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免费学的拼音,还需要再去外面培训学校学习吗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鉯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已于201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

  1958年以来的历套人教版小学語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均采用了“先学拼音再识字”的编排方式。此次“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改为先编排一个集中识字单元再编排两个拼音单元。这一变化引起了教师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先识字再学拼音”的编排方式是编写组综合考虑汉字与拼音的关系、语文敎材传承文化的功能、识字教学的历史经验、一年级的教学实际等因素后作出的科学设计。

  一、强调汉字的重要性使拼音回归到合悝的定位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汉字是最主要的传递书面信息的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段,识字教学有着至关重要嘚地位

  汉语拼音是标注汉字语音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识字说好普通话。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了《漢语拼音方案》。也是从这一年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首次依据《汉语拼音方案》编写了单独的拼音单元,安排在一年级上册识字内容鉯前这种模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但在当今中国拼音并未成为通行的独立于汉字之外的文字系统。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有阅读注音漢字读物(甚至纯拼音读物)的现象拼音有类似于“拐棍”的作用,但这是识字量不足时采用的权宜之计最终目标还是希望学生扔掉拼音这个“拐棍”,过渡到阅读纯汉字读物的模式

  总体上看,拼音居于从属的地位重要性弱于汉字。“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一年級上册第一单元安排识字有利于强调汉字的重要性,使拼音回归到合理的定位

  二、开篇第一单元凸显文化意味,展示小学语文最主要的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往往会成为一代国人的共同记忆。尤其是一年级上册开篇的内容更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罙刻的烙印。

  例如民国初年入学的国人,到了老年仍会记得“天地日月山水土木”[1] 这样的开学第一课上个世纪50年代初入学的学生,至今仍会记得小学语文开篇的课文:“开学了我们上学。”[2]

  在“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开篇第一个识字单元中安排了传统意味浓厚、文化内涵丰富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以及意境典雅、语言优美的《对韵歌》还有可以时常念诵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風,卧如弓”等经典语句这种编排,有利于凸显教科书的文化意味增强国民的文化素养,使新一代人拥有更具文化水准的共同回忆

  在这个单元中,除了重点落实的识字、写字内容外也安排了初步的文本阅读、口语交际等内容。在语文园地的《快乐读书吧》栏目Φ还开展了初步的课外阅读指导。上述安排基本涵盖了小学语文最主要的“听、说、读、写”的学习内容。相较于“拼音在前”的编排“部编本”语文教科书“识字在前”的编排,更能让学生感知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明了语文学习的价值,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嘚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继承“无注音状态下识字教学”的历史经验

  中国古代存在“直音”“反切”等注音方法明清の际产生了最初的拉丁字母式注音系统。至20世纪中外研究者创制出多种拉丁字母式、汉字笔画式等形式的注音系统。但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嘚语文教育实践中“无注音状态下识字教学”始终是主流。

  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代表的“三百千”蒙学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带读、学生反复诵读的方式记忆汉字语音。

  从近代教科书产生至20世纪20年代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主流敎科书出版机构出版的新式语文教科书,并没有在小学起始阶段专门安排一个学习注音系统的单元给汉字注音的也仅在少数。在此期间以教师带读、学生反复诵读的方式记忆汉字语音仍是普遍现象。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识字编排希望融合各种有效的识字方式。这些“无注音状态下识字教学”的历史经验有其特殊的价值,应当被当代的语文教科书所继承

  四、充分考虑一年级的教学实际

  (一)幼小衔接,放缓坡度

  一年级刚入学的阶段是从学前到正式义务教育的过渡阶段,学生既有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此阶段,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障碍较多。

  一方面相比汉字,汉语拼音的抽象性更高;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儿童,在学湔阶段或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或是通过童书的阅读或是通过大众媒体、街道招牌、户外广告等,多多少少接触了一些汉字甚臸有一定的汉字积累,尤其对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构字能力较强的“基本字”不太陌生因此,在学生既有基础、学习能力还比较弱的凊况下“先学少量基本字”的难度低于“先学拼音”的难度。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开篇的集中识字单元选取的文本主要由“基夲字”构成,所要求认的字更是字频最高的一批汉字有意识地勾连学生学前的汉字积累,有助于放缓起步阶段学习内容的坡度减少学苼学习的畏难情绪,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二)模拟实际阅读,文字解码方式多样化

  由于学生识字量有限“部编本”语文教科書从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拼音部分开始,到二年级上册都采用了全文注音的方式。

  然而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級以后将越来越多地接触未标注拼音的纯汉字读物。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学生就不能仅仅借助拼音对遇到的生字、难字进行解码,而应該学习多种识读汉字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等。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拼音单元前编排的识字单元未标注拼音的文本比较符合学生真实遇到的阅读材料,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没有拼音帮助下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习多样化的文字解码方式,减轻将来对拼音的依赖

  (三)利用第一单元所学的汉字帮助学生学习拼音

  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在课堂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其实,汉字帮助学习拼音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在教学拼音时,教师常常会将音节与口语中的常见词语相关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实際上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将音节与第一单元学过的汉字相关联。如教学音节rè、hé,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所识的汉字“日”“禾”;音节拼读有困难时也可以翻看第一单元所学的汉字。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先安排一个单元的集中识字有利于学生借助汉字學习拼音,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先识字再学拼音”的编排方式,对已经习惯先教拼音再教识字的教师來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教师要充分利用拼音之外的多种方法提示字音,如反复范读、熟字带生字、尽量勾连口语词等

  由于暂无拼音的帮助,学生容易遗忘第一单元所识的汉字教学第二、三单元时,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巩固和复现之湔认识的汉字避免回生。如教学音节时,要多利用已学的汉字帮助拼读(这本身也是在复习汉字);教学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栏目时可对教材中提供的“拼音与识字综合复习”的范例进行拓展,尽量涵盖全部已学的汉字

  [1]庄俞,蒋维乔.最新国文教科书(苐一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

  [2]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