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写的诗有关元稹的诗写妻子的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古诗大全目录
《元稹的诗》在线阅读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滨分作两处生,海鲸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测,三尺铁蛇延二国。
一树芳菲也当春,漫随车马拥行尘。桃花解笑莺能语,自醉自眠那藉人。
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莫愁已去无穷事,漫苦如今有限身。二百年来城里宅,一家知换几多人。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尽日望云心不系,有时看月夜方闲。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辽海若思千岁鹤,且留城市会飞还。
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无由阿伞凤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约,除夜情怀老共谙。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
当来日大难行,前有坂,后有坑,大梁侧,小梁倾。两轴相绞,两轮相撑。大牛竖,小牛横。乌啄牛背,足跌力狞。当来日大难行,太行虽险,险可使平。轮轴自挠,牵制不停。泥潦渐久,荆棘旋生。行必不得,不如不行。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风引春心不自由,等闲冲席饮多筹。朝来始向花前觉,度却醒时一夜愁。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越岭南滨海,武都西隐戎。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讵有隳肠计,应无破脑功。巴山昼昏黑,妖雾毒濛濛。汉帝斩蛇 ......初在镐,正游秦。后,辰。魏,画。光武休言战,念。铺,茂。惇,搜材拔。持,斡。称,恂。唯,耻忧贫。用,不忘询。收,荐。皆随凤,(一作)肯杂(一作称)珉。济,道。依,辟。措(一作理)刑非,蹈。书谬偏求伏,诗亡申。雄推作继登)贾,群擢荀。恩方洽,教。精,重①。天净丽,均。休,免(一作贱职少)。轨,尽。帝途高,厚(一作)。暇(一作秋)日足,频。生,老犹纯。勤,奉六禋。礼,辟。求,卜。来,瑞。呈,得。酹金耀,奠璧綵。发,振。撞,奏。建簴盛,衔钟嗔。形,戛敔背。会,陈。华外戏,洛中嫔。修酺礼,臣。夜,晨。敌,匀。轻,竣。陪,颂。星移逐西顾,风暖助。留,过。殷,毂。心逾炽,礼渐湮。羞荷锸,学。争,彫机变。连,朽。长孳货,竞献珍。开越巂,弊(一作敞)瓯闽。薪,烛用银。供,贮宜嚬。恩移赵,赋。随,属。久,亲。连,拥。箔,踏。隘,满。张,。潜介羽,并。誇,尚鹿?。紫绦牵,绣?被(一作锦鞯覆)花骃。箭倒虎,鹰擒?。迎过雁,劈肘(一作坐射)鹑。竟蓄产,争藏邴氏缗。桥桃矜马鹜,倚顿数牛犉(一作)。齑斗冬中韭,羹怜莼。万钱才,(一作?)未称醇。闲销(一作)日,(一作优)醉度旬。依,伴陈遵。共谓长之(一作安)泰,那知遽搆屯。兴,比。侵,化。背(一作贷)恩欺(一作叹),及吾民。?貐路,津。才(一作方),已??。夏,暂去豳。深,下。悲巢鵩,乱野麇。荒茂草,碎。空垣坏,堙。破船沉,聚阴燐。谁,独不伸。怀,戴。荡,敩。断,鸥鹭驯。忽遇澈,真。推废主,合。野杏浑休植,不复纫。但惊心,谁恋水。离,荡小?。题,出青蘋。在,新。,记。代,旋为身。常,语旧苦。多衰柳,先秋愧。客,人。
(1).水名。指 江苏省
扬州市 南 长江 的一段。 汉
《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 广陵 之 曲江 。”参阅卷六、 清
汪中 。(2).水名。即 钱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经 浙山 下曲折而东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静中疑是 曲江 涛,此则云垂彼海立。”参阅。(3).水名。即 曲江池 。:“临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参差。” 唐
诗:“ 南山 郁初霁, 曲江 湛不流。” 清
《东亭春暮忆旧游》诗:“纵到 曲江 谁并马,可怜 秦 女善弹筝。”详“ 曲江池 ”。分类:(1).老年人。:“及 辅氏 之役, 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 。”:“﹝ 子产 ﹞治 郑 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唐
诗:“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 臧克家 《老哥哥》:“在我这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2).指上了年纪的父母。 晋 车永 《与陆士龙书》:“老人及姊,自闻此问,三四日中,了不能复食。” 宋
词:“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 老舍 《婆婆话》:“可是再说硬话实在使老人难堪;只好告诉母亲:不久即有好消息。”(3).称尊长。 唐
诗:“鹤发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 茅山 见老人。” 清 国泰 《〈助字辨略〉序》:“者, 确山
刘老人 所著也。”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4).年老长辈自称。 唐
诗之二:“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宋
《与元老侄孙书》:“相见无期,惟当勉力进道,起门户为亲荣。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5).见“ 老人星 ”。分类: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 南朝
宋 时已出现,盛行于 唐 , 元 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 五言长律 ”。 明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杨伯谦 云:‘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亦省称“ 五排 ”。 清
:“ 薛道衡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觞也。”分类:(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层砖塔,形相巍然,六时虔拜。” 吴兆宜 注:“《龙树十住论》:菩萨昼夜各有三时,于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 唐
玄奘 :“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唐
诗:“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清
《仙坛倡和诗》之三:“已悔六时违净业,谁传四始立诗宗。”(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七宝楼晶光耀日,六时里频响洪钟。” 清
《须江延医》诗:“过岭人传多瘴疠,六时茗粥自兢兢。”分类:(1).引荐任用。:“故引用天下名士。” 唐
诗:“往者 武后 朝,引用多宠嬖。” 清 昭梿 :“故所引用者,急功近名之士,其迂缓愚诞,皆置诸閒曹冷局。”(2).用他人的事例或言词作为根据。 唐
《辩〈鹖冠子〉》:“唯 谊 所引用为美,馀无可者。” 宋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偶读 窦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艾青 《诗选自序》四:“我在文章中引用…… 李白 的两句话。”分类:(1).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隆之 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宋
王谠 :“压角之来莫究其始, 开元 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2).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清 昭梿 :“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
:“语杂诙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分类:(1).割草采薪。:“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赵岐 注:“刍荛者,取刍薪之贱人也。”:“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使刍荛之臣得尽所闻于前,群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 胡三省 注:“刈草曰刍,采薪曰荛。”(2).割草采薪之人。:“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毛 传:“刍荛,薪采者。”《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3).指草野之人。:“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 唐
郭湜 《高力士传》:“陛下不遗鄙贱,言访刍荛,纵欲上陈,无裨圣造。”(4).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 唐
《为杜相公让同平章事表》:“辄思事理,冀尽刍荛。”《西湖佳话·葛岭仙迹》:“ 葛洪 因辞谢道:‘刍荛上献,不过备大人之一采。’” 清 宣鼎 :“郎若听妾刍荛,准于闱后获一县令。” 郭沫若 《赞天地之化育》:“兹际协会成立一周年纪念,谨以一个未成器的医科学生的资格,献刍荛如上。”分类:(1).神话中的八匹龙马。:“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王逸 注:“言己乘八龙神智之兽。”:“既亡鸾车之幽蔼兮,(焉)驾八龙之委蛇?”(2).指 周穆王 的八匹骏马。 唐
《衢州徐偃王庙碑》:“ 周 天子 穆王 无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说,得八龙,骑之西游,同 王母 宴于瑶池之上,歌讴忘归。”(3).称 东汉
荀淑 八子。:“有子八人: 俭 、 绲 、 靖 、 焘 、 汪 、 爽 、 肃 、 专 ,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李贤 注:“‘专’,本或作‘敷’。”后以称扬人家子弟或弟兄。 唐 沉佺期 诗:“家传七豹贵,人擅八龙奇。” 明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三凤岂须夸 薛 氏,八龙今已半 荀 家。”(4).传说中的 伏羲 兄弟八人,世号八龙。 宋
:“《伏氏谱》曰: 伏羲 兄弟八人,世号‘八龙’。”分类:(1).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冥鸿何所慕, 辽 鹤乍飞回。” 宋
词:“ 辽 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元
诗:“羽士曾闻 辽 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
之一:“不食帝羓终积憾,似闻 辽 鹤有啼痕。”(2). 辽东 人 丁令威 ,学道后化鹤归 辽 ,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事见 晋
《搜神后记》卷一。后以“辽鹤”指代千年。 前蜀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分类:(1).亦作“ 白驎 ”。白色的麒麟。古代以为祥瑞。 汉 王充 :“ 武帝 之时,西巡狩得白驎,一角而五趾。”:“ 元狩 元年冬十月,行幸 雍 ,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唐
《珍祥论》:“紫芝产于 甘泉 ,白麟呈于 雍 祠。”(2).古代郊庙歌曲名。 汉
