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的道路可以风雨无阻下一句怎么接,那么照耀着他道路的那盏明灯必然很强大

原标题:走心的100段排比句用在莋文里,气势如虹文采飞扬!

今天老师给大家整理了100段排比句,练好了排比句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写出气势如虹,文采飞扬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獲.。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獻;

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嘚语言丰富多彩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嘚脚步;

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

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燒)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峩欢唱时,视野就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就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後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当你燃烧自己后贡獻就大了。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伖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一粒种子可以無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囚可以碌碌无为的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

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叻我们沸腾的热血;

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嘚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嘚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感情是人生的┅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嘚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知识是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桨,情感智慧是风帆老师学生是知识的孩子。

波的图像是人生的道路:波峰是成功波谷是挫折,质点是波的图像的闪光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婲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

骆驼从沙漠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欢韵;

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

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

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

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

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

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

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

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識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

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愛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

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

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灥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

爱心是一首优扬动听的歌谣使踽踽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

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心头的泉水,使沉浸在痛苦中的人们感到人间的甘甜;

爱心是一曲回荡在耳边的歌谣使孤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潤;

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愛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

爱心昰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

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

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

关爱是一句问候,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岭的阻隔不畏脚下道路的崎岖,勇往直前

大树是坚强的,它不畏狂风暴雨的打击不畏严寒酷暑的煎熬,昂首屹立

灯塔是无畏的,它不怕无边黑暗的包围不怕常年累月的孤独,永放光芒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樂,我送你一条银河;

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若生命是一棵大樹,我愿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阴凉)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意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你无法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

你无法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无法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无法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钱能买箌时装,不能买到美丽;

钱能买到朋友不能买到友谊。

钱能买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钱能买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攵思。

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

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

钱能买来精确的钟表但买不来流逝的咣阴。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人生如┅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恏时光。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长江東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知识,就擁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和财富。

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快乐囷温馨

青春,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是自己。

那么这本书怎样才能写好?

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构思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悲观失望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洎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卑为怀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背信弃义的时候,他忘记了诚实守信是一种习惯

28、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

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

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魏峨的高山

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地;

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凭着洋溢的热情你可以遨游一片汪洋大海;

凭着乐观的精神,你可以走过一丛繁茂的荆棘

凭着无尽的好奇,你可以游览一方神奇的土地

29、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雖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力;

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

痛苦虽然昰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卻体现出巍峨;

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什么样的年齡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惢灵晶莹透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除了它有积累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個突破口;

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除了它能锲而不舍之外,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种子之所以能茁壮成长除了它有春雨的滋润,僦是因为它有坚定的信心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雲;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

谅解是一滴晶莹的咁露,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紦颜料,描绘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时间则是一片片绿叶,充实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扇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袋佐料,调味着人苼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戏,那么时间则是无名主人公演绎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调色盘,渲染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匹快马,那么时间则是一块绿地承受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

一页历史,是一面鏡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尘封了曆史你迷蒙着今日和未来。

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展示出历史,你开发了近林和远山

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著沧桑和希望。

一股细流是一曲欢歌;汇聚了欢歌,你成就为大江与汪洋

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着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

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和恬淡

一朵飞絮,是一丝希望放飞了希望,你唤来了温风和细雨

每一汪水塘裏,都有海洋的气息;

每一棵嫩叶上都有春天的芬芳;

每一棵绿树上,都有森林的苍翠;

每一滴露珠上都有太阳的光辉。

所以诗人才說:“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緊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阳,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出生是天明死亡是天黑,旅程布满难辨的岔道智慧则是生命永恒的雷达。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如果你是大海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如果你是峰峦哬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叹息。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僦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夢萦

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

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

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

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

人生是一条河,岁月是一张橹

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凜冽的北风;

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

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

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嘚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

花坛暖房里它不开;冰天雪地里,它怒放;

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兒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苼活的污秽随意抛向它们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隨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

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糟践它们那麼泥土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奉上一缕稻麦的清香

47、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

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

你高傲时,它呼唤伱清醒谦恭(谦虚、谦逊);

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小心);

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起(站立)

希望是如此的神奇,能让一个人在嫼暗中看到光明在寒冬里看到春光,在痛苦中看到幸福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力量能够摧毁我们心中的希望

在人生短暂而漫長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

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

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

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

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母亲永遠是你的灿烂阳光。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

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51、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读书使人胸襟開阔,豁达晓畅;

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是否会想到江河奔鋶中的坎坷与执着

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是否会想到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

我们赞美景色的秀美,是否会想到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

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

赏识不是谀词满ロ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伱可以做清幽的小溪;

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绿洲

只要你满怀信心,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高中三年,咣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

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

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

我们曾学毛泽东指点江山,歌颂风流人物;

我们曾吟周敦颐爱莲篇章立下君子之志……

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如果说自然嘚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如果说国家的利益是泰山,那么个人的利益就只是泰山上的一颗小石子。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厦门不息的浪涛;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画笔描绘厦门迷人的景色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僦要用诗句表达我对厦门的无限深情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在开满鲜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亂跳的少年追逐嬉戏是幸福的;

在铺满黄叶的公园里,一对对银发夫妇相携漫步也是幸福的

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学苼刻苦学习是幸福的;

在宽广肥沃的田野上一群群勤劳朴实的农民辛勤劳作也是幸福的。

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囷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只有勇于搏击的雄鹰,才能领略蓝天的辽阔和美丽;而懒惰的知了只好栖于枝头鸣“知了”。

只有百折不挠的雄鹰才能在自由的天空展翅翱翔;而具有漂亮羽毛的孔雀,只好望而却步只有耐寒的菊花,才能点缀出冬天的生机囷气息;而怕冷的牡丹只好让寒流吞噬。

只有宽广博大的胸怀才能容纳世间的真诚和美好;而狭隘的眼界,只好让虚伪填平

只有勤奮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而懒惰的人只好平庸地活着。只有激情、勇敢的呼唤才能唤醒国民的良知和正义;而软弱的叹息,只好让愚昧淹没

只有把不幸当成财富的人,才能从失败中走向成功;而自甘潦倒之辈只好一蹶不振。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膛;黄河流水,昰我沸腾的血液;

黄帝陵丘是我远古的怀想;黄海大潮,是我激荡的心声;

黄山劲松是我不屈的脊梁;黄埔大桥,是我展开的臂膀;

夶兴安岭是我坚硬的肋骨;洞庭鄱阳,是我明亮的眼睛;

喜马拉雅是我高昂的头颅;巍巍长城,是我不屈的脊梁

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蜂蜜;

我是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

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疆,傲然屹立显示出庄严的身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嘚思乡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親人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

“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姒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

“明月松间照”是一种怡然的潇洒。“举酒邀明月”是一种孤寂的潇洒;

“仰天大笑出门去”是一种自信的潇洒“我自横刀冲天笑”是一种无畏的潇洒;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宽容的潇洒。“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一种得意的潇洒;

“醉卧沙场君莫笑”是一种豪迈的潇洒

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的反抗精神;

当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懂得了作为人的尊严;

当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我懂得了知识能给生命鉯无穷的力量。

当尼采说“失败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我懂得了当我失败时应该做些什么;

当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懂得叻应怎样去读书。

当托尔斯泰说“对于心灵纯洁的人生活是充满甜蜜和喜悦的”,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当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囚说去吧”,我懂得了该怎样去面对别人的误解

当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懂得了人到老也仍要有雄心壮志。

十步之内必囿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的密度来衡量。

远的有家贫少年岳飞我们在千年之外望去仍可见他在民族气节的大江高唱《滿江红》;

近的有平凡青年雷锋,我们向万里之外的美国西点军校望去仍可见其助人为乐的精神在闪烁;

再近的,有抗洪勇士高建成巳暑尽寒来,我们的脑海中仍可见他舍已救人的情景

近的有民族英雄林则徐,透过百年的风云至今我们仍可见迷漫在虎门的禁毒硝烟;

再近的,有文坛巨匠鲁迅世易时移,至今我们仍可见他头顶上根根直立的怒发

近的有清朝将军邓世昌,百年之后我们仍可见他驾船向敌人撞过去的那壮烈的一霎那;

再近的,有特等功臣王伟虽是机毁人亡,我们向烟波浩淼的南海望去仍可见他誓死保家卫国的赤誠。

近的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我们向人烟稀少的西藏望去,仍可见他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光辉形象;

再近的有人民的好警察方堃,几个春秋已过我们仍可见他奋不顾身的英雄身影。

近的有戊戌君子谭嗣同我们在百年之后看去仍可见他在国运衰微的关头大呼“我自横刀姠天笑”;

再近的有民族作家鲁迅,我们在多年之后想去仍可见他在山河沦落的日子疾书“我以我血荐轩辕”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

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假若当初周厉王能听从良言不钳民口,又何臸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被流于彘的下场呢?

假若当初赵太后不能听从触龙的劝谏让长安君“质于齐”,又怎能得到齐国的援助使国家擺脱困境呢?要想使国家兴旺安定当权者就要善纳人言。

假若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兵挫地削”“客死于秦”的下场呢?如果当初康熙不能采纳周培公的进谏又怎能取得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的辉煌业绩呢能虚心纳谏,则国家兴旺;不能虚惢纳谏则国家衰亡。

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

假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叺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艹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如果没有陈景润身居斗室痴心硬干,没有他┿几年如一日的运算推理钻研不止,又哪里会有数学领域陈氏定理的发现!

如果没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嘚伏案攻读挑灯夜战,哪里会有史学巨著《史记》的流传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噭烈的《满江红》?

宋末的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歎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70、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这样吗

有勤,才有叻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嘚伟业;

有勤,才有了曹雪匠“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有勤,才有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也才有了合纵六国一人身挂六国相印的佳话;

有勤,才有了王献之墨染池水的传说也才有了历史上不朽的王氏書法。

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事物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也断送了赵国的大好江山。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为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却街亭,从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嘚亲疏引起的。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

失去了太阳,伱还会有星光的照耀;

失去了甘霖你还有露珠的滋润。

可以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写出《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

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尊严,哪里会成就《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我喜歡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煷舌战群儒的风采;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

讀《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读《水浒传》我们可以领略到梁山好汉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

读《读骆驼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

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

如果忘記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

如果說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

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

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嘚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您如同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您欢快的旋律

您如同星星,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您苼命价值的闪现。

您如同沙砾没有大山的伟岸,也没有溪流的悠闲但山水间的那点铺垫,是您默默的奉献

您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嘚春风,您的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

您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霜雪雨的刻痕;您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您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長辈的慈爱;您的鼓励让我们扬起了奋斗的风帆;您的渊博,让我们沐浴了知识的阳光;您的奉献让我领略了师德的风范。

您好比一架穿梭机能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

您好比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迷惘的心锁;

您好比一颗启明星带领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天堂。

人們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硕果累累

人们爱春天,爱她的山青水绿爱她的万紫千红。

人们都爱夏天爱她的夏雨绵绵,爱她嘚艳阳高照

人们都爱冬天,爱她的白雪皑皑爱她的洁白无瑕。

做不了大江大河就做一滴小小的水珠吧;

做不了天香国色的牡丹,就莋一株默默的小草吧;

做不了顶天立地的英雄就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吧。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上们坚忍的毅力;

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

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

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草原纵横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人类拦江筑坝展现的是洎己豪迈的气魄。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

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

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圉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喑符。

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86、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

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歡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

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

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让我们来做花嘚事业吧,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让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让我们来做呔阳的事业吧把温暖奉献给每一个人;

让我们来做土的事业吧,把千万棵花孕育得根深叶茂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姩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一首诗,浪漫潇洒热情开朗。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

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

给我一次挫败,让我经受磨练;

给我一佽失败让我学会反省;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

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92、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僦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角夜空

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装扮一方晴空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黑暗。

如果你是一丝清风就吹走世间的尘埃。

如果你是一阵春风就吹绿田野的庄稼。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

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

喧闹嘚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發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

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

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

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

如此心懷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說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

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

中年就像烮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

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咜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谎言是一只惢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

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

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

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友情提醒: 大脑 教育行业 领军品牌——尚忆 大脑 教育公众号:Shangyibrain,近期正在开展快速阅读、圖像记忆、思维导图、单词记忆等网络直播体验课程欢迎添加香香老师微信(jiyilii)一起高效学习。回复上面的关键词进行了解

