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号是什么意思番?

  原标题:《澳大利亚人报》:李光耀警惕崛起中的中国  《澳大利亚人报》2月19日文章,原题:警惕崛起中的中国 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在一本新作中表达了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在格拉汉姆阿莉森等人所著新书《李光耀:大师论中美和世界》中,李说中国是“中央王国”的意思,让人回想起其主导东亚的年代,“对东南亚,工业化的强大的中国会不会像美国自1945年以来那样善意呢?新加坡对这个问题不确定。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或越南都不确定。亚洲很多中小国家很担忧中国可能想恢复昔日的帝国地位,他们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庸国。”  李光耀说:“中国告诉我们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但当我们做的事惹其不高兴时,他们就会说你让13亿人民不高兴了,请搞清自己的位置。”他认为,中国须避免犯下德日曾经的错误,“我相信中国领导人明白,若与美国展开军备竞争就会失败”。  李预测中国GDP将不可避免地超过美国,但创造力永远无法与美匹敌,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中国也不会成为自由民主国家,“若成了那样的国家,中国会崩溃。如果你相信中国将发生某种民主革命,你就错了。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中共领导人将尝试各种方法,除了多党制一人一票的民主体系。”(作者罗万卡里克,王晓雄译)  ========================================================================================  李光耀先生你的意思是中国不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哟,而且如果成为自由民主的国家,中国会崩溃。  反问李先生中国那点不自由?我们可以上天涯,中国那点不民主?我们的领导都是选出来的。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新加坡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华人人口优势。  这个是立国之本。
  反问李先生中国哪点不自由?我们可以上天涯,中国哪点不民主?  对呀,中国哪点不民主、不自由了?  不民主?我们的大部分的全国人大代表都有民主国家的身份!  不自由?我们重庆的11个厅级(甚至更高)的官员可以自由地互认“一单挑”!  李先生此论欠妥啊!
  老李一辈子除了反共就是反华  
  李光耀呼吁美国要制衡中国 否则将失全球霸主地位  /mil/4/2_342_1414988.shtml  ---------------  李光耀:美国无法阻挡中国崛起 那就要学习去接受  /world/detail_/.shtml?_from_ralated  ---------------  李光耀称中共不必太在意西方指责 主张实用主义  /world/detail_/.shtml?_from_ralated  ---------------  &&&&&自以为自已粉墨登场,其实丫就一现世小丑。
  你可以这样理解,李的意思是如果中国搞西方式的民主,就会崩溃。  此言路与我党历来的观点相同,可见此人为大五毛!!!
  @老家河南1 4楼
11:57:53  老李一辈子除了反共就是反华  -----------------------------  老李从邓小平的时候就是中共的政策顾问,汗啊,这都不知道。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就是新加坡模式--威权政府主导的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模式 。
  又暴露一位同志
  该下的时候要下,该闭嘴的时候要知道闭嘴,免得被人说SB.  白皮拿你当根葱,中国人未必认为可以拿你来个小葱拌豆腐.  大言不惭,一个连祖宗都不认的居然谈什么中国文化,知否,中国文化首先一点就是祖宗认同.
