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店前面哭的那个小孩叫张雅然是我的儿子 英文

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一岁半的宝宝很爱哭,我改怎么引导呢?
一岁半的宝宝很爱哭,我改怎么引导呢?
我家宝宝有点爱哭,如果东西不给她她就会哭,而且好像很容易心情不好,晚上如果不陪她玩,她就特容易哭,她不听话时,爷爷奶奶会用凶的口气对她,我到底该怎么引导和教育我的宝宝呢?
对于小孩子,不能说--不或别,这些字眼无疑是在提醒她去做。
孩子都有好奇心,对于好哭的孩子一样。
平时可以多教育她--勇敢,乖宝宝之类。可以说一些有关的小故事,让她懂得如何才是好宝宝。
我家宝宝每次头撞疼了,我就赶紧说--男子汉,要勇敢!还做勇敢的动作给他看:握紧拳头。
现在一般碰痛了哭几声就好。
下面是止哭的绝招喔
宝宝哭闹的声音,如同用指甲抠黑板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尖锐而刺耳。请读下面的文字来了解那些幼稚园小朋友的父母们是如何消除这样的哭闹声的。至少,这些办法在某些时候还是很有效的。
一.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我儿子天天是一个很会哭闹的孩子。我就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带动他一起唱儿歌什么的,来帮助他改变哭闹的状况。——天天妈
二.忽视他的哭闹
我发现,对于宝宝哭闹最好的回应就是:忽视,忽视,再忽视!当我一岁大的女儿哭闹的时候,我就转过身当作没听见。她马上就领会了:当她哭闹之后是得不到任何的回应的。——遥遥妈
三.不应允宝宝在哭闹中提出的要求
这是丈夫和我的共同感受,我们一致认同这个观点,并且认为这的确是很好的方法。我们3岁的女儿姗姗就知道,如果她为了得到什么东西而希望通过哭闹的办法来达到目的,这个途径是行不通的。如果她想用哭闹的办法来得到她想要的零食或者玩具,那么她是达不到她想要的目的的,即使是在我心情很好的时候或者心情很差的时候。其实我们对她是很公平的,如果我们拒绝了她的某个要求,那么我们将在拒绝的同时答应她的另外一个要求。因为你不能老是拒绝,当然你也不能老是纵容她的所有要求。在你决定拒绝或者认同某一件事情以后,你就要坚持这样的决定。——姗姗妈
四.采取成年人的方针
我的女儿已经15个月了,很喜欢你跟她进行交流,同时她也是一个喜欢哭闹的孩子。但是当她开始哭闹的时候,我就试着去跟她交谈,就像跟大孩子那样。她对于我的回应是很积极的,她甚至试图来跟我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究竟在说什么。但她的这种试图言语的现象终究取代了哭闹,而这样所发出的声音比起她的哭闹的声音要好得多。——豆豆妈
五.对他说点什么
我儿子康康23个月了。当他开始哭闹的时候,如果我告诉他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要哭闹,那么他就会自己停止哭泣,或者是到别的地方去。当他停止哭闹并说出他的要求时,我会给他很多的赞许。这样,他就能够意识到:他不哭闹的时候,反而可以比哭闹的时候得到更多他想要的。——康康妈
六.长远利益
几乎每天早上我们叫小易起床的时候,都要经历一段忙乱和哭闹的过程。我的诀窍就是在前一天的晚上告诉他,如果他第二天早上乖乖地起床,那么到了晚上我会给他多讲一个故事,这个方法的确效果很好。他每天都有意识地记住我的话,起床的时候不再像以往一样哭闹了,并且会选好那天晚上他想听的故事书。——小易妈
七.食品、杂货店策略
我用很简单的方法来阻止我的孩子在商店里因为要得到某样东西而开始哭闹。我让孩子挑选一样他最想得到的东西,比如小饼干、糖果、蜜饯或者是图画书。我会给他一个可以花费的额度,如果他想买一些比这个额度贵很多的东西,那么不足部分的钱就必需要从下一次的消费里扣。这在我们之间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而我也不再会因为这事听到孩子的哭闹了。——点点妈
八.哭闹“专座”
我们有一把专门为我们两岁半的女儿哭闹的时候准备的椅子。当她开始哭闹的时候,我们就请她先坐到那把椅子里面去,然后再继续哭。当她在这个身体移动的过程中,同时她的注意力也就被转移了,通常来说她就会停止哭闹。——小悠妈
九.定时器的诀窍
如果诺儿开始哭闹,那么我就把定时器设置为三分钟,并且告诉她等到这个定时器里的时间走完时再来向我要求她想得到的东西。这个办法通常都会很有用。——诺儿妈
十.把他哭闹的过程录制下来给他的后代看
我的儿子,现在三岁半,他总是喜欢哭闹,虽然在最近的几个月里已经改进了不少。我开始把摄像机取出来,然后在每次他开始哭闹的时候,我就把他哭闹的过程给录制下来。这个办法看来的确对他的刺激很大,他当然不喜欢在他哭闹以后再通过录像重新看一遍他刚刚哭闹的过程。我看这种用录像的办法来威胁他停止哭泣的办法是非常有用的。谢天谢地!——帅帅妈
十一.“美妙的”声音在哪里呢?
当四岁的小雨开始哭闹的时候,我就说:“哦,你的美妙的小嗓音不见了!我得找找它到哪里去了呢?”然后我就开始环顾四周,并假装到壁橱里或者沙发后面开始寻找,并把这个找到的声音放到自己的嘴巴里面,然后模仿外婆或者卡通人物,或者公鸡和其他任何我能想到的声音。通常在这个时候她就会忘记了哭闹而开始笑。——小雨妈
十二.一笑置之
当我的儿子或者是侄子开始哭闹的时候,我就模仿他们哭闹的声音。然后我就对着他们做鬼脸,最后他们终于停止了哭泣,并且忘记了为什么而哭闹,并开始反过来取笑我。到目前为止,这个办法一直还很有用,即使是在公开的场合。——阿米·卡申(美国)
十三.口袋的诀窍
当我儿子开始哭闹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到我的口袋里来哭闹吧,这样我就能够把他的哭闹声音保存下来,然后过一会我再去听。这句话经常会让他开始发笑。特别是当我假装去打开我的口袋,然后把他哭闹的声音放出来,同时故意塞住耳朵以避免听到他的哭闹声的时候,他的情绪已经完全好转了。——阿布妈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过了1岁半以后,宝宝就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的时期。过去老实听话的宝宝,逐渐开始变得任性,经常说“不要”,这在父母看来,很难让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
“反抗”一词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宝宝并不是毫无道理地抵抗,其实他们是在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这些主张得以实现,对于宝宝“自我”的确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细观察这种状态下宝宝的举动就可以明白,这是宝宝有了自我主张的表现。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四五岁宝宝,在这种情况下会说:“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帮忙。”等等,将自己的主张正确地传达给对方。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还相当贫乏的2岁宝宝只会说“不要”和“自己做”,很难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父母,而被误以为是在“反抗”、“任性”。
所以,宝宝这个时期的反抗表现,是宝宝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爸爸妈妈们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动手尝试各种事物。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满足这一时期宝宝心理上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各个方面的能力。
人们在形容与孩子有关的东西时,通常用到词都是“可爱”,即便是喜欢破坏的孩子,也会被家长善意地称作“顽皮”、“淘气”,然而在英国,人们却用“可怕”来形容两岁的孩子。如今,“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更是已经成为英文中一个固定的说法。
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他们在这时开始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非常难缠,喜欢作对,万事都有叛逆倾向。因此,也有幼教专家把此阶段称为“人生第一青春期”,泛指一岁半到3岁之间。
2岁之前,孩子处于生理快速成长期,学习吃喝拉撒,爬坐立走,听音说话,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长的意愿合拍。2岁左右以后,孩子会进入情感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具有独立做出选择的冲动。然而,限于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用语言表达,只能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他们经常会反抗大人的决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节非要往人群里扎;家长变着花样做吃的,孩子却不领情,该不吃还不吃。
对此,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医师闫琦表示,孩子在2岁左右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他们必经的发育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正确疏导,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2岁时,特别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强制要求孩子“不准干什么”和“必须干什么”,而是要给他们一些选择机会。“比如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不要简单地命令他们吃苹果,而是将香蕉、苹果、橘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摆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自行选择。”假如他们选苹果后又变卦了,家长也别急,因为这是孩子在学习如何做抉择。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进行“条件”交换。闫琦举例说,如果孩子在大风天非要出门,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时,家长就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答应带你出门了,你是不是也该答应我们戴上帽子啊?”给予孩子尊重,也教会他们尊重别人,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家长要学会让步。闫琦建议父母们,如果孩子的行为与父母意愿不一致,但孩子也不会因此而遭遇危险、疾病等,最好能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没必要强加干涉。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反抗表现是“正常”的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1、拒绝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调;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会感觉,孩子是和故意他们对着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老人拿着手机去店里维修,工作人员告诉他手机并没有坏,老人突然哭了…… “那我的孩子们怎么不给我打电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老人拿着手机去店里维修,工作人员告诉他手机并没有坏,老人突然哭了…… “那我的孩子们怎么不给我打电
