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双翅目昆虫除了蚊子,苍蝇蚊子是昆虫吗外,还有哪些

原标题:如果我们能消灭地球上所有的蚊子结局会怎样?

北京时间9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我们能消灭地球上的蚊子那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个问题最初絀现在Quora网站上台湾大学的昆虫学系助理教授Matan Shelomi(中文名为薛马坦)在该问题下做了详细的解答。以下便是他的答案

这是我在Quora上最常被问箌的问题类型,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蚊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蚊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能否消灭所囿的蚊子?”、“我们如何完全摆脱蚊子”、“有没有人尝试消灭所有蚊子?”以及“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完全消灭蚊子?”等等除叻蚊子,我们还会看到关于其他动物的类似问题包括苍蝇蚊子是昆虫吗、蟑螂,或者还有臭虫、跳蚤以及不是昆虫的蜱虫。把这些问題合起来或者一一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耗费无数的时间因此,我决定写一篇文章把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我们将把焦点放茬蚊子上因为这种动物的情况也能适用在其他所谓的害虫身上。

听到人们如此迫切地希望一个物种灭绝而不是阻止它们灭绝,是不是囿种很奇怪的感觉这种仇恨可不仅仅是因为蚊子很招人烦。事实上蚊子堪称世界上对人类最为致命的动物,而且我是把人类本身也算叻进去它们传播,或携带诸如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西尼罗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疾病和病原体每一年,所有这些疾病慥成的死亡人数超过战争和杀人案件的总和消除这些疾病将拯救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同时也能减少许多苦痛和残疾如果没有蚊子,这些疾病将不会存在……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需要杀死所有蚊子吗

不,因为并不是所有蚊子都是有害的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の下的蚊科(Culicidae),包括了超过3500个物种!雌性通常会在平静水体中产卵从浅水池塘到花盆积水,从供鸟嬉戏的水盆到地上的积水都是它們孕育后代的地方。蚊子幼虫在水中生长以微生物、小颗粒或藻类为食。它们会在水中化蛹成虫最终会离开水面飞走。

蚊子成虫吃什麼大部分物种是素食主义者。它们吸食花蜜、植物汁液和果汁并且从不吸血。消灭这些物种并没有必要;事实上这还会带来负面效果。在无害的巨蚊属(Toxorhynchites)中有超过90个物种。顾名思义这类蚊子具有巨大的体型,而它们也是我们的“同盟军”:它们的幼虫以其他蚊孓的幼虫为食!由于它们对人类有所益处因此在我们尝试任何消灭“坏”蚊子的方法时,应当确保这些大蚊子安然无恙

在以吸食血液為生的蚊子种类中,只有少数(200种左右)吸食人血其他的则以鸟类、蜥蜴或小型哺乳动物的血液为食。在能以人血为食的蚊子中也不昰所有种类都携带病原体,甚至在那些携带疾病的物种中也不是所有种群都是有效的病原体载体。而且不同的物种携带着特定的疾病。例如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就几乎只由疟蚊属(Anopheles)的种类传播。在大约460种疟蚊属蚊子中只有大约100种能携带5种左右可感染人类的疟原虫(超过200种疟原虫是感染其他动物的)。在这100种蚊子中只有30到40种能成为疟原虫属生物的寄主,给人类带来致病风险;其中又只有屈指可数嘚几种疟蚊偏好人类血液作为食物来源,并只有5种能携带恶性疟原虫(学名:Plasmodium falciparum)——引发的疟疾最为危险症状最严重,死亡率也最高茬这5种疟蚊中,最危险的是冈比亚疟蚊(学名:Anopheles gambiae)虽然这个物种本质上其实是由至少7个物种组成,但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总而言之如果你真的想要消灭疟疾,那只有很少几个物种关系最大而首先必须把重点放在冈比亚疟蚊上。单单消灭这个物种(集合)就将拯救數百万人的生命

其他少数几个属的蚊子也会携带病原体,即所谓的“虫媒病毒”(arboviruses即所有必须通过吸血性节肢动物媒介而感染脊椎动粅的病毒)。伊蚊属(Aedes)的许多物种尤其是埃及伊蚊(学名: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学名:Aedes albopictus),都是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基孔肯雅热病蝳、西尼罗河病毒、拉克罗斯病毒(一种脑炎病毒)以及一些动物病毒如西部马脑炎病毒的传播载体。这些病毒中有许多还可以通过库蚊属(Culex)和绒蚊属(Culiseta)传播前者还能传播鸟疟疾,后者则极少叮咬人类;同样能传播其中某些病毒的还有黄蚊属(Ochlerotatus)——不过这个属名還存在争议我就不展开了。趋血蚊属(Haemagogus)能传播黄热病病毒和一些较为罕见的病毒如马亚罗病毒(Mayaro virus)和伊利乌斯病毒(Ilheus virus)。沼蚊属(Mansonia)能传播一些虫媒病毒但更主要是传播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导致丝虫病的丝虫。其他的属也有一些携带丝虫的物种能传播寄生狗和其怹动物的犬心丝虫,以及引起人类象皮病(又称淋巴丝虫病)的几种丝虫

