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我愿这歌表达心意的歌的心意

把这份心意送给天下母亲,

愿你们健康平安,我爱您!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听听那些温暖的故事和现如今因为梦想走上教师道路的老师们的心声;看看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或是为了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或是向海外的孩子们普及华文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用他们的方式为教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感受铜陵社会各界感念老师,那些不但充满“新意”,还恰到好处的小“心意”。

  多彩活动充满“新意”表达“心意”

  瑞龙小学师生展示书法绘画作品共同庆祝教师节

  市瑞龙小学师生展示书法绘画作品共同庆祝教师节。

  97日,铜陵市瑞龙小学师生展示书法绘画作品共同庆祝教师节。当日,在第34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瑞龙小学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年暨教师节书法创作活动。瑞龙小学的学生们将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献给老师,祝福老师节日快乐。

  市十二中开展学生自制礼物送老师活动

  学生制作创意礼物。

  毛巾做成手捧花、小小贺卡会开花……今年的教师节,市十二中首次在全校开展自制礼物送老师活动,学生们凭一些奇思妙想进行DIY,为老师们制作了诚意满满的手工礼物,不但充满“新意”,还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意”。

  97日,记者来到市十二中的教师办公室,两张办公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各具创意的礼物。“这些全部都是我们的学生自己制作的,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市十二中政教处负责人朱春羊告诉记者。一朵美丽的花束,细看每朵花竟然是由毛巾做的;一张小小的贺卡打开,里面竟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一张普通的贺卡里贴着自己做的“黑板”、“讲台”和“老师”;将老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画成漫画,贴在小卡片上,逗趣老师“别开心地叫出来”……与常见的贺卡、鲜花等礼物不同的是,记者发现这一件件小礼物全都是学生们手工制作的,还充满着奇思妙想。

  “我的卡片上做了两朵玫瑰花,大的一朵代表老师,小的一朵代表我。”初二学生陶依涵拿着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创作想法。陶依涵说,这个礼物是自己利用午休、晚上等零散时间做好的,共花了两天时间,虽然费了很多脑筋,但是自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在做的时候脑海里都是平时老师对我们的辛苦付出,这个礼物里充满了我对老师的感激。”

  朱春羊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对老师感恩,学校在开学初发出“春风化雨颂师德 岁月如歌感师恩”的活动通知,建议初一年级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问候自己的小学老师表达感恩之情,初一、初二和初三举办自制礼物献老师活动。通知发出后,每个班级都是全员参与。

  “老师们收到礼物很开心,而且对孩子可能有一个新的认识,虽然礼物简朴,但是更有诚意,我们希望给老师过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教师节。”朱春羊表示。

  枞阳县向阳社区为教师免费体检

  枞阳县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正在为老师测量血压。

  96日,枞阳县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正在为老师测量血压。当日上午,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来到新世纪幼儿园,为十多名教师进行了包括心肺听诊、血压测量等免费健康体检,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为教师们送上一份特殊的健康节日礼物,以此表达对老师们辛勤劳动的感谢。

  “特殊的老师”书写不一样的教育情怀

  严东娟:一段援疆支教路 不忘初心志愿行

  严东娟(左上一)与她所支教的新疆皮山县第二中学的学生们合影。照片由严东娟提供

  “为祖国的民族事业和边疆教育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几年以前,一位同事参与到援疆的支教工作中,严东娟便羡慕不已,并暗暗下定决心:只要有机会,我也一定要好好把握。去年,她终于等到了这个机遇,踏上了援疆支教工作的征程。在这一年里,她克服了对当地环境的不适应,错过了与至亲的最后一次道别,尽管历经百般煎熬,她坚强地挺了过来。她曾教过的学生、与她共事的老师,无不为她这般挥洒汗水的博大情怀所感染。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外工作,我不会给学校更不会给铜陵的老师们丢脸。”在这一年里,她也曾有过犹疑,但最终挺了下来,因为在她心中铭记着这句话。漫漫援疆路,悠悠援疆情。虽然援疆工作结束了,但她为这个被她称之为“第二故乡”的新疆奉献了一片真情,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发展挥洒辛勤汗水的身影,书写了一位援疆教师的博大情怀。

