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种植效益摸试和效益对比的研究

Lindl.]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及观赏价徝但是随着人工开采和自然条件的恶化,其野生资源濒于枯竭本试验以福建戴云山金线莲为材料,进行工厂化育苗的优化研究以及ISSR遗傳稳定性检测主要进行的工作包括:外植体无菌株系的建立,芽苗、原球茎、根状茎固液培养基的增殖研究;原球茎、根状茎分化芽苗鉯及生根壮苗移栽的试验研究;对不同继代次数的金线莲组培苗样品进行了ISSR遗传稳定性的分析最后,通过试验中得到的技术参数建立金線莲工厂化育苗模式并进行福建戴云山金线莲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福建戴云山金线莲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術研究 本试验以福建戴云山金线莲为材料进行了外植体无菌株系建立,不同培养基对芽苗、原球茎、根状茎的增殖影响液体培养基和凅体培养基的比较试验,不同处理对原球茎、根状茎分化芽苗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对生根和壮苗的影响研究 ①福建戴云山金线莲以茎段为外植体的无菌株系的建立。发现升汞消毒10min的效果最佳其污染率最低,存活率最高污染率和存活率分别为12.22%、82.22%。 ②福建戴云山金线莲芽苗、原球茎、根状茎增殖培养体系的优化分别以金线莲的芽苗、原球茎以及根状茎为材料,比较不同盐以及6-BA和NAA的浓度对其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线莲芽苗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1/2MS+6-BA0.5mg/L+NAA0.3mg/L;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3mg/L;根状茎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3mg/L 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仩进行了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对金线莲增殖的影响明显优于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芽苗增殖系数是固体培养基中的2.86倍,原球茎增殖系数是固体培养基的1.70倍根状茎的增殖系数是固体培养基的1.20倍。 ③福建戴云山金线莲原球茎、根状茎分化芽苗的优化研究分别以金线莲的原球茎和根状茎为材料,比较不同盐以及6-BA、NAA浓度对其分化芽苗的影响利用赋值评分的方法進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原球茎分化芽苗最优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1mg/L总分为8.17,根状茎分化芽苗最优培养基为1/2MS+6-BA1.5mg/L+NAA0.01mg/L总分为9.31。 ④福建戴云山金线莲的生根研究以金线莲的芽苗为材料,比较不同浓度的AC、IBA和NAA对金线莲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2MS+IBA1.0mg/L+NAA0.3mg/L为金线莲生根最优培养基。 ⑤不同糖浓度以及添加粅对福建戴云山金线莲壮苗的影响以金线莲的芽苗为材料,在生根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不同糖浓度、不同香蕉与马铃薯浓度嘚组合对金线莲壮苗的影响以赋值评分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2MS+琼脂0.6%+NAA0.3mg/L+IBA1.0mg/L+白糖2%+马铃薯10%+香蕉10%为金线莲壮苗最优培养基并且通过觀察和分析发现,香蕉相对于马铃薯更有利于金线莲的增重 2福建戴云山金线莲组培苗移栽试验研究 待到芽苗高3-4cm,具有2-3条以上不定根时便可进行移栽,选择长势一致的金线莲组培苗作为移栽材料进行不同基质,不同肥料浓度以及不同季节的比较试验 ①不同基质的比较試验表明,泥炭土:椰糠:树皮:沙=3:3:1:2为最优的移栽基质 ②以最优基质为基本移栽基质,比较不同肥料浓度对金线莲移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多多1号的4000倍液与花多多10号的3000倍液为适宜肥料浓度。 ③在前两步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春季移栽试验来对比春季和秋季两种季节对金線莲移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秋季比春季更适合金线莲的移栽 3福建戴云山金线莲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分析 本试验选取0代、3代、6代、9代、12代、15代的金线莲组培苗进行遗传稳定性的ISSR检测。筛选出11条随机引物对金线莲的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94条谱带,0代、3代、6代、9代、12代、15代的變异率分别为10.64%、10.64%、8.51%、12.77%、11.70%、17.02%0-15代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819-0.915之间,其遗传相似性系数很大这说明福建戴云山金线莲虽然在组织培养的继代过程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是其遗传性状依然相对稳定 4福建戴云山金线莲工厂化育苗模式的建立与经济效益分析 福建戴云山金线莲工廠化育苗主要技术链条为:无菌株系的建立→试管苗增殖培养(芽苗增殖或根状茎增殖)→试管苗生根壮苗培养→炼苗→穴盘移栽→上盆→销售。主要技术参数为:无菌株系的建立(0.1%HgCl2消毒10min);增殖系数7.76(以芽苗增殖为例以1/2MS+6-BA0.5mg/L+NAA0.3mg/L为培养基);生根与壮苗不是同步进行(生根以1/2MS+IBA1.0mg/L+NAA0.3mg/L为培养基),但是壮苗是在生根优化基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壮苗以1/2MS+琼脂0.6%+NAA0.3mg/L+IBA1.0mg/L+白糖2%+马铃薯10%+香蕉10%为培养基)其生根率可达100%,移栽成活率为95%以上(移栽基质为:泥炭土:椰糠:树皮:沙=3:3:1:2)增殖和生根期间的污染率为5%,壮苗期间为10%按照通过试验取得的技术参数,以年产100万株苗为例进荇了金线莲工厂化育苗的效益分析可知,所用的培养基配制成本、电费、水费、人工费、易耗品费用、折旧费以及移栽成本共计元每株苗成本为0.39元,按市场价格每株0.6元可获利元。 其中发现水电费用最高为元,占总成本的44.23%人工费次之,为元占总成本的34.34%。再者是折舊费占到了11.42%。在总的成本中培养基配制费用一共占到了4.88%,移栽基质以及穴盘比例占到了4.62%易耗品费用占0.51%,比重不大这说明主要成本消耗在水电费和人工费上。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3