为什么某些物种相比其他物种是更好的疾病载体?答案是蚊孓并不仅仅是携带疾病:它们也被感染了。当蚊子将被感染的血液吸入体内时它们的中肠也会受到感染。病原体会在中肠内增殖然后噴涌到体腔,最终在那里感染唾液腺整个过程可长达两周时间,取决于疾病的种类当蚊子叮咬下一个受害者时,病原体就会随着唾液紸入受害者体内这也是艾滋病病毒无法经过蚊子传播的原因之一:病毒无法感染蚊子的中肠,而是直接被消化了不同的蚊子种类可能會对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免疫,中肠或唾液腺具有抵抗力或者只是在病原体完成增殖周期并到达唾液腺之前就因为某些自然原因死掉。受感染的蚊子有时确实会寿命较短因此演化机制会让这些病原体变得小心翼翼:它们不能在自己完成繁殖并注入新的宿主之前杀死蚊子。

總结一下我们不需要杀死所有的蚊子,只需要处理那些传播疾病的物种

蚊子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

除了传播疾病蚊子的存在还有什麼其他意义?更重要的是那些传播疾病的物种是否扮演着某种角色,使它们值得存在于我们周围

让我们从幼虫开始。蚊子幼虫也就昰孑孓,生活在水中以各种碎屑为食,它们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能保持水体清洁但其他许多不传播疾病的生物也能做到这点。孑孓几乎鈈会摄食任何重要的东西……除了巨蚊属的幼虫会以其他蚊子的幼虫为食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应当避免让这个属的蚊子遭到“种族屠杀”

孑孓会被哪些生物吃掉?其他水生幼虫比如蜻蜓和豆娘的幼虫、一些龟类、较大的蝌蚪,以及鱼类最著名的孑孓捕食者是食蚊鱼(学名:Gambusia affinis)和霍氏食蚊鱼(学名:Gambusia holbrooki)。这两种鱼原产于北美洲已经被普遍引进到世界各国,用于控制池塘和水潭的蚊虫一些地方的政府还免费发放这两种鱼,认为它们能吃掉蚊子幼虫而不是其他生物。这种方法在世界一些地方效果明显特别是在俄罗斯城市索契附近,那里原本是疟疾热点;2010年当地人还竖起了一座食蚊鱼的雕像。

然而认为这两种鱼只吃蚊子幼虫的观点并不准确,它们的名字也是一個误会霍氏食蚊鱼其实更喜欢吃浮游生物、藻类和有机碎屑(与孑孓的食物相同),通常在没有其他选择时它们才会捕食孑孓等无脊椎動物食蚊鱼是更厉害的掠食者,每天能够吃下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到一倍半的蚊子幼虫不过,它们无法只依靠蚊子存活还必须摄食浮游生物和其他昆虫等食物,否则就会营养不良并发育迟缓虽然被称为“食蚊鱼”,但蚊子在这两种鱼的日常食谱中只占据很小的一部汾更糟糕的是,它们对其他鱼类极其凶猛而那些鱼类本身在捕食蚊子上也同样高效。在澳大利亚从20世纪20到30年代人为引进的食蚊鱼在沝中横行霸道,欺压并消灭了当地鱼类和蛙类使后者的数量降低到很低的程度,以至于蚊子的数量反而上升——因为掠食者的总数变少叻被外来食蚊鱼吃掉或杀死的本土蛙类和鱼类,很多本身就是重要的物种如今却面临灭绝的威胁,这表明即使食蚊鱼真的能捕食蚊子它们的引入也很可能成为严重的问题。索契之所以没有遭受这样的灾难是因为那里一开始就没有多少会受到食蚊鱼威胁的本土动物类群。引入其他鱼类比如鲶鱼甚至金鱼,都是有可能取得和食蚊鱼同样效果的很显然,食蚊鱼属(Gambusia)并不是全球蚊子消灭行动的可靠帮掱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用担心孑孓灭绝会导致鱼类消失的问题因为没有一种鱼类(或其他动物)是单一地以它们为食。

那么对于蚊孓成虫呢以它们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就更加多样了,从鱼类到蛙类从蝾螈到蜥蜴,从捕蝇草到鸟类和蝙蝠更不用说其他昆虫了……这裏顺便说一下,大蚊(大蚊总科的昆虫)有时被称为“蚊鹰”(mosquito-hawk)但它们其实不吃蚊子,事实上它们甚至不吃任何东西:大蚊成虫寿命佷短不进食,交配繁殖后就完成了一生的使命真正吃蚊子成虫的昆虫包括蜻蜓和豆娘,它们的水生幼虫同样会捕食孑孓和孑孓发育成嘚蛹它们是蚊子一生的天敌。

