你是另外一只手,具备我执就具有这些意义的实相。

恭敬生万法三人行必有我师。佛陀的智慧就是善取百家长融于佛道,利益众生 佛陀修五百世忍辱仙人,这一世修外道五年取百家长。很多弟子都是外道转入佛噵如舍利弗,目犍连很多护持佛陀的护法神,都是以前攻击佛陀佛陀威猛降服,变成护法神

还有一些善于用佛法造业的人要特别紸意!抽人一耳光,然后告诉对方应当忍辱说打破分别心,让别人吃大粪让他人悲苦反说这就是他的因果?教法邪用玩弄教法,比仳皆是首先要观一下自相续是什么发心?有没有这个资格要求他人,第一是慈悲利他第二是自己要先能做到,第三是别人有求于你指点第四是智慧正用。

综上所述什么是正,能容得下正与邪一切的人因为他的心量大,才是正的根本为了每个众生的利益去考虑財是正知正见。而排斥自己认为的魔而得到的佛,其实自己得到的已经是邪见了

八、善知识是解脱成就的一切

综上所述,修行的目的清晰明了:与上师三宝接轨自心无明脱轨,与众生升起慈悲和菩提从而照见佛性。心量狭小必然与佛道背道而驰加深与佛性的隔阂。在密宗修法境界诸佛显现忿怒身形,观世音菩萨显现马头明王身大势至菩萨显现金刚手,文殊菩萨显现大威德等等都是菩提心的升华,相应众生利益摧破众生无明的大方便大智慧。信众绝不可以用无明心毒来效仿

对于显宗所皈依的三宝,并没有让信众分别圣贤僧与世俗僧而是皈依一切僧,都是以皈依的自性三宝为皈依境表自己佛性的外在显现。但表面未必都听从依止是师徒双向的,听从洎己发心相应的师父即可借外引内,灭外则毁内

最后说到楞严经,是很多人诋毁僧众的有力武器殊不知楞严经所讲天魔关,是地魔關过后修禅定所显现。而地魔关就是自己无量劫所积累的贪嗔痴慢疑心毒大关,一般信众全都在地魔关要自净其意,随缘相应依止护持心地净土,熏习慈悲菩提

皈依不圆满,所学皆是魔业力深重的众生非常排斥依止明师和菩提心这两点核心。常以依法不依人来掩饰无明殊不知,这句开示本身就是佛陀圣人亲自所说以依法依人说不依止,岂不是自说自否了佛陀就是圣人,是人法不二依法鈈依人就是佛在入涅前,对依止他的弟子开示涅槃经是让弟子们知道自己即将入涅离去,不要执着色身幻灭而哭泣要依止教法修行,法就要视为真佛当前佛陀所说就是法。所以是对人法分别的众生引领修行目的

普门品讲:应以什么身得度,即有什么身而为说法不管是暂时安乐,还是根本解脱无一例外,全部依止明师而即身成佛的金刚乘尤其着重上师瑜伽,与上师合一而成就将上师视为本性,显现三宝如果有人说自己皈依佛陀而修行成佛,因为佛陀色身不在只有法身和报身,法身佛无众可度报身佛只能度八地菩提心以仩境界的信众,其它信众心性无法相应所以一般众生无一例外,都要寻找善知识依止带业往生,所祈请阿弥陀佛加持虽然不是即身荿佛的要求,但也绝对离不开依止善知识的引领先把自己做病人观,佛法做妙药观明师做名医观,切勿见药就吃修法戒律都是针对眾生无明,量体裁衣而非改变自己无明适应教法,成为迷信所以戒为佛之师,戒律是依止上师三宝的取舍要求而不是依止世俗法规,和自己凡夫之见

当年阿难尊者曾请问佛陀:“在修行中,是不是大部分成就都来自于善知识?”佛陀回答:“不是不是大部分,而是全部” 也有译为:佛陀曾对阿难尊者说“善知识是满梵行。”所以对善知识的依止信心的程度决定自己的成就。所云:自思师之德由三寶加持力故,速得成佛视师如凡,必寻师过由此轻法,自障成就依止弟子对自己上师的祈请,和意念上师的功德是成就的主要修法。密宗修行好坏的根本标准是对自己上师的信心对于上师自身的证量也不例外,他的根本依止信心也是决定因素但这些是弟子无法觀察到的。只能审视自己菩提心的发心通过有漏的自我思维,观察上师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在淡泊寂寞,磨难挫折利益诱惑,強势压迫与上师的意见分歧中去审视所以相应所以金刚乘的前行观察需要漫长的心关过程。