《〈西都赋〉序》:“《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 北周
:“凯乐闻《朱雁》,铙歌见《白麟》。”分类:(1).采录善行。:“采善贬恶,推 三代 之德,褒 周 室,非独讥刺而已也。”(2).求取善名。 汉
桓宽 :“诽誉訾议,以要名采善于当世。” 王先谦 注:“善谓人称善之,要名采善四字连文同意。”分类:见“ 询于刍荛 ”。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郑玄 笺:“古之贤者有言:有疑事当与薪采者谋之。” 孔颖达 疏:“言询于刍荛,谓谋于取刍取荛之人。” 清
《与源光国启》之六:“乃希化被草木,不耻询于刍荛。”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抄说,以著录小说,比之‘询于刍荛’,就是以为虽然小说,也有所为的明证。”亦省作“ 询刍 ”、“ 询荛 ”。 唐
《奉和暇日游兴庆宫作》:“侍酌衢樽满,询刍谏鼓悬。” 清
《与许抚部书》:“谨就管见别为一议,并章程八条奉寄,附羽工区区,用副询荛盛意,惟执事采择焉。”分类:(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东汉
贾彪 兄弟三人。:“ 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 彪 最优,故天下称曰:‘ 贾氏 三虎, 伟节 ( 彪 字)最怒。’” 南朝
《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贾氏 三虎,岂独贵于前修; 荀 家八龙,信服在于今日。” 唐
诗:“雄推三虎 贾 ,群擢八龙 荀 。”(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宋 代 杨纮 、 王鼎 、 王绰 三人。:“ 纮 御下急……与 王鼎 、 王绰 ,号‘江东三虎’。”:“ 鼎 提点 江 东刑狱,与转运使 杨纮 ,判官 王绰 ,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邑民 潘氏 兄弟横邑中,号‘三虎’…… 彦倓 白其守,治之。”分类: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 , 恂 从行至 颍川 ,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复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诗:“霞区两借 寇 , 贪泉 一举卮。” 明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于铨衡。”分类:(1).杞和梓。两木皆良材。:“ 晋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虽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杜预 注:“杞、梓皆木名。”:“于时 陈郡
袁翻 ……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宋
:“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 明
《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于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于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2).比喻优秀人材。:“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圭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南朝
:“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唐
诗:“杞梓无遗用,刍荛不忘询。” 清
《祭邵开府文》:“如斯人者,国之杞梓。”分类:亦作“ 陶均 ”。
(1).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汉
桓宽 :“辞若循环,转若陶钧。”(2).比喻治国的大道。:“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于天。”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晏 曰:“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3).指治理国家。:“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4).指借以施展治国之才的权位。 宋
诗:“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 宋
:“男儿既束发,出处歧路各;苟非秉陶钧,即去持矛槊。”(5).借指圣王。 南唐
诗:“贵贱知无间,孤寒必许亲。几多沉滞者,拭目望陶钧。” 宋
《与杜正献公书·庆历五年》:“迨此期岁,旷无所闻。不惟上辜陶钧,实亦惭愧知己。”(6).指天地造化。:“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皇皇群贤,峨峨英隽。” 唐
诗:“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仇兆鳌 注:“《邹阳传》:独化于陶钧之上。 师氏 曰:陶人转钧,盖取周回调钧耳,此借以喻造化。”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道协陶钧力,思回日月光。” 宋
:“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7).比喻陶冶、造就。:“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 唐 孙过庭 《书谱》:“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钧草隶。” 元
《伊尹耕莘》楔子:“与 西池
金母 ,共理二气,陶钧万物,养育群生。” 严复 《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分类:尊崇年长者。:“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 郑玄 注:“同爵尚齿,老者在上也。”:“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 宋
《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其文资未有朝散阶者,仍乞就加,庶明尚齿之思。”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五:“但 唐 究竟是做过内阁总理的人,无论是尚齿尚爵,安在 徐 的前头是没有多么大的问题的。”分类:晋
石崇 字 季伦 ,以生活豪奢著称。后世诗文中每用以喻指富豪。 清
《桃花扇·拒媒》:“他为你,生小 绿珠 花月身,寻一个 金谷 绮罗里 石季伦 。”参见“ 石尉 ”。分类:同“ 藻鉴 ”。
《让尚书仆射表》:“藻镜官方,品才人物。” 唐
:“申藻镜,别流品。”见“ 朱雁 ”。分类:(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晚年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后因刘子顼起兵谋反失败,被乱兵所杀。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拟行路难》为其诗代表作,另有《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名篇。明人辑有《鲍参军集》。分类:(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2).为何,何故。 晋
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分类:往日;从前。 唐
之九:“ 青门 种瓜人,旧日 东陵侯 。” 唐
诗之二:“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第一一七回:“只有 喜鸾 、 四姐儿 是 贾母 旧日钟爱的。”分类:前代帝王。:“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唐
诗之一:“忆昔先皇巡 朔方 ,千乘万骑入 咸阳 。” 明
《泰昌皇帝挽歌》之一:“施行犹令旨,德意自先皇。”第五三回:“抱厦前面悬一块九龙金匾,写道:‘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分类:谦称自己。:“时请召宾客, 邑 居樽下,称‘贱子上寿’。” 唐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柳亚子 《董必武先生六十寿诗》:“贱子倾心久,神交许我狂。”分类:(1).平定祸乱。:“《江汉》, 尹吉甫 美 宣王 也。能兴衰拨乱,命 召公 平 淮夷 。”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及 光武 之际,拨乱之后,如此之比,宜无赦矣。” 晋
:“劲兵锐卒,拨乱之神物也,用者非明哲,则速自焚之祸焉。” 唐
:“ 魏武 乘时拨乱,电扫群雄。”(2).治理乱政。 三国
《以高柔为理曹掾令》:“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大学士 李时 小心谦抑,解棼拨乱非其所长。”(3).挑拨。第一回:“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分类:(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汉 桓宽 :“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2).指战争。:“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晋
:“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宋
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3).指兵士,武力。 汉
赵晔 :“ 孙武 曰:‘吾以 吴 干戈西破 楚 ,逐 昭王 而屠 荆平王 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 邓友梅 《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4).古代武舞。:“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 孙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分类:经书或宗教典籍的正文分类: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分类:(1).旗章。古时军中将卒所佩用以识别部曲的标志。:“ 章子 为变其徽章,以杂 秦 军。” 诸祖耿 集注:“ 高诱 曰:‘徽,帜名也……通白(帛)曰章幅(幅,一作帜),变易之,使与 秦 旗章同,欲以袭 秦 。’ 金正炜 曰:‘ 鲍氏 引:徽(徽),帜也。以绛帛著于背,章其别也。’”参见“ 徽识 ”。参阅、《尉缭子·兵教》。(2).指用以表示尊崇的旗幡。 晋
《登遐颂》:“则是神物,错综徽章。”:“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 李善 注:“ 郑玄 注曰:‘徽,旌旗也。’又曰:‘旌,葬乘车所建也。’ 毛苌 传曰:‘章,旒也。’” 唐
:“淑丽诗传美,徽章礼饰哀。”(3).指褒崇封赠的策命。 北周
《周太保尉迟纲墓碑》:“司勋载其弘烈,典册备其徽章。” 唐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称是徽章,聿归全德。” 宋
《拟封淮海国王可汉南国王册文》:“考师锡以有谓,降徽章而弗私。” 宋
《贺杭州蒋密学启》:“近者伏审拜命徽章,陛荣北省,伏惟庆慰。”(4).标志衙署的旗号。《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苏慈墓志》:“开幕府而署贤,垂徽章而发号。” 唐