常回家看看)刚看到..”(放下你所谓的事业.放下你所谓的忙老人拿着手机去店里维修,工作人员告诉他手机并没有坏,老人突然哭了…… “那我的孩子们怎么不给我打电话….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种孩子太不孝顺了,不知道老人需要关怀和陪伴吗?这个故事虽然令人可怜,但是我觉得折射了现实社会中非常严重的空巢老人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都被宠坏了,觉得父母的疼爱理所当然,才导致这么多老人孤独没人陪伴。这种事要大肆宣扬,让可怜的事少发生
采纳率:45%
只能说孩子宁愿玩手机,忙,也不愿意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
现代好多老人,都很孤单,多理解他们心情,有时候,百孝不如一顺,常打电话回家吧,
这也是我看过最心酸的………
其他9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对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英孚育儿大支招:如何对你的孩子说不【石家庄英孚英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8贴子:
英孚育儿大支招:如何对你的孩子说不收藏
对孩子说不有时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当孩子瞪着她(看似无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你的时候。如果你是个宽松的家长,拒绝他们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长此以往,你的孩子会不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来大吵大闹或者和你谈判呢?孩子可能很小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表现。可能你的女儿在商店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东西时,她便开始大吵大闹。你想表现的很坚决,但是为了让她变得安静不要再让你丢脸,最终还是向她妥协。时间一长,这样的育儿方式会让你逐渐失去对孩子的控制。但是俗话说得好,做出改变永远不算晚,你必须开始慢慢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这并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帮助他应对以后的成人世界当别人对他说不的时候,他会知道如何应对。你要明白:说“不”并不是残忍。一些家长可能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应该和孩子理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进行谈判。避免说“不”,因为害怕他们感到不满。的确,“不”这个词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失望。然而,这能教会孩子重要的一课。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有必须遵守的底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你会让你的权威尽失。孩子会逐渐明白,只要在你旁边不断抱怨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时间一长,你的反应会让他变得不满。毕竟,一个能够轻易操纵父母的孩子会对家长有多少的尊重呢?对你的孩子说“不”可以帮助他度过青春期,面对成人生活。这能教会他自我否定的益处。当孩子懂得自我否定时,他在面对青春期时的毒品和婚前性行为时,他能从容应对。对孩子说“不”同时能锻炼他面对成年人的生活。事实上,我们成年人并不是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在你给他任何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并没有在帮助他。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1457被浏览320528分享邀请回答1.5K1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65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商城路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华齐街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16:58:06&&&&贾凤杰《转》
第一卷明明白白做爹娘(自序)
&&&&教育子女中所犯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原谅。这和用药配错了剂量一样,第一次弄错后,消除其副作用须付出百倍的艰辛。难就难在适度。&&&&
&&&&1995年,当我最小的孩子考上大学时,就有知情的好友劝我写一本“怎样培养孩子”的书。因为他们不仅为我家三个孩子都顺利考入大学自豪,而且为我家老小曾以351分的低分被照顾进高中,三年后又以531分考取吉林大学物理系而吃惊。确实,那一年我儿子的两个考分曾被写进我市范亭中学校门前的招生广告中,用以吸引新生。&&&&
&&&&可是,我一直没有动笔的欲望。说实话,我和我先生对子女期望很高。我们曾希望他们进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希望他们考北大、清华。然而,我们的希望一个个相继落空。在孩子们时高时低的考试成绩面前,我们亦喜亦忧、患得患失,有时对他们过分严格,有时又难免放任。我想:写教育经验实在轮不到我。&&&&
&&&&像许多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一样,我们为孩子做过腾云驾雾的天才梦,可事实无情地证明:我们的孩子仅仅是不算糊涂的中才。但是,又是哪股力量推动了我写这本书的热情呢?首先还是我家的三个孩子。他们几乎都是以刚过本校录取分数线的“擦边球”方式滚进高校门槛,而又以较高的成绩考取研究生的(我的大女儿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学习四年后被保送入厦大研究生院,主修国际会计。一年后赴美留学,取得工商管理、会计学两个硕士学位,后又取得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会计学博士学位,现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任教。二女儿在暨南大学取得影像医学硕士后,赴英深造。儿子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取得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核物理博士)。我的孩子们告诉我一个“中才”所能达到的高度。我要告诉大家的正是这样的事实:凝聚产生力量;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天资,除了智力因素外,其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气质、意志等)是何等重要。如果没有我先生和我营造的团结奋进的家庭氛围,那擦边球的幸运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临我家。另外,我写此书的另一个动因,是想答复亲朋故旧的抱怨,他们总是说:“我们家的孩子根本听不进话去。”我希望他们能以此书为镜观照自己。就我所知,每逢夏季来临,全国数以百万计的中学生就开始经历不眠之夜和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那决定命运的三天打拼;而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亦跟着焦躁不安。这时的寺庙里也会较多地出现学生家长的身影,有的打卦占卜,有的烧香拜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神灵往往保佑的是不依赖帮助的人。我们的道路只有一条:自救。当然,中才远不及天才适应性强,做中才的父母远比做天才的父母要吃力得多。可是,世界上哪儿有那么多天才呢?父母就很平凡,何来天才基因?  在美国生活过两年,与美国家长比照之后,更不容我们盲目乐观。在他们的参照系下,我发觉我和先生同样是稀里糊涂的爹娘。冷静思量:教训多多,遗憾多多。过分的严格和过分的放任,常常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境和虚荣,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而过分注重孩子的冷暖温饱,忽视其心理的伤风感冒又是中国家长的通病……教育子女中所犯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原谅。这和用药配错了剂量一样,第一次弄错后,消除其副作用须付出百倍的艰辛。难就难在适度。如果能重新来一回,也许会明白些。可惜,教训对我们来说只能成为遥远的追忆了。万一此书中的某篇对年轻的父母们有所启示,我将不胜荣幸。这正是我写它的目的。&&&&
第一卷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序二)
&&&&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因袭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体魄健壮的孩子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我和先生在美国匹兹堡生活了一年,这一年中有9个月是带孩子。活了半辈子,初见隔代人,感觉特别亲。带大外孙时我们格外小心,我曾为大外孙的成长作过详细记录。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我和先生又在美国的洛杉矶生活了一年。依然是带孩子,工作量却增加了一倍还多。因为大外孙刚学会缠人,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又出生了。为了适应两个外孙过剩的精力,我常常向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家属院的家长们讨教。久而久之,美国家长的管理方式、教育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固有的亲子观念。&&&&
&&&&比如:同样是珍惜生命,珍惜的视角和方法却大不相同。中国的家长是小心谨慎:风来了,赶紧捂起来;天冷了,赶紧加衣服。着眼点在保养、呵护,惟恐孩子冻着饿着,想着法儿给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美国的家长则不同,抱小孩像拎着个背包一样。三、五个月的孩子就浸泡在凉凉的泳池里,让孩子戏水。他们纵容蹒跚学步的小孩光着脚在冰冷的海滩上拾贝壳,鼓励孩子一只脚踏着滑板车疯跑,想着法儿让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他们的着眼点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命的承受力,张扬生命的活力。其结果到孩子两三岁时就见了分晓。美国的孩子总体体格健壮,活泼开朗,耐磕耐碰,独立性强,主动性强;中国的孩子相对体格文弱,腼腆乖巧,自我保护意识强,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再比如:发现孩子撕了刚给他买的新书时,中国家长的反应一般是首先批评他的行为本身,然后再强调书的价值:“新新的书你就撕破了!怎么不当心呢?”“你以为那是白来的?十来块钱呢!”&&&&
