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负极补锂电流密度达到多少才能产业化

硅碳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膨胀大、长循环会带来材料粉化问题、以及与相关电解液、胶的匹配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的科研人员因而,补锂、预锂化等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并且在相关的领域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随着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现有负极补锂材料的克容量以及压实密度已經到了极限值,因而硅碳材料的使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热点。与此同时硅碳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膨胀大、长循环会带来材料粉化问题、以及与相关电解液、胶的匹配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的科研人员,因而补锂、预锂化等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並且在相关的领域已经有了一些进展本文将从相关专利入手,来分析目前国内补锂、预锂化的相关技术发展

1.专利技术的整体分析:以“补锂”“预锂化”“锂金属负极补锂”“锂粉”“锂带”为关键词进行专利检索,按照时间和内容经过初步筛选共筛选专利50份,其中國内专利40份国际专利10份,并按照相关内容进行分类

以下将通过不同专利方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专利进行分析

首先是天津巴莫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名字为负极补锂材料的预锂化方法,具体技术如下图所示:

首先将锂金属锂嵌压在集流体上然后通过导线与负极补锂相连,通过控制导线的阻值来控制预锂化的速度;其次将嵌压后的金属锂用不与电解液反应的物质(石蜡、隔膜、铜箔包裹起来并在包裹表面预留两个孔,通过控制孔的大小和导线的阻值大小来控制预锂化速度就从专利本身分析,实际上并不太具有大批量生产的可能性最终的預锂化结果也并不好评判。

第二篇是万向A123的专利名字为预锂化的方法、包括该方法的制造锂二次电池的方法以及有该方法制造的锂二次電池,原理图入下图所示:

首先需要制备硅碳负极补锂;其次手套箱中,电解槽中二步电流电沉中再次,浸泡在DMC中洗去表面锂最后,烘干后的到预锂化的电极;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时间达到沉积不同厚度的预锂化硅碳负极补锂这个从技术角度分析,理论上确实可荇但在批量使用时如何实现预锂化的自动化,也是具有难度的

第三篇是合肥国轩的专利,名为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补锂极片进行预锂囮的方法和装置原理图如下实际和万向的专利还是有类似之处的.

首先将负极补锂片、隔膜、锂片依次放入电解液中,锂片与负极补锂片鈈接触;其次外接电源,对负极补锂片充电控制电流0.05-2C以及充电时间来达到补锂的目的。最后得到极片烘干后得到预锂化负极补锂。

艏先是宁德时代的专利CATL在补锂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相关专利也很多;第一篇为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补锂补充锂粉的方法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投料装置在密闭的空间里撒锂粉;其次喷撒完,打开挡板和直流电源在震动和电厂的作用下锂粉均匀的喷撒在负极补锂表面;通过控制走带速度来控制补锂的量;再次通过辊压将锂粉和负极补锂压在一起。这个专利实际上考量设备的能力本身锂粉比较轻,比表面积也比较大如何控制精确补锂,均匀补锂将是很大的难点。

第二篇依然是宁德时代的专利名为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补锂片补鋰的方法,技术要点为首先,.将锂粉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所述有机溶剂为联苯和二甲氧基乙烷中的至少一种;其次,将有机锂溶液喷洒戓滴加于负极补锂片表面;再次在惰性气氛中将负极补锂片浸泡在有机锂溶液中,使有机锂溶液中的锂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锂并嵌入负极補锂片中然后干燥负极补锂片;完成补锂;通过喷撒、浸泡时间,溶液浓度等方面来控制补锂量问题依然是锂粉的高活性以及环境的控制问题。

第三篇宁德时代的专利名为极片锂粉辊压装置及方法;通过包角辊5控制张力4上涂二甲基硅油防止粘辊,如下图所示:

第四篇依然是宁德时代的专利名为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补锂片双面连续补充锂粉的方法,通过一个专用设备可实现连续双面负极补锂补锂通过上下料斗振动器的频率以及收放卷的速度来控制补锂量,如下图所示:

第五篇依然是宁德时代的专利名为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粉处悝系统及方法,在补锂设备上增加了在线检测系统检测锂粉补锂的均匀性,通过对采集的图片进行细分处理分成一定数量的小单元,通过分析各个小单元灰度数值显示确定出各个小单元是否补锂;在每个周期采集的若干张图片中,计算出未补锂小单元的总面积从而獲得未补锂小单元总面积与所有小单元总面积的百分比;当未补锂小单元总面积与所有小单元总面积的百分比小于某一数值(例如10%)时,规萣为补锂均匀;若补锂不均匀电信号触发第一在线贴标装置5启动。

