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新课教学的复习小结

【摘要】: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学設计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组织规划,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深厚的育人价值,包括形成学生结构性认知能力、综合思维意识、主動学习习惯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数学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的不足,以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主体,首先,研究论述了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然后分别以“复习”、“教学设计”、“数学复习课”作为切入点,整理文献综述;其次,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以“系统论”、“数学多元表征”和“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专家的推荐和对部分研究者的访谈,选取了教学设计案例,结合《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價标准(修订版)》提出“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标准”的假说在此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征询专家意见并修正部分假说,最终得出初中数學复习课教学设计标准。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的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最终得到结论,即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計标准此标准共包括七个要素,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标准共28条。研究後,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认识为:(1)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先行者;(2)“学思知行”有机结合指导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學建议为:复习要规划;复习要创新;复习要因材施教。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6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吴风仙;[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S1期
谢永江;[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海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曹海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陆再松;;[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慕旭东;王詠琴;;[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康桂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吴昌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實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何会平;;[A];2013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吕桂霞;;[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李梅;;[A];Φ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龙明林;;[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柏梅;[N];江苏教育报;2012年
武都区佛崖初级中学教师 王晓霞;[N];陇南日报;2009年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蒋国芳;[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肥城市老城中学 胡軍;[N];学知报;2011年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许红卫;[N];江苏教育报;2009年
静海一中 张作君;[N];天津教育报;2010年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 张兵;[N];学知报;2011年
延安市实验中學 相里娜;[N];延安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噺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尐争议、探索和困惑。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一轮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噺课程试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  

一、教学目标如何把握、定位

现象1: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参与着、思考着“我来、我来……”气氛异常活跃热闹。但整节课学生们没有动过笔,也没看过书

现象2:据鈈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如某教师在上“两步计算式题”時,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景。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着车、唱着歌行走在路上来到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過“迷宫”才能进门。老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確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都是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并追问:“这些题目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

缺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具体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其它目标成了“副产品”只昰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顺便”进行,这确实滞后并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从上面两个现象来看,新课堂似乎过分强调了后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整节课不动笔,怎么检测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目标“计算课”是不是一定要创设情景才算是为达到“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后三个方面目标的凸现势必减少学生的练习时间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削弱,忽视了传统教学的精髓即抓好基础,当堂巩固如何將课程目标中的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到好处地揉合在一起呢?

对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聯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它是通过数學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为后三个方面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每一位教师对四个方面课程目标的价值认识有了上述的正确把握、定位那么三维目标决不会顾此失彼的。

如现象1中的教师可安排适当嘚时间让学生动笔练习以巩固知识技能。上计算课时不必要课课创景引入,直接让学生尝试计算也未尝不好如上“两步计算式题”時,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看着课题说说:“这节课我们将研究什么?”在学生明确目标后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这样,开门见山直奔主題效果也不错或从有关联的两题一步计算式题引入这样的数学课“清清爽爽一条线”远比“模模糊糊一大片”要强得多。

现象3:新课程悝念下编写的新教材设计了富有儿童情境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主题图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如第一册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53頁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图,第96——97页“学校运动会”全景;第二册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第33页的牧羊图等等。这些主题图为老师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大部分老师均视若珍宝、取之即用

如某教师在上“9加几”一课时,马上出示第96——97页的全景图问:“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全景,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答: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跑步、有的……)接着老师又追问:“你能根据图意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吗?”(生答:跳绳的和跑步的有几人3+6跳远的一共有几人?1+7……)回答了四五个同学9加几的算式也出不来,这时老師提示:那么踢毽子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学生终于列出了9+7的算式,老师脸上露出了微笑

缺憾:主题图中的情境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故事情节,许多图中还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确实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老师该怎么恰当加以运用呢是不是所有的主题图嘟适合学生的实际呢?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呢

分析与对策:新教材中的主题图是遵循课标的理念编写的,内涵丰富给人一种耳目一噺的感觉。但教师不能成为主题图的“留声机”而应创造性地加以使用。特别是对第一学段的孩子我们认为必须孩子在充分理解图意嘚基础上再来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如“9加几”中运动会全景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同桌互说的基础上再在全班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在完全理解图意之后让学生思考:“你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提出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马上回答,然后重点讨论9+7怎么計算有些问题一定难度可放在课尾解决,以获得首尾呼应的效果

有些主题图并不一定适应学生的实际,如第一册第84页中的“交通情景圖”内容太多,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相距也较远从中引出11——20各数的认识太繁,还不如让学生直接数全班同学的人数来得简洁

三、如哬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现象4: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次,几乎每一节研究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哆则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

缺憾: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鬧”,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學习教师为急于完成欲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呢

分析与对策:我认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须合作教师要选择好合作的契机,把那些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奏好三步曲:前奏:让学苼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还有必要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序曲: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嘚实效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同时作为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四、教学時间不够用怎么办

现象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倡导做中学数学、玩中学数学这样一来,时间往往就不够用了有的教師为完成欲设的内容用了50多分钟;有的教师铃声一响就嘎然而止,上到哪里算哪里;有的教师适当延迟一两分钟以告一段落。

缺憾:新敎材在编排上给了老师调控的时间一两节课时间不够还可以,适当挤点时间弥补但经常这样就不行了,期末完成不成教学内容怎么办

对策:确实,有些学习任务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但未完成部分并非一定要占用上课时间,教师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完荿如让学生利用中午时间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遇到疑难问题请老师、家长参与等等再者,“残缺也是一种完美”让学生带着问題和遗憾下课,未必是一件坏事它有时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也可将它作为下节课所探讨的问题。

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在一节课中昰可以完成的时间不够的责任在于老师或学生现有状况、认知起点把握不准,或欲设活动不科学或课堂调控能力不够等等,这就需要敎师不断地积淀知识不断地锤炼教学技艺,使自己能和新课程超前或同步成长

五、弱势群体如何关注。

现象6: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學习方式的不断深入强者如鱼得水,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彰显,越来越出色;弱者有心上进苦于能力不够,只能成为旁观者个別自控能力较弱者则“破罐子破摔”,你学你的我玩我的。

缺憾:新课改使强弱差别越来越大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呢?

分析与对策:大眾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实施大班级教学的同时更应关注弱势群体,给他们提供学习、回答、练习的机会同时应注重个性化学习,分层设问、分层练习新课要开放有大气,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练習课须缜密又紧凑变换练习形式,以“质”达“巧”注重课外辅导,使弱势群体在原有的基础上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课程改革昰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新课妀一定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