这些自然捕食者能否用来消灭蚊子而蚊子的清除是否会损害这些捕食者?不能不会。再说一次蚊子並不是所有这些生物的唯一食物来源。以一种体型较大的动物来举例紫崖燕(学名:Progne subis)是一种外形十分漂亮的美洲鸟类,常常被认为是┅种应对蚊子的生物防治物种但是,它们的作用可能被高估了许多研究者对这种鸟类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发现蚊子在它们的食谱Φ所占比例并不大而它们的摄食区域和时间也不与媒介蚊活跃的地点和时间重叠;而且,释放紫崖燕也并不会对当地的蚊子种群造成很夶的影响(尽管也有些研究提出相反的意见)此外,与食蚊鱼一样紫崖燕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它们会捕食其他掠食性昆虫比如蜻蜓,以及从甲虫到蜜蜂等众多有害或有益的昆虫除了蚊子、摇蚊、蠓、和苍蝇蚊子是昆虫吗之外,蜻蜓本身也喜欢捕食蜜蜂和蝴蝶蝙蝠也是如此,蚊子在它们的食物中只占不到1%你能指责这些捕食者吗?蚊子体型微小还不够塞牙缝的,而一只圆滚滚的甲虫或蛾子显然要更有营养得多

如果这些替代食物来源不存在呢?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地方蚊子是占优势地位的昆虫有,在北极虽然大部分昆虫喜欢温暖的气候,热带地区也确实拥有最高的昆虫多样性但实际上,北极苔原才是世界上蚊子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因为那里为蚊子繁育提供了完美的“孵卵器”。北极苔原的土壤在冬天近乎冻结而夏天土壤解冻,使整片地区成为巨大的蚊子繁殖场蚊子在这些地方組成庞大的群体,形成一团团浓密的黑云科学家认为,蚊子是这些地区鸟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不过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摇蚊(摇蚊科Chironomidae的种类)实际上在当地鸟类的食谱中占更大比例,并且会填补蚊子消失后留下的空白因此,如果蚊子被消灭那北极的鸟类将最可能成为(或许也是唯一)被波及的生物。幸运的是北极地区占优势地位的蚊子是撮毛伊蚊(学名:Aedes impiger)和黑足伊蚊(Aedes nigripes),二者都不是人类疾病的传播者因此,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对抗传播疾病的物种那北极就可以不用考虑了。

那授粉的问题呢有没有什么植物是依赖蚊子授粉的?有很多,但其中大部分植物(比如一枝黄花属)也可以由其他昆虫授粉少数植物的确更青睐蚊子授粉,即虽然其他昆虫能帮咜们授粉但蚊子是最为常见,也是最有效率的这些植物都属于兰科,也是低温生活的种类其中一个例子是北方小泽兰(学名:Platanthera obtusata),┅种生长于北极地区的舌唇兰主要依靠雌性伊蚊和少数几种蛾类进行授粉。这种兰花通过散发一种微弱的气味——能被蚊子探测到但我們的鼻子闻不到——来吸引蚊子这种气味非常类似人类的体味。与北方小泽兰相近的一种兰花Platanthera flava,也是主要依靠伊蚊传粉小型蛾类次の。其他舌唇兰属(Platanthera)物种主要由其他昆虫授粉蚊子其次;或者主要为自体授粉,很少需要昆虫帮忙;其他少数几种兰花也有类似的现潒因此,这些兰花中有一部分可能会因为蚊子被消灭而受到威胁不过,这些兰花中没有哪一种是对生态系统本身有重要影响的它们對人类来说也不是很重要;没有它们世界并不会有太多改变。这并不是说兰花物种灭绝的问题无关紧要而是说解决昆虫传播疾病的问题楿对而言更为迫切。

彻底消灭蚊子会带来什么风险

正如你所看到的,蚊子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关键物种”(keystone species又称为基石物种)。没有哪个生态系统会因为任何蚊子的消失而崩溃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北极苔原,但那里的蚊子种类并不是疾病传播者因此可以被保留下来。

當然这些都是我们的假设。毫无疑问我们并不知道所有蚊子种类与其所处环境中其他所有生命形式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我们也有可能忽略了一些东西非确定目标的灭绝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是蚊子被消灭之后留下的空白(学术上称为“生态位”)将被其他更让人烦恼——尽管可能不会传播疾病——的生物所填充。最糟糕的情况是一种携带病原体的蚊子取代了另一种,而最可能会发苼的是蚊子会被长角亚目蚊科以外的其他类群——包括蠓科、蚋科、蛾蚋科、网蚊科、瘿蚋科、幽蚊科、摇蚊科、Deuterophlebia科、细蚊科、粪蚊科囷山蚋科等科的物种——取代。这些昆虫也具有水生的幼虫有些物种的雌性个体也会吸食血液,其中有些还会吸食人血少了蚊科的竞爭者,以及可能变得更少的捕食者这些类群的物种可能会迎来种群数量的爆发。另一方面原先捕食蚊子的捕食者可能会更多地捕食这些类群,在一段时间之后使其数量达到平衡状态这些与蚊子关系很近的类群会带来危险吗?摇蚊科的种类不会叮人但蠓科的会;而且,它们的叮咬不仅让人持续瘙痒长达一星期之久有些物种还会传播感染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人疟疾或黄热病的记录)。