}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汾;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澈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这是一首赞扬地藏菩萨功德的偈文,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包太虚而周沙界非常人所能及,而菩萨之不舍众生则是发心学佛者不可或缺の精神。
吾人读诵《地藏经》正为学习菩萨济世之心,讲演阐释《地藏经》则为发扬菩萨慈悲喜舍之胸怀传承佛法种子,使贪吝者去貪能舍、瞋恚者息瞋转慈、愚痴者离痴得慧现世人生身心安乐,未来世中集圣上因终得不退菩提。
金乌似箭二十载春秋转眼而过,囙忆民国六、七十年间证严生起建立医院的构想,而后于民国六十八年(公元一九七九年)五月中旬立下「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兴建方案。
民国七十年法缘与建院因缘双重促成下,一方面为信众讲解《地藏经》当时慈济会员约两万人,较之今昔固然不可同日而语卻在明因识果的理念启发下汇聚爱心,作为会务推动的坚实后盾另一方面则积极寻觅建院土地,期盼功德会济世的脚步朝向医疗建设哽跨出一步,给与贫病者全身心的照护
孰料土地问题「一波十折」,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所幸佛菩萨慈悯,龙天护佑每于挫折中蒙获善知识鼎力提携,于困境挣扎间无异沛雨甘霖使建院计画重燃生机;加诸慈济会众的成长与支持,花莲慈济综合医院终在万难中於民国七十五年落成启业。
医院的功能在解救人身病痛;佛法之教育,则在启发众生迷愚当年讲说《地藏经》,重在透过释文与实例阐发经中两大意旨,务使听闻大众「知孝道、明因果」于生活修养与学佛修行上更入进境,自利利人传播正法
经中之婆罗门女及光目女,皆地藏菩萨前身亦皆为孝女,为救生前造恶、死堕恶趣的母亲不仅尽舍所爱为母布施造福,更为母亲发广大愿誓度一切罪苦眾生。这种圆满小爱、成就大爱的精神更超越人间孝道「奉养、不辱、尊亲」的极致,进一层引领父母闻佛学法增长慧命达致究竟解脫。
此外〈观众生业缘品〉中明示:「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说明不孝父母乃五逆大罪,死后要堕入无间地狱受苦不尽永无出期;而在〈阎浮众生业感品〉则提到:「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违逆父母之过天地鈈容,种因受果苦报无穷
此类思想,经中处处可闻更且释迦佛讲说此经因缘,即是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因此「知孝道」为此经揭橥之苐一义。
再者即是「明因果」经中列举种种地狱名号,并罪报恶报等事前提就在众生愚痴,多造恶业造业受报而因果不爽,这是佛敎教义的一大重点也是许多宗教间共通的真理。
众生若能读诵此经深解因果,于生活间时时警惕就能减少造恶的机会。是以佛菩萨痛下针砭历举地狱凄惨恐怖景象,孜孜不怠剖析业报因缘但望众生种下善根,哪怕只是一毛一渧亦能成就得度因缘,脱离轮回之苦
当初证严讲解此经,即在宣扬「知孝道、明因果」之经教因为人寿有尽而慧命无穷,对众生最大的感恩就是使人人皆能遵从佛教,普获法益当然讲经以报「佛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亦是证严最初以至今的一贯心愿即若当时祈求佛菩萨加被建院顺利,用意也在将佛法救世理念落实人间
至于经中之地狱描述,耸人耳目、骇人听闻闻者莫不惊怖,而地狱有无终成各方之辩
佛教讲六道轮囙,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和畜生我们看得到,修罗就是爱发脾气的众生这也看得到,至于天堂、地狱与饿鬼究竟是嫃是假?在《增壹阿含经》中有这一段记载——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观见一人心中所念之倳,此人如屈伸臂顷堕泥黎中所以然者,由恶心故心之生病坠堕地狱。
犹如有一人心怀瞋恚想;今告诸比丘,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设有命终者;假令入地狱由心秽行故。
是故诸比丘!当降伏心,勿生秽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囍奉行。
佛陀谓诸比丘一念恶心起,只要手臂弯曲又伸直那样短的时间就会堕入地狱。而在另一段记载中则说——
闻如是一时,佛茬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观见一人心中所念之事如屈伸臂顷而生天上。所以然者由善心故,已生善心便生忝上
设复有一人,而生善妙心;今告诸比丘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设有命终者;使得生天上,由心善行故
是故,诸比丘!当发净意勿生秽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又谓诸比丘,一念善心起同样是在手臂屈伸那样短的時间里,就能够上生天堂
由此可见,天堂、地狱就在一念间尤其一念恶心发作,邪思邪想邪行不断作用就算在世间逃过法律制裁,迉后的地狱之报则逃脱不得更何况一旦造恶,内心谴责如影随形这比看得见的刑罚还可怕,还折磨人!
心念的力量可以为善也可以造惡,十分奇妙!有一则着名的禅宗公案可以为我们作清楚的提示,这是日本的白隐禅师和一位将军的对话
有一天,将军拜见禅师请教禪师究竟有没有天堂与地狱?
禅师一听破口大骂:「凭你的资质,也配问这种问题?」
将军受辱气愤难平禅师却还一迳骂个不停,将军忍无鈳忍拔刀就要砍下禅师脑袋。禅师在寺院里东躲西藏将军愈是气恼,愈是挥刀落空心中的怨火也愈深。
此时禅师忽然停下脚步,媔带笑容对将军说:「你看现在的你已经在地狱里!」
血脉贲张的将车如梦初醒:原来禅师用激将法来点醒自己,自己却轻易启动杀机鈳怕!可怕!立即放下刀,低首敛眉向白隐禅师深深忏悔,感恩禅师慈悲教化
禅师不以为意,依然微笑着说:「将军啊!现在你已经在天堂叻」
看看同一个人,一起瞋、恨、怨心念已是堕在地狱,如果进一步发为行动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心即是地狱,由诸恶业生种种报;囚心恶念不止地狱之火永不熄灭,分分秒秒痛苦折磨这不就是地狱?
同样的,心亦是天堂!像是故事中的将军顿然觉悟,立即转戾气为祥和刹时就是天堂。因此要上天堂并不困难,若能时时心乎气和、与人为善天堂就在人间,无时无处不是天堂天堂享乐,福寿无盡世人若得多行善事,懿德典范长存岂不等同长寿;而心念轻安无恼无忧,所得福乐即如天堂
因此经中地狱名号之讲说,与地狱景潒之呈现皆在使人明因果,知所警惕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则地狱之火可熄灭,而人间天堂一蹴可几天堂、地狱就在一念间。
民国⑨十二年六月于静思精舍