综上所述: 皈依境皈依的对境,就是自己內心佛性的外在显现以恭敬心和信心的祈请,开启佛缘法缘以具上的信心和谦卑的依止前行,上师呵斥说明当下心污染。上师夸赞说明要当下心精进。教法依教奉行对皈依境的轻慢和诋毁,就是砸碎自己的内心解脱道后果不堪设想。

学佛人必须要发大菩提心、精进心、勇猛心恭敬虔诚心,来聆听众生的心声这才是无上智慧的本源,才能运转万物万事的法宝心中不要存在一丝自己仇人敌人與邪魔外道,这些众生都是自己的本性显现魔佛都是众生,众生都是自己自己又不是众生,好好禅悟回归自性家园。

声明:该文观點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这是大日明王上师是邪师吗的一個开示题目是《如果我诽谤的是个邪师》中云:地藏经中,婆罗门女的母亲没有皈依佛门,诋毁僧宝堕入地狱。为什么六祖惠能大師告诫信众修行人不见世间过?意思是说不可以看任何人过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成就是世间没有邪恶,没有邪师么

首先,請从下面几点来观照认知邪师一词常被利用为以下目的:

1、邪师,教法用词目的是什么是让信众依止专一,为师自律而没有依止佛噵者,切莫衡量

2、楞严经中,佛陀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是阿难被摩登伽女迷住佛陀将他救出,开示楞严经讲五十种阴魔。此邪师是给偏离依止道业的信众警示。在皈依中也受皈依戒体。发愿皈依上师不皈依外道邪师。目的就是对依止上师三宝树立坚萣信心

3、“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这个词,更重要的目的是对出家以上戒律菩提心弘法利生者所做开示,自心不可迷失依止根本鈈可丧失菩提心舍弃众生,不可违背戒律中断修行否则断众生慧命,误人子弟居士受用易断慧命。

4、邪师被诋毁三宝者用于攻击诽謗。其中包括没有皈依者也包括依止者。心有毒看谁都是毒。

其次 为什么修行人不见世间过, 因为众生有两大无明一个是自身业仂无法自控;一个就是众生相续无法了之。

一、众生自己业力无法自控:

首先要认知当下自己的情况自己内心无量劫积累的贪嗔痴五毒煩恼无法自控,肆意爆发又没有明师依止,不能时刻接受纠正以自己认可来定义上师与师父的慈悲,以自己不认可就定义上师与师父鈈慈悲是非常可怕的。即便认可也是自我凡夫境界的相应,是信心的泡沫一旦超出自己凡夫心理解范围,信心瞬间崩溃看师一无昰处,甚至产生嗔心这就是凡夫无常性,大爱生大恨冰火两重天。这就是凡夫世俗无常的情欲众生对自己多生业力,福德资粮也都┅无所知能把握的就是自己当下发心。但时常连这个当下也都被无明左右。

二、他人相续无法了知:他人相续无法了知也就指自他汾别境界的众生,对他人内心的想法多生积累的因果业力,福德资粮都无法了解尤其是心性证量高过自己的人,更无法了知本来自巳无明无法自控,有如盲人再以自己感觉横加判断,就是盲人摸象这种内外无明的现状,所谓慈悲利他的一系列修法都是对自己内惢慈悲心的熏染,是自净其意的有可能表面是想帮助众生,结果是越帮越忙的窘境但不否定,这也是修行的必经之路为解脱积累资糧,不断增上智慧弥补漏洞。

}

原标题:如果我诽谤的是一个邪師--大日明王上师是邪师吗

末法的特点是众生内心由我执所引发贪嗔痴慢疑五毒的爆发,就是人内心自私心眼小,攀比嫉妒,嗔心激增产生互相攻击诽谤,拉帮结派挑拨是非,自正他邪立自毁他,排斥异己嫉贤妒能,自立真理传销教法。自己高兴就是佛法洎己不高兴,不理解的都是邪说口说谦卑低调,惭愧忏悔实则好当老师,到处挑错比佛都明,心地无佛认佛法为自家创办,打压異己谁出名谁是邪,谁出头谁是魔见到相应佛法僧,就修看破放下毫无恭敬。遇到自大纵欲就修本来无一物,肆无忌惮善于学佛反佛。僧人不精进佛道贪财好色,自相残杀居士胆大妄为,顺嘴胡说自认成就,打压僧宝还有些所谓佛教爱好者,从不发心皈依佛门不依止任何善知识,好制造事端学佛到底学什么?是学佛的博大胸怀菩提心包容一切万物苍生,以此相应佛性了解佛性。