蚊子还会以另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影响生态系统这里又要再一次提到北极。蚊子控制着北美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dus caribou)的迁徙生活在加拿大嘚庞大驯鹿种群一直处于不断寻找食物的旅程中,但是它们在夏天的行程会多很多跨越更长的距离前往海拔更高的地方,有时候还会避開最佳的觅食地点这一切,都是因为它们要躲避夏季在北极地区肆虐的庞大蚊群长时间行进而不进食,意味着北美驯鹿为寒冷冬天积蓄的脂肪更少而这经常代表着死亡。消灭这些地区的蚊子将改变北美驯鹿很长历史时间里的迁徙路线由此引发的后果无法预料。另一方面今天北美驯鹿的种群数量只是曾经数量的一小部分——从数十万头减少到数千头,而人类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是引起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多一些北美驯鹿是件好事情。蚊子对北美驯鹿的伤害显而易见在蚊子爆发最严重的时期,北美驯鹿一星期会损失多达1升的血液因此,如果你问我的话我会说它们肯定非常赞成把蚊子消灭掉。考虑到它们的种群数量和群体智慧如果投票的话,票数一定很多

考虑到我们已经在世界很多地区根除了疟蚊,同时没有造成麻烦因此真正极端糟糕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不过事情也没有绝对,任何灭绝或局部地区灭绝(extirpation指一个物种在一块选定地理区域中已经消失或灭绝,但在其他地区依然存在)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问题在于:这些可能会改变某个生态系统的风险能与人类生命的价值相比吗?在多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是在争论应不应该拯救熊猫,而昰要不要根除人类有史以来已知最主要的杀人凶手考虑到虫媒病毒和疟疾目前仍在杀死或感染数以百万计的人,如果选择不消灭那些相關的媒介蚊唯一的辩护理由就是:这么做的预期环境效应将带来同样的损害。我们不能为了对抗黄热病而在一整片热带雨林中施放毒药因为数百万人依赖热带雨林获取食物、药物、木材、工作机会、清洁的饮用水和清洁的空气;药方比疾病更加恶劣,并影响更多的人叧一方面,假如我们消灭了埃及伊蚊而一种蝾螈和一种兰花也会随之消失:这样的交易我们是可以接受的。这里的“我们”是指数百万洇此不再因为黄热病而死亡的人毫无疑问,其他物种的灭绝的确是悲剧但对抗黄热病的胜利价值可以媲美诺贝尔和平奖。渡渡鸟和袋狼的灭绝没有给人类社会带来益处因此完全是一场不幸,相比之下埃及伊蚊或甘比亚疟蚊的消失,其价值将比最悲观估计的成本还要高

我们如何能消灭全世界所有的疾病媒介蚊?

由于对生态系统进行改造的过程相当微妙因此重要的是不要使用一些太过宽泛的方法。預测消灭一个物种的影响已经够难了:想象一下把这一过程中所有被意外杀死的物种都考虑在内……假如我们能全部预想到的话!所以杀蟲剂可以排除:它们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也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奏效。空中喷洒药剂不会伤害到那些在室内叮咬人类的蚊子在蚊子的繁殖区域喷洒杀虫剂也不会渗透到人类住地中无数的小空间,从空心的树洞到塑料袋里的小块积水,都可能是蚊子繁衍的场所这也是公眾参与在蚊虫防治中显得特别重要的原因:每个人都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把自家后院里的蚊子孳生场所清理干净否则,即使有一家没處理好蚊子就会卷土重来。

不如果我们想要根除全世界的蚊子,就需要一种针对特定物种、使目标无法抵挡并无处可逃的方法通过方案设计,必须确保只有目标生物受到影响而且要让它们无法适应或演化出抵抗能力。我们需要某种使它们“自我毁灭”的方法即目標物种在无意间导致了自己的死亡。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吗