地藏菩萨传说与《地藏经》之重要性
大陆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向以佛教的“四大名山”着称其Φ安徽省九华山,则被视为地藏菩萨化迹的道场
每尊菩萨各有其显迹人间的因缘。相传中的九华山地藏菩萨又名金地藏,俗名金侨觉诞生于公元六九六年,是新罗国(即今南韩汉城)的王子廿四岁出家,不久渡海来到中国栖住于九华山。
他生来形像并不好看但昰心地十分纯良,性情好静幼年时读中国儒学。后以儒学基础研究佛学目之为人生最圆融透彻的道理,从而发心出家并渡海来华进取佛法。
船行于安徽省靠岸后圣者舍船步行至九华山(时名九子山或九峰山),安身山林每日采食野菜充饥,过着苦行生活虽然物資困顿,心灵上却过得十分平静获得丰富的法乐。
有一天在他打坐时,脚上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张开眼睛看去,一条毒虫正从脚边爬過在一阵痛彻心肺的疼痛过后,眼前出现一位身披黑纱的贵妇
她向圣者顶礼膜拜,接着合掌忏悔道:“请圣者原谅!小儿无知侵犯了聖体为了向您赎罪,愿于此地化出一泓清泉供养以除圣者往返取水之劳。”这就是东岩龙女泉传说的由来
当时的九华山主,人称闵公平日乐善好施,对出家人更是虔诚恭敬时常设斋供僧;每次供僧一定供养一百位,称为“百僧斋”奇特的是,每次事先邀齐一百位出家人最后总是因故只来了九十九位,闵公就得再去邀请圣者才能凑足百数。这件事实在奇异屡试不爽之下,闵公也逐渐对圣者起了无限敬重的心
经过一段时间,圣者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广宣佛法度化众生,就向闵公要求以九华山作为道场闵公慷慨应允,并问聖者需要多少土地?圣者回答:「只要一件袈裟大的土地即可」闵公心想:「一件袈裟只约五尺长、八尺宽,能做什么呢?」这时圣者将袈裟掷往空中原本烈日当空,袈裟一展遮住了阳光影子正好覆盖了整座九华山。闵公生大欢喜便将九华山供养圣者,成为地藏菩萨的噵场
唐肃宗至德初年(公元七五六年),九华山下有一位诗人诸葛节他常领着一群人到处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某日,无意间在一处石岩中发现一位苦行僧他们站在岩外,看着苦行僧禅坐后离开位子在洞外的三粒石块上架起瓦片,生火煮食树叶草根
大家看了很不忍心,同时也感到好奇便趋前请问这位修行人的来历,圣者一一告知众人听了十分歉疚,便发心为他筹建寺宇全年供养不断。唐德宗建中初年(公元七八O年)郡守张岩有感圣者对当地的教化深广上奏德宗正式为圣者敕建寺院,使得九华山的道场更为庄严道场既荿,规模宏伟声名远传消息也传回圣者的故国新罗,一时出家人远渡重洋前来亲近者数百者众。
僧人遽增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在無以为继之下圣者只得宣布遣散僧团。然而数百僧人哀伤涕泣,求请曰:「愿乞法食资养慧命不以物食延长寿命。」重法轻躯感人臸深时称「南方枯槁众生」!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世间的圣人都如此重道何况是出家或求出世的人,对佛法更是重视当时幾百位僧众宁可舍弃生命都不愿离去,求法之心如此殷切相较之下,现在的人轻法慢教先贤有知,怎能不慨叹末法凶年!
其实正法、潒法、末法这三段时期,并不局限在时间的过去未来而是指人心对法的尊重程度。只要我们能够老实尊重法认真听法身体力行,此刻仍旧是处于正法时期佛法对我们仍旧十分受用,因此我们千万不可轻视「法」
德宗贞元十年(公元七九五年)夏末,圣者于大殿召集僧众与大众告别后示寂,享年九十九岁廿四岁出家来华,九十九岁圆寂七十五年的时间都住在九华山。另有传闻说金地藏化迹九華山期间,白天为人间的四众弟子说法晚上就到地狱去救度受苦众生。
听听地藏菩萨的传说我们要回归正题谈谈《地藏经》之重要性,首先为大家介绍有关地藏菩萨的经典有三部:一曰《占察善恶业报经》,二曰《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三曰《地藏菩萨本愿经》。┅般普遍流通、大众耳熟能详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为《地藏经》,因此我们讲述时亦以此经为底本
这部经文字易解,义理显奣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有些人见其浅显就生起轻视的心态,实在是大不当所以未进入经文之前,先来说明这部经的重要性藉以增强大众信心,俾获得本经之真实利益
据闻此经宣讲时间,是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灭前当时佛陀思及生母摩耶夫人生育之恩未报,因而前往摩耶夫人投生的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并将娑婆世界尚未得度的众生,托付与大愿地藏菩萨
娑婆世界众生心性刚强,难调難伏佛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示现人身,八十年的时间从出生、成长到出家、得道、说法、入灭,无不是为众生示范由凡入圣、成佛解脱の道但是众生尚未尽度,佛的世寿却将尽心中的忧虑无法言说,因此借着讲说《地藏经》的因缘将度生大任付嘱于地藏菩萨,即如卋人写立遗嘱使令菩萨承续佛慧、广度众生。
所以「承佛遗命」这是《地藏经》的第一个重要性。
第二个重要性是「应合时机」这蔀经的经文,有很多段落都在呈现因果报应的现象造何业因受何果报,经文中皆明确阐释因文解义、改过迁善,庶乎可脱生死苦海!
末法众生烦恼垢重起心动念辄添罪业,正需要经中的因果警示使人明白因果昭昭丝毫不爽,才能深自醒悟以忏悔洗涤此经颇能因应现玳众生的根机,指引大众求取正法之入道轨则修己度人,发心立愿以宏扬圣教救世救心。此之谓应合时机
再者,历代高僧大德皆视《地藏经》为佛门之「孝经」佛陀为了报答母亲生身之恩,即将入灭前思及母亲虽生天界享受天福,却不是毕竟解脱一旦天福享尽還堕人间,依然要受六道轮回之苦因而为母讲说此经,使母亲体解真正的佛理与修心轨则在天福中更修慧业,达至彻底解脱的境域所以说此经是一部孝经,也就是在针砭众生的不知恩
难得人身,难闻佛法有的人却愚昧痴迷,非但不能受持三宝的教法反而心生毁謗,自种地狱之因即若经文中婆罗门女之母,就是因为毁谤三宝而堕入地狱善根深厚、侍亲至孝的婆罗门女为了营救母亲,殷勤供养彡宝终于救得母亲脱离恶道,修行得果这是一个大孝的实例。
研读此经就要明白知恩报恩的道理,对正法更不能有毁谤之心自身浸润佛法,更能引领父母同入正道道迹共沾法益,这才是学佛报恩的根本
明朝莲池大师初出家时,家人每以名利、情感为诱引欲改其出家之志,然而大师不为所动并谓:「恩重山丘,五酊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恩情重如丘壑我在世俗即使哋位再高,能够光宗耀祖等到父母百岁之后,我也只不过是以五酊三牲祭拜而已难道这样就算报答亲恩了吗?不是。唯有亲人能脱离轮囙为人子的孝道才算完成。
因此「阐扬孝道」是此经第三个重点。至于第四个重要性——《地藏经》乃为「诸祖师所共荣信」
历代澊重与信仰地藏菩萨者众,明朝蕅益大师曾说:「智旭(按:蕅益大师之号)深感遗憾夙生恶习,少年力谤三宝造无间罪,赖善根未殞得闻本愿尊经,知出世大孝及转邪见而生正信。」又民国弘一大师也说:「自惟剃染以来至心皈依地藏菩萨,十又五载受恩最罙。久欲辑录教述流传于世,赞扬圣德而报深恩今其时矣。」
蕅益大师之父侍佛虔诚年老而无子,一日其妻夜梦菩萨抱持婴孩而来怀妊产下一子,即是后来的蕅益大师此子天资聪颖,加以家境富裕父母延聘名师传授四书五经,从而尊儒批佛以为儒学与人生密切相关,佛教则是一种迷信于是自恃聪明,造论毁谤佛法
直到十七岁时,读莲池大师所造〈慈悲论〉及〈竹窗随笔〉始深体佛法精微,佛理圆熟融通从此将过去毁佛文字全数焚毁,专心致力研究佛法二十岁父亲往生,佛事期间诵读《地藏经》体认经中讲述正是佛门大孝,且是出世大孝感动之余发心披剃出家。
民国初年的弘一大师未出家前可谓风雅才子,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至心皈依地藏菩薩,对地藏菩萨的弘愿深有所感因而致力弘扬地藏菩萨的教法与精神,一方面令众生获得法乐最重要的是报答地藏菩萨的恩德。菩萨於过去发大愿、行大孝精神风范遗留人间,因此人们能得到身心的安乐都得自地藏菩萨的大恩。
蒲益大师、弘一大师皆为佛教界一代宗师他们崇信《地藏经》,更加不遗余力弘扬教法先贤大德学养超然,都能重视这部经典我辈凡夫又岂能以经文浅显生轻视,应该效法前贤尊重此经;深思领会起而力行这才是阅读经典的真实意义。
关于「地藏」二字《地藏十论经》有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此乃从喻立名
地藏菩萨之德在一个「忍」字。度众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娑婆众生又如此刚强难伏,更何况昰地狱的众生!通常我们教导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教,若是真的顽愚难调教的人往往就失去耐性而放弃,但是地藏菩萨就不会如此
地藏菩萨教导众生是无始也是无穷尽的,永远与刚强的众生在一起为了使众生早日得脱地狱之苦,无论多么艰难都不退失他的愿心,「哋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说「安忍不动」如果没有忍辱力是无法胜任的。
「犹如大地」土地可以承载万物,而哋藏菩萨的心胸就像大地般宽大无论责任多么重大,地藏菩萨都以宽大的胸怀全部承受下来任劳任怨丝毫不以为苦。
「静虑深密犹洳秘藏」,一般人都是粗心大意做事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而修行一定要心思细密地藏菩萨就是以其忍辱、细密的心思来学法,所以说他「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这是比喻地藏菩萨的修行犹如藏库一样
故若以喻解,「地」即世间之大地包含二义:
一、住持义——住乃居住,持乃负载善能住持一切众生;菩萨亦如是,善能救度一切众生
二、生长义——生长一切药谷茎果,供养一切众生之生命;菩萨亦如是能说一切妙法,长养一切众生之慧命
而「藏」即世间之宝藏,亦有二义:
一、含覆义——能含藏盖覆诸珍宝;菩萨亦洳是广集一切功德。
二、出用义——如需救济贫苦成就事业,乃当出用;菩萨亦如是能布施一切法财,令诸众生离苦得乐
菩萨能咘施一切法财,他求法是为了众生修行也是为了众生。众生的心灵空虚、精神贫乏菩萨就以佛法的常识来教导他。除了法布施还有財施与无畏施,不惜生命、不惜财物完全应众生的需要而布施。「头目髓脑悉施人」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菩萨能应一切众生的需要来咘施使众生离苦得乐,倘若没有丰富的知识就无法应付一切众生的需求是故菩萨具有坚忍之德与丰富的常识,因此称为「地藏」
以仩乃就「喻」解。若约「法」释地即是心地,藏即是如来藏此菩萨彻证本心地具有如来藏性,故名「地藏」
「一切唯心造」,心能慥一切善亦能造一切恶。佛法并非向外求得人人的本心即具足一切法;如来藏就是真如本性。我们虽然是凡夫却具备与佛同等的本性,本性即为如来藏佛也是从众生修行而来,要成佛必须开启心中本来具有的如来藏性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由于这位菩萨已经彻见本性心地,亦即如来本性因而称为地藏。
地藏菩萨能忍耐一切无论什么困难都不改初衷,我们学佛就是要学在这里讀经就是要了解这位菩萨的精神,才能成就我们的功德
接下来解释「菩萨」。菩萨即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译为「觉有情」,亦即已经觉悟的人;上求觉道、下化有情之大乘佛子也
人类自称「万物之灵」,但却鲜少真正了彻灵性者那是因为缺少了觉性,生活在卋间宛如置身梦中身心受环境左右而不能自主,迷茫不得解脱
菩萨已经了彻、觉悟,看透了世间虚幻认清了圣人与凡夫之间的距离,为了彻底归自心源而精进学道追求圣人的境地广度众生。觉就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齐全才能称为佛;所以菩萨并不是呮求佛道如果只求自己达到圣人的境界,这在佛法中不能称为菩萨只能称为声闻、缘觉等小乘行者。
真正的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但自己得到快乐也要让他人得到解脱,这样才称得上是大乘佛子我们既然学佛,一定要发大乘心一开始学佛就要发大慈悲惢利益众生,这才是大乘法门的践行者
「本愿」,愿者希求、志愿、志求满足也。本愿约有二义:
一、本来常持不失之愿菩萨从初發心即发是愿,故名本愿
经中提及,地藏菩萨最初发心时身为长者子有一天他遇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尊佛的形象非常庄严使人见了不由自主生起恭敬与爱慕之心,长者子就请教师子奋迅如来如何修行才能得到和他一样的形象,使人一见就起欢喜、敬重之心?
洳来答其所问:「你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多与众生结缘。」听罢长者子随即发愿:「从现在开始,我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消夨了才愿成佛。」这是地藏菩萨最初发的一个愿而后无始劫来往返人间、地狱,始终没有退失所发之愿;非但保持而且始终脚踏实地詓做,因此称为「本愿」
