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及泡姜米就想包粽子的过程

怎么包粽子不漏米
怎么包粽子不漏米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粽子的来历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粽子的来历
粽子的来历
作者: 提交日期: 13:22:00
明张岱《夜航船》记:“汝〔秀页〕作粽。”汝〔秀页〕是汉人,可见粽子汉已有之。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称粽子为“角黍”:“仲夏端午,烹骛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叶裹粘米煮熟,谓之角黍。”在《齐民要术》中,有《风土记》这一段文字的注:“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粘黍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
古时包粽子用黍。黍乃稷之粘者,有赤白黄黑数种。许慎《说文》:“黍可为酒,从禾入水为意也。”魏子才《六书精蕴》:“禾下从汆,象细粒散垂之形。”“黍者,暑也,待暑而生,暑后乃成也。”黍是中国古代五谷之一,夏至之日,新黍成,古人早有尝黍并以黍祭祀之俗。《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zheng〕,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是月也,农乃登黍。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这里,雏是指鸡,桃指樱桃。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就是万物生长茂盛,开始成熟。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意思是:夏至之日阳气至极阴气始生。所以《礼记•月令》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替字上半部换成老〕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这是说,夏至正是阴阳交错之时。物之感阳气而方长者生,感阴气而已成者死,所以又是死生分判之际。在这种时候,齐戒以定其心,掩蔽以防其身,不要轻躁于举动,不要御进干声色,薄其调和之滋味,节其诸事之爱欲,凡以定心气而备阴疾也。天地之气,顺则和;竟则逆,所以百官都不要动刑罚之事。因为刑是阴事,举阴事就是助阴抑阳。总的说,就是阴阳交接也是阴阳明显相争之时,一切都要谨备,为的是消灾。晏,安的意思,晏阴也就是要让阴道静。
夏至日祭祀,周代已有之。《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魅,以〔礻会〕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冬至日阳气升而祭鬼神,夏至日阴气升而祭地祗物魅,魅:百物之神。致人鬼于祖庙,致物魅于〔土单,音为shan〕坛。《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地祗皆出。”祭天地人神,都为顺其为人与物也,在周代,夏至日祭地祗物魅,黍只是其中之一,刚开始只是以黍米而非角黍。后人发明角黍,取角形是因上古人有以牛角祭祖之俗,取其角形包以宽叶,是因为黍又称“火谷”,《尔雅翼》:“黍之秀特舒散,故说者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火属阳,而菰叶水生而属阴,这就成了“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
其实,角黍原是用以夏至节祭地祗物魅的,与屈原并无关系。
古时,其实夏至与端五是两个节日。端五,端,初也,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古“五”与“午”通用。端午节,最原始的说法,说起于上古三代的兰浴。《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蓄兰、颁马。”《大戴礼记》中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为什么要蓄兰沐浴呢?“此日蓄采众药,以触除毒气。”《楚辞》因此有“浴兰汤兮沐芳华”之句。《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荆楚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文,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浴兰、悬文,都是为避毒,用五彩丝线绕臂、缠筒,俗叫“续命缕”,为益人命。应该说五月端午作为天中节,刚开始本意并无祭人的意思。因为阳气至极万物茂盛于是要避毒,因为防身避阴疾,于是要绕“续命缕”,还是为顺应天时地和。