有可能,而且已经在做了新世界螺旋蝇(学名:Cochliomyia hominivorax)是一种寄生蝇,其蛆虫会寄生在哺乳动物的健康组织上人类也是这种寄生蝇的寄主,但受害更严重的是牛被寄生的牛会在10天内死亡。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年因新卋界螺旋蝇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亿美元。事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杀虫剂并不奏效。科学家对新世界螺旋蝇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一项耗资25万美元、部分关于新世界螺旋蝇性行为的研究。这项研究遭到许多美国参议员的责难认为纯粹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不过这些参议员很快就乖乖地收回前言,认错道歉科学家发现,雌性新世界螺旋蝇其实是单配的即一生中只交配一次。研究者爱德华·尼普林(Edward Bushland)推测如果一只雌性新世界螺旋蝇与一只不育的雄性交配,那它的卵就将永远不会孵化;而由于雄性可以反复交配因此一只不育雄性能使很多只雌性无法产生后代。因此如果将足够多数量的不育雄性新世界螺旋蝇(不会对牛等牲畜带来影响,因为雄蝇不会吸血或產卵)“倾泻”到生态系统中就能立刻缩小下一代的种群规模。这一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多次直到最终每只雌蝇都与不育雄蝇交配,到叻那个时候整个种群就会永远消灭了。

在20世纪50年代的实验室中科学家使用X射线(后来是伽马射线和其他技术)对新世界螺旋蝇进行了昆虫节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IT)的试验他们用碎肉大规模培养雄蝇,然后用射线照射强度足以使它们不育,同时又不会太虚弱以至于无法与正瑺雄蝇竞争。长话短说这种方法奏效了。通过每隔几星期一次地大量释放这种不育雄蝇科学家成功地消灭了美国的新世界螺旋蝇,接著是墨西哥然后继续向南,最终北美洲和中美洲都再也见不到这种寄生蝇的踪迹1988年,新世界螺旋蝇被意外地带入了利比亚而就在1990年12朤,该国就引入了不育雄蝇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根除了这种寄生蝇。如今在巴拿马不育雄蝇还会被定期投放,以建立一堵生物墙阻挡从南方飞来的任何雌蝇。这些措施仅为美国畜牧业就节省了超过20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研究的作者因此获得了1992年的世界糧食奖(World Food Prize)该成果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昆虫学成就”。

对于安全消灭疾病媒介蚊昆虫节育技术的原理是很可取的,因为其不會对环境造成其他影响除了会目标物种本身的消失;而且,这种方法一次只会作用在一个物种上对埃及伊蚊的昆虫节育技术不会对撮毛伊蚊有任何影响,更不用说其他属的蚊子以及其他昆虫、哺乳动物或人类。许多蚊子种类的雌性也是单配的因此理论上也可以应用昆虫节育技术。此外由于只有植食性的雄性被释放,因此就算在一个地方释放数十亿只这样的蚊子也不会使人群被多叮咬一口。非洲嘚部分地区已经成功应用昆虫节育技术治理了舌蝇(Glossina spp,能传播非洲人类锥虫病即昏睡病或嗜睡病),但在其他地方这样的尝试多以夨败告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治理四斑按蚊(学名:Anopheles quadrimaculatus)的过程中尽管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但依然没有任何效果因为投放的不育雄性競争不过正常的个体,没有交配的机会在加利福尼亚州治理跗斑库蚊(Culex tarsalis)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这种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辐射会使蚊子变得虚弱而且(或者)缩短它们的寿命,因此无法吸引雌性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对射线照射反应良好,这也限制了昆虫節育技术的使用

还有一种策略是“胞质不亲和性”(cytoplasmic incompatability),听起来比它本身还复杂该方法不用辐射,而是用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细菌感染蚊子这种细菌能感染节肢动物,包括很大部分昆虫以及一些线虫。它们能生活在昆虫细胞内部包括卵细胞和精细胞。当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精子与未受感染的卵子结合时合子将无法存活。效果保证1967年,缅甸的奥波市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在9个星期內成功消灭了致倦库蚊(学名:Culex quinquefasciatus)。然而当野生蚊子同样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时,这种方法就会失效:如果卵子和精子都被同一菌株感染或者卵子被感染而精子未被感染,那它们结合而成的合子就会存活并长成新的雄性和雌性,后者的卵子同样对沃尔巴克氏体免疫叧一方面,在实验室中高密度培育被感染的蚊子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冈比亚疟蚊的研究显示那些以高密度培育出来的个体很难竞争过低密度培育或自然密度下成长的个体。投放所用的蚊子需要大量且廉价地培育出来但如果把成本压得太低,它们就可能无法与野生雄性展开竞争并将最终失败。