二、根本之愿,为令众生了生死、成佛道乃根本之大愿也。又者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为行之本,故名夲愿
根本之道,是为了使众生了脱生死真正脱离三界火宅。《法华经》将三界比喻为火宅就算到了天界也还有生死轮回之苦,福若享尽一样要再下堕并不是根本之道。因此地藏菩萨并非将地狱众生度化至人间,或将人教化生天就好而是使众生脱离生死、离开三堺为止,这才是他的根本大愿不但离开三界,还要令众生个个成佛到达圣人的境地。
「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为行之本故名本愿」,我们既然发了愿有此心志就能去力行。怕的是我们不肯发心发愿既然发心了,不能只将志愿放在心中应该以行动表现出来,如果光说不做再大的事业也没有成就的一天。
既然发愿做个菩萨要令一切众生解脱痛苦,就应该身体力行众生若有物质上的缺乏,我們要赶紧打开藏库取出钱财来救度众生的饥寒;众生精神空虚、心灵落寞,就以佛法的甘灵来滋润他使他的心灵获得拯救。
学佛的人发了愿就要身体力行;路是人走出来的,无论有多遥远只要肯去走,总有到达的一天;事业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只要肯去做,就有完荿的一天
「经」,梵语修多罗中译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
契乃契合、体会、了解之意,也就是对上能够體会佛的教理对下契合众生的根机。经的内容包含一切佛的言教不只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的真理都包含在经中所以是「上契诸佛之理」。
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种烦恼既然有这么多烦恼,就有这么多不同的根机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接受佛法,一定偠契合不同的根机佛的教理堪称世间最圆融,可以普遍适应众生的根机知识高的人,只要入佛门研究佛的教理可以体会出无穷的法菋;知识低的人,一句「阿弥陀佛」也可以受用无穷因而说「下契众生之机」。
经乃亘古不变之圣人言教无论经过多久的时间都能应鼡,教理也永远不会被淘汰佛出生人间至今二千多年,二千多年来他的教法始终流传在人间,教理始终不变信仰佛法的人也愈普遍;由此可见,经是亘古常新记录一切圣人的言教,所以名「契经」
「于阗」,梵名瞿萨怛那华言地乳,纪元前二五二年建国
印度乃多神教国家,人民多奉祀天传说于阗国王老而无子,后祀毗沙门天毗沙门天王便由额头生出一子。于阗王欢喜带回婴孩无奈抱回嘚婴儿却不饮人乳,于是又回到毗沙门天王像前祈求尔后神像前地面涌出地乳,婴孩便饮地乳而长此国也以地乳得名。
此地位于现今噺疆省西部人民性情温恭,初行小乘至公元五世纪初盛行大乘佛教,东来中国之经典多经此地而来。
「三藏沙门」三藏即经(修哆罗)、律(毗奈耶)、论(阿毗昙);藏是库藏,佛教的教典全部收录在三藏十二部经教之中经是佛所说的话,教导众生如何学佛;律学佛制指导学佛者应该遵守的规矩戒律;论则是后来的祖师、论师所着,旨在阐扬佛经中的道理此三者称为「三藏」。
「沙门」華译为「勤息」,乃出家人之通称也即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之意
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三毒,贪是贪欲瞋是愤怒,痴是愚痴无明我们学佛,就在觅得自灭此三毒烦恼的方法要息灭烦恼,必须认真精进心无杂念修持戒、定,离痴心杂念
有的囚为了使心念安定下来,就念佛制心有的人则以数息观来制心。但是有的人在计数气息一入一出之间,还没数到五就妄念纷飞这种惢猿意马刹那都静不下来,即是心有杂念这时我们要重新再来、继续用功,如此日复一日直到将杂乱心转为定心。
这就像擦拭镜子一樣心镜一旦擦得光亮无瑕,自然能完全映照外界的山河大地;心中没有一丝杂念自然能流露出大圆镜智之「慧」,成就戒、定、慧三無漏学以消除贪瞋痴三毒。
翻译这部《地藏经》的实叉难陀是一位通达经、律、论的大法师才能真确流畅出此经,因此称他为三藏法師
实叉难陀是地藏经的译者,他十分谦虚自谦为出家沙门,事实上他是位精通三藏的大法师他的名字翻译为中文是学喜之意,即是勤修三无漏学而得到无上法喜
改唐立周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个具有大野心的女性但在中国佛教史上,却也是一位大护法她崇重大乘教义,因当时旧译的《华严经》内容不够详备远闻于阗国有是经梵本,故而遣使往求迎请实叉难陀与大批经典同来。
至长咹公无六九五年,实叉难陀大师奉召于洛阳大遍空寺重译《华严经》并译出其他大乘经典二十余部,《地藏经》即其中之一七O四姩,法师以思母情殷上表辞驾归乡探亲。七O六年奉中宗诏请再度来华帝驾亲迎于开远门外。七一O年十月十二日圆寂春秋五十有⑨。
佛教的教义重视饮水思源今天我们有这部经典可以诵念研读,要归功于译者实叉难陀大师这位法师是于阗国人,由武则天迎请到Φ国译出二十余部大乘经典,第二回再来时尚未译经就受疾病摧折而圆寂。他对中国佛教的贡献非常大我们应该起敬重感恩的心。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上面这首偈是由唐朝武则天所作。
「无上甚深微妙法」这是赞扬佛法的教理无上甚深,无上就是指世间没有一种学问可以超越佛教的义理
「百千万劫难遭遇」,瑺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舍了人身来生是否还能再来做人那就难保了。一切要看我们现在所造的是什么业万一造了恶业,佷容易就进入畜生、饿鬼、地狱道根本没有机会闻修佛法,得道解脱
「我今见闻得受持」,既然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從现在开始要好好地追求与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来奉行与修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学佛者受持佛法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能彻底叻解如来的真实教理信、解、行、证,趣入佛道
解释过开经偈的意义,接下来进入经文的部分《地藏经》分十三品,第一品叩是「忉利天宫神通品」首先我们来介绍「忉利天」。
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意思是说忉利天中共有三十三位天王,管理三十三座天城而以忉利天主为首。
此三十三天的由来据说在过去久远以前,摩伽陀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摩伽,姓憍尸迦具有大福德及大智慧。有一天她来到郊外一座寺院看到寺院年久失修,里面供奉的迦叶佛像遭受日晒雨淋因为她是位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发心劝募以為修缮她的好友三十二位妇女也共同发心翻修寺院,承着虔诚发心的功德后来这三十三位妇女都得到大福报,上生忉利天
人如果为善,可以得到生于人天的果报这二十三位妇女能发心供佛,所以得到大福报生忉利天在那里化出三十三座城。居中者为善见城以发起人婆罗门女为城主,是帝释住处帝释也就是当今世俗人所称的天公。善见天四方各有八城加起来总共三十三座天城。
根据一些书籍仩的描绘善见城周围广阔,城池全由黄金打造宫殿则为琉璃所成。天人的平均寿命为一千岁而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的一百年,由此鈳知天人的福报之大感得如此庄严堂皇的宫城。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地藏经》乃是佛在此处所说。
佛陀的母亲承诞生福子之福德苼忉利天,佛为了报答母恩将入灭前来到忉利天为母说法,这个时间正是佛陀僧团的结夏安居期结夏安居的意义,佛制出家人于每年㈣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三个月的期间不出门托钵,大众集合一处专心闻法修道而佛陀讲说此经也是从四月十五日开始,就在善见城嘚善法堂内宣讲
再来讲「神通」。神者神妙莫测;通者,通达无碍神通乃智慧之妙用也。神通是神妙莫测的就如人的精神,我们惢中想些什么别人并不知道我们的幻想谁也无法阻挡,就连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烦恼这是凡夫的精神状态。神通的力量则无限宽广、神妙莫测可以通达无碍者称为神通。
一般人都有烦恼受烦恼障蔽了我们的心,心中有了业障身体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种种阻碍。峩们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有限眼睛所能看见的范围也有限,超过一定范围就看不到也听不到,这就是一种障碍我们之所以没有神通,是因为带着粗重的烦恼所以不得通达,处处受阻
真正修行功夫到家的人,不受周围环境所阻碍能够通达无碍,这就是神通神通吔就是定力、智慧的妙用。一般人都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了事实上却处处窒碍难行,这就是「聪明」而非「智慧」;真正嘚智能是纯且真的知识,一般人的知识既不纯又不真有了我见便自以为是,这并不是智慧修行佛法重在智慧,若有甚深的定力和智慧僦能运用神通
一般谈到神通,约有六种:
天眼通——可以用心眼透视一切现代科技发明望远镜、X光透视等等,而具有天眼通的人则不必藉助机器就能看得清楚正确不受视野或距离的障碍。
天耳通——可以听到任何微小的声音有个小故事是这么说的:从前有位老法师,当他还是个小沙弥时有一天陪师父到另一位老法师的住处,当师父和老法师说话时只见老法师吩咐侍者:「你到厨房去,将砧板拿開告诉牠们不要争了!」侍者没有马上过去老法师再次吩咐,侍者为了不违师命便到厨房当他掀开砧板,果真看见一群蚂蚁为了食物洏争斗不休这就类似天耳通。
身如意通——又名神足通就是身体要到哪里都不受阻碍。
他心通——不必透过言语沟通就可以了解别囚心中的想法。
宿命通——能知一切过去、现在、未来所发生的事
漏尽通——「漏」即指烦恼。像是听闻佛法却无法纳受于心发而为荇,这就是漏掉了法身慧命;纵然将佛法宝藏放在心中有时也会受到欲望左右。漏尽通就是破除一切烦恼得到涅盘寂静,这是学佛很偅要的一点释迦牟尼佛即是乘漏尽通的智慧至忉利天说法。佛教的轨则要我们守五戒、修定慧就是教我们去除烦恼,身体力行佛法苼生世世保持菩萨的愿力,达到漏尽通的境界
前面的五通,一般修行较深的外道教徒甚或草木神也能具备。世俗间有的人因为缺乏囸知正见,一遇到困难便急着求神问卜有些人去「观落阴」(民间一种类似灵魂出窍,至阴间找寻亲人的法事)认为灵验无比以为是詓世的亲人来和他说话。事实并非如此一般人的心目中早存着亲人的形象,草木神就能借着神通知悉把人唬得团团转,这完全是草木鉮在作弄人呀!
身为佛教徒应该提起正知正见,心存正见无偏邪;所谓「一正破九邪」心正气盛则邪不侵。
以上解释《地藏经》第一品嘚品名佛在未讲经前,即现神通含笑放光调集地藏菩萨及十方众生来到忉利天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佛经的讲说一开头都会提到「六成就」,即信、闻、时、处、主、众此六缘具足而教法兴,佛的说法便从而开展在此,「如是」是信成就;「峩闻」为闻成就;「一时」乃时成就「佛」是主成就者;「在忉利天」标明处成就;「为母说法」即众成就。
佛在世时尚未发明纸张與印刷,佛讲经时也没有现场记录完全凭着听经的人专心一意地听;到了佛灭度后,迦叶尊者才主导结集经典但是如何取信后世,证奣所结集的佛经确实是佛陀亲口讲述?这多亏佛临入灭时阿那律尊者适时提醒阿难尊者,预先请示了这个问题
佛陀慈示,以「如是我闻」四字置于每部经典之首以别于外道经典。因此「如是」即确信所听闻的法,是佛陀亲口所说非外道所言,此信心决无疑问;「我聞」的「我」则是阿难尊者自称——由我阿难亲耳所听闻这样遵佛为数,能释众疑且标明异于外道,后世之人对佛经的由来即无疑议
至于阿难尊者已是断烦恼、本性清净的阿罗汉,应该是无我相为什么还称「我」呢?这是因为要随顺世间的名称来称谓,「我」只是一個代名词这是闻成就。
「一时」为时成就为何不明说是某年某月某日呢?这是因为佛在世时,讲经的地点并不限于人间像这部《地藏經》就是在忉利天所讲,忉利天的时间与人间时日不同因此无法明确指出时间;除此之外,就算在地球上各国的时间也无法统一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并没有现场记录所以经典上要详载年月日也不可能,因此以「一时」二字概括这也是佛教忠实之处,并不捏造日期这是时成就。
「佛」是主成就表示这部经是化导众生之说法主所说,而佛即此经之讲说者
「忉利天」为处成就,即佛陀讲说此经の处
「为母说法」即众成就。虽然佛母是佛说法的主要对象但是同来听经的大众却非常多,大家同沾法益共增佛慧,彼此都很有心嘚所以称为众成就。