  李光耀绝对是懂中国的外国人。
  @老家河南1
11:57:53  老李一辈子除了反共就是反华  -----------------------------  @jivi20029 8楼
12:14:31  老李从邓小平的时候就是中共的政策顾问,汗啊,这都不知道。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就是新加坡模式--威权政府主导的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模式 。  -----------------------------  你这个说得很像啊。
  @wtwtwt01 10楼
12:23:16  该下的时候要下,该闭嘴的时候要知道闭嘴,免得被人说SB.  白皮拿你当根葱,中国人未必认为可以拿你来个小葱拌豆腐.  大言不惭,一个连祖宗都不认的居然谈什么中国文化,知否,中国文化首先一点就是祖宗认同.  -----------------------------  中国不是早自己都不认祖宗了。坟也挖了,字也改了,衣服也变了,发髻都消灭了,老家伙都被打倒了。
  。。  
  @wtwtwt01
12:23:16  该下的时候要下,该闭嘴的时候要知道闭嘴,免得被人说SB.  白皮拿你当根葱,中国人未必认为可以拿你来个小葱拌豆腐.  大言不惭,一个连祖宗都不认的居然谈什么中国文化,知否,中国文化首先一点就是祖宗认同.  -----------------------------  @小妆懒 13楼
13:12:58  中国不是早自己都不认祖宗了。坟也挖了,字也改了,衣服也变了,发髻都消灭了,老家伙都被打倒了。  -----------------------------  别回我.不愿意看到港,湾之类职业机器人.  只同普通网民讨论
  擦,大中华国万岁,小屁孩滚蛋
  李光耀这番话是快死了就糊涂了的人才说的。  香港和台湾,甚至包括新加坡,都是很好的例子,证明华人不是只适合专制的。
  @全面防蛀 16楼
13:41:01  李光耀这番话是快死了就糊涂了的人才说的。  香港和台湾,甚至包括新加坡,都是很好的例子,证明华人不是只适合专制的。  -----------------------------  不太一样,台湾和香港都很小,内部不存在民族矛盾。  而对于民族矛盾,一旦过于民主,可能就会出现失控,这点可以参考俄毛。
  李光耀明白人!
  作者:angsx 时间: 15:07:25   @全面防蛀 16楼
13:41:01  李光耀这番话是快死了就糊涂了的人才说的。  香港和台湾,甚至包括新加坡,都是很好的例子,证明华人不是只适合专制的。  -----------------------------  不太一样,台湾和香港都很小,内部不存在民族矛盾。  而对于民族矛盾,一旦过于民主,可能就会出现失控,这点可以参考俄毛。  |||||||||||||||||||||||||||||||||||||||||||||||||||||||||||  香港的面积大于新加坡!
  。  |||||||||||||||||||||||||||||||||||||||||||||||||||||||||||  香港的面积大于新加坡!  -----------------------------  真可笑  新加坡有鼻屎那么大,香港大于新加坡,大概有耳屎那么大了
  意思它妈生它没屁眼  
  李光耀先生你的意思是中国不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哟,而且如果成为自由民主的国家,中国会崩溃。
  我觉得,李说中国不应该学西方的民主,另外又说了,中国就算gdp超过美国了,也不可能追上美国,请美国放心。太好了,李说的真妙,真是一个我党,我国人民的好同志,好朋友,希望美国能放心。毕竟李是中国通啊。
  @全面防蛀
13:41:01  李光耀这番话是快死了就糊涂了的人才说的。  香港和台湾,甚至包括新加坡,都是很好的例子,证明华人不是只适合专制的。  -----------------------------  @angsx 17楼
15:07:25  不太一样,台湾和香港都很小,内部不存在民族矛盾。  而对于民族矛盾,一旦过于民主,可能就会出现失控,这点可以参考俄毛。  -----------------------------  好吧,情况确实要另外讨论。  不过苏联解体的原因非常复杂。当初全苏公投的时候,78%的民众支持保留联盟,苏联的解体与否,只取决于苏联政府权力阶层的决策。在分裂出来的国家中,最先分裂的波罗的海三国是被占领后强制加入的,而芬兰当初甚至被强制殖民,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不尊重当地民族意愿和违背民族自决权原则,才是导致苏联国内民族对立的祸根。  所以“过于民主”的担忧,即担心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会有公投独立出去的可能,是没有必要的。民族是否会分裂,并不是在于是否民主,而是政府以及强势族群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  我认为民主是必然的,因为宪法、党纲上,都要求我们朝这条路前进。但是走怎样的路,如何走,那就要看现在的强势政府能不能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
  一曲忠诚的赞歌
  绕过马六甲啥意思?  你说呢? 老狗能高兴么/
  一个鼻屎小国的市长 一个长着华人面孔以为自己是洋人的老棺材瓤子也敢信口雌黄?不自量力!  
