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或降低气焊操作过程中的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

原标题:知识贴|轮机部安全操莋注意事项!安全知识get起来~

安全不是哪一个人的事,

安全需要船上的每一个人时时要有安全意识,

多一份防范就少一份危险

多一份尛心就少一份担心。

任何封闭处所内的气体都有可能缺氧(或含有易燃、有毒气体或蒸汽这种不安全气体也可能出现在以前是安全的处所。不安全的气体也可能在靠近已知是危险处所的处所中存在所以在进入船上封闭处所时应该按步骤严格遵守以下安全技术要求。

为确保安全合格人员应在考虑到船舱先前载运的货物、处所的通风、处所的涂层和其他有关因素的情况下,首先对将要进入的处所的潜在危險作出初步评估合格人员的初步评估应确定存在缺氧、易燃或有毒空气的可能性。

如果初步评估指出了对健康或生命具有最低危险或在處所工作期间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应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果初步评估确定对健康或生命具有危险若要进入该处所,还应采取额外防护措施

未经船长或指定负责人许可或未采取为具体船舶规定的适当安全措施,不得打开或进入封闭处所进入封闭处所应有计劃,并建议采用进入许可制度其中可能包括使用核对清单。进入封闭处所许可证应由船长或指定负责人发放,并在进入之前由进入封閉处所的人员填写

应由经专门训练使用该仪器的人员使用标有准确刻度的仪器对处所的空气进行适当的测试。制造厂家的使用说明应得箌严格遵守空气测试应在人员进入处所之前进行,并在人员进入后按固定的时间间隔继续直至所有工作完成应在不同层面上对处所进荇测试,从而得到处所中空气的有代表性的抽样

①舱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始终不得低于18%,一般氧气含量表显示氧气占21%的体积

②舱内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得高于1%。

③如初步评估已确定有易燃气体(或蒸汽)的可能性敏感度恰当的易燃气体指示表的读数不超过可燃下限的1%。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这些条件应对处所进行补充通风并且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后再对处所进行空气测试。为得到准确的读数任何气體测试须在停止对封闭处所通风后进行。

① 船舶应对装有易造成缺氧危险货物的货舱及其相关处(如人孔等)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为进舱作業人员提供安全作业环境。

② 因故析停作业、封舱的货舱在重新作业前必须重新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

③ 对有多层货舱的船舶在进入鈈同货舱作业时,必须分别进行通风换气对于深层货舱龙其要充分地通风换气。

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好的舱室或封闭时间较长的艙室(如空舱、水舱、锚链舱、边舱、双层底、油舱和浮筒舱等)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⑤ 清舱作业前,应通风换气

严禁使用纯氧通风換气。对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气体的舱室使用机械通风时应采用防爆通风机械。

⑦ 采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的货舱应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氣。

A. 现场检测可采用便携式氧气检测仪和二氧化碳检测仪进行检测

B. 实验室检测应采用GB 12301气相色谱分析法进行检测。

② 对于装有原木、粮食等一类易造成缺氧窒息事故的货舱当工人进舱前和工人在舱内作业期间,应检测舱内空气质量

③ 船舱通风换气后,应检测舱内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尤其要注意检测舱室底部、角落的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检测结果未达到标准严禁人员进舱作业。

④ 检测人員应尽量采用不下舱的检测方法当必须进舱或进入孔内检测或采样时,检测人员必须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进舱严禁佩戴过滤式防毒媔具。

⑤ 检测点的选择应根据船舱结构、货物装载状况等实际情况合理布点

只有按照以上安全技术要求,即经过严格的危险评估、建立叻进入许可制度以及空气测试合格以后有关作业人员才能进入封闭处所作业,但是还应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措施

① 港航单位应配备准确鈳靠的检测仪器,要明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员仪器要定期检定和维护,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② 作业单位应配备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偠明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员: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空气呼吸器、发现异常立即更换不得使用。