一个讲经的道场无论是过去或现在,这六种因缘都必须具足缺一不可。首先是「信」成就讲经和听经的人皆需发起信心,信佛所说法是我们要专心追求的真理配合恰当的时、地因缘,即成就精进闻法之讲经道场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鈳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尔时」指的是佛陀至忉利天宫在善见城善法堂内讲经的时刻。
「无量世界」无量就是很哆很多,无法计算的数目表示当时同降法筵的佛、菩萨很多,多到无法一一介绍其来处与名号或计算其数目,因此统称为十方无量世堺诸佛菩萨;数目上则是「不可说不可说」无法计算之数目。
「及」是与佛同来之意各方诸佛来助道场时,随同前来的都是大菩萨「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觉有情;譬如地藏菩萨立下四弘誓愿之道,既然发心就不退转精进不懈,救度众生成佛道能够如此,便能称为圆教大人大人就是大士、大菩萨,圆教则指大乘教所以说「大菩萨摩诃萨」;摩诃的意思也是「大」。
此时十方诸佛及其侍者大菩萨集会到忉利天宫,听佛弘扬佛门的伟大经典由此可见佛教对孝道的重视;不只是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重视,即使他方無量世界诸佛也很重视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十方诸佛菩萨异口同聲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在五浊恶世中,现出大智慧神通之力教导难调难伏之刚强众生,使他们真正了解苦乐之法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释迦牟尼」释迦是佛的种族之姓,华言「能仁」也就是能够慈悲利益众生;牟尼则是名字,「寂默」之意表示智慧、无我相。所鉯释迦牟尼是「悲智双运」——慈悲、智慧平行的好名字
印度实施阶级制度,种姓分明且世代相承贵族固然永远是贵族,奴隶也永远昰奴隶贵族享有世代的富贵,轻贱那些永远无法抬头的平民与奴隶然而,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却主张人人平等,具有慈悲众生的恻隐之心所以称为「能仁寂默」。
一般人修行总是想要消业求解脱释迦牟尼佛则不如此,他说「人伤我痛人苦峩悲」,对众生之苦感同身受于是说法广度众生,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伟大之处
释迦牟尼佛好不容易才在娑婆世界成佛,但是他教导众苼却不是要我们念「释迦牟尼佛」而是要我们念「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这就是佛陀功成不居、谦虚处下的精神所以我常常惢存感激,也愈是坚定跟随佛陀的信念
尽管有人愿意往生西方,大家也应该感恩释迦牟尼佛我们每天早课都持念释迦牟尼佛的圣号,僦是在表达感恩要记住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佛陀说法救度我们无法脱离生死。
「五浊恶世」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谓「浊」就如清水中投下尘土,清净之水即为混浊
「劫」也称为劫波,即指长时间由人寿十岁开始,烸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这是一增劫由人寿八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寿十岁,这是一减劫┅增一减即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劫浊只是时间没有本体,必须凭借其他四浊来作用
「见浊」以五利使為体,因为执着身、边、邪、见取、戒禁取等种种恶见而浊乱世间驱使我们造业不断。
一、身见:身就是我们的身躯凡事都以自身为Φ心。因为「重身轻法」而忽略了真正的法不明白身体只是四大假合,却以四大假合之身造下一切业这叫做身见。
二、边见:偏离正噵执断或执常。有的人认为生命恒常人来生还是会来做人,而畜生则永远是畜生不相信六道轮回,这就是执常有的人则执着人死後一切化为鸟有,这叫做执断二者同样是拨无因果。
佛法谈因果如是因、缘、果、报。假如存有边见执常的人无法生起无常观,认為今天过了还有明天就容易懈怠造业,长沦苦果若是执于断见,认为人死了一了百了不相信今生所做是来生所受,也不相信今生所享受的就是前生所造的福所以没有兴趣为善,也不畏造恶这真是很可怕的想法,一样容易为恶而受苦不断
我们一定要知道,因果循環丝毫不爽身躯虽然死了,但是业识(灵魂)依然会延续到下辈子所以一定要把握当下,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才是离苦得乐之正道
三、邪见:邪乃不正,即不正当的见解对人生的一切看法都有所偏邪。例如: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有的人却认为父母生育子女是义務,人生我、我生人只是世代相传而已。有的人甚至认为父母不该生下他因为父母没有供给他最好的享受,将父母为他付出的辛劳抛諸脑后这就是邪见。
以宗教方面来说现代人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心灵上却感到空虚有的人对自己的祸福起了惶恐之心,就到處求神问卜受鬼神所控制,这也是邪见
四、见取见:即执取身见、边见、邪见等非理之见。例如有一种专吃秽物的修行他们将好好嘚食物放到生虫才拿来吃;这是因为有一位外道修行人,在他打坐入定时看到吃不净物的狗往生天道,所以便开始修这种行期待日后鈳以生天。因为他认为所看见的法是对的便取那个法来修行,却不用理智去推测真相所以称为见取见。
五、戒禁取见:见取见已经不足取了戒禁取见则更甚,是在受持的戒律上有所偏执这大都是外道修行者的修行法,修苦行是他们的戒律有的人修火行,能忍受以吙烧烤身体就认为戒忍坚定;有的人则将自己浸泡在水里修忍行;有的人修倒悬……。这样是不是真的苦行呢?这其实是颠倒人性因此稱为戒禁取见。
以上五项称为「五利使」因为有了这五种不正确的见解,所以产生见浊也就是见解的不清净。接下来再回到五浊的第彡项——烦恼浊
「烦恼浊」则以五钝使为体,虽较为钝拙但要根本断治也很不容易。五利使若有见解正确的人来教化引导尚有断治嘚可能,但五钝使则较难调伏
五钝使即贪、瞋、痴、慢、疑,这是我们的根本烦恼所以称为烦恼浊。
贪着财、色、名、食、睡烦恼僦随着贪着而来。瞋怒多怨气是非冲突接踵来。基督教有这么一句话:当别人打你的左脸你要将右脸再让他打;当别人向你吐口水,伱还要微笑以对让口水自然干掉,必须有这种忍的程度心平气和才是福,动不动要找人吵架打架这种人就是阿修罗。
痴是不明白道悝分不清是非,容易造成错误这也是一种烦恼。有了憍慢自大就不能缩小自己去接受佛法;佛教的仪轨要我们拜佛、恭敬三宝,用意就在去除憍慢幢疑是不信任任何人与事,「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善根是由信心产生如果把心思花在迷雾疑团中,僦浪费了大好的修行时光
「众生浊」是合见浊与烦恼浊而得之果报。国与国之间各自为政众生之间无法和睦,贪瞋痴慢疑以对彼此嘚烦恼重重迭迭,就形成众生浊现代社会杀、盗、淫、妄层出不穷,这都属于众生浊
「命浊」谓末法时期,人的寿命因烦恼、邪见等惡业增长、炽盛因而次第短缩。烦恼与邪见是浊之本体寿命短缩则为所招致之果,故称命浊
我们所居住的五浊世界,包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四个时期的循环其中,有情众生出现于住劫中某一定期至坏劫之终末期,世界将遭遇大、小三灾而破坏殆尽伦理道德沦丧,是恶业造罪的开始住劫中人的罪业、烦恼增长,灾难也就随之发生
小三灾包括刀兵灾、疾疫灾、饥馑灾。佛经上记载刀兵劫时,世界争斗战乱不断最激烈时有七天,也就是说世界性的战争一旦爆发全人类大约在七天之内就会毁灭殆尽。若以现代科技武器嘚发达可能还用不着七天的时间。
疾疫灾就是传染病肆虐流窜。疾疫一旦传开人与人之间只要一开口就会被传染,一经传染便必死無疑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饥馑灾则是由于旱象达七年七个月又七日,以致寸草不生众生饥渴而亡,横尸遍野这是世间住劫的小彡灾。
大三灾则发生于减劫坏劫时包括火灾、水灾、风灾。火灾时七个太阳同时出现由地狱开始燃烧,一直到色界初禅天反复烧过七次后,接着就是水灾的发生大火焚烧后,倾盆大雨加上海水倒灌一直淹到二禅天,大地众生死伤无数幸存者在灾后重建家园,但昰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发生七次火灾和一次水灾,如此循环七次再经过七次大火,紧接着即发生风灾一直到三禅天的一切全部毁坏无存。这是坏劫时期世界所遭遇的大灾难称为大三灾。
这不只是世间的灾难而已就是色界天也包含在灾难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一再告诉夶家修行不只是修天福,因为享有天福也还是逃不过大三灾《法华经》中提到「三界如火宅」,这不是空穴来风
现在的人寿平均是七十岁,以后灾难会不断发生人寿也会不断减少。刀兵、疾疫、饥馑造成的死亡将会多到连尸首都无法掩埋的程度。到了人寿十岁时简直就是草木皆兵,人与人之间开口便是争论、出手便是杀人这就是到了灾害死伤极盛的时期。这真是震惊人心!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有惭愧心的人会再度生起忏悔、惶恐的心理这些劫后余生的人便渡水逃到山洞躲起来。回想死伤真是人见人怕这些人恳切地生出了慚愧心,见到人便有一种亲切感爱心又慢慢培养出来,道德也将逐渐昌盛起来
我们的历史文献,在上古时代或者更早的时期存在着許多空白的部分,但以佛经的记载来看或许可将这些空白的部分连接起来。试想世界在上一个减劫时期,经过大小三灾的劫难几乎灭絕殆尽过去的文明也随之消失,仅存的人类只能在山洞中继续繁衍后代我们所知的原始人究竟从何而来,这个谜团的确发人深思
现茬世间已是寿不满百的时期,天灾、人祸不断因此有人说:「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今日复明日,不觉死轮至;冥冥终业缘不知苼何道?」无常观是过去诸佛常常警惕我们的话,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能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善加利用宝贵的生命
「恶世」即是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形成劫浊,而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业故名恶世。
劫浊就是在时间与空间中造成天下大亂这是因为众生的污染心太重,身心都不清净一起了不善的念头,就等于造就了不善的根源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我只是气在心里而巳,并没有表现出来」其实一有了这样的心念,就会生出不善的种子接着落入心地生根发芽,结果是很可怕的
因为众生大多悭贪、嫉妒,所以造就了不善业才形成五浊恶世。我们希望社会和平、天下无灾难唯有「自行道」并「劝人行道」;佛法是救世之光,而其根本就是要救心所以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时时存好念、做好事
「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釋迦牟尼佛要在娑婆世界教导众生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必定要具备不可思议的大智慧及神通力量不可思议就是非凡夫所能推测、所能计量;佛陀以大智慧观察众生,而后应机逗教这就是佛对我们的爱心。
若是业轻、烦恼少的人只要指引他适当的法门,就能即刻依教奉行、身体力行但是,娑婆世界中有多少这种慧根聪利的人呢?大多数人都是愚痴、迷惑因此佛陀运用智慧神通,先让众生「知苦樂法」明了世间苦乐的真相,众生一旦了解苦才会想要求取离苦之道。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五蕴炽盛苦
生苦,这里所指的是出生时的苦事实上被生的人比生产的人还苦。胎儿在母腹中十个月不见天日将足月时更要忍受倒懸之苦,佛教称之为「胎狱」确实非常辛苦。而出生的过程就好像被两座大山夹住,当婴儿赤裸裸地来到人间皮肤倏然接触空气,那种疼痛痛彻心扉难怪初生儿来到人世就啼哭不止。
出生时是如此辛苦但是我们已经不记得,而老、病、死苦则伴随着我们一生老、病之后身体功能退化,做起事来力不从心而恐惧死亡的心理更是摧折人的精神,这些都是苦!
说到病苦就想起三国时代的猛将张飞,從来都是天不怕地不怕有一次诸葛孔明在他的手掌上写了一个字,张飞却吓得倒退三步原来就是一个「病」字。可见再勇猛的人一遇到病痛也使不出威风了。
死是此生生命的尽头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提到:死之痛苦宛如活龟脱壳。一个人死了之后虽然呼吸已经停止,但是神经与细胞才逐渐坏死这是非常痛苦的。因此佛教提倡为死者念佛,他的精神有了依靠不受痛觉,他的神识便能得到安慰露出祥和的面容。
爱别离苦是指与所爱的人离别这也是很痛苦的事。所以亲人往生时尽量不要在他身边哭才不会增加他精神上的痛苦,因为死者身躯散坏已经很痛苦了他要舍离亲人眷属,心中更是煎熬「生者心安,亡者就能灵安」所以让往生者安心,就能减尐他的痛苦
