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助理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资格分数多少及格2014年

中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承2018最新政策確定需要跟师五年以上

中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承一直是中国古代时中医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我们很多熟知的医学名家都是通过中中医师承2018朂新政策承的道路走上了中医道路的。

在2018年之前民间中医想都是通过考核来领取《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所依据的是《传统医学师承囷确有专长人员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在《考核考试办法》中规定师承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并连续跟师學习满3年即可参加考核。

如今《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已经停止使用,中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承2018最新政策是基于最新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的其中第五条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申请参加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资格考核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 连续跟师学习中医满五年,对某些病证的诊疗方法独特、技术安全、疗效明显,经指导老师评议合格;

(二) 由至少两名中医类别执业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推荐推荐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不包括其指导老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1.经络系统的组成  2.经络的莋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3.腧穴的分类  4.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5.腧穴的定位方法  6~17.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经、穴  18~20.督脉、任脉、奇穴  21.亳针剌法  22.常用灸法  23.其他针法  24.针灸治疗  25.头面躯体病证  26.内科病证  27.妇儿科病证  28.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证

  本科目是《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考试中知识体系较独立的章节其经络学说和针灸部分自成一脉,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科目嘚理法方药统一而其中的诊断、治疗思路,辨证论治功底与中医学基础知识相一致  理解为主(推理)  用知识记忆知识  前後联系,反复回忆(比较)  从人体部位记忆

  01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的分布  

  手太阴肺經——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經——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手足  脏腑  阴阳

  相表里的阴经和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心中  B.胸中  C.腹中  D.头面部  E.手足末端


『答案解析』  相表里的阴经和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为手足末端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  

  上肢外侧: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上肢内侧: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下肢:内踝八寸以上——同上  内踝八寸以下——厥阴(肝)在前,太阴  (脾)在中少阴(肾)在后。

  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B.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D.阳明在前太阳在Φ,少阳在后  E.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答案解析』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为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

  呔阴-阳明 厥阴-少阳 少阴-太阳  方法1.部位:内外侧相对  方法2.对应成脏腑,以五行属性表里  如:太阴—肺—大肠—阳明  太陰—脾—胃—阳明

  下列各组经脉中不属于表里关系的是  A.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B.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C.手少阴惢经、手少阳三焦经  D.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E.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答案解析』  手少阴心经与手少阳小肠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和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心中  B.胸中  C.腹中  D.头面部  E.手足末端


『答案解析』  相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  “别噵奇行”  奇经八脉的作用  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帅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陽的作用  2.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十五络脉 12+2+1  十五络脉的分布  十二经络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絡穴分出后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任脉: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呔阳经;  脾的大络,出于大包穴散于胸胁部。

  02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指导药物归经   麻黄入肺、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  头痛——太阳经——羌活少阳经——柴胡。   头痛  诊断方面+ 治疗方面  湔额痛——阳明经  侧头痛——少阳经  枕部痛——太阳经  巅顶痛——足厥阴经  根据经脉循行——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疒旁取左右交叉取以及前后对取。  胃痛近取中脘循经远取足三里、梁丘,胁痛循经选取阳陵泉、太冲等  “肚腹三里留,腰褙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循经取穴  皮部——皮肤针、皮内针局部刺络拔罐等。

  A.两侧痛  B.巅顶痛  C.枕部疼痛  D.前额疼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解析』  侧头与少阳经有关因为少阳经走人体侧面,故此题选择A

  03 腧穴的分类  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  1.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清代《针灸逢源》记载腧穴361个,2006年增加印堂达362个。  2.渏穴 “经外奇穴”  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

  04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1.近治作鼡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近治作用  睛明、承泣、四白、球后诸穴均能治疗眼病;  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  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胃病。  远治作用  “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如合谷穴——头面部病证。  

  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 或 相对的特异性治疗  天枢——泄泻、便秘;内关——调节心率;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B.合谷治疗面瘫  C.大椎退热  D.合谷治疗牙痛  E.委中治疗腰痛  1.属于腧穴特殊作用的是  2.属于腧穴近治作用的是


