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到洞口的汽车洞口火箭部队在哪里

您现在的位置: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来源:湖南日报
录入:admin
编辑:Admin
  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6月25日20时00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
  据介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全长53.1米,起飞质量59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是绿色、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将有效提升我国进出空间的能力。
  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将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上一篇:[ 06-27 ]
下一篇:[ 06-27 ]
DongKou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洞口县人民政府主办 洞口县政府信息办承办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22300
湘ICP备号 邮箱:&&& 第二炮兵从组建到90年代具备核常兼备的攻击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是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创建第二炮兵,是新中国为应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被迫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共中央于五十年代中期作出研制核武器和导弹的重大决策之后,中央军委即着手创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当时将其称为“炮兵特种部队”,属军委炮兵建制。
&&&&&&& 出于保密的需要,周恩来将战略导弹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
&&&&&&&&&&时任副军委主席的杨尚昆观摩了此次演习
&&&&& ↑ &二炮首任司令员——向守志上将
&&&&&&&&&&&& 第二炮兵
& &&&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工作,始于培训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指挥人才和技术骨干。1957年12月,军委炮兵领导机关和国防部五院,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在北京长辛店成立了培训导弹部队各级指挥员、参谋和技术骨干的导弹教导大队,经过紧张的筹备,于1958年1月正式开学。教导大队当时所使用的教学和训练装备,是从苏联购买的P-2地地近程导弹,教官也由苏军派遣的官兵担任。1958年4月,第一期训练班结束后,苏军任教人员全部回国。此后,导弹教导大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又相继举办了两期训练班,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培养了一批使用导弹技术的指挥员和技术人员。
&& 二炮部队总兵力约有13万人,其中导弹部队5万人、技术装备部队17000人、工程兵2万人、防化兵5000人、通信兵5000人、后勤保障单位2万人、训练科研1万人。全部队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军官占军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所有军事主官都是大学毕业生。  下辖有8个军级单位的导弹基地(沈阳、祁门、洛阳、昆明、宝鸡、怀化、西宁),其中第51-56号为发射基地及另有22、28号为技术后勤训练基地及作战训练基地,还有个25号基地是半公开的总装基地。基地下设导弹旅,目前共部署了25个导弹旅。在全国有超过80余处导弹发射阵地。其中有9个为战略导弹旅,主要装备的是射程超过1万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属于镇国利器。其它的15个旅主要装备的是各种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  第二炮兵领导机关位于北京清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其下的基本组织层次为基地、旅、营。另辖工程部队、后勤支持部队、5个研究所、4个教育院校。另有一个预备地下指挥所,位于陕西省太白。已知的二炮试验和培训基地有三处,分别是甘肃的五威、双子城和山西的五寨。  二炮部队典型的常规导弹发射旅包括1个机动指挥所、1个仓库、1个装运站、数个预先经过勘察的发射场及数个预备发射场。旅下属3-4个发射营,每营下属 3-4个发射连,根据导弹型号不同,每个连可能下辖3-4个排。每个连或排部署至少1辆发射车、1辆电源车、1辆测绘车、1辆通信指挥车和1辆导弹运输车,整个导弹旅大约装备27-64辆导弹发射车。  按照各个导弹旅配属导弹性能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编制,基本上每个导弹旅的发射器有3-3制、3-3-3制或4-4制。3-3制有9个导弹发射器,3-3-3 制有27个发射器,4-4制有16个发射器。而各载具不可能只发射一次,导弹机动发射车不但能够运载导弹,而且能够重骅缈弹发射,导弹再装填时间在40分钟-120分钟左右。例如按照福建永安817飞弹旅配属的144枚飞弹计算,其应该是按照4-4制编制,即拥有16辆导弹发射车,而闽、粤、浙、赣每个基地至少有五十四部发射车,总数约参百多部发射车,保守估计一次可成功发射二百七十枚以上的飞弹;发射两次就有五百四十枚飞弹。这样的火力密度,全世界还找不出第二家。导弹数量与导弹发射车的灵活配置,是中国战略性弹道导弹力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 中国第一种弹道导弹东风1型,该导弹仿自苏联P-2地地导弹。
&& 1958年10月,军委炮兵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邱创成向中央军委提出筹建导弹部队学校的建议。中央军委采纳了这一建议,确定将武威步兵学校和西安炮兵学校改建为导弹部队学校。