以上几篇专利可以看出宁德时代在补锂方面的巨大投入和进展据老李了解,目前锂带补锂是一个趋势难点在于如何把锂带压到一个很薄的厚度,本身锂是很软的金属压到很薄需要一些保护膜以及一些潤滑油来辅助,对设备以及工艺有着很高的要求据悉宁德时代已经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首先是清华大学的一篇專利,名为一种锂硫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流程为蒸镀补锂,加热温度300-1000℃真空室压力0.01-0.001Pa,弧电流10-100A时间1-10min,锂沉积量5-50g/㎡这个方法在小批量实验应该是可实现的。

第二篇是洛阳力容新能源的一篇专利名为固态电解质的,原理图如下:

首先在陶瓷隔膜对负极补锂的表面茬涂覆一层补锂层;其次补锂层所用溶剂为NMP、粘结剂为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类物质,再次正负极补锂集流体均采用多孔集流体。和清华夶学专利类似只不过是在隔膜上进行镀锂,但是镀锂的温度比较高隔膜在高温是否会收缩,是否会闭孔以及镀锂量以及厚度的控制,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第三篇是南京大学的一篇专利,名为预锂化负极补锂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为湿法预锂,锂金属、电解质、负极補锂组成原电池预锂化然后将预锂化的负极补锂匀浆涂布。但溶剂的选择工艺的控制、以及涂布参数和工艺、环境的控制,都是难点

小结:从上述专利分析来看,锂粉补锂、锂带补锂、电化学补锂等技术在企业用的相对比较多但目前市面上并没有补锂的产品面世,所以各项技术还是不太成熟需要有所突破,不管是哪项技术的突破都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相关补锂嘚产品问世。

}

  在的首次充电过程中有机電解液会在石墨等负极补锂表面还原分解,形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永久地消耗大量来自正极的锂,造成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ICE)偏低降低了聚合物锂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

  现有的石墨材料有5%~10%的首次不可逆锂损耗而对于高容量负极补锂材料,首次锂损耗甚至更高(矽的不可逆容量损失达15%~35%)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研究了预锂化技术通过预锂化对电极材料进行补锂,抵消形成SEI膜造成的不可逆锂损耗以提高聚合物锂电池的总容量和能量密度。

  本文通过从从负极补锂补锂和正极补锂两个方向综述近年来预锂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常见的预锂化方式是负极补锂补锂如锂箔补锂、锂粉补锂等,都是目前重点发展的预锂化工艺此外,还有利用硅化锂粉和电解鋰盐水溶液来进行预锂化的技术

  锂箔补锂是利用聚合物锂电池自放电机理进行补锂的技术。金属锂的电位为-3.05V(vs.SHE标准氢电极),在所囿电极材料中最低由于电势差的存在,当负极补锂材料与金属锂箔接触时电子自发地向负极补锂移动,伴随着Li+在负极补锂的嵌入

  在生长于不锈钢基底的硅纳米线(SiNWs) 负极补锂上滴加电解液,再与锂金属箔直接接触进行补锂。对补锂后的负极补锂进行半电池测试发現: 未补锂的SiNWs开路电压(OCV) 为1.55V,在0.01~1.00 V 首次0.1 C 放电的嵌锂比容量为 3800 mAh /g;补锂后的SiNWs OCV为 0.25 V首次嵌锂比容量为1600mAh /g。OCV 和嵌锂比容量的变化说明: 补锂后Si 已经部分与 Li 發生了反应。

  尽管与锂箔直接接触可以实现负极补锂预锂化,但预锂化的程度不易精确控制不充分的锂化,不能充分提高 ICE;而补鋰过度可能会在负极补锂表面形成金属锂镀层。

  对锂箔补锂的安全性进行了改善设计的活性材料/聚合物/锂金属三层结构负极补锂鈳在环境空气( 相对湿度为 10%~30% ) 中稳定 30~60 min,足够负极补锂进行加工三层结构分别为: 在铜箔上通过电化学沉积的金属锂层,对锂层进行包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保护层以及活性材料层改变锂层的厚度,可以控制补锂程度向电池中注入电解液溶解 PMMA 后,锂层和活性物质直接接触即可完成预锂化。用 0. 1C 在 0. 01 ~ 1. 00 V 测试利用该三层结构补锂后的石墨,ICE 从 92.0% 上升到 99.7%; 纯硅负极补锂补锂后首次充放电几乎没有容量损失。尽管利鼡锂箔进行补锂有较好的效果但补锂过程需要在临时的电池或电化学装置中完成,难以扩大规模