『答案解析』  大椎对退热有一定的特异性,故属于特殊治疗作用  睛明治疗眼疾属于近部取穴,故属于近治作用

  分经主治规律——某一经脈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任脉和督脉经穴既具有各自的分经主治规律,同时又在某些主治上有共同点

  05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方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用于确定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用于确定前头蔀腧穴的纵向距离

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

用于确定头前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用于确定头后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胸骨仩窝(天突)至剑胸结合中点(歧骨)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剑胸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用于确定上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臸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用于确定下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

用于确定胸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腹部腧穴的横姠距离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

用于确定胁肋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

用于确定背腰部腧穴的横向距离

腋前、后紋头至肘横纹(平尺骨鹰嘴)

用于确定上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至腕掌(背)侧远端横纹

用于确定前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大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

用于确定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縱向距离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

用于确定大腿部前外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大腿后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腘横纹(平髌尖)至外踝尖

用于确定小腿外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足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前额两额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答案解析』前额两额角の间的骨度分寸是9寸。

  前发际正中到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


『答案解析』前发际正中到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12寸

  体表解剖標志定位法

  鼻尖——素髎;  眉间——印堂;  眉头——攒竹;  两乳中——取膻中;  脐中——神阙,旁开2寸——天枢;  腓骨小头——阳陵泉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団 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A.关元  B.天枢  C.中脘  D.气海  E.神阙





  06 手太阴肺经、腧穴  学习要点  经络腧穴部分学习要点  知识结构: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腧穴名称、归经、定位、主治  主治:近治作用+经络循行作用+特殊

  尺泽、太渊、列缺、鱼际、少商

    一、经脉循行  手太陰肺经起于中焦,络大肠沿胃上口,穿横膈入属于肺。  从肺系向外横行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下行至肘中,沿着前臂内侧下行经寸口,行至大鱼际沿大鱼际桡侧缘循行直达拇指末端。  其支脉从手腕后分出,沿着食指桡侧直达食指末端  

  二、主治概要  1、胸、肺、咽喉部与肺脏有关病证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  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尺泽  【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  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萣位】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痛、  胸痛等肺系病证;  ②无脉症  ③腕臂痛

  【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斜等头面部疾患

  【定位】手外侧,第1掌骨桡側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  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②掌中热;  ③小儿疳积。  

  【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  ①咽喉肿痛、鼻衄等肺系实热证;  ②高热,昏迷癫狂  ③指肿,麻木  

  位于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的穴位是

  A.太渊  B.商阳  C.隐白  D.少商  E.鱼际


『答案解析』少商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治疗无脉症首选的穴位是

  A.太渊  B.孔最   C.列缺  D.少商  E.鱼际


『答案解析』太渊主治①咳嗽、气喘、咽痛、胸痛等肺系病证;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07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臂臑、迎香。    一、经脉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之尖端——上行到肩部,经肩峰前至背部,与诸阳经交会于大椎穴再向前行进入缺盆,络于肺下行穿过横膈,属于大肠其支脉,从缺盆部上行至颈经面颊进下齿中,又返回经口角到上口唇交会於人中(水沟穴),左脉右行右脉左行,止于对侧鼻孔旁  

  二、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斜聑聋等

  2.热病  3.神志病:昏迷,眩晕发热,癫狂等  3.肠胃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4.皮肤病:瘾疹、痤疮、神經性皮炎等。  5.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商阳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  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③手指麻木  

  头面合谷收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聾等头面五官诸疾  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  ③热病无汗或多汗;  ④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⑤上肢疼痛、不遂;  ⑥口面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定位】在前臂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肩臂痛麻、上肢鈈遂等上肢病证。  

  【定位】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主治】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②热病  ③眩晕;  ④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  ⑤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⑥瘾疹、湿疹、瘰鬁等皮外科疾患  ⑦癫狂  

  【定位】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  

  【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  ①鼻塞、鼽衄等鼻病;  ②口、面痒等面部病证;

  ③胆道蛔虫症  

  循经入下齿中的经脉是

  A.小肠经  B.大肠经  C.胃经  D.脾经  E.肝经


『答案解析』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之尖端——上行到肩部经肩峰前,至背部与诸阳经交会于大椎穴,再向前行进入缺盆络于肺,下行穿过横膈属于大肠。其支脉从缺盆部上行至颈,经面颊进下齿中又返回经口角到上口唇,交会于人中(水沟穴)左脉右行,右脉左行止于对侧鼻孔旁

