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心理问题题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2亿中国人有心理问题-搜狐健康
--------------- &
2亿中国人有心理问题
时间:日07:27
【来源: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这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无疑更加大了压力。心理问题已成为每个人的切身问题。
  中国有2亿人心理有问题
  中国人到底有哪些心理问题,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
  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研究员认为,精神问题和(通常为精神疾病的结果)是中国地区最重要的一类疾病。
  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精神病学会分类与诊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发言人之一陈彦方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则强调,中国人心理问题的范围实际比自杀要宽得多,如失学、下岗、问题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其人数是精神疾病和自杀人数总和的10倍以上。
  由于中国政府最近一次组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是在1993年,这12年间全国范围的心理问题数据并没有官方数字。但根据陈教授的研究经验和以下一组数字来看,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1993年,卫生部的调查表明,中国有1600万重精神病人,但实际上,保守估计,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是患有心理疾病人数的10倍以上。也就是说,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有1.6亿。现在具体数字如何,还有待明年卫生部做实地的全国性调查。
  ●今年举行的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披露,估计中国目前症患者超过2600万,但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
  ●费立鹏研究员报告,目前有超过5%的中国人口(6600万)患有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全国每年在综合急诊治疗的、企图自杀的病人至少100万;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或精神科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数字是: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3亿。他们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
  什么在困扰中国人的心理
  10年来,困扰中国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陈教授介绍说,中国的情况与世界其他地区没有显著差别,名列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忧郁)、焦虑、。中国人患、的人数分别占到总人数的5%,而在抑郁症患者中,会有10%―15%的人自杀。患的占到总人数的4.2%。至于患有普通抑郁、焦虑和失眠的人,就更可观了。陈教授给出了一组合理的估计数据:中国人一生中有过抑郁的人占到30%以上,焦虑的占到30%以上,失眠者则在42%以上。台湾所做的一次权威调查则表明,仅台湾一地,一生中有过抑郁情绪的就占到台湾地区总人数的30%。
  在地域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有南北差异,北方人主要是饮酒问题,南方人是吸毒问题。北方人酒精成瘾问题严重,与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养成了饮酒御寒的习惯有关,也与酒文化有关。日本人、韩国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上下班去饮酒的文化,酒精成瘾的现象比中国还严重;相比之下,我国白领压力大、失眠时,多选择吃些安定药等药物。
  而南方由于距离金三角等毒品集散地近,吸毒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
  三大典型人群的心理分析
  陈彦方教授认为,中国患心理问题的人数可能还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给社会带来巨变,人口流动、都市化、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独生子女家庭等,都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
  陈教授分析了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三类人群的情况,即:农民工、白领、独生子女。
  中国的农民正在大规模从贫困地区进入相对富裕的城市工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以北京为例,北京很多问题是外来人口造成的,比如难管理、偷窃(自行车、井盖等)、破坏厕所、公园等公共设施。许多只是发泄性的破坏行为。所以,政府强调要靠法律、道德、心理卫生各方面的综合治理。陈教授说,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他们“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我想要,我自己挣”、“我有我的尊严”、“我要人家尊重我,我先要自重”。
  都市化造就了大批白领,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忧郁。面临激烈的竞争、业绩的压力,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总是有不愉快的时候、有时缓不过劲儿来、失眠、女的紊乱、男的出现性的障碍、以前爱好的活动现在却提不起精神等。这都是忧郁(抑郁)的表现。陈教授说,对此,要学会自我心理、自我解脱。本来工作效率已经很高,压力已经很大,那么不妨安慰自己,“我已经做了该做的,就歇一歇吧”,“别人处处设防、跟我过不去,我一定不要再跟自己过不去。”不要让自己总处于恶劣情绪中,那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恶劣情绪对自己是有害的。
  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正在进入社会。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过分自我,不懂感恩。陈教授说:“现在大家都说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这是对的,但只谈个人的需要,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需要。病人被治好后,觉得这都是应该的,而不知感恩。独生子女把得到爱当作自然的事情,不知道自己的责任。长大了,需要与别人竞争与合作时,出现不适应。有的心安理得地退回到父母身边,成为‘啃老族’。所以,我想送给孩子们一句话:要想人人为我,须先我为人人。爷爷奶奶给我爱,我给他们爱没有?”
