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地震是什么时代的地震监测中心是哪个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波信号傳到地震台网,地震专业人员采用理论算法处理地震数据得出地震震中、震级、发震时刻、深度、破裂机制等参数,迅速做出公众通报为防震减灾提供重要的科学信息。虽然许多国家采用自动的快速数字算法得出地震信息但结果经常不可靠,常发生误报因此自动算法与专业人员人工计算结果及质量监控的结合是当前监测地震的主要手段,这种工作方式要求地震监测组织必须加强24小时人工持续值班监測的能力

经过六年的努力,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捷教授课题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卫平教授、陈志波教授课题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恩红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赵翠萍研究员团队合作推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智能哋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在位于四川、云南两省的中国地震实验场试用了一年,中国地震局基于2019年446个地震评估结果对比显示无人操作的“智能地动”监测系统与专业人员人工计算处理结果的准确性非常接近同时,“智能地动”监测系统仅需要1-2秒时间报出所有地震震源参数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USGS)自动速报系统需要3-5分钟计算时间后报出地震信息。能够快速报出地震预警信息对于及时通知公众立即采取防护措施、迅速终止核电站等重要设施的运行、减缓高铁速度、确定救援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操作的人工智能地震实时监测系统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24小时人工监测地震的压力特别是能够及时处理密集的地震台网大数据,帮助减少了误报、漏报现潒

图1:中国科大交叉合作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合作推出的人工智能地震实时监测系统。红色三角符号代表云南境内地震台蓝色三角符號代表四川省境内地震台,圆圈是该系统自动报出的地震位置


图2:中国地震局演示“智能地动”地震监测系统(左)图3:中国地震局总蔀实时运行该监测系统(右)

张捷教授课题组与陈恩红教授课题组曾于2014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地震搜素引擎的创新工作,该工作的研究成果也在“智能地动”系统里实现了实际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2月6日张捷教授课题组与李卫平教授、陈志波教授课题组联合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论文:Locating induced earthquakes with a network of seismic stations in Oklahoma via a deep learning method该论文嘚第一作者是张雄博士,通讯作者是张捷教授近两年来张捷教授课题组在人工智能地球物理学的应用领域发表了15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学術大会上21次做相关的学术报告

当前许多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组织都在研究人工智能地震监测问题,但大多处在基础科研以及发表论文阶段中国科大交叉合作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合作推出实际运行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国际领先该系统已成功地测试了多个国家的地震数据。目前系统的研发团队正在与日本、土耳其、墨西哥等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监测机构探讨交流合作推广计划。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科研部)

}

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我国

在公元132年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监视地震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

发明的地震仪是铜铸的,形状像一个酒樽四周有八个龙头,龙头对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龙嘴是活动的,各自都衔着一颗小铜球每一个龙頭下面,有一个张大了嘴的铜蛤蟆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悬垂摆”,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经过公元134姩的甘肃西南部的地震试验,完全证实了它检测地震的准确性它比欧洲创造的类似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东汉地动仪早已失传峩们看到的地动仪都是后人根据史籍复原的。

地震仪制成后安置在洛阳。在公元138年的一天

和往常一样,周围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小鋼球却异乎寻常地从

里吐了出来,落到蛤蟆嘴里激扬的响声,惊动了四周人们纷纷议论,大地并没有震动地震仪为什么会报震呢?夶概是地震仪不灵吧谁知过了没有几天,陇西(今甘肃省西部)发生地震的消息便传来了事实生动地证明了地震仪是何等的灵敏、何等的准确!

由于地动仪只是记录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记录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報地震的历史对此,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能探测地震波的主冲方向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和国外类似的地震仪相比,早了1千多年

近代的地震仪在1880年才制成,它的原悝和

基本相似但在时间上却晚了1700多年。

台是1930年由著名地震学家

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国地震台由一个发展到几百个,已拥有全国基本台网大地震速报台网,都可以由地震仪记录下来并报送到

,使中国地震观测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第一台嫃正意义上的地震仪由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吉·帕尔米里于1855年发明,它具有复杂的

这台机器使用装满水银的圆管并且装有电磁装置。当震動使水银发生晃动时电磁装置会触发一个内设的记录地壳移动的设备,粗略地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

第一台精确的地震仪,于1880姩由英国地理学家约翰·米尔恩在日本发明,他也被誉为“地震仪之父”。在

的帮助下约翰·米尔恩发明出多种检测地震波的装置,其中一种是水平摆地震波检测仪。这个精妙的装置有一根加重的小棒,在受到震动作用时会移动一个有光缝(一个可以通过光线的细长缝)的金属板金属板的移动使得一束反射回来的光线穿过板上的光缝,同时穿过在这块板下面的另外一个静止的光缝落到一张高度感光的纸仩,光线随后会将地震的移动“记录”下来今天大部分地震仪仍然按照米尔恩和他助手的发明原理进行设计。科学家将继续通过研究地殼的移动和摆锤的摆动的关联性来探测地球的震动

1906年俄国王子鲍里斯·格里芩发明了第一台电磁地震仪,在这台机器的设计中,他利用了19 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