&& 1959年4月、9月,两所导弹部队学校先后成立,分别命名为武威炮兵学校和西安炮兵特种技术学校(后改称“西安炮兵高级专科学校”)。导弹部队学校的建立,使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有了稳定的培训基地。&& 在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中央军委开始部署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工作。1959年11月,将导弹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导弹营,移驻武威炮兵学校,结合教学工作进行部队建设。&
&&&&&&&&&常规地地导弹方队司令员杨业功
&&&&&&&&&&二炮导弹旅山中洞库地基
&&&1960年3月,在西安炮兵高级专科学校组建了第二个导弹营。这种在学校组建导弹营的做法,一方面用以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和教学力量,加快部队的建设。日,中国仿制的P-2导弹发射成功。
&&&1961年1月,总参谋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批准在沈阳、北京和济南军区组建第三、第四、第五个地地导弹营。在操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部队开始投入实弹发射训练。
&&& 1963年10月和11月,八O二和八O一营各成功发射1枚国产东风2号近程地地导弹。
&&& 1964年1月,根据战略导弹部队发展总体规划,上述五个导弹营扩编为五个导弹团。 东风2型导弹现已退役,图为落户青海原子城的东风二甲导弹。战略导弹部队的阵地是用于贮存武器装备和实施反击作战的重要依托。这种阵地特殊而又坚固,工程大,样式多,配套全,要求高,必须保证导弹核武器贮备所具有的条件;坑道内人员生活、机械启动所必须的条件;核防护与核反击作战所必须的条件。自从导弹核武器问世以来,各有核国家都把阵地作为提高战斗力的基础条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和加强阵地工程建设,使之适合武器的发展和战斗力提高。
&&& 1960年6月,中央军委对修建导弹阵地作了部署,确定了一整套方针原则。
&&& 1963年初,中央军委第198次会议正式决定建设战略导弹阵地。作战基地机构的建立,采取先组建基地工程指挥部,而后转变为基地领导机构的办法。按此办法,经中央军委批准,第一个作战基地于1964年11月正式成立。随后又成立了第二、第三个基地。&& 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0月,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接着,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相继展开。中国的地地战略导弹由单一型号向多种型号发展,不仅为加速发展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客观上也要求尽快建立统一管理这支部队的领导机构。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创建初期,隶属于军委炮兵。随着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此种领导体制已不适应需要。
&&& 1965年6月和1966年3月,副总参谋长张爱萍、炮兵司令员吴克华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建立地地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建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加快了发展。
&&&&&&&&&& 解放军二炮部署在台海地区的东风-11导弹.
&&&&&&&&东风3型导弹的发射训练
&&&& 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以原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领导机构为基础,与军委炮兵领导机构中管理战略导弹部队的机构合并,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决定。周恩来主持筹建工作,并亲自将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7月1日,第二炮兵领导机构在北京正式成立。日,中央军委任命向守志为第二炮兵司令员(未到职),李天焕为政治委员。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原属炮兵领导的导弹基地和导弹团及担负阵地工程修建任务的工程建筑团、炮兵第一研究所、直属军械仓库,均于1967年11月归建到了第二炮兵建制领导。 从此,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增添了一个实施战略核反击的新兵种,这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第二炮兵领导机构组建以后,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建设一支实现积极防御的核反击力量”的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建了基地和部队。&&&&1966年8月,经三总部批准,以原公安部队学院和干部学校为基础组建了两个第二炮兵工程指挥部。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建设,1968年5月,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第二炮兵第四和第五个基地。