  @老家河南1
11:57:53  老李一辈子除了反共就是反华  -----------------------------  @jivi20029
12:14:31  老李从邓小平的时候就是中共的政策顾问,汗啊,这都不知道。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就是新加坡模式--威权政府主导的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模式 。  -----------------------------  @小妆懒 11楼
13:10:06  你这个说得很像啊。  -----------------------------  ddd
  中国是越大越傻,中国缺智慧吗?中国人好管得很。新加坡这种地理位置傻瓜都能管好。
  中国崛起了,周围小国会成为中国附庸国,好吧,现实是除了中俄,世界都附庸于美国,我看你李大师还是挺哈皮的嘛,怎么轮到中国了你就担忧了,当奴才当的如此忘我,真奇才也!
  另一个讨论角度是, 为什么李光耀的神话在我国特别有影响?  这其实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需要找到发展的榜样,最佳的选择肯定就是亚洲这几个国家。 但是,这种榜样的寻找是带着隐藏的目的的。 当初清廷考虑立宪,其隐藏的目的是保持君权,所以一开始就决定学习德国和日本的宪法,因为这两个国家对君权比较没有限制。 而80年代我国是为了在假定保持现有体制的情况下找经济发展的榜样, 而经济榜样中日本已经有美国式宪法了, 香港这种殖民地没什么可学的,韩国和台湾是意识形态的敌人,所以只有新加坡作为榜样了。另外, 李光耀也意识到他的言论对其他国家的价值 ,和另一位机灵的老头基辛格一样,经常在指点各国的评述中对中国体制似贬实褒,所以很荣幸地经常被国内报纸引用。  现在李光耀去世了, 大家都在总结他的遗产。我不礼貌地来总结一下他留下的债务吧。  最近读本?霍洛维茨的《创业维艰(The hardthing on hard things)》里学到了一个新概念“管理债务”。德?坎宁安是第一个设计维基百科的电脑程序员,他提出来了“技术债务”的概念(你也许可以通写快捷代码或不洁代码的方式节省时间,但最终还是要把时间还回去,还有利息。通常这种交换很公平,但如果你没有把这种交换记在脑子里,你就会遇到大麻烦) .本提出了个平行概念“管理债务”。和技术债务一样,当你牺牲掉代价高昂的长期利益、做出权宜的短期管理决定之时,就会发生管理债务。和技术债务一样,交换有时很有道理,但很多时候又没有道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引发了管理债务却并不负责,那你最终就会落得管理失败的下场。  类似的,在李光耀留下的遗传中, 我觉得负面的部分,可以称之为他的“管理债务”,就是他为了经济的发展,牺牲掉代价高昂的长期利益、做出权宜的短期管理决定。这些都需要新加坡人在将来做出努力弥补。  首先就是文化方面的管理债务。在当时为西方国家提供可靠的工人和管理者,加强英语教育, 这肯定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应当由政府来一刀切。立国之初,除了10%的海峡土生华人,其实更多的是讲家乡语言的新来的华人,这从某个角度看, 也可以认为是很好的文化资源。但是李光耀政府实行了彻底的英语化教育(包括著名的对南洋大学的压制),实际上切断了新加坡的中华之根。到了中国开始发展时, 李光耀又开始提倡华语,但根断掉了,就没法接起来了。文化不仅仅是一些日常用语,不是你想做哪国的生意就可以学得到。  举个例子, 虽然改革之初邓对新加坡期望很大, 但其实在中国的经济崛起过程中, 新加坡起的作用,远远弱于台商和港商,《李光耀回忆录》里津津乐道的苏州工业区,现在那边已经都是台资企业了。这里除了产业结构,还有一个原因, 新加坡人由于英语教育,对于中国的理解远远弱于台湾人和香港人。  个人也是这样。有个调查(其实也感受得到), 跨国企业有那么二十年倾向于使用境外的华人来做中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但台湾人和香港人有不少都发展得很好, 但新加坡人却乏善可陈。 原因是因为台湾人和香港人都有一定的中国教育, 所以对中国比较容易产生理解, 而新加坡人对中国环境非常陌生,除了长着华人面孔和会一些中文口语外,其实和欧美人没什么差别,那自然就没有职业优势了。  