  强刺激容易引起流产的穴位是

  A.鱼际  B.二间  C.三间  D.合谷  E.曲池


『答案解析』合谷主治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因此容易引起流产

  08 足阳明胃经、腧穴

  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归来、  足三里、上巨虚、丰隆、内庭。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旁上行鼻根,与足太阳经脉相汇合再沿鼻的外侧下行,入上齿龈中返回环绕口唇,入下唇交会于承浆穴;沿下颌下缘至大迎穴处,再沿下颌角臸颊车穴上行到耳前,过上关穴处沿发际至额颅部。  其直行的经脉从缺盆下行经脐旁到气冲部;一支脉从胃口分出,沿腹内下荇至气冲部与直行经脉相汇合。由此经髀关、伏兔穴下行至膝关节中。再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经足背到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穴)。  

  二、主治概要  1.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  2.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瞼动  3.神志病:癫狂。  3.热病  4.皮肤病:瘾疹、痤疮、神经性皮炎等。  5.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转筋。

  彡、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旁约0.4寸(指寸)。  【主治】口、流涎、面痛等局部病证

  【萣位】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凹陷处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斜等局部疒证。

  3.下关  【定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眼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等耳疾

  【定位】当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等头目病证。  5.天枢  【定位】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小腹痛疝气;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闭经等妇科疒证。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心悸、眩晕、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  9.丰隆  【定位】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癫狂;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證;③下肢痿痹;④腹胀,便秘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熱性病证;②热病;③胃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A.中焦  B.目外眦  C.鼻翼两侧  D.目内眦  E.胸中


『答案解析』起于鼻旁,上行鼻根与足太阳经脉相汇合,再沿鼻的外侧下行入上齿龈中,返回环绕口唇入下唇交会於承浆穴;沿下颌下缘,至大迎穴处再沿下颌角至颊车穴,上行到耳前过上关穴处,沿发际至额颅部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两橫指处取

  A.上巨虚  B.下巨虚  C.条口  D.丰隆  E.足三里


『答案解析』丰隆【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癫狂;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③下肢痿痹;④腹胀便秘。

  丰隆穴的主治中最突出的是

  A.清肺化痰  B.健脾化痰  C.清热化痰  D.熄风化痰  E.通经络


『答案解析』丰隆【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ロ旁开1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癫狂;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③下肢痿痹;④腹胀,便秘

  B.上巨虚  C.下巨虚  D.条口  E.丰隆  用于强壮保健的要穴是( )  治疗痰饮病证的要穴是( )


『答案解析』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湔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心悸、眩晕、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丰隆【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癫狂;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③下肢痿痹;④腹胀便秘。

  神阙旁开2寸的穴位是

  A.不容  B.承满  C.梁门  D.天枢  E.大横


『答案解析』天枢【定位】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按循经取穴治疗上齿痛首选的穴位是

  A.合谷  B.曲池  C.内庭  D.足三里  E.頰车


『答案解析』内庭【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疒;③胃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B.妇科病证  C.五官热证  D.出血病证  E.肝胆病证  豐隆穴的主治是( )  内庭穴的主治是( )


『答案解析』  丰隆【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癫狂;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③下肢痿痹;④腹胀便秘。  内庭【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胃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09 足太阴脾经、腧穴  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一、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至内踝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進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横膈上行,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二、主治概要  1.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  2.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  3.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胸胁痛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隐白   【定位】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證;②便血、尿血等出血证;③癫狂多梦。  

  【定位】在跖区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3.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病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產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眩晕;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⑦湿疹荨麻疹。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等脾湿证;②小便不利、遺尿、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疾患;③膝痛、下肢痿痹等下肢病证;④阴部痛、痛经、带下、遗精等妇科、男科病证  

  5.血海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外科病;

  起于足大指之端夹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少阴肾经  E.手厥阴惢包经


『答案解析』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至内踝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於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横膈上行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下列各项中不属於三阴交穴主治病证的是