&&&&1969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以原武威炮校机构和部分人员为基础组建了第6个基地。这三个作战基地都是以院校为基础,在阵地工程尚未全部勘察定点的情况下,先搭起基地领导机构的架子,把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机关必要的部门和急需的保障分队组建起来,然后逐步形成正式编制。加上原属军委炮兵领导的基地,第二炮兵已拥有了数个导弹作战基地。按中央军委的作战部署完成了基地组建任务。&&&&根据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计划,二炮党委在1967年12月制定的发展部队的规划中作出了加速发展部队的安排。经中央军委批准,从1968年到1970年,又新组建了数个导弹团。组建方式大体为由老团分建、抽调骨干组建和独立营扩建三种。&&& 二炮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二炮机关到各基地、导弹部队都必须有与之配备的保障部(分)队。1968年至1976年,二炮司令部先后组建了通信、测绘等保障部队。各基地在组建导弹部队中,也陆续组建了通信、气象、计算、防化、工兵、仓库、汽车营等保障分队,部队的编制日趋完善。&&& 东风4型导弹发射井,这一时期中国加快了二炮基地和作战阵地工程建设。 为加快作战阵地工程建设速度,加强管理,196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凡担负二炮工程建设任务的工程部队,统一归二炮建制。1968年到1970年,又先后从其它单位抽调若干个工程团,归二炮领导。&&&二炮部队组建初期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掌握导弹发射技术,尽快实现独立发射。1967年至1976年,围绕提高“三种能力”(生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在训练指导上,逐步实现了从重点抓操作手的训练,到重点抓干部的训练;从重点抓导弹专业训练,到重点抓各专业整体配套训练;从重点抓技术训练,到重点抓战术战役训练,在加强专业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努力培养稳、准、严、细的操作作风,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指挥水平的军事指挥队伍和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队伍,为独立执行发射任务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从70年代后期起,各部队陆续开始独立执行发射任务。
&&&&1977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第二炮兵某部第一次离开导弹试验基地,在自选自建的阵地上实施带战术背景的机动作战演习,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连续发射了4枚东风3号中程导弹,均获成功。这标志着二炮部队的训练开始由单一的技术训练向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 1978年8月,另一支部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了中程导弹缩短发射准备时间的试验,也获得成功。这表明,第二炮兵部队已经能够离开导弹研制部门和导弹试验基地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具备了独立发射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二炮兵进入了以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第二炮兵部队的训练紧紧围绕提高核反击作战能力这一目标进行改革,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第二炮兵部队制定了五年训练规划,明确提出部队训练以技术为基础、以干部骨干为重点、以核防护和核反击作战为主要内容,使部队进一步明确了训练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 &&&&日至9月19日,二炮在西北某地首次举行核反击作战战役演习。这次演习着重演练第二炮兵、基地、支队三级首长、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从敌情设置、情况诱导,到训练科目的选定,都力求缩小与实战的距离。第二炮兵三级首长、机关和部分部队参加演习。9月15日上午7时至8时30分,4枚导弹射向千里之外的某区,准确地命中了目标,整个战役演习获得了圆满成功。结合演习,还组织了导弹部队主要领导参加的战役集训研究第二炮兵战役理论和战役的准备及实施。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和总参谋长杨得志等首长观看了这次演习。
&&&1984年,在研究总结战略导弹部队战备建设和技术、战术训练经验的基础上,二炮编写颁发了第一代作战条令。 时任副军委主席的杨尚昆观摩了此次演习,图为80年代的杨尚昆。
&&& 1984年,第二炮兵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号召,正式提出了“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干而有效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奋斗目标。这一重大决策,为第二炮兵的长远建设规定了基本方针和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第二炮兵对编制体制作了多次调整。早在1982年,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第二炮兵领导机关提出了《精简整编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导弹部队的编制体制突破了以往沿用的陆军编制体制。改为适合自身特点的编制体制。新的编制体制,减少了建制层次,编配人数相对灵活,便于保留技术骨干,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
&&&&1985年,第二炮兵再次对编制体制进行调整,压缩了工程部队,扩充了导弹部队,完善了战斗保障部(分)队。与此同时,对部队、机关的编制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加强了科研机构,撤了重迭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第二炮兵的编制体制更趋科学、合理,向着精兵、合成、配套的方向迈进 。&&&&在逐步完善编制体制的同时,第二炮兵部队对教育训练也进行了改革。在训练指导思想上,逐步实现从重点抓操作手训练转变为重点抓干部训练;从重点抓导弹专业训练,转变为重点抓各专业配套训练。在训练内容上,增加了实施机动作战的训练。在训练方法上,成功地推行新老兵分编分训,先训后补的方法。在训练手段上,积极发展现代化的训练仿真器材,使一些因受装备数量和使用寿命及消耗费用等条件限制、难以开展的训练项目得以开展,为训练质量和作战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80年代二炮逐步实现训练改革。 这一时期,第二炮兵阵地建设、装备管理、后勤保障、军事理论研究和技术革新等,都有了新的进步并取得了新的成就。1980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延长导弹核武器使用寿命的指示,第二炮兵成立了武器延寿试验领导小组,到1982年9月,这项试验获得成功。使某型号导弹的贮存期延长了2倍,具有显著的军事价值和经济效益。1985年,某型导弹挖潜增程试验获得成功,提高了该型号导弹的性能,增加了打击目标的数量,扩大了控制目标的覆盖面,使武器使用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中央军委为此发布了嘉奖今。&&& 到80年代中期,第二炮兵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多种型号导弹,成为一支实施战略核反击的重要力量。
