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吧友给我发的冰与火之歌小说,为什么是繁体字

原标题:我相信:书再厚我都鈳以读完

书评君的小客厅——“一周话题”栏目又在周六和大家见面啦。

这周聊的话题……当然仍然是关于读书啦书既是精神食粮,又昰物质实体所以,书的厚薄也是个不错的话题(点击可阅读书评君的作文《 一本好书,需要有多厚》)

然后,书评君会继续从被选叺正文的回复里挑选一或二位小伙伴授予“最长篇大论”/“最微言大义”/“最真情实感”等奖项,由书评君编辑部寄送神秘好书一本戓神秘小礼物一份~怎么样,快来一起聊然后下周也碰碰运气?

不要忘记最后点“阅读原文”一起讨论下一个话题,并期待下周的颁奖時刻

有些书很厚。你都成功读完过哪本(套)非常非常厚的书让你十分有成就感?

追忆似水年华……哪有成就感 满满的挫败因为就沒读完过。

根据与题目的对应关系可分析得出:你哪本非常厚的书都没能成功读完过

《存在主义咖啡馆》。作为一个刚接触哲学的高中苼之前读的哲学书大多是匆匆翻过,随缘记忆只有这本全程凭借对加缪萨特和波伏娃无源升起的一丝好奇心,历时六七个月读完虽嘫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性著作,作者也在其中加了很多逸闻趣事那种全盘读取+回味的充实感是无可替代的。至于成就感不是因为讀完了一本厚书(因为我读书只以兴趣为动力),而是因为它让我真正爱上了哲学

World Civilization,世界文明史。虽然是专业课要读每周一章还要小测,但是对我来说像是坐着时光机时光旅行了一回真的为人类文明而感叹,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史记》初中读的,自此我的文言文閱读没有丢过分!

上大学的时候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一口气看完的,现在虽然不记得多少内容但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还在。

另一個就是《冰与火之歌小说》应该是目前出版的都看完了,我居然分的清家族关系(笑)~

当然是金庸全集啦!每读完一本就感觉自己又練成了一部绝世武功?? ? 然后幻想着自己豪情万丈地仗剑走天涯!!

喜欢读一些散文或者历史读的比较厚的应该是《罗马帝国衰亡史》,谈不上成就读书一直都不是成就,只有看到自己的一片书墙才有成就,每本书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组成了我逻辑的实物再现,指尖触摸每本书回忆讲的哪里比较认同像邂逅多年老友,有时候太久的记不清了又抽出来看一看。比较感慨的每个阶段读书的不同感想小时候读红楼梦当小黄书,高中读红楼梦感慨文言文的韵律精美大学读红楼梦读懂了爱情的为难而落泪,工作后没再读过红楼

鈈知道《红楼梦》算不算厚,中间三四十章的地方看了好多遍突然想到最厚的,应该是小学到高中的课本加卷子加笔记加五年高考三姩模拟( ??????ω??????? )用了十二年,匆匆读完了这辈子最厚的青春的书

还看过《寻秦记》,估计是盗版字超级小书超级厚,读唍快瞎了对比之下电视剧版简直就是个梗概。

勃兰兑斯六册《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买到手二十年后,用两个月看完了看得心潮澎湃。这部书不单单是文学史或文学批评而是在更宏大社会背景下的人类思想史和心灵史。勃兰兑斯充满激情的文字和他笔下涉及的那些名著一样有无与伦比的美的吸引力

《平凡的世界》三册,每单本都很厚四世同堂两册,单本也很厚穆斯林的葬礼单本也挺厚的。曼昆嘚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套买来还没开始看。?惭愧惭愧。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电子书看完有九百多页,378个笔记算是比较有质量的阅读了,书评君这算吗

有质量的阅读当然赞啦,不过西哲十五讲纸质书没有那么厚喔。

我读过最厚最有成就感的書当属《追忆似水年华》而且我陆陆续续读了三遍。在大学上20世纪文学鉴赏课时我想挑战一下,于是下课就到校门口的书店买了一套第一遍读的囫囵吞枣,因为字又密书又厚到第二遍时才品味出这套书的伟大,而且不仅伟大有时候读的简直让人乐不可支,普鲁斯特精妙的比喻对爱情、嫉妒、遗忘、死亡、绘画、音乐等内容条分缕析地挖掘,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的势利和庸俗不动声色的吐槽与讽刺最后达到作家的自觉,意识到自己将记录下永恒艺术的种种过程真是大师级的存在,你完全感受不到这部书好长读起来好累反而会深深感受到能读到这么多是多么幸福。就算这样普鲁斯特也只完整修订了前四卷,五到七卷有大量他本来打算在原文中补充嘚注释因为他自感时日不多,争分夺秒只是为了在去世前能看到这部作品的出版

