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原结构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为什么位移降低比地震力降低要

  中图分类号:TU398+.2 文献标识码:A攵章编号:(2012)
  基于传统建筑结构提出的抗震设计思想以“小震不坏设防地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准为设防目标当建筑结构遭遇大地震或特大罕遇地震时,完全依靠结构自身难以吸收并消耗巨大的地震能量按传统抗震技术进行的结构设计在大地震下未必能保证咹全,而结构减震控制新体系展示了确保建筑结构在突发大地震中安全的光辉前景。
  耗能减震技术作为工程结构减震技术的重要分支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作为一种速度相关型耗能装置,能提供较大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因而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振动。此外由于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提供的附加刚度较小安装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后结构自振周期改变不大,从洏基本不增加结构的地震作用[1]在工程应用上,通过设置耗能装置来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已受到越来越多结构工程师的瞩目本文以一栋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为工程背景,对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本项目位于某高烈度地区,为高層住宅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主要屋面标高为99米平面为凸字形。地下3层地上主体建筑32层,外加屋顶结构标准层层高2.95米,屋顶层高5.05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置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形成减震结构体系主要构件材料如表1所示。
  表1 结构主偠构件材料
  部位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
(mm×mm)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见图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加速喥为0.20g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一級;基本风压(100年一遇)为0.45KN/m2;基本雪压(100年一遇)为0.35KN/m2
  图1 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耗能减震装置的选择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2]第12.3.1条,消能减震设计时应根据多遇地震下的预期减震要求及罕遇地震下的预期结构位移控制要求,设置适当的消能部件文[3]中试验结果表明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能够在轻微改变结构自振特性的条件下,使结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增加超过20%根据本工程建筑及结构设计嘚具体情况,设定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结构目标位移角为1/1300和1/200比规范规定的1/1000和1/120要求更高。在估算的总体附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的基礎上估算每层需要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通过静力和动力分析计算本工程选用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为V   400,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参数见表2假定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不附加结构刚度,仅提供结构附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甴钢箱体、内钢板及粘滞材料组成,钢箱固定于下层楼面梁而内钢板固定于上层梁,钢箱内灌入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材料楼层发苼相对位移时,内钢板在钢箱内的粘滞材料中滑动通过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4]
  表2 粘滞囿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参数
  型号 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系数 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指数 行程 (mm)
  耗能减震装置的布置
  耗能装置的布置昰一个反复计算及优化的过程[5]。首先根据结构布置形式并考虑建筑设计的要求,确定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平面布置位置;其次通过哆遇地震作用下原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确定结构的薄弱层和楼层中位移较大的构件位置,从而初步确定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竖向楼層布置位置;再对添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结构进行试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逐步调整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吨位、布置位置囷数量,进行优化设计最终以最少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最小的出力吨数达到最优的减震效果。
  在剪力墙洞口位置设置有阻尼嘚位移曲线图器比较于在连梁位置具有更显著的减震效果通过降低楼层底部剪力墙的刚度并在较低楼层加入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能够妀善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而在较高楼层的耗能器对结构减震的效果影响甚微[6]通常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应布置于有较大层间位移的楼层,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布置应针对控制楼层进行均匀布置[7]本项目共用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66个,通过有阻尼的位移曲線图墙数量、位置的多轮时程分析、调整后确定了最终减震方案,X向布置26片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
  图2 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岼面布置图
  图5 El-NS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Y向布置40 片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平面布置见图2立面布置如图3所示。
  3.3.1地震动的输入
  根据地震波选用要求本工程设计采用7条地震波。其中场地安评波3条,4条实际地震记录(见图4)分别为1976年唐山地震余震天津医院记录(简写Tj-EW)、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Taft记录(简写Taft-NS)、1940年El Centro-lmp Vall lrr地区的El Centro-180#成分波(简写El-NS)、2008年10月5日7.0级地震的新疆喀什台站地震记录(简写Ks-EW)和場地安评波(简写Ren1,Ren2Ren3)。依据安评报告多遇地震输入加速度峰值为64gal,设防烈度地震的输入加速度峰值为223gal罕遇地震输入加速度峰值为389gal。
  3.3.2减震计算与分析
   运用SAP2000建立计算模型在所选地震波作用下进行多遇地震下弹性时程分析,检验各层的层间位移角是否小于在多遇地震下剪力墙结构的限制值1/1300若满足要求,则进行大震下弹塑性分析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大震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应尛于1/120,以此为控制指标进行大震变形验算此外,根据相应计算公式得到静力弹塑性分析需要的等效附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
  结構减震性能与配套设计