&&&&家长首先激起了孩子的愧疚情绪,然后再讲大道理,说明要爱惜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啦等等,而不顾忌孩子的抵触情绪,强迫孩子说“我错了,今后改正”。&&&&
&&&&还有一种谴责方法,更像审问罪犯:“这书是谁扯了?是你么?”“对书有仇么?为什么刚买了就撕了?”家长的意图是希望孩子诚实,坦言撕书的原因,结果却是把孩子推向对立面。因为孩子们最恨明知故问的带有圈套性的问题,最讨厌大人们逼他在明显的谎言和窘迫的自白间作出选择。他们应对这种挑衅往往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梗了脖子死不开口。&&&&
&&&&遇到这种情况,美国的家长们会怎样处理呢?他们的注意力首先集中于孩子的情绪和感受。通常他们会这样问孩子:“我看到你撕坏了刚买的新书,你不喜欢它了么?”这时孩子也许会点点头,或者说是不当心撕坏的。“或许过几天你又会喜欢它呢,因为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妈妈还没来得及给你讲呢。来,我们把它粘起来。”孩子发现妈妈并不因为他闯的祸动怒,首先关心的是他的感受,就有可能把自己的真实情形告诉妈妈。这样,在负疚的心情下,他就有可能在以后认真保存大人送他的礼物。在国内,我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说孩子们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与大人离心离德,不能沟通。有时看见他闷闷不乐,追问越多,他反而躲得你越远。美国的孩子却不同:“今天我答对了问题,老师表扬了我,特开心!”“上车时,校车司机推了我一下,我真想报复他!”“玩冰球时,我们输得很惨,真泄气!”表达内心的感受是他们的日常习惯。  &&&&
&&&&以上两个例子,一个关乎健全的体格,一个关乎健全的心理(经常与大人交心,愿意谈出内心感受的孩子,一般不容易犯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的毛病)。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因袭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首先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体魄健壮的孩子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在生存竞争愈演愈烈的新世纪,我们到底该怎样塑造新的一代,要为后代留下什么样的体魄和精神,做父母的该怎样充当“教练”的角色呢?以上的感触使我生发了写“美国人怎样做家长”和“由中美文化差异审视教育”的初衷。如果对读者有所启示,我将不胜荣幸。&&&&
第一卷家庭教育是滴水穿石的渗透
&&&&你虽然把马儿拉到了河边,马却没有喝水的欲望。不是马的错误,是你不识时宜。&&&&
&&&&我们常在接水檐石上发现屋檐水竟然把岩石凿下了洞。以涓涓细流之柔弱,能克岩石之坚,正是因为水借雨势,居高而下,日积月累,不放弃地渗透。&&&&
&&&&我常常听到家长们说:“我那孩子硬得像块石头,任你怎么管怎么教,人家那耳朵不办公!老师的话他还听一句半句,父母的话,耳旁风。”&&&&
&&&&请问,你是怎样管教你的孩子的呢?&&&&
&&&&如果孩子们正玩得高兴,你突然喊:“回来,到了学功课的时候了。我来教你复习几个生字!”慑于家长的权威,他也许能离开自己的玩伴,不情愿地来到你面前。但他的兴趣却很难一下收回来,他的整个身体,包括肌肉、神经和各种腺体都会进入一个消极、抗拒的状态。这时,你教他十个字,孩子在形式上也跟着你念,但事实上却没往心里去。你苦口婆心白费半天劲儿,他可能只记住两三个。这时,你千万别骂孩子笨、记忆力差,实在是因为你的方法不对头。因为你是在“灌输”,而不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你虽然把马儿拉到了河边,马却没有喝水的欲望。不是马的错误,是你不识时宜。&&&&
&&&&你为什么不像滴水穿石一样,把自己的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呢?&&&&
&&&&记得在我从教期间见过这样一位同事,她教给孩子们知识常常是不经意的。一次吃中饭时,毛手毛脚的小儿子被热饭烫了手。她一边给孩子降温、包扎,一边叫过女儿来看弟弟的伤势,告诫姐弟俩以后要当心。为了让小儿子转移注意力,忘掉疼痛,她还在女儿的左手上写下个“汤”字,右手上写下个“火”字,然后把两个字组合起来,在纸上写下个“烫”字。她告诉两个孩子,汤下加了火,温度就慢慢升高,高过体温,咱们就感觉热,高到摄氏五六十度就开始烫了,八九十度就会烧坏皮肤……看看孩子们来了兴致,她还取出温度计,把它插到热水碗里,让孩子们观察水银柱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掉。&&&&
&&&&为什么会收到这种效果呢?因为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孩子的心灵是敞开的,求知欲望是强烈的,他们的态度是配合的、接纳的。这就是把家庭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作用。&&&&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就没有遇到过那种情境。不,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新鲜活泼的,它常常给你提供教育机遇,关键是你要有一副时刻准备着的头脑。否则,机会来了,你也会与之擦肩而过。&&&&
&&&&试问,在酷热的夏天,谁家没有用过折扇呢?我曾遇到一位数学老师,当他把一把漂亮的折扇交给刚会走路的儿子时,首先让孩子打开,合上;再合上,再打开,好体会那扇骨的旋转。然后他教给孩子数扇骨,一、二、三、四……看有几根。把扇子打到最大,告诉孩子〖JP2〗这是半圆,两把打到最大的扇子拼起来就是个整圆了。那么,扇钮就是圆心……这样,不经意间,这把折扇便成了这位父亲的教具,孩子的脑海里便树立了数学中圆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几何图形俯拾皆是,大衣柜、小衣柜、窗户的一块块玻璃、墨水瓶、笔筒,等等,家长如果像这位父亲这样给予孩子渗透式的教育,他的儿子将来学习几何,肯定比没有接受过渗透的孩子顺利得多。可惜,我们做父母的往往放弃了这些启蒙的机会。&&&&
&&&&我还接触过一位爱好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我发现她看书特别快,简直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心中好奇,便问其原因。原来是在她小时候,父亲常带她逛街,无论是步行还是乘车,父亲总要指着街边的“邮―电―局”、“儿―童―公―园”、“妇―女―儿―童―用―品―商―店”教她念。日复一日,日积月累,上学前她就认识了好多字。大人越表扬,她兴致越高。后来父亲就带她到书店看书,慢慢地她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而且,由于经济条件的局限,常常是只看不买,这样倒培养了她看书的速度。  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修养更是如此。比如你常常耳提面命,教孩子为人要宽宏大量,心态平和。他也许会点头称是,但往往是记住了皮毛,远不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使他上心。比如孩子从学校回来,向你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我的同桌从来都考不过我,嘿,这一次他的数学成绩却高出我五分!”作为家长,你是什么态度呢?“哎呀,看看你,又退步了吧!”(1)“他是不是作弊了?照抄了旁人?”(2)“噢,他很努力,你要向他祝贺。希望下次能赶上他。”(3)&&&&
&&&&第一种态度是患得患失;第二种态度是怀疑猜忌;第三种才是宽厚向上的积极态度。家长的情操、理智、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在一件具体事情上,你的所言所行给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往往胜过你平日教子时的千言万语。&&&&
&&&&为什么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茬人,都有一种勤俭节约、奋发向上的精神呢?正是因为一件千补百衲的棉袄大人穿了小人儿穿,熬到夏天一家人没法儿换季的窘况;野菜蒲根吃得老奶奶、老爷爷出现两便不通,面目浮肿的惨状;半年不见荤腥,妈妈们从油瓶里滴一滴油后,伸了长长舌头舔舐的情景……这些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了根,才使他们发誓要改变这种生存状况。&&&&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家庭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课堂。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为什么不研究研究最朴实的教子良方,在饮食起居中,在休假娱乐中,在探亲会友中,在旅游观光中一点一滴渗透你的教育呢?&&&&
第一卷一记耳光的启示
&&&&家长们应该抓住这契机,表扬我皮实,鼓励我灵活地面对生活才对。然而当时没有人过问我愿意怎样,没有人关心我的感受。&&&&
&&&&小时候,爹被关了禁闭,娘常常带着妹妹在姥姥家住。一次,爷爷送我到姥姥家村外,目送我进入村口,就返了回去(我们那儿的村俗:公公一般是不进儿媳妇娘家村的)。&&&&
&&&&我刚刚拐进一条南北向的街巷,从一个黑漆大门里蹦出个半大小子来,挡住了去路。我往东,他张了两臂往东;我往西,他张了两臂往西。&&&&
&&&&他说:“留下买路钱!”&&&&
&&&&我吓蒙了,战惊惊地摇一摇头。&&&&
&&&&他又说:“有炒豆子吗?”&&&&
&&&&我依然摇一摇头。&&&&
&&&&他把袖口往上一捋,说:“那我就送你个‘匕斗’吧!”在我脸上脆脆地扇了个耳光。&&&&
&&&&我哭了,捂着热辣辣的腮帮子拔腿就跑,泪蛋子洒了一路。但是,兜里上下跳动的琉璃蛋儿不久就止住了我的眼泪。我想:幸亏他没有索要琉璃蛋儿,这可是爷爷给我买的心爱之物,幸亏他没有搜身……想着这许多“幸亏”,我就不再难受了。&&&&
&&&&到了姥姥家,一家人追问我眼睛红肿的原因。我不会撒谎,只好把挨耳光的实况原原本本交待出来。母亲还好,说记取这个教训,以后绕另一个村口就是了。小舅舅和姨表姐却死活不依,说匕斗是轻易挨的么?非要拖我去那黑漆大门家,让我再还那小子一个耳光不可――这比绑我上杀场还可怕呢。我当时就后悔没把那心爱的琉璃蛋儿送给那小子,换下这大人们不能忍受的匕斗。&&&&
&&&&成年之后,讲起这件事,好多人都说那耳光是我进入社会的第一张门票,因为我的社会经历和体验就从这里开始。经历就是知识。家长们应该抓住这契机,表扬我皮实,鼓励我灵活地面对生活才对。然而当时没有人过问我愿意怎样,没有人关心我的感受。&&&&
&&&&小舅舅和姨表姐叫上他们的弟兄们,如同押解犯人一般,簇拥着我到那黑漆大门口,喊出那比我高一头的小子,就教唆我上、打。他们说只要他敢还手,他们就一齐上。然而我却如同临刑似的,吓得筛糠一般哆嗦,早就软成了一团。气得小舅舅和姨表姐大失斗志,返回的路上一迭连声骂我没出息,活该受欺负。&&&&
&&&&这件事搞得我挺糊涂:遇到这类事到底是给人些物件免受皮肉之苦好,还是受点儿苦保全了心爱之物好;是讨要尊严以牙还牙大打出手好,还是息事宁人宽容忍让好。&&&&
&&&&我们的家长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心理需要,他们的虚荣和家族的体面比什么都重要。&&&&
第一卷敢向孩子承认错误
&&&&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往往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土壤。宽容产生宽容,对抗产生对抗,这就是与孩子相处的真谛。&&&&
&&&&有一年,记得是过“六一”儿童节。一早起来,二女儿和小儿子就十分兴奋。他们很快就穿好了头天晚上准备好的节日盛装,对着大镜子系好了红领巾,准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