  人们为何不看心理医生
  目前,有几个问题,影响着人们寻求心理帮助。首先是观念问题。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问题一直被作为政治思想问题来对待,精神病问题则用西方的医院药物监禁法来治疗。结果民众的精神心理问题被断裂成两截,严重的精神病成为羞耻的代名词,心理问题则被认为是一种道德问题而被广泛压抑。
  其次,专业人员少,业务水平不高,也阻碍了人们去看心理医生。有鉴于此,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指示:精神卫生已经成为重大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要求培训专业人员,加强识别精神问题的能力。
  劳动部、卫生部、人事部随后开始的心理咨询师的认证工作,也催生了国内第一批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北京华夏赛科公司及所属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国内最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尽管它已经培训出了1万多名心理咨询师,全国的心理咨询师总计达到了2万名,但以目前不断增长的心理问题趋势来看,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三、心理干预形式单调。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首先想到的似乎只有心理热线、心理诊所两种主要形式。而在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心理医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行为,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等形式广受欢迎。此外,美国还把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基本服务项目,纳入民众的医疗保健体系。美国发给赤贫阶层的公费医疗卡也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因此在美国住在收容所的无业游民,也可以享受心理治疗的待遇。此外,美国100人以上企业90%以上为员工购买了心理咨询服务(EAP),这就使尽可能多的人可以免费享受到心理帮助。
  第四,新兴的的精神专科门诊、心理门诊收费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看心理医生。据了解,中国心理诊所的收费通常在100―300元每50分钟。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有些难以接受。
  但在美国,其心理治疗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付费,医疗保险和私人付费,医疗保险的45分钟付费从35美元到120美元不等。私人付费一般在100―200美元。
  心理问题开始引起各界重视
  这两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尤其是弱势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实施了干预措施,如,政府开设了自杀干预热线;医院被要求开设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加紧进行;学校、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也在大力推进……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付心理问题的途径。
  一些民间机构也开始积极参与其中。2004年,华夏赛科公司率先引进了在欧美国家十分成熟的EAP项目,致力于向国内企业和驻华外企员工推荐心理服务。华夏赛科公司董事长苏晓明先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企业为此支付的费用摊到员工头上每人每月只有10几元,比医疗保险低得多,却能有效解决员工的家庭困扰、孩子问题、工作心情等心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由企业买单、员工免费享受的方式,解决了中国人不愿主动看心理问题的困境,是让心理咨询服务大规模走进中国大众的最佳途径。总之,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自己去关爱,去维护。
  (责任编辑:徐洁)
共找到 79,383
个相关新闻.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12/30 09:45)?(12/28 11:26)?(12/28 08:31)?(12/27 04:53)?(12/25 13:51)
Untitled Document
精品专题推荐
&精彩生活&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秋天不回来
频道精彩推荐
秋天不回来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常见心理问题
>> 文章正文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常见心理问题发表时间: 10:58:02&来源:荣县中学&编辑:教科室点击/评论:7929/0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 陈永禄(643100)
四、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他们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具体经验进行思考,同时想象力也有很大的发展,因此能对未来展开丰富想象。而他们又面临生血与就业的选择,往往把择业与未来的理想结合起来,一旦现实与预期的目的相脱离时,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如高考中的落榜生。
2.强烈的求知欲与识别力不高的矛盾
高中生使其求知欲旺盛时期,他们不仅在学校获取可种植时,又在课外涉猎了各式各样的指示,但他们的分析批判能扣不太高,往往对五光十色的东西分辨不清,甚至有的还迷恋低级趣味的东西不能自拔。
3.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青年人对需要的满足有很强的要求,但由于认知水平不是很高,虽然认识控制能力但又不太强,常常会感情用事,甚至成了感情的奴隶。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面对升学的压力,很多同学在一次次考试中失去了信心,而学习要去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信。如何找回失去的信心呢?首先就要牢固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其次要真实地了解人脑巨大的学习潜力。再次要常常对自己说“行”,少说“不行”。最后要注意虚心学习,借鉴成功者,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心。
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的前提下,学习访法的优劣对学习的结果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根据自己的新个特点,思维状态,记忆的特点来选择,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习阶段来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
学习,一旦确立了学习目标和信心并开始行动之后,就需要勤奋和毅力了。只要坚信自己,克服“急躁病”,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毅力。
