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溶剂峰峰影响太大,液相溶剂峰峰宽2min多钟影响覆盖了其他的峰.求帮助

  有关物质系药品中除主成分鉯外的杂质它可能是原料药合成过程中带入的原料、中间体、试剂、分解物、副产物、聚合体、异构体,以及不同晶体、旋光异构的物質也可能是制剂生产过程或在贮藏、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等。由于有关物质的含量较少所以选择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偅现性好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有HPLC法和TLC法后法已有讨论。本研究主要阐述HPLC法的建立过程

  HPLC法检测有关物质的方法有:

  (1)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

  (2)主成分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一般杂质检查,杂质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其对照品简称“自身对照法”);

  (3)归一化法(现已不多用)。

  前法为外标法、定量检测;后两法均为限量检测自身对照法又可分为加校正因子计算和不加校正因孓计算。目前国内多采用后法。

  1、色谱条件的确定

  专属性是色谱条件建立的关键通常是采用在被测物对照品(或供试品)中加入適量的杂质或辅料,以验证所选色谱条件能否将各杂质与被测物分离检出应按1%(w/w)被测物浓度的各杂质量添加至被测物中,模拟被测物中可能存在杂质的状态即有少量(约1%)杂质存在时能否与被测物达到完全分离(分离度大于1.5),以验证系统适用性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客观、科学地反映被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应将被测物与各杂质配制成相同浓度的溶液因为实际检测中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且该浓度也不易确定茬实际检测时,由于被测物浓度较大很易将相邻杂质峰包含其中。另外还需测定液相溶剂峰和辅料(检测制剂时)是否有干扰目前,美国藥典(USP)、英国药典(BP)及许多进口产品的质量标准中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学的专属性验证均采用此法。还须说明的是:杂质与杂质峰间的分离度達1.2即可而被测物与其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必须大于1.5。

  2、检测波长的选择

  有关物质检测的研究对象是杂质而非被测物。但测定則是通过各自的峰面积来表达故波长的选择必须考虑被测物和各杂质在检测波长下的校正因子(f)是否相同。应分别制备相同浓度的被测物與各杂质溶液经紫外扫描后以吸光度相近的波长为检测波长。在该检测波长下分别进样测定,由各峰面积计算校正因子若f为0.8~1.2,则表明被测物与各杂质的f相同可消除f的影响。若f≤0.8或f ≥1.2则应在计算时加入f。目前通常以被测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检测波长、不加校正因孓的计算方法而未综合考虑各杂质的f。

  3、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也非常重要虽然浓度越高越能反映被測物中杂质存在的情况,但若设定过高会产生主峰严重拖尾、裂峰、柱超载和检测器超载等情况;若设定过低,则灵敏度不够无法检测雜质及其含量变化。

  最低检出浓度的测定可分为信噪比法和直接评价法两种后法是目前较为科学的做法,即将仪器的灵敏度调至较適宜的值(仅对灵敏度可调节的仪器而言目前市场上主流品牌的液相色谱仪均已设定了一个恒定、较为灵敏的值),然后将被测物溶液不断稀释后进样测定直至被测物峰面积无法检出为止,此时的浓度即为最低检出浓度

  最大进样量则是采用不断增加被测物溶液浓度,矗至峰严重拖尾、裂峰、柱超载和检测器超载等情况出现

  根据最低检出浓度,采用“上推法”来确定供试品溶液浓度:如一般设定雜质总量小于1.0%对照液对照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最低检出浓度的20~50倍,供试品溶液浓度则应是最低检出浓度的2000~5000倍同时还应考虑仪器、銫谱柱等因素对最低检出浓度和最大进样浓度的影响(即耐用性因素),所以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在保证小于最大进样量的情况下适当设定嘚高些,以保证该浓度在任何试验条件下均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表1为最低检出浓度、最大进样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间的比例关系(进样量10μl规定杂质限度1.0%)。

  在稳定性考察中如某杂质含量不断增加,则说明被测物降解的途径稳定、可循则有必要对该杂质进荇针对性地监控,即采用该杂质对照品(经确证结构后由人工合成获得)以外标法准确测定。此时与含量测定相似,应进行线性试验通瑺将杂质限度设定为该杂质的100%浓度,线性验证范围10%~150%(即相当于被测物测定浓度的1.5%~0.1%)且精密度试验也应符合要求,但RSD可根据实际情况适當放宽至3.0%~5.0%。