  杨书玲:提升教学水平传播中华文化石

  一首儿歌一唱便是三十五载,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再过一年,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杨书玲便可以光荣退休了。然而,身为一名征战在教育战线多年的“老兵”,杨书玲总是琢磨着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余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几个月前,她的心愿终于得到了实现。5月初,杨书玲报名参加赴国外从事华文教学的工作。

  531日,经过3天的培训,杨书玲终于在菲律宾鄢市恩惠学校落脚,并于64日,正式开启她为期十个月的任教工作。“刚来这里确实有些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比较炎热,为此我还经常失眠,不过经过一周的调整,渐渐地便适应了这里的住宿环境。”通过微信,杨书玲介绍说,该处的工作环境还算不错,唯一让她担心的是沟通问题,“这里的幼儿园孩子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中文,而他们讲得最多的是英语和菲律宾语,所以刚开始我们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后来我发现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沟通效果还不错。”杨书玲介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们渐渐适应了她的教学方式,她也爱上了这群可爱的孩子。

  “华文教师的工作对于提升海外华文学校教学水平、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增进中菲两国友谊具有重要作用。”在杨书玲看来,她的身上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将继续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悉心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伍光:支教归来话收获 酸甜苦辣道不尽

  “倾一腔热血铸人灵魂,引万道清泉浇祖国花朵。”在铜陵市第三中学的教学楼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它道尽了为人师表的信仰与方向,也是伍光的人生目标。伍光,市三中物理老师,也是一位刚刚援藏支教回来的“园丁”。从事教育事业17年来,伍光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帮助了许多学生。如今,他刚从西藏回来,回首这一年来的生活,伍光说,苦中有甜,收获良多。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竟我在当地支教的时间有限,孩子们的成绩不可能因为我的一年教学就能突飞猛进,在这一年里,我更多的是培养他们一种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伍光说。

  今年718日学校考试结束,到了该说再见的日子了。临别前,学生们自发地为所有援藏老师准备了一场欢送晚会,大家唱歌、跳舞,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告别陪伴了他们将近一年的老师。“时光匆匆,岁月如歌,就要离开美丽的地方回到家人的身边,不免有些激动、有些惆怅,今晚注定是个不眠夜……”在临别前的一晚,伍光在日记中感慨地这样写道。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一年里,有过遗憾,比如我不能守候在宝宝身边,以至于回家后他甚至不认识我。不过更多的是满满的收获,毅力见识在渐渐增长,对我的教学方式乃至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迪。”伍光说。

  “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 从学生变成教师 教育是一种传承

  薛万君:从曾经的师生成为同事 感受“传承”二字的分量

  15年前,初中生薛万君初次迈进铜陵市十二中的大门,像其他孩子一样,惊喜又忐忑地等待着自己的老师走进教室。去年,薛万君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只不过换了一重身份——教师,心情格外复杂。

  从学生变成教师,从曾经的师生成为同事,薛万君觉得很奇妙,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传承”二字的分量。

  自从真正接触了孩子,成为一名老师,薛万君才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有所改观。刚毕业时,薛万君在一家辅导机构当老师,所面对的孩子多是别人眼中所谓的“问题孩子”,可是在他的教育下,孩子们一天天成长和改变,薛万君有了成就感,体会到了教师职业那份责任和厚重的意义。

  去年,薛万君考取了自己的母校,成为市十二中的一名物理教师。“师生变同事,很奇妙,以前我是学生,他们是老师,是一种仰望与尊重,现在我们是亲切的朋友,但我们仍然是师生关系,在教学经验、管理学生和与学生相处方面,我还在向老师学习着。”薛万君常开玩笑地说,自己在学校上有老,下有小。

  选择回母校任教,薛万君说,因为对母校的情怀和感激。“其实我初中是个调皮的学生,但是班主任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薛万君说,初中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班主任教会了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指引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成为了老师,让薛万君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希望自己做一个能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老师、给予孩子正能量的老师。“做学生时对老师的理解很片面,仅仅觉得老师上上课、改改作业就好了,现在自己做了老师,才发现不完全是看到的那样。”薛万君说,除了上课,他每天还要写教案、要学习,下班了还会与其他老师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作为老师不仅仅是教知识,还需要操很多心,“老师的付出远远比我们看到的多,我才明白原来老师当年是那么的辛苦。”