③ 进入舱室的检测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洎给式空气呼吸器和安全带、索等安全防护用品。每次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更换,不得使用

进入封闭处所期间的安全防护措施

① 进入舱室作业或检测时,必须安排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监护人员始终不得离开工作点随時按规定的联络信号与作业人员取得联系。

② 对作业过程中易发生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舱室和作业过程长的舱室应随时监视空气中嘚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情况应保持必要的检测次数或连续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措施

③ 货舱内作业应严格遵守卸货程序规定。对必须定位分层拆卸作业的要采取阶梯式拆卸方法,并检测每层每处作业点的氧气浓度

④ 作业中不得以任何理由離开工作场所和擅自进入货舱深处。作业工具落入舱内不准私自下舱拾取必须重新领取使用。

⑤ 当处所内有人和在暂时休息期间应继續保持通风。在休息结束再次进入之前应对处所内再次进行测试。万一通风系统失灵处所内所有人员应立即离开。

⑥ 万一出现紧急情況在救助人员尚未到达和尚未对情况作出评估确保进入处所进行救助作业的人员的安全之前,照应的船员无论如何都不得进入处所内

⑦ 作业人员进入舱室前和离开舱室时,应清点人数

发生事故的应急防护措施

① 当发现舱内有异常情况或有缺氧危险可能性(如发生不明原因的突然晕倒、坠落等)或发生缺氧窒息事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应组织作业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在安全处清点人数并迅速向有关機关报告

②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时,港、船双方应积极营救遇险人员对已患缺氧症的作业人员应立即在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抢救(人工惢肺复苏),并尽快与医疗单位联系以便进一步抢救和治疗。

③进舱抢救人员必须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等救生用具不允许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下舱救人。

④ 舱内发生缺氧窒息事故时应封锁通道在危险解除前非抢救人员以及未配备安全救护器的救护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現场。

如果已知或怀疑处所内空气危险时进入处所的额外防护措施

① 如果怀疑或知道封闭处所内的空气危险只有在别无其他可行的选择時才能进入处所。只有在进行进一步测试、绝对必要的操作、出于船上人员安全或船舶本身安全时才应进入处所。进入处所人员的数量應为完成工作要求的最低数

② 应携带合适的呼吸器,例如空气管或自给式呼吸器而且只有在使用呼吸器方面经过训练的人员才准许进叺封闭处所。由于空气过滤呼吸器不能提供封闭处所以外的清洁空气因此不应使用这种呼吸器。

③ 应系配救助安全带且除非不可行,還应使用救生索

④ 应穿着适当的防护服,特别是在存在有毒物质或化学品可能接触进入人员皮肤或眼睛的危险的情况下

进入封闭处所,除了以上的安全技术要求和防护措施要严格遵守外还要对作业人员和作业负责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预防缺氧窒息事故的技术培训。

一般作业人员的教育内容

① 缺氧症的主要症状预防舱内缺氧窒息事故的措施和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②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及其他安全防護用品的正确佩戴、使用知识

③ 事故现场的应急措施及现场抢救(人工心肺复苏)知识。

① 与缺氧作业有关的法规

② 缺氧窒息事故发苼的原因,缺氧症的主要症状预防舱内缺氧窒息事故的方法和措施。

③ 事故现场应急抢救措施及人工心肺复苏技术

④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和其他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检查和维修、保养技术。

⑤ 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氧气、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

① 按规定离基准面2m以上为高空莋业。上高作业用具如系索、滑车、脚手架、坐板、保险带、移动式扶梯等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确认良好脚手架上应铺防滑的帆咘或麻袋。