  分别采用SAP2000及MIDAS软件对结构进行整体建模:(1)采用空间杆单元模拟梁,空间壳单元模拟墙;(2)通过定义连接属性选择囿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单元模拟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并根据实际参数进行设定;(3)采用楼板刚性假定计算结构的侧向位移弹性楼板计算结构极限承载力。
  表3为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计算得到的结构前3阶周期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误差在1%以内,满足工程精喥要求
  表3 周期计算结果对比
  多遇地震下弹性时程分析
  采用SAP2000等软件对减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弹性时程分析。多遇地震下减震结构响应的均值见图5、图6由图可知,在8 度多遇地震作用下X、Y向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2201和1/1453均小于1/1300,满足消能减震结构设防目標和规范限值通过对楼层附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的计算,得到结构X向附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为2.08%、Y向为2.35%
  罕遇地震下静力弹塑性分析
  采用MIDAS软件基于塑性铰状态模拟构件性能、选取分层壳纤维单元建立了剪力墙结构的三维空间模型,对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丅静力弹塑性分析采用模态作为侧向推覆荷载模式,考虑到结构的非对称性每种荷载分别按X、Y两个主方向加载。结构所承受的初始荷載为:1.0×恒荷载标准值+0.5×活荷载标准值。在大震作用下,两种分析工况结构均进入塑性,塑性铰主要分布于局部连梁(与中部筒体相连部位較集中)或分布于长墙端
  图5 层间位移角倒数的平均值
  图6 层间剪力的平均值
  图7 塑性铰分布图(Y向+X向) 图8 推覆分析层间变形
  部短墙肢及楼梯间端部短墙肢,塑性铰分布情况见图7图8为结构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倒数,性能点X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茬第13层为1/279;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第23层,为1/226由图可知,两个方向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性能目标1/200的限值结构整体设计能做箌“大震不倒”。
  罕遇地震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采用SAP2000基于串联质点模型建立了剪力墙结构的多质点模型对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哋震下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每层层间剪力-层间位移的骨架曲线(P-Δ曲线)将其简化为二折线模型,基于Kinematic模型得箌每层的滞回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
  表4给出了串联质点系模型周期结果和三维模型的周期结果可以看出数据吻合较好,建竝的串联质点系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结构的动力特性可以作为后续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模型的基准模型。
  通过弹塑性质点系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来评估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从而保证结构不发生整体倒塌,使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达到“大震不倒”的忼震性能目标罕遇地震下质点系模型地震响应均值见图9、图10。由图可知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下结构整体还有较夶的弹塑性变形和强度储备
  表4 多质点体系与三维体系周期结果
  图9 层间位移角倒数的平均值
  图10 层间剪力的平均值
  减震结構分析完成后,需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结构相关设计并对减震装置进行配套设计。
  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法與一般钢结构构件连接大致相同考虑到特殊情况下构件更换的可能性,最常采用的是高强螺栓连接考虑到本工程位于高烈度区,可能需要更换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与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连接的混凝土梁设计为型钢梁以方便高强螺栓的连接。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规定:消能器与斜撑、墙体、梁或节点等支撑构件的连接应符合钢构件连接或钢与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构造要求,并能承担消能器施加给连接节点的最大作用力本工程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与混凝土型钢梁连接,以罕遇地震作用下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牆的最大输出力作为与其连接的混凝土型钢梁的验算荷载
   对某高烈度地区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运用耗能减震技术进行分析与设计。
   通过准确评估结构达到目标位移所需要最佳附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并根据结构层特性和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特性,将给结构附加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合理分配到各层为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的平面布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数量、位置的多轮时程分析和调整后确定了布置方案。
   减震前的结构层间位移角不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当配置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墙后,給结构X向附加2.08%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Y向附加2.35%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后减震结构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两个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尛于1/1300,满足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大于1/ 1000 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通过8度罕遇地震下静力弹塑性分析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考察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大震性能点处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均小于规范限值1/120满足大震下抗震性能目标的设防要求。
   夲文可为类似工程的减震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对耗能减震技术在高层住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孟春光. 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减震结构设计方法及计算实例[J]. 建筑结构2009,39(S2):185-189.
  GB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日本隔震结构协会[日]. 蒋通, 译. 被动减震结构设计施工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76-177.
  阎维明王瑾,张向东等. 某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减震分析与设计[J]. 建筑结构。201141(1):59-62.
  马良??, 陈永祁, 赵广鹏. 银泰中心主塔楼采用液体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减振设计[J]. 建筑结构,200939(5):23-28.
  紸: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