&&&&“节日愉快!”带着爸妈的祝福,两个孩子蹦蹦跳跳出了门。那时还不兴做统一的校服,但过孩子们自己的节日时,学校也是有统一要求的,一般是白衬衫蓝裤子,白运动鞋。女孩子如果要参加演出,就要统一的发卡、统一的头饰。我们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总是惟命是从,事先就按学校的要求把一切准备妥帖。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自尊,而且关系到班集体的面貌和孩子的责任心。集体的整齐划一构成整肃的信念,这样,服从集体的意识和纪律性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话虽这么说,繁忙的母亲处理孩子们的事情时,往往是漫不经心,更多的态度取决于自己当时的心境。&&&&
&&&&孩子们出去一会儿,又急急忙忙返了回来。“妈妈,老师让每个人交五个酒瓶。”二女儿推开门,探进头来说,“预备好,下午带。”&&&&
&&&&“我也要!”儿子说,“要高个儿的!”&&&&
&&&&早晨的饭锅、饭碗还没洗,他们换下的衣裤、鞋袜还没来得及收拾,我正摊开教案备当日的课,听到他们的命令就烦。于是我头也没抬,说:“要酒瓶子干什么?”&&&&
&&&&“美化校园,用酒瓶子做篱笆。”两个孩子很认真地给我比画。原来是瓶口向下,倒栽起来,做花畦边儿的围栏。他们还说这叫废物利用。&&&&
&&&&“亏你们老师也想得出来。”我不知不觉就说开了风凉话,“咱家没有人喝酒,哪儿来那么多酒瓶子?”&&&&
&&&&看姐弟俩面面相觑,情绪低落,我又赶紧说:“好吧,我给你们到邻居家找找。”&&&&
&&&&原以为向邻居讨要空酒瓶子是一件难堪的事,不料在课间操时,到家属院转了一圈儿,发现我们家屋后,一位老师家的鸡窝边就堆着那么多空酒瓶子。那恰巧是一位调走的老师没来得及收拾的。看来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一桩。&&&&
&&&&仔细想想,孩子们所提的要求会有多大呢?我们的抵触情绪还是来自对他们的轻视和不尊重。&&&&
&&&&于是我有了更好的主意:中午回来,鼓励他们自己到校园里找,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中午,好一场暴雨。饭后,两个孩子出门时,都换了雨鞋。我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别弄脏了衣服。&&&&
&&&&洗涮完毕,我也悄悄跟踪出来,看他们找没找到我已发现的猎物。这一来不要紧,我被呈现在眼前的我儿子的形象惊呆了:他蹲在一个大水洼前,正和家属院的几个淘气孩子玩水。用石子打水漂的孩子把泥水溅了他一头、一身,他却浑然不觉,还用树枝推水里漂着的几只纸船。几个孩子用树枝你推过来,我划过去,早晨换的新衣服早就面目全非了。  我没好气地把他揪回家,撕扯着脱了他的衣服,劈头盖脸就打。我拿给他镜子,说:“你瞧瞧你头上的泥巴!你看看雨鞋里灌的水……你二姐呢?你出去的任务是干什么?”我逼儿子检讨自己,承认错误,儿子不仅犟犟地不肯,还高昂了头颅以示不服。这时,他二姐已满载而归,不仅捡够了自己的酒瓶子,还帮弟弟也完成了任务。&&&&
&&&& 按说,此刻我应该好好表扬老二一番,但儿子的叛逆已使我失去了理智,我强硬地把他推搡到卧室,说几时写好检查几时出来。不料,儿子进去,反而倒插了里边的门,拿放东西也故意重手重脚,以示抗议。  整整一个中午,我什么也干不成,不时抬头看看挂钟,操心孩子上学的事儿。眼看上学的时间到了,儿子却没有了动静。问他检查写好了没有,他一声不吭。&&&&
&&&&这几乎弄得我下不了台。幸亏懂事的二女儿告诉我“六一”儿童节的下午,低年级学生放假,我才放了心。  冷静下来想:儿童本来缺乏意志的恒常性,找瓶子的活动远不及玩水能激发他的兴趣,作为中学老师的母亲,我为什么违背儿童的心理特征,发那么大的火呢?&&&&
&&&&因为他违背母命,弄脏了衣服。然而儿童的天真和好奇心,却常常是在要求他循规蹈矩时被扼杀的。&&&&
&&&& 知道自己有错,但总不情愿先向儿子低头,因为儿子的态度一直十分强硬。他难道就没有错吗?我先向他认错,岂不助长了他的傲气?&&&&
&&&&家庭里的空气一直很沉闷。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往往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土壤。&&&&
&&&&第二天,二女儿又说班主任让带一个花盆。&&&&
&&&&这一下,我又来了气,说:“咱全崞阳镇也没有个卖花盆的商店,咱家又不养花,让我到哪儿变个花盆呢?”接着我又把情绪发泄到她的老师身上,说:“什么也问家长要,这简直是苛求!”&&&&
&&&&面对我的牢骚,二女儿一声不吭。看女儿乖,我又于心不忍,屋里屋外转了几遭,突然发现了厨房窗台上盛米的瓦罐。我把米倒在一个盆里,递给二女儿说:“好了,拿去吧。”&&&&
&&&&女儿看着那瓦罐,嘟嘟囔囔地说:“花盆底下有眼儿,能渗水,瓦罐没有。”“那还不容易,咱锥个眼儿。”我把瓦罐口儿朝下一放,在罐底锥了个眼儿,振振有词地说:“你们老师不是教导你们废物利用吗,咱这也是废物利用。”  不料,这天二女儿放学归来,把那瓦罐往地下一放,掩面就哭,泣不成声。任你怎么问,她都缄口不言。&&&&
&&&&二女儿生性和善自觉,得到的往往是鼓励和夸赞,从未受过大的委屈。我一看事态严重,急忙跑到她的同学家去询问。这才知道,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受了老师的讥讽。老师把那瓦罐提上讲台,放到教桌上,带着嬉笑的口吻问:“这叫花盆么?”同学们齐声说:“不――是――”老师说:“这是谁在交差应付?站起来!”二女儿在众目睽睽下站了起来。老师很吃惊(说实在的,她的班主任对她一向很好,万没想到是她以瓦罐搪塞责任),说:“你们家买不起一个花盆么?”二女儿一言不发,为她的妈妈承受了不白之冤。听了她同学的叙述,我半天泛不上一句话来。是她的母亲的独断专行使她在众人广座中无地自容,是妈妈挫伤了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一个学生的尊严。&&&&
&&&&虽然,我急急忙忙向养花的人家讨了一盆花让孩子带去,但我明白,这件事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了什么后果。&&&&
&&&&这件事在她的班级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会一下消除,因为一个学生威信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而却会在顷刻间一落千丈。&&&&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和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将刻骨铭心,甚至终生都难以忘怀。&&&&
&&&&我郑重地对二女儿作了检讨。我说:“妈妈没把你的事儿认真对待,妈妈错了。”我问孩子:“要不要妈妈去和你的班主任说明一下,为你开脱开脱?”孩子宽厚地说算了,事情已经过去了(我本人就是做老师的,理解老师们的甘苦,所以我很少找老师,为自己的子女说情和辩理)。&&&&
&&&&我又想,我为什么不能首先向儿子道歉呢?&&&&
&&&&当孩子们去上学后,我翻看了儿子落在桌子上的日记本(他很可能是故意留在那儿让我看的)。首先,我在日记本里发现了一幅漫画。那漫画是连环画的形式,还带着文字说明。第一幅:一个短发的戴眼镜的女人,手里握着笤帚,露出长长的笤帚把子,指着一个小孩说:“看看你那头!”第二幅,图形相似,文字的说明是:“看看你那脚!”第三幅是一群小孩围着短发的戴眼镜的女人,七嘴八舌说:“看看你那头、你那脸、你那手、你那脚!”&&&&
&&&&我知道这短发的戴眼镜的女人就是我,但我不仅没有生气,还偷偷笑了。我曾奇怪:儿子从卧室走出时,脸上怎么会有一副怡然自得的得胜姿态,原来是他的创作、他的幽默救了他。一旦作了报复,心下便释然了。&&&&
&&&&还有一篇日记呢。儿子写道:“下雨了,家属院的东墙下积了一洼水,杜红、爱国还有几个大孩子在那儿玩。他们折了纸船,说要让那船扬帆远航。我看那水洼像地图上的渤海,就和他们一起玩,比赛谁跟前的船先到对岸,谁就是最棒的海员。这时妈妈过来了,把我揪回家,又打又骂,好扫兴啊……”&&&&
&&&&看了孩子的日记,我好惭愧!&&&&
&&&&我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夹在他的日记本里。我说:“孩子,妈妈错了。首先,妈妈不该不问青红皂白,简单粗暴地拉你回家。其次,妈妈不该因为脏了件衣服就体罚你……”&&&&
&&&&几天之后,孩子大概是看到了妈妈的检讨,脸上挂出愧疚和理解相互交织的表情,甚至不好意思正视妈妈的眼睛。我便主动与孩子亲近,母子遂和好如初。&&&&
&&&&现在想来,我错就错在当时没了理智,粗暴的行为首先激发出孩子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宽容产生宽容,对抗产生对抗,这就是与孩子相处的真谛。&&&&
第一卷何必追根究底
&&&&娘自以为她用唠叨洗净了我身上的污渍,却不知女儿用谎言打破了诚实待人的行为准则。&&&&
&&&&通常家长们爱说:“人家那耳朵已经长了茧,任凭怎么说也听不进去了。”如果说真是这样,那是妈妈们用自己的唠叨“辛勤”打磨的结果。&&&&
&&&&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难以排除的尴尬时,我们的妈妈们最爱唠唠叨叨,追根究底。&&&&
&&&&记得我上小学六年级时,我的本家二爷爷从蒙古回来一趟,送给我一块苏联花布布料,我娘加心在意给我做了件棉袄。可是,我这花棉袄没有亮丽几天,就被坐在我背后的男生弄脏了。他掀翻了墨水瓶,蓝黑的墨水在我背上溅了一大片。这遭遇让周围的同学为之哗然。当时是自习课,这男生怕我报告老师,一再向我道歉。我当时的感受是这样:第一,既觉得晦气,又觉得痛惜,而且犹如芒刺在背,十分尴尬。第二,害怕回家,不愿听到母亲的追问和责骂。第三,因为这男生功课好,在班内一向威望高,平日对我们小女生挺漠视的;这天,他在这么多人面前对我表现得低声下气,我心底还潜藏了一丝快意。再加上好几位懂事的大女生对我也表现出关爱。在我放学前还从伙房里找了一盆水,替我清洗了一顿。这使我心里略微好受些。&&&&
&&&&回了家,尽管我一再躲闪、掩藏,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我只好硬着头皮领受这一顿责骂:我娘的第一层意思是说,这苏联花布是我二爷爷从蒙古(大库仑)千里迢迢带回的,没有给我妹妹,只给我这么一件,是如何如何珍贵,待我穿小后,妹妹还等着继续穿。我却不懂得珍惜。第二层意思是说,即便不珍惜这苏联花布的布料,也该珍惜娘的辛苦。我娘缝制它时,确实是像制作一件工艺品,衣服四周还滚了粉色的贴边。第三层意思是说,我现在连自己的新衣服都保护不住,将来就会有人欺负到我的头上……&&&&
&&&&这些声讨严厉而冗长。我一言不发,期待着雷霆霹雳之后的红日高照。&&&&
&&&&不料,母亲还不罢休,要问我弄脏棉袄的那男生是谁,他是故意还是无心的过失,他平日与我有无嫌隙……&&&&
&&&&当我一一回答之后,她又问我有没有报告老师。&&&&
&&&&“告老师做什么呢?”我不耐烦了,就提出自己的反驳意见,“他既不是故意的,又陪情道了歉,为什么还要告老师呢?”我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就摔门而去。&&&&
&&&&打这之后,那男生对我态度挺好。我问他数学题时,他解答得既详细又认真,还愧疚地问我:“你娘发觉了么?”我说:“知道了。”他又问:“骂你了么?”我摇摇头。&&&&
&&&&可是,我娘却没完。她一看见我背上的蓝黑印渍就别扭,别扭到不能自制,就给我来一句:“娘让你告诉老师也是好意,你靠着老师的支持,才会有些势力。”&&&&
&&&&不管遇到什么情形,都会勾出她对这尴尬事的话题:A.&遇到姨表兄结婚,邀我们去吃喜酒。娘便说:“唉,原本靓靓的新衣服,现在却变成了新新的脏衣服。看你怎么往人前站?”B.&我在认真洗完脸后,照着镜子梳头,她会说:“前面是自己的,后面是人家的。管前不管后!”C.&村里的一个少年被人打破了头,家长出面告了村领导,讨回了公道。娘就说:“有些时候该告状就要告状。世上的事就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那件事你告老师了么?”直到我听得不耐烦到极点,就灵机一动对娘说:“那件事我告了老师,老师拧住那男生的耳朵,问他说:‘以后你还当心不当心?你再不当心把人家的衣服弄脏,就让你老子花钱坐飞机到大库仑去,给人家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可把那男生吓坏了。一迭连声说:‘不敢,不敢,再也不敢了。’”&&&&