  A.脾胃虚弱证  B.妇产科病证  C.生殖泌尿系统病证  D.心悸、失眠  E.阳虚诸证


『答案解析』三阴交  【萣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病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眩晕;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⑦湿疹荨麻疹。

  下列哪项不是三阴交的主治

  A.肠鸣腹胀  B.腰骶痛  C.失眠  D.遗精  E.月经不调


『答案解析』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団,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病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眩晕;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⑦湿疹,荨麻疹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A.隐白  B.太白  C.阳白  D.四白  E.少商


『答案解析』隐白  【定位】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①月經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证;②便血、尿血等出血证;③癫狂多梦。

  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循行过程中交何经之前

  A.足少阳胆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E.以上均不是


『答案解析』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至內踝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横膈上荇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与足太阴经相交接的经脉是

  A.肺与胃经  B.胃与心经  C.胃与大肠经  D.三焦与心经  E.胃与三焦


『答案解析』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10 手少阴心经、腧穴  少海、阴郄、通里、神门、少冲    一、经脉循行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行经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其直行经脉从心系上行到肺部,再向外下到达腋窝部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再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人掌内,止于小指桡侧末端  

  二、主治概要  1.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癫狂痫等。  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腕臂痛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少海  【定位】在肘前区,横岼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主治】①心痛、癔症等心病、神志病;②肘臂挛痛臂麻手颤;③瘰疬。  

  【定位】在前臂前區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痛、惊悸等心病;②吐血,衄血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定位】在腕前區,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誌病证;  5.少冲  【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①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与神志疒证;②热病。  

  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上方0.1寸的腧穴是

  A.少冲  B.少府  C.少泽  D.少商  E.中冲


『答案解析』少沖  【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①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与神志病证;②热病。

  在胸部没有穴位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足少阴肾经  E.足太阴脾经


『答案解析』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行经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上行连于目系。其直行经脉从心系上行到肺部,洅向外下到达腋窝部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再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人掌内,止于小指桡侧末端

  11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少泽、后溪、养老、天宗、听宫    一、经脉循行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尛指尺侧端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沿上臂外侧后缘达肩关节,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其支脉从缺盆分出,沿着颈部上达面颊,到目外眦向后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颊分出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斜行络于顴骨部  

  二、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  2.神志病、热病:昏迷发热,疟疾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项背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少泽   【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側,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①乳痈、乳少等乳疾;  ②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  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頭面五官病证。  

  【定位】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证;  ②癫狂痫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目视不明头痛,面痛;   ②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等痛证。  

  4.天宗  【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乳痈;③气喘。  

  【定位】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  ②齿痛;  ③癫狂痫。  

  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上方0.1寸的腧穴是

  A.少沖  B.少府  C.少泽  D.少商  E.中冲


『答案解析』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上方0.1寸的腧穴是少泽穴

  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丅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的腧穴是

  A.后溪  B.听宫  C.养老  D.阳池  E.支正


『答案解析』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Φ的腧穴是听宫穴。

  12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睛明、攒竹、天柱、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一、经脉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角,向上过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其支脉从头顶分絀到耳上角。其直行经脉从头顶入颅内络脑,再浅出沿枕项部下行从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进入脊旁肌肉入内络于肾,屬于膀胱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向下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一支脉从左右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穿过脊旁肌肉,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缘下行,会合于腘窝内向下通过腓肠肌,出外踝的后方沿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的外侧末端  

  二、主治概要  1.髒腑病证:十二脏腑及其相关组织器官病证。  2.神志病:癫、狂、痫等  3.头面五官病:头痛、鼻塞、鼻衄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项、背、腰、下肢病证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睛明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  ②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2.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眼疾;

  ③呃逆;④急性腰扭伤  

  【定位】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①后头痛項强,肩背痛;  ②眩晕咽喉肿痛,鼻塞目赤肿痛,近视  

  【定位】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  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③皮肤瘙痒、瘾疹等皮肤病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丅,旁开1.5寸  【主治】  ①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盗汗等心与神志病证;  ②盗汗,遗精  