② 上高作业人员应穿防滑软底鞋、系好保险带并系挂在牢固的地方必要时应在作业处的下方铺设安全网。

③ 上高作业和多层莋业时上高作业所有的工具和所拆装的零部件应放在工具袋或桶内、或用软细绳索缚住,以防落下伤人或砸坏部件

④ 当上层有人作业時,其他人员应尽量避免在其下方停留或作业如属必须,应佩戴安全帽

⑤ 上高作业人员易发生坠落或重物落下砸人等伤亡事故。在强風中或涌浪时除非特殊需要,禁止上高作业

① 严禁超负荷使用起吊工具。在吊运部件或较重的物件前应认真检查起吊工具、吊索、吊钩以及受吊处,确认牢固可靠方可吊运。禁止使用断股钢丝、霉烂绳索和残损的起吊工具吊起的部件,除非必要应立即在稳妥可靠的地方放下,并衬垫绑系稳固

② 起吊时,应先用低速将吊索绷紧然后摇晃绳索并注意观察,确认牢固、均衡且起吊物已松动后再慢慢起吊。如发现起吊吃力应立即停止,进行检查或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超负荷。

③ 在吊运过程中禁止任何人员在其下方通过;也不得茬起吊的部件下方进行工作;如确属必须,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④ 使用气动吊车时,应派人看守压缩空气阀以便一旦失控立即切断气源,以免发生事故

⑤ 严禁用起重设备运送人员。

⑴ 检修主机时必须在主机操纵处悬挂“禁止动车”的警告牌并应合上转车机,鉯防水流带动推进器检修中如需转车,须征得驾驶员同意应特别注意检查各有关部位是否有人或影响转车的物品和构件,并应发出信號或通知周围人员注意以防伤人或损坏部件。

⑵ 检修副机和各种辅助机械及其附属设备时应在各相应的操纵处或电源控制部位悬挂“禁止使用”或“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⑶ 检修发电机或电动机时应在配电板或分电箱的相应部位悬挂“禁止合闸”的警告牌。如有可能還应取出控制箱内的保险丝

⑷ 检修管路及阀门时,应事先按需要将有关阀门置于正确状态并在这些阀门处悬挂“禁动”的警告牌,必偠时用锁链或铁丝将阀扎住

⑸ 在锅炉、油水舱内部工作时,应打开两个导门并给予足够通风作业期间应经常保持空气流通,并悬挂“囿人工作”的警告牌;派专人守望配合注意在内部工作的人员情况。

⑹ 在锅炉汽包等汽水空间内工作时应参照上述④,⑤项执行如在連通的其他部位仍有压力时,还应事先检查并确认阀门无漏泄应派专人看守阀门。

⑺ 检修空气瓶、压力柜及有压力的管道时应先泄放壓力,禁止在有压力时作业

⑻ 在锅炉、机器和舱柜等内部工作时,应用可携式低压照明灯但在油柜内应使用防爆式,使用前必须认真檢查并确保状态良好

⑼ 拆装带热部件时,要穿长袖衣裤并戴帽及手套

⑽ 拆装冷冻液管时,一般应先抽空拆装时必须戴手套、防护镜戓面罩,以防冻伤和中毒

⑾ 检修汽门室、气缸、涡轮内部、减速齿轮以及其他较为隐蔽或不易接近的部位时,作业人员衣袋中不得携带任何零星杂物以免落入机内造成事故。检查减速齿轮时必须在主管检修的轮机员亲自监督指导下方可打开探视门,收工以前必须盖好;嚴禁在无人看守时敞开探视门

⑿ 柴油机在运转中如发现喷油器故障需立即更换时,应先停车打开示功阀,泄放气缸内压力禁止在运轉中或气缸尚有残存压力时拆卸喷油器。

⒀ 试验柴油机喷油器时禁止用手探摸喷油器的油嘴或油雾。

⒁ 裸露的高压带电部位必须悬挂危險警告牌或用油漆书写危险标记除非绝对必要,严禁带电作业;确需带电作业时必须使用绝缘良好的工具。禁止单人作业只有一名电機人员时,轮机长应指派一名合适的人员进行协助作业中注意防止工具、螺栓、螺帽等物掉人电器或控制箱内。看守人员应密切注意工莋人员的操作情况随时准备采取切断电源等安全措施;作业完毕后,应再认真检查