&&&&我娘这才长出一口气,彻底放了心。她自以为她用唠叨洗净了我身上的污渍,却不知女儿用谎言打破了诚实待人的行为准则。
第一卷如果你不能改变孩子
&&&&忧虑和关心不应该混为一谈。忧虑是一种心理状态,关心是一种情感状态。关心是对的,忧虑就不好了,因为忧虑的心理往往使你不能准确地判断现实……&&&&
&&&&我从前的一位学生来学校找我谈心,说她的孩子正大踏步地后退,眼看就要考高中了,她为此十分焦急。不是面临这样的现状,她也不会跑到办公室来找我。&&&&
&&&&我问:“大踏步后退,指的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
&&&&她沮丧地说:“都有。”当着办公室其他人的面,她说话又有点儿闪烁其词。我就领她到另一房间,让她敞开心扉。她说她的儿子从小就聪明得很,出生四十多天就会笑。四个月就能发出“哦,哦”的声音与大人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听起来不像一般的交流,就像干部们当众讲演的声调。一家人都认为生了个天才,因此她和她先生就买了培养神童的丛书,照着天才的目标培养。孩子小时候非常乖,父母要求到哪一步,他就会做到哪一步。但是,从初二的那一年就变了,孩子学习成绩滑坡,不听大人的话,甚至露出轻蔑的神色。“而且,”她压低声儿说,“还交了一个女朋友。”“你们与他谈过心么?”我问。&&&&
&&&&“谈过,”她说,“我和他爸爸经常告诫他,眼看就要考高中了,一定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学习;要分析自己退步的原因,改邪归正,尽快赶上去。但是,任你怎么说都不管用。真把人愁死了!”&&&&
&&&&我说:“先别愁。如果你不能改变孩子,首先改变你自己。”&&&&
&&&&我的学生突然瞪大了双眼,她实在不能明白我怎么突然转换了“改变”的对象。&&&&
&&&&我说:“发愁、忧虑好像是家长们的流行病。我常常听到家长们聚在一起讨论孩子,学习好的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学习成绩次一等的,又担心达不了线。每个人每天花费大量的精力担忧未来。但忧虑能改变现状吗?根本不能!”  “可是,孩子的成长牵着我的心啊。”我的学生说。&&&&
&&&&“是啊。古往今来,我们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都表示认同。”我说,“其实,我们的社会往往在鼓励这种忧虑的心理,仿佛是用忧虑来证明自己的关心,用忧虑来证明自己的感情。事实上,忧虑和关心不应该混为一谈。忧虑是一种心理状态,关心是一种情感状态。关心是对的,忧虑就不好了。因为忧虑的心理很可能使你不能准确地判断现实,反而扩大了事态的严重性。那么,你的孩子学习成绩现在是班内倒数第几名呢?”&&&&
&&&&她说:“还没有严重到倒数第几名的程度。以前是班上前几名,这几次考试就排到十几名了。我是怕他滑下来。” 我当即批评她道:“你看看,你怎么可以让孩子寻找‘退步原因’呢?这不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么?你应该说‘这几次考得不理想,找找原因。’而不应该给他定位到‘退步’!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当学生时难道能回回夺冠么?我们应该给孩子加油鼓劲,而不是泄气!&&&&
&&&&“可是,在此之前他一直考得挺好。”我的学生还有点儿不服气。&&&&
&&&&“考得好应该祝贺孩子,但父母亲不能盲目乐观。考好更应该分析原因。”我耐心地开导她,“就比如你的孩子,在他小时候,你们曾按照神童的标准训练他,要求他,打好了入学基础。那么,上学后他与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竞赛,起点就不同,他当然容易成为优胜者。优胜又激活了他内心的自我激励机制,他就有可能把这种状态延续到小学、初中……”&&&&
&&&&听到这里,我的学生频频点头。&&&&
&&&&“但是,你应该明确在他那优秀成绩里,天赋占多少比重,勤奋占多少比重,家长的帮助占多少比重,根据各种因素所占的比例,重新定位一下他到底是不是天才。”&&&&
&&&&“唉。”我的学生叹气道,“他只不过是比较聪明点儿罢了。”&&&&
&&&&“有这‘聪明一点儿’就不错了。如果不切实际地拔高孩子的能力,对孩子是压力;对家长则因为期望太高,就必然患得患失,失望会更大。”我看我的学生脸上露出了内疚的笑容,就进一步说,“所以我说你首先要改变你自己。比如在与孩子谈心时,尽量就事论事,在生活细节上点点滴滴渗透,在具体事情上挖掘你的教育内容,贯穿你的教育思路,而不要说大话空话。像‘改邪归正’这说法就不当。孩子怎么就‘邪’了呢?”&&&&
&&&&她说有好几次放学的路上,她发现儿子与一个女生在一起,有说有笑,比和父母在一起都亲热。&&&&
&&&&“这就‘邪’了?”我笑着反问她。“还没有发展到那种地步。”她说,“可是,我在孩子的日记中发现,大约是那女孩给别的男生写了什么信,我儿子为此而苦恼。”&&&&
&&&&“这也没有关系啊。”我说,“如果这女孩心胸豁达,爱广交朋友,那你儿子仅仅是她的朋友之一。他明白了这种关系后,会感觉轻松的;如果这女孩比较轻浮,爱挑逗男生,你也应该相信你儿子的判断力。他会从这经历中学取人生教训的。男子汉总该有这种体验。”  &&&&
&&&&看她依然不能释怀,我又问:“就这件事,你不能与他谈一谈吗?”&&&&
&&&&“唉,谈不拢了。我和他爸在孩子面前已没有一点儿威信。孩子曾亲口对他姥姥说:‘我爸和我妈没水平。’”她一下又表现出极度的失落,沮丧地低垂了头。&&&&
&&&&“怎么会这样呢?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她的失落感之强烈让我吃惊。那孩子不明白妈妈是那样地爱他,重视他的一切。我的情感不知不觉就又滑落进“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陷阱了。&&&&
&&&&她这才告诉我事情的原委。原来她患有某种疾病,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她的丈夫性格内向,不爱多言多语。一般情况下,两人还能克制,可是,一旦发生争执,却很难平息。一次,两人互不相让,“战争”升了级,她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她丈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家里的东西摊了一地。“战争”的双方就这样给孩子扔下一个残破的家。失去安全感的初中生苦闷到极点,恰恰是在这时,那女孩对他表示出同情和关心。于是,他和她就好上了。&&&&
&&&&“从某个角度说,那女孩还是帮了你忙呢。在你儿子最痛苦的时刻,最起码她充当了倾听他烦恼的对象。你们做父母的无视孩子的存在,尽情发泄怒气,又不愿意孩子有个倾听对象,这不公平!”&&&&
&&&&“老师,您说失掉的威信还能重建么?”她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
&&&&“能!”我给她以肯定的答复,“关键是你有没有决心改变你自己。首先,要重视自己的疾病,认真治疗。其次,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掉忧虑――你不妨听听心理学上怎样给忧虑定义:由于将来的某件事而在现时产生的惰性。为什么叫惰性呢?我们经常听人说,‘这几个月我什么也不能做,没心情’,在这种消极心态下,你什么也干不成,并且这还成了你不干事的理由。与其为没有发生的事日复一日地烦忧,何不定个计划,愉愉快快地按计划办事呢?”  “什么计划呢?”我的学生问。&&&&
&&&&“重建父母尊严的计划啊。”我给她粗略地设计了一下,“第一步,虚心向儿子承认自己错了,不该打乱家庭的生活秩序,影响到孩子的心情,争取得到儿子的谅解。第二步,与儿为友,调节孩子的业余时间,常带他出去旅游,或者是举家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用亲情和关爱驱赶孩子的孤独,增强家庭的凝聚力。第三步,让孩子敞开心扉,对学校发生的事情做出评点,你们做父母的也一起与他讨论。同时,也可以引发孩子,评论父母的所作所为。他说的对你们就诚恳接受。你们不能认同的,也可以谈自己的看法。在家庭里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第四步,不追究和懊悔从前,也不为明天发愁,面对现实,尽力把今天的事情办好,愉愉快快过好每一天。”&&&&
&&&&“过好365天就是一年!”我的学生表现出极强的敏感和理解力,“这样,一年都是好心情。”&&&&
&&&&好心情就会带来较高的成功率!
第一卷关爱的“捷径”
&&&&当家长的为什么不让孩子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要采取从上压下的途径呢?&&&&
&&&&我的学生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她女儿考取了县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这是一所吃住都在校的“全封闭式”学校。一个月之后,女儿回了家,父母自然关切地问女儿入学后的情形。女儿生气地说:“课外活动时间,我喜欢到操场参加田径运动。活动完返回教室,好几次都碰到几个男生在我课桌上玩扑克,特讨厌。”父母诧异地问:“重点班的学生竟然在教室里打扑克?”女儿说:“大概是特殊生吧。”父母一听这几个顽皮有些来头,更是着急。&&&&
&&&&  我这个学生在县“五大班子”里也有些头衔。时隔不久,可巧与这所重点高中的校长在一起开会,她就赶紧讲了这件事情。校长非常重视,回去把班主任召到自己办公室,严肃批评了一顿。班主任更是生气,火速到教室查明那几个在教室打扑克的学生,然后在全班狠批一顿。不过,班主任对学生通过家长告“御状”似乎有些看法,批评完之后又以宽松的口气加了个尾声。他说:本来是小事一桩,在本班范围内就可以解决,不料,有的同学却惊动了校长。咱这班想进的人太多,已经超过了班容量,谁觉得在本班有些委屈,可以走人。  我学生的女儿心头一惊,马上就感觉班主任和同学看自己的目光有些异样。好不容易挨到下课,就急忙跑到公用电话机前给妈妈打电话,问是不是她告了状。  尽管我那学生为了安慰女儿的惶恐情绪,矢口否认是她告了状,但这女儿以后再回家时,就缄口不提在校的情况了。不论问什么,她都说“还行”。&&&&
&&&&  我的学生向校长反映这些,原本是想走最快捷的途径,帮助女儿排忧解难。不料倒增加了女儿的心理负担,反而堵死了她与父母交流的途径。&&&&
&&&&  向我讲这些时,我的学生有些困惑。她说:“班主任老师怎么能这样讲话呢?”&&&&
&&&&  真逗,事情往往是无独有偶。&&&&
&&&&  听她讲述时,我脑中就映出了70年代初我当班主任时遭遇的一位家长。&&&&
&&&&  那时这所学校还未搬迁,在一个乡镇上,我在校内代语文课,兼一个班的班主任。班内分来个李姓女生,身材高挑,举止不凡。同学们刚刚认识,就不由要让她几分。分了坐位,进入正常教学秩序没几天,校长就把我叫去,说李姓女生的母亲说,这孩子耳朵有点儿背风,最好让她坐到前排。于是我把她调到了第一排。后来,过了大约十多天,校长又把我叫去,有些不满地质问:“说让你把她调到第一排嘛,她妈今天又来与我絮叨半天。”我听了以后,有些纳闷,当即返回教室查看,那学生又坐到了最后一排。我板了面孔,命令那女生立即坐到前面来。后来,竟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上我的课时,她就坐到第一排,上别的课时,就千方百计坐到了后面。&&&&
&&&&  经过一番调查,我才知道她家的背景确实不一般,爸爸在单位是领导干部,妈妈是小学校长,当时可算是红色革命家庭。父母自视甚高,对女儿的期望值也很高,因为女儿有点公主式的淘气,妈妈不放心,常抽空儿到教室外偷偷察看呢。&&&&
&&&&  可是,最终那女孩亦不能安安稳稳坐到第一排,因为她认为老师伙同家长在出她的洋相,突出她是“羊群里的骆驼”,突出她的生理缺陷。坐第一排是她妈妈的意愿,坐最后一排则是她自己的意愿。至今想来,我都很惭愧自己没有尊重学生的选择,而是服从了校长的命令;没有考虑孩子心理的感受,而只是侧重考虑了她的生理的缺陷。&&&&
&&&&  说实话,我当时也很反感她妈妈动不动找校长的做法。这本来只是小事一桩,我完全可以与孩子协商解决。当家长的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要采取从上压下的途径呢?
