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奖什么时间能有结果

您现在的位置:
关于申报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评选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精神,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评选申报工作开始了,申报材料包括《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评审表》等,均可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http://onsgep./edoas2/website7/level3.jsp?id=3540)查询和下载。请各相关单位按通知精神和要求积极组织申报,并将申报材料最迟于日前交至科研处人文社科办公室。
关于申报的有关事宜请与科研处人文社科管理办公室联系。
联系人:徐玲惠
联系电话:2097关于组织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
关于组织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
&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
学校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充分调动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总结2011年至2015年我国教育科研战线所取得的工作成就,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教育部决定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教办教科〔号)精神,现将我校开展这项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奖范围
1.凡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立项课题成果均可参评。
2.凡未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而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教育科研成果,或不宜公开发表和出版但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教育科研成果,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部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推荐,也可参加此次评奖 。
3.凡已在往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中获奖的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奖。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的,其推荐成果原则上应是评奖活动中已获奖成果。凡参加评奖活动而未获奖的成果,一般不再推荐参评。未参加评奖的成果可推荐参评。
5.参评成果限定在2011年1月至日期间。
二、参评内容
1.已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成果,包括著作、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教材等(不包括论文集、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 。
2.不宜公开出版和发表,但已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
三、参评条件
对参评成果在指导思想、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社会效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参评成果应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特点,科学解释和准确解答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体现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基本条件是: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学术上坚持创新和质量导向。要求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
3.学风端正,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求。
4.社会影响上要求所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在理论探索和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的真实情况,针对教育改草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具有重要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案,被党政部门充分吸收采纳;独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较大范围内长期实验推广,在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5.以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优秀成果为奖励重点,并重视奖励基础研究以及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优秀成果。
四、申报要求
1.署名多人的研究成果原则上由第一作者进行申报,申报人最多为6人(包括主持人)。
2.系列丛书只能以单本著作独立参评。
3.多卷本专著整体申报参评,不能单卷参评。
五、申报办法
1.本届评奖采取个人申报与单位或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一个人只限申报一项。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原则上择优优先推荐申报。
2.参评成果由申报者填写《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中报评奖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复印件、成果重要影响及效果等证明) 。
3.报送成果材料要求
(1)申报评审书纸质版一式七份( 1份原件6份复印件)、电子版1份 ,参评成果原件1份。申报评审书文本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
(2)各部门填写申报数据汇总表,加盖公章后统一报送。
(3)上报材料使用纸质档案袋分装,每袋限装一项成果的材料,《申评表》封面和袋内材料明细分别贴于档案袋的正反两面。
4.材料报送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
(1)材料报送时间:各有关单位材料报送学校的时间为日前,逾期不予受理。
(2)报送地点: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新校区教学实验楼BN-708)。
联系人:刘杨 闫秀娟
附件1.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
附件2.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书
附件3.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申报汇总表
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
附件【】已下载次附件【】已下载次附件【】已下载次
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联系电话:6;联系邮箱: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建议使用800×600以上分辨率,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
中国教育装备网
  核心提示:日前,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教育科学研究涵盖理论生产和成果转化应用两个阶段,要抓好从理论生产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机衔接,构建完整的教育科学理论再生产过程。
  陈宝生指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生产要紧密联系教育事业发展。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被表象遮掩的真问题、时代命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二要夯实学理支撑,深刻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三要注重经验集成,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中创造的丰富实践经验加以集成、总结、提炼。
  陈宝生强调,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将成果转化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鲜活实践。一要转化为教案,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拓展学术园地,构建理论大厦。二要转化为决策,将为决策服务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和转化途径。三要转化为制度,让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四要转化为舆论,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会议。本次大会共有298项成果获奖,其中《教育改革的“中国问题”》等23项成果获得一等奖、《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等85项成果获得二等奖。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亦凡)
责任编辑:彭传培
本文链接:
微博关注:
教备网在线客服:
客服联系热线:
投稿/访谈/求购/报价:
商务合作/广告代理:
邮箱:ceiea@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ceiea@  客服热线:7 、 、310352  传真: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号  ICP备案号:皖ICP备号
 网络实名:教备网校内各相关单位:
号),请各单位认真组织成果申报工作。申报及报送方式通知如下:
)要求申报符合条件的成果,并按照《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书》(附件3)(以下简称《申报评审书》)的&填报说明&认真填写各项内容。
份原件、5份复印件,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份(如:获奖证书复印件、成果收录证明、重要影响及效果证明等),附件材料较多者请装订成册,封面请注明申报人、申报成果等信息。
份(套)。
)(以下简称《汇总表》)1份,需由单位科研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注:申报材料由各单位科研秘书统一报送社科处(主楼A区203室),同时将《申报评审表》、《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
年6月27日下午5:00,逾期恕不受理。
&&&&&&&& 吴慧涵&&
附件: 1. 号)
相关附件: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2011 北师大新主楼A区203室 邮编:100875 电话: 传真:
网站设计: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五届膜科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