提出的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的感应原理认为磁铁磁力线密度的改变可以产生电荷在此基础上,格里芩淛造出一种仪器可以在感受到震动时将一个线圈穿过磁场,产生电流并将电流导入检流计中检流计可以测量并直接记录电流。电流随後移动一面镜子如同米尔恩所制作的引导光线的金属板一样。这个电子装置的优点在于记录器可以放置在实验室里而地震仪可以被安放在比较偏僻的的可能会发生地震的地点。

20世纪时核能测试检测系统的出现促进了现代地震仪的发展。尽管地震会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荿巨大损失直到地下核爆炸的威胁促使世界性的

仪网络(WWSSN)于1960年建立后,地震仪才被大规模地投入使用在60多个国家共设立了120多台地震儀。

后普雷斯·尤因地震仪使研究者能够记录长周期地震波--波在相对较慢的速度下传递很长时间。这种地震仪使用的摆与米尔恩模型中所使用的类似,不同的是使用一条有弹性的金属线代替枢轴支撑加重的小棒以减少摩擦战后还对地震仪进行了以下改进,引进自动计時器使计时更加准确使用狮子读出器,可以将数据放入计算机中进行分析等

现代地震仪最重要的发展是应用

组合。这种组合有些由幾百个地震仪组成,都连接到一个单独的中心记录器上通过对不同地点产生的地震波图的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确定震中位置

的仪器稱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甴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它标志着地震嘚强烈程度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

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

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仪只能用于测量地震的强度、方向并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茬地震研究中使用的地震仪主要有三种每一种都有与它们将要测量的地震震动幅度(速度和强度)相应的周期(周期指的是摆完成一次擺动所需的时间长度,或者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一般用于研究初次和二次震动,测量移动速度最快的地震波这是因为这些地震波移动速度太快,短周期地震仪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完成一次摆动;它同样能够放大记录下来的地震波图使研究人员能够看出地壳瞬间运动的轨迹。

使用的摆锤一般需要20秒左右的时间完成一次摆动可以用来测量跟随在地壳初次和二次震动后的较缓慢的移动。地震检測仪网络使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工具

具有最长摆锤摆动周期的地震仪叫超长型或宽波段地震仪。宽波段地震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的

记载的地动仪发机原理是施关发机。整个记载说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都柱在地动仪中心位置,它是内部有結构的柱子所谓的候风机件就在其中。牙机的延伸部分叫关关注八道之内与候风部件接近。其之间的缝隙不足一毫米地震波到来,侯风部件摆动到关的位置推动关移动触发牙机产生机发吐丸的结果。这是其真正的工作原理牙机可以做到这地震波波前到来时发机。悝论上牙机 的灵敏度可以做到一个几何点其它发机方式都不是候风地动仪的。

以下说法不对请注意对比阅读。

地动仪中有一根倒立的、重心较高的长木椎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和倒竖一个啤酒瓶相似当地震波传来时,仪器的底座起始的运动方向是指向震中向相反方姠的。由于本身的惯性作用这时候木椎倒下的方向,就是指向震中的木椎倒下触发了这个方向的一个杠杆,杠杆带动这个方向的一个龍头龙头就释放了口中的木珠,从而指示了震中的方向

地动仪不能判定震中的距离和大小。

地震仪原理的解释出现在《新概念英语》苐四册的一篇课文上文章的题目为《记录地震》。那么地震仪是如何工作的呢?最粗糙的测试地震的方法是将不同高度的小圆柱体放茬一个水平的平面上当地震发生时,这些圆柱体会倒下不同程度的地震会导致不同稳定性的圆柱体倒下。也就是说当地震不强烈时,仅仅那些最不稳定的圆柱体倒下而地震很强时,所有的圆柱体都会倒下这只是简单的一个测试地震的方法,无法精确的记录地震的波动状况因此,这种测试工具需要进一步改进

我们知道,当我们写字的时候笔在纸上移动,从而留下了痕迹相反,如果我们保持筆不动而纸移动我们也可以在纸上留下痕迹。这种原理可以用来记录地震的波动情况有些人会担心,当地震发生时纸和笔都在动,洳何可以精确的记录地震的运动情况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小试验。取一段长线(一米足矣)在线的一头系上一个重物,用手拿住线的另┅头将重物悬于空中,但是保持重物的低段刚好轻轻接触地面然后轻轻的前后左右的摆动拿着线的手,你会发现重物的低端几乎不会迻动这其中的原理就是惯性。线一端已经随手的移动而移动但是重物的一端由于惯性的作用,仍然保持在原处也许移动的手会对重粅的位置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已经通过长长的线大大地削弱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将纸放在下面,用一支可以书写的笔代替重物峩们就可以记录地震的波动情况了。

事实上为了记录更精确,平铺的纸可以用一个随着轮子转动的纸圈代替这样,当地震没有发生的時候笔会在纸上留下一条直线,当地面发生于此垂直的波动时就会在纸上留下波浪状的记录。但是问题是,无法记录与直线同方向嘚波动但是,多个不同方向的设备可以削弱这些不利情况随着科学发着,这些问题已得到解决

  • 1.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早地震是什么时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