&&& 1984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第二炮兵部队开始正式担负战备值班任务。这标志着第二炮兵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年10月1日,第二炮兵部队携带东风3号、东风4号和东风5号三种战略导弹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阅兵式,以严整的军容,威武的英姿,展示了国威、军威。
&&& 80年代中期,二炮重点抓了中程导弹部队的配套建设和合成训练,形成了整体作战能力。第二炮兵领导机关多次组织复杂气象条件及核条件下的检验性演习和机动作战演习,从而锻炼了部队的机动发射能力,提高了首长、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增强了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同时,也为战役、战术理论和中国核战略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1978年8月邓小平提出“用现代化导弹武器打游击”的思想之后,二炮开始发展装备陆基机动的固体导弹部队。1984年12月,某新装备试验训练团成立,专门执行我国第一代固体中程战略导弹的试验任务。&&& 1988年开始,二炮进行了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配套建设的试点,于“八五”期间完成了武器装备和阵地设施的配套建设,全面形成了作战能力。“长城工程”的战略导弹部队阵地建设工程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施工于1994年底竣工,中国由此具备了二次核反击能力。&&& 1988年我国第一代固体中程战略导弹东风21设计定型,随后开始装备部队。 为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中央军委作出了建设常规导弹部队的重大决策。二炮开始从执行单一核反击任务转变为执行核常双重威慑、双重作战任务。
&&& 随着固体战术导弹的研制进程,1991年8月,二炮成立11人的常规导弹技术集训班。1992年4月,接收首批装备。1993年,二炮第一支常规导弹旅组建。日,该旅成功发射了二炮历史上第一枚常规战术导弹。为落实中央军委关于“装备到位即形成发射能力”的指示,该旅创造了“让官兵提前介入武器研制、试验、定型、生产全过程,使训练与科研同步,与生产并行,与试验互动,超前培养储备新型导弹武器操作骨干”的“追踪设计训练法”,缩短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周期。
&&& 1995年7月,该部奉命执行“神剑95”军事演练任务,向预定目标成功发射6枚导弹,打出了国威军威。
&&& 1996年3月,该部奉命执行“联合96-1”军事演练任务,成功发射4枚东风15导弹,有力的震慑了“台独”分裂势力。这两次重大军事演习任务,标着二炮形成 常规导弹作战能力和与其它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东风15导弹的服役,使二炮进入了核常兼备的发展阶段。&&& 1995年,1996年DF-15在台湾海峡测试发射,对台独分子严重警告。&&& 中国第二炮兵部队从上世纪50年代筹划组建到80年代中期初步具备战略核反击能力,为国家打破核垄断,维护自身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这一时期的编制体制调整和建立起来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也为第二炮兵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第二炮兵部队完成了从单一核导弹到核常兼备的转型发展,使中国具备了核常规导弹的打击能力。同时这一转型发展也为国家在应对各种复杂和危险局面时提供了灵活和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军费投入的逐年加大,第二炮兵部队加速发展,新型战略和战术导弹陆续服役,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渐渐具备了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
&&&&二炮有多种型号的地地战略导弹和战役战术常规导弹,包括近程(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导弹、中程(射程公里)导弹、远程(射程在 公里)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具有在昼夜间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发射能力。这些导弹的特点是︰射程远,杀伤破坏威力大,命中精度较高,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强。建有与之配套的作战指挥、防护工程和其它各种设施。可以固定发射,也可以机动发射,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1980年代中期第一代东风系列液体燃料导弹-东风-3(DF-3或CSS-2)、东风-4(DF-4或CSS-3)、东风-5(DF-5或CSS-4)陆续成军。随后开始研发固体燃料导弹,1988年东风-21(DF-21或CSS-5)中程导弹完成研发。东风-15(DF-15、CSS-6或M- 9)、东风-11(DF-11、CSS-7或M-11)短程导弹分别于1991年与1992年完成研制。自此二炮部队配备短、中、长程洲际导弹,形成完整战术与战略导弹打击力量。  1990年代初期,受到美、俄两国裁军影响,二炮部队建设迟滞不前。新一代洲际导弹发展缓慢,战略中程导弹被装上常规弹头。1995年台海紧张,二炮发展峰回路转,原本专供出口的M-9/11战术导弹一下子装备了负责对台任务的广州与南京军区数个导弹旅。二炮发展远景一方面以核为主,加强发展有效的核反击能力,加速新型洲际导弹与潜射导弹的研制部署,吓阻美、日介入台湾事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的建设,以期攻其一点,瘫痪全部,打击敌人系统关键节点。  一.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1.