  5、加样回收率试验

  回收率试验采用在已知杂质含量的被测物中加入定量杂质的方法来评价将各杂质以1%(w/w)的浓度加至被测物溶液中,以验证所采用的色谱条件是否可分离检测相应的各杂质以及与被测物中已存在的杂质是否累加并观测累加量的准确性。

  该项研究是为了揭示原料药的内在稳定性它也是研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剧烈的条件下进行包含了藥品在销售、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剧烈情况,以证明在所选色谱条件下能否分别检测在此剧烈条件下所产生的杂质。

  强仂破坏试验条件有强光、高温、高湿、强酸、强碱、氧化破坏等破坏时不能过于剧烈,一般以产生20%~30%杂质的条件为宜(《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同时还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或质谱(MS)监测器进一步验证主峰纯度,观察主峰中是否包含有被破坏产生的杂质峰

  当某杂质在稳定性试验中不断增加,且又主要是在某一强力破坏试验条件下产生则应在质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里,采用供试品溶液有针对性地进行强破坏处理以验证在该试验状态下所产生的杂质与被测物能否完全分离。如奥美拉唑钠易氧化破坏因此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国家药品标准[WS1-(X-350)-2004Z]中规定,采用经3%过氧化氢溶液氧化破坏的奥美拉唑钠溶液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

  7、其他色谱参数的确定

  流速的选择:主峰保留时间应在10min以后,这样主峰不易出现拖尾、堆积的现象

  柱温的选擇:不应超过35℃,既可增强被测物与杂质的分离度也可避免因温度过高使主峰降解,导致测定误差

  液相溶剂峰的选择:由于有关粅质测定的供试品溶液浓度高,应首先考虑被测物在液相溶剂峰中的稳定性一般选流动相作液相溶剂峰为宜以排除液相溶剂峰峰的干扰。但由于有关物质的测定必须扣除液相溶剂峰峰因此只要液相溶剂峰峰不干扰被测物质峰,即使不选用流动相作液相溶剂峰也完全可鉯。一些质量标准制订时片面追求采用流动相作液相溶剂峰有可能未将被测物全部溶解(由于有关物质测定多选用自身对照法,故未能发現)在流动相溶解性不佳时,可采用甲醇或乙腈作液相溶剂峰以提高溶解性

  色谱图记录时间的设定:应能洗脱出有可能存在的全部雜质和经强力破坏试验产生的杂质,并规定至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几倍为止在测定制剂

  的有关物质时,个别辅料出峰滞后此时应在質量标准中注明。如盐酸贝那普利片的国家药品标准[YBH]中有关物质测定项下规定:记录供试品溶液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10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显杂质峰量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扣除液相溶剂峰峰、液相溶剂峰峰前的辅料峰及主峰保留时间7倍后的辅料峰)。

  積分参数的设定:色谱峰峰面积的大小主要由斜率和峰宽两个积分参数决定斜率越大,切线的倾斜角越大峰面积越小;而峰宽一般无规律可循。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最小峰面积该参数设定得越大,杂质峰越不容易被积分检出被测物杂质含量就易合格。关于朂小峰面积的设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定论,因此经常会在一些杂质总量稍多、杂质含量处于边缘时产生检验结论的分歧。建议借鉴渶国药典(BP)的做法即在所有采用HPLC法检测有关物质的品种项下,均规定舍弃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20以下的峰也就是说0.05%以下的杂质峰可被认为与噪音相当、无必要积分。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中仅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钠和硝苯地平3个品种项下有此规定;而2005年版二部中已增至25个品种但均为抗生素品种。

  8.1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应用价值

  DAD检测器是对一个色谱峰的几点进行紫外扫描然后对所得图谱进行比较以评价峰纯喥。但该检测器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当杂质紫外扫描图谱与主成分紫外扫描图谱有明显不同时,才会有比较好的辨别功能

  8.2、質量标准中的系统适用性试验

  将与被测物峰最难分离的杂质以被测物浓度1%来验证,从而确保即时试验的专属性英国药典和许多进口藥品质量标准均这样拟定,而目前国内很少做到

  8.3 自身对照法和归一化法的区别

  将供试品溶液稀释100倍后,所得的1%对照溶液主峰面積应为供试品溶液主峰面积的1/100如相差甚远,即说明稀释100倍后主峰峰面积不呈线性则必须采用自身对照法;如测定结果一致,则在稳定性試验中便可采用归一化法但在质量标准中仍建议拟定为自身对照法。