李光耀只是觉得在70年代熟练掌握英语对于职业发展更重要,在回忆录中嘲笑南洋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哪里会想到有一天中文和对中国的理解有可能成为更重要的竞争优势呢?所以高度自信的政府实行的实用主义,就是只能看到短期的好处,而没法适应变化莫测的高度不确定的未来。  另一个是政治方面的管理债务。新加坡的政治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在80-90年代其他国家都在改变的同时,李光耀却不仅极力保持他的党的位置,甚至还让李显龙来接班。这其实是他最大的败笔。 作为国父级的人物,何必如此?往好里说,李显龙确实个人素质不错,但就是为了瓜田李下也不该接班。 李光耀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不相信别人,有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情绪。在他的回忆录,多次提到了他的学习成绩,他太太的,儿子的,儿媳的。哈哈,学霸一家统治的国家可真可怕呀。  但是这种凭借学历的精英主义的体制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长远来说,每个政权都必须通过民意来证明合法性。体制维持越久,将来改变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这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也是不证自明的。  总的来说,李光耀由于寿命太久,又一直发挥政治影响力,所以我们往往会忽视到,他其实是二战之前就奠定价值观的化石级人物。在他的少年,他上的学校的課程大纲,是为应付在英帝国各地举行的剑桥文凭考试而制订的。( 多年后他遇见来自加勒比海或太平洋偏远岛屿共和联邦领袖时,发现他们也用同一课本,接受同样的训练,而能够同样引述莎士比亚戏剧里词藻华丽的段落。)当时英国的殖民地教育制度培育了干分之一最优秀的人来受英文教育,使他们成为精英分子,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校友网络。他们进类似的学校,读过同样的课本,有着某些共同的处世态度和性格。他其实很单纯,一生信奉的,只不过就是他的祖父从英国高级船员那里学到的英帝国在十九世纪的规则:讲求秩序、实力和效率。  责任编辑:沙枣花来源: 文化纵横
  过度神化的李光耀   21:04:00 作者: 左思右想   其实,李光耀的事业高峰期,是在60-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时候。当时亚洲这四个政府得国不正,所以都要依靠经济增长来标榜政权的合法性。 朴正熙是政变上台的,蒋经国是继承其父的权位,港英政府根本就是异国殖民政权, 李光耀的政权的民主程度也非常可疑。  我觉得李光耀是被过高评价的政治家。由于政治宣传的需要,新加坡人民取得的成就,被过多地归功到他以及他的党身上。而由于国内环境的因素,国人似乎也比较受这类说法的影响。  其实,李光耀的事业高峰期,是在60-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时候。当时亚洲这四个政府得国不正,所以都要依靠经济增长来标榜政权的合法性。 朴正熙是政变上台的,蒋经国是继承其父的权位,港英政府根本就是异国殖民政权, 李光耀的政权的民主程度也非常可疑。同时, 由于已经是要重视民意的时代,所以对于专制政权最容易被诟病的腐败问题 ,他们也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很多措施。港英政府和李光耀政府都力求廉政, 而朴正熙和小蒋至少也做到了个人清廉。从这里看李光耀并不特别。只不过后来朴正熙被刺杀,小蒋也去世了,港英政权被赶走了,而李光耀凭借他家的长寿基因活到91岁,成为这个强人时代的活化石。  而从国家的发展上看, 如果不是仅仅考虑新加坡,而是放眼整个东亚, 就会发现当时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崛起,不能说是哪个强人的特别功劳,不然的话,岂不是上天有眼,在这几个国家都同时降生下一个又廉洁又勤政的独裁者?