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DF-5/CSS-4)︰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3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型弹道导弹是二炮较为老式的洲际弹道导弹,其不具备机动发射能力。曾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2.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DF-31, 北约代号: CSS-9)︰东风31型弹道导弹是我国第一种机动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于1988年设计定型,1989年生出第一枚原型弹,与东风5型弹道导弹相比,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尺寸更小,但命中精度更高(不超过100米),导弹采用固体燃料惯性制导,最新改进型DF-31A射程大于11000公里。主要部署在华中,华东地区,它们的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发射筒采用了加强筋固定,并安装了两副卡钳,考虑到南方丘陵地带路面质量的因素而起到稳定作用,打击对象为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兼顾打击前苏联的欧洲地区。2001年底,东风三十一完成换装,东风四全部退役。  3.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DF-21, 北约代号: CSS-5)︰东风-21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弹道导弹。它采用竖立式运输发射架(TEL)发射,也是中国第一种具备公路机动性能的导弹。于 1978年开始研制,并于日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试射,1991年开始部署,逐步取代老式的东风-3A。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导弹装备 600KG弹头时射程为1770公里。  4.东风11型短程弹道导弹(DF-11, 北约代号: CSS-7)︰东风-11是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公路机动式弹道导弹,可安装常规弹头或核弹头,采用两级助推方式,射程较短,约为300公里。绝大部分部署在中国东南部并将台湾纳入射程范围之内。东风-11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开始装备中国导弹部队并对外出口,出口型号为M-11。  5.东风15型短程弹道导弹(DF-15, 北约代号: CSS-6)︰东风-15是一种单级固态燃料机动式短程弹道导弹(SRBM),其原设计用于出口,出口编号为M-9。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0年定型生产并对外出口,1995年开始部署。东风-15从由卡车牵引的拖车发射,准备时间为30分钟,射程600公里。  二.反卫星武器  主要是以KT("开拓者")系列反卫星武器为主,开拓者系列固体火箭与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极为类似。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枚开拓者2型固体火箭,成功击毁了已经报废的风雨1C气象卫星,这是已经公开的中国首次反卫星武器试验。
  三.反弹道导弹武器  从1969年开始中国就开始研制FJ系列反弹道导弹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该取得了长足进展,详情属于绝密,外界不得而知。  四.陆基巡航导弹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二炮装备有先进的弹道导弹,却不知道第二炮兵部队还装备有陆基远程巡航导弹。中国从80年代起就开始了研制陆基远程巡航导弹的工作,并于90年代开始实弹部署西北二炮某部。这一系列的巡航导弹导弹主要有长风(CF)、红鸟(HN)、东海(DH)等系列,其射程分别从400到1800公里。  中国各型弹道导弹一览表  型号 燃料 射程(公里) 装备时间  东风-1 液体短程弹道导弹,射程600公里 1961年装备  东风-2 液体短程弹道导弹,射程1,300公里 1966年装备  东风-3 液体中程弹道导弹,射程2,700公里 1971年装备  东风-3A 液体中程弹道导弹,射程3,500公里 1987年装备  东风-4 液体中程弹道导弹,射程5,500公里 1980年装备  东风-5 液体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2,500公里 1981年装备  东风-5A 液体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3,500公里 1986年装备  东风-11 固体短程弹道导弹,射程350公里 1992年装备  东风-11A 固体短程弹道导弹,射程500公里 1998年装备  东风-15 固体短程弹道导弹,射程600公里 1990年装备  东风-15A 固体短程弹道导弹,射程600公里 1994年装备  东风-21 固体中程弹道导弹,射程2150公里 1987年装备  东风-21A 固体中程弹道导弹,射程2500公里 1990年装备  东风-25 固体中程弹道导弹,射程3200公里 2004年装备  东风-31 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射程8000公里 1992年装备  东风-31A 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1000公里 2007年装备  巨浪-1 固体潜射弹道导弹,射程2150公里 1982年装备  巨浪-2 固体潜射弹道导弹,射程8600公里 未知  巨浪-2A 固体潜射弹道导弹,程12000公里 未知  各种巡航导弹︰  “红鸟”-1型巡航导弹,射程达到1200千米  “红鸟”-2B的空射型巡航导弹,射程达到千米  “红鸟”-3型巡航导弹,射程达到2000千米  “东海-10”巡航导弹,该弹射程1500千米