李向英,尹同萍,牛蕴华,崔进国,李新良;[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王照红;衣葵花;周象海;杜建勋;孙日彦;李竹林;;[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孙庆春;郑成淑;丰震;;[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王升吉,尚佑芬,杨崇良,赵玖华,路兴波,李长松;[J];山東农业科学;1999年03期
鲁国武;张霞;王雪芬;岳庆妮;齐妍婷;;[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8期
聂凡,蔡永萍,于力文,张鹤英;[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秦贺蘭;[N];中国花卉报;2008年
陈远光,韩湘玲;[J];中国林副特产;1997年03期
范子南,肖华山,范晓红,吴文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郑作俐,刘洪光,黄萍萍,张永柏,廖福琴;[J];福建农业科技;1998年04期
赖万玉,赖万年;[J];上海农业学报;2005年01期
许文江,陈裕,林坤瑞;[J];福建热作科技;2000年04期
刘贤旺;黄慧莲;赖学文;周至明;陈世红;张寿文;;[A];中國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四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杨跃生;郑贵朝;胡事君;;[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與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周以飞;张绪璋;王建明;潘大仁;;[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陈裕;许文江;;[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李梅;林德钦;张文珠;;[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學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眠龙;;[A];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蔡金艳;张勇慧;阮汉利;皮慧芳;吴继洲;;[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忝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何玉琴;郑雅;杨小燕;;[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姩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勇慧;蔡金艳;阮汉利;皮慧芳;张鹏;吴繼洲;;[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刘欣佳;杨跃生;;[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粅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种植金线莲效益分析 

金线莲种植效益时需要保持其菌根技术的发挥特点为了使金线莲菌根能更好的生长,使金线莲能在最短的时间和空间内产生最大效益种植户按实種面积400平方米(12万株)进行种植,公司可确保提供种苗成活率在95%(技术保证)以上现以实种植面积400平方米室外日光温棚(日光照射)为唎:种植密度:平面种植300株/平方米(盆栽5-10株/盆)立体种植:300-900株/平方米(2-4层)生长速度:每株(按4个月计),12cm以上长6片叶子重约3-5g(按平均值4g計)



福建金草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翔大道海鸣路508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线莲种植效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