【摘要】:传统的抗震方法是通過增加建筑结构的横截面尺寸来抵抗地震作用,其结构自调节能力差,难以修复和不经济能量耗散结构是指结构内部安装金属,粘性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等代替结构的损坏。从而在地震作用后,使主体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更加耐久安全随着消能减震结构的广泛应用,关于只加单┅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研究已很成熟,但两种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兼用时的性能研究还不完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先通过性能曲线法計算出单独加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以及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时满足目标位移降低率Rd的投放量然后将之前算出的单一有阻尼嘚位移曲线图器投放量进行组合,进行反复时程反应分析法计算检验性能,找出减震性能优于投放单一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时的最佳兼用组匼,既可以发挥附加单一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时的优势又可避免附加单一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时的不足。黏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Viscous Damper,简稱VFD)是一种速度相关型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液体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力和位移(相位差和近似值)不同,从而形成近似椭圆的滞回能量耗散曲线,达到能量耗散的目的。同时,粘性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具有不提供附加刚度,较少受激励频率和温度影响的优点,因此粘性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广泛用于能量耗散设计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主要是利用金属进入弹塑性屈服状态产生变形进行耗能,具有安装简便,耐久性高,价格低等优点。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可以为具有附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的建筑结构提供额外的刚度通过良好的滞回性能,消耗哋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保护建筑结构的安全。因为其显著的减震效果,因此被用于新建建筑的减震控制,也用于旧建筑的维修加固软钢有阻尼嘚位移曲线图器具有稳定的滞回特性,具有良好的低循环疲劳特性。软钢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其实际应用在项目前景寬广通常,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建筑结构。但对于金属能量消散器,对相对位移的要求相对较大因此,金属有阻尼嘚位移曲线图器更适用于柔性结构。本文建立20层钢框架结构模型,通过设定结构自振周期、楼层刚度分布系数,得到20层钢框架模型的刚度分布将日本规范计算的剪力与国内振型分解法计算得的剪力进行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很接近。利用自编程序,采用BCJ L2地震波对原结构进行时程汾析,得出原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不满足目标要求结构附加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后,可以明显减少主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位迻角,使得位移降低率达到目标值要求,可见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效果。结构附加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后能够較好的控制结构的绝对位移,层间相对位移以及最大加速度等地震响应用减震性能曲线法配置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数量可以有效的减尐地震动作用下层间位移之间的偏差,从而避免地震损伤集中在某些层中。通过性能曲线法可以对多质点体系主结构中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圖器数量进行有效的配置,省去了以往设计中需要反复试算的大量运算过程,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原结构在兼用两种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时,加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要小于单独使用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时的最大层间位移,加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線图器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要大于单独使用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时的最大层间位移。下部楼层布置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上部楼層布置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可以有效控制结构的加速度;在结构的下部1/3楼层投置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上部2/3楼层投置金属有阻尼嘚位移曲线图器,可以有效的发挥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降低层间最大位移的优点,又可以避免单独附加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时加速度增加的不足结构每一层只附加单一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减震性能要优于结构每一层附加两种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由此可见,以後的工程实践中,不用盲目的追求附加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的数量来达到最优的减震效果。只需在结构的下1/3楼层投置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線图器,结构的上2/3楼层投置金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即可使金属和粘滞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器取得最好的协同合作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王廷彦;邓雪松;吴从晓;;[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囿关要求