&&& 1995年夏,解放军报一则不显眼的消息指出第二炮兵数万名官兵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修建的某重大国防工程胜利竣工。该人工奇景就是传说中的〞长城工程〞。根据某西方战略专家的推断,该工程是为了增强二炮部队的核反击能力而建造的一条总长为5000余公里的地下网状走廊,地点可能是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战略弹道导弹将在这个地下迷宫中游动部署,并从数百座真假混杂的地井群中发射。据该位西方专家推算,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可以轻易地赋予这座地下工事 1000米的土地覆盖,这还不包括任何人工加固层。如果用钻地核弹头对其进行攻击的话,将需要3枚5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连续击中同一点方可击穿。即便熟悉整个工事的部署,再假设整个〞长城工程〞只有一公里长,仍将需要一万枚这样的核弹头才能保证完全摧毁它。当然,在现实中,这是非常不可能的!对于从60年代中就致力于开拓地下核工事的中国来说,太行山地区大概仅是全国核部署的参分之一!  近年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导弹技术的科研攻关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近千项科技成果。其中较重要的有〞超高速计算器模拟核试爆〞和〞某新型洲际导弹计算器模拟弹道发射〞试验成功,使中国在敏感的国际新环境下仍然获得了所需的大量珍贵试验数据;〞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成功,使部队测控技术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二炮部队的大部份演训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在室内电子仿真合成,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经费,减少武器装备的损耗,也使外国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备战水平更加难以琢磨。  
&&&中国的军、民航天计划实际上是同步协调发展的。很多军用技术都是在民用运载火箭上技术检验过关的,从而避免了单纯进行导弹试射的敏感性。例如,1986年前从未发射过多弹头战略导弹,但是通过发射东风-4改装的运载火箭实现了〞一箭三星〞,间接验证了自己集束弹头的发射能力。中国发展的长征-2C/3系列,实际上就是东风-5洲际导弹改装的。近年来,中国为摩特罗拉公司发射铱星通讯卫星也检验了中国的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MRVs)的发射能力。可以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逐步成熟和进步也印证了中国长程弹道导弹的可靠性和技术水平。而发射长征火箭的指管通情系统也对二炮的C3I发展起着互补促进的重要作用。一条长达25000公里,贯穿中国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地下光缆通讯网已经建成。这条光缆通讯网的建立不仅为全国各地民用航空航天单位提供高速的信息服务,也打通了北京和二炮各基地的直接联系,现在,中央军委可以通过京郊指挥总部的大屏幕显示器和数千里外各二炮发射基地直接地进行清晰的数字语音图像通信。不远的未来,它还将成为全军光纤网的主干。  此外,二炮还在积极发展激光发射器、各种军用卫星、反卫星武器、载人航天器等天基军事兵器,努力开拓太空主战场,力争未来战争主动权。据〞解放军报〞报道,一座以军事航天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军事航天研究中心,已于近期在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成立。这个中心建有航天综合仿真研讨大厅,天战仿真仿真系统、航天发射指挥训练仿真系统等一批先进设施。随着天基武器投入力度不断发展壮大,未来战争模式也会出现全新的变化。第一代地地导弹东风-1导弹在一九六0年十一月仿制前苏联SS-2成功。导弹射程仅仅六百公里,没有实战部署过。   东风-2导弹仍然属于苏联弹道导弹的仿制品,射程一千五百公里的东风-2导弹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试射成功。   东风-3是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射程二千八百公里的东风-3导弹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发射试验成功。东风-3导弹的改进型射程增加到三千五百公里,可以携带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武器。东风-4导弹的增程型射程达一万公里。东风-4在一九七0年试射成功,一九七七年正式装备部队。 东风-5导弹的射程覆盖全球。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可以携带多达十个以上的分导多弹头,具有相当大的摧毁能力,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 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射程二千七百公里&& 《中国军力报告》宣称,到2010年,中国的战略导弹力量将由固定井式发射的CSS-4、CSS-3洲际导弹,CSS-5中程导弹,机动式发射的“东风-31”和“东风-31A”洲际导弹,以及潜射的“巨浪-1”和“巨浪-2”潜射导弹组成。并且新型的“东风-31”和“东风-31A”由于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  依照美国人的判断,中国拥有的战略导弹能力,除保持大国所应有的战略威慑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台海问题上发挥吓阻美国出兵的作用。因此,美国综合运用各种侦察手段,严密关注、广泛搜集有关中国导弹的各种信息。  从近年来美国披露的有关中国导弹的信息来源看,间谍卫星发挥了首屈一指的作用。美国目前至少有50余颗各类卫星在空中担负直接或间接的侦察任务。据悉,在通常情况下,平均每6个小时就有1颗美国的侦察卫星从中国大陆及沿海的上空飞越。&&& 经过多年研究论证,随着我国基础工业水平和导弹开发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高能推进剂和轻质高强度材料的进展,陆基固体洲际导弹和潜射固体洲际导弹分别都在1999年末正式立项,与此同时,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开发制造工作也同步展开。&&& 2000年我国第二代固体中程战略导弹东风21甲通过抽检试射,开始正式交付二炮部队使用,开始大规模替换二炮部队中老式的东风3型中程战略弹道导弹。同年东风31远程战略弹道导弹的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随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开始装备二炮部队,代替老式东风4远程战略导弹和部分东风5洲际战略导弹的作战任务,我国中远程战略核打击力量开始转向固体化。&&& 固体洲际战略弹道导弹的开发在固体远程战略弹道导弹的基础上进行,采用减重等一系列设计,射程得到了很大提高,研制过程总的来说比较顺利,多次飞行试验都取得了成功,随后设计定型,开始服役,并将于建国60周年阅兵上展出。二炮战略核导弹装备质量提高的同时,部队编制和导弹数量也有了大幅度增加,提高战略力量的威慑力。