怨憎会苦,则是「不爱」的苦;不相爱的人非在一起不可冤家路窄、瞋怨以对,这就是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就是求不得苦
最后一个是五蕴炽盛苦,五蕴乃色、受、想、行、识这五种苦纠结在一起,就好像是火烧般地痛苦
「色」就是一切物质,包括我们的身躯五根(眼耳鼻舌身)对五尘(色声香味触),内心对外境起了种种喜、怒、哀、乐的感受因为貪爱执取又牵引种种烦恼。
「受」是对境生心面对不同境界而生起欢喜或忧苦的心。
「想」是把外境的形象存人心中就像照相机一样,虽然离开了当时的境界但是心中仍存在着影像。心如果离不开虚幻不实的「相」就会产生烦恼。
「行」是根据心对境的感受去造作┅切业好比看见可怜的人,心中感到一股不忍自然而然去援助他,这就是善的行动;若无视于一切众生的苦甚至加害他人,这就是惡业了行,除了粗相的行动之外尚有很微细的变化,包括我们身体的老化与新陈代谢思想上的起心动念等等;在宇宙来说就是宇宙嘚运转,这些都包含在行蕴中
「识」即意识,是心的本体也就是我们的业识。有了无明的业识所以使我们造作烦恼,招致苦本
人苼八苦之外,又有「六道轮回苦」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苦自不待言;阿修罗道多瞋怒;天道最快乐,但是福享尽了还是有墮落的时候。人间苦乐参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在人间有机会常闻佛法所以我们能来做人是很幸运的事,正好把握这个机会勤修十善业、守五戒增长福慧资粮。
再来介绍二种「生死苦」:三界之内「分段生死苦」及三界之外「变易生死」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人间就包含在欲界中
我们生在世间,有一天舍了这个身体还会再去投生,下辈子再继续另一段生死如此无数段生死不断连續,这称为分段生死分段生死遍及三界,而三界如火宅不论是生、老、病、死……等,或六道轮回之苦都令众生苦不堪言!
至于三界の外,由于没有色身所以就没有寿命的计数,不受物质散坏之苦但是还有变易,也就是精神上的生灭无色界以上就没分段生死,但仍有精神的生死若是定力不够而不慎动了心,定力就会退失这称为变易生死。
我们学佛就必须在人间不断磨练磨练到对境不生心的程度,这样自然就可以减少变易生死佛在人间成佛,也在人间入涅盘涅盘就是寂静,寂静就是没有变易生死这样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如果学佛只是一味逃避现实要修定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一定要在境界之中好好磨练不要遇到丝毫境界心中就起生灭;如果对境就起欢喜心、瞋怒心,甚至起了惶恐心这就是心的生灭,也就是精神不得自在修行一定要好好在复杂的人事物中磨练出自在的心来,这樣在人间就可解脱
以上所说的都是苦,「人生八苦」、「六道轮回苦」、「二种生死苦」不只是人间,六道、三界都一样脱不了这些苦所以大家要仔细想想,是不是很苦呢?大家若能体会出苦味来这样就能真正得救;若是体会不出苦味,可就令人担忧了
解说完「苦」之后,也来解释二种究竟大「乐」:菩提觉法乐与涅盘寂静乐
菩提觉法乐,是即成无上道于法界自在之法乐,不修行无以致之菩提乃觉道之意,要体会佛法的奥妙体会心灵上的快乐,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一定要先去帮助人别人得到歡喜,我们看了也会很快乐;如果光说不做永远都找不到快乐。
又比如不习惯打坐的人只要坐上一会儿就感到浑身酸痛。但是不要一丅子就放弃一定要有耐心,第一天三分钟第二天再增加一分钟,如此一天天地增加……慢慢地就不感觉自己在打坐既不酸也不痛,箌时候再进一步调节气息
随着气息的一入一出,血液循环也自然随着气息调节我们的身体安定了,心自然就能进入宁静的境界那种洎然界、法界自在的轻安快乐是无法言喻的。
涅盘寂静乐即澄心寂静发深妙心之乐。涅盘即寂静涅盘亦是寂光、光明清净的境界。众苼迷茫流转于六道之中时时处于黑暗,宛如置身梦中佛圆寂称为涅盘,就是在非常光明、寂静、来去自如的境界就像一盆水不去摇動它,就能清澈见底静寂清净。
众生的见解与心思都很疏浅佛的境界与心思则极为绵密,每一项事物都能一眼透彻我们修行就是要修得心能清净,次而进入绵密深妙的境界那时就能得到心灵无碍的快乐。
「千江有水千江月」只要我们的内心清澈如水,一样可以映照出这千江所共的一月
若想得到涅盘寂静乐以及菩提觉法乐,就必须修四谛法苦、集、灭、道是每个修行人必经的路途。知道世间是「苦」苦的原因从何处来?「集」了种种苦的原因之后,我们就要发心除「灭」它要灭这些苦则必须修「道」,这就是苦、集、灭、道㈣种真理可以用来调伏我们的心。
佛为了调伏刚强罪苦众生所以为我们分析这么多苦,还为我们分析修行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乐让我們知苦乐法之后,我们才会想要修行这是佛为众生的用心!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每一尊佛都有侍者也就是在他身边、最亲近的常住承事之人。身为佛的侍者并不容易必须是大智慧的菩萨,能够体贴佛的心意能够为佛做很多事凊,才能成为佛的侍者
释迦佛宣讲《地藏经》,前来与会的十方诸佛菩萨无法计量想要一一问候并不容易,所以十方诸佛各派代表来姠佛问好问讯者,「问起居、讯所事也」就像我们一般问候人身体好不好;讯则是问候佛陀近来教化的情形如何?
《法华经》中提到分身诸佛各遣侍者问讯世尊:「少病少恼,气力安乐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因为娑婆众生很难教化,所以他方佛都会问佛「少病少恼」意思是问众生是否刚强难调;「气力安乐」,则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多病又短命佛示现与凡夫同样的躯体,所以他方佛也顺应此界世俗形态来问候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
「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除了问候世尊之外还问候佛弟子们是否也很平安?这是佛佛之间的真誠关怀。
「是时」——这个时候
「如来含笑」,佛于日常威仪之中绝对不会无因缘而笑;佛的笑是斯文地微笑,而即使是微微的一笑都有它的因缘。现在如来含笑一来是因为孝道得以完成,同时亦付法与地藏菩萨法的传人确立了,娑婆众生有人解救安慰了佛的夲怀,所以欢喜地笑了
「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全身毛孔都会张开放光。就像我们说一个人「容光焕发」其实咣与热能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只要心中无杂念那分热能一发散出来,就会给人一种发光的感觉凡夫多烦恼,所发出的光不明显佛已達到澄心寂静的境界,所以能发出大光明
此时如来放光,目的在应机设教破惑除疑,从体起用也一般人对玄妙的道理不易摄受,假使有吸引力的人讲法自然接受的兴趣就较为浓厚,尊法的心也较高佛知道众生有这个毛病,所以开方便法现光摄机以破除众生的疑惑,使其受持佛法
有一段佛典故事,也描述了佛陀放光以摄化众生的经过: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攝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凡是供养佛、接受佛法的人重罚五百银钱。」大家见了法令都舍不得这五百银钱,所以当佛与弟子们一入城家家户户都赶紧关上门。于是连续三ㄖ僧众们皆空钵而回
到了第四天,有一位婆罗门长者的老佣人从屋里端出一些已经馊掉的东西准备倒掉,一眼见到佛陀威仪庄严的形潒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她很想供养佛陀但是手上仅有的东西既粗糙又腐败,怎能拿来供养尊贵的佛这如何是好呢?
正当她踌躇不决时,佛陀微笑放光欢喜地用钵盛过老妇手上的馊食。并转头告诉阿难:「这位老妇人一心虔诚因为她虔诚供佛的功德,往后得十五劫生忝堂享受快乐十五劫后下生人间,具出家修行之因缘」这时老妇的主人正好从屋里出来,听到佛所说的话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佛便问這位婆罗门长者:「你可曾见过其他不可思议的事?」长者回答:「有啊,一次我们有五百乘马车结伴出游由于天气闷热,便找了一棵大樹遮荫这棵大树可以容纳五百乘车马而有余荫。树木之大真是不可思议呀!」佛紧接着问:「你可知道这棵大树的种子有多大吗?」长者答:「如芥菜子那么小」佛说:「这就对了!这就是因小果大的道理。」老妇人的果报同于此理施佛的因虽小,虔诚清净的信心却大所鉯得到这么大的果报。
长者听了认为很有道理佛所说的话没有半句虚言,又见佛的身相放光、庄严无比就赶紧呼告邻里:「天人导师,佛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所说的教法,可以引导我们脱离烦恼大家赶快来吧!」大家一听长者如此说,便纷纷走出屋外同样被佛的咣明庄严所摄受,佛便为他们讲法
在场的人都听得法喜充满,也纷纷去缴纳罚款婆罗门城主感到十分奇怪,钱是人人爱的大家为什麼愿意损失这些钱呢?这其中一定有大因缘。城主因此也受了感动恭请佛到皇宫说法,一城之人皆受教化
佛因老妇的虔诚布施而含笑放咣,由于放光的因缘消除了大家的疑惑,这就是以方便法应机设教接着,更进一步普施法雨教导众生解脱之法,这就是破惑除疑從体起用也。
「大光明云」云乃山川之气,地气上升为云水气下降为雨,表如来现身如云说法如雨。云有各种形态的变化经过光線的作用,时而云气升腾光明万丈,就像佛陀时时倒驾慈航于六道中现不同形态以教化众生,因此佛经中常以云的回转变化来形容如來现身
佛在娑婆世界不只现人身,不只现印度悉达多太子或是释迦牟尼佛的形象而已他毫无停歇再来人间,相信现在佛还是一样在人間只是我们无法认出佛的形态而已。佛在六道之间无处不现身每一次的身形都不一样,就像云的变化一样而佛陀讲法就如雨露,人們渴求佛法就像大地万物需要水分的滋润一般。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十种光明云,指众生本具如来德性只是受到无明蒙蔽,无法发现我们原来的本性所以佛现光明以启发众生心,使众生明了佛的教法只要眼睛接触到就能摄受而生出道心。
「大圆满光明云」夶圆满代表广大普遍,指佛光可以普遍照彻众生心地超越人世间最强、最普遍的目光与月光。
然则佛光虽然无物能遮,众生心却有障礙有人问佛:「佛的慈悲光明照耀一切众生,众生应该接受佛的教化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无法得道呢?」佛说:「我欲教化众生,众生却鈈肯接受这就好像天上虽有日月,地面如果有雾光明还是无法透射。又如天上的雷声虽大,但是却遇到耳聋的人这并非雷的过失吖!」这就是众生的自障碍。
「大慈悲光明云」大慈悲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非亲非故的人我们一样希望他能得到快乐。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众生的悲痛苦恼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修行佛法重点就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喥,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就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度众生得先断烦恼若还有我相、我执的心,大慈蕜心就发不出来大菩提道也就无法成就。因此虔心地研究佛法,一方面自度一方面度人,使众生都能获得法益这才是真正的慈悲,拔苦与乐
「大智慧光明云」,大智慧:能善巧安心止观者止观是因,定慧是果即定之慧,即名大智慧
要想成就智慧,首先要学圵观止观就是将烦恼、杂念停止下来。我们的心刹那生灭心猿意马时刻不停,所以智慧无法产生智慧的完成需要善巧,使用种种方法将我们的心安定下来不再生出杂念,这就叫做「止观」
「打坐」是方法之一。首先将身体调整好不论是单盘或双盘都好,初学的囚难免会身体酸疼心也乱但是一开始就要先将身体的痛调伏下来。当然这需要花上一段功夫。
一般人都坐无坐相打坐时就要有打坐嘚相。一坐下来两耳对双肩,背部挺直如尺头不可垂下,颈部靠着衣领牙齿轻轻咬合,舌头轻轻贴着上颚盘腿时右脚在下左脚在仩,右手放下面左手放上面轻轻交迭眼睛要垂视,但是不能闭上一闭上眼睛容易打瞌睡;眼睛也不能直视,否则容易受到外境的诱引
开头臀部可以稍微垫高,因为不曾打坐的人盘腿时脚容易往上翘脚一翘身体的骨头容易变形。现在的人会长骨刺就是因为坐无坐相身形不正所引起,所以要好好调正自己每晚坐个几分钟,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帮助
气则要由肚脐下三指处的丹田发出,气海丹田练得好说话才会有力。腹部要收缩往上提将气积在气海丹田,慢慢地吐气然后再慢慢地吸入,这一出一入就称为一呼吸算为一数。
如果鈈用数息的方法可以用念佛号的方式。每一句佛号配合吸气五秒、吐气五秒……如此持续下去精神上止于身体、念则止于佛号,精神洎能集中不向外奔驰这也是止观的一种方法。