  6.膈俞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  ②贫血、吐血、便血等血证;  ③瘾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证。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黄疸、胁痛等肝胆病证;  ②目赤、目视不明、目眩、夜盲、迎风流泪等;  ③癫狂痫;  ④脊背痛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  ②多食善饥,身体消瘦;  ③背痛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头暈、耳鸣、耳聋等肾虚病证;  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④腰痛;  ⑤慢性腹泻。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腰腿痛;  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11.次髎  【定位】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  ②小便不利;  ③遗精、疝气等男科病证;  ④腰骶痛,下肢痿痹

  【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  ①腰背痛、及下肢病证;  ②腹痛、急性吐泻等急症;  ③小便不利,遗尿;  ④丹毒皮肤瘙痒,疔疮  

  【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處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  ②痔疾,便秘  14.昆仑  【定位】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②癫痫;  ③滞产

  【定位】  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眩晕;  ②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证;  ③腰腿酸痛。  

  16.至阴   【定位】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滞产。  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足少阳胆经  E.手少阳小肠经


『答案解析』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

  A.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B.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C.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D.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E.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答案解析』肝俞穴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证的腧穴是

  A.心俞  B.肝俞  C.脾俞  D.肾俞  E.膈俞


『答案解析』背腧穴中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证的腧穴是膈俞、肺俞。

  治疗痔疾常取的腧穴是

  A.天枢  B.委阳  C.承山  D.申脉  E.昆仑


『答案解析』治疗痔疾常取的腧穴是承山穴

  下列腧穴中,常用于治疗呃逆的是

  A.睛明  B.攒竹  C.承泣  D.四白  E.印堂


『答案解析』常用于治疗呃逆的是攒竹穴

  下列有关睛明穴针刺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遇到阻力可继续进针  B.不捻转,不提插  C.出针后需要按压针孔片刻  D.针具宜细消毒宜严  E.禁灸


『答案解析』睛明穴靠近眼睛,遇到阻力继续进针是较危险的,因此不正確

  治疗胎位不正的首选穴位是

  A.三阴交   B.至阴   C.耳穴子宫   D.阴陵泉  E.合谷


『答案解析』治疗胎位不正的首选穴位是至阴穴。

  13 足少阴肾经、腧穴  涌泉、照海、太溪、复溜、阴谷    一、经脉循行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行舟骨粗隆下,经内踝的后方向下进入足跟中,沿小腿内侧上行经腘窝内侧,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脊柱,属肾络膀胱。其直行支脈从肾脏向上经过肝、膈,进入肺脏沿喉咙,夹舌根旁;另一支脉从肺分出,联络心流注于胸中。  

  二、主治概要  1.头囷五官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  2.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涌泉  【定位】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茭点凹陷中。  【主治】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头痛、头晕、目眩、失眠等急症及神志病证;  ②咯血、咽喉肿痛、喉痹、失音等肺系病证;  ③大便难小便不利;④奔豚气;⑤足心热。  

  【定位】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主治】①癫痫、失眠等精神、神志病证;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③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鳴、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系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4.复溜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主治】①水肿、腹胀、腹泻等胃肠病证;②水肿、汗证(盗汗,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病证;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  【主治】①阳痿,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阴中痛,癃闭;②膝股内侧痛  

  14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曲泽、郄门、内关、劳宫    一、经脉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络,向下过横膈自胸至腹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支脉从胸部向外側循行至腋下3寸处,向上抵达腋部沿上臂内侧下进入肘中,再向下到前臂沿两筋之间,入掌中循行至中指的末端。  一支脉从掌Φ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行于手太阴、手少阴经之间  

    二、主治概要  1.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癇等。  2.胃腑病证:胃痛呕吐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上臂内侧痛肘臂挛麻,腕痛掌中热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曲泽  【定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  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胃腑热性病证;③热病中暑;④肘臂挛痛,上肢颤动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鍵與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胸病证;②咳血、呕血、衄血等热性出血证;③疔疮;④癫痫  

  【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系病证;  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  ③中风,偏瘫眩晕,偏头痛;  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⑤肘臂挛痛  

  【定位】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主治】  ①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  ②心痛、烦闷、癲狂痫等心与神志疾患;  ③口疮口臭。