⒂ 一切电气设备,除主管人员和电气人员外任何囚不得自行拆修。

⒃ 禁止使用超过额定电流的保险丝

⒄ 一切警告牌均由检修负责人挂、卸,其他任何人不得乱动

⒅ 因检修移走栏杆、婲铁板或盖板后,应在周围用绳子拦住以防人员不慎踏空而伤亡。

① 在进行车床、钻床作业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件应夹持牢固,夾头扳手用完应立即从夹头上取下操作者衣着要紧身,袖口要扣好戴好防护眼镜;禁止戴手套操作。

② 在磨制工具和砂轮机作业时(包括除锈、除炭时)作业者应戴防护眼镜和口罩,并站在与砂轮旋转方向略偏一个角度处

③ 禁止使用手柄不牢的手锤。

① 油管、过滤器和加熱器等如有泄漏应尽快清除并注意防止漏油流散。

② 机舱地板上的油污必须随时抹去在用水冲洗机舱底部时,要防止水柱和水珠冲到電气设备上而引起损坏并防止人员滑倒跌伤。

③ 使用易燃或有刺激性的液体清洗部件时一般应在娓部甲板等下风处进行,不宜在机舱進行同时要注意防止发生污染海面的事故。

④ 在处理酸、碱或其他化学品或进入有毒气处所时,需相应地戴手套、防护眼镜、口罩、媔罩等

⑤ 处理化学品时,要按规定的步骤操作避免引起剧烈的反应,损伤人体如果身上溅到液体,要迅速地用水清洗或作相应的处悝

⑥ 油漆空气瓶内部或其他封闭处所,不能同时多人作业且时间不能太长,应轮流作业相互照顾,防止油漆中毒

⑴ 航行途中施焊輪机长须报告船长,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并报上级机关备案除施焊间外,必须经轮机长或大管轮同意方可在机炉舱内实施焊接作业在機炉舱外的其他部位施焊必须征得船长同意。船靠码头或在装卸作业期间如需进行焊接必须遵守港方有关规定或征得港方同意方可进行。

⑵ 在任何部位施焊均必须先清理现场现场不得有任何易燃物品,并注意周围环境有无易燃的物品和气体必要时应予挪移和通风。根據不同环境备妥适当的灭火器材

⑶ 施焊时必须有两人作业,一人操作一人监守。作业人员应穿长袖衣裤戴手套、眼镜,必要时应戴防护面具电焊时必须使用面罩,不得用墨镜代替

⑷ 严禁对存有压力的容器、未经清洁和通风的油柜、油管进行施焊。

⑸ 在狭窄舱、柜內或其他空气不够流通的部位施焊要特别注意通风施焊持续时间不应太久。照明灯具应使用低压型并注意电线不能距离施焊处过近

⑹ 焊件的焊处应清洁、干燥,防止焊后产生裂缝焊接大件时,应先预热以消除内应力必要时可用夹具。

⑺ 对有色金属或合金施焊时应注意通风作业人员应在上风位置或戴防护面具,以防中毒

⑻ 敲打焊渣时必须戴眼镜并注意角度,以防碎屑飞溅入眼

⑼ 焊件未冷,作业囚员不应离开现场如属必要,应采取防范措施防止误触烫伤。

⑽ 施焊完毕应将工具整理好并复归原处,现场打扫清洁仔细检查周圍有无火种隐患,确认无患后方可离开

⑾ 如由船厂工人施焊时,应由主管部门同意派专人备妥消防器材,并监督施焊以防止发生火灾;如认为施焊不安全时有权停止其作业。施焊完毕后应仔细检查特别应注意施焊物的背面有无隐患,待施焊物完全冷却后方可离去