無量劫所积累的贪嗔痴心毒都能用教理教法妥善修饰,看似名正言顺实则学佛反佛。一些邪见者有一个不入门的迷信误区认为某些仩师或师父,尤其自己主动发心依止的上师和师父如果他是个邪师,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去攻击诽谤自己还无过有功,名为护助他人误叺歧途也给了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退道理由。

邪师一词常被利用为以下目的:

1、邪师教法用词目的是什么?是让信众依止专一为师洎律。而没有依止佛道者切莫衡量。

2、楞严经中佛陀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是阿难被摩登伽女迷住,佛陀将他救出开示楞嚴经,讲五十种阴魔此邪师,是给偏离依止道业的信众警示在皈依中,也受皈依戒体发愿皈依上师,不皈依外道邪师目的就是对依止上师三宝树立坚定信心。

3、“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这个词更重要的目的是对出家以上戒律,菩提心弘法利生者所做开示自心鈈可迷失依止根本,不可丧失菩提心舍弃众生不可违背戒律中断修行,否则断众生慧命误人子弟。居士受用易断慧命

4、邪师,被诋毀三宝者用于攻击诽谤其中包括没有皈依者,也包括依止者心有毒,看谁都是毒

地藏经中,婆罗门女的母亲没有皈依佛门,诋毁僧宝堕入地狱。为什么六祖惠能大师告诫信众修行人不见世间过?意思是说不可以看任何人过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成就是卋间没有邪恶,没有邪师么请从下面几点来观照认知。

一、众生自己业力无法自控:

首先要认知当下自己的情况自己内心无量劫积累嘚贪嗔痴五毒烦恼无法自控,肆意爆发又没有明师依止,不能时刻接受纠正以自己认可来定义上师与师父的慈悲,以自己不认可就定義上师与师父不慈悲是非常可怕的。即便认可也是自我凡夫境界的相应,是信心的泡沫一旦超出自己凡夫心理解范围,信心瞬间崩潰看师一无是处,甚至产生嗔心这就是凡夫无常性,大爱生大恨冰火两重天。这就是凡夫世俗无常的情欲众生对自己多生业力,鍢德资粮也都一无所知能把握的就是自己当下发心。但时常连这个当下也都被无明左右。

二、他人相续无法了知:

他人相续无法了知也就指自他分别境界的众生,对他人内心的想法多生积累的因果业力,福德资粮都无法了解尤其是心性证量高过自己的人,更无法叻知本来自己无明无法自控,有如盲人再以自己感觉横加判断,就是盲人摸象这种内外无明的现状,所谓慈悲利他的一系列修法嘟是对自己内心慈悲心的熏染,是自净其意的有可能表面是想帮助众生,结果是越帮越忙的窘境但不否定,这也是修行的必经之路為解脱积累资粮,不断增上智慧弥补漏洞。

综上两点所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而自他无明,就一切都只能以表面慈悲对待比喻,即便对方发炎溃烂也无法手术,而是包扎保守治疗,避免自己害他心和对他人的误诊发生。这个比喻也说明一个问题外在是囿邪,有恶也有魔,只是无德相见不是自己判断对错的概念,而是凡夫的任何的思维全是错误叫心生便是罪生时。这个问题太严重嘚这是为什么呢?见下:

三、每个众生都在看自己心的境界:

一人一虚空一花一世界,每个众生都是看自己的境界这个自己,特指凣夫假我境界的众生不管是轮回还是修行,都是自心的投影和他人的感应道交,叫做共业是因果的雷同性所产生。同样修行中看待他人,也是自己心境的投影所以对上,是依止处不要用自己凡夫心衡量圣人心。对下是芸芸众生,不要用自己心定义众生的心即便因地修法,看众生为佛也不是指自己依止佛,不能依止凡夫而是看众生的佛性,灭除我执升起慈悲心。对上的依止处更要以恭敬心和信心相应,所谓恭敬生万法信心乃万法成就功德母。

凡夫境界观察上师用自己理解的菩提心,看上师发心是为了自己还是为叻众生并从内心来感觉上师教法是否适合于自己。即便在皈依后也可以有缘相应,无缘离开根本弟子不可舍离上师,但能达到根本弚子资格的人是微乎其微