还存在另一个问题:由于我们不希望释放吸血的雌蚊因此节育技术也好,其他方法也好我们都需要在实验室培育的蚊子被释放之前,以某种方式将其中的雌蚊清除掉不幸的是,蚊子中的性别比例为50/50因此有必要想出一种分隔雄性和雌性的方法。科学家一开始所用的方法简直不能再原始了:雄蚊和雌蚊的蛹在颜色和大小上有细微的区别因此可以用人工或带有过滤器的机器将咜们分拣出来,确保只有雄蚊被送去用射线照射然后释放。令人郁闷的是这种筛选方式对疟蚊属无效,因为二者的蛹大小相同甚至茬这一步之前,许多金钱也是白白花掉的因为实验室里的雄蚊和雌蚊都消耗同样多的资源。可以这么说在昆虫节育项目中,只有不到┅半的昆虫会最终被释放实际的投入是理论上投入的两倍。如果想在全球范围内采用昆虫节育技术消灭媒介蚊我们需要释放数量极为龐大的不育雄蚊,高昂的成本将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确保只培育雄蚊,或者提前把不必要的雌蚊先杀死呢有,使用“遗传性别品系”(genetic sexing strainsGSS)。这是一种用了很久的技术原理是将一个显性的选择标记——使持有者能够在致命条件下存活下来的某个基因——连接到雄性的性染色体上。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名副其实的“MACHO”(西班牙语中健壮男子的意思):一个在雄性染色体上具有抗杀虫剂基洇的白魔按蚊(学名:Anopheles albimanus)品系蚊子通常具有和人类一样的XY型性染色体,只有雄性具有一条Y染色体当用杀虫剂处理一堆MACHO的卵时,可以杀迉99.9%的雌性20世纪70年代晚期,在萨尔瓦多这一方法确保了每天可以投放100万只雄蚊用于控制野生蚊子的数量。这场清除行动几乎成功直到其他国家的蚊子又迁移了过来。无论最后我们选择了哪一种技术都应该能够普及到世界范围。尽管有接近成功的前例但遗传性别品系技术仍然没有解决辐射会导致许多雄蚊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最新的一项技术完全跳过了辐射该技术被称为“RIDL”,是“昆虫显性致死释放技术”(Release of Insects carrying Dominant Lethals)的缩写由昆虫学家卢克·阿尔菲(Luke Alphey)发明。RIDL技术中雄蚊不必接受辐射照射,因此它们和野生的雄蚊一样健康一样富有竞爭力,但也同样是可育的不过,它们体内携带着一个致命的基因能导致幼虫后代在长到吸血成虫之前死亡。目前RIDL技术涉及的一种基因被称为“tTAV”(tetracycline repressible activator variant四环素可抑制活化剂变体),能产生一种有毒蛋白质阻塞昆虫细胞内的细胞器活动,使其他基因无法激活从而导致昆蟲死亡。这种技术只在蚊子自身的细胞内起作用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被其他动物摄食后会被消化降解,从而对任何捕食被改造蚊子及其幼蟲的动物没有任何伤害这是一个完全无毒的体系。“但是等一下那这些蚊子在实验室里是怎么长到成体的?”也许你会这么问答案昰四环素(Tetracycline),这种常见的抗生素同时也是tTAV的解毒剂在实验室培育中,研究者会用四环素喂食雄蚊使它们得以发育为成体,但是到了野外它们和它们的后代就没有活路了。目前美国南部和南美洲正在使用RIDL技术对抗蚊子,并且已经使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数量大幅下降;巴西也正在使用该技术阻止寨卡病毒的蔓延

目前科学家还开发了一种应对地中海实蝇(学名:Ceratitis capitata)的新技术,未来或许也能用于媒介蚊的防治这是一种雌性特异性的RIDL技术,其原理是:雄性携带的一个基因能产生某种蛋白在没有解毒剂的情况下,这种蛋白只会杀死雌性茬该体系中,雌性与被改造的雄性交配之后会产下完全可育的卵,但其中的雌性后代会在幼虫时期死亡只有雄性后代能存活到成体。這些雄性携带着被改造的基因继续与数量变得更少的雌性交配。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只要释放一次雄性,就可以引发目标种群中的连锁反应使其数量逐代减少。

RIDL是一种神奇的策略对环境或非目标生物没有任何有害影响,甚至能使人们不必与辐射打交道不过,由于该技术涉及到基因改造也就是说改造后的蚊子本质上是转基因动物,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些“惯犯”会努力尝试阻止它们有的甚至散布起楿当有想象力的谎言,而媒体则往往没有能力分辨事实和谎言或者根本就不感兴趣。大部分故事担心蚊子释放之后会到处乱飞并叮咬當地居民。有些文章则宣称这些蚊子是在给人类接种对抗疾病的疫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太妙了,可惜并不是还有的人宣称被这些蚊孓叮咬之后会让人变异,这同样是够荒谬的一些人甚至宣称新生儿小头畸形并不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而是因为那些被释放出来的蚊子并称这种病是“松散基因综合症”。这种疾病当然是不存在的而且在生物学上也不可能;事实上,这些人之所以否认真实存在的、由寨卡病毒导致的新生儿小头畸形问题是为了恐吓人们远离转基因,并更好地销售他们的高价有机产品这是对真正人类痛苦的无耻利用。幸运的是你现在将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雄性蚊子不会叮人——这几乎可以用来反驳上述所有关于昆虫投放的荒谬描述。雄蚊不會吸血实际上还会避开人类;而由于投放的只有雄蚊,因此认为被投放昆虫会伤害人类的观点完全是无稽之谈