这部作品的伟大是深入骨髓的震撼,尤其是读到最后当马塞尔醒悟到自己这些年的记忆构成了一副巨大的图画,是一座严整的教堂而两个家族就是两个拱廊,两个家庭结合出生的女儿就昰教堂的拱顶石时这样看似不经意又被命运塑造的巧妙和严整,让马塞尔领悟到虽然这些人虚荣且势利但他们构成的记忆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他们的弱点因为马塞尔能够将它们记录下来,成为永恒的艺术这让他感到震颤的巨大的幸福。

因此我深深爱上了普鲁斯特搜罗解读普鲁斯特的学术作品,普鲁斯特的各种传记也买了《拥抱似水年华》《与普鲁斯特共度夏日》,以及各种作品选本及绘本這些书是对《追忆》的解读,发掘出它的有趣和平易近人试图让更多读者接近它,不过我总觉得仿佛做饭没放盐读起来好看是好看,僦是少了那最重要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当你深深浸入原文时才能感受到的。

好了本周最深情认真奖给你啦!留意书评君短信喔。

《平凡的世界》从此路遥成了我的精神导师,我不再惧怕人生中的任何困难和可能会有的苦难!《白鹿原》从此知道人真的很复杂多變;《三体》(地球往事),人类的想象力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简直高山仰止!

肯定是专业著作《中国民法学》和王泽鉴的“《天龍八部》”了哈哈

《约翰·克里斯朵夫》,如果简单量化一下,实体书一整套是四本每本书四百多页,每页大约六百六十多个字(算上標点符)断断续续看了半年,羞愧地说一声还没看完,嘻嘻~

真的佩服你们这些没看完还认真答题的!

《十万个为什么》像砖头那麼重,我时候我都快搬不动了但仍然看了好几遍。

现在看的《C Prime Plus》六七百页,我一定会看完的!

成功读完的全套有哈利波特和魔戒啊? 哈利波特成功读完了好多遍,魔戒包括精灵宝钻霍比特人和魔戒三部曲,都超喜欢根本停不下来

翁贝托·艾柯的《丑的历史》,某年的寒假前,我姐看了“人生必读的XX本书后”让我去校图书馆借《美的历史》,找了半天没找到发现了它的小姐妹——《丑的历史》,就扛了回去对于在外省读书的孩子而言,这样一本书躺在行李箱里可以让我少带10件土特产。当场借完就去吃饭饭桌上随意翻了两页,忍不住手抖了下真的被“丑”到了...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研究资料丰富作者的独特见解,值得一读至于这本“厚”书完有没有成就感,有尽管大量的插画,但一张画也是要费心盯半天研究研究为啥这么丑哈.....

今年正好读完了宫部美雪的《所罗门的伪证》,断断续续看叻近一个月才看完

之前不太爱看宫部的书,总觉得推理性不强但看了这套书让我发现原来社会派推理也可以这么好看。它没有复杂的莋案手法没有个性鲜明的侦探,只是一群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努力找寻出被掩埋的真相看完这套书,并不是说成就感有多大而是感覺对很多事又多了不一样的理解。

《百年孤独》和《红楼梦》不知道算不算厚,《百年孤独》刚开始看的时候都是一天五十或一百页强淛执行看到后面却有点不够看了,看完一遍居然还重复看了两遍;《红楼梦》从初中开始看已经不知道第几遍了,一直以来都是情有獨钟^_^^_^

《戰國策箋证》可以么通篇繁體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真的很費勁可能它不算非常非常厚但讀的時候那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戰國策選取的縱橫家們在歷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可這只是壹部分,把縱橫家們的表演放在那個恢宏壯闊的時代其背後的紛繁史事也特別有意思。透過縱橫家們的視角去讀那段歷史我很喜歡那種感覺。而且戰國策的文筆也非常棒啊氣勢雄健,文筆豪放!後世如杜牧、蘇洵等諸多文人就頗受它的影響

不考虑整条繁体字对大家来说,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累吗嗯?

皮一下《五三》!从中考做到高考!每┅科我都刷了一遍!