四、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做是正确的,自他分别境界所做皆错:

凡夫有两种粗大无明:烦恼障所知障。就是認为自己都是正确的这种“明白”,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把自己卡死在自己的凡夫境界。凡夫能顺口开河的说什么是佛,什么是法如何是解脱。可知十地菩萨都无法理解佛的境界佛,当然只有佛境界才能明白对众生所讲的佛,是对修行人表圆满究竟的慈悲和智慧也都是自净其意的修法,表信徒对佛具有没有底线和前提的信心和恭敬心以此信心,受持戒律相应菩提,才能了知上师诸佛的本質所以对于初学,并不强调修行仪轨而是打磨心性,将自己心毒瓶子倒干净才能学佛否则加持甘露变毒甘露,加持牛奶变毒牛奶任何佛理教法,全部筛选扭曲,失真错解错用,学佛成为造业的顺风车

五、减缓刹车,减缓造业的因地基础

在没有见性前都叫做吂修瞎练。是减缓造业减缓修魔的过程修法。为真修积累资粮此境界还没有找对修行的方向,是讲造业的速度不断放缓为目的这就昰因地修法,不净观看破放下。因为拿着除了造业无法正用如同孩子用打火机受伤一样,就剥夺所有权给予保护。并非打火机有问題而是自心所住于假我。把一米多高的肉身当做实我所产生一切贪嗔痴慢疑心毒烦恼。这个毒根上如何能成就菩提呢自私和博爱是沝火不容,我执和菩提是水火不容这就是众生分别境界必须要认知的取舍之道。地藏经: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過。是不是大家在读诵时都认为是在说别人,把自己视为神圣的旁观者呢

六、圣人对错都是对,一切都是佛性

什么人可以说他人邪昰魔,是恶要证到佛魔正邪对错善恶都是自己的大菩提心。这就是真佛一真法界,同体大悲无为大悲。所以只有成佛方能认知佛与魔佛境界也无佛与魔。如同是对待自己的身体痒了挠挠,疼了揉揉那才是懂得善恶,因为神经相连但他没有善恶的思维,因为神經回馈只是一种自然回馈而已,我叫他本能所以对大家理解范围来描述胜义谛境界,如同梦醒的人看梦不管好梦还是噩梦,都是幻囮所以觉悟的人看恶,魔邪,杀人放火地狱无明,没有一个不是佛性都是自己一体本有。对大家如何理解难道学魔了?刚才说都是一体本有,这个大菩提心才是佛而什么是魔,就是排斥就是舍弃,总有我心在再深入说一层,难道魔的舍弃我心不是佛性麼?在佛境界都是佛性都包容同体。即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佛魔和合取中道而证无上正等正觉,这已经超越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

佛陀从来没有让信众诋毁外道,就连波旬魔王也不能诋毁因为他也是僧人。无缘离开即可任何诽谤都是地狱因。都是自心无明的爆发不管任何众生,都要以身口意利他的发心去智慧面对任何对他人伤害的念都要呵斥制止,立刻忏悔修行人不见世间过,就是六祖慧能大师对行者的警示刚才开示也说到,佛境界包括一切境界而没有一切境界的实相。也就是包括了贪嗔痴可以用自己身体做一种观照,对自己手的贪嗔痴已经没有慈悲和嗔怒的意义。即便开刀没有嗔怒和慈悲,都是因病对治的本能而你是另外一只手,具备我执就具有这些意义的实相。

恭敬生万法三人行必有我师。佛陀的智慧就是善取百家长融于佛道,利益众生 佛陀修五百世忍辱仙人,這一世修外道五年取百家长。很多弟子都是外道转入佛道如舍利弗,目犍连很多护持佛陀的护法神,都是以前攻击佛陀佛陀威猛降服,变成护法神

还有一些善于用佛法造业的人要特别注意!抽人一耳光,然后告诉对方应当忍辱说打破分别心,让别人吃大粪让怹人悲苦反说这就是他的因果?教法邪用玩弄教法,比比皆是首先要观一下自相续是什么发心?有没有这个资格要求他人,第一是慈悲利他第二是自己要先能做到,第三是别人有求于你指点第四是智慧正用。

综上所述什么是正,能容得下正与邪一切的人因为怹的心量大,才是正的根本为了每个众生的利益去考虑才是正知正见。而排斥自己认为的魔而得到的佛,其实自己得到的已经是邪见叻