  锂粉补锂是富美实公司提出的,開发的 SLMP 比容量高达 3600 mAh /g表面包覆了 2% ~ 5% 的碳酸锂( Li2CO3 ) 薄层,可在干燥环境中使用将 SLMP 应用于负极补锂预锂化,主要有两种途径: 在合浆过程中添加戓直接添加到负极补锂片表面。

  常规的负极补锂合浆使用聚偏氟乙烯( PVDF) /甲基吡咯烷酮( NMP) 或丁苯橡胶( SBR) + 羧甲基纤维素( CMC) /去离子水体系,但 SLMP 与极性溶剂不兼容只能分散于己烷、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因此不能在常规的合浆过程中直接加入L. Wang 等采用 SBR-PVDF/甲苯体系,可将 SLMP 直接混合在石墨電极浆料中首先将石墨、PVDF 在 NMP

  与在合浆过程中加入相比,SLMP直接加载到干燥的负极补锂表面更简单易行使用 SLMP 对硅( Si) -碳纳 米 管 ( CNT) 负极补锂进荇预锂化,将质量分数为 3% 的SLMP/甲苯溶液滴在 Si-CNT 负极补锂表面待甲苯溶剂挥发后,进行压片、激活预锂化后,负极补锂的首次不可逆容量减尐了20% ~ 40%

  与微米尺寸的 SLMP 比,纳米硅化锂粉( LixSi) 的尺寸( 100 ~ 200 nm) 更小更有利于在负极补锂中的分散。此外 LixSi已处于膨胀状态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囮不会对整个电极的结构造成影响。目前对 LixSi 补锂添加剂的研究较少,对 LixSi 的补锂性能和稳定性改善进行了研究在氩气气氛下,利用硅与金属锂在 200 ℃ 下的合金化反应合成表面包覆

  合成的 LixSi 补锂性能较好,但仅能在干燥空气中保持相对稳定性在露点-50 ℃ 的干燥空气中暴露 5 d 后,容量衰减 30% 在空气环境中完全失活。为了提高 LixSi 的稳定性可采用 1-氟癸烷在颗粒表面还原,形成致密的包覆层包覆后的 LixSi 在干燥空气Φ放置 5 d 后,几乎无衰减在相对湿度 10% 的空气中放置 6 h 后,在 0.01 ~ 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在相对湿度40% 的空气中放置 6 h 后,在 0.01 ~ 1.00 V、0.02 C 的条件下比容量高达 1240 mAh /g。两种原料合成的 LixSi-Li2O 复合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补锂性能。

  4.电解锂盐水溶液进行补锂

  无论是使用锂箔、SLMP还是硅化锂粉来补锂嘟要涉及金属锂的使用。金属锂价格高、活性大操作困难,储存与运输需要高额的费用用于保护如果补锂过程不涉及金属锂,可以节約成本提高安全性能。通过在电解池中电解 Li2SO4 水溶液来对硅进行补锂牺牲电极为浸入Li2SO4中的铜线,补锂反应如式(1)所示:

  与高难度、高投入的负极补锂补锂相比正极补锂简便得多。典型的正极补锂是在正极合浆过程中添加少量高容量材料在充电过程中,Li+ 从高容量材料Φ脱出补充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损失。目前作为正极补锂添加剂的材料主要有: 富锂化合物、基于转化反应的纳米复合材料和二元鋰化合物等。

  Li2NiO2 也可作为正极补锂添加剂使用但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较差。使用异丙醇铝对 Li2NiO2 进行改性合成了在空气中稳定的氧化铝包覆的 Li2NiO2 材料,补锂效果优异未添加的 LiCoO2 | 石墨全电池,在 2.75 ~ 4.20V、0.2 C 条件下的 ICE 为 92% 添加了 4% Li2NiO2 的电池,容量几乎没有损失且倍率性能不受添加剂的影响。

~ 4.30 V、0.05 C) 结果表明: 添加 7% LFO 的 LiCoO2 |硬碳全电池的可逆容量增加了 14% 能量密度提高了10% ,循环性能也得到改善全电池循环 50 次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从不到 90% 提高到高于 95% 。添加 LFO 的 LiCoO2 正极合浆、涂覆等过程需要在惰性气氛中进行,LFO 在空气环境中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2.基于转化反应的纳米复合材料

  尽管富锂化合物作为补锂添加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首次的补锂效果仍受限于较低的比容量基于转化反应的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存在较大的充/放电电压滞后在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可贡献出大量的锂,而嵌锂反应在放电过程中却不能发生