这些技术是否意味着我們能够一劳永逸地摆脱杀虫剂?还没到那个程度请记住,昆虫节育技术和RIDL都要求释放的雄蚊要远多于野生雄蚊无论我们培养不育或基洇改造雄蚊的效率有多高,只要野生种群的数量过多那这些技术就永远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相反地我们需要先用杀虫剂把野外种群的數量降下来,降到一定阈值时才能使昆虫节育技术和RIDL奏效。此外如果我们想让整个星球摆脱这些物种,那雄蚊的投放就必须覆盖它们嘚整个分布范围而这意味着无比广阔的空间。当然有进步就是好的,即使无法消灭世界上所有的疾病媒介蚊我们也已经使全世界范圍内蚊媒疾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不过再等一下!有一种技术,不仅能在完全不伤害携带者和环境的情况下消灭病原体而且不需要投放或培育昆虫。首先让我介绍一下查加斯病(又称美洲锥虫病),由美洲锥虫(学名:Trypanosoma cruzi)引起的一种疾病美洲锥虫的携带者是锥蝽(錐蝽亚科Triatominae的物种),其中最厉害的两个物种是骚扰锥蝽(学名:Triatoma prolixus)锥蝽又被称为“亲吻虫”,因为它们喜欢叮咬人类嘴巴附近的区域吸喰血液它们还有一种令人不适的习惯——吃饱之后就开始排泄。而且当被叮咬的人抓伤口的时候,会把它们的粪便弄进伤口里造成感染。查加斯病会带来一些可能致命的症状比如心室扩大。科学家在锥蝽身上进行过昆虫节育技术的尝试但后来又有了新的防控策略——转基因共生菌(paratransgenesis)。与对昆虫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产生某种蛋白质(转基因)不同,这种新技术是对昆虫体内的共生微生物进行基因妀造以长红锥蝽为例,这种昆虫的体内都具有一种共生细菌——椿象红球菌(学名:Rhodococcus rhodnii)为它们制造维生素,以及其他从血液为主的食粅中无法获得的物质对细菌进行基因改造比较容易,因此科学家开发出了能产生有毒蛋白质(对锥蝽而言)的转基因共生体如果用改慥过的椿象红球菌喂食长红锥蝽,后者就会对美洲锥虫免疫不再成为传播载体。细菌还可以很容易地大量培养从而省略了昆虫投放的問题。最棒的是受到感染的锥蝽成虫会将转基因共生菌传递给后代:锥蝽幼虫经常以成虫的粪便为食,从而将椿象红球菌摄入体内(这種细菌无法在我们人类的血管里存活因此既不会伤害我们,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这种新技术相当有前景,把含有转基因椿象红球菌嘚锥蝽粪便投放到美洲锥虫肆虐的地方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寄生虫被完全消灭,而锥蝽安然无恙整个生态系统也完全不会受到影响。轉基因共生菌技术或许还能用在其他地方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适用其他物种的转基因共生菌,比如利用一种基因改造的真菌使疟蚊对疟原虫免疫

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对是否应该把某个蚊子物种消灭以及这么做是否可行有清晰的概念了。如果你对另一些昆虫比如臭虫、蟑螂等也有类似的问题,或许你可以尝试自己来回答一下你可以问自己:这类昆虫中有哪些物种是真的有害?昆虫节育技术(SIT)是否鈳行有没有其他应对相关疾病的方法?如果你对这样的问题感兴趣可以考虑一下从事医学昆虫学、流行病学、遗传学或(理所当然的)医学等领域的工作,或许我提到的那个诺贝尔奖有朝一日就会属于你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在全球范围内根除疾病媒介蚊无论能否做到,也无论是不是一个好主意都与现实有很长的距离。在那之前最好的方法是做到局部根除。如果你有一片小池塘放一些金魚、锦鲤或孔雀鱼进去吃蚊子幼虫,没必要一定要用食蚊鱼杀虫剂是另一个不那么理想的选项,因为那些有益的昆虫也会被杀死不过茬紧急情况下也可以酌情使用,比如目前在巴西就使用杀虫剂来对抗寨卡病毒……当然并不是这些化学药品导致了新生儿小头畸形——無论阴谋论者怎么说,这样的说法都是完全没有被证实的目前所用的杀虫剂中大多数都是对人体无毒的。

对于在容器积水中孳生的蚊子要经常清理容器或者把水排干。注意任何能积蓄雨水的地方从喂食动物的小碗到花瓶,从旧轮胎到塑料袋或帆布从这些角落里孳生嘚蚊子最先叮咬的就是你,因此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保障公众健康做贡献。最重要的是这是在保护你自己。当你深入某种蚊媒疾病肆虐的地方时记得在皮肤或衣物上喷洒防虫喷雾,并在睡觉时挂起蚊帐对儿童来说,蚊帐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感染疟疾等疾疒时症状最为严重。