诗:“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5).犹证章。佩戴身上用以旌别的标志。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徽章》:“今谓凡可旌别之记号者,曰徽章。常用者以金银铜为之,暂用者以绸缎绫为之。”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二:“办事处就给他红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徽章,标明他是红十字会的一员。” 老舍 《骆驼祥子》一:“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6).美好的诗篇。 南朝
《芙蓉赋》:“初荣夏芬,晚花秋曜。兴《泽陂》之徽章,结《江南》之流调。”分类:(1).天象。多指日月星辰。作“县象”。 汉
《典引》:“悬象闇而恒文乖,彝伦斁而旧章缺。” 南朝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公之忠孝信感人神,公之盟誓事同悬象。” 清 唐甄 :“又如星之戾气,散为彗孛,亦为明体,亦为悬象。”(2).公布历法。 清
昭梿 :“乃知圣人御世,故天预令西法传入 中 土,使上因之悬象布命。”分类:亦作“貔虎”。
(1).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三国
《搏赤猿帖》:“仆不想歘尔梦搏赤猿,其力甚于貔虎。” 明
:“翩翩执金吾,缇骑类貔虎。”(2).比喻勇猛的将士。:“ 寻邑 百万,貔虎为群。”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驱貔虎,奋尺剑,入紫微,升帝道。” 唐
诗:“阶下貔虎士,幕中鸳鹭行。” 明 孙贲 《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诗:“九重下诏徵貔虎,推毂上将开都府。”(3).比喻桀骜不驯的武夫。 宋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自祖宗以来,以管军八人总领中外师旅,内以弹压貔虎,外以威服夷夏。”分类:亦作“ 骐麟 ”。
(1).传说中的兽名。即麒麟。:“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骐驎不至。”一本作“ 麒麟 ”。:“明王圣主,得骐驎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2).良马。:“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岂有骐麟騄耳哉?” 汉 桓宽 :“骐驎之挽盐车,垂头于 太行 。” 唐
:“近闻下诏喧都邑,肯使骐驎地上行。”分类:(1).古帝名。 帝喾 之子,姓 伊祁 (亦作 伊耆 ),名 放勋 。初封于 陶 ,又封于 唐 ,号 陶唐氏 。以子 丹朱 不肖,传位于 舜 。参阅。(2).鼓吹曲名。 晋武帝 受禅,令 傅玄 制乐。 玄 改 汉 乐《务成》为《唐尧》。参阅、。分类:亦作“ 睦姻 ”。
(1).语出:“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郑玄 注:“睦,亲于九族;姻,亲于外亲。”后因以“睦姻”谓对宗族和睦,对外亲亲密。 宋
《谢林中舍启》:“虽睦姻之风可以厚俗,而贬损之意有如过中;言观以思,颇恐且愧。” 清
《华埠救灾赞》:“昔在司徒,教民三物;既急睦姻,爰崇任恤。”(2).谓与姻亲和睦相处。 唐
:“ 光武 休言战, 唐尧 念睦姻。”分类:亦作“ 琳琅 ”。(1).精美的玉石。 汉
《南都赋》:“琢雕狎猎,金银琳琅。” 宋
:“琳琅固无价, 燕 石敢沽诸。” 明
《七述》:“绘若黼黻,晔如琳琅。”(2).借指美好的事物。指优美诗文、珍贵书籍。 晋
:“崇琬琰于怀抱之内,吐琳琅于毛墨之端。” 唐
诗:“文襟即 玄圃 ,笔下成琳琅。” 宋
词:“想胸蟠,蕊阙琳琅笈。真作者,世难及。” 清 秋瑾 《梅十章》之八:“留得琳琅千万句,锦函双系碧丝绦。”
诗之六:“ 绿珠 不爱珊瑚树,合配琳琅万轴身。”(3).借指美好的事物。指优秀人材。 南朝
宋 刘义庆 :“有人诣 王太尉 ,遇 安丰 、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 季胤 、 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唐
诗:“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 宋
诗:“好事今推 霅溪 守,故开新馆集琳琅。”(4).玉石相击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晋
《思游赋》:“要华电之煜爚兮,佩玉衡之琳琅。” 明
《玉簪记·重效》:“翠裙摇玉响琳琅。”(5).泛指清脆美妙的声音。卷十六:“仰诵洞章,啸咏琳琅。” 宋 沉辽 《宴集》诗:“尤爱檐间竹,风来响琳琅。” 清
《祭诰封光禄大夫陈太公文》:“众宾杂遝,笑语琳琅。”分类: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唐
诗:“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清
《初夏命仆刈阶草》诗:“梅雨穿老屋,柱础苔气湿。”《考古通讯》1956年第3期:“柱础就是柱下的基础。它主要的功用是将柱身中的荷重载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分类:(1).植物名。又称“千岁藟”。落叶木质藤本。叶广卵形,夏季开花,圆锥花序,果实黑色,可入药。:“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 杨伯峻 注:“葛藟为一物……亦单名藟,亦名千岁藟、蔂芜、蓷蔂、苣瓜、巨荒,属葡萄科,为自生之蔓性植物。” 宋
之一:“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沉。”参见“ 千岁蔂 ”。(2).篇名。内容描写 周 室衰微,人民流离失所、求助不得的痛苦。后以“葛藟”借指流亡他乡者的怨诗。 明
《叔祖存默翁六十寿序》:“顾今垂老不遇于世,无以庇其九族,有《葛藟》之悲。” 清 何壮能 《族谱序七古长诗》:“携儿扶老奔遐陬,悲歌《葛藟》失恃怙。”分类:亦作“ 河唇 ”。亦作“ 河唇 ”。
河边。语本:“绵绵葛藟,在 河 之漘。” 唐
:“琳琅销柱础,葛藟茂 河 漘。” 清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河 唇淤高,埝外地如釜底,各村断不能久安室家。”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阿姆,那是一只跑到河唇喝水的牛。”分类:尊长;师长。亦泛指老年人。:“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 王先谦 集解:“此为长老之言,则称引之。《释诂》:‘耆、艾,长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韦昭 注:“耆艾,师傅也。”:“然则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 颜师古 注:“六十曰耆,五十曰艾。” 唐
诗:“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 明
《卧云楼记》:“登乎耆艾而烨然常有婴孺之容。”分类:(1).积聚木柴。:“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于后园崇台之上,立草舍而居。台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飧者履薪上下。”(2).指积聚的木柴。:“﹝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悯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群豢食而自戏。”(3).:“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卷中:“于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驷之将败。” 清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4).:“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傥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仆易地而处,亦将弹铗告劳,积薪为恨。” 宋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诮,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启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叹,捷径多窘步之忧。”(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于斯为盛。”分类:姚崇 和 宋璟 的合称。 唐玄宗
开元 时相继为相,旧史以 开元 之治二人之力为多,世称 姚
《除裴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在 太宗 时,实有 房
杜 ,赞 贞观 之业;在 玄宗 时,则有 姚
宋 ,辅 开元 之化。” 清
《公相阿文成公挽诗》:“生平论相推 姚
宋 ,不敢轻言秉国成。”分类:(1).官名。 西周 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春秋 时沿置。见。:“使 周 内史选其族嗣,纳诸 霍 人,礼也。” 杜预 注:“内史,掌爵禄废置者。”《孔子家语·执辔》:“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师。 汉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为 秦 将,攻 齐 ,大破之,拜为内史。”:“ 景帝 即位,以 错 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3).官名。 西汉 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 隋 始废。 清
卷六:“ 汉 制,诸侯王国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晋 则以内史行太守事,国除为郡,则复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4).官名。 隋文帝 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 隋炀帝 改为内书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唐
诗:“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参阅、。(5).古政区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 咸阳 (今 咸阳市 东北)。辖境相当今 陕西
关中平原 。 汉景帝 时分左、右 内史 。 武帝 时又分左、右 内史 为 京兆尹 、 左冯翊 和 右扶风 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本 秦 京师为 内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颜师古 注:“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 秦 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 内史 ,言其在内,以别于诸郡守也。”(6).复姓。 周 内史 叔兴 的后代,以官为氏。见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分类:(1).草木丛生之处。:“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孔 传:“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2).指百姓。:“苍生更始,朔风变律。” 刘良 注:“苍生,百姓也。” 唐
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明
《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 邹韬奋 《经历》三二:“有害尽苍生的党,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3).骂落第秀才的话。 宋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分类:有声望的公卿。:“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 明