端午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一说是祭介子推。东汉蔡邕〔音为yong〕《琴操》:“介子绥(即介子推)割其腓股以〔滔字换成口字边〕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文公惊悟迎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主日不得发火。”史书上,介子推曾割腓股帮助文王。文王复国后,赏赐随从巨属,介于推独无所得,因此怨恨,与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传说文王请他出来,他终不肯出。文王烧山求他出山,他抱木而被烧死。邯郸淳《曹娥碑》说是祭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五日。《会稽典录》记,则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上。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沂,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因纪念曹娥,又称“女儿节”的。当然,最响亮者,自然为纪念顾原。纪念屈原说,始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异苑》因此说,“粽,屈原姐所作。”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稷字换成米字边,右边的田换成凶,音为zong〕,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而端午龙舟竞渡之俗,其实起于春秋越国,古说勾践于此日操练水军。《事物纪原》引《楚传》:竞渡“起于越王勾践。”而到了《荆楚岁时记》,则记曰:“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岁华纪丽》归结说:“因勾践以为成风,拯屈原而为俗也。”
五月五日其实又是“地腊节”。《道书》:“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端午节其实包容比较丰富。最早从角黍祭地祗物魅应该说是夏至之俗,后按《风土记》,端午与夏至俗同,所以把夏至的祭祀搬到了端午。祭祀的内容与方式,应该说随时代的推移,不断增加内容。但粽子祭祀的原意,应是取阴阳相裹之意。据《风俗通》,古时此节还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麻蓼名曰‘菹〔上口下电〕’。”菹〔上口下电〕〔上口下电〕甲表肉裹阳外阴肉之形,也是阴阳包裹之象。痛惮屈原之说,其实只是后人因屈原之伟大而日益发挥的说法,与粽子原意其实相去甚远。
棕子的异名,有称为“裹蒸”者:《表异录》:“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有称为“不落荚”者:《戒庵漫笔》:“镇江医官张天民在湖广荣王府,端午赐食‘不落夹’,即今之粽子。”元稹诗称为“白玉团”:“深缕碧云粽,香〔禾亢〕〔音为jing意同粳〕白玉团。”陆游诗:“白白〔餐字上半部换成次〕〔音为ci意同糍〕筒美。”诗后自注:“蜀人名粽为〔餐字上半部换成次〕筒。”
粽子其实有锥形,有秤锤形,有菱角形,也有枕头形的。包裹材料,有以茭叶、粽叶,也有用芦叶、竹叶的。其馅,甜者如赤豆小枣、豆沙枣泥、桃仁芝麻松子;咸者如火腿咸肉,鲜肉鸭肉,以至干贝虾仁。《酉阳杂俎》记:“庾家粽子,白莹如玉。”今庾家粽,已不可考也。《西湖老人繁胜录》:“角黍,天下唯有是都城将粽凑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元天宝遗事》:“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于此戏。”