第一卷看谁先点燃蜡烛
&&&&家庭的智力气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的记忆、爱好和智力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集体的智力兴趣。&&&&
&&&&一家人正看电视,父母子女其乐融融。正当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突然断了电。在一片漆黑中,孩子们的反应必然是发牢骚、埋怨。这时的父母会怎么样呢?多数情形是“别动,妈妈去点蜡烛”。勤快的母亲会率先起身。在孩子们失意的时候,母亲奉献的往往是不假思索的爱心。&&&&
&&&&  有一次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形,突然心生灵感,采用了别样的方式。&&&&
&&&&  我以愉快的口吻说:“孩儿们,看看你们三个谁先给爸妈带来光明。”&&&&
&&&&  三个孩子应声而起。老大摸索着走出客厅,首先到厨房日常放烛台和火柴盒的地方摸索。“哎呀,这盒火柴空了。”她的尖叫声刚刚落定,二女儿已从橱柜里摸出没有用过的整包的火柴和整条的新蜡烛,急忙点了起来。与此同时,儿子打着了厨房的煤气灶,点燃了烛台。顷刻,几个房间烛光摇曳,大放光明。&&&&
&&&&  这时,他们早忘了突然停电带来的不快。老二和老三争着说自己是“光明使者”,应得头彩。&&&&
&&&&  此事看似不值一提,实际有智力活动在里面。老大动脑子少,凭经验办事,只想到必然,忽略了偶然,欲速不达。老二的思维就比老大具有综合性。因为橱柜的一角通常是放整包蜡烛和整包火柴的老地方。这两样东西出现二缺一的可能较少。老三的思维则更具有创造性。他跳出了点蜡烛必然用火柴的框框,超乎常规,直接把蜡烛与煤气联系起来。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不也往往产生于丰富的联想吗?&&&&
&&&&  家居生活中蕴涵着哲理,自然界更是如此。宇宙万物,各具机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枣树多的地方蝎子粪,蝎子多的地方壁虎多;朝菌蟪蛄,朝生夕死,微不可言,但如果成群结队钻入牛耳,足可以让牛耳致残……如果在生活中、郊游中能借景喻理,举一反三,把大自然中的奥妙揭示给孩子,正好可与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相辅相成,起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的效果。&&&&
&&&&  人人都懂得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社会文明日渐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少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请家教,买电脑,买钢琴,力求给孩子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然而却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智力开发。&&&&
&&&&  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是孩子们能干的事,大人们不要包办代替。生活小事中的哲理之深,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孰是孰非、孰优孰次应由孩子们自己去评述。大人们说尽了也就索然寡味了。所以说,鲜活的生活永远胜过干瘪的说教。  父母之爱要有理性的光辉附丽,否则就成了溺爱。再多的玩具、再大的投入,如果不注意营造开发智力的氛围,只能是见物不见人,培养个什么都玩腻的目空一切的小皇帝。&&&&
&&&&  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的记忆、爱好和智力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集体的智力兴趣。父母津津乐道些什么、想些什么、干些什么、思维方式怎样、看什么书,都必然给孩子留下终生的影响。  国人喜爱的杰出小品演员赵本山,诙谐幽默,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正在于他从小扎根于乐天豁达的东北民众中,生活在姐姐、哥哥和盲人叔叔所营造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中。
第一卷精明爸爸与机灵孩子
&&&&最后较量的还是诚实和意志。教孩子们灵活时,千万要剔除掉“小聪明”、“鬼心眼儿”。&&&&
&&&&  我的某位同事曾为他的一位朋友感叹,说他这位朋友特别精明,弃教从商,开了个小卖店,几年工夫就发了。这朋友的儿子也特别机灵,可是几次三番才考了个高中,高中一毕业就跟着爸爸经商了。我同事的结论还离不开血统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 我问他这位爸爸怎么个“精明”法,那儿子是怎样“机灵”,试举例一二。他说:有一次爸爸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去逛街(那还是清贫的时候),发现自行车的后胎软了,去路边修车的老头儿那里去打气。打完气后老头不让走,说留下一毛钱。这爸爸就问:“空气还卖钱么?”老头说:“打气筒的磨损费。”这爸爸从身上掏出五十元递过去,说:“找吧。”修车的老头很倔,说:“不要大的,怕假钱。”&&&&
&&&& 上街前,妈妈曾给过儿子一块钱。儿子正要翻自己的小口袋,爸爸就冲儿子挤挤眼,摇摇头。儿子立即会意,不动声色了。这时,那爸爸就佯作生气,教训老头道:“你这老汉怎么这样刁难人?大钱你不要,小钱我没有,你说怎么办吧?”&&&&
&&&&  老头儿说:“借去!”&&&&
&&&& 爸爸就说:“跟前没熟人,问谁借去?你把这点气放了吧!”&&&&
&&&& 老汉一生气,果真就拔了气门嘴儿把气放了。&&&&
&&&&  这时那爸爸可不依了,他说:“你要放气,只能放你的打气筒充进去的气,怎么把我原来的气都放了呢?”  那孩子也跟上来帮腔,说:“赔我们原来的气!”&&&&
&&&& 争执一阵,老汉怕耽误自己的活儿。只好亲自给他们把车轮胎再打起来,放他们走人。&&&&
&&&& 这位父亲为在儿子的配合下大获全胜很是兴奋,多次向朋友们宣讲这故事。他说,离开那老头后,他就教导他儿子:当今社会,就得见机行事。精明人把傻子哄骗得卖了,傻子都不明白东西南北。&&&&
&&&& 我同事的儿子和这位机灵儿子同岁,曾在一起玩耍时被人家捉弄过几回。他便老埋怨自己的儿子憨,说自己的儿子动不动就当了冤大头。&&&&
&&&& 有一次我的同事给他儿子买了一副类似扑克牌的看图识字卡片,这憨儿子就拿出去显摆。那机灵孩子看见了,很是羡慕。非要借回去让他父母看了,照着买一副。这憨孩子不肯。结果两人玩着玩着,那卡片就散了一地。机灵孩子马上帮着捡,捡完了各自回家。过了几天,憨孩子一点他那识字卡片,缺了“老虎”、“大象”和“长颈鹿”。后来,跑到那精明人家去打问。那家父母便笑着说:“是孩子拿做样品,让我们看了也给他照样买一副。”&&&&
&&&&我这同事接到这三张小卡片时,仔细察看,发现上面有小球鞋的印迹,显然是那小孩当场灵机一动,踩在脚下,等他那憨儿子离开后,才收起带回自己家的。&&&&
&&&&  若干年后,憨儿子由重点大学毕业后又考了研究生,机灵儿子仍然跟着父亲经营小商店――因为受小县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那买卖一直没有做大。&&&&
&&&&  近来,我同事又在育子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他说:最后较量的还是诚实和意志。教孩子们灵活时,千万要剔除掉“小聪明”、“鬼心眼儿”。&&&&
第一卷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
&&&&对儿童好奇心的满足是不封顶的。经历了具体实践,家长的作用最好是能给他们提供新的资料,指出新的探讨科学奥妙的思路,让他写出心得体会,把事物的内在联系再升华一步。&&&&
&&&&70年代,我们的家还在晋北的崞阳镇。因我先生在该镇小有名气的范亭中学教授数学课,我以回乡务农的六六届高中毕业生身份,被聘为该校语文代教。那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贫乏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全镇只有两店(综合商店、粮店)一院(电影院)。在综合商店里,我们凭布票穿衣,在粮店里,我们领粮糊口――1977年之前,我和孩子们还是农村户口,不具备去粮店领商品粮的资格,事实上是丈夫一个人的供应粮,全家人吃。至于电影院,多数是去开会,接受阶级教育。一年之中,学校集体组织去看一两场样板戏电影。&&&&
&&&&然而,正是这种生活的贫乏,使孩子们懂得家道的艰难。只要能够在经济上打省出来或者想法儿落点儿实惠,孩子们就万分高兴。妹妹的作业本往往是姐姐用过,又被姐姐重新改造了的;姐姐打底稿的抄本又往往是爸妈的教案本。孩子们正面写了反面写,直到密密麻麻无落笔之处才交给妈妈裱放米面的纸箱子或做手纸。&&&&
&&&&  节假日,一家人常去野外拾柴、挖野菜、采蘑菇,最愉快的事莫过于到北桥河打捞田螺。&&&&
&&&&  从我们家出来,大约走上二百米左右,穿过古老的北城门洞,便是一座叫来宣桥的石桥,它和城南的普济桥遥遥相对,在公路出现之前一直是晋北的交通咽喉。来宣桥下的北桥河流水潺潺,终年不绝。夏天草木茂盛,繁花似锦,我们一家人带了小桶、筛子,沿着潮湿的小径直奔桥墩。这时,做爸爸的总要给孩子们讲讲这桥的来历、小城的演变、从前日本鬼子侵占带来的灾难……&&&&
&&&&  有时,突然会有野鸡呱呱地蹿出,美丽的翅膀扑哗哗扫着草尖,飞向蓝天。孩子们瞪大眼睛循声寻去,原来这美丽的鸟儿正悄然栖息在绿茵中孵蛋,被我们惊了。&&&&