《沉府君石表》:“府君之葬,一时文学名卿为志铭,为诔,为挽悼之词。”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 树 慨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铭辞,于事义为阙。”分类:(1).讨论、讲求仁德。 汉
《四子讲德论》:“于是文绎复集,乃始讲德。” 唐
《为人作祭弟文》:“每思与尔归印 东都 ,悬舆故里,扬名讲德,居常待终。” 清
《邓汉中〈德政录〉跋》:“每欲撰讲德之论,颂 樊
惠 之渠,自愧小文,莫宣景行。”(2).讲求道德。 宋
《右射驺虞赋》:“且夫射也,讲德而绎志,序宾而考贤,内可以教士,外可以事天。” 明
《明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见泉魏公碑》:“数公者,多暇相过,登山观水,讲德论文,每联镳出游,望之者若列仙也。”分类:(1).古代称受有爵命的士。:“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 唐
《观市》:“由命士已上不入于市, 周 礼有焉。” 清
《菉友臆说》:“礼之设也,皆由命士以上,而不下庶。”(2). 汉
王莽 时代指俸禄五百石之士。:“更名秩百石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四百石曰中士,五百石曰命士,六百石曰元士。”分类:没有脱漏或馀留。:“是故明君兼爱而亲之……如此则众亲上乡意,从事胜任矣,故曰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汉
董仲舒 :“此亦之义,善无遗也。” 宋
王谠 :“明年, 懿宗 崩。京兆尹 薛逢 毁之(佛骨)无遗。” 周恩来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报告》:“ 美国 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已经遭到可耻的失败,它的侵略实质已经暴露无遗。”分类:(1).犹悬赏。:“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 唐
:“切以纲维不举而督课徒勤,虽威以刺骨之刑,勖以悬金之赏,终不可也。”(2).古代厌胜术之一。参见“ 悬炭 ”。分类:古代称善奔的骏马。 晋
诗:“逸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 唐
《上司刑太常伯启》:“侧闻 鲁 泽祥麟,希委质于 宣父 ; 吴 坂逸骥,实长鸣于 孙阳 。” 元 陈深 :“威风翔高阁,逸骥腾云衢。” 明
《王君子与之集序》:“然而驽骀恨劣,逸骥难攀,虽幸同于遗轨,竟莫继于后尘。”(1).弹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自来弹琴鼓瑟的人都是瞎子,他不应该多了一双眼睛。”(2). 汉
杨恽 与其妻感情甚笃,于《报孙会宗书》中曰:“家本 秦 也,能为 秦 声。妇, 赵 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以“鼓瑟”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明
《归氏二孝子传》:“ 华伯 夫妇如鼓瑟, 汝威 卒变顽嚚,考其终皆有以自达。”分类:亦作“ 嘉宾 ”。 (1).贵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汉 焦赣 《易林·困之临》:“用彼嘉宾,政平且均,螟虫不作,民得安宁。” 南朝 梁 沉约 :“我有嘉宾,实惟恺悌。” 宋
诗:“还装欲尽喜舟轻,更喜嘉宾伴此行。” 清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嘉宾偶然集,经史谈纵横。”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梅家坞即兴》诗:“嘉宾咸喜悦,细看摘新茶。”(2).雀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雀,一名嘉宾,言常栖集人家,如宾客也。” 唐
诗:“大厦初成日,嘉宾集杏梁。”分类:(1).禽鸟的翼翅。:“寡人之有 仲父 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汉 严忌 :“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宋
《谢秋赋试官启》:“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并游;沛然如假之舟航,临长川而获济。” 太平天国 洪大全 《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2).指飞翔。 唐
诗:“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 宋
诗:“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3).辅佐;维护。《吕氏春秋·举难》:“﹝ 魏文侯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 高诱 注:“羽翼,佐之。” 宋
卷十三:“是说也,羽翼吾道,其功岂浅浅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命诏旨书》:“又褒封 达 胞为 翼王 ,羽翼天朝。”(4).指庇护。 郭沫若 《恢复·黑夜和我对话》:“罪恶,都是在你的羽翼之下长成;你的话十分靠不住呀,你要晓得!”(5).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汉
《七发》:“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植 既以才见异,而 丁仪 、 丁廙 、 杨脩 等为之羽翼。”:“ 维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 羌 胡以为羽翼,谓自 陇 以西,可断而有也。” 唐
诗之二:“羽翼怀 商 老,文思忆帝 尧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 欧
美 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 中国 的古刻,这也都是 中国 的新木刻的羽翼。”(6).党羽。:“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于朝,羽翼阴附者众。” 宋
卷八:“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奸而可使者保为羽翼。” 清
《玉搔头·微行》:“只怕他羽翼众多,人心叵测。”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八》:“现在一调查,则他所安排的羽翼,竟有七人之多。”分类:(1).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白玉不毁,孰为圭璋。”:“用圭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 宋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盖古者相聘,贽有圭璋。及其卒事,则皆还之,以明轻财重礼之义。”(2).比喻高尚的人品。:“ 郭林宗 常谓 儒 口讷心辩,有圭璋之质。” 南朝
《褚渊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晖,含圭璋而挺曜。”:“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圭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3).比喻杰出的人材。 晋
:“贽币浓者,瓦石成圭璋;请托薄者,龙骏弃林垧。”:“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正卿 齐物 ,宗室圭璋,士林桢干。” 宋
:“我怀 元祐 初,圭璋满清班。” 清
《寄答李厚庵百韵》:“玉树秀纷错,姻娅尽圭璋。”(4).指使节。 唐
之一:“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 明
《圣寿无疆颂》:“万国集兮朝 未央 ,放庭实兮拥圭璋。”(5).新生子的美称。 南朝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表》:“诞躬紫阁,膺祚朱绂。孤矢夙陈,圭璋攸觌。” 钱振伦 注:“:‘载弄之璋。’”《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得子》:“贺麒麟一夕飞下天宫,朱扉外弧矢高悬,绣幕中圭璋欢弄。”分类:玉制礼器。比喻德才兼备的人材。 唐
《代曲江老人百韵》:“羽翼皆随凤,瑜琏肯称珉?”分类:(1).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 宋
:“ 汉 家太史 宋公 孙,漫逐班行谒帝阍。” 明 文肇祉 《上林斋宿》诗:“自愧衰年通仕籍,强随鹓侣缀班行。”(2).也泛指行辈、行列。 五代 王定保 :“ 扶 即 薛 谓近从兄弟班行,内外亲族绝多。” 元
《端正好》套曲:“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妙选女乐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进。”(3).指朝官。 唐
诗:“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不时来。” 宋
《辞史官表》:“班行之内,学术过于臣者甚多。” 清
《编校文端师集感赋》诗:“久推勋德冠班行,馀事仍看各擅场。”(4).泛指官位或官阶。 宋
《东轩笔录·张文定公》:“ 定公 三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皆得班行。”:“知 青涧城
种谔 招西人 朱令陵 ,最为 横山 得力酋长……乞除一班行,使夸示诸 羌 ,诱降 横山 之众。”(5).指朝廷。 唐
之一:“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宋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中贵悚惧曰:‘念某乍离班行,不知州府事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天下之人皆知 谦 以身佩安危,功在社稷,而 谦 亦自信其得效忠荩,扬眉吐气于班行。”(6).同列,并列。 宋
《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主兵武臣并都监巡捡寨主监押等,自来与诸处武臣班行,一例五年磨勘,既劳逸不均,又迁转无别。” 元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周
召 班行。” 明
:“ 柳宗元 文章识见议论,不与 唐 人班行者,《封建论》卓且绝矣。”(7).指戏班、乐户。 元
《蓝采和》第三折:“勾栏中得悟,再不入班行,唐巾歪裹,板撒 云阳 ,腰系编带,舞袖衫长。”(8).指戏中行当。 元
赵明道 《斗鹌鹑·名姬》套曲:“乐府梨园,先贤老郎……﹝调笑令﹞省郎,是你旧班行。他诉真是咱断肠,不知音枉了和他讲。”犹颁行。:“﹝ 王莽 ﹞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 正元 中, 毌丘俭 、 文钦 反, 毓 ( 钟毓 )持节至 扬 、 豫 州班行赦令,告谕士民。”:“太常 刘芳 与 景 等撰朝令,未及班行…… 芳 卒, 景 纂成其事。”分类:谓宽厚待人。:“宜远模 仲尼 之汎爱,近则 郭泰 之容济,庶有益于大道也。” 胡三省 注:“ 郭泰 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奖拔士人,成名者甚众,而不绝 左原 、 贾淑 之险恶,所谓容济也。”分类:(1).文华与质朴。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史有文质,辞有详略。” 孔颖达 疏:“史文则辞华,史质则辞直,华则多详,直则多略。”:“殊不知世代有文质,风俗有淳醨。” 明