古人包粽子,甜者,还入些许薄荷末,还有用艾叶浸米的,叫做艾香棕子。顾仲《养小录》记,粽子蒸熟后,可以剥出油煎,称油煎者为“仙人之食”。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则告诫:凡煮粽子,一定要用稻柴灰淋汁煮,也有用些许石灰煮者,为的是保持粽叶的青而香也。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各式各样的粽子纷纷上市了。说实话,我对超市里卖的冷冻粽子是很不感兴趣的,冷冻的粽子除了有粽子的外形外,粽子的味道已经差得太多了。我不喜欢市场里卖的冷冻粽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妈妈和我太太都是包粽子的高手。我到外地工作以前,每年在家都可以吃到她们包的粽子,除了精致的做工和香甜的味道,还有一种浓浓的亲情在其中。  我是北方人,在我老家过端午节不如南方热闹,没有赛龙舟等等那样的节目,但吃粽子还是必不可少的。每年端午节包粽子,就是我家必不可少的节目。小时候的生活水平比不了现在,从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很多人家还在为温饱发愁,能吃到粽子已经算是比较奢侈的美餐了。幸运的是,我老家所在地的物产比较丰富,包粽子的原料本地都有生产,农村来的亲戚们,也会给带来点红枣、花生、粘米等土特产,虽然不多,但包一次粽子还是足够了。  我从小时候就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妈妈包粽子,妈妈包粽子就像是个复杂的工程,有那么多的工序。尽管现在我也会做饭,也能炒一手好菜,但包粽子我却不会,也许是因为看妈妈包出粽子的精巧和细致,在我的意识里,那似乎太复杂、太女性化了,我对自己能不能做好,始终没有信心。  妈妈包粽子时,头一天就先将要用的各种米、豆类、花生、红枣洗好用清水泡上,第二天买来新鲜的苇子叶(芦苇)和马莲(一种类似韭菜的植物),洗净后放在清水中泡,然后将昨天就已浸泡起来的米端上来开始包。妈妈先将两、三片苇子叶叠在一起,折卷出一个尖来,放上经过浸泡的米,再放上做好的各种馅,放上一两个红枣,放上两粒花生米,还要放上点红小豆、饭豆、绿豆什么的做点缀,然后将苇叶从后向上一折,用马莲拦腰一系,一个粽子就包出来了。妈妈包的粽子因为要在粽子里放很多东西,所以比市场上卖的粽子个头儿显得稍大、也长一些。包好的粽子是长的菱型,两头大,中间细,外表光光滑滑、整整齐齐的,就像蝴蝶结一样,很是漂亮。  粽子包好下锅煮的时候,满屋子飘溢着清新苇子叶的味道,在屋外面好远也能闻到。粽子煮熟后,捞出先用冷手浸一下,为了好剥。剥开的粽子放在盘子里,江米的是白色,大黄米的是黄色,粘高梁米的桃褐色,配着枣、豆、花生米的点缀,好看极了,总引得我迫不及待的赶快吃两个。粽子入口又粘、又香、又软,不同的馅又是不同的味道,尤其突出的是苇子叶的清新味渗入米中,那种清香的味道,会让你吃过后永远不忘。而在超市里买的冷冻粽子,是煮熟后冷冻再卖的,买回家吃的时候需要再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冷冻和再次加热后,粽子叶的清香味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我太太和我结婚后,开始不会包粽子的,是妈妈教的她,她学会后也能包出和妈妈包的一样地道的粽子了。每年端午节,婆媳二人都要忙碌上一阵子,包出的粽子要煮两、三锅,除自家吃点外,大部分送给朋友和邻居来品尝。于是我家粽子的美味小有名气,婆媳二人的心灵手巧,也大获称赞。  随着妈妈年纪老了,身体也不太好,每年包粽子就是我太太一人来做了。妈妈毕竟是70岁的人了,坐上几个小时包粽子后,就会腰酸腿疼的。妈妈虽然还是愿意来做,但我太太怕妈妈累着,不再让她做了,只是让她指导。当然,妈妈是不会老老实实当指导的,她老是怕我太太包不好,指指画画的诉说她的经验,免不了还是要包两个,亲自示范一番。  后来我独自一人去了深圳工作,有三年没有回家,每到端午节,就在超市买一点粽子自己煮来吃。深圳的货源是很充足的,在‘沃尔玛’或‘家乐福’超市里,可以买到很多地方出产的粽子。我每年都买两三样不同产地的粽子来吃,说实话,吃过十来种各地出产的粽子,却没有哪一种粽子比我家自己包的好吃。  也可能是我偏爱自家包的粽子,对市场里卖的粽子总是看不上眼。超市买的粽子从外形来说,从没有看到包的规规矩矩、漂漂亮亮的,外形大都粗陋不堪,捆绑粽子不是用马莲而是用线绳,在外面横七竖八的乱捆几道,简直就是用苇叶把米包在里面了事。而吃起来,那入口的感觉更差得多,要么发硬,要么不粘,清香味道更是无从谈起。也难怪,供应市场的粽子是工厂化生产,雇用很多临时工来包,为挣钱给别人包粽子和自己家过节包粽子吃,心气肯定是不一样的,哪会像自己家里那样精工细做来得好?  我一人在深圳总是很想家的,每年端午节和家里通电话的时候,我都提到想吃家里做的粽子。太太表示无可奈何,天气热路途又远,粽子实在无法邮寄,等寄到深圳恐怕就坏了,即使没坏,装在包装箱里捂两三天,等到我手里,那味道也可想而知了。这些我当然明白,只是因为想吃,说说罢了。  2003年端午节的时候,我却惊喜了一回,恰逢我太太来深圳参加一个会议,从家里给我带来了一些粽子。她和妈妈两人头天晚上包好,第二天起早煮出来,用电风扇吹凉装在一个小纸箱里,坐飞机带来深圳。当天中午我在机场接到太太,捧着那装着粽子的小纸箱,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感动,竟然有想流泪的感觉。  在回公司的路上,我先打开吃了两个,品味一下那久违的味道,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家乡。