&&& 东风21中程导弹已开始大规模替代东风3型中程导弹。 中国东风-31洲际导弹的服役,标志二炮中远程战略核打击力量开始转向固体化。
&& 多弹头技术应用和反导系统建设&&& 面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开发试验工作陆续展开的实质性威胁,我国也开始多弹头分导再入工具(MIRV)的开发工作,进一步提高战略导弹的品质。对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二炮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不仅提高核常力量作战期间的指挥决策效率,也完善核力量相应运行机制和配套措施,提高和平时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数据中继卫星和导航卫星的逐步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核力量尤其是海基核力量的实际战斗力与威慑遏制作用。&&& 对于此时仍然作为力量中坚的老式导弹,也开展了延寿工作,二炮某旅进行了东风4导弹的延寿发射实验,检验了导弹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命中精度,同时显示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力量的威慑力。2001年,针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开始在老式洲际战略弹道导弹上加装MIRV的工作,多年后正式试射成功,并将分导技术衍生到运载火箭技术上,进行了环境1A/B双星的不同轨道面发射。&&& MIRV(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就是一枚导弹可以搭载多个核弹头攻击位置不同的目标。 二炮不仅大力提高一次核打击力量,还大力加强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建设。2004年,新一代的战略核潜艇开始下水海试,上一代的战略核潜艇开始换装新的巨浪1甲导弹,射程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在新一代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服役前承担起我国海基核打击力量的重任。&&& 面对复杂多样的国际形势和冷战后更加严重的核威胁,为了保证陆基核反击力量的安全,战略预警体系建设得到了迅速加强,上一代的战略预警雷达退役和转为民用的同时,新一代战略预警雷达陆续服役,同时还在沿海建设了新的超地平线预警雷达,对太平洋上的潜射弹道导弹威胁提供战略预警信息。&&&& 二炮新一代预警雷达的服役,有效的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预警能力,极大提高了陆基机动远程与洲际战略弹道导弹的生存概率,保证了我国陆基核打击力量的有效性。面对更加复杂的安全形势,为保证我国核打击力量的安全,除了构建新一代预警系统外,二炮对弹道导弹防御也开始提上日程,展开反导反卫的论证预研工作,利用现有弹道导弹弹体与发动机,进行相应的飞行试验,并在2007年进行了实际的反卫试验。&&& 中国大型军用预警雷达,中国近年来加强了反导系统的建设。 从战略核威慑到精确化常规打击,为建立一支足够有效的常规导弹作战力量,满足现代战争需求。在保证以核威慑力量为中心的前提下,二炮的常规实战力量在最近十多年里,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筹建的二炮首个应急机动旅的杨业功将军后来升任二炮某基地司令职务,他麾下的该基地逐渐汇聚了二炮最强的常规作战力量,成为二炮编制最为庞大的基地,同时其它各基地也陆续组建了常规导弹作战部队。&&&& 二炮部队早期装备的常规弹道导弹,只有东风11和东风15两种型号。它们在研制时二炮还没有常规作战需求,因此针对性不强。面对90年代我国面临的战略形势,要求我国区域常规打击力量能够打击近至台湾远及关岛的目标,具备对雷达站,防空阵地,通讯指挥控制中心等关键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并完成对机场港口等目标的压制和破坏。&&&& 面对周边日益发展的反导系统,要求导弹有足够的突防能力;常规弹头的杀伤力比之核装药远远不足,则对常规弹道导弹的制导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二炮的实际需求,我国军工部门及时改进,通过改进惯导加装GPS等方式,应急开发出新型号的东风11和东风15常规导弹,主要措施是改进了战斗部,提高了制导精度,初步具备对战术目标的精确攻击能力。&&& 为了达成精确打击的任务,根据对美国的潘兴II先进中距弹道导弹的跟踪研究,突破了机动弹头气动外形与控制,高性能耐热透波雷达罩,末制导雷达匹配等关键技术难题,近程导弹中还衍生出机动弹头雷达制导的新型号,在潜在敌人的反导系统前具备了有效的突防能力,于世纪之交通过多次飞行试验具备了战斗力,开始装备二炮常规导弹旅,并在沿海到高原的多次演习中出现,二炮也由此具备了初步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 装有末端修正弹头的东风15A导弹,注意弹头长于之前的DF-15。 随着新一代固体中程战略导弹的成熟,针对中程精确打击的需求,在突破了机动弹头在更高速度下的气动与控制问题的同时,末制导目标匹配雷达的性能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新的导弹子母战斗部也开发完成。在这些多年的技术攻关告捷之后,以东风21甲中程战略导弹为基础,开发出新的常规中程弹道导弹,经过21世纪多次飞行试验成功后装备部队,并多次在演习中露面,二炮由此形成了中近程齐备的常规弹道导弹精确打击能力。&&& 二炮常规弹道导弹导弹建设规划中,对打击时间敏感目标和移动目标的需求由来已久,随着精确打击高价值点目标能力的逐渐具备,打击时敏目标开始提上日程,这对弹头机动和末制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相应的情报,监视,侦查和指挥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超地平线雷达仅仅是浮出冰山的一角,气象卫星提供战区气象信息,海洋监视卫星,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提供敌方情报,数据中继卫星和导航卫星提供全程制导支持,通讯指挥控制中心进行指挥决策,二炮信息化在常规导弹作战力量上的作用尤为明显。&&& 随着我国巡航导弹技术的进步,二炮的常规导弹作战力量序列又增加了巡航导弹的身影。与二炮传统的弹道导弹不同,陆基常规巡航导弹具有更好的制导精度,更廉价的制造使用费用,更灵活的作战使用方式,辅以雷达和红外隐身技术则具备更好的突防能力。&&&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世界方位内日益成熟,而中短程尤其是短程弹道导弹的突防则需要越来越大的代价,无论是高性能机动弹头,中段末段机动弹道或是低伸的钱学森弹道,都需要太昂贵的开发制造费用,更突显巡航导弹的价值。