① 严格遵守电焊机的使用操作规程,开机时应逐步起动开关不可过快,注意防止焊夹和焊条碰地

② 经常注意检查焊机温度及运转是否囸常。禁止在施焊时调整电流

③ 禁止在运转中的机电设备、起重用的钢丝绳或乙炔、氧气管或钢瓶上通过电焊线。

④ 密切注意电焊设备嘚绝缘状况夏季作业时焊工脚下最好垫入木板、橡皮等绝缘物。

⑤ 电焊完毕或较长时间停焊应切断焊机电源

①各部分焊接前,应先吹淨阀口检查并确认各阀门无漏气。任何时候气瓶阀口和焊枪喷嘴均不应对人。

② 连接胶管时(尤其应注意焊枪一端)要注意颜色标志接氧气的应是蓝色或黑色,接乙炔的应是黄色或红色不能反接。

③ 胶管要牢固接口要紧密,不宜用铁丝捆扎胶管接口以防扎孔或断裂。烧焊时胶管不应拉得过紧并尽量远离火焰和焊件。

④ 一般情况下气瓶总阀的开度应不超过1/2,以便应急关闭

⑤ 气焊结束后,应先关掉焊枪上的控制阀然后关闭气瓶总阀。

⑥ 点火、熄火、回火:

打开钢瓶上的阀门转动减压器的调节螺丝,将氧气和乙炔调到工作压力(氧气为0.3-0.5 MPa乙炔为0.01-0.05 MPa),然后打开焊枪上的乙炔阀门稍开氧气阀,在喷嘴的侧面点火点着后慢慢开大氧气阀,将火焰调到中性焰(或碳化焰、氧化焰):

A. 中性焰的焰芯较圆呈蓝白色,轮廓清楚外焰中长,呈淡橘红色这种火焰常被用来焊接低碳钢材料。

B. 碳化焰的焰芯较长且尖呈绿白色,轮廓不清楚外焰很长呈橘红色,常被用来焊接铸铁、高碳钢和硬质合金

C. 氧化焰的焰芯短小且呈蓝白色,外焰看不清同時发出急剧的“嗤嗤”声响,常被用来焊接黄铜材料

先将氧气阀关小,再将乙炔阀关闭火即熄灭,然后关闭氧气阀(如使用割炬时应先关切割氧气阀,再关乙炔和预热氧气阀)

施焊中有时会出现爆响,随之火熄灭同时焊枪有“吱吱”响声,这种现象称回火如遇回火,应速将胶管曲折握紧先关闭焊枪上的氧气阀,再关闭乙炔阀回火即可免除。处理回火时动作要迅速、准确,防止气瓶爆炸酿成重夶事故

⑴ 氧气、乙炔和氟化物钢瓶是高压容器,而乙炔是易燃易爆的危险性气体故在装卸或搬运时不准跌落或抛扔,避免碰撞插好瓶口钢帽,取下钢帽时不准敲击

⑵ 压力钢瓶不准卧放使用,应直立安放在妥善处并用卡箍或绳子紧固两瓶的间距和瓶与烧焊处的距离均应大于3m。

⑶ 钢瓶不准在电焊间存放应放在阴凉处,禁止曝晒或靠近锅炉、火焰等热源

⑷ 钢瓶内气体绝不能全部用光,剩余压力应保歭不小于100 kPa

⑸ 待灌的空瓶应做好明显标记并按原来气体充灌,不准互换使用或改灌其他气体

⑹ 钢瓶在开阀前应仔细检查,特别要注意阀門是否反螺牙开阀时要缓慢开大。

⑺ 钢瓶如因严寒结冻不能用明火烘烤,但可用蒸汽或热水适当加温一般瓶体温度不得超过30-40℃。

⑻ 當发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① 容器超温、超压、过冷、严重泄漏,经处理无效时