回到公司后,我把家里带来的粽子分给同事们品尝,大家竟异口同声的说,从没吃过这么漂亮、这么好吃的粽子。男同事都对我太太的手艺称颂不已,而心细的女同事则更多是赞叹我太太对我如此挂心。  去年,我儿子出国去读书了,今年是到国外的第一个端午节。前两天,他给家里打电话,竟然说特别想吃他妈妈和奶奶包的粽子,说得奶奶流泪我太太心酸。后来太太在电话里把儿子的话告诉我,我也十分动情。儿子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和我们小的时侯不一样,几乎是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吃过,也喜欢吃麦当劳等洋快餐,但他妈妈和奶奶包的粽子,一直是他喜欢吃的东西。现在他到国外读书,在端午节的时候想起家乡的粽子,在他身上我又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我曾经感慨,现在好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节日已经看得很淡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供应的丰富,吃粽子已经是很平常的事,即便不是端午节的时候,只要想吃,在超市里几乎随时都能买到。人们在吃着粽子的时候,会不会忘掉它所代表的传统节日的含义,还会把它和悠久的民族文化联系起来吗?  儿子在国外的环境里,端午节的时候想到家里的粽子,使我感到欣慰,从小在家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对民族的传统节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我忽然发觉,并不是下一代人在忘记传统节日,而是因为我们好多上一代人对传统节日已经不再重视。传统是代代相传的东西,上一代人身上已经淡化的东西,怎么能责怪下代人没有深刻的印像?我喜欢吃粽子而我儿子也喜欢吃粽子并不是一种必然,但相同的东西或许总能表现出一种相同的思绪。对我们来说,粽子是一种对家、对亲人的思念,是亲情的一脉相承。又是一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少不了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也南北有别,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广东粽子,四川粽子,苏州粽子,嘉兴粽子,此外,著名的粽子还有贵州的“板栗鲜肉粽”、西安的“蜂蜜凉粽”、厦门的“烧肉粽”、苏北的“咸蛋粽”、上海的“咸味粽”。
虽然现在超市里有速冻的粽子,但吃起来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百花山集贸市场卖了五年粽子的孙阿姨,对超市里卖的速冻粽子嗤之以鼻:“那算哪样粽粑嘛,简直是一个冰疙瘩。”豪爽的孙阿姨现场就为记者示范了包粽子的方法,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就试试自己包粽子,想吃什么口味就自己作主吧。<P材料如下:
1、糯米六斤,提前一天将米泡上待用。泡好的糯米加酱油、白糖、鸡精,搅匀即可。
2、三斤五花肉,切成条状,用葱姜、黄酒、酱油、白糖、鸡精、胡椒粉拌匀入味。
注:姜葱之类的香料包时弃去不要。
3、处理干净的板栗一斤半,可略切。
4、还有粽叶和草绳,新鲜的粽叶要用开水烫过,干粽叶则需浸泡过夜,草绳也需要浸泡才有韧劲儿。
首先,将两片粽叶的下端相对重叠粽叶光面向内,折成漏斗状放一层米。
再放一层肉和板栗。
再盖上一层米。
将下面的粽叶覆上,这一步很关键,做不好就会漏米。
折叠整理好绑上草绳。
一看就想吃的鲜肉板栗粽子就OK了。
孙阿姨特别提示:做好的粽子一定要当天煮,否则不容易煮烂也容易坏,煮粽子也有学问,一定要用滚水,水要没过粽子,这种肉粽要煮2个小时才会好吃。
老外也爱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泰国的粽子
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朝鲜的粽子
朝鲜的粽子被称为“车轮饼”。人们把鲜嫩的艾叶煮后捣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吃时味道可口。
印度尼西亚的粽子
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特别讲究,常用鲜肉末加香菇、葱做粽馅。吃时香滑可口,多吃不腻。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等做成,有的还浇上牛肉汁,然后用新鲜的芭蕉叶包成扁方
#日志日期: 星期五(Friday) 晴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包粽子的比例和配方该怎么包呢? 魔法美食文章
包粽子的比例和配方该怎么包呢?