&&& 二炮提出发展巡航导弹的建议,与常规弹道导弹部队的筹建一样,都源自建设二炮常规作战力量决策的需求,只不过受制于国内远程巡航导弹开发的落后,时间要晚的多。&&& BGM-109D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巡航导弹隐蔽性很强,具有突防能力。&& 进入新世纪后,二炮某旅改编为第一支巡航导弹旅,装备我国自行生产的首型远程陆基常规巡航导弹。该旅在新装备尚未到位,训练没有实装装备的条件下,自力更生,研制了新装备的“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在无实装装备条件下进行训练,新装备列装后不到一年,首次实弹发射获得成功,迅速形成战斗力,第二年奔赴训练基地又圆满完成新型导弹的发射任务。&&& 在巡航导弹旅组建后,二炮其它基地也开始组建了巡航导弹旅,并于2006年5月、2008年3月和2009年6月一一在央视亮相,对台独势力进行了有力的震慑。2009年60年国庆大阅兵中,二炮巡航导弹兵部队也将亮相,展示军威国威。&&& 1996年,二炮召开了第四次科技大会。同年5月,二炮“神剑人才工程”正式启动。短短几年时间,战略导弹部队“专家人才方阵“成为科技奋飞的领头雁。13年来,二炮部队先后有近300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奖励,一批重大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炮军事训练不断创新发展。始终坚持以技术为基础、以干部骨干为重点、以合成配套为中心、以提高整体作战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针,积极探索创新具有二炮特色的训练模式。
&&& 2006年“北剑-0607(S)”实兵检验性和研究性对抗演习中,首次由空军、二炮、武装警察等部队支持同步组织2个整装师对抗演习。&&&& 2009年6月“联合-209”演习中二炮参加解放军历史上首次战区级联合战役训练,不仅在技术战术上,更在联合作战上锤炼了二炮部队的战斗力。这表明,第二炮兵部队具备了战区级联合作战能力,常规作战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炮近年来技术装备越来越多,对官兵的正确操作提出很高要求。 参加“联合-209”首次战区级联合战役训练的二炮部队人员。&&&& 1996年的台海危机,二炮部队既给了台独分裂势力以强烈震慑,同时也让自身认识到发展上存在的不足。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二炮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大幅提升,紧紧围绕建设“精干有效”、“足够有效”和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的目标,积极推进作战力量、武器装备、人才建设和战场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转型建设,全力提升部队的核心军事能力。
&&&& 第二炮兵基本形成了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的武器系列,能够独立或协同其它军兵种对敌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的作战能力。
& &二炮各导弹基地一览表
  51基地 ,辖4个导弹旅,司令部驻地辽宁沈阳,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
  806旅︰111陕西韩城DF31 目标︰美国  810旅︰113大连金州DF3A 目标︰日本、韩国  816旅︰115吉林通化DF15 目标︰日本  822旅︰117山东莱芜DF21C(2000年组建)目标︰日本  806旅是第二个装备DF31的导弹旅,810旅是最后一个装备DF3A的导弹旅。  52基地,辖7个导弹旅,司令部驻地安徽黄山,是二炮最大的一个导弹基地  807旅︰161安徽池州DF21 目标︰台湾  811旅︰163安徽祁门、江西景德镇DF21 目标︰台湾  815旅︰165江西乐平DF15C 目标︰台湾  817旅︰167福建永安大湖DF15A 目标︰台湾  818旅︰169广东梅州DF11A 目标︰台湾  819旅︰162江西赣州DF11A 目标︰台湾  820旅︰164浙江金华DF11A 目标︰台湾  53基地,辖4个导弹旅,司令部驻地云南昆明 ,以中程、巡航弹为主。  802旅︰211云南建水DF21 目标︰东南亚、南亚  808旅︰213云南楚雄、玉溪DF21 目标︰东南亚、南亚  821旅︰215广西柳州巡航弹(2000年组建) 目标︰东南亚  822旅︰217贵州清镇、海南三亚 目标︰东南亚  219云南昆明 目标︰东南亚、南亚  54基地,辖3个导弹旅,司令部驻地河南洛阳,战略导弹基地  801旅︰261河南灵宝、洛宁DF5甲 目标︰美国  804旅︰263河南栾川DF5甲 目标︰美国  813旅︰265河南南阳王村DF31A 目标︰美国  813旅是第1个DF31旅,也是第1个31A旅。  55基地,辖4个导弹旅,司令部驻地湖南怀化  803旅︰311湖南靖州DF5乙 目标︰美国  805旅︰313湖南信道DF5甲 目标︰美国  814旅︰315湖南会同DF5甲 目标︰美国  824旅︰317湖南洞口巡航弹 目标︰日本冲绳、台湾; 湖南宜春新营区 目标︰日本冲绳、台湾
  56基地,辖3个导弹旅,司令部驻地青海西宁  809旅︰96361 青海大通 DF21A 目标︰印度  812旅︰96363 甘肃天水德令哈)DF31甲 目标︰印度、俄罗斯  823旅︰96365 新疆库尔勒 DF21 目标︰印度  96367:高原训练基地,首区在青海,末区在新疆。  小二炮︰  1、编制比二炮旅小,每个旅发射单元要少N个;现已知有至少两个  2、在军区地位低。每个旅还带一个训练团,也是有作战能力的,至少有一个营。  南京军区导弹1旅︰73661福建仙游DF11  广州军区导弹2旅︰75810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DF11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洞口到怀化汽车时刻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