其实,因为当时欧美日的产业转移,正好适合东亚这些极其勤俭又有商业传统的民族,而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和人口储备地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所以当时世界上所有这些几个有着东亚儒家文明传统的国家,除了越南内部打成一团,中国和朝鲜在走另一条路,岂不是都在实现经济腾飞么?而且,这些国家政府采取的发展措施,其实大同小异,说明情势比人强,在那个时代,有理智的政府大概都会这么做。  到了80年代中国这个成本洼地开始发挥作用以后,这些国家陆续被迫转型,有的转得好有的不好,但是不管怎么样,和60-80年代那种经济一路奔腾的形势还是不能比,何况还有中国这个迅速膨胀的巨兽在一旁比较。多数人都是感性的,不可能全面分析,所以现在这些国家的不少人都有今不如昔之感,对80年代后的领导人各种看不惯。这样,韩国人因为对朴正熙的怀念而选举了朴槿惠当总统,台湾人现在说起小蒋总统还是觉得他是最好的领导,香港人之所以迁怒大陆游客,也是怀念80年代之前那个在港督统治下比大陆远远先进的时代。比较起来,由于李光耀的长寿和李显龙的成功继位,这位硕果仅存的老一辈领导人,在这些后来在民主制度下只能走马灯式上下台的其他领导人衬托下,更显得德高望重了。    其次,新加坡这个国家虽然是到了1965年才成立的,但是其实他们秉承的是华人几百年来的生存策略,只不过在新的形势下作了一些改进。 所以他们的发展策略有其必然性,并不能归根于李光耀的高瞻远瞩。  自从西方殖民者来到东南亚(特指马来和印尼群岛)以来,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当地土著的文明发展程度比较低,而且作为本地人天生不可靠,所以必须利用同样是外来的华人来做为辅助统治。华人成为西方人建立的城市(马尼拉、巴达维亚)里的中间商、工匠、面包师。名华人在马尼拉 惨遭屠杀后,“这个城市本身已陷人困境,因为没有华人,就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欧洲人从此深深地懂得,没有中国人,他们的城市就不可能建立起来,他们的贸易就不可能维持下去,连生活必需品也无法保障。 华人最大的优点,他们不但勤劳,而且对政治权力没有兴趣。欧洲人评价说 :“华人也象犹太人一样,他们蹲缩在东南亚人膝盖下面,但夺取他们的财富,然后把这些财富寄回中国”。因此,如果把东南亚的殖民地看出一个生态系统的话,不同民族就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欧洲人当然是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 而华人由于具有古老的文明传统,善于经商和工艺,又是对政治地位无所追求的外来人,所以成为对殖民者很有用处的中间阶层。当地有常言说,华人只要有奶可挤,看来不会介意牛属谁所有。(这一点,印度人在英属非洲殖民地的作用是一样的)。  特别是新加坡的前身海峡殖民地, 从1825年由莱佛士创立以来,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就成为为东南亚全境的一个巨大贸易中心,东南亚、印度、欧洲、中国的货品都要通过这里流转, 而这里面华人一直都是最大的种族集团。(二战时日本入侵东南亚,除了美国的菲律宾以外, 东南亚唯一的大仗就是15天的新加坡围城,面积广大的马来半岛和印尼群岛反而不费吹灰之力,新加坡的重要可见一斑)。  所以新加坡独立后,这个帝国贸易枢纽失去了躯体,原来依靠的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产品都不再通过它来加工和中转。但是,没有资源,新加坡仍然拥有英帝国在这里统治200年的精华----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丰富的行政和商业经验,以及英国式法律。作为海峡华人, 他们谋生的本能就是为西方国家提供专业服务, 辅助他们开发东南亚的富源。英国人撤走了,出于本能,新加坡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到各个发达国家招商。他们从以色列得到启发, 逾越抵制自己的邻国,直接同欧美进行贸易 ,吸引它们的制造商到新加坡来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输往发达国家。