内容概要:
1. 4、大小:米粒小,平均,雪白,无爆腰---好米。
2. 【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 假如是湿米100克,做成粽子煮熟后,大约为200克,或4两,那么大约有一个拳头那么大。
端午节包粽子的米普通以糯米居多,但包粽子需求几米很多人似乎不是那么分明。下面我们就一同来看看一斤糯米能包几个粽子以及包粽子留意事项。
一斤糯米能包几个粽子
这主要取决于你想包的粽子的大小以及馅几。通常在包之前都会将糯米先泡一下,然后在停止包装,普通状况下都能够包20个左右。
不管大小普通都要煮2-3个小时。假如是干米100克,做成粽子煮熟后,大约为300克,也就是6两,那么大约有两个女人的拳头那么大。假如是湿米100克,做成粽子煮熟后,大约为200克,或4两,那么大约有一个拳头那么大。假如是煮熟的粽子100克,就是2两,那就是个迷你粽子,稍微比鸭蛋大一点而已。
包粽子留意事项
1、值得留意的是,包粽子一定要用草绳或是棉线,切不可用塑料玻璃绳,由于塑料玻璃绳扎捆的粽子在高温煮以后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2、购置粽叶的时分要留意辨别正常粽叶和返青粽叶,正常粽叶颜色自然,闻起来无异味,煮粽子的水呈棕黄色,而返青粽叶,颜色鲜艳,闻起来有股子药水味,煮粽子的水呈绿色三联阅读/zl/转载请保存
3、用草绳或是棉线扎捆粽子是切不可太过鼎力,这样米粒会进入红豆馅中,形成粽馅里的米粒煮不透,呈半生熟状态,包粽子一定要留意的是巧劲
糯米怎样选购
1、颜色:雪白。假如发黄、米粒上有黑点儿,就是发霉了。
2、纯度:糯米是白色的,不透明,不亮。假如米里有半透明的米粒,是掺了大米。
3、新旧:陈米的米粒上会“爆腰”。认真看米粒的中间,有“横纹”的,叫做“爆腰”,是陈米。
4、大小:米粒小,平均,雪白,无爆腰---好米。
【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包粽子的比例和配方该怎么包呢?」转载自网络,作者魔法美食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
魔法美食更多文章包粽子作文400字_叙事作文
包粽子作文400字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今天我和准备包粽子。
爸爸先拿来了一盆糯米,放在水里洗一洗。&我来!我来!这个小事难不到我!&我自豪地说。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一用力搓糯米就撒在了外面。这时,爸爸对我说:&还是让我来吧。&于是爸爸来挫米,我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
爸爸再拿来买的粽叶开始洗了起来。爸爸边洗边说:&这买的是什么破粽叶?又老又脆的,上面都是黑色斑点。&我看着粽叶上的黑斑点,简直是多得数不清,像天上的一样。
洗完后,爸爸开始煮粽叶。&爸爸,为什么要煮粽叶?不是洗好了吗?&我好奇地问。爸爸回答到:&粽叶一煮就软了,这样包起来就方便多了。&
我们开始包粽子了。我看见爸爸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然后把糯米放进&漏斗&里,左一折,右一折,就好了。我拿着粽叶,心里想:原来这么简单,这下我可以大显身手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左一折,右一折,可不一会儿就散了。我管它三七二,只要能包起来就行了。我包啊包啊,终于包好了。可是爸爸的粽子像古人小姑娘的小脚,再看看我的,像一个小枕头似的。
包粽子活动结束了,我们把粽子放到锅里煮,煮了好一会儿。我迫不及待地吃了我包的粽子,非常美味,而爸爸的粽子中间还没有熟呢!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这一天各地会开展许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
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端午节的活动,其中我最喜欢包粽子了。刚走进厨房,便看见一个大盆子里放着一大堆碧绿的粽叶,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包粽 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馅,就可以开工了。桌上摆放着四角粽、枕头棕、三角粽。让我们自己选择要包什么粽 子。
我选的是四角粽,只见做粽子的师傅拿起一片粽叶,并把它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锥体,熟练地拿勺子舀了一些糯米和馅放进去,包好。到了捆线的时候,把 线轻轻一拽,一个漂漂亮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好一会儿,才学着师傅的样子,想把粽叶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师傅见了,就在 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师傅的指点下,我终于卷好了粽叶。到了舀米时,不是上面漏, 就是下面漏。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粽子包好,果然吃时容易做时难!