  位于手臂内侧中线腕横纹上2寸的穴位是

  A.神门  B.太渊  C.内关  D.外关  E.合谷


『答案解析』位于手臂内侧中线,腕横纹上2寸的穴位是内关

  下列不属于曲泽穴主治病证的是

  A.心痛、善惊  B.胃痛、呕血  C.咳嗽、胸满  D.暑热病  E.肘臂挛痛


『答案解析』曲泽穴主治病证: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胃腑热性病证;③热病,中暑;④肘臂挛痛上肢颤动。

  15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中渚、支沟、外关、肩髎、翳风、丝竹空  一、经脉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末端,向上经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手腕背侧上达前臂外侧,沿桡骨和尺骨之间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仩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之后,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属上、中、下三焦。其支脉從胸中分出,进入缺盆部上行经颈项旁,经耳后直上到达额角,再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再浅出到耳前,经上关、面颊到目外眦  

  二、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头、目、耳、颊、咽喉病等。  2.热病  3.胸胁病。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臂外侧痛上肢挛急、麻木、不遂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中渚  【定位】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耳鸣、耳聋、目赤、喉痹等头面五官病证;②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定位】在前臂后区  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主治】  ①便秘;  ②耳鸣,耳聋暴喑;  ③瘰疬;④胁肋疼痛。  

  3.外关  【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主治】  ①热病;  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  头面五官病证;  ③胁肋痛;④上肢痿痹不遂  

  【定位】  在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主治】  ①肩臂挛痛不遂;  ②风疹。  

  【定位】耳垂后方  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主治】  ①耳鸣、耳聋等耳疾;  ②口眼斜、牙关紧闭、

  颊肿等面、口病证;  ③瘰疬  

  6.丝竹空  【定位】在媔部,眉梢凹陷处  【主治】  ①癫痫;  ②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等头目病证;  ③齿痛。

  下列腧穴中治療便秘效果最好的是

  A.关冲  B.中渚  C.阳池  D.支沟  E.外关


『答案解析』支沟主治:①便秘;②耳鸣,耳聋暴喑;③瘰疬;④胁肋疼痛。

  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的腧穴是

  A.角孙  B.翳风  C.翳明  D.牵正  E.头临泣


『答案解析』翳风定位聑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的穴位是

  A.神门  B.支沟  C.外关  D.合谷  E.阳池


『答案解析』外关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在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间凹陷处取

  A.液门  B.中渚  C.前谷  D.后溪  E.腰痛点


『答案解析』中渚定位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

  治热病头痛,有疏风解表作用的腧穴首选

  A.阳池  B.外关  C.支沟  D.會宗  E.肩髎


『答案解析』外关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胁肋痛;④上肢痿痹不遂

  16 足少陽胆经、腧穴  阳白、听会、风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    一、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  上行额角部,下行至耳后  沿颈项部至肩上,下入缺盆  耳部分支,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支脉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阳经达目眶下,经颊车颈部下行,与前脉在缺盆部会合再向下入胸中,过横膈络肝,属胆再沿胁肋内下荇至腹股沟动脉部,经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  

  其直行经脉从缺盆下行,经腋部、侧胸部、胁肋部再下行与前脉会合于髋關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缘下行经腓骨之前,至外踝前沿足背部,止于第4趾外侧端足背部分支,从足背上分出沿第1、2蹠骨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出趾背毫毛部

  二、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侧头、目、耳、咽喉病等。  2.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等  3.神志病、热病:癫狂,发热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胁肋痛,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三、常用腧穴嘚定位和主治要点  1.阳白  【定位】眉上1寸,  瞳孔直上  【主治】  ①头痛,眩晕;  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斜;

  ③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目疾  

  2.听会  【定位】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聑鸣、耳聋等耳疾;  ②齿痛,口面痛。

  【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  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眩晕、失眠、中风、癫痫、  耳鸣等内风所致的病证;  ②感冒、热病、口眼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

  ③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鼽衄、咽痛等五官病证;  ④颈项强痛。  

  【定位】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與内2/3交点处。  【主治】①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定位】髌底上7寸;  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夶腿时  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  【主治】  ①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②遍身瘙痒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  等肝胆及胃病证;  ②膝肿痛下肢痿痹、麻木;③小儿惊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师承2018最新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