经过学习之后,自然要接受考试的检验。每个同学都希望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有很多人在临考时却过度紧张,情绪不稳,严重时竟不能控制和支配自己,甚至对于平时容易解决的问题也会束手无策,严重影响考试成绩,这就是通常说的考试“怯场”现象。“怯场”从心理角度来说是一种恐惧心理,造成怯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部分客观原因,主要是主观方面的原因。那如何正确对待考试,防止“怯场”现象发生呢?首先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防止怯场的必要保证,具体来说要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不要不在乎但也不要看得太严重,应该轻装上阵,然后就是要认真搞好复习。有了扎实的基础考试是自然能得心应手,还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这是防止紧张疲劳、提高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次就是要树立自信心。再次就是要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是很好的调整心态的方法,如暗示自己一定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等。最后就要讲究考试方法,拿到试卷后,先浏览全卷,,答题时,由易到难,在做题过程中增强自信,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1.掌握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则,用以指导和规范自己。主要有以下原则:其一,要悦纳自己。既不自卑自贱,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要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其二,要尊重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其三,要注重现在,适应环境。不沉迷于过去和未来,把握现在,顺应时代的潮流。其四,要符合年龄阶段心理特点。不要太天真,也不过于老成持重。
2.积极参加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学习知识,交结朋友,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品行。
3.有意识的利用逆境来磨砺自己。在遇到困难时,认真品尝痛苦,羞愧的滋味,冷静的面对现实,牢牢把握自己。
4.多学习多请教,及时排除心理障碍。中学生如果发现自己有心理障碍,应多和同学老师交谈,或做心理咨询,战胜自己。来源:荣县中学&&编辑:教科室&&&&相关文章
地址:四川省荣县旭阳镇文庙街110号&备案序号:蜀ICP备号&邮政编码:643100
Email:&联系电话:138被浏览14091分享邀请回答2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近半数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中国青年报
03版:教育科学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 &&& 往期回顾 & && &&&
哈尔滨一项调查显示:
近半数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胡洋 本报记者 吕博雄
中国青年报
&&&&近日,一份名为《哈尔滨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报告出炉。研究者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务委员、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等11人组成的课题组,该课题用时3年。该项研究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有49.4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该课题组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9所中学的年龄在12~18岁的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无记名方式调查,共计2151人。在全体受试中学生中,阳性心理症状总检出率为49.43%;初中生检出率为49.37%,高中生检出率为51.78%;初中生轻度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34.77%,中度以上的检出率为14.60%;高中生轻度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37.67%,中度以上检出率为14.15%。&&&&张聪沛回忆2005年进行的一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当时检出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不足40%。8年间,上涨了近一成。”&&&&最近几年,每天到张聪沛的心理门诊看病的人当中,三分之一都是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这其中,一半被诊断为患有心理疾病。&&&&张聪沛的办公室里有两张单人沙发,其中一张沙发的右扶手上,有几个鸡蛋大小的破洞。张聪沛说:“这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由于焦虑、紧张而抠破的。”&&&&调查指出,中学生阳性心理症状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强迫36.4%,人际敏感占24.6%,偏执21.5%,抑郁19.5%,焦虑15.8%,躯体化(情绪化引发的身体不适)12.8%,恐怖12.60%,精神病性11.2%。&&&&在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高居榜首。张聪沛分析:“强迫的根源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追求完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总会抢先安排好本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安排无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显现出缺少主见、优柔寡断。”&&&&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张聪沛最近接手了对一名高一学生的心理治疗。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读了这名学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学嘲笑。当天回到家,他就显得很郁闷,之后开始又哭又闹。张聪沛诊断他得了癔症,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减轻。最后,他终于决定回校上课,可只上了一节就回家了,因为他感觉班里所有学生都在看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经一个月没有上课了。&&&&张聪沛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缓解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户外集体活动。&&&&该课题组曾组织一次集体登山活动,登山队员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队员被分为3个组,每组5人,每人发10元活动费用。登山前,队员要花掉10元购买登山必备物品。进山之后,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显露无遗。其中一组登山队员把钱全部用在买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买水。结果,登山不到一半,这组队员就口渴难耐,都放弃了。&&&&张聪沛认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