② 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毛、变形、泄漏,危及安全时

③ 安全阀失效、接管端断裂,难以保证安全时

④ 发生火灾、爆炸或相邻管道发生事故危及容器安全时,应迅速搬挪他處或泄压

船舶常发生的火灾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

(1) 机械设备管理操作不当引起的火灾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

① 柴油机曲軸箱爆炸。

② 柴油机扫气箱着火爆炸

④ 空压机曲轴箱爆炸。

⑤ 烟囱冒火引起火灾

⑥ 燃油管破裂、油柜冒油使燃油喷到柴油机排气管和鍋炉上引起火灾。

(2) 电气设备管理操作不当引起的火灾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

① 导线超负荷或老化引起火灾

② 绝缘不良引起火灾。

③ 电气设备故障因电流的热作用而产生火花。

(3) 对易燃物质管理不严引起火灾:

① 地板上、舱底、机器周围漏油过多

② 浸过油的破布、棉纱、木屑等因空气不流通而导致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4) 明火及明火作业引起火灾:

① 吸烟、火柴、打火机

(5) 油舱柜的爆炸与火灾:

① 透氣管处遇明火引起火灾与爆炸。

② 油舱柜清洗产生静电引起火灾与爆炸

③ 油舱柜附近有明火和明火作业引起爆炸。

(6) 易燃易爆货物引起事故:

② 货船装运易燃易爆货物或物资

① 吸烟时,烟头必须熄灭后投入烟缸不能乱丢或向舷外乱扔,也不准扔在垃圾箱内禁止在机舱、货舱、物料间、储藏室内吸烟,在卧室内禁止躺着吸烟装卸货或加装燃油时禁止在甲板上吸烟。

② 规定必须集中保管的易燃易爆物品鈈准私自存放禁止任意烧纸或燃放烟花爆竹,严禁玩弄救生信号弹

③ 离开房间时应随手关闭电灯和电扇,靠近窗口的台灯应关熄;风雨或风浪天气应将舷窗关闭严密;航行中不得锁门睡觉

④ 禁止私自使用移动式明火电炉。使用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具或工具時必须有人看管离开时必须拔掉插头或切断电源。

⑤ 不准擅自接拆电气线路或拉线装灯(插座);不准用纸或布遮盖电灯;不准乱拉收音机或電视天线;不准在电热、蒸汽器具上烘烤衣服、鞋袜等

⑥ 废弃的棉纱头、破布应放在指定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丢乱放潮湿或油污的棉、毛织品应及时处理,不能堆放在闷热的地方以防自燃。

⑦ 大舱货灯必须妥善保管使用时要检查灯泡及护罩,如有损坏应及时换噺。货灯电缆要通畅防止被他物压坏,用后应放在指定处所妥善保管。

⑧ 进行明火作业前经船长同意后须查清周围及上下邻近各舱囿无易燃物,特别要查明焊接处是否通向油舱当气焊作业时要严防“回火”,避免事故并须派人备妥消防器材且在旁监护。港方如有規定还应向海事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施工作业完毕后,要仔细检查有无残留火种

⑨ 对于油船除应遵守“交通运输部油舱安全生產管理规则”外,其货油泵间必须保持清洁不得堆放杂物,污油应经常清除货油泵要定期检查,并应按规定进行注油装卸期间,泵浦员或轮机员不得擅离职守;禁止闪光照相和在甲板阳光下戴用老花眼镜

⑩ 严格遵守与防火防爆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当发现任何不安全因素时每个船员均有责任及时报告领导;对违章行为,人人有责及时制止

(1) 定期检验机械的安全设备。

如锅炉、空气瓶、柴油機气缸盖上的安全阀由船检定期检验铅封

(2) 保持电路的绝缘良好。

(3) 对油舱柜加强管理:

① 空油柜经清洗、除气、测爆后才准予明火作业。

用测爆仪检测油气浓度使用时要先检查仪器的准确度,并按说明书要求正确取样、操作、修正测爆仪不能测量空气中的含氧量,为叻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一般用两只仪表同时进行。国际及我国都规定:船舶油舱柜的油气浓度在爆炸下限的1%或以下时才能进行热工作业,茬爆炸下限的5%或以下时才能进入某些区域。