&&&&  额外的收获使全家人怡然大乐。沐浴在蓝天丽日的惊喜中,孩子们好奇心大增(好奇心能促使人的大脑对刺激物产生集中的兴奋性,产生一种“欲知其所以然”的愿望,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培养人的探索精神)。每逢这时,孩子们便会合不拢嘴,不停地问这问那。&&&&
&&&&  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渠棱向东走一会儿,出现了一道水弯儿,水流慢了下来,孩子们突然会惊叫起来:“瞧,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多田螺?”极富师心的爸爸就启发孩子们说:“你们看这地方有什么特点呢?”&&&&
&&&&  这个说:“这地方的水流速慢。”那个说:“这地方水草多,水浅。”经过认真观察,孩子们又发现了钻在水草下乘凉的糠皮小虾。于是叽叽喳喳,一番探讨,得出结论:水流慢、水浅的地方温度较高,营养丰富,适合田螺和小虾繁殖生存,这里水草也往往多,容易躲避敌人(启发孩子把蒙昧自发的好奇心转移到智力活动的兴趣上时,家长的职责往往超过老师)。&&&&
&&&&  这时父子们已经脱光了脚,卷起裤角,张开了捕捉田螺的筛子。记得收获最大的一次竟然捞了半桶。&&&&
&&&&  回家后好一顿美餐!自己的劳动所得,不花钱的佳肴,孩子们吃得尤其惬意。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全家人就都出现了肚子沉重的感觉,接二连三上厕所。经过咨询一位常吃田螺的山东人,方知自己捕捉的田螺不能马上就吃,必须在置盐的清水中浸泡一宿,让它们吐尽腹中的泥土方才可以消除副作用。&&&&
&&&&  经历就是知识。这件事后,我们督促二女儿参考有关书籍写了科技小论文《北桥河的田螺》。这一小论文曾获本地区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优秀小论文证书。&&&&
&&&&  对儿童好奇心的满足是不封顶的。经历了具体实践,家长的作用最好是能给他们提供新的资料,指出新的探讨科学奥妙的思路,让他自己写出心得体会,把事物的内在联系再升华一步。儿童在这一活动中会得到创造的享受。&&&&
第一卷巧妈妈与笨孩子
&&&&我们的文化教育的传统大多是教育孩子去依赖大人、依赖权威,而不是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  &从小就听人说:手巧的妈妈往往养出笨孩子,手快的妈妈常常养出慢孩子。这似乎是老人总结下的一条规律。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真不少。&&&&
&&&& &我们村的桂婶儿和她的女儿荷花就是这样的一对。记得小时候我与荷花姐姐一起上学,总是我去喊她、等她。她穿衣慢、吃饭慢,洗脸梳头也慢。她娘看她慢腾腾的样子,心里着急,常常预先给她凉好饭菜,摆好筷子。她也尝试自己梳头,但往往被那性急的娘夺了手里的梳子,说:“瞧瞧,大日期货(本地农村的俚语,用成熟期长的庄稼比喻人的拖拉误事)!”她娘梳头像刨地,三两下就能编一条黑油油的长辫子。&&&&
&&&&  我们家乡的女人以编席为业,小学生放学以后也常常帮大人们“拾边子”。我娘编得慢,就巴不得我去帮忙。桂婶儿却是我村编得最快的,每逢荷花姐姐凑进去“拾边子”,还没编几片儿,就被她轰走了。她的口头禅是“去,去,我夹泡尿就干了你这点营生!”&&&&
&&&&  上了五六年级,学校提倡勤工俭学,开始种菜养猪。老师常常让我们在星期六下午拾粪、挖蒲根(喂猪)。荷花干活最慢,六年级的同学没有人愿意跟她搭伴儿,她娘就给我些酒枣、瓜子儿等零食,说:“好孩子,你荷花姐姐常常说,全村的女娃,数和你亲。你迁就迁就她。”其实我们俩搭伴很不方便,因为我在五年级,她在六年级,最后那节课并不是同一个老师上,下课时间总不能一致。但拂不开她娘的情面,我也只得迁就。&&&&
&&&&  可是久而久之,我就觉得委屈。两个人干活儿,她不仅是慢,还不懂得谦让。抬粪筐时,箩筐总是靠近我这头,还总是她在前我在后。尤其从大河滩往学校运蒲根,二十多里的路程,路上要歇好几次,她也不懂得把那捆蒲根的绳索往她那边移一移。对粪臭和湿蒲根的重量,我还不是太在意――我在家中是老大,让惯了妹妹;我计较的是回学校要过磅,然后在个人名下显示斤两。有一次我们挖下61斤蒲根,算是放了“卫星”。过完磅,负责登记的同学说:“一个人31斤,另一个30斤算了,甭要那‘点五’了。”荷花姐姐不肯把那“点五”让给我,为此,我俩就争吵起来。我觉得自己出力多,应占那“点五”的便宜(当时还委屈得痛哭流涕。我认为我在班内总不能争先进,就是受了她的拖累)。她却说她娘给过我零食吃,她就该占那“点五”的便宜。&&&&
&&&&  于是,我俩就翻了脸,谁也不理谁。&&&&
&&&&  后来,又是她娘出面来调停。她娘说:“你是五年级,你荷花姐姐是六年级。你名下记30斤也不丢面子,你荷花姐姐名下记31斤,在她班也算倒数的。既然你俩像亲姐妹,还能计较那半斤蒲根么?”说着又取出炒豆子给我吃。这一回,我转过脸不接她的贿赂,决意不再和她女儿合作。为了重修旧好,她娘还端了半升炒面照会我娘。结果,我娘把我大骂一顿。我娘的理论是:“气力是奴才,走了还来;这奴才你越使唤他越勤快,你吃了什么亏?”&&&&
&&&& 现在想来,荷花姐姐的慢完全是她娘“培养”出来的。其实在孩提时代,每个孩子都有自由发展的欲望和要求。喜欢自己干点不知轻重的活儿,喜欢自己解决些问题。比如大人要你穿这件衣服,你偏要穿那件。大人给你穿背带裤,你会抢过来,说“宝宝自己穿”。如果你的爸妈是急性子,他们的答复往往是“宝贝儿,快别磨蹭了,妈来帮你穿!”或者,爸爸还会这样说:“宝宝还小,等长大了再来。”孩子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灵感火花,常常被大人的“关爱”扑灭了。他们得不到经常的尝试、实践,自然就动作慢了。这时,手脚本来就利爽的爹娘马上就给孩子定位,说:“我家的孩子笨手笨脚,生性就慢。”&&&&
&&&&  工作以后,我还见过这样的女孩儿。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买一丁点儿东西都不能自己做主。一群女孩子鼓励她:“你这件紫红的羽绒衣真好,再配条粉色围巾。”她会说:“回去与我妈商量商量。”另外的女孩说:“快别买围巾了,买上一两浅红毛线,织一个衬领。”她依然会说:“看我妈同意不同意。”看来不经妈妈的许可,她就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思考行事。&&&&
&&&&  后来才听人说,这姑娘的妈妈是过日子极其节俭谨细的人。假若丈夫和女儿没买了价廉物美的东西,她会埋怨半天,甚至要他们退回去。她把自己买的东西的种种好处与他们买回的不好处这么对比上几次,自我怀疑的种子就在女儿心里扎下了根。待女儿不敢擅自作主了,她就满意地认为女儿乖。我们的文化教育传统大都是教育孩子去依赖大人、依赖权威,而不是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  事实上,父母亲这种做法的影响反映在每一个“具有依赖性”的孩子身上。孩子小时候与同辈发生冲突,大一点儿与同学或同事发生争执,几乎都要由父母亲出面干预。父母亲乐意做“仲裁人”,解了孩子的心头气,父母心中有一种捍卫者的快感。&&&&
&&&&  前面提到的两个女孩,步入社会后都很艰难。前者教过书,当过借调干部、公社播音员,最后不得不一一放弃,做了家庭妇女。后者亦是三易其工作,埋怨社会不够宽容,一次次选择又放弃几乎成了她们的规律。&&&&
第一卷游泳能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
&&&&&&既然有良好的开端,就必须争取良好的结果。如果在这件事上半途而废,那就为别的事情的半途而废开了先河。&&&&
&&&& 阳湖其实是崞阳镇北桥河上游的一个水库,是1958年大跃进时代的产物。下大雨水位上升时,水面能有五六十米宽,附近的农妇们常来这里搓洗衣物。想不到这里竟成了我先生教孩子们游泳的训练基地。&&&&
&&&&  在肉食供应极其贫乏的六七十年代,崞阳湖还常常与我们家的餐桌联系在一起。不知何时,当地一位负责人从南方买回了鱼苗,播撒在崞阳湖里。鱼苗里带回了虾种,湖里的虾便“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地繁殖起来。每年夏季,到骄阳似火,绿柳婆娑之际,虾便来到水温较高的岸边来产籽。星期六,我先生就带着妻女,拿了大搪瓷杯,争奔走焉。&&&&
&&&&  我先生出生于天津,海河边长大,喜鱼虾,善游泳。深深吸一口气,一个猛子扎下去,半天不见动静。一会儿,说不定从什么地方钻出头来,手里举着一只明晃晃的虾,从钳到尾足有三寸长,朝我和孩子们炫耀。&&&&
&&&&  孩子们便沿着长满青草的湖岸跑,雀跃着呼叫爸爸朝自己的方向扔,然后争着捡起来放进搪瓷杯里。&&&&
&&&&  那时,当地人还不懂得这毛毛乍乍的东西能吃,洗衣服的女人们停下棒槌,让她们的孩子围拢来观看。我让孩子们送一个给他们时,吓得那娃娃们轰一声跑得老远。&&&&
&&&&  回到家,我折柴生火,孩子们和爸爸去须去爪,再一个一个地数,常常为创造了新记录而惊呼。最高记录一次捉了一百零八只呢,孩子们兴奋地说这是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
&&&&  饭桌前,我先生总是看着孩子们吃,自己敷衍着并不认真动手。孩子们夹给他,他总是说:“和你妈结婚前,爸爸抓多少都是一个人享受,早过瘾了。”&&&&
&&&&  后来,我们就萌生出让孩子学游泳的念头。当时,我顾虑很多。一是老大是女孩,胆子小,敢不敢下水呢?二是水脏,附近的老百姓没有自来水,洗涮困难,每年夏天带着积存的脏衣服、被单、褥单来水库边除污。在这样的水库里学游泳,会不会传染疾病,影响孩子的健康?&&&&
&&&&  “水库这么大,她们在东边洗,我们在西边游。”我先生执意坚持。&&&&