最后,我们既学会了包粽子的手艺,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本领学好。
粽子是许多小喜欢的食物,在中国,一只小小的粽子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许多会剥粽子,可是说到自己动手包粽子,我估计大部分会傻眼。在端午节来临前夕,我们十几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百年老店&知味观&位于余杭的生产基地,自己动手包粽子,提前感受了端午节的快乐。
在会议室里了解了关于粽子的相关知识,参观了忙碌的生产车间,剩下的时间该我们登场了。洗干净手,戴上帽子,穿上工作服,大家围着工作台,工厂里的师傅在做讲解的时候,有些同学已经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咬牙切齿地开始和操作台上摆放着的包粽子原料卯上了劲。&不对,你因该选一大一小的粽叶,大一点放下面,小一点的放上面,中间对折&&&&糯米不要放太多,整个重量要控制在95至98克之间&&&&扎绳子的时候,拿粽子的这只手要握紧&..&师傅在边上不厌其烦地教我做好每一个动作。磕磕绊绊中,一只似是而非的粽子在我手中诞生了,有了第一个成功的经验,接下来我就不紧张了,包的粽子也一个比一个漂亮,听到师傅的表扬声,自己心里也有点小小的得意。连续包了六个,当我还想大显身手的时候,轮到下一组同学登场了,不过瘾啊。
一回到家,我就让爸爸帮我把粽子煮熟,然后迫不及待地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妈,你快点回来,尝尝我亲手包的粽子&&&&真的?我马上回来&..&电话那头的妈妈开心的笑了。
盛大的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临了,自古以来端午节都要包粽子、做蛋袋。冰老师将带领我们小记者体验包粽子。
我约好同伴一起出发,不一会儿,青少年活动中心挺立在我们眼前。参加包粽子活动的人还真不少,我们赶紧去签到。画彩蛋太吸引我们了,只可惜名额已经满了,我们小记者只能参加彩编,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的心情。
一会儿包粽子比赛就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比赛马上要开始了,赶紧go!go!go!吧!两位主持人上了舞台,比赛拉开了序幕。教我们包粽子的朱阿姨,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耐心的教我们。我和妈妈都是包粽子,要想包出不露馅的粽子还真难啊!孩子们站在一边看着家长包粽子,一个个粽子小巧玲珑,它们在大人们的手中出现。这次包粽子比赛我们小朋友大部分帮不了忙,都等于是大人们参加比赛了呢!
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了,主持人陆续报出了包粽子获奖选手的名单,我得了前三名,还得了个哈比猴音箱,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接下来我们还编了精美的蛋袋,那时,妈妈把我的手当&蛋&,把绳子绕在我手上编织,旁边的叔叔阿姨看了都说编的太好了,不仅可以当蛋袋,还可以当手镯了呢!夸的我心里美滋滋的。
真是快乐的一天啊!小小的活动给我带来了多大的乐趣啊!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往年的的端午,我家都是从超市买几个粽子过节,今年端午成了法定节假日,爸爸妈妈决定自己包一回粽子,说这样会更有过节的感觉。
说说不难,做起来未必容易,因为爸爸妈妈和我一样,竟然都从来没有包过粽子。妈妈从网上下载了几种粽子的做法,比较了一下,决定做肉粽。主意已定,我们就忙活起来了。妈妈带我到超市买来了粽叶、粽绳、五花肉、糯米、咸鸭蛋、去皮绿豆。把糯米和绿豆用温水泡上,妈妈把五花肉切成条,放入盐、味精、料酒、酱油、香油和姜片腌上。我呢,负责把粽叶煮几分钟后清洗干净。
糯米和绿豆泡足三个小时,可以包粽子了。首先,把粽叶卷成漏斗的形状,不过,这个“漏斗”可一点也不能漏喔!然后放一勺糯米,依次放入绿豆、切好的肉,再放入绿豆、糯米,用粽叶裹紧,绳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包的粽子个头都差不多,形状却是五花八门,奶奶包的是中规中矩型,妈妈包的是内圆外方型,爸爸包的是五花大绑型,我呢,准确地说,应该是“乱七八糟”型。我们还特意包了一个鸭蛋黄馅的,看谁的运气好。
接着就是煮粽子了,夸张一点说,我可是“度秒如年”,要等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真急人哪。
终于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吃起来,说实话,并不比买的好吃,不过我还是吃得很香,也许是因为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缘故吧。
最终,我的肚子里装满了粽子,心里也装入了喜盈盈的满足。
包粽子作文400字___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