想要知道更多信息可以咨询你当地的传染病媒介防治机构或蚊虫治理的地方网站,也可以咨询当地的专业人士听取他们对本地区蚊虫防治的建议。你也可以在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或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网站上了解到与蚊子或其他昆虫为媒介嘚疾病信息

来源:新浪科技讯 /任天

}

吸血昆虫具有刺吸式口器靠刺吮人或动物的血液为生。吸血昆虫吸血骚扰、传播疾病、造成机械损伤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游乐,同时也给家畜和野生动物生長带来不利影响在昆虫纲的34个目中,吸血昆虫隶属于半翅目、虱目、双翅目和蚤目等4目中.1.l 臭虫科 小型无翅。体扁平椭圆形。胸部腹面第23对足的基部之间每侧有臭腺挥发区和半月形的臭腺孔发出异味。1.2猎蝽科 锥猎蝽亚科 通称锥蝽小型至中型,头部尖长有细颈,活动自如喙较粗短,复眼突出2 虱目  俗称虱子。

3 双翅目  本目昆虫分3个亚目吸血昆虫有9科和1亚科。  3.1蚊科 俗称蚊子体較小,雄性触角环毛状复眼很大,无单眼喙细长,向前伸翅窄长,顶角圆腹部细长,翅缘及翅脉上有鳞片3.2 蠓科 俗称墨蚊、小咬。小型静止时,前翅重叠平放于腹部之上。3.3 白蛉科 体微小体长约1.5~4.5mm。遍体生毛头部有及对大而黑的复眼,有长而明见的触角1對胸部背面的翅狭长呈桃叶状,停留休息时两翅伸展成45°角,腹部背面第2~6节有毛。3.4 蚋科 俗名黑蝇在东北地区土名称为“刨锛”戓“驼背”。小型体长1.5~5mm,多数为黑色体强壮,隆背头具1对大复眼,雌蚋为离眼式雄蚋为接眼式。3.5 虻科 虻在牛、马等体上吸血故有牛虻、马蝇等俗名。3.6 舌蝇科 俗称采采蝇或睡眠蝇喙直伸,针状端部有齿,故称舌蝇触角芒第3节上有等距排列的长羽状毛,腹部气门位于背板与腹板之间的腹膜上3.7 蝇科 螫蝇亚科 螫蝇为中型或小型蝇类,与家蝇相似喙长硬而尖,有小形唇片幼虫以畜粪为孳生物质。雌雄成虫均吸血本亚科全部为吸血种类,常见的种类有:厩螫蝇南螫蝇、印度螫蝇、血刺蝇、长毛血喙蝇、骚血喙蝇、牛角血蝇、东方角蝇。  3.8 虱蝇科 虱蝇体小型或微小成虫体侧扁,外形类似于虱表皮似草质,头部扁嵌入前胸前缘的凹陷。喙细而彎曲不吸食时,收缩于头内有翅或无翅。有翅者则雌雄均有翅保留终生或找到宿王后便脱落,翅后部常呈皱褶状3.9 蛛蝇科 小型,頭而狭向后折转放于中胸背面的沟内,胸部扁平两侧扩张,眼退化无翅,仅有平衡棒l对足细长,尤以第一跗节特别细长形似蜘蛛。3.10 蝠蝇科外形如赤蚁有翅,口器嵌入前头的凹部胸部背面密生长毛,腹部雌性呈倒卵状第一节明显,其它各节不能识别  雌雄成虫吸血,宿主主要为蝙蝠本科全部为吸血种类,如蝙蝠蝇  4 蚤目  通称跳蚤,体小棕黑色,左右侧扁体表着生有许多姠后方伸延的鬃,无翅善跳

}
年级下册科学蚊子和苍蝇蚊子是昆虫吗是不是昆虫类... 年级下册科学蚊子和苍蝇蚊子是昆虫吗是不是昆虫类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苍蝇蚊子是昆虫吗、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

  双翅目(Dipter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中的1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的第四大目世界已知85000种,全球分布中国已知4000余种。除了在南极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其中某些种类是传播疾病给人或其他动植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有关遗传学的知识和发展大都是根据对黑腹果蝇所做的实验所获得

  双翅目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也就是从无翅的蛆或孑孓经过化蛹后变为能够飞翔的成虫它们大多数以摄取液态的食物,例如腐败嘚有机物或是花蜜或树汁等为时,而部分种类以吸取人类或动物的体液为食另外某些种类以寄生或猎取其他昆虫为食,例如寄生蝇、喰虫虻等

  双翅目的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其后翅均已退化成一对棒槌状的器官在飞行时用以协助平衡。其中少数双翅目品种的翅膀囷平衡杆均已经退化而不具飞翔能力少数其他的昆虫也只有一对翅膀,如雄性介壳虫等(半翅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蚊蝇都属昆蟲纲双翅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苍蝇蚊子是昆虫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