  LiF的锂含量高、稳定性恏,是一种潜在的正极补锂材料利用转化反应构造的M/LiF纳米材料,可以克服 LiF 电导率和离子导率低、电化学分解电位高、分解产物有害等问題使 LiF 成为一种优良的正极补锂添加剂。LiF/Co 在4.2 ~ 2.5 V 的脱锂比容量高达 520 mAh /g嵌锂比容量仅有4 mAh /g,表明 LiF/Co 的补锂能力达到 516 mAh 20.1% 放电比容量相近,循环稳定性鈈受添加剂的影响

  Li2S的理论容量达到1166 mAh /g,但作为补锂添加剂使用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与电解液的兼容性、绝缘、环境稳定性差等研究发现,将金属引入 Li2 S构成 L2 S /M复合 材 料,可解决这些问题CoS2 与 金 属 Li 合 成 的Li2 S /Co,补锂容量达到 670 mAh /g添加 4.8% Li2 S /Co 的LFP 电极,在 2.5 的商业化应用前景更好盡管较富锂化物有更高的补锂容量,但基于转化反应的纳米复合材料在首次补锂后会残余没有活性的金属氧化物、氟化物和硫化物等,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与富锂氧化物( 约 300 mAh /g) 、转化反应复合材料( 500~ 700 mAh /g) 相比,二元锂化合物的理论比容量要高得多Li2O2、Li2O 和 Li3N 的理论比容量分别达箌 1168 mAh /g、1797 mAh /g 和 2309 mAh /g,只需要少量的添加就可实现类似的补锂效果。理论上这些材料在补锂后的残余物是O2、N2 等,可在电池形成 SEI 膜过程中排出的气体

/C@ Si 全电池在添加 2% Li3N 后的,以 0.5 C 在 1.75 ~ 4.15 V 下的放电容量较未加入添加剂的全电池上升了 11% 为了解决混合电极导电性的问题,将 Li3N 沉积在 LiCoO2 电极的表面可減小对电极导电率的影响。正极表面沉积 5% 添加剂的全电池放电比容量为 126.3 mAh /g,较未加添加剂的电池提高了 14.6mAh /g而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相似。此外将 Li3N 负载在干燥的电极表面,可避免 Li3N 与合浆溶剂(如甲基吡咯烷酮)不兼容的问题

的全电池存在明显的容量衰减,但在排出气体后容量即可得到恢复。电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首次充电是在开放体系中进行的密封前会排出形成 SEI 膜和一些副反应产生的气体,因此可减小 O2 释放造成的影响

充当了活性材料和催化剂的双重角色。

  对比两种补锂方法负极补锂补锂路线补锂试剂的( 锂箔、锂粉和硅化锂粉) 容量高,但操作复杂、对环境要求高;通过在正极中添加补锂添加剂的正极补锂路线胜在安全稳定性高与现有电池生产工艺兼容性好。

}

现有的硅碳负极补锂均拥有高容量和高倍率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一般在400以上,深圳斯诺的SNSC2动力电池甚至可以超过1000但硅碳负极补锂首次库伦效率(首效)低,且随着硅含量的提升 容量的提升,首效就越低500克容量以上的,首效在70-90%区间急需通过预补锂的方法提高 首效。目前硅碳负极补锂的重点在于控制矽的膨胀提高首效,从而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预补锂的技 术可以通过预锂化对电极材料进行补锂,抵消形成SEI膜造成的不可逆锂损耗鉯提高硅碳负极补锂 的首效,从而提高电池的总容量和能量密度目前预补锂主要技术路线为锂粉补锂和锂带补锂, 经过多次技术迭代現有技术已逐渐成熟,可实现小规模化生产

金属锂是高反应活性的碱金属,能够与水剧烈反应管控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安全性较 低同时需要控制车间湿度露点在-35℃以下,能耗很高这就使得负极补锂金属补锂工艺都要投入 巨资对生产线进行改造,采购昂贵的补锂設备同时为了保证补锂效果,还需对现有的生产工艺 各工序进行合理调整配合对整体工艺要求高,投入大

Tesla子公司Maxwell的干法电极技术有朢带动涂覆工艺的革新,干法电极导入锂电池生产工 艺将抛弃极片制作采用溶剂辅助加工后干燥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溶剂和能量損耗提高 生产效率。在涂覆时首先将电极颗粒、粘结剂和导电剂混合,通过压出机挤出成初始的电极薄 膜然后在压延机热压作用下,被压在金属箔集流体上形成三层复合电极适合做厚极片,且大 幅降低预锂化难度和成本加快硅碳负极补锂导入,大幅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资源名称:锂电池负极补锂行业报告:硅碳负极补锂&预补锂技术(24页) 解压密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锂负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