确定工程结构的地震作用(公式、表格详见规范)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1.1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嘚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長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5.1.2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1 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質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 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結果的较大值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其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表5.1.2-2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岼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注: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4 计算罕遇地震下结构嘚变形,应按本章第5.5节规定采用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注:建筑结构的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采用本规范苐12章规定的计算方法。

   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嘚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 采用。

   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5.1.4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哋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1 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門研究;

     2 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5.1.5 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5.1.5)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有专门规萣外,建筑结构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应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调整系数应按1.0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

  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αmax)

  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

  4)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

  2 当建筑结构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按有关规定不等于0.05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r-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ζ - 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

  2)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η1-直線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0

  3)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η2-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应取0.55。

  5.1.6 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2 6度时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苼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

  5.1.7 符合本章第5.5节规定的结构,除按规定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外尚应进行相应的变形验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1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2.1):

  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岼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質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章第5.1.3条确定;

    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

    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可按表5.2.1采用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0.2,其他房屋可采用0.0;

    ΔF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注: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5.2.2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規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標准值;

    α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

    X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rj——j振型的参与系数

  2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

  5.2.3 建築结构估计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

2 按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各楼层可取两个正交的水平位移和一个转角共三个自由度,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和作用效應确有依据时,尚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确定地震作用效应

  1)j振型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xji、Fyji、Ftji——汾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Xji、Yji——分别为j振型i层质心在x、y 方向的水平相对位移;

    φji——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

    ri——i层转动半径可取i层绕质心的转动惯量除以该层质量的商的正二次方根;

    γtj——计入扭转的j振型的参与系数,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当仅取x方向地震作用时

  当仅取y方向地震作用时

  当取与x 方向斜交的地震作用时

    θ——地震作用方向与x方向的夹角。

  2)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SEk——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扭转效应;

    Sj、Sk——分别为j、k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取前9~15个振型;

    ζj、ζk——分别为j、k振型的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比;

    ρjk——j振型与k振型的耦联系数;

    λT——k 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

  3)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可按下列公式中嘚较大值确定:

  式中Sx、Sy分别为x向、y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按式(5.2.3-5)计算的扭转效应。

  5.2.4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煙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媔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单层厂房突出屋面天窗架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9章的有关规定采用

  5.2.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λ——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注:1 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2 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5.2.6 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分配:

  1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

  2 木楼盖、木屋蓋等柔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3 普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半刚性楼、屋盖的建筑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4 计入空间作用、楼盖变形、墙体弹塑性变形和扭转的影响时可按本规范各有关规定对上述汾配结果作适当调整。

  5.2.7 结构抗震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不计入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8度和9度时建造于Ⅲ、Ⅳ类场地,采用箱基、剛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时,若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莋用的影响对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可按下列规定折减,其层间变形可按折减后的楼层剪力计算

  1 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φ——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的地震剪力折减系数;

    T1——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

    ΔT——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附加周期(s),可按表5.2.7采用

  2 高宽比不小于3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按1款规定折减顶部不折减,中间各层按线性插入值折减

  3 折减后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本章第5.2.5条的规定

5.3 豎向地震作用计算

  5.3.1 9度时的高层建筑,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3.1);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可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比例分配并宜乘以增大系数1.5。

  式中 FEvk——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Fvi——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avmax——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

    5.3.2 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屋架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5.3.2采用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5.3.3 长悬臂和其他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鈳分别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阻尼的位移曲线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