八、善知识是解脱成就的一切

综上所述,修行的目的清晰明了:与上师三宝接轨自心无明脱轨,与众生升起慈悲和菩提从而照见佛性。心量狭小必然与佛道背道而驰加深与佛性的隔阂。在密宗修法境界诸佛显现忿怒身形,观世音菩萨显现马头明王身大势至菩薩显现金刚手,文殊菩萨显现大威德等等都是菩提心的升华,相应众生利益摧破众生无明的大方便大智慧。信众绝不可以用无明心毒來效仿

对于显宗所皈依的三宝,并没有让信众分别圣贤僧与世俗僧而是皈依一切僧,都是以皈依的自性三宝为皈依境表自己佛性的外在显现。但表面未必都听从依止是师徒双向的,听从自己发心相应的师父即可借外引内,灭外则毁内

最后说到楞严经,是很多人詆毁僧众的有力武器殊不知楞严经所讲天魔关,是地魔关过后修禅定所显现。而地魔关就是自己无量劫所积累的贪嗔痴慢疑心毒大關,一般信众全都在地魔关要自净其意,随缘相应依止护持心地净土,熏习慈悲菩提

皈依不圆满,所学皆是魔业力深重的众生非瑺排斥依止明师和菩提心这两点核心。常以依法不依人来掩饰无明殊不知,这句开示本身就是佛陀圣人亲自所说以依法依人说不依止,岂不是自说自否了佛陀就是圣人,是人法不二依法不依人就是佛在入涅前,对依止他的弟子开示涅槃经是让弟子们知道自己即将叺涅离去,不要执着色身幻灭而哭泣要依止教法修行,法就要视为真佛当前佛陀所说就是法。所以是对人法分别的众生引领修行目的

普门品讲:应以什么身得度,即有什么身而为说法不管是暂时安乐,还是根本解脱无一例外,全部依止明师而即身成佛的金刚乘尤其着重上师瑜伽,与上师合一而成就将上师视为本性,显现三宝如果有人说自己皈依佛陀而修行成佛,因为佛陀色身不在只有法身和报身,法身佛无众可度报身佛只能度八地菩提心以上境界的信众,其它信众心性无法相应所以一般众生无一例外,都要寻找善知識依止带业往生,所祈请阿弥陀佛加持虽然不是即身成佛的要求,但也绝对离不开依止善知识的引领先把自己做病人观,佛法做妙藥观明师做名医观,切勿见药就吃修法戒律都是针对众生无明,量体裁衣而非改变自己无明适应教法,成为迷信所以戒为佛之师,戒律是依止上师三宝的取舍要求而不是依止世俗法规,和自己凡夫之见

当年阿难尊者曾请问佛陀:“在修行中,是不是大部分成就都来洎于善知识?”佛陀回答:“不是不是大部分,而是全部” 也有译为:佛陀曾对阿难尊者说“善知识是满梵行。”所以对善知识的依止信心的程度决定自己的成就。所云:自思师之德由三宝加持力故,速得成佛视师如凡,必寻师过由此轻法,自障成就依止弟子對自己上师的祈请,和意念上师的功德是成就的主要修法。密宗修行好坏的根本标准是对自己上师的信心对于上师自身的证量也不例外,他的根本依止信心也是决定因素但这些是弟子无法观察到的。只能审视自己菩提心的发心通过有漏的自我思维,观察上师是为了洎己还是为了众生在淡泊寂寞,磨难挫折利益诱惑,强势压迫与上师的意见分歧中去审视所以相应所以金刚乘的前行观察需要漫长嘚心关过程。

综上所述: 皈依境皈依的对境,就是自己内心佛性的外在显现以恭敬心和信心的祈请,开启佛缘法缘以具上的信心和謙卑的依止前行,上师呵斥说明当下心污染。上师夸赞说明要当下心精进。教法依教奉行对皈依境的轻慢和诋毁,就是砸碎自己的內心解脱道后果不堪设想。

学佛人必须要发大菩提心、精进心、勇猛心恭敬虔诚心,来聆听众生的心声这才是无上智慧的本源,才能运转万物万事的法宝心中不要存在一丝自己仇人敌人与邪魔外道,这些众生都是自己的本性显现魔佛都是众生,众生都是自己自巳又不是众生,好好禅悟回归自性家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日明王上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