《智囊补·上智·使马圉》:“ 马圉 之说诚善,假使出 子贡 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 姚华 《论文后编》:“夫均文质者,莫三百篇若。诗亡而文质分, 赵 得其质, 楚 得其文。”(2).文字与质地。:“﹝ 王莽 ﹞铸作钱布皆用铜,殽以连锡,文质周郭仿 汉 五铢钱云。”分类:(1).文质兼备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故一家一书,辄数千万言,文质间出,而不能相融也,史野参半,而不能互调也。彬彬之选,惟当之,下此则失。”(2).美盛貌;萃集貌。:“ 汉 兴, 萧何 次律令, 韩信 申军法, 张苍 为章程, 叔孙通 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往往间出。”:“彬彬藻思, 绰 冠群英。” 明
《题济宁张氏墓铭后》:“当中原文献盛时,荐绅大儒彬彬多 齐
鲁 之士。”(3).文雅貌。见“ 彬彬有礼 ”。分类:(1).百事;各种制度。:“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晋
《辨亡论》:“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缺粗修。”:“今百度已备,但刑急罔密,非为政之要。”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2).犹百刻。指时间。:“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 郑玄 注:“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3).多次。 唐
诗:“花园欲盛千场饮,水阁初成百度过。”分类:(1).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孔颖达 疏:“皇,大也;极,中也。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无有邪僻。”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昔在上圣,唯建皇极,经纬天地。” 隋
:“夫子六经,皇极之能事毕矣。” 清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先王建皇极以莅万方,化功侔于天地。”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五’以皇极居中,而‘五’之本身复具有中数。”(2).指皇位。 晋
《晋纪总论》:“至于 世祖 ,遂享皇极。”:“于是宣太后令,废帝为 东海王 ,以丞相录尚书事 会稽王
昱 统承皇极。”:“皇极者,域中之大宝,必顺乎天命。”(3).指皇帝。 司马贞 述赞:“姊配皇极,身尚 平阳 。”:“向若 林父 诛, 陈平 死, 百里 不用, 晏婴 见逐,是 晋 无 赤狄 之土, 汉 无皇极之尊, 秦 不并 西戎 , 齐 不霸 东海 矣。” 清
《洗象行》:“晓披璎珞朝皇极,秋驾銮舆出喜峰。”(4).指皇室。:“先臣蒙国家殊遇,姻娅皇极。” 南朝
谢灵运 《宋庐陵王诔》:“托体皇极,衔怨至尽。”:“ 羡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姻娅皇极。”(5).指古代有关天文、历算、五行等方面的专门方术。:“ 向 为《五行传》,乃取其五事,皇极、庶证附于五行以为八事。”:“自历而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舆地……莫不各有成书。”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二○五:“自言 郭璞 终皇极,讲见天心待杀身。”(6).宫殿名。 明
刘若愚 :“职掌 皇极 、 建极 、 中极 、 武英 、 文华 殿庭、楼阁、廊庑洒扫之役。”参见“ 皇极殿 ”。(7).旧时教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严邪教》:“今世之所谓白莲、无为、皇极、大乘、洪阳、螺祖诸教,皆奸人所创之邪教也。”分类:(1).犹千家。 宋
诗:“箫鼓千门沸,弓刀万马腾。” 陈三立 《十月十四夜饮秦淮楼感赋》诗:“狼嘷豕突哭千门,溅血车菌处处村。”(2).众多宫门。亦借指众多宫殿。 汉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 唐
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流血千门,僵尸万计。” 胡三省 注:“ 汉武帝 起 建章宫 ,度为千门万户,后世遂谓宫门为千门。” 清
《海市》诗之四:“千门听击 冯夷 鼓,六博看投玉女壶。”(3).佛教语。谓种种修行的法门。千,言其多。 北齐
:“万行归空,千门入善。”分类:(1).宫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 大明宫 内。 唐
诗:“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 紫宸 。”(2).泛指宫廷。 明 沉鲸 《双珠记·邮亭失珠》:“才离 紫宸 ,平步莲鞋稳。” 清
《北山》诗:“战士从来苦,谁曾达 紫宸 。”参阅、 宋
王应麟 。(3).借指帝王、帝位。:“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床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分类:草率而简略。:“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 谢觉哉 《“反裘负薪”》:“后者要我们深入地有计划地创造,不能苟简,建设的道路上,不容许皮相,也没有可徼倖取到的便宜。”分类:考察古事。:“曰若稽古。 帝尧 曰 放勋 。”:“ 高祖 拨乱反正, 文
景 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博学稽古,自少知名。”:“割恩以定礼,稽古以崇孝。” 清
诗:“稽古式芳躅,怀忠耿遐眷。”分类:(1).道家谓顺应自然。:“王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任下,责成而不劳。”:“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张守节 正义:“任自然也。”(2).沿袭;承袭;继承。:“ 秦 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 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宣帝 聪明正直,总御海内,臣下奉宪,无所失坠,因循先典,天下称理。”:“ 显祖 因循鸿业,内外协从,自朝及野,群心属望。”(3).保守;守旧。 宋
《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问》:“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清
《南省试策四》:“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4).疏懒;怠惰;闲散。 北齐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尔。” 宋
《与朱康叔书》:“因循稍疏上问,不审近日尊候何如?”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人情乐因循,一放过,则不复省矣。”(5).轻率;随随便便。《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 濮阳 之日为因循,用却百金忙买得,不曾子细问根由。”《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供养十方菩萨,且要饮馔精珍……如斯不敢因循,毕竟一生供养。” 明
《诗薮外编·唐上》:“凡 唐 人诗引韵旁出……必东冬、真文次序鳞比,则无远借者,然盛 唐 绝少,初学当戒,毋得因循。”(6).流连;徘徊不去。 唐
诗之二二:“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 前蜀
诗:“马嘶烟岸柳阴斜,东去关山路转赊。到处因循缘嗜酒,一生惆怅为判花。” 清
《饶州舟次独酌醉后放歌》:“东风吹我来 饶州 ,因循又作两日留。” 清
《花心动·访寒松上人不遇》词:“竹院因循,水郭迟回。”(7).引申指飘泊。 宋
词:“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 宋
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8).犹豫。:“既知历数犹在,讴谣未移,则怀拗怒之臣,贮救难除奸之志,便须果决,安可因循!”:“右司谏 陈岢 上书请战,其略曰:‘今日之事,皆由陛下不断,将相怯懦,若因循不决,一旦无如之何,恐君臣相对涕泣而已。’”(9).延宕;拖延。 宋
《答胡寺丞书》:“京师日困俗事,因循逾年,尚未报谢。” 元
《四春园》第一折:“你可也莫因循,休迟慢,天色儿真然向晚。” 清
《一剪梅》词:“因循何日赋《归田》?说道今年,又早明年,故园消息思茫然。”分类:(1).指身在远方而听见闻说。:“且 汉 厚诛 陵 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吕向 注:“听,闻也。”亦指远方的听闻。:“ 幽求 等皆功臣……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2).聆听远处的声音。 汉
《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南朝
诗:“远听雀声聚,回望树阴沓。”:“昼以排门人远望,暮夜以持更人远听。”分类:(1).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今特指国外。:“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郑玄 笺:“四海之外率服。”:“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之所不能睹。” 宋
《送江任序》:“或中州之人,用于荒边侧境山区海聚之间,蛮夷异域之处;或 燕 、 荆 、 越 、 蜀 ,海外万里之人,用于中州,以至四遐之乡相易而往。” 巴金 《中国人》:“他远离祖国三十多年,已经在海外成家立业。”(2).方言。谓放肆、神气。《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他再来逼你,叫他提防,我要出他的花样。 上海 地方还轮不着他海外哩。”《海上花列传》第十七回:“我看仔 双玉 倒讨气,耐不过多仔几个局,一歇海外得来,拿 双宝 来要打要骂。”(3).方言。极言其多。《海上花列传》第五九回:“耐生意海外得来,故是成日成夜,出来进去。”(4).方言。表示程度相当高。如:他客气得海外。分类:宇内,天下。 晋
《喻道论》:“焉复睹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 唐
《拜南郊颂序》:“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 清
《保甲正名》:“械斗之风, 宋 世早有之;不但 闽
粤 ,且遍寰中,寰中何能一日安?”分类:不灭。卷六:“盖谓世间惟有愿得成双的,随你天荒地老,此情到底不泯也。” 清
:“精气所结,格及草木,历千百年不泯焉。”(1).指儒家学者之群。有《儒林列传》。 张守节 正义引 姚承 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 颜师古 注:“儒林, 贡 、 薛 、 韦 、 匡 之辈。”:“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寡人闻 孔子 之世,自 正考甫 以来,儒林相继。”(2).泛指儒生、读书人。“及 文帝 践祚”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 王闿运 《皇授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明有功贡,以劝儒林。”(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而 独孤及 、 梁肃 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宋
《答乔舍人启》:“伏惟某官,名重儒林,才为国器。” 清 王端履 卷一:“侍郎有《箨石斋集》五十卷行世,其画尤为儒林珍贵。”(4).指儒家著作。 三国
《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5).指儒家经学。 清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道学。” 高燮 《索黄宾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论相操戈,儒林道学遂分科。”(6).指学官。:“自卖以葬母,太守 谢蘥 命为儒林,不就。”分类:(1).深邃的内室。 唐