为了这个目的,李光耀说“我们必须培训人民,使他们有能力提供具有第一世界水准的服务,协助人民改掉第三世界国家的习性。”所以新加坡努力证明新加坡工人的素质跟得上跨国公司的要求,同时通过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和当地人日常行为的约束,工作语言的训练(就是新加坡著名的几点: 花园城市的建设、日常卫生的严格管理、英语教育的推行),其背后的统一目的,就是使得第一世界的人在当地也可以过得惬意,因此愿意在这里投资和生活。不过,提供这样的服务,其实不正是海峡华人多年来的拿手好戏么? 他们只不过是在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里保持了同样的生态位。 以前这个生态系统是英荷殖民地,而如今则是全球网络,他们致力于充当的,还是那个恭敬的专业的中间服务者的生态位,“只要有奶可挤,看来不会介意牛属谁所有”,当然了, 也就是李光耀所谓的实用主义。  所以新加坡的崛起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传统因素,有几分要归功于李光耀或他的党的努力 ,有几分要归功于时代、新加坡的自然优势、新加坡人民的勤奋能干,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
  另一个讨论角度是, 为什么李光耀的神话在我国特别有影响?  这其实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需要找到发展的榜样,最佳的选择肯定就是亚洲这几个国家。 但是,这种榜样的寻找是带着隐藏的目的的。 当初清廷考虑立宪,其隐藏的目的是保持君权,所以一开始就决定学习德国和日本的宪法,因为这两个国家对君权比较没有限制。 而80年代我国是为了在假定保持现有体制的情况下找经济发展的榜样, 而经济榜样中日本已经有美国式宪法了, 香港这种殖民地没什么可学的,韩国和台湾是意识形态的敌人,所以只有新加坡作为榜样了。另外, 李光耀也意识到他的言论对其他国家的价值 ,和另一位机灵的老头基辛格一样,经常在指点各国的评述中对中国体制似贬实褒,所以很荣幸地经常被国内报纸引用。  现在李光耀去世了, 大家都在总结他的遗产。我不礼貌地来总结一下他留下的债务吧。  最近读本?霍洛维茨的《创业维艰(The hardthing on hard things)》里学到了一个新概念“管理债务”。德?坎宁安是第一个设计维基百科的电脑程序员,他提出来了“技术债务”的概念(你也许可以通写快捷代码或不洁代码的方式节省时间,但最终还是要把时间还回去,还有利息。通常这种交换很公平,但如果你没有把这种交换记在脑子里,你就会遇到大麻烦) .本提出了个平行概念“管理债务”。和技术债务一样,当你牺牲掉代价高昂的长期利益、做出权宜的短期管理决定之时,就会发生管理债务。和技术债务一样,交换有时很有道理,但很多时候又没有道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引发了管理债务却并不负责,那你最终就会落得管理失败的下场。  类似的,在李光耀留下的遗传中, 我觉得负面的部分,可以称之为他的“管理债务”,就是他为了经济的发展,牺牲掉代价高昂的长期利益、做出权宜的短期管理决定。这些都需要新加坡人在将来做出努力弥补。  首先就是文化方面的管理债务。在当时为西方国家提供可靠的工人和管理者,加强英语教育, 这肯定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应当由政府来一刀切。立国之初,除了10%的海峡土生华人,其实更多的是讲家乡语言的新来的华人,这从某个角度看, 也可以认为是很好的文化资源。但是李光耀政府实行了彻底的英语化教育(包括著名的对南洋大学的压制),实际上切断了新加坡的中华之根。到了中国开始发展时, 李光耀又开始提倡华语,但根断掉了,就没法接起来了。文化不仅仅是一些日常用语,不是你想做哪国的生意就可以学得到。  举个例子, 虽然改革之初邓对新加坡期望很大, 但其实在中国的经济崛起过程中, 新加坡起的作用,远远弱于台商和港商,《李光耀回忆录》里津津乐道的苏州工业区,现在那边已经都是台资企业了。这里除了产业结构,还有一个原因, 新加坡人由于英语教育,对于中国的理解远远弱于台湾人和香港人。  个人也是这样。有个调查(其实也感受得到), 跨国企业有那么二十年倾向于使用境外的华人来做中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但台湾人和香港人有不少都发展得很好, 但新加坡人却乏善可陈。 