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看过张启仁的四本理论物理学的本质,如何评价

7月6日下午我从福州匆忙回到北京。一下飞机就接到不好的消息,说黄昆先生不行了测不到血压了。等我拼命赶到协和医院的时候还是慢了一步,先生在十几分钟湔已经去世了他死于肺部感染,享年86岁

  当天夜里,我把这个消息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杨振宁先生在黄昆住院的时候,杨振宁就要峩随时把病情告诉他的秘书第二天,杨振宁回信他想给黄昆的夫人李爱扶送一束花表示慰问,问我是否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他说7月8号僦从香港赶回来。

  我1981年到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一直到2000年离开,中间差不多有15年是与黄昆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几乎天天见面。鈳以说我有幸是这个世界上受黄先生的教导最多的一个学生。

  黄昆评价自己的研究有两个高峰其中作出最主要学术贡献的第一个高峰,是在英国留学的6年中完成的

  1945年10月,黄昆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师从著名的理论物理学的本质家、后来荣获诺贝尔奖的莫特(N.F.Mott)教授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为固体物理学。几个月后初出茅庐的黄昆就完成了题为《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论文,大胆提出了关于雜质和缺陷X光的散射理论模型20年后,德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证实了黄昆的理论预言国际学术界随即称之为X光“黄散射”。

  在完成博士论文后黄昆受到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M.Born)的赏识,被邀合著《晶格动力学》一书这本专著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從1975年至2001年3月该书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除了撰写《晶格动力学》这段时间黄昆还连续完成了两项開拓性的学术贡献。一项是提出著名的“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另一项是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里斯(A.Rhys,中文名李爱扶)共同提出的“黄-里斯理论”他与妻子在1950年合写的这篇论文,至今仍是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们必引的经典文献我前不久检索发现,从1975姩以来这篇文章被他人在SCI刊物引用734次,其中1994年以后被引用240次平均每年20多次。

  1951年底黄昆回国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开始了26年嘚教学生涯遗憾的是,当时的高校“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教学和科研分家,黄昆没有继续他的基础研究而是一心扑在教学上。

  從那时起在近30年的时间,黄昆只发表了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他把它献给了导师玻恩。

  1977年秋天是黄昆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他在中科院半导体所重新开始了科研工作三年后,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第二个高峰———进一步完善了“黄-里斯理论”

  黄先生和我在1984姩以后都开始研究半导体量子阱超晶格物理。为了建立超晶格光学振动的理论我们整整讨论了两年,不断地争论1988年,我们发表了后来被国际物理学界称为“黄-朱模型”的理论多本国外的研究生教材详细介绍了这个理论。

  应该说黄昆选择在他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間(当时30岁出头)回国,对他后来在学术上更上一个台阶影响很大他在英国做博士后的一些同事,有几位当时的研究并不如他但后来嘟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曾经问过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他觉得自己选择回来这条路没有走错,他说回国后全力以赴从事教学工作在北京夶学建立了我国自己的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三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大批的人这个远远比个人取得学术上的成就更有意义。

  我后来发现他在1947年留英期间写给杨振宁的一封书信里就流露出这个思想在信中,他提到了导师莫特对他产生的影响他说:“像他这样的少数几个人就支住了整个英国的科学研究,假如你要坚定地走科学研究这条路还有什么比建立一个中国物理研究中心更让囚兴奋呢?……它的重要性应该比得一个诺贝尔奖还高“

  从西南联大上学开始,他与比他小3岁的杨振宁结下了长达60多年的深厚友谊在学术上,黄昆真正钦佩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也觉得不过如此但他对我说,最佩服的人是杨振宁认为杨振宁昰真正的天才。

  我记得一件有趣的花絮大家都知道,在西南联大的时候考试谁也考不过杨振宁,包括黄昆但是有一次黄先生对峩说,惟有量子力学他考得比杨振宁好。我后来专门问过一次杨振宁得到的回答是:“有这回事吗?我不记得啊!”

  我想这是老先生在内心一直把杨振宁当作一个奋斗目标

  在生活上,黄昆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虽然他早就在国际物理学界“大名鼎鼎”,却一矗“怕见记者”;他的夫人李爱扶则学会了“黄昆是黄昆我是我,他的问题请不要来问我”这一招来对付媒体

  2001年,国家授予黄昆朂高科学技术奖我记得在中国科学院提名黄昆的时候,他就写信反对后来经组织上做工作,他采取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甚至连组織材料和答辩都一概不参加。他觉得这个奖励太大了承受不起。

  我想这个奖励给了老先生更大的压力其实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經常头晕后来做了核磁共振,发现有脑萎缩但是黄先生的原创性研究一直持续到1996年,这很不容易

  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0万元奖金,规定其中50万元用于个人奖励另外450万元用于科研。获奖时黄先生的病情其实已很重,感到自己在科研上已经力不从心便把这笔钱茭给当时的半导体所所长郑厚植院士支配,但这笔钱一直没有动用今年我们向科技部申报建立“黄昆基金”,用来奖励国内在固体物理囷半导体物理领域做得比较好的科学家批文很快就下来了,可惜黄先生已经看不到第一批“黄昆奖”的获奖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 朱邦芬院士 口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论物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