《石涧记》:“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2).指地域的中心。 清
《定鼎说》:“ 宋 都中 豫 ,澶漫九州,阃奥中夏,水陆都会也。”(3).比喻学问或事理的精微深奥所在。:“娱心 黄
老 ,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 宋
《和寄天选长官》:“藩篱吾未窥,敢议穷阃奥。” 清 王韬 《洋务在用其所长》:“苟能师各国之所长,兼收并蓄,悉心致志,务在探其阃奥,而勿徒袭其皮毛,安见其遽出西人下哉!”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录》:“ 宋 代言者以 张嵲 《读管子》一文最见功力,其文虽不足四百字,而训诂精确,洞见阃奥。”(4).内宫。 宋
《祭林大卿淑人文》:“蚤与大农,久参内署,遂亲阃奥,且接话语。”分类:品类;等级。本指官阶,后亦泛指门第或社会地位。:“ 元嘉 二十六年,徙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流品,谙悉人物,拔才举能,咸得其分。” 明
《五杂俎·事部二》:“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娶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清
《国学进士题名碑》:“流品澄清官序肃,稂莠不许侵嘉禾。”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于是乎所谓士的流品也就日渐复杂了。”分类:(1).品德高洁而纯朴。:“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 王子敬 与 羊绥 善。 绥 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 唐
《代曲江老人百韵》:“儒林一同异,冠屦尽清淳。” 清
《吴之癯》:“若为子弟,而清淳之质亡矣。”(2).清洁淳正。第四一回:“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 郭沫若 《百花齐放·芍药》诗:“蝴蝶们的午梦睡得来更加轻巧,蜜蜂们的蜜汁比以前更加清淳。”分类:(1).日、月、星。:“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汉
《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 晋
:“三光垂象者乾也,厚载无穷者坤也。” 唐
诗之四:“何三光之并照兮,奄云雨之冥冥。”《天雨花》第六回:“狗圈猪窠低小屋,不见三光日月星。”(2).指日、月、五星。:“衡、太微、三光之廷。”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曰:“三光,日、月、五星也。”(3).指房、心、尾三星宿。:“立三宾以象三光。” 郑玄 注:“三光,三大辰也。” 孔颖达 疏引:“大辰,房、心、尾也。”(4).指烧光、杀光、抢光。原为 日本 帝国主义“扫荡”敌后抗日根椐地时实施的政策。亦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对人民烧杀掳掠的各种残暴行径。 阮章竞 《五月山花红似火》:“ 日本 侵略者疯狂推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 何成湘 《和杨靖宇同志三次会见》:“疯狂的敌人竟采取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归屯并户,企图使游击队与人民群众隔绝。” 杨尚奎 《‘鹰’的眼睛》:“敌人在苏区采取砍光、烧光、搬光的‘三光政策’,到处筑起碉堡,限制红军的活动。”分类:天气和顺。 汉 王充 :“时和,不肖遭其安;不和,虽圣逢其危。”:“今因四表无尘,时和岁稔,复获拜奉旧茔,展罔极之思。” 唐
:“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分类:指春、夏、秋、冬四季。:“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诗:“四序乘金气,三峰压 大河 。”分类:职位低微的官吏。 唐
诗:“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卑官贫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夺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即为卑官,进谒长上……唱诺连声,伺色而动。”分类:(1).以武力征伐。《谷梁传·僖公十九年》:“ 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范宁 集解:“如使伐之而灭亡,则淫湎不足记也,使其自亡然后其恶明。”(2).劳役。:“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唐
诗:“跋家逃力役,连锁责逋诛。” 清
《重修黄楼诗和五兄大宗》:“当时岂为游观美,此事须知力役轻。”(3).征用民力。:“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 明
《传疑录》:“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4).服役;干体力活。 宋
沉俶 《谐史》:“自今改前所为,但听老奴尽心力役,不二三年,旧业可复。” 明
姚士磷 《见只篇》卷下:“未几, 江 为 周吏部 力役运石,石故压 江 一足,果断。” 清
唐甄 :“宫中之事,选粗健女子充之,以给力役,备非常。”分类:免除赋役。:“曩屡诏中外百司,宣布德泽,蠲赋详刑,赈恤贫民,思与黎元共享有生之乐。”分类:艰苦。 南朝
《为武帝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戎帐艰辛,无乃为弊。” 唐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京剧《沙家浜》第七场:“新四军、共产党来把敌抗,历尽艰辛、东进 江 南、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分类:亦作“ 蛮貉 ”。亦作“ 蛮貊 ”。
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汉 桓宽 :“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 邛
笮 之货致之东海。” 唐
诗:“威声振蛮貊,惠化钟 华阳 。” 清
:“按 包公 在当日已名动蛮貊如此。”原注:“指 西羌
呵 归 汉 ,慕 包拯 名,乞姓 包 事。”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蛮貊无知,没我恩德,虏运将绝,腥膻秽朝。”分类:(1).同乘一车。用以形容男女结为夫妇,相爱情深。语出:“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毛 传:“亲迎同车也。”:“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三国
:“携玉手,喜同车。”(2).同乘一车。用以形容同心,同志。语出:“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明
《史纲评要·后梁纪·末帝》:“ 承业 是个人,竟与 韩
子房 、 晋
元亮 携手同车矣。”(3).同乘一车之人。:“ 公宾庚 、 公甲叔子 与战于夷,获 叔子 与 析朱锄 ,献于王,王曰:‘此同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 杜预 注:“同车能俱死,是国能使人,故不可望得。”分类:指乡里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原,同“ 愿 ”。谨厚貌。:“子曰:‘乡原,德之贼者也。’”一本作“ 愿 ”。 朱熹 集注:“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 唐
《鹿门隐书》:“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参见“ 乡愿 ”。犹乡土。 唐
:“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俗殊。” 唐
诗:“邑吏齐进说,幸勿祸乡原。”分类:谓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里仁为美。”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里者,仁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 陆德明 释文:“里,犹邻也。言君子择邻而居,居于仁者之里。” 晋
《闲居赋》:“训若风行,应如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唐
:“蛮貊同车轨,乡原尽里仁。”分类:浩大貌;空旷貌。《韩诗外传》卷二:“荡荡乎其义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刿也。”:“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颜师古 注:“荡荡,空旷之貌也。”(1).广大貌;博大貌。:“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大哉 尧 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朱熹 集注:“荡荡,广远之称也。”:“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颜师古 注:“荡荡,广大貌也。” 元
《赋得海上云送良上人归径山》:“荡荡无边涯,悠悠何所之?”(2).心胸宽广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士君子之容……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3).水奔突涌流貌。:“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荡荡,言水奔突有所涤除。”:“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吕延济 注:“荡荡,流貌。”:“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何哉?”(4).恣纵貌;无所约束貌。:“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吴子·料敌》:“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旗旌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 汉 赵晔 :“君不名教,臣不名谋,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国中荡荡,无有政令。” 宋
:“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5).飘荡猊;吹拂貌。 宋
乙编卷六:“今枯骨朽腐……化为朽壤,荡荡游尘,岂能与生者相感,以致祸福乎?”:“风荡荡,翠飘红,忽南北,忽西东。”:“和风荡荡春日暖,碧桃枝头鸟声喧。”(6).空无所有貌。:“譬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虮虱无所复依。”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不可得。”(7).光亮明净貌。:“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宋
诗:“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清
《天琴颂》:“ 重华 在堂, 周公 在下,荡荡有日月而无风雨。”分类:(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之四:“ 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2).指民间歌谣。:“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分类:1.说话和悦而又能辩明是非之貌。2.盛貌。3.犬吠声。訚,用同"狺"。4.高大貌。訚,通"言"。忧愁貌。:“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王逸 注:“忳忳,忧貌也。”专一诚挚貌。:“纷忳忳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鄣之。”一本作“ 纯纯 ”。 朱熹 集注:“忳忳,专壹貌。”“肫肫其仁” 汉