原因是因为台湾人和香港人都有一定的中国教育, 所以对中国比较容易产生理解, 而新加坡人对中国环境非常陌生,除了长着华人面孔和会一些中文口语外,其实和欧美人没什么差别,那自然就没有职业优势了。  李光耀只是觉得在70年代熟练掌握英语对于职业发展更重要,在回忆录中嘲笑南洋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哪里会想到有一天中文和对中国的理解有可能成为更重要的竞争优势呢?所以高度自信的政府实行的实用主义,就是只能看到短期的好处,而没法适应变化莫测的高度不确定的未来。  另一个是政治方面的管理债务。新加坡的政治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在80-90年代其他国家都在改变的同时,李光耀却不仅极力保持他的党的位置,甚至还让李显龙来接班。这其实是他最大的败笔。 作为国父级的人物,何必如此?往好里说,李显龙确实个人素质不错,但就是为了瓜田李下也不该接班。 李光耀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不相信别人,有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情绪。在他的回忆录,多次提到了他的学习成绩,他太太的,儿子的,儿媳的。哈哈,学霸一家统治的国家可真可怕呀。  但是这种凭借学历的精英主义的体制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长远来说,每个政权都必须通过民意来证明合法性。体制维持越久,将来改变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这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也是不证自明的。  总的来说,李光耀由于寿命太久,又一直发挥政治影响力,所以我们往往会忽视到,他其实是二战之前就奠定价值观的化石级人物。在他的少年,他上的学校的課程大纲,是为应付在英帝国各地举行的剑桥文凭考试而制订的。( 多年后他遇见来自加勒比海或太平洋偏远岛屿共和联邦领袖时,发现他们也用同一课本,接受同样的训练,而能够同样引述莎士比亚戏剧里词藻华丽的段落。)当时英国的殖民地教育制度培育了干分之一最优秀的人来受英文教育,使他们成为精英分子,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校友网络。他们进类似的学校,读过同样的课本,有着某些共同的处世态度和性格。他其实很单纯,一生信奉的,只不过就是他的祖父从英国高级船员那里学到的英帝国在十九世纪的规则:讲求秩序、实力和效率。  责任编辑:沙枣花来源: 文化纵横
  单从楼主给出的李的这部分言论,其实李讲的都没错。作为有历史借鉴的东南亚小国,对现在的中国有天然的不安和警惕是事实,也是无法避免的,中国超过美国的GDP不仅李认同,中国人也认同。李认为中国的创造力永远超不过美国,中国人由于文化的原因,很长时间创造力不如美国也是事实,但要说永远就扯淡了,谁也不敢说永远的事。中国现在实现一人一票的民主会崩溃,这也是事实,头脑清醒的中国人都明白的事实。李说中国领导人尝试各种方法让中国实现现代化除了一人一票的方式也是事实。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基层贪污腐化的问题,不仅有官僚作风的问题,但太多人只看到这些,没看到中国领导人无论哪一派都在不断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都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点很多人没看到,装作看不到,或者不相信。以前我也不相信,但是现在我相信。所以现在我支持共产党,这不代表我无条件无原则的支持共产党,我相信我看到的事实,只有共产党一天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努力,我就支持她一天,只要共产党愿意进步,愿意听取民意,愿意改善民生民权,我可以给她耐心,给她时间。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番号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