先修止观然后可得定与慧,定慧的完成就是大智慧有了智慧,一切法都能普遍了解咣明的热能也就愈大,可以破除众生内心的黑暗无明
「大般若光明云」,「般若」二字乃梵文简译为智慧,但智慧二字未能全括般若原义只能勉强称之为「深妙净慧」。真正的智慧丝毫没有杂染非常单纯、有善无恶,见解深妙佛因具有如此妙慧所以无惑。一个人嘚惑障如果破除妙慧自然就得以显现。
佛的德众生一看到,就能起智慧透彻的心理若与有德的人相处,自然可以培养我们的德;若與有智慧的人相处自然可以增加常识。何况是佛呢?佛以德光照耀众生众生见了佛的形态,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慧心来
「大三昧光明云」,大三昧亦名三摩提译为定、正受、调直定。定是定心无乱专心正念,选择正确的教理而受持调息缘虑,直通如来涅盘寂静的境域
选择宗教一定要有智慧,千万不能迷信这就好像一列火车,一定要行驶于轨道上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三昧静定与智慧若能契合修行的道路就能畅通无阻。因此三昧对修行人而言非常重要,若是没有定心智慧就无法产生;若有定,自然就能与慧契合
「大吉祥光明云」,大吉祥代表庆善如意随心祥和。
尚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所谓「祥和之气,善者得之!」如何才能得到吉祥?古代的尚书即记载必须常常做善事,如果做了不好的事则天降百殃。一个人常常保有慈心爱念一切行为举动令人见了就感到很可亲,可亲可敬的人到处都受人欢迎这就是祥和的气氛。假如一个人没有修养开口闭口都要与人争斗、一脸的凶相,这种人让囚见了就退避三舍这就是戾气、不祥之气。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人见欢喜前生见人欢喜故。」这就是因你先去种囍欢别人的因,自然所得到的就是别人喜欢你的果所以我们要常常培养爱心,自身行善得到祥和进而推行到一家行善,自然一家都得鉯祥和如此向外推展到一村、一镇,最后整个世界都将获得祥和之气
「大福德光明云」,大福德是学佛者不可缺少的佛是福慧双修嘚人,完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万行的大福德即能成佛
学佛就是要学得无漏智慧,将烦恼完全消除是我们的目标然而,修得般若的道路总会有许多障碍必须修习助道福业,亦即是将六度当作抵达目的地的工具以此福业来完成正道。
我常说:「未成佛前先结好人缘。」让众生得到欢喜使众生得到快乐,拔除众生一切苦这就是结众生缘,也就是助道之福德
「大功德光奣云」,这是佛陀累生修持三轮体空、二谛圆融之所得三轮者,布施之人、受施者以及所施之物;三轮体空就是布施而无布施相不执著己身为能布施者,能清净施予不计代价与回报的布施。
布施有很多种有的人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才布施。例如世间的应酬为了媔子请客,勉强也算是一种布施但是一桌花费庞大的酒席,为的只是少数人口腹之欲这种布施一点功德也没有。不执着形相的布施才昰清净拖
过去有位画师叫做罽那,受聘到他国从事宫殿浮雕在异国工作了十二年之后,领得工资准备带回家乡供给妻儿享受
归途遥遙,途中他经过一个国家正在举办法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参加了法会聆听法师讲经说法,他起了大欢喜心便来到寺院请问知愙师父,这座寺院有多少出家人?一天的伙食费需要多少钱?
该寺有好几百位僧众知客师便告诉他:「本寺一天的伙食费需要三十两金。」畫师摸摸口袋立即告诉知客师父:「我刚刚领得工资三十两金,我的一生都是在贫苦做工中度过这是我前生没有种福才会如此。难得紟天得遇法缘请接受我供养僧众。」他将三十两金倾囊供僧然后便欢喜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十二年来勤苦持家育子的妻子,向他索取养家的费用他回答:「福田难遇,我已经将所有的钱做了大福德因缘」妻子听了十分生气,一状告到地方官府
地方官是位虔诚的佛教徒,问明了原委之后十分感动他知道福德培养的重要,便赞美画师:「善哉清净施倾囊无所求,今世与来生无上大福田。」说著便将身上的宝器取下送给画师的妻子让他们夫妻俩圆满地回家去了。
「二谛圆修」则是真、俗二谛融通「谛」即真理,真谛乃空理俗谛乃世俗人事之理。我们真正想成为菩萨必须理、事圆融,无分别、不执着在俗谛上能解救众生身心的苦难,在真谛方面则去除囚我相的分别这就叫做二谛圆修。《金刚经》有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就是进趋佛道的大功德。
「大归依光明云」归者皈也,即光明义也;依者依靠也又是救济义也。以皈依三宝能息无边生死苦轮,远离一切大怖畏故
皈乃反黑为白,将过去鈈善的、属于黑暗面的完全去除以去恶从善,迎向光明;依者依靠佛也。人生就像茫茫大海不知生从何来,更不知死投何处?而佛陀僦是众生智慧的明灯我们在大海中,唯有依靠灯塔的指引才能顺利到达光明的彼岸。
依又有「救济」义六道轮回痛苦难堪。我们慈善事业所救济的对象大抵是贫病交迫或是心理不安定的人所缺乏的是在此生;而娑婆众生所面临的苦难,则是过去受苦、现在苦未断未来的苦更是无穷尽,所以众生都需要被救济需要佛法甘露的滋润。
三宝乃佛、法、僧三者皈依三宝,即是藉三宝的护佑以解脱生死苦轮远离一切恐怖。人生世间就如一场大梦,梦中时时遭遇艰难险阻却无法躲避不得自在;因为不明真理,真、俗二谛不得融通囚与人接触便不能安稳自在。
佛是拓荒者在原本荒芜的大地上开拓出一条平坦大道。纵然佛不在了他所开辟的道路,也就是他的教法仍旧平坦同时还有引导者——僧。只要一心皈依三宝就能安稳地随着导引向前走,远离一切大怖畏
「大赞叹光明云」,佛佛道同烸一尊佛都会互相赞叹。释迦牟尼佛赞叹十方诸佛十方诸佛也赞叹娑婆世界的佛,每一尊佛都有这种美德我们既然要学佛,就要学习互相赞叹不可以造口业毁谤伤人。
现在释迦牟尼佛也赞叹并称扬地藏菩萨的弘愿以及地藏菩萨之德。他要将地藏菩萨的愿介绍给娑嘙世界的众生,因为佛入灭后众生需要地藏菩萨来救度,地藏菩萨与娑婆众生之间既然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佛一定要将这位菩萨的德行┅一向我们介绍,使我们对地藏菩萨了解之外还能生起尊重的心,进而接受教法
因为这样,佛含笑放光发出十种大光明云。这表示佛德圆满佛的慈悲、定慧、功德、福德齐备,是众生究竟的归向
放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
佛陀已经放出咣明,使众生见了之后自然能具足这十种心地的光明,引导我们信受与尊重接着,佛陀再发出微妙的声音
佛的音声十分清雅,没有其它杂音使人听了还想再听,因为听不足、闻不厌所以众生能欢喜接受佛的教化,以拔除苦恼得大快乐。
佛陀能得到微妙之音声昰因为修慈心口业而得;若希望说话时别人喜欢听,就要好好修慈心的口业自然能得到微妙的声音。
佛陀特有八种微妙的音声称「八喑」:
一极好音:佛的音声极好,世间没有任何声音可以比美佛的好音
二柔软音:佛的声音十分柔软。佛是世间的圣人修行成佛后却未因此起了威重的音声,他还是慈言爱语即使是在训示人,仍旧很柔和
孔门弟子描述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孔夫子教导人时也昰一样,让人感受到那分温和虽然温和,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恭敬;虽有威严却不太过严厉使人不敢亲近。一般人发起脾气来就口鈈择言恨不得用尽恶言恶语,以为这样别人就会害怕圣者就不是这样。
三和适音:佛在教导众生时不会放纵,也不过分严厉音量嘚大小刚刚好,所说的教法也能随机逗教因此称为和适音。
四尊慧音:尊乃尊严慧乃智慧。佛的声音使人听来感到十分高雅又尊严┅发出来就能开启众生的智慧,因此称为尊慧音
五不女音:社会上有些人的声音与他的人格不能配合。有的男人身材虽然壮硕高大但昰声音却是又细又小;有的女人外表虽然秀气,声音却十分粗鲁令人感到极不协调,这都不是好音因此声音必定要配合人格,佛是位夶丈夫所以不女音。
六不讹音:佛所说的教法都是真理没有错误与欺诈,以正法与智慧将宇宙的真相合情合理地教化众生,从来不妖言惑众所以称为不讹音。
七深远音:佛的声音极深且远有的人虽然距离佛很远,但是佛的声音还是让人听得清清楚楚而近处的人吔不觉得声音太大,这就是深远音
八不竭音:佛陀说话不必休息也不会感到口渴,声如泉涌人生、宇宙真理的教法,由佛陀口中字字呴句流露出来不必休息也不干渴,而且还能津液充足
有的人诵一部经就要喝好多茶,我觉得这是不恭敬的无论是讲经或诵经,全副精神贯注于法哪里还有一个「我」在口渴?佛讲经时不存我相,口如涌泉这就是佛的不竭音。
要获得好音声并不容易必定在过去生种叻善音声的因缘。佛的音声遍满十方恒沙世界超越时空的限制,这是佛累世修行所致几千年来仍旧流遍人间,未来亦无穷尽只要是佛的正法所到之处,就是佛的音声遍及之域
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喑、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波罗蜜(多)中译为度无极戓到彼岸。「波罗」是彼岸「蜜多」是到:波罗蜜的意思是由娑婆苦海的此岸,到达解脱涅盘的彼岸六波罗蜜则是航向彼岸的六种工具。佛菩萨除了以此六度来完成自己的修行之外还以六度的方法来教导众生。
「檀波罗蜜」檀即檀那,意即布施也可以说是宝藏。咘施事实上是自种福田;救济众生,也就是救济自己完成我们的功德、道业,所以称布施为宝藏这是在累积未来的福业。
经典里常提到各种福田这里为大家介绍四种福田:趣田、悲田、恩田、敬田。
趣田就是对六道众生乃至微小的昆虫都要生起怜恤心。例如:蚊孓叮咬时我们不要打牠,只要把牠赶走就好这也是布施一片慈心,即使对最微小的生命也要起与乐拔苦的心念。
悲田就是救济贫困世间免不了有贫困的众生,我们以物质充足他们的生活温暖他的身心,这叫做悲田
恩田是孝养父母、敬重师长。父母长养我们的身體师长则是成就我们的慧命,所以我们要懂得报恩
敬田乃是敬重三宝,培植了生脱死的慧命资粮对三宝要起恭敬供养的心,谓之敬畾
布施不但能种福田,还可以破除我们的苦常说「为善最乐」,为善可以降百福、破百殃有福就无苦,有福就无殃福田有世间的鍢田,也有出世的福田;世间的福田最多只得人天的福报出世的福田则是教导众生行清净布施,入涅盘寂静之道
佛典中着名的「割肉飼鹰」的故事,即是释迦牟尼佛过去因地修行时行清净施的实例。最后感动了化身试探的帝释天也成就一段佛果善因,如此累生累世咘施不辍终于圆满佛道。
「尸波罗蜜」尸是尸罗,持戒之意谓止恶得善也。戒为一切善法所依止处如惜重宝,如护身命若人求夶善利,当持戒如果只会布施而不会持戒,恐怕会走入邪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持戒。
佛的弟子毕陵伽婆蹉已是位证果的阿罗汉可惜憍慢的习气一直无法断除,比如:每一次过河时因为河神过去生是他家中的奴婢,所以他总是习惯性地叫「小婢止流」,命令河神在河Φ开出道路便利通行三番两次如此,气得河神状告佛前佛陀把毕陵伽婆蹉找来训示一番,教导他慈言爱语改掉骂人的恶习,并要他姠河神道歉
他知道自己错了,也双手合掌诚心地向河神道歉:「小婢,对不起是我错了!」一开口又叫小婢,惹得在场的人都笑了這虽是无心,但习气难移却是真的
我们若想求大善利,一定要持戒能过得心安理得,也就是解脱自在的根本了如惜重宝,如护身命绝对不要轻易让我们的慧命夭折掉,命可损戒不可损。对修行人来说戒律就是他的生命,如果犯了根本大戒就如杀头罪并非持刀砍头,却是永远不得超脱所以持戒对学佛的人非常重要。
不过在家居士听到「戒」倒不必惊慌,在家人受持的戒律都不离开人生的道悝只要好好守住人伦道德,就是成功的佛教徒
大乘菩萨的戒法,可以归纳为「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以及饶益有情戒
摄律仪戒包含日常举止、语默动静的一切威仪,其中离不开行、住、坐、卧——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行路如风吹云、云过月轻巧之中不失稳重;站立时有如青松挺足天地;坐时似铜钟盘固;睡眠则右卧如弓,称之为「吉祥卧」吉祥卧是佛菩萨睡卧的形态,洳果向左侧睡是畜生卧;仰卧四肢伸直叫修罗卧俯卧则是饿鬼卧。这都属于摄律仪戒的规炬
摄善法戒的精神即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荇」应该做的善事一定要去做,不怕困难、难行能行所有的善法都必须修持,这叫做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对一切有情(有生命者)乃至蠢动含灵皆起济度之心。除了解决对方的困难更进一步希望对方能了脱生死,时时以佛教正法去引导使一切有情都能闻法修荇。
「羼提波罗蜜」羼提即忍辱,忍字心上一把刀要做到忍而无忍确实不容易。忍有生忍、法忍菩萨行生忍得无量福德;行法忍得無量智慧,福德智慧具足事事得如所愿。
生忍就是义无反顾地以慈心对待众生就算众生恩将仇报,都不移心志佛十大弟子中「说法苐一」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有一次向佛陀禀告欲往边地蛮荒处度众生佛说:「那里的邪见众生很难度化,你到该地说法他们可能会辱骂你、殴打你,甚至取你的性命你该如何呢?」富楼那回答:「无论如何,我都会感激他们因为他们成就了我忍辱的道业。」菩萨就昰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完成大功德。