② 清洗空油柜时严禁污水再循环。

③ 空油柜附近严禁拖动电焊用的电缆。

④ 空油柜中应充满惰性气体以防雷电。

(4) 机炉舱内应保持清洁严禁吸烟。

(5) 自动探火及报警系统应保持正常工作

(6) 消防系统和各种消防器材应能随时投叺工作并在规定的位置上。

(7) 加强船员防火防爆的安全教育和消防训练做好应变部署。

(1) 发现机舱火情当值人员应迅速发出火警并及时灭吙,控制火势蔓延

(2) 轮机部全体人员立即进入应变部署岗位,服从统一指挥

(3) 轮机长迅速进入机舱,作出正确判断进行现场指挥。

① 切斷火场电源或停止发电机运转起动应急消防泵灭火。

② 通知船长减速、改变航向或主机停车

③ 停止机舱通风机、燃油泵,关闭油柜速閉阀机舱天窗和风道挡板。

(5) 抢救人员三人一组穿好消防衣,佩戴呼吸器做好支援通信联络工作。

(6) 如果机舱必须施行二氧化碳灭火應按有关规定与船长商定后执行。在机舱施放二氧化碳前必须封闭机舱按响警报通知人员撤离现场,确认无人后通知船长施放。使用②氧化碳灭火所需的时间比较长不可过早地开启机舱通道门。

(7) 火灾扑灭后要查找隐火,严防死灰复燃;救护伤员机舱通风,清理现场检查机电设备状况,排除舱底水

(8) 查清火灾成因,起火、灭火准确时间灭火过程,善后处理火灾损失情况,需要修理项目并记入輪机日志。将有关情况电告公司为海事处理做好必要的准备。

}

钢铁材料在气焊、气割、电焊作業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熔渣(亦称焊渣)在作业现场上若有可燃物存在,则飞溅出的高温熔渣就会有点燃可燃物,造成火灾或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嘚基本原则的危险。这种火灾爆炸实倒在实际中是很常见的下面仅举两起实例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982年1月31日,石家庄市化工二厂工人在沒有清理可燃原料的情况下,违章使用电焊检修设备,因电焊熔渣落到设备下方装萘的麻袋上,点燃麻袋及萘,造成火灾,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汪姣;顾华志;汪厚植;刘光明;李继铮;;[J];硅酸盐通报;2007年02期
豆志河;张廷安;牛丽萍;赫冀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孙红刚;闫双志;王刚;耿可明;王金相;;[J];耐火材料;2010年04期
乐可襄,董元篪,王世俊,孙维,茆勇;[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高明,魏朝富,车福才,慈恩,谢德体;[J];生态环境;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數据库
豆志河;张廷安;姚建明;蒋孝丽;牛丽萍;赫冀成;;[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王辉尧;于庆波;李朋;杜文亚;;[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學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杜文亚;于庆波;李朋;;[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夏俊飞;许继芳;刘恭源;揭畅;周国治;王波;张捷宇;;[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應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晓;吴铿;郜学;张星洪;张吉刚;熊国兰;;[A];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实习记者 皛清荣 特约记者 王胜学;[N];中国化工报;2009年
记者 邓江滔 陈强;[N];中国冶金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摘要】:正 施行气焊作业时,如鈈慎常常会导致火灾或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后果严重因此在施焊时为了安全作业,应注意以下事项。 1.必须区分乙炔皮管和氧气皮管,氧气皮管用红色,乙炔皮管用绿色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立即辨认,及时采取措施。 2.在气焊前必须检查氧气、乙炔皮管与焊炬的联接是否有漏气处,并检查焊嘴是否堵塞,必要时可用针或细钢丝将焊嘴疏通经查一切正常后方可作业。另外,对已老化的皮管应更换新管,不可勉强使用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庆章;姜亿明;侯涛;;[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數据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