  今年,薛万君和以前的初中班主任朱晓娟共同搭了班,“有一种师生联手的感觉,这就像一种传承,将一届一届的孩子培养出来。”

  杨丽娟:像当年自己的老师一样 用爱始终照亮着学生前行的路

  1986年出生的杨丽娟是义安区第三中学的一名教师,自从2008年大学毕业来到学校教书,今年已经整整10年。

  对于杨丽娟来说,走上教师的道路离不开小学和初中的两位恩师的影响,自己回报师恩最大的努力,便是一生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

  “我感觉自己是有教育情怀的,这种情怀可能在我小学、初中老师的影响下,就潜移默化渗透进我的身体里去了。”杨丽娟说,自己出生在大别山区,小时候家里很穷,连学费也交不起。而小学和初中的班主任对她非常好,杂费能免则免,在她学习很吃力的时候,都会免费给她辅导。

  “我有幸遇到了这么多好的老师,老师真的应该要被人尊敬的,所以我一直崇拜老师,想成为教师的情结其实早在初中就已埋下。”大学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我的老师将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这让我特别温暖,也对我影响很深。”杨丽娟说,恩师当年对自己的关爱也影响着如今自己的教师生涯,她将班级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也会力所能及予以帮助,“我觉得当老师真的挺好的,教育是一种传承,这种好的东西要传承下去,不仅是知识,还有对学生的爱,我相信一个好的老师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所以我尽量去做好。”10多年的教学,杨丽娟教学成果丰硕,也收获了家长的放心和学生的亲近。

  杨丽娟觉得,好的教师不仅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把自己灵魂里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她希望能像当年自己的老师一样,用爱始终照亮着学生前行的路。

  谢群:循着母亲足迹前行我的模样里就有你

  “来,我们拉成一个圈,一起来跳舞,好不好?”“好!”一群孩子欢快地应声。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市人民幼儿园上演。在这种重复中,从教26年的谢群早已驾轻就熟。

  谢群是市人民幼儿园大四班的一名幼儿教师,为何走上幼师道路,谢群说,因为受妈妈的影响,“妈妈既是老师,也是我人生的指引者。”

  谢群的妈妈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妈妈特别忙,很少有时间陪伴我。”谢群说,在那个年代,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孩子几乎完全是托付给老师,而妈妈除了日常教学,对班里的孩子也特别用心,既当老师,又当妈妈。

  “我身在教师家庭,选择当老师觉得理所当然,有一种莫名的熟悉。”谢群说,妈妈的教师经历对自己填报志愿有促进作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老师的尊重,让自己觉得教师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我觉得教书育人是很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

  成为一名幼师,谢群一直没有忘记妈妈的谆谆教诲,妈妈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也融进了自己的教书生涯。从小,妈妈的引导影响着谢群的职业选择,以及对孩子的那份责任心和爱心,现在发展到在教育上,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将此发展成自己的一份事业。

  每年的教师节,谢群都会收到学生送的礼物,一朵花、一张贺卡、一句祝福,每当拿到这些礼物,谢群一方面自己非常高兴,同时都会转赠给妈妈,“因为是老师带着我成长,也是妈妈老师在我成长路上点亮了明灯。”

  “看着孩子懂事成长,我觉得特别幸福。”在谢群心中,孩子的一声老师好,家长的一句,感谢你对孩子的帮助引导,是对她最大的鼓励。

  三尺讲台前,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便是他们的“江湖”。这些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教师,他们的身上闪耀着无私的光芒,寒来暑往,他们点燃了青春、点燃了梦想,为孩子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在未来的世界驰骋翱翔,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教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再次祝愿所有教师,节日快乐!(铜陵文明网综合)

}

愿你知道我在等你,愿你明白我的心意,又愿你永不知晓,别有歉意和负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心意的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