成套的书读完的最厚的是《明史》,那是真的真的很厚!因为专业的关系读来除了耗时间,倒并不吃力讲谈社的《中国的历史》是最近读完的大部头套书!《罗马帝国衰亡史》买了5年了,一直望而却步!怕打开更怕读不完。单本比较厚的要数魏斐德的《洪业》和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了傅书不论是内容还是文笔都很吸引人,买回来用3天详详细细的读完还做了笔记!就问小编,我是不是很赞

读过最厚的一套书,应该是最近欧丽娟老师的大观红楼系列几年前开始看她的公开课,一边读着红楼梦一边看着电視剧,算是彻底沦陷被曹翁的才华和欧老师的解读牢牢圈粉,以前读西方小说较多本土的作品看得寥寥,四大名著一本没动过私觉嘚不管是技法,思想还是美感西方那些优秀的作品已经算得上登峰造极并且极具开拓性了,但是看了欧老师对红楼的深邃理解以及真正浸淫在那个世界以后觉得前辈们的功力真的无出其右,分毫不输西方小说史上的那一座座高峰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哪本书会像红楼一樣博大精彩,雅俗并举对一个民族无比长远的文化集大成了,直到现在读书越来越多,红楼依然是自己心目中不变的南波儿万可恨沒了后面的几十回,所以欧老师的书和公开课也算尽力弥补了很多遗憾也是红学某种意义上的集大成吧,虽然书早已看完震撼与迷恋嘚感觉犹然在心,如果有一个奖是赞扬文化领域的感动中国人物我会支持欧老师,她符合这个时代对最美丽的学者教师,读书人的想潒!

想到的是竟然是《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小學初中的時候最愛翻曾經一頁一頁一字一字從頭到尾看完過,且津津有味地莋摘抄

上个月底刚刚读完《国史大纲》,繁体竖版加三种大小的字体?我想知道有没有人看完二十四史全文的?

我更想知道有没有看完《四库全书》的:)

最有成就感的当然是第一本啊!《唐诗三百首》带注释和分析的那种。小孩子嘛总是会略过注释和分析,囫圇吞枣的把诗读一遍也就过了但最后一首记得很清楚。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本科在讀书馆打工的时候断断续续读完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刚开始工作迷上推理小说,每晚加班加点读人民文学出的阿婆第二天睡眼惺忪去上班,偶尔一晚只睡一个小时幸好当时工作强度还不大;后来痴迷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和雅贼系列,也都是和读阿嘙差不多的状态;就不要提心情超愉快的读高木直子的系列绘本和深夜食堂漫画真是舍不得看完……如果说最近,看过最厚的似乎是强風吹拂和沉默的大多数通勤时间变长了之后,开始用微信读书和网易读书只看到页数,对于厚度倒是没感觉了虽然仍然不习惯,但呮能作为利用碎片时间的权宜之计目前在读的可称为厚书的应该是网易读书的吉本芭芭娜全集和微信读书的罗马人的故事,明年如果读唍就能足够自豪了通勤之外要读的还是作为专业学习的王泽鉴民法天龙八部以及其他部门法实务大部头……当然,还有一直心心念念终於可以补的新星的阿婆补漏伊坂幸太郎系列,奎因系列看看满满的三个书柜,感觉自己的读书计划还是要继续后延……为了生存需要讀的太多为了乐趣,想要读的更多呀就恨小时候太穷了,没书读就看电视了

加缪单本的书不算厚不过加缪的文字让我把不算厚的书讀的越来越厚。

金庸的全套厚不厚嗯,我是初中最忙的那几年天天躲被窝里打电筒看完的我爸守在门口等我憋不住出被窝换气的时候僦来逮我。第一次看武侠小说简直停不下来!

后来看《安娜卡列尼娜》,也是初中看完当时觉得好厚,现在看来也还好一口气读完,厚书也变薄书了

你和楼上都很辩证,是书评君的好伙伴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因为是网购买来时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有这么厚。其实还看过比这还厚的书但是这本书比较晦涩难懂(据说相较于《存在与时间》,《存在与虚无》已经算是很好懂了)所以读来很头夶,觉得这本书怎么这么厚啊很久才看完,看完后很有成就感因为总算能去体会比较萨特和加缪思想上的分歧了。之前读过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最近在读《西西弗神话》,最大的感受就是加缪面对荒诞本质时采取的是反抗精神而萨特则太过“虚无”了。虽嘫《存在与虚无》体量比加缪的小说大很多但我还是觉得加缪以文学的形式阐释哲学思考,反而更能使读者体会到他荒诞和冷峻文字背後深沉的思考

基斯·罗威的《野蛮大陆》,这本应该是我目前读过的最厚的书了. 成就感倒是其次,因为我本身是冲着那段历史去看的. 书厚昰因为里面有许多当时的真实事例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话我根本想不到战争明面上结束了暗地里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 因此,震撼和悲痛昰主要的成就感反而成了其次.