郑玄 注:“肫肫,读如‘诲尔忳忳’之‘忳忳’。忳,恳诚貌也。”按,“诲尔忳忳”见,今本作“诲尔谆谆”。无知貌。 汉
:“彼世主不学道理,则嘿然惛于得失,不知治乱存亡之所由,忳忳犹醉也。”分类:亦作“ 耕芸 ”。
(1).翻土除草。亦泛指耕种。:“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 汉 桓宽 :“春夏耕耘,秋冬收藏。”:“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 唐
诗:“秋日耕耘足,丰年雨露频。”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耕耘之氓可以战守。” 峻青 《女英雄孙玉敏》十四:“ 盆子山 的山顶,也正在耕耘被炮弹破坏了的土地。”(2).比喻辛勤劳动。 郭小川 《中国的秋天》诗:“美好的收获,全靠那辛苦的耕耘。” 姜亮夫 《〈楚辞今绎讲录〉序》:“这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便打点精神、制订计划、准备参考书、拟订教学大纲,用全力来完成这一任务。”分类:丰收之年。:“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唐 张说 :“喜黍稷,屡丰年。” 元
《题〈耕织图〉》诗之十一:“农家值丰年,乐事日熙熙。” 清
《书左仲甫事》:“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分类:(1).雨和露。亦偏指雨水。:“当秋三月,山川百泉涌,降雨下,山水出,海路距,雨露属。”:“今年五月以来,雨露时澍。” 唐
:“暇日耕耘足,丰年雨露频。” 老舍 《四世同堂》六六:“他是温室里的花,见不得真的阳光与雨露。”(2).比喻恩泽。 唐
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明
《鸣凤记·驿里相逢》:“蒙君惠患难周,春风雨露沾枯朽。” 清
《意中缘·会真》:“年来搅扰,未结姻亲,雨露先叨。”(3).谓沐浴恩泽。 五代
《开元天宝遗事·选婿窗》:“ 李林甫 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分类:边塞守军的炊烟。 唐
之二:“渺渺戍烟孤,茫茫塞草枯。” 唐
:“戍烟生不见,村竖老犹纯。”分类:(1).看不到。:“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2).谓不易看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3).不看,不读。:“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馀卷。”(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分类:村童。指粗俗的年轻人。 清
:“怪村竖那得作此语,凝思欲问,则笠影出没杉桧间,已距半里许矣。”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聆其言,心念彼女慧甚,无村竖态。”分类:(1).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 郑玄 注:“耒,耜之上曲也。”(2).农具的总称。:“ 陈良 之徒 陈相 ,与其弟 辛 ,负耒耜而自 宋 之 滕 。” 清
《仁学》三六:“敌既压境,始起而夺其农民之耒耜,强易以未尝闻之后膛枪炮,使执以御敌,不聚歼其兵而馈械于敌,夫将焉往?”一说耒、耜为两种农具。参阅 徐中舒 《耒耜考》。(3).借指耕种。 唐
诗:“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 明
《单氏先茔碑铭》:“ 单氏 世以耒耜书诗为业。”分类:春秋 时地名,在今 山西
介休县 南。:“其弟以 千亩 之战生,命之曰 成师 。” 杜预 注:“ 西河
介休县 南有地名 千亩 。”:“三十九年,战于 千亩 ,王师败绩于 姜氏 之 戎 。”一说 千亩 之地有二:一为 周 地,见;一为 晋 地,见。参阅 清
齐召南 《春秋左氏传注疏考证》。分类:犹牲畜。:“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饩,不肯用也。” 郑玄 笺:“牛羊豕为牲,系养者曰牢。” 唐
《有事于南郊赋》:“司门转致乎牲牢之系,小胥专达乎悬位之使。” 金
《致乐堂记》:“故牲牢不加于菽水,三釜无羡乎万钟。” 清 昭梿 :“公家训云:祭墓无以牲牢,惟以蔬果代之。”分类:(1).都邑南面的地区。:“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云:“ 甘 , 有扈 南郊地名。” 唐
李庾 《西都赋》:“ 隋苑 广袤,罝笼 南山 ,占地万顷,不为人间, 齐门 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缭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孟夏之月﹞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谷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缁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3).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秋九月丁未,有司奏 武皇帝 配南郊, 武敬皇后 配北郊。”:“今因南郊,宜推旷恩,以示绥怀之意。”分类:(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协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2).犹天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第六九回:“﹝ 凤姐 ﹞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4).犹境界,境地。 唐
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分类:(1).东郊。泛指乡野。:“知足如 疏广 ,虽去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于慈;与人子言,依于孝……是故先王许之,而圣人贵之。”(2).“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 颍川 太守髡 陈仲弓 ” 南朝
刘孝标 注:“按 寔 ( 陈仲弓 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参阅。(3).古地名。 春秋
季孙氏 的采邑。:“ 季平子 行 东野 。” 杜预 注:“ 东野 , 季氏 邑。”(4).复姓。 春秋 时有 东野稷 。见。(5).犹东序。:“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宝。” 李善 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宝。’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分类:原田。原野上的田地。 唐
:“南郊礼天地,东野辟原畇。”分类:遮拦禽兽以猎取之。亦泛指打猎。:“冬,行幸 长杨宫 ,从 胡 客大校猎。” 颜师古 注:“此校谓以木自相贯穿为阑校耳……校猎者,大为阑校以庶禽兽而猎取也。” 汉
《上林赋》:“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 唐
:“君不见 东川 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 清 昭梿 :“ 章皇 尝校猎 遵化 ,至今 孝陵 处。”分类:(1).初时吉利。:“初吉终乱。《彖》曰……‘初吉’,柔得中也。” 高亨 注:“封辞云‘初吉’者,因臣下在初时得正中之道,故吉也。”(2).朔日,即阴历初一日。:“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毛 传:“初吉,朔日也。”一说自朔日至上弦(初八日)为“初吉”。见
诗:“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浦起龙 心解:“初吉,朔日也。”分类: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或谓 神农 ,或谓 后稷 。 汉 王充 :“社稷、先农,灵星何祠?”“力田种各耰讫” 刘昭 注引《汉旧仪》:“春始东耕于藉田,官祠 先农 。 先农 即 神农炎帝 也。” 唐
:“校猎求初吉, 先农 卜上寅。”第四十回:“ 萧云仙 建一坛场,立起 先农 的牌位来,摆设了牛羊祭礼。”分类:农历每月上旬之寅日。 北魏 贾思协 :“又神曲法:以七月上寅日造,不得令鸡狗见及食。” 唐
:“校猎求初吉,先农卜上寅。” 唐
:“井泉王相资重九,曲糵精灵用上寅。”原注:“水用九月九日,曲用七月上寅。”分类:(1).万邦;各方诸侯。:“王归自克 夏 ,至于 亳 ,诞告万方。”(2).引申指天下各地;全国各地。:“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 唐
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宋
:“有奕明堂,万方时会。” 清
《奈何天·攒羊》:“看扫靖烽烟,万方宁静。”
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阗 。”(3).多方面;多种多样。:“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 李周翰 注:“思万方之事,忧国之利害。”:“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宋
诗:“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 赵三 ﹞足翘细笋,腰折回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徐迟 《井冈山记》七:“它们举止雍容,仪态万方。”(4).多种方法。:“ 褒姒 不好笑, 幽王 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南朝
刘义庆 :“ 宣王 既与 亮 对 渭 而陈, 亮 设诱谲万方, 宣王 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5).指用多种方法(对待)。 明
《答史玉池书》:“吾辈若透却名利关,人安能轩轾我?纵毁我、誉我、万方我,只消不见不闻,便都了却。”(6).万官。:“出千品,具万方。” 韦昭 注:“五物之官,陪属万位,谓之万方。”分类:(1).混杂;嘈杂。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儒教》:“流俗妇人,多于 孔庙 祈子,殊为亵慢,有露形登 夫子 之榻者。 后魏
孝文 诏 孔子庙 ,不听妇人合杂祈非望之福。然则聋俗所为,有自来矣。” 唐
:“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2).犹交错。 唐
蔡希综 《法书论》:“八分、章草、古隶等体要相合杂,发人意思。”分类:(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2).泛指各种颜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说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3).神色。参见“ 五色无主 ”。(4).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 公乘阳庆 ﹞更悉以禁方予之( 仓公 ),传 黄帝 、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五藏有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察色》“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分类:(1).盘曲貌。:“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轮囷离奇,委曲盘戾也。” 宋
诗:“ 戏马台 荒春寂寞,斩蛇乡古树轮囷。” 清