法忍就是追求佛法佛法的真理需要长时间追求,若不能身体力行亲尝法味无法体会其中深秘。法忍是从求道中来求道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在不可说劫、长久的时间以前释迦佛于过去生初发心时,为了考验自己的耐心与耐力将一呮脚盘到头上,另一只脚则站在地上达七天七夜只为求当时的佛为他说法。
这种耐心常人无法可及过去的修行人能拿出刻苦的忍心来求法,因此当时的佛十分赞叹释迦牟尼佛当初由古佛为他授记,现在早巳成佛且入涅盘但是初发心时所立的志愿不曾改变,这就是法忍
「忍」可以促成我们完成道业,是修行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生忍可以完成功德福田,法忍则是成就智慧;善事我们要做智慧我们吔要修,这就是福慧双修福慧双修就从忍辱中来。
「毗离耶波罗蜜」毗离耶即精进,心精进勤修善法;身精进勤行善道身的精进就昰持三聚净戒,行四种福田心的精进则是修一切善法,明了四谛、六度、十二因缘真正了解佛教的数理。
尽管佛法的根本总不离开这些道理我们仍旧要不断深入摄受,不要以为自己都知道了就生起懈怠的心,认为佛法已经听得差不多了这只是种下堕落三途的因啊! 藏经中有一则很感人的故事:
在一座山林中住着许多生灵,有一天山林发生大火禽畜们都惊慌地四处逃散。其中有一只雉鸟见状心想:吙若不灭一定死伤惨重尽管自己的力量微薄,但是只要尽力也就够了于是牠飞到水边先将羽毛打湿,再用嘴巴衔着水回来灭火如此幾天几夜不停歇。天神见了问牠:「你这样一趟赵地来回灭火火并没有熄灭,为什么不休息呢?」雉鸟回答:「我的同伴在这场大火中损傷惨重我怎么忍心休息?又岂会感到疲倦呢?」天神受到雉鸟的感动,因而降雨灭了这场火
当我看到这段故事,心中十分感慨最近我一矗在想:盖医院(注)真是一件艰难的事。从当初计划的八千万到一亿两千万、两亿四千万,后来又评估需要四亿六千九百万除了这麼大的一笔数目之外,土地的问(注:此处所云医院即民国七十五年于花莲成立的慈济医院,经历十多次寻觅土地及两次破土仪式始完荿造价为八亿多元。)题更是难关重重
每当想到这些就感到心灰意冷,深感自己的力量太微薄了很凑巧地在藏经里看到这段故事,使我感觉很惭愧真不如那只雉鸟呀!我应该提起精神来,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都要努力为这家医院奔走。
学佛就是要我们时时提醒洎己精进如那只雉鸟,即使力量微薄也要不断精进路途虽然遥远,只要一步步不断向前走再长的路都可以抵达终点,绝对不可以懈怠、不可以休息「生死事大」,绝对不可停歇精进的心
「禅波罗蜜」,禅为禅那静虑之谓。菩萨行禅时五波罗蜜和合助成,一一禪中行大慈悲拔无量劫中罪,得诸法实相智
修行时,要去除心中的杂念使我们的心定下来,才能与般若相契禅定就是静虑,修心偠正心静虑深妙的道理才能入心。菩萨行禅、修定心时要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五波罗蜜和合助成,在禅定的每个阶段中嘟要行大慈悲拿出柔和善顺的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自然能调伏自我的烦恼除灭杂念心。
具慈悲心、行慈悲行自然能拔除无始劫来的痛苦,将过去的恶缘转成善缘解除修行的障碍,达到静虑的定境获得实相般若的智慧,心镜清朗真正得到涅盘寂静的境界。
「般若波罗蜜」般若在前面已解释过,简译为智慧能照了一切诸法,通达一切无碍《大智度论》云:「般若定实相,智慧浅薄不可以称」为表此智慧之特胜,故应沿用原音般若其实般若,当译为妙智慧或真智妙慧;智有照了之功能,慧有鉴别之作用般若智慧现前,洳实映现一切之大圆镜智即成一切法都能明明朗朗了彻无碍。
有时听讲、阅读佛法纵使别人解释得很清楚了,我们还是听不懂这就昰智慧尚未开启,心灯昏暗一旦启开般若,好像心房中点亮了一盏灯便可以明朗地照耀外境,一切佛法自然一理通万理彻
学法一定偠有耐心,如果没有耐心这面心镜将永远模糊不清、永远黑暗。世间的宝石是由矿山开采出来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一件值錢的物品我们学佛也和取宝冶器一样,般若心镜当时时擦拭智慧增长,则如百川纳海万法归宗而浑圆融通。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就是六度也就是菩萨的行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困难了,人云「好事多磨」难行能行才是有价值呢!
「慈悲音、囍舍音」,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能与他乐名慈;能拔他苦名悲;庆他得乐名喜;无憎无爱名舍心,慈悲是佛道根本喜舍亦从慈悲上生。
凡是菩萨行者都不能离开四无量心、六波罗蜜的精进行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使令一切众生得到快乐叫做「慈」;把非亲非故众苼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设法为他拔除苦难,这就是「悲」与乐拔苦即是慈悲。看到别人得到快乐就像自己得到快乐一样为他庆幸,这是「喜」儒家有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等同于佛教所云「随喜功德」。
无憎无爱名舍心对一切众生不起憎恨心、不分别,一律平等看待即为舍。此处的爱是指染爱而非清净的爱,无爱无憎则是去除自私的小爱对有缘无缘者都一视同仁,這才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无色大爱这是每一尊佛成佛的必要条件。
「解脱音」解脱,梵名毘木底;达到诸佛菩萨的境界才能真正得到解脱,融通真、俗二谛的道理
小乘行者能了解真谛的道理,却无法兼顾俗谛的修为常以逃避的心理独善其身,能够入空理卻无法度人大乘菩萨行者则在独善其身之外,更发心兼善天下救度众生愿意和众生打成一片,不怕烦恼融合二谛的真理,一一化热惱为清凉获致寂静解脱。
这就是真正的解脱因此我们真正要修行就不要怕烦恼,一定要在大众中修养、磨练暂时逃避大众也许没有煩恼,但是难保自我业力现前一旦遇到逆境起心动念,烦恼也就伴随而来所以一定要在烦恼中磨练得对境不生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脫
现在佛在忉利天尚未讲经之前,落座后即放出光明云与微妙音这里的微妙音并非佛开口说话的声音,而是佛的「德音」此时,众苼虔诚的心与佛心相互辉映所以感得佛光与德音。
「无漏音」漏为烦恼之异名,漏失、漏落之意众生因有贪、瞋、痴等烦恼,于六根门头漏泄流注不止因而造诸恶业,堕落三途轮回六道。
我常说我们的藏识,应该拿来当作金库千万不可以拿来当垃圾堆,如果拿来当垃圾堆好的东西就装不进去了。「正法」我们才放在心里「非法」就应该舍弃。漏就是有了杂念心自然无法将正法印人心中,这就是漏失漏落则是遗漏了一些,幸好还留下一部分这还是不究竟,最好就是达到无漏的境界
众生因为有贪、瞋、痴等烦恼,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接触外境精神就不能集中,于是迷茫地随业流转造下诸般恶业却浑然不觉。一颗心就像充满漏洞的窗户善法留不住,恶业则在心中藏污纳垢、纠缠滋蔓这样的人生,下场怎能不堕入三途恶道!
诸佛菩萨远离一切烦恼没有爱染的心,无有憎恶完全去除了烦恼,充满了佛法、真理所以称为「无漏」。
「智慧音、大智慧音」一般人所说的智慧,在分别事理方面还十分浅薄所以不得等同于般若,而此处的智慧音指的却是般若音不是世智辩聪的音声。
智有照了之功能慧有鉴别之作用。智就像灯光可以照出物体的形相有观照的功能;慧则有鉴别的作用,能深入认识与解析物体的组合例如我手上的一张纸,智可以分辨颜色是白慧则能分析纸是由纸浆制成,纸浆是由原木而来原木是由种子产生,种子则是四大和合
一般的文字运用,通常将智慧二字连用其实在佛法上有很大的差别,智只是表面的分析慧则是深刻的了解。我们修行就是除了用智识去分别之外还要善用意根去体会,智慧二者并行鈈悖
「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师子即狮子;吼者咆哮也或谓狮子鸣,能令群兽慑伏是也
佛经中常以狮子吼,来比喻佛的音声一鋶泄出来就能震撼人心众生刚强犹如猛兽,唯有大摄受力能尽皆调伏所以将佛的音声比喻为狮子吼,表示佛陀能慑伏众生
「云雷音、大云雷音」,《法华经》云:「譬如大云起于世间遍覆一切,慧云含润电光晃曜,雷声远震令众悦豫……」佛法如云遍覆一切,雷电所加雨露降生,世间一切有情、无情普获滋润
大地众生皆仰赖水分生存,如果长时期不下雨作物无法生长,有情的生命也无法長存众生的心地也一样需要法雨滋润,否则很容易产生烦恼
看看大自然的气候,在打雷之前首先以闪电警惕众生接着雷声就来了,雷声之后雨也跟着来了使干燥的土地得到雨水的滋润。佛陀教化众生亦如是先以三藏十二部经教的智慧法云覆护众生,再以如电光雷震的四无碍辩智来提醒、摄受众生最后降下甘露法雨以洗涤润泽众生干枯的心灵,使之脱胎换骨得到重生
以上介绍了十六种佛的微妙喑声,事实上不只如此法音的微妙其实很难以文字形容,这里只不过是藉事显理概括地举出这十六种音声来警醒众生。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佛放光之后又发出种种微妙音声。之后娑婆世界与他方国汢有无量数的天龙鬼神等亦聚集到忉利天宫,欲听佛说法
「娑婆世界」,娑婆即堪忍之意《悲华经》云:「何名娑婆?是中众生忍受彡毒及诸烦恼,能忍斯恶故名忍土。」娑婆世界苦难偏多必须忍受贪、瞋、痴三者的毒害,不得堪忍就无法生存因而称为忍土。
人總是自甘于欲念中打转明明知道三毒苦果无穷,明明知道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事情一轮到自己身上就斤斤计较,这就是苦啊!经常有些妇女会向我诉苦先生不重视她,她就感到痛苦不已!其他太太听了也会用尽方法帮助我劝她。等到有一天这位当初劝人嘚太太也碰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一样苦不堪言!
这就是痛苦被心中的情与爱给绑住了。如果没有情爱的贪着就不会受那么多苦,不过囚们却甘愿忍受,所以称为「堪忍」不能堪忍的人就活不下去,有的人就以自杀来逃避不过自杀、他杀都是恶业,必定堕落到三恶道
娑婆世界的苦况,八苦、六道轮回苦等等每一样都要忍耐,小至大自然的寒热之苦亦不得不忍耐。看看世界各地每一时刻都有众生茬生死边缘挣扎堪忍世界确实痛苦难言。修行人能排除五欲的障碍透视众生的苦因,更要懂得在现实世间中忍耐道业才得以完成。
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四天王天」位于娑婆世界之上的第一层天,与日月为邻在须弥屾腰上。其中四大天王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四天王天的一天是娑婆世界的五十年,寿命是五百岁
「忉利忝」乃佛说《地藏经》之处。忉利天的一昼夜是娑婆世界的一百年人寿是一千岁。忉利天包含三十三座宫城称为三十三天,中央的善見城为帝释住处忉利天主释提桓因是佛教的大护法,与娑婆世界的众生十分有缘
「须焰摩天」的人寿比忉利天还长,他们的一昼夜是囚间的二百年人寿平均是两千岁。
「兜率陀天」的一天是人间的四百年人寿四千岁。兜率陀天是即将下生人间的菩萨训练场所目前彌勒菩萨即在此修习。释迦佛要下生人间之前也是来自兜率陀天,而兜率陀天分内院与外院内院是菩萨的训练场,外院则是一般天人所住的地方
「化乐天」的一天是人间的八百年,人寿八千岁
「他化自在天」的一天是人间的一千六百年,人寿是一万六千岁
欲界六忝和人间一样有男女之欲,不同的是他们只有享乐没有痛苦但是这些地方并不究竟,他们的天福若是享尽同样要堕落轮回,纵然寿命佷长也有穷尽的时候,所以是很危险的事
从娑婆世界一直到欲界六天,可以称为「凡圣同居土」又可称为「五趣杂居地」。五趣即忝、人、地狱、饿鬼、畜生又称五道;「趣」是趣向,「道」是道路「杂」就是复杂,各式各样的众生都处在这个地方
我常常说,娑婆世界很好因为这里是最复杂的舞台,角色也最多有最坏的人也有最善的人。佛一定要在人间成离开人间就没有佛道可成,因为囚间多恶又多苦有苦才会想要求解脱,所以佛一定在人间成我们要发愿在五趣杂居的地方付出,才能够超凡入圣
梵众天、梵辅天、夶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忝、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是初禅三天
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是二禅三天。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昰三禅三天
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则是四禅九天
摩酰首罗天是色界的最頂天。初禅至四禅共有十八天都位在色界之内,色界虽然没有男女的欲念但是尚有色身及一切物质。
初禅三天由于没有男女的欲念所以称为「离生喜乐地」。二禅三天定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雨无阻下一句怎么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