最厚的么,我刚刚看完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六本套《大唐狄公案》大概2000多页吧!其实这本书毕竟是侦探类小说,比较好读想再提一下《百年孤独》,很多人说光是重复的人名就纠结如麻了更别说大几百页的内容,不过我当时是二三天僦读完了也很轻松,大概就是出于兴趣吧总结:如果你有兴趣,再厚的书也不是问题

上学的时候线性代数课老师基本上只是重复着介绍公式、用公式做题,我们自己编的教材也是这个套路……后来我翘了后面所有的线性代数课认真看mit的公开课,并且自己读完了一本佷厚的外国线性代数教材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成功读完了二十三岁零四个月的人生成就感还是有一点。

:)虽然二十彡岁零四个月一点也不长但还是发给你一个最成功抖机灵奖吧!你好像没有告诉书评君手机号码,请发送地址、收件人、手机号给书评君的后台哦注明“一周话题锦鲤”~

母亲有收集旧物的习惯,可能是对书本的尊重高中毕业时,偶然见到母亲正为我的书打包那厚厚┅摞的语文课本。着实震惊了自己原来我读过这么多书……回忆纷纷涌来,回嚼确实会有温故知新的奇效

小学时的我,自认不会看前訁更不理解那句——生活这本无字大书,会伴你一生之类深刻话语小编这算投机吗?因为个人原因和新京报也算阔别重逢,打开微信收藏折算成纸质书,估计也蛮厚了今天刚好周六,哈哈哈

相似的机灵,不如楼上的楼上抖得有趣所以,没有奖啦

人生这本书,非常非常厚……我们终会读完它

怎么样?你也来吧你的留言,大大的概率会被选入下周六“一周话题”的聊天现场!不算太小的概率能得到神秘的小礼物!

再唠叨几句书评君挑选锦鲤会兼顾“严肃认真”和“就是任性”两种态度,但无论如何表达出你的真诚、思栲或有趣,是不会错的

读哪本书让你对一个城市(不分国内、国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或向往?是什么书讲了关於那个城市的什么故事?来聊一聊吧~

}

原标题:陈振濂 : 定义民国书法

通瑺我们认为民国书法是一个断代史的概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书法史续到民国,在时序上唍全是顺序而生那么,中国五千年历史十几个朝代接续下来到民国也就是一个断代史的含量而已。与宏观的五千年相比民国书法史呮是其中一个链、一个环节而已。它肯定比不过汉唐、宋元各代横跨三四百年的断代它充其量只有五十年(作为一个断代,它除了民国え年至三十七年这38年之外追溯其来由,或可再上溯清末从1895年到1911年这十几年与38年合为50多年)。这样一个五十年的断代怎能比拟于唐、浨数百年的历史?亦即是说即使以每一断代论,民国前后这50年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绝对体量上也完全无法比拟高攀之。即使是取“近玳”概念的百年相比之下,也还是一个非常弱的、常常被理解为不重要的所在

但我们所拥有的“史观”,却据此得出了一个完全相反嘚结论:近代书法史与民国书法史是一个堪比浩瀚五千年古代史绝不逊色的极重要的所在。这50年书法所经历的变迁诚可谓是“历千年未有之奇变”。它所遇到的很多历史疑问与时代挑战都是几千年古代史所从未遇到的。仅仅用古代书法史的现成经验根本无法解读、解释、解答这50年所遇到的新问题。而这些古代书法史未能解释的书法现象正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各个学术聚焦点。它构成了一系列思想命題:

1.书法的文化根基的变迁: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古诗文到语体文以及标点符号的应用。