&&&&  那时,除了几个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会游泳外,一般人不会游。街上没有卖泳衣和救生圈的商店,我就给女儿缝了个镶白边儿的红色小泳裤。我先生从学校体育组借了个老式救生圈,比汽车轮胎都大。三岁的大女儿由于营养不良,又瘦又小,套上大救生圈,像扁谷漏出大筛眼儿一样,极容易滑落出圈。我先生又在女儿腋下拴了一根长绳,自己松松地拽着,以防万一。&&&&
&&&&  孩子出于对漂亮小泳裤和大救生圈的新奇,不知不觉就下了水。开头,进步飞快。小孩子对水没有畏惧心理,手脚特别能放得开。再加上孩子的骨骼、关节不像大人那么僵硬,所以做手划水和腿蹬夹水的动作时,非常协调。虽然肤色晒得黑黑的,倒真没有闹病。而且,因为体力消耗大,每次游了泳都胃口大开,玉米面窝头也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当她能摘掉救生圈(腋下仍然拴着绳子)靠自己的力量游,逐渐能抓到爸爸扔在十米以外的救生圈时,她的游泳技术出现了阶段性的停顿。她不是借口说中午迷糊想睡觉,就是说身体不舒服,不想再坚持了。&&&&
&&&&  这时,我们夫妻俩都意识到:既然有良好的开端,就必须争取良好的结果。如果在这件事上半途而废,那就为别的事情的半途而废开了先河。事关孩子的恒心、意志等健康品格的培养,不能姑且,必须从此事开始。&&&&
&&&&  怎么办呢?强迫、命令只会产生对立情绪,无济于事。&&&&
&&&&  突然我想到女儿爱照相。我们就请了学校会摄影的郭老师,到崞阳湖给女儿摄泳照。女儿在郭叔叔的夸奖下作了超水平的发挥,她从照片中看到了自己的泳姿,获得成就感的享受。她还知道自己是这里年龄最小、蛙泳姿势最好的孩子,自豪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爸爸将救生圈扔出15米、20米、30米远,让她游过去抓,一天比一天进步大。从套着保险绳到解掉束缚,女儿终于进入游泳的自由王国。大女儿树立了榜样,二女儿、儿子也不甘落后,都是到五六岁时就学会了游泳。小儿子悠然自得,居然能仰面朝天在水上一动不动,闭上眼躺上十来分钟。&&&&
&&&&  起初,我们只是想让孩子们摆脱“旱鸭子”的束缚,多一样本事,并不知道游泳能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后来在一本书中看到,德国的体育教师和心理学家早就在做这方面的试验了。&&&&
&&&&  德国小女孩玛克西出世才两个月,她的父母就把她带到了游泳池。每星期六的早晨,她与其他30位婴儿在科隆体育学院的温水泳池里尽情地玩水。那里有许多体育教师和心理学家在支持婴儿学习游泳的活动。他们并不是着意培养游泳尖子,而是为了尽早让婴孩有机会发挥运动本能。他们认为,没有一个健康的婴儿生来是怕水的。“如果婴儿出生后不久可以在温水中玩耍,那么他们会把这个嬉戏当做在母亲子宫内的羊水中生活的继续。”如果婴儿的头浸入水中,父母也用不着担心。因为婴儿具有良好的适应这种环境的天赋。一种所谓“防御反射性运动”能保护六个月之内的婴儿免遭呛水的危害。&&&&
&&&&  慕尼黑大学儿童门诊所主任克劳斯?贝特教授认为孩子在水中运动会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游泳对婴孩像种牛痘一样重要。科隆的运动学教授莉泽洛特?迪姆女士和她的同事受联邦教育部委托,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年的调查,他们密切跟踪和测定了165个学龄前儿童在德、智、体方面的发展,收集了36&000个数据,从中得出结论:自出生后三个月就学习游泳的男女小孩要比不会游泳的同年龄幼童整体发育状况强得多。游泳的小孩见多识广,容易耳聪目明。  心理学者格哈德?布克哈德和体育教师希尔特鲁德?格哈杜丝女士说,学习游泳的男女小孩是“过早被激发出运动本能的儿童”。他们乐于交际,善于过团体生活,喜欢与小朋友来往。他们胆子较大,不会被人一下子吓住。他们聪慧好学,勇于进取,做起事来思想集中,脑子反应敏捷。&&&&
&&&&  崞阳湖游泳是不是也给我家孩子培养了如上诸多优势呢?我不是专家,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身体健康,抵抗力强,心、肺和肌肉组织发育良好。大女儿16岁考上厦门大学,从晋北黄土高坡,到闽南东海之滨,没有生病。对那里酷热、潮湿的气候,对那里的饮食,没什么不适应。倒是常在信中感激爸爸教她学会了游泳:让大城市来的同学都稀罕,这位山西土妞竟敢弄潮于大海,比许多南方人还识水性!小儿子上了吉林大学,对长春的严寒和东北的高粱米,也没有不适应。四年中长得膀阔腰圆,在标准游泳池里不游够三四十圈不上岸,每一回游下来都有四五公里。同学们公举他为义务游泳教练。二女儿到珠江之滨的广州读研究生,一年四季,随时可以在浪花中穿行。她在崞阳湖畔摄下的青春身影,伴以绿树、白云、波光、水色,一直放在我们书房最显眼的位置,不时唤起我们对崞阳湖的美好回忆。  人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反过来,山水必然启迪心智、陶冶性灵。在广阔的大海边,人的心胸必然广阔。在平静的湖水中,人的心灵必然宁静。&&&&
&&&&  三个孩子还有个共同特点是心胸开阔,宽和容众,四海为家,乐于助人。不论天南地北,都有朋友系念。&&&&
&&&&[注:据1979年东德《自由世界》杂志报道,在苏联,配备人造水池的儿童诊所已与日俱增。专家认为,儿童足月后即能从事此项活动。仅仅在莫斯科一地就有近千名婴孩每个星期进行三次“训练”。游泳的婴儿耐寒耐病,心、肺、肌肉组织发育良好,多数孩子比同龄不会游泳的婴孩更早学会走路。]
第一卷俏妈妈与丑孩子
&&&&纠缠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因情绪不佳再招致新的失误。有一回两回的失意,并不等于你将是永久的失败者。虽然相貌会遗传,但是失败的经历并不会遗传。&&&&
&&&&曾见过这样一位俏妈妈,每有过去的同学或者朋友去她家时,她都要指着自己的女儿这样介绍:“小丑鸭。个子像了我,脸盘却像了她爸爸,只选欠缺处像!”好像孩子像了他们的短处是孩子的错。原来她一直以自己个子矮而犯心病,就找了位个子高、长相却不怎么英俊的丈夫,为的就是生个个高貌美的孩子。不料,上帝偏偏跟她开玩笑,与她对着干。&&&&
&&&&&&& 这样,她的心病就更重了。&&&&
&&&&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对她说“六一”儿童节时要表演节目,老师让愿意参加的报名。孩子想参加,就报了名。她就忧心忡忡地对孩子说:“一旦没有选中你,你也不要伤心。咱将来不指望靠表演谋饭吃。”孩子说:“没关系。会选中的。”她说:“妈妈是说‘一旦’,因为俺娃个子低,脸盘儿又不俊。”&&&&
&&&&  在她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孩子在练习表演动作时,必然不如在家长鼓励之下激情高涨,果然落选了。于是“我个子低”、“我不如人”的自卑感就在孩子心灵深处扎了根。&&&&
&&&&  但是,孩子爱美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在“六一”的那天,不上台的孩子都要求老师给涂涂脸蛋儿。老师给小朋友都化了妆。孩子带着脸上的油彩兴冲冲回了家,那妈妈又大惊小怪地说:“啊呀呀,怎么涂成了大花脸,简直是越描越黑!”&&&&
&&&&  领着孩子到商店去买衣服,她也要多方挑剔,不是说孩子脸色黑不配穿暗颜色的衣服,就是说孩子个子小,总得穿比她实际年龄小几岁的衣服……时间长了,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就形成这样的判断:我不配做演员,我不能登台亮相;我不配化妆,我不配穿漂亮的衣服,因为我丑,我矮。&&&&
&&&&  这位妈妈因为自己年轻时脸盘儿俊,期望高,结果因为个子矮,相亲时受过挫折。在她的潜意识里总也摆不脱过去的阴影,所以用过去的不幸折磨自己成了她的日常功课。&&&&
&&&&  她不明白,那潜在的失败的恐惧盘踞在自己的幻觉中,死死地纠缠着自己,具体表现出的却是替孩子的将来担忧:“将来嫁不出去,可怎么办呢?”&&&&
&&&&  久而久之,孩子受到压抑和打击,就丧失了自信,变得脾气怪异、自暴自弃,性格落落寡合,没有任何朋友,甚至躲着不肯见人,因为她认为没有哪个人会同一个相貌丑陋的人建立真正的友谊。更糟糕的是,她听不进老师的话,总是以尖刻、防范的态度使人们疏远她。&&&&
&&&&  纠缠自己过去的失败经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因情绪不佳再招致新的失误。你有一回两回的失意,并不等于你将是永久的失败者。虽然相貌会遗传,但是失败的经历并不会遗传。&&&&
&&&&  事实上,正是因为该妈妈的心态不好,才使她的眼睛改变了色调、出了毛病。普天之下,没有不可爱的孩子!  可悲的是她不设法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却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心病塞给了孩子。&&&&
第二卷作文辅导,家长和老师要传好接力棒
&&&&从简单到复杂,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度”的把握,太难同太易一样,都是孩子完成飞跃的阻力。&&&&
&&&&从事文学创作后,常碰到中小学老师和家长问我:该怎样辅导学生写作文呢?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题就发愁。&&&&
&&&&  为什么发愁?按学生现有的文化程度出了题,能写的文章不能写,未动手就先输了胆,这就是心理障碍。有心理障碍不能怪学生,因为这障碍往往不是来自孩子自身。&&&&
&&&&  作文辅导,应该是爸爸妈妈(文盲除外)、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的接力棒,从孩子识字开始就“各就各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大的幸福中那个小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