诗:“垒坷轮囷态最工,披图谡谡起清风。”(2).硕大貌。“美哉轮焉” 汉
郑玄 注:“轮,轮囷,言高大。” 宋
卷上:“尤多荔枝,皆大本,轮囷数围。” 清
《东城杂记·灌园生》:“夏果磊落,秋瓜轮囷。”分类:指帝王的园林。 汉 桓宽 :“先帝之开苑囿池籞,可赋归之于民,县官租税而已。”:“池籞未御幸者,假与贫民。”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折竹以绳,绵连禁御,使人不得往来,律名为籞。’ 应劭 曰:‘池者,陂池也;籞者,禁苑也。’” 唐
诗:“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分类:(1).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诸祠各增广坛场,圭币俎豆,以差加之。”:“于是 汉王 斋戒设坛场,拜 信 ( 韩信 )为大将军。”:“众虽多而无所统一,诸将遂共议立 更始 为天子。二月辛巳,设坛场于 淯水 上沙中,陈兵大会, 更始 即帝位,南面立,朝群臣。”:“息殿去坛场既远,郊奉礼毕,旋幸于此。” 宋
诗:“坛场夜雨苍苔古,楼殿春风碧瓦寒。”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乾隆 分治,创立坛场。”(2).法坛。佛家讲经说法之所。 唐
《南岳般舟和尚二碑》:“佛法至于 衡山 ,及 津大师 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正法。” 唐
诗:“ 延陵 初罢讲, 建业 去随缘。翻译推多学,坛场最少年。” 清
:“ 陈 目且瞑,强起张目答曰:‘来原无碍,去亦何妨?人间天上,一个坛场。’言毕,跏趺而逝。”(3).指政坛,政治舞台。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五章:“凡登坛场而执政者皆男子也。”分类:(1).光芒普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缉熙康乂,光照六幽。”(2).光线的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分类:光彩缤纷貌。 唐
诗:“剑光既陆离,琼彩何璘玢。” 唐
诗:“缭绕缘云上,璘玢甃玉联。”分类:摇荡。 唐
:“掉荡云门发,蹁跹鹭羽振。” 宋 沉括 :“若以侧垂之,其钟可以掉荡旋转。”分类:(1). 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 黄帝 曰《云门》、《大卷》。 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圜钟为宫。”(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章樵 注:“云门谓门第穹崇,上侵云汉。” 唐
《含元殿赋》:“玉宇璇阶,云门露阙。” 宋
《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3). 汉
云阳县 的城门。:“历 云 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注:“ 云阳 ,古县,在 池阳 西北,属 右扶风 。云门,即 云阳县 门也。: 左冯翊 有 云阳县 。”(4).山门。借指寺庙。 唐
诗:“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唐
诗之一:“云门老僧定未起,白阁道士遥相迎。” 唐
诗:“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张铣 注:“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为云门,犹云来则雨至也。” 唐
诗之六:“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6). 蜀 的代称。 北周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烟沉冰井,雨歇 云门 。” 倪璠 注:“此以有云门,故以 云门 指 蜀 。” 唐
诗:“ 云门 一万里,应笑又担簦。”(7).指谷口。 晋 惠远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唐
诗:“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8).山名。在 浙江
绍兴 南。亦名 东山 。山有 云门寺 。 南朝
梁 处士 何胤 曾居于此。:“﹝ 王籍 ﹞除轻车 湘东王 咨议参军,随府 会稽 。郡境有 云门 、 天柱山 , 籍 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词:“胸有 云门
禹穴 ,笔有禊亭 晋 帖,风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写琅玕。”(9).山名。在 山东省
青州市 南。一名 云峰山 。 清
《云门送胡元润还白下》诗:“屴崱君能到, 云门 得暂停。”(10).山名。在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连 乐昌县 界。山有 云门寺 。 五代
文偃禅师 居此。参见“ 云门宗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宋
《请兴化禅师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记为世导师,绍云门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至云门之诃佛,则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参见“ 云门宗 ”。(1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素问·水热穴论》:“云门、腢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 王冰 注:“云门在巨骨下,胸中行两傍。”分类:(1).旋转的舞姿。 唐
诗:“掉荡云门发,蹁跹鹭羽振。” 元
《小孙屠》戏文第二出:“闹清明莺声婉啭,荡花枝蝶翅蹁跹。”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我梦见那个雪人,在我刚刚完工之后,她忽然蹁跹起舞。”(2).行不正貌;跛行貌。 宋
诗之一:“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渔色》:“须知 子猷 访 戴 步蹁跹,谁知 吕安 题凤惜留连。”分类:(1).白鹭的羽毛。古人用以制成舞具。:“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毛 传:“鹭鸟之羽,可以为翳。” 郑玄 笺:“翳,舞者所持以指麾。”:“雷鼗鹭羽今休用,玉戚相参正发扬。” 唐
:“掉荡《云门》发,蹁跹鹭羽振。”(2).借指白鹭。 宋
:“蛛丝委架诗书愠,鹭羽空陂菡萏愁。”分类:见“ 集灵宫 ”。汉 宫殿名。为皇帝祀神、求仙之所。《三辅黄图·甘泉宫》:“ 集灵宫 、 集仙宫 、 存仙殿 、 存神殿 ……皆 武帝 宫观名也。”亦省称“ 集灵 ”。 清
诗:“青雀西飞绕 集灵 , 麻姑 仙诀悟熊经。”(1).古代石制乐器名。:“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诸侯之僭礼也。” 孙希旦 集解:“玉磬,所谓鸣球,天子之乐器也。” 唐
诗:“朱唇掩抑悄无声,金簧玉磬宫中生。” 清 戴震 《乐器考》:“鸣球、玉磬,同谓石磬,古人于石之美者,多以玉名。”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人们称赞她……说她的声音就好像玉磬的声音。”(2).佛寺中召集僧众所用的法器的美称。 元
杨景贤 《西游记·三藏朝元》:“大众虔诚,法鼓金铙出寺迎;诸天相敬,铜钟玉磬映山鸣。”(3).古琴名。见 宋
苏轼 《十二琴铭》。(4).山茶的一种。 宋
《山茶》诗:“山茶有数品,玉磬尤晶明。”分类:元 代一种鼓名。:“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1).与鼓声相和。:“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 郑玄 注:“乐作鸣之,与鼓相和。”(2).喻态度依违两可的人。:“ 曹利用 在枢府,藉宠肆威, 士逊 居其间,无所可否,时人以‘和鼓’目之。”分类:即錞于。古代“四金”之一。:“以金錞和鼓。” 郑玄 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鸣之与鼓相和。” 北周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玉律调钟,金錞节鼓。” 唐
:“集灵撞玉磬,和鼓奏金錞。”(1).悬挂编钟编磬之类乐器的木架上端所刻的锯齿。亦代指钟磬架。:“有瞽有瞽,在 周 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孔颖达 疏:“虡者立于两端,栒则横入于虡。其栒之上加施大板,则著于栒。其上刻为崇牙,似锯齿捷业然,故谓之业。牙即业之上齿也。” 汉
《东京赋》:“尔乃九宾重,胪人列,崇牙张,镛鼓设。” 薛综 注:“张,谓树之以悬钟鼓也。” 唐
:“建簴崇牙盛,衔钟兽目嗔。” 宋
词:“建崇牙,开盛府,是生辰。”(2).旌旗的齿状边饰。:“ 有虞氏 之绥, 夏后氏 之绸练,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孔颖达 疏:“ 殷 之崇牙者,谓刻缯为之形,饰旌旗之侧。”“设崇, 殷 也” 唐
孔颖达 疏:“旌旗之旁,刻缯为崇牙。 殷 必以崇牙为饰者, 殷汤 以武受命,恒以牙为饰。”分类:(1).野兽的眼睛。 唐
:“建簴崇牙盛,衔钟兽目嗔。” 清
朱彝尊 朱茂睭 《九月八日天宁寺观塔灯联句》:“初如萤尾炫,忽若兽目睒。”(2).茶的一种名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东川 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 宋
《臆乘》:“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若 东川 曰兽目。”分类:谓持盾。:“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 武王 之事也;发扬蹈厉, 太公 之志也。” 郑玄 注:“总干,持盾也。” 孙希旦 集解:“总,持也;干,盾也。”亦作“ 屹崒 ”。
(1).高峻貌。:“ 虎牙 嵥竖以屹崒, 荆门 阙竦而磐礴。” 李善 注:“屹崒,高峻貌。” 唐
:“总干形屹崒,戛敔背嶙峋。” 清
《游黄山记》:“群峰于绝壑中奋踊以出,其势屹崒。”(2).形容诗文风格雄健。 元
辛文房 :“诗调屹崒峭茜,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历代未有。”分类:(1).形容沟壑、山崖、建筑物等重迭幽深。 唐
诗:“遂登 天台 望,众壑皆嶙峋。” 清
《游黄山记》:“登 始信 之峰,峰忽中断,两壁崭然,相去可寻丈,下视嶙峋千仞。”(2).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耸。 宋
诗:“我登 钟山 顶,白塔高嶙峋。” 明 徐弘祖 :“坞口石峰东峙,嶙峋飞舞。”(3).形容人体瘦削露骨。 清
:“病入膏肓岂易苏,嶙峋虎骨起长吁。”(4).形容气节高尚;气概不凡。 明
《四贤记·解绶》:“[净]狂夫气概郁嶙峋,[丑小生]括目相看转怒嗔。” 清 陈康祺 卷三:“太史敦尚风义,气节嶙峋。” 郭沫若 《芍药与其它·银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分类:(1).指礼乐制度。古代用文物明贵贱,制等级,故云。:“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 唐
诗:“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请旁询硕儒,俯摭旧典,采曲台之故事,行圆丘之正仪,使圣朝叶昭旷之涂,天下知文物之盛,岂不幸甚。” 宋
诗:“ 尧 时文物也粗疏,礼乐犹带鸿荒馀。”(2).文彩物色。 晋
:“宫室居处则有堵雉之限,冠盖旌旗则有文物之饰。” 南朝
刘协 :“诗云‘为章于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3).指车服旌旗仪仗之类。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文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稹的诗写妻子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