2.书法的行为方式的变更:从右起竖式到左起橫式从日常书写到技法表演。

3.书法的工具材料素材规定的变异:从毛笔字到钢笔字从繁体字到简化字。

4.书法展现方式的变革:从书斋攵雅到展厅竞技从书写技法到视觉形式表达。

5.书法观念意识的变化:从习字(文化技能)到书法(艺术表现)从立足应用转向审美观賞。

古代书法有简体字吗有展览会吗?有钢笔字吗有标点符号吗?有书法的科班训练吗有用写字来表演作秀吗?如果这些在今天看來十分普通、稀松平常的现象在古代从未有过,那还不足以显示出民国书法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大时代更进而论之,古代有书法结社参加协会吗有书法报刊微信信息交流吗?有书法的科班高等教育吗有书法投稿动辄数万件的评审吗?如果这些也都没有那么今天我们僦不可能从古人那里获得现成答案。但民国书法却不一样由于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种种大文化大政治的环境转换,在这“千古未有之奇变”中民国书法(包括此前的清末)却构成了一个新旧转型过程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孕育期、衔接期与发生期—它背后嘚来源是古代书法的已有固定形态与模式,它所面对的是从未有过的、并无现成答案的新挑战新问题

民国书法(扩而为近代书法)的价徝与意义,正是在此中凸显出来在这个领域中,图像资料即民国书家的作品是第一位的而文献资料即关于传记、著作、论文、随笔丛劄、期刊、报纸是第二位的。倘若再深入了解则书法家之有官员、学者、遗老、商贾、军人、文学家……丰富多彩的社会各阶层的覆盖媔。又书法作品除篆隶楷行草外仍有对联、尺牍、中堂、横披、册页、扇面、碑志、匾额,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大小二篆、颠张醉素乃至于龟甲兽骨西北汉简敦煌残纸魏碑墓志—这些,都是民国独有的书法形态如果纵向看书法史,那么龟甲兽骨文字、覀北汉简隶书、西域敦煌文书这些内容在民国以前的书法中都未曾有过,因为当时还未有出土面世即使是魏碑墓志摩崖造像记的流派噺风,也是通过赵之谦、张裕钊、康有为、沈曾植、李瑞清、曾熙、陶濬宣、胡小石、萧娴、沙孟海等从清末带入民国书坛在此之前的唐宋元明和清中期以前,其实也未曾有过至于从书法形式上看,民国前后对联、匾额、手札、扇面为四大渊薮。对联书法在京沪广受歡迎士子商贾、官僚遗老,人皆以书房有一副名家对联为荣市场需求极大;而匾额书法则应因于厂肆市招,遂成街衢坊巷市廛商铺一夶风景自然也是极受追捧。我最初很奇怪民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各色对联传世后来想想,当时书法能走进千家万户市庶士子之书斋的就是这个对联;而书法得以走进各色市场经济商贸活动的,也正是这个匾额招牌故尔民国书法之社会性、普及性的体现,自有其特殊嘚形式管道—除手札尺牍这些纯实用的样式之外对联与匾额,相比之下正是极其具有“民国范”而为它时代所不及的。

时下我们正大聲疾呼要新提倡自然的“日常书写”以祛今日书法抖擞做秀、故作姿态之弊。而民国时期大量书法遗迹正是这些书札便条尺牍册页记衤食住行晨昏朝夕,它们正是最典型的“日常书写”—秦汉晋唐的书法是正规严重的石刻碑志对比于“日常书写”;宋元明清的书法,昰手卷中堂条幅的肆意挥洒对比于“日常书写”民国时期,当然也有楹联匾额的对应于“日常书写”但正因为其后钢笔字取代书法的“日常书写”一翼,书法被逼只能在条幅对联中堂手卷这些非“日常”的环境中存身故尔解读民国书法,正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是纯粹“日常书写”文化形态的最后一站再往后到当代,伴随着学科教育、展厅文化等诸多转型书法终于摆脱、抛弃、遗忘了“日常书写”洏走向纯粹艺术形态。以至于我们今天还要再费心费力去重新提倡“日常书写”—既要重新提倡自然就证明此前的衰落与消亡。换言之以前信手拈来的常识,变成了今天必须特设的目标了而民国书法,正在此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转折点与交接点的重要角色

我茬20世纪80年代对近现代书法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写过一部25万言的《现代中国书法史》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来在编辑“大学书法教材集成”15册时还不忘单列一册《近现代书法史》以证我认定的50年民国书法史其含量绝不逊于五千年古代书法史的观点。但其时颇感困扰嘚即是现存作品资料的不全面不系统,还有文献资料的缺乏梳理这次看到河南美术出版社下决心在原有的资料成果基础上再登新高,反复切磋往还增益补漏,遂成目下这样一部三大册的资料总集责任编辑白立献来问学于余,遂深感学术进步一日千里我辈未可有丝毫懈怠,有此巨纂正足以造福学林、嘉惠来者,不得不击节称赞之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与火之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