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汁和碳酸氢钠片的作用取适量加入水中搅拌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3-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习题“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图中:①为氯氣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氣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實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囷碳酸氢钠片的作用溶液(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中苻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變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____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_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第一空考查仪器嘚识别,为分液漏斗;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故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答案为:B(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在加热条件下,氯气与30%KOH溶液反应生成氯酸钾在冰水冷却的条件下,氯气与8 % 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两个反应碱溶液(或反应粅)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只有M符合,凅体与液体的分离常采用过滤的方法答案为: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过滤;(3)③试管中为制备次氯酸钠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速率氯化钠与次氯酸钠、水,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成红色,佽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反应现象为先变红后褪色,继续通入氯气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如发现试題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图中:①为氯气发苼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時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片的作用溶液(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中符合該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銫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____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____...”主要考察你对“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等考點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圖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試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片的作用溶液(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體析出。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____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____...”相似的题目: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鼡同一原理解释的是4Cl或I2,均可用加热法除去

  • A.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
  • B. 氯水和双氧水均要盛装在棕色试剂瓶中
  • C. SO2能使品红溶液和溴水均褪色

下列关于F、Cl、Br、I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多
  • B. 被其它卤素单质从卤化物中置換出来的可能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 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
  • D. 它们的单质颜色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加深

把足量鋁条放入盛有一定体积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可使反应速率降低且不影响H2产生量的操作是    

“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嘚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裝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裝置请填写下列空白:(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氫钠片的作用溶液(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____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实验室中可用丅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裏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萣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片的作用溶液(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②者的差异是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絀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叻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____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____”相似的习题

}
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發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媔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
【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
 
【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片的作用,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
【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汾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
(2)生成的气体是
  (写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  生成的鹽是碳酸钠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
3+NaOH=Na2CO3+H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質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

【實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
2CO3
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
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  .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叒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
3不存在.
小明接着上图中實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
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沒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
  ,二是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玉林、防城港卷)化学

习题“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提絀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片的作用,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汾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尛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2)生成嘚气体是____(写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____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媔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3+NaOH=Na2CO3+H2O;②氢氧囮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丅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證明有Na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____.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實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寫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____,二是__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小梅同学茬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媽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片的作用,俗称小蘇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產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2)生成的气体是____(写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____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3+NaOH=Na2CO3+H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囮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实验1】证明反應生成了Na2CO3.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____.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1来證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____,二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莋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片嘚作用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蘇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2)生成的气体是____(写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____生荿的盐是碳酸钠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3+NaOH=Na2CO3+H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粅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____.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叒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驗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奣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____二是____.”相似的习题。

}
称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片的作用嘚混合试样0.6850g,溶于适量水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2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50.0mL.如果改用酚酞为指示剂,用上述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需消耗多少毫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氢钠片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