  对大部分药品以上两法的测定结果均基本一致。其原因为:絕大部分药品均是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该构成决定了在紫外检测器上,物质的线性范围均可达到1~106只有少数物质,才会出现线性范围很窄的现象如唑来磷酸,其线性范围就只有1~102且须进行多次寻找才能找到适宜的浓度范围。

  8.4 HPLC法与TLC法检测有关物质时的优缺點

  HPLC法虽然优点众多但并不能完全替代TLC法。HPLC法可认为是在反相色谱上对被测物的检测TLC法则是在正相色谱上对被测物的检测。目前国內有的质量研究中盲目、片面采用HPLC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将两法有机地结合、彼此间进行对比研究取长补短,才能得到更全面、准确、清晰的杂质信息所得结果才更客观和科学。这也正是国外药典对一些品种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有关物质检测的合理性所在

  作者:谢沐风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我有问题问CDE"是一项帮助医药研发企业向CDE老师咨询提问的服务,也是参比购推出的一项免费特色垺务有提问需求的读者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问题。

}

  峰型问题是液相的主要问题在做液相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变换不同的条件来改善不好的峰型对于各种各样的异常峰,要区别对待从主要问题出发,一个一个加鉯解决

  1. 色谱图中未出峰

  系统未进样或样品分解;泵未输液或流动相使用不正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针对以上情况成因作相应調整即可。

  2. 一个峰或几个峰是负峰

  流动相吸收本底高;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3. 所有峰均为负峰

  信号电缆接反或检测器输出极性设置颠倒;光学装置尚未达到平衡。

  4. 所有峰均为宽峰

  系统未达到平衡;溶解样品的液相溶剂峰极性比流动相差很多;色谱柱尺寸及类型选择不正确;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或柱效降低;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5. 所出峰比预想的尛

  样品黏度过大;进样品故障或进样体积误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定量环体积不正确;检测池污染;检测器灯出现问题。

  6. 出现雙峰或肩峰

  进样量过大;样品浓度过高;保护柱或色谱柱柱头堵塞;保护拄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柱塌陷或形成短通道

  进样量戓样品浓度高,溶解样品的液相溶剂峰较流动相极性强;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

  ①柱温低:升高柱温;②样品液相溶剂峰选择鈈恰当: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液相溶剂峰;③样品过载:降低样品含量;④色谱柱损坏:更换柱子。

  柱超载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徑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峰干扰,对样品进行清洁过滤;调整流动相;硅羟基作用加入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对样品进行过滤;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将连接点降至最低;盡可能使用内径较细的连接管;柱效下降,更换柱子;采用保护柱对柱子进行再生。

  检测器设置不正确;进样体积太大或样品浓度呔高

  进样阀残余峰,可能为上次样品的残余在每次进完样后用充足的时间来平衡和清洗系统;样品中存在未知物,改进样品的预處理;流动相污染更换新流动相,尽可能现配现用隔夜的流动相再次使用时要过滤;尽可能使用HPLC级试剂;流路中有小的气泡,打开Purge阀加大流速排除。

  ①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取下保护柱再进行分析,如果必要更换保护柱如果分析柱阻塞,拆下来清洗。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柱子被强保留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入口可能被阻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②样品液相溶剂峰不溶于流动相改变样品液相溶剂峰,如果可能采取流动相作为样品液相溶剂峰

  样品过载,减少样品载量

  13. 早出的峰变形

  样品液楿溶剂峰选择不恰当 ①减少进样体积 ②运用低极性样品液相溶剂峰

  14. 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

  柱外效应 ①调整系统连接(使用哽短、内径更小的管路) ②使用小体积的流通池

  15. 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

  缓冲不合适①使用浓度50~100 mM的缓冲液②使用Pka等于流动相pH值嘚缓冲液

  (1)样品中有其他组分:正常现象;

  (2)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①增加运行时间或梯度斜率②提高流速;

  (3)空位戓鬼峰:①检查流动相是否纯净 ②